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3600000045

第45章 出使江陵晤别刘蕡(1)

现任荆南节度使的郑肃,既是郑亚的同乡,又是郑亚的本家前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李德裕当权时都比较受重用,而在大中初年则都遭到打压。郑肃被罢黜相位,到荆南当了节度使,郑亚则贬逐得更远,到了蛮荒的桂海。前不久,郑亚赴桂林任职,途经江陵(古称南郡,今湖北江陵),曾受到郑肃热情接待。现在在桂林安顿好了,便想有所回报,再一想,不如展谱联宗,进一步认了叔侄关系,今后相互间岂不也多个照应。

李商隐携了郑亚的亲笔信,带了许多礼品和桂林土产,奉命出发。任务不重不难,时间宽裕不限,一路基本上是湘江水程,正好观光览景。

这是一次相当轻松的公务旅行。

在由桂林驶向江陵的官船中,李商隐暂时放下在幕府起草文稿的繁重事务,一身轻松地饱览两岸风光,苍翠的山色,浩茫的江景,为他一洗尘襟。

几天来,他想到自来桂林,郑亚对自己确实不错,心中充满感激。便写了一首五言诗,凑足三十韵,题为《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准备寄送郑亚,题目上的“尚书”,即指郑亚,节度使带“尚书”的虚衔,是当时的惯例。诗的开篇“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一句,就把自己的身份和此次赴江陵为郑亚、郑肃认建叔侄关系讲清楚了,如此简洁的叙事只有诗歌办得到,也才被允许。以下用许多典故称颂郑亚,表达感恩和效忠之情,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船上的大部分时间,李商隐都用来做一件事:翻阅整理多年来的文稿。

李商隐和许多文人一样,有个习惯,就是爱把起草的文稿放在一个竹箧(或布囊)里,作为自己的收藏——誊清稿是要上交了派用场的。平时因为忙,没时间清理这些稿草,也不知究竟积蓄了多少篇。这次特意带在身边,本想随便翻翻,谁知一翻就放不下来,一篇篇看过去,这十多年来的生活便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心中充满了感慨。

对这些文稿,李商隐是既爱又恨。爱嘛,好理解,爱它们是因为里面浸透了自己的心血,是因为它们为自己博得了上佳而响亮的文名。恨呢?为什么要恨它们?那是因为,他不愿仅仅做一个文人,把光阴和精力都耗费在为他人代草文章上。没错,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但要像李卫公那样,才真正是把文章和经邦治国结合起来了,光会耍笔杆子,耍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啊!

自己会不会真的将终生沉沦使府,到死都实现不了拯世济民、中兴大唐的宏愿呢?

这些该死的东西,消磨了我大好的人生!

以后再不写这种尽掉书袋的劳什子了。羲叟早就劝我多写古文,韩昌黎那样言必己出的古文,记载历史、传述人物或畅抒心志的古文——我又不是写不来。

干脆,一把火把它们烧掉算了。

商隐几乎要动手了,然而,真下不了手啊。

冷静下来,转念一想:何必迁怒?不是说“人间重晚晴”吗,我难道就没有时来运转的时候?许多前辈,做了大官,成就伟业,不也是从使府幕僚做起的吗?文章何罪?

想来想去,李商隐决定,索性把它们编成集子,不管怎么说,也算一个了结。

这就是《樊南甲集》的由来。

李商隐自编的《樊南甲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从他的自序中,我们知道,它总共有四百三十三篇文章,都是骈体,即四六文,按文类分卷,得二十卷。

《樊南甲集》收录的都是骈文,但其自序却是一篇古文,纪事清晰,感情充沛,还有点自我嘲弄的冷幽默:

樊南生(商隐自称)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联为郓相国(令狐楚)、华太守(崔戎)所怜,居门下时,敕定奏记,始通今体。后又两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籍,往往咽噱于任(昉)、范(云)、徐(陵)、庾(信)之间。有请作文,或时得好对切事,声势物景,哀上浮壮,能感动人。十年京师寒且饿。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令狐楚)章檄,樊南穷冻,人或知之。仲弟圣仆(羲叟)特善古文,居会昌中进士为第一二,常表以今体规我,而未焉能休。

大中元年,被奏入岭当表记,所为亦多。冬如南郡,舟中忽复括其所藏,火燹墨污,半有坠落。因削笔衡山,洗砚湘江,以类相等色,得四百三十三件,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未足矜。

