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7100000006

第6章 徐达东征,施展苦肉计

在攻占了集庆城之后,徐达又四出征战,先巩固了江南根据地,又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武装力量,接着挥师北伐,推翻了元朝政权,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徐达也因功被封为左相国。

徐达和朱元璋占领应天以后,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江南行中书省目前只是以应天为中心,西起滁州到芜湖,东起句容至潥阳这么一块狭小的地盘,在群雄并起之际,不过是有了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形势,地盘不大、兵力不强、四面受敌,随时都有被灭掉的危险。朱元璋当时所处位置是:东边有元将定定据镇江;西面徐寿辉的势力已达池州(今安徽贵池);南边元将八思尔不花扼守徽州(今安徽徽县)和宁国(今安徽宜城);东南张士诚占据平江、常州和浙西地区;东北边青衣军张明鉴据有扬州(今江苏江都)。除此以外,元将石抹宜孙守处州(今浙江丽水),其弟厚孙据婺州(今浙江金华),宋伯颜不花占衙州(今浙江衢州),形势很不乐观。

但朱元璋处危不乱。他认为,军事形势虽然严峻,但不是没有发展的机遇。从当时全局的形势看,元朝自从脱脱死后,统治阶级内部更加腐败,元顺帝整天游玩享乐,热衷于造龙舟、造宫殿、建房屋,玩天魔舞女。大臣们则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元朝统治危机四伏,各地农民起义军趁机大举反攻。1356年2月,张士诚将平江改为隆平府,以承天寺为宫室,设置百官。不久又攻占了无锡、常州、潮州等地。7月,又攻占杭州,浙西大部分地区为张士诚占有,元朝失掉了江南的鱼米之乡。1357年6月,刘福通决定进攻汴梁,并亲率大军北进;同时,分三路大军进攻北线。东路军由毛贵率领,年底已攻占了山东大部州县;中路军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王士成、沙刘二(扫地王)、冯长舅率领,九月自曹州过太行山攻入山西境内,入河北,然后北上;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西进关中,十月占领兴元(今陕西汉中),北上风翔,后转入四川,又进兵秦陇,占领巩昌。

农民起义军的频频出击,特别是刘福通的三路北伐,将元朝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牵制在北方,使他无暇顾及地处东南的朱元璋。刘福通在北面、徐寿辉在西面、张士诚在东面,三路大军为朱元璋筑起了三面屏障,将元朝的主力部队隔在外围。朱元璋抓住机遇,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制定出主动出击、巩固应天、站稳脚跟、谋求发展的正确战略。达此目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确保应天府,廓清周围敌对势力,攻取镇江、宁国等要地;二是要解决军队长期粮草供应问题,这样才能安定军心、民心。

应天府在六朝时叫金陵城,是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的故都。历代修建,不但有长江天险,城池坚固,素有虎踞龙蟠之誉,更有沃野千里,丰富的物产。城中楼堂殿阁,栉比鳞次,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店铺如云,牌匾招幌,高悬映日。凤凰台前,玉树琼花,莺歌燕舞。莫愁湖畔,绿柳荷花,十里秦淮一笼烟,碧水画舫游人醉。舞榭歌台,笙箫彻夜不停,那一派繁华景象,真可谓人间天堂。朱元璋的军队进入应天府,简直像到了神仙的境界。这些来自淮西,饱受黄河水患、天灾人祸,贫苦出身的红巾军将士,从未见过如此美好的锦绣温柔之乡。许多人逛大街,终日流连忘返,再也不想拼命去厮杀了。更有人放出口风说:“攻下应天,安享天年。”还有一些土匪地痞出身的人,恶习难改,竟背地里干起了偷鸡摸狗、采花盗柳的勾当。

朱元璋对红巾军入城以后发生的变化感到忧心忡忡。他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形势的严峻性。于是,召集红巾军大小将领,反复教育说:“我们虽然攻占了应天府,却处于四面受敌、随时挨打的局面。我们处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岂容乐观?现在红巾军中,有的将士以为得了应天府,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做个安乐公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应天府势如危卵,随时都有被人攻占的可能。东面张士诚虎视眈眈,窥伺镇江已经很久了。镇江若落在他的手里,便可以直捣应天府了;南面宁国不拔,有如背插尖刀。在这关系到应天府生死存亡之际,我红巾军不可贪图安逸享乐,应该继续战斗,东克镇江,南拔宁国。诸将以为如何?”

