登陆注册
34293600000042

第42章 党争大变局

前面说到唐武宗死,皇太叔光王李怡改名忱,在宦官支持下于柩前即帝位,他便是唐宣宗。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个儿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也就是敬、文、武三宗的叔父,论辈分是很高的,但于此时当上皇帝却纯属偶然。如果敬、文、武三宗有后嗣,如果他不是多年假痴假呆瞒过众人,那些喜欢挟主弄权的宦官也许就不会拥戴他上台。

其实,李忱为人相当深沉细心,既勤于庶事,又颇有主见,执政后处处有意效法太宗,其在位的十四年,国家还算稳定,社会基本太平,史称“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他也被史臣赞为“英主”。[1]

但唐朝在他死后十六年就爆发王仙芝、黄巢大起义,又过三十年而亡,所以也有史臣说,宣宗大中年间是唐朝一切弊端恶性发展、走向灭亡的开始。

按“母以子贵”的旧例,李忱当上皇帝,其母郑氏自然成了皇太后。这没什么;李忱更热衷的是提高自己在宗庙里的位置。在叙昭穆的时候,他刻意要把三个侄儿撇过一边,让自己直继宪宗而与穆宗并列,他与穆宗毕竟是兄弟呀。但此举有违史实,遭到群臣反对,没能如愿。这也没什么——因为这些都与李商隐没什么关系。

然而唐宣宗“一反会昌之政”的做法,可就和李商隐大有关系了。

所谓“一反会昌之政”,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在人事安排方面。事,特别是政事,是要人去做的,人一换,政事当然也就随之变了。

会昌年间,唐武宗专任李德裕,得势的是李党。虽然李德裕信奉“君子不党”的理念,根本不承认自己有党,他在用人方面也确实比较开明,并不完全按朋党原则办事,如他任用柳仲郢为京兆尹,又推荐白敏中为翰林学士。

柳仲郢本是牛僧孺青睐的人,上任京兆尹之前拜谢李德裕,对他说:“没想到相公您会让我当京兆尹,今后我一定会像忠于奇章公(牛僧孺)那样忠于您!”李德裕听了并不以为意。至于白敏中,人所尽知,乃是牛党中坚,李德裕并未因此而反对他为翰林学士。

但李德裕执政多年,在朝中,在身边,总得有一些得力或亲信的人,否则他又怎么能办成事?而从对立面看来,这些人便都是李党了。像在武宗时期曾以钦差大臣身份去宣慰过河北镇的李回、在会昌朝升迁得很快的郑亚。

宣宗上台,首当其冲遭到贬逐的是李德裕。

久受压抑、一旦出头的唐宣宗,从极度自卑一反而为极度自尊,亟须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当然容不得位高权重、威势赫赫的李德裕继续在朝执政,而且他对李德裕确实也有点怕。

史载:宣宗一向认为李德裕专权最是可恨,又畏惧他的威严。即位那天,李德裕以宰相身份颁布登位册书。事后,宣宗对左右说:“刚才那站在我旁边的,不是李太尉吗?他怎么那么怕人?每朝我看一下,我都汗毛直竖。”[2]

李德裕竟然让新皇帝感到那么不舒服,这位皇帝还会待见他,让他待在身边吗?

再说,连皇帝见他都怕,那些同僚和下级岂不更要敬畏有加?

李德裕在武宗朝执政,在他是难得的君臣遇合,故而决心尽忠竭力、秉公为国,排除万难去力挽狂澜,从而建立了盖世功勋。但另一方面,他本来就有牛党这个政治宿敌,许多事情上都呈水火不容之势,李德裕的行事也难免种种失误和缺点,尤其是他果决刚毅、雷厉风行的脾气一定会开罪不少人。政敌与对他不满的人两股势力跟当今皇帝相结合,一齐来对付他,他的前景就不妙了。

会昌六年(846)三月唐宣宗即位,过了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将李德裕撵出了朝廷,改任荆南节度使。几个月后,解除“同平章事”的职务,调任闲职东都留守。不久又改为完全没有实权的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并从此一撸到底,一直到将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为止。崖州即今天的海南岛,治所就在今海口市。海南岛在今天是风光无限的国际旅游胜地,但在唐朝却是远得不能再远的穷乡僻壤,真正称得上是天涯海角。

李德裕在海南苦度两年多时光,终于未能返回大陆,大中三年(849)末,寂寞地死在了岛上。

与贬逐李德裕同时而相反,会昌朝被贬出朝的牛僧孺、李宗闵、崔珙、杨嗣复、李珏等人,则同日受诏北迁,一步步向首都长安靠拢。牛李两党人物的命运从此发生彻底的逆变。

受李德裕的牵连,凡被视为李党的人物,当然也都纷纷遭到贬谪。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体制下的一条铁律。