十月十二日夜月明序。

自序记述了学文的经过,记述了原善古文,后通今体,因从幕需要不能回归古文和致力古文创作的苦恼,最后记述了编集的缘起和集子的基本情况。

冷幽默是在“十年京师寒且饿”一段。这里首先是夸张,李商隐迁居樊南,至今尚不满十年,却凑了个整数;再说,他在京师虽然不得意,也还不到“寒且饿”的地步。正如当年的杜甫,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虽是过着“到处潜悲辛”的日子,却也不至于真的去吃人家的“残羹冷炙”。

关键的是下面几句:“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章檄”——这都是在京师文坛大名鼎鼎的人和事,而与他们同样有名,或者说我李商隐为人所知的原因,竟是“樊南穷冻”!

不消说,这话儿当然是李商隐有意编排的。说自己没有别的事可骄傲,只有“穷冻”够资格去和韩文、杜诗、彭阳章檄并列,也就是说自己的出名乃是因为穷冻,而且穷冻到与韩文、杜诗、彭阳章檄那样众所公认、声震遐迩的程度。这当然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含泪的冷幽默,而其中实际上深含着愤懑和不平:论文,我樊南比得上韩愈;论诗,我樊南差堪比肩杜甫;论章檄,我樊南是彭阳公的嫡传;凭什么我要挨饿受穷!俗话说,听话听音。这些才是他内心真正想说的话,真正骨鲠在喉的心声。

仅从这篇自序,也可看出李商隐是善写古文的。但《樊南甲集》以类相从,收的全部都是应用体的四六文,不知商隐把所写的古文怎么处置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不多几篇古文来看,商隐的古文确实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论说文,《才论》《圣论》是看不到了,但从前面介绍过的《断非圣人事》《让非贤人事》,其雄辩和豪劲的文气已可略见一斑。他的纪事,特别是写人之文也很精彩,够得上史笔的标准。像《李贺小传》《齐鲁二生》(写程骧、刘叉二人)就都很简洁而传神。唐史上关于李贺和刘叉的记载,就是从李商隐文章来的。

《李贺小传》前面介绍过了,这里再看《程骧》一篇。该文的关键人物其实是程骧之母,对她的刻画已超越简单的作者第三人称直叙,而进入以动作和对话塑造形象的程度。

程父少良本是个从事掘墓的黑道人物,是程母帮他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少良致赀以万数,每旬时归,妻子辄置食饮劳其党。后少良老,前所置食有大脔连骨,以牙齿稍脱落,不能食。其妻辄起请党中少年曰:“公子与此老父椎埋剽夺十数年,竟不计天下有活人。今其尚不能食,况能在公子叔行耶?公子此去,必杀之草间,毋为铁门外老捕盗所狙快!”少良默惮之,出百馀万谢其党曰:“老妪真解事,敢以此为诸君别。”众许之,与盟曰:“事后败出,约不相引。”少良由是以其赀发举贸转,与邻伍重信义,恤死丧,断鱼肉葱薤,礼拜画佛,读佛书,不复出里闬,竟若大君子能悔咎前恶者,十五年死。

文中描绘当少良年老,准备金盆洗手,程骧母亲果断安排。她对同党少年说话极有策略,口气森冷,简洁明了,跃然纸上,令人不寒而栗。“毋为铁门外老捕盗所狙快”,用了民间口语,尤为生动。后来为教育儿子,程母又故意刺激程骧:“此种不良,庸有好事耶?”诱使儿子追问,她乃把其父改恶从善的事和盘托出,促其惊醒并痛下决心读书向善,终于成为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地方名人。

如果李商隐听了弟弟的话,更多地从事古文创作,更多地写出《李贺小传》《齐鲁二生》这样的文章;又如果李商隐有机会进入史馆,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他的文学成就将会是怎样的面貌?