红巾军大小将领听了朱元璋的训导,提高了觉悟,一些松懈斗志,想过安乐日子的人也都暗自咂舌,想不到这锦绣繁华之地,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覆没的危险。诸将无不佩服朱元璋的远见卓识和对形势的透辟分析,一致赞同主动出击。

于是,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统领10万红巾军,东攻镇江,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确保应天府安全。

这天,朱元璋在大元帅府正与诸将商议攻打镇江事宜。亲兵进来禀告:“近日不断有百姓告状,说红巾军中有的将士抢掠民财,公然调戏民女。”

朱元璋听了大怒,拍案而起,愤愤地说:“岂有此理!初进城时我就当众宣布,不准扰民,后来又三令五申,还有人胆大妄为,违纪者斩首示众!”于是吩咐冯国用说:“你速去查明,无论是官是兵,格杀勿论!”

在场诸将听了,无不骇然。

冯国用待要进言,见朱元璋怒气未消,料想气头上的朱元璋未必能纳谏,只得作罢,诺诺领命,退出议事厅,悄悄进入侧室。等到众将散去,朱元璋的气也消了,头脑也冷静下来了,冯国用才回到大厅,见了朱元璋深深地鞠躬施礼,口称:“冯国用特来请罪!”

朱元璋疑惑不解地问:“国用说哪里话,何故自言有罪?”

冯国用说:“明公适才令我查处扰民将士未能执行,请明公治罪。”

朱元璋闻听,顿时把脸拉了下来,说:“何意竟敢违抗军令?”

冯国用说:“明公息怒,国用即使斗胆,也不敢违抗军令,实在是为大局着想。明日大军就要东征镇江,人马未动,先斩杀自家将士,大开杀戒,我担心军心不稳,于东征不利。况且此事非一夜之间便能查清。不如令将领们各自严加管束部下,重申军纪为好。”

朱元璋听了,觉得在理,沉思片刻,说:“国用所言不无道理,就依你所言,传下话去,将那些百姓反映的将士一律编入东征军中,令他们立功赎罪。”

冯国用领命去后,朱元璋前思后想,心中烦恼,信步踱到庭院。清风徐徐,月挂中天,繁星闪烁,一扫白天的闷热,精神为之振奋。想自己投奔红巾军以来,率兵南征北战,6年之间,北据濠泗滁和四州,直捣集庆,一鼓作气,所向披靡。皆因广纳谋臣武将,赏罚分明,严肃军纪,为民请命,得到百姓拥护,才有今日。可是,红巾军将士自进应天府以后,思想作风都发生了变化,若不严加管束,百姓必然厌弃,没有了百姓的支持,如何打胜仗,统一天下?可眼下将士整装待发,准备东征镇江,不可延误战机,虽然如此,民心如何得安?朱元璋左右为难,心中七上八下的理不出个头绪来。这时亲兵报告:“大将军徐达求见。”

朱元璋闻听,心生一计,说:“快请徐大将军!”

徐达明日就要带兵东征,特来与朱元璋道别,请示军机。见朱元璋在庭院徘徊,急忙上前施礼问安。

朱元璋见了,上前拉住徐达的手,说:“将军来得正好,快到后堂叙话。”

二人来到后堂,朱元璋喝退左右,说:“将军与我情同手足,共谋大业,肝胆相照。今有一事相求,还望将军合作,千万不要推辞。”

徐达大惑不解,说:“明公说哪里的话,你对我有知遇之恩,徐某虽肝脑涂地,尚且不足以相报,说什么求与不求的?有事只管吩咐,我一定努力效命。明日东征,不知明公有何决胜之策教我?”