郑亚的给事中是肯定做不成了,他同李德裕的关系太深。早在李德裕担任浙西观察使的时候,郑亚就是他的幕僚,宾主相处甚是融洽。李德裕在会昌朝为相,郑亚入朝为监察御史,迁刑部郎中、兵部郎中兼史馆修撰并判馆事,参与重修《宪宗实录》的工作,是这项工作的实际负责人。

重修《宪宗实录》是唐史上一桩公案,据说因其中牵涉到李德裕之父李吉甫的一些“不善之事”,李德裕曾加干预,为时论所非。[3]虽然此案实况始终不明,但郑亚为李德裕信用则是明显的。会昌四年(844)十月,《实录》修成。十一月,党项侵扰灵、盐诸州,朝廷决定派御史中丞李回为帅,赍诏前往安抚,郑亚又被任为元帅判官随行。回朝不久即被任为谏议大夫,后升给事中。郑亚的宦途与李德裕的提携有关,现在便随着李德裕的倒台而倒霉。

大中元年(847)二月,郑亚被免去给事中职务,改任桂州刺史兼桂管防御、观察等使。他在接到任命后,很快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加盟幕府,给他的职务是观察支使、掌书记。

至此,朝廷的人事变动就与李商隐发生了关系。

李商隐在秘书省干得好好的,郑亚为什么会对他发出这样的邀请呢?

郑亚是荥阳人,可以算是李商隐的乡前辈,也许他既是出于同乡之谊,又早知商隐文名,欣赏商隐的才华?或者,他了解李商隐在秘书省干得并不痛快,不见得多么留恋校书郎的职位?

而且,他在向李商隐发出邀请前,肯定要考虑:让李商隐同去桂州(今广西桂林),究竟是对他好呢还是会害了他?李商隐是会接受呢还是会拒绝?从郑亚的初衷来说,他是看重李商隐,希望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才这么做的;他也觉得有几分把握把李商隐收纳到自己的幕府。

郑亚的估计没有错,李商隐果真同意辞去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跟郑亚去桂州了。

我们由此逆推李商隐当时的情形,恐怕他在秘书省干得并不愉快,所以辞去此职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

我们又可据此分析:李商隐在政治上若不是极端幼稚,就是胸中尚存一股正义之气。

明摆着的,郑亚是一个政治上失势之人,他的政治生涯必然会随着李德裕的命运而浮沉,看当今皇帝的态度,李德裕恐怕还得继续倒霉,那么桂州很可能只是郑亚被贬的第一站。跟了他,危险将大于运气,这是任何一个稍有官场经验者都应该想得到的。

再说,在这之前,尽管流言纷纷,但实际上李商隐与郑亚、与李德裕并没有什么瓜葛,他一个小小的九品官,哪挨得上高级官员才有资格掺和的牛李党争?然而,如果现在跟随郑亚去桂州,那就很难摆脱政治上同情李党的嫌疑。

但李商隐竟然就是选择了追随郑亚,踏上了前往桂州的遥远路程。

往往只有政治上幼稚的人,才会不计后果地把正义之气付诸行动。

也许李商隐就正是这种情况。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因为幼稚,还是因为正义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总是难能可贵的——他没有按权势大小和现实利害来决定政治态度,相反是把同情和支持给了政治上的受冤屈者。应该说,他凭的是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

后来,郑亚把为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作序的事儿交给他,使他有机会看到李德裕在会昌年间写作的大量文稿,从而对会昌政绩和李德裕的历史功勋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李商隐更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即使个人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

可是,正义感固然能够给人政治勇气,能够让李商隐毅然决定接受郑亚的聘请,但真要离开长安,离开亲人和家,特别是离开出生不久的儿子和病弱的妻子,却使李商隐感到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原来,就在前不久,雪娘在长安又一次分娩,幸运地喜得麟儿,夫妻俩都高兴坏了。本来有种说法,生个儿子有利于妈妈的身体,会把某些病带走,但雪娘却像是个例外,生了儿子,不但不见强壮,反而紧接着病了一场,虽经治疗,却拖拖拉拉一直未能很好恢复。现在自己要去数千里外的桂林,家里的担子自然全部落在雪娘肩上,她怎么受得了呢!

为了商隐是否去桂林,夫妇俩着实踌躇了一番。去吧,家里困难重重;不去吧,已经答应了郑亚,不好反悔。

最后还是雪娘下了决心,反过来劝商隐,叫他放心前去,不要牵挂家里,自己和两个孩子都会好好的,只希望他在外多保重身体,别太辛苦。

商隐知道雪娘体谅自己,宁可把重担独自挑起,其实,她才是最需要自己、最舍不得自己远行的。

“义山,你在长安不痛快,换换环境也好。”雪娘见商隐还在沉吟不决,指指床上熟睡的两个娃娃,故作轻松地说,“等我身体好些,再把我们接过去!”