可惜人生和历史都无法假设。

不想也罢,还是回到现实为是。

李商隐在江陵府拜见郑肃,交纳了郑亚的亲笔书信,申说了郑亚认宗拜叔的诚意,完成了使命,也受到了热情招待。公事顺利办完,郑肃派人陪他在附近游览了几处景点,李商隐便即辞去。看看快到年底,他想早点回桂林向郑亚复命,于是择日乘船离开江陵,沿江而下,打算仍由湘江返回。

从江陵南下要经过洞庭湖边的岳阳,李商隐已经不止一次路经这里,写过不止一首《岳阳楼》诗,也写过不止一首怀念屈原宋玉、咏叹楚国败亡的诗,如《楚宫》《宋玉》《梦泽》等。这次行色匆匆,一路行来还没有吟成过什么新作。谁知行到湘阴,意外地遇到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刘 ,却引发了他的诗兴。

刘 ,字去华,籍贯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他是个耿直的书生,曾因对策而出名,也因此而倒霉。他于宝历二年(826)中进士,比李商隐早得多,年龄也比李商隐为长。大和二年(828)他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在对策中纵论朝廷积弊,极言宦官专权之害,考官虽然赞赏,却因怕宦官而不敢录取,同时中选的考生为他抱不平,为他呼吁请愿,几乎闹成风潮。刘 因此名扬天下,也被宦官恨之入骨。大宦官仇士良甚至当面质问刘 的座师、侍郎杨嗣复:“刘 是你的门生吧?你为什么把国家科第给这种疯汉!”弄得杨嗣复不知说什么好,很是狼狈,只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我让他及第时,他,他还没有疯嘛。”

刘 成了宦官的眼中钉,幸好有几个地方大僚器重他,先是宣歙团练观察使王质聘其入幕,后来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邀其为幕僚,都以师友之礼待之。

李商隐与刘 相识就是在令狐楚的兴元幕中。那是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从长安赶赴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看望病重的令狐楚,奉令狐楚之命代草《遗表》。商隐是久闻刘 大名,十分佩服刘 的政治识见,尤其佩服他在对策中痛切指陈时政、猛烈抨击宦官的勇敢无畏。当年刘

的那篇对策在士林中广为流传,李商隐也曾读过不止一遍,深深自愧不如。今日见到刘 本人,当然更少不了请教切磋。刘 也知道商隐是令狐楚的得意门生,曾不止一次听到令狐楚当着众人的面称赞商隐。这次又是令狐楚亲自派人把商隐从长安接来兴元,为的是帮他草写《遗表》,可见老人家对商隐的倚重,所以对商隐自也刮目相看。

不久令狐楚去世,他的幕府也就树倒人散。李商隐随着令狐兄弟扶柩北归,刘 则辗转去襄阳,投奔了山南东道节度使牛僧孺。

商隐与刘 在兴元分手,谁想这一别就是十年。其间李商隐只是听说,刘 在牛僧孺幕中时间不长。唐武宗登基,重用李德裕,牛党人物受到打压,牛僧孺自身难保,刘 也终于被痛恨他的宦官找到机会,横加罪名贬逐去了边远的柳州,当了个从八品下的司户参军。

刘 到了柳州,虽是司户小官,却像当年被贬于此的柳宗元一样,做了不少对民众有益的事,如劝农啦,兴学啦,很得当地百姓好感。然而,据说不多久,在一次巡行田亩时从马上跌下,不幸死去。百姓痛惜,就地为之立墓,春秋祭扫不辍。

如此说来,刘 是死于柳州、葬于柳州的了。

根据史书(如《新唐书·刘 传》)、地志(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确有刘 葬在柳州的记载。接着,北宋皇祐年间,经由柳州知州的申奏,朝廷还批准为刘 立祠,并赐匾额。这样,柳州就有了纪念柳宗元的柳侯祠和纪念刘 的刘贤良祠,合称“唐二贤祠”,历代文人到此,往往写有缅怀咏叹的诗文,明清两代尤为繁盛。

然而,刘 倘若早已卒于柳州,李商隐怎么又会在大中元年于湘阴见到他?

原来,刘 之死本有几种说法,或曰死于使府,或曰死于柳州,或曰死于湓浦,或曰死于澧州,而以死于柳州、葬于柳州的说法根据最强,信者最多。但一篇出土唐代墓志却动摇了这个说法。那就是刘 次子刘珵的墓志。

《刘珵墓志》说到他的祖先和父亲:“曾祖晃,皇江陵府司录参军;祖俛,皇滑州胙城县丞;烈考讳 ,皇秘书郎贬官,累迁澧州员外司户。”“烈考”指父亲,由此可知刘珵之父为刘 。

可是,刘珵之父,是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刘 呢?