朱元璋说:“我教你一事,不仅东征取胜,还可取胜天下。”于是,附耳授意,只见徐达不住地点头答应。

次日五更,三通鼓后,军校场上点卯。东征将士列队,10万人马盔甲生辉,刀枪闪光,旌旗招展,只等大将军徐达下令出发。一个时辰过去了,不见徐达到场,两个时辰过去了,还不见徐达人影。开始,人们还沉得住气,人们等的时间长了,议论纷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有消息说,统兵大将军徐达因违犯军纪被抓起来了,就要开刀问斩。众将士不听则已,一听都吓得目瞪口呆,没了主张,半晌才缓过神来,互相打听:“大将军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要杀头!”有人说:“杀了大将军,谁来带兵东征?”有人说:“徐大将军屡立战功,爱护士卒,是个好将领,得罪谁了,竟陷害他于死地?”有些胆大的竟要跑出队伍去求情。人们正在慌乱之际,有人高喊:“徐大将军来了!”随着喊声,众将士抬眼望去,只见校场东门走来一群人,两名刽子手怀抱鬼头大刀在前面开路,众武士披挂整齐,戒备森严,挟持着一人,正是大将军徐达。将士们见了,唰地一声,闪开一条通路。徐达长发散乱,披枷戴锁,两臂被反绑在身后,踉踉跄跄地走来。武士把徐达押到队前,高声宣布:“奉朱元帅号令,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约束部下、严肃军纪,军中屡次发生欺压良民、作践百姓之事,置若罔闻,败坏我红巾义军的名声。身为统兵大将军,玩忽职守,放纵部下,无视军纪,军法不容,特按军法处置,现奉朱元帅将令,处以极刑,以正军法,严肃军纪。”

将士们听了,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灵魂出壳,有人放声大哭,高喊:“徐将军冤枉啊!不能杀啊!”有人破口大骂:“哪个王八蛋杂种坑害百姓,连累了徐大将军送死!”有人高喊:“刀下留人,待我们找朱元帅求情后再做处理。”

朱元璋府上,李善长、冯国用、陶安等一帮幕僚们也都慌作一团。战前杀一兵卒尚且于军不利,更何况问斩的是一军统领呢!大家纷纷求情赦免。朱元璋拉长了脸,就是不允。众人无奈,公推李善长进表求赦,说:“徐大将军素来品行端正,作战英勇,眼下军务正需大将,如何因部下违纪而杀主将?恳请元帅宽容,许他戴罪立功。”

朱元璋板着黑脸,听李善长说完,用鼻子哼了一声,说:“自古用兵,贵在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上梁不正下梁歪,岂能饶他。”

说话之间,汤和、常遇春、胡大海、邓愈、花云等武将一起来到帅府,里里外外跪了一地,都来请愿。

李善长声泪俱下地说:“徐大将军为红巾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谋划策,跟随大元帅出生入死打定远,攻滁州,取太平,拔集庆,处处身先士卒,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施展经天纬地之才。念他往日功劳,就宽恕这一次吧!正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眼下东征待发,临阵斩将乃是兵家大忌,若惹起兵变,不可收拾,望元帅三思。”

李善长和众将如此求情,朱元璋慢慢地舒展了眉头,缓缓地说:“都起来吧!看在众人的情分上,权且饶过这一回,削发代首,统兵东征,立功赎罪。”