商隐的眼眶湿润了,他俯身细看儿子,对妻子说:“衮师还这么小……”衮师就是他们的新生儿。

“小才好,等他长大,就得你来教他了,我可管不了啦!”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李商隐为去桂林做起了准备,雪娘撑着病体为他料理行装。

正在这时,礼部的大中元年(847)进士金榜公布。李商隐的弟弟羲叟榜上有名。这可是他家的大喜事,可惜一直期盼着的老母亲已经看不到了。

羲叟只比商隐小一岁,但进士及第却晚了整整十年。这些年,羲叟很努力,而为了弟弟的成名,当哥哥的也没少费脑筋。现在总算如愿以偿,商隐自然十分高兴,高兴之余,便以兄长的身份给主考官礼部侍郎魏扶写了一封信,并附五律一首,说了许多感谢和恭维的话。

《献侍郎巨鹿公(魏扶)启》是一篇应酬之作,但因谈到魏扶所写的一首诗,故在一般的赞美揄扬之外,也涉及对文艺创作的看法,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李商隐的文艺观,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下面一段:

况属词之工,言志为最。自鲁、毛兆轨,苏、李扬声,代有遗音,时无绝响。虽古今异制,而律吕同归。我朝以来,此道尤盛,皆陷于偏巧,罕或兼材。枕石漱流,则尚于枯槁寂寞之句;攀鳞附翼,则先于骄奢艳佚之篇。推李、杜则怨刺居多;效沈、宋则绮靡为甚。至于秉无私之刀尺,立莫测之门墙,自非托于降神,安可定夫众制?

对整个唐代的诗歌创作发表评论,表达了显然的不满——他对唐诗的总体评价竟然是“偏巧”二字!认为它们不是因自命清高而陷于枯寂无趣,就是因取媚权贵而庸俗浮靡;而对一味的怨刺或过分的绮丽,李商隐都是不赞成、不欣赏的。

任何人对旁人的批评往往会不自觉地以自己做参照物,甚至以自己为标准。由这批评,我们可以想见李商隐自视之高。说别人“偏巧”,那他自己大概总是不偏巧的吧。

同时,他又宣布认同“属词之工,言志为最”的传统诗学教条,把写诗与表现个人情志视为同一回事。以此观点对照李商隐本人的诗作,有助于我们认识他诗歌创作的根本特征。

那就是从自己的生活遭际、内心体验和社会政治观点出发,在充分展现自我心灵、表达情感志向的同时,有分寸地触及国家和民生的种种问题。确实,李商隐诗无论写何种题材,无论是与社稷苍生有关的大事,还是家庭友朋间的琐事,或者是宴饮游赏、风花雪月之事,总是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在或隐或显地活动着,总是努力将抒情言志、比兴美刺、诗情画意和丽辞佳句完美地相结合,而竭力避免偏巧之弊,触及时弊既不过分尖锐激烈,奉献酬呈也很注意身份,至少主观上是如此。

当然,事实上这只是李商隐的理论表述,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理想要求,连他自己也未必能不折不扣地做到。而且,即使做到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未必就是最好的诗。李商隐毕竟只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高明深刻的诗论家。

大中元年三月,郑亚要动身前往桂林了,作为幕僚的李商隐当然要随之出发。

按惯例,郑亚给了商隐一笔丰厚的安家费,使商隐行前能妥善地安排家事。但桂林长安相距数千里,何时得归无法估计,他同雪娘告别的情景何等凄惨,不难想见。

三月七日清早,当郑亚派来的车马停在他家门口,等得着急开始一遍遍催行的时候,是羲叟在忙前忙后地打点招呼,商隐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叮咛雪娘,迟迟出不了房门。几乎过了一个时辰,房门才打开,商隐自己抱着衮师,雪娘牵着刚会走路的女儿(衮师的姐姐),衮师的奶娘跟在后面,一路把商隐送出来。

雪娘在大门边与商隐最后泣别,羲叟则送哥哥直至灞桥。

到了灞桥,羲叟不肯回去,坚执着要往前送。商隐跳下马来,羲叟一把抱住哥哥,兄弟二人痛哭一场,这才无奈分手。

[1]参《旧唐书·宣宗纪》。

[2]参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四八。

[3]《旧唐书·武宗纪》:“(会昌元年)四月辛丑,敕:‘《宪宗实录》旧本未备,宜令史官重修进内。其旧本不得注破,候新撰成同进。’时李德裕先请不迁宪宗庙,为议者沮之,复恐或书其父不善之事,故复请改撰实录,朝野非之。”当时主持此项工作的最高负责人是宰相、监修国史李绅,郑亚副之,而实为主要负责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唐景崧传