再看墓志对刘 的具体叙述:“先人禀气劲挺,临文益振;平声奋笔殿廷,众锋咸挫。虽以直窒仕,而以名垂芳。”这里说得虽然简单,但显然挺符合刘 的情况。既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墓志所提供的有关信息。

根据这篇墓志,刘 最后的官职应该是“澧州员外司户”——一般墓志提到某人“累迁”某官,都是指最后的官职而言。照此说来,柳州司户似乎不是刘 的最后任职,他在柳州司户以后应该又做过澧州员外司户的官。

这是否可信呢?墓志的作者是刘珵的姨兄,如此至亲,按理不会搞错,我们自然应予采信。但“澧州员外司户”比起“柳州司户”,是从正职变成了“员外”,官职似乎愈卑,怎么能说是“累迁”呢?这倒是个疑问。不过唐朝官员的心理习惯是以离长安的远近为好坏的,澧州(今湖南澧县),比柳州离长安近,所以如果真是从柳州改澧州,也不妨视为是一种升迁吧。

《刘珵墓志》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刘 的信息,我们暂时只能揣测:刘 有可能是离开了柳州的,关于他在柳州去世的说法,则还需另作考证。而刘 和李商隐的相遇,则是在大中元年(847)年末的湘阴。当时,李商隐是办完公事从江陵南下回桂林,刘 则是从柳州沿湘江北上前往澧州,这样,湘阴才是他俩都需经过的地方。[1]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知的中国数学家》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弗洛伊德钦佩于她的才华和智慧,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这门学说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无限世界

    末世之无限世界

    不一样的末世,不一样的无限。葵花在手,宝典我有?莫风:要自宫吗?
  • 我的宠物啥都会

    我的宠物啥都会

    猛兽恶兽玄兽,半妖灵妖海妖,横行三万里,竟然找不到一个同类。作为世上仅剩的人类,带着我无所不能的宠物,再次上演人族崛起!
  • 近看美国

    近看美国

    人们所追逐的美国梦其本质就是进入美国社会的中上层,成为享受美国的强盛富足、自由平等的一员。但是“美国梦”真的存在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梦”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墓卷轴

    古墓卷轴

    神兽圣像镇守千年的一具布满密文的古朴石棺,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的黑风林中离奇惊现世间,棺中所封何物,又将引发何等怪异之事…….
  • 不吃回头草

    不吃回头草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大帝归民

    大帝归民

    最近城外盗匪四起,暴徒横行,还请公主在城中多盘桓几日。”李从俨阴阳怪气地道。“公主”二字说得特别刺耳。他是在提醒李氏,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你的堂弟李存勖,就别再摆那个琼华公主的架子了。孟昶看着一时无语对答的母亲,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帮母亲一把,“歧王为我等着想,着实让人感激。”
  • 浔川十二年

    浔川十二年

    这是一个关于5.12地震的故事,也许现实中的他们永远分离生死相隔,但是我希望在书中给他们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美满的结局。故事中的女主邢曼在地震中父母遇难了,暗恋的青梅竹马顾捍生失踪了,同学老师和亲人被埋在废墟之下,整个老县城变为一片废墟,只留下纪念墙上的一排排冰冷的名字,诉说着他们曾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邢曼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干练、冷静客观的女医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邢捍生,以你之名活下去,实现你未实现的理想,致敬重生的故事。在她成长的十年里和她平行在同一时空里失去母亲的男主顾捍生经历右腿截肢,左手轻微残疾,隐瞒邢曼自己还活着的事实,远赴国外治疗。在异国他乡,他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将人工智能与医学相结合的科研者,为在灾难中残疾的人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十年后,顾捍生和邢捍生,他们是一个名叫捍生的生命共同体,他们再一次重逢,他们的成熟与对爱的包容,让他们两个失去亲人的孩子渐渐打开自己的内心,将对方拥入自己的生命中互相取暖和千千万万的浔川人民一样致敬着浔川的再次重生。
  • 那时年少的他

    那时年少的他

    原本是最好的青梅竹马,因为误会而绝交。刚打完球回来的他看着她怒气冲冲的站在那个女生桌子旁边“你凭什么!”说完拿起桌上的语文书,两手一扯。“夏橙—”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她很陌生。┋再次碰撞,他探寻到女孩内心深处的世界。“我不会怎么去爱一个人,我不知道。”“你不会的,我来教你。”没有人天生就会表达怎么爱一个人,很庆幸夏橙遇到了那个愿意去教她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