消息传出,三军整肃,人人小心谨慎从事,不敢扰民滋事。应天府百姓有口皆碑,无不钦佩朱元璋执法严明,奔走相告,极力称赞朱元璋是个明主。

当徐达领兵攻镇江时,将士们果然个个奋勇,一举攻克此城。元军守将段武、平章定定均战死。徐达号令严明,将士听命,城中百姓未受骚扰,深受百姓拥护,和元朝军队形成鲜明对比。随后又分兵攻占了金坛、丹阳等县,从而解除了张士诚来自东面的威胁。同年六月,元璋又命邓愈等领兵攻占了广德,使应天东南有了屏障。接着他又派儒士杨宪,带着朱元璋亲笔信和张士诚通好。当时,张士诚还未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他不仅扣留了使者杨宪,而且还花重金诱降了徐达手下将官陈保二,并命陈保二率水军攻镇江。朱元璋大怒,命徐达在龙潭(今江苏句容县北)痛击陈保二,陈保二大败逃窜;张士诚又派兵攻宜兴,守将耿君用战死。朱元璋得知张士诚派兵攻打镇江的消息后,决定放弃和平方式,以武力对付张士诚。他命徐达、汤和率军攻常州,因兵力不足,久攻不下,朱元璋增兵三万,张士诚也增兵数万守城。徐达决定智取,他首先在城外埋伏精兵,自己亲率大军迎击援兵,命王均用用铁骑横冲敌阵,敌军大乱,策马反走,正中埋伏,惨遭失败。

八月,张士诚的元帅江通海来投降。张士诚恼羞成怒,他再命史文炳率水师数万进攻嘉兴,又惨遭失败,被焚烧的舟师长达四十余里。此时,张士诚才感到朱元璋不可小视。于是他派孙居寿携带书信向元璋求和。信中说道:“前蒙你遣使通好,而我却愚昧不明事理,以致贻误时机。现在你发兵围我昆陵(今江苏常州),愿与贵军讲和,以解围厄。情愿年给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作为犒赏三军之资。从此各守封疆,则我不胜感恩。”朱元璋回信讲:“让他归还扣留的使臣和将校,并每年送粮五十万石,则即刻班师。”张士诚见信后,觉得要价过高,没有答应。截至第二年上半年,耿炳文攻占了长沙,徐达、常遇春、廖永安等攻占了常州,赵继祖、吴良等攻占了江阴,张鉴等攻占了泰兴。长兴和江阴乃军事要地,朱元璋说:“得长兴,则士诚步骑不敢出广德窥宣歙;得江阴,则士诚舟师不敢溯大江、上金(金山,在镇江西北面江中)、焦(焦山,在镇江东北面江中)。”朱元璋派大将耿炳文守长兴,又命吴良、吴祯兄弟守江阴。至此,张士诚西犯镇江的道路被截断。

1357年7月,徐达又率兵取宜兴,并令其先锋赵德胜攻常熟。守常熟的是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此人智勇善战,是张士诚的谋主。赵德胜遵照徐达的嘱咐,设伏兵智擒张士德并解往应天。朱元璋欲用士德逼张士诚投降,因此对士德以礼相待。以后,张士诚的部将在太湖俘虏了朱元璋的爱将廖永安。张士诚的母亲疼儿心切,要张士诚以每年以粮食十万石、布一万匹的代价与朱元璋修好,用廖永安换回张士德,遭到朱元璋的拒绝。这对张士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张士诚在西线与朱元璋的军事较量中屡遭惨败。东线他几次派兵攻打嘉兴、杭州,也是大败而归。万般无奈,他竟投靠了元朝,元朝封他为太尉。

宁国是应天的南大门,抢占宁国是朱元璋在军事上保卫应天的又一关键。宁国现被元军占据,长期下去或落入徐寿辉手中,从宁国发兵随时可进取应天。更重要的是它堵住了朱元璋出击东南、夺取浙江的战略通道。1357年4月,徐达、常遇春奉命进占宁国。当时宁国有重兵把守,城小但很坚固。元将别不花、杨仲英、朱亮祖率军死守,徐达等久攻不下,猛将常遇春在与元将交战过程中中箭受伤。朱元璋获悉后,亲自到宁国督战,并下令造飞车。朱元璋身穿铠甲,令将士驾飞车数路并进,猛攻宁国。守将杨仲英抵挡不住,开门请降。徐达率军乘势攻入城内,生擒朱亮祖,得降卒20万。接着邓愈、胡大海等也挥师南下,连克绩溪、徽州、休宁和婺源等城。5月,徐寿辉的池州路总管陶起祖投降了常遇春,并告之池州城中守军不多,可攻而取之。池州是应天西边的军事重镇,占有池州,“上以规取安庆,下以规取太平”。朱元璋令常遇春率军攻占。10月,常遇春与廖永安、吴桢一起出兵,攻克池州。同时,缪大亨奉命攻取了扬州,青军元帅张明鉴投降。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朱元璋率众将官先后攻占了镇江、广德、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重要军事重镇,从军事上确保了应天,巩固了江南根据地。

这日,朱元璋叫来徐达说:“我久闻镇江有一贤士,名叫秦从龙,字元之,才器老成,名满江南,烦请你为我查访,请来共事如何?”

徐达领命来到镇江。镇江守将周德兴出城迎接,问明来意。周德兴说:“我在镇江,都说镇江藏龙卧虎,难道这龙就是秦从龙不成?此事好办,叫地保来一问便知。”

二人一边说着一边来到幕府,叫来地保问道:“你们知道镇江的秦从龙这个人吗?”

地保张椽说:“回禀大人,这你就问着了,要说别人或许不知,提起秦从龙秦大人我了如指掌。秦大人本是洛阳人,自幼饱读诗书,胸有韬略,纵论天下大事,见解精辟,滔滔不绝,自比管仲、乐毅。先前在元朝为官,由校官一步步升到江南行台侍御史。因不满元朝统治者对南人的歧视,眼见红巾军遍地四起,元朝统治摇摇欲坠,秦大人以老迈为由辞官避居镇江,现住在城东。在下对秦大人十分敬重,不时过府请安。大人找他可有事吗?”

徐达听了大喜,说:“今特专程拜访,请你代为通知引见。”

张椽说:“这个不难,现在就去。”

徐达说:“请你事先告知秦大人,待我沐浴更衣,约明日拜见。”

次日,徐达随地保来到东城秦从龙府前,只见大门紧闭,悄然无声。张椽上前叩门,不多一时,从门里走出一位老管家,见是地保张椽,说:“怎么昨日来过,今日又来?”

张椽说:“快去通报秦大人,就说红巾军徐达元帅拜访来了。”

老管家听了,向徐达深深鞠了一躬,说:“大人稍候,待我禀告老爷去。”不多时,转回来说:“我家老爷有请。”于是,引导徐达绕过影壁,穿过院落,进了一间大堂屋。只见一老者,站在阶前,鹤发童颜,头戴儒巾,三缕长须在胸前飘洒,晨光中更显得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气度不凡。徐达见了,趋向前来,深深鞠躬施礼,说:“不才徐达参见先生。”

秦从龙双手扶住,说:“久闻徐元帅大名,今日得见乃是人生快事,快厅里请。”二人你谦我让来到堂上分宾主落座。

徐达说:“明公雄才大略,龙资凤质,礼贤下士,仰慕先生已久,特遣不才请先生去应天府,辅佐明公吊民伐罪,早日完成大业,实乃天下之幸也。”说罢长揖不起。

秦从龙说:“老夫早已耳闻明公作为,奈何闲居惯了,疏懒成性,恐不堪任用。”

徐达见秦从龙有意应允,也不多说,告辞出府,派人飞马回应天府报知朱元璋去了。

朱元璋闻报,派侄儿朱文正带着重礼请秦从龙来应天府相见。

朱元璋带着李善长等文官武将亲到龙江恭候。秦从龙下船,朱元璋亲自挽辔扶他上马,口称“先生请”。随后送到礼贤馆下榻,派亲兵服侍,设宴款待。

秦从龙见朱元璋如此谦卑恭敬,遂掏肺腑之言,论元朝失政、天下兴亡之理,使朱元璋顿开茅塞,坚定了混一天下的信心。

礼贤馆与朱元璋的官邸很近,朱元璋有事必问,秦从龙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每每以笔书于纸上,密封在漆盒里,让亲兵传递,左右皆不知二人盒中之事,只知朱元璋人前背后呼秦从龙为“先生”。

邓愈在攻占徽州时,向朱元璋推荐名儒朱升。朱升,休宁人,后移居徽州,有学问,曾中进士,出任过池州学正,后隐居家乡石门山。1357年4月,朱元璋效仿刘备亲顾茅庐的故事,“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向他请教夺取天下之策。朱升向元璋献计,他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策略,告诉朱元璋要建立巩固的后方,努力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储备粮食,缩小目标,不要过早称王。朱元璋非常赞许他的见解,并诚请他做了自己的谋士。

要想真正巩固、稳定江南根据地,除了军事上的保卫之外,还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占据应天后,队伍不断扩大,很快发展到十几万。兵不可一日无粮。常年征战,当时军需主要靠“捎粮”,也就是寨粮。他说:“凡入敌境,听从将士捎粮,如果攻城池时遇到抵抗,任凭将士抄掠,抄掠的财物归自己占有,如果投降不抵抗,要安民,不准掠抢,这样,将士们人人奋力向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于这种获取粮草的办法,胡大海和常遇春早就提出过异议。他们认为,攻占一个城池容易,而巩固这个城池主要靠老百姓支持,粮、税都出自百姓,捎粮没个准数,老是捎粮,百姓承受不起,这绝不是长久之计。朱元璋也感到问题严重,他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老百姓还是要拿一点,余下的需要部队自己着手解决。朱元璋借鉴了曹操当年屯田的经验,下令屯田。1358年2月,又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修水利,灌溉田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他命令诸将开荒垦田,且耕且战,并以生产如何作为赏罚的标准。一年后,康茂才的屯区得粮丰厚,不仅解决了本部军需,而且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两年后,军屯和水利两项措施卓有成效,军队的给养得到保证。1360年5月,朱元璋明令禁止各州县再征收寨粮,这一举措深得百姓的拥护。

在设置营田使的同时,朱元璋还建立了管理民兵的万户府。朱元璋讲:“古时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闲时练武。现在是兵争之际,应该因时制宜,所有郡县,抽取民间壮丁,编作民兵,由民兵万户府统领,农时耕种,闲时练习战阵,一且有事即可用之征战。战争结束,有功的封赏,无功的还职为民。这样,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战无不胜,守无不固,这就是寓兵于农的意思。”这样,朱元璋一方面把作战队伍和生产的队伍合而为一,另一方面又把保卫地方的队伍同出征作战的军队区别开来,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也提高了战斗力,朱元璋终于在群雄并争的年代里站稳了脚跟。

同类推荐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世界音乐大师(下)

    世界音乐大师(下)

    雅克·德比奇等人在所著的《西方艺术史》中说:在艺术上,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集中的、瞬间的价值命里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
  • 树人

    树人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的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十年来一批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内容由在校学生采写,真实、鲜活,分为就业故事、考研故事、励志故事、留学故事、实践故事等篇章。
  • 东方兵圣——孙武

    东方兵圣——孙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无上寰宇

    无上寰宇

    被青梅竹马卷跑了家里的钱,而老母也气得住院,自已在公司也处处受人排挤。却意外踏入修仙世界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凭着坚强的毅力与韧劲,他完成了任务,结果出乎意料。死亡还是生存,我命由我不由天,且看大神成长之路。
  • 浮山惊浪

    浮山惊浪

    野花爱上玉石,敲裂一个缝也要钻进去生根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临系统

    神临系统

    当赵武看完属性面板之后,感觉世界都陷入了沉默当中。此刻他只想说一句“老子活了二十多年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弱智?此刻心中只有一句话不知当讲否。”
  • 黎明前的光与暗

    黎明前的光与暗

    一个平凡的少年,被一束从天而降的光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亲人离他而去,而意外幸存的他,也获得了不同寻常的能力,当迷雾散去,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
  • 陈许她的世界

    陈许她的世界

    年少轻狂,碰壁生花;暗潮汹涌,一个她和他的故事。
  • 公馆1991

    公馆1991

    这是关于一个单恋但是爱撩人的女主和一个表里不一腹黑小狼狗的男主的故事。简介:公馆1991曾是归远最喜欢的地方,在她被予安关在这里以前。一朵无法真正信任别人,无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小白花被自己毫不设防的小狼狗叼住不放的故事。
  • 我在深渊养魔王

    我在深渊养魔王

    秦方