    唐景崧传

    本书从寒窗苦读中进士到热血请缨赴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到任职台湾,后署理台湾巡抚领导乙未抗日,到自台湾仓皇内渡并被勒令休致回籍(桂林),到在桂林革新桂剧、发展广西教育,再到图谋复出却客逝广州,全面叙述了唐景崧的一生。书中对唐景崧的一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解读,对以往种种以讹传讹的陈年旧账均罗列史料加以澄清,充分肯定了唐景崧抗日保台的英勇壮举,还历史以真相,还人物以清白,重塑了唐景崧的历史形象。
  •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本书讲述电影鼻祖、娱乐圈教父、慈善大家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了“邵氏”、“无线”这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的传奇经历。他还热心慈善,捐款几十亿,以他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祖国大地。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热门推荐
  • 有你就有一切

    有你就有一切

    清倾想见他,想在听听他的声音,想念他的怀抱,;没关系,清倾会陪你,会不惜一切代价让你回来
  • 异界财爷之道

    异界财爷之道

    贫穷的高中生辰皓意外成了别人的徒弟。一脸懵逼的他被传送到夏沧星球。俗话说:有钱能使鬼出没。他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赚钱!赚钱!今年先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先挣它一个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能量入侵

    能量入侵

    由于人类的活动,原本一片虚无的空间受到了我们物质领域的影响,里面开始产生了有意识的能量,它们在两个领域之间开了个口子,异界的能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常识,这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而有意识的那些能量体也企图着一些什么......
  • 老婆,离婚请谨慎!

    老婆,离婚请谨慎!

    波澜大海,她被绑在桥架上,性命垂危,在她与金钱权力面前,他无情地选择了后者,绳子割断,她落入水中那刻,心如死灰。****她脱离虎口,他重回到她身边,对她倾诉苦衷,百般宠爱,她再度相信爱情时。他亲手将她推给一个能操控他生死的男人。为了绝地反击,她终在他面前扳回失去的尊严。****原以为不会再爱的她慢慢沉沦在男人的温柔与宠溺中,明明说好一辈子,海誓山盟的背后却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算计,男人的态度冷漠而鄙夷,“游戏你要是当了真,就不好玩了。”小绵羊终究不是兽狼的对手,她伤痕累累地逃离时,男人却在她面前露出暴戾专制本性,“此生,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任何人都碰不得!”他拥有至高权势与财富,在没得到她心之前,岂能善罢某休!她凄然一笑,挣脱男人的箍制,推开车门,毅然纵身跳下,留给他一个绝决的背影……————街上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男人踏雪而来,迎雪而立,轻轻抚摸着相片上笑靥如花的人儿,神情悲恸地喃喃自语,你是否还记得那夜路灯下流浪的小男孩?我来了,你在哪?
  • 大唐醒梦

    大唐醒梦

    什么?虞丰年竟然一觉睡回了古代!唐、宋、明,秦、元、晋、魏在不同时代里的王朝居然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里,七国纷争?!什么,虞丰年回到大唐之后,原本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上的李白、杜甫们都是不存在的,作品都是他的?什么?剑术和天下第五的叶轻舟打了个平手,竟然在三百招之后还小占上风?!什么?他变成了兵家亚圣李靖的义子?什么?和大唐相国魏征、右仆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第一次的斗智斗勇里就让几个眼比天高老头认了输?!顺手还拿下了长安城的花魁陈圆圆?!魏征说:“虞丰年是储相之才!”长孙无忌说:“当是小如晦”房玄龄说:“生子当生虞丰年。”杜如晦说:“狗屁的小如晦,是老子不如他。”且看虞丰年在七国之间周旋,与各路英雄豪杰斗志斗勇!
  • 不能没有你的爱

    不能没有你的爱

    从几时起,想你的时候不能去见你。曾经是我人世沧海中唯一寄负的小舟漂逝了……思念,已成为永久的梦,是每一段梦中你迷人的笑容。春蚕吐丝(思)吗?缠裹的永远是自己。一本书展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灵魂让所有人震撼。一本书展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灵魂让所有人都震撼。海伦是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女子,然而,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 初始之帝

    初始之帝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个预言,即将呈现;一个少年误入小世界,得至宝、习绝世秘法、夺天地造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痛苦系统

    超级痛苦系统

    白小狼重生平行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尚武的世界,但是却有着一个坑主人的系统,系统很全能,基本上什么都有,但是想要获得,那就必须承受各种痛苦。原本以为这系统也就这样了,没想到痛苦系统存在的意义并不止这样……“某某,就是你拥有最强的系统吗?不好意思,现在我需要回收!你的系统只是我拥有的系统的子系统而已!”白小狼来到一个玄幻位面,对着这个世界的主角说道。白小狼回收系统后,被剥夺系统的某主角,他的主角光环消失了,然后独自蹲在墙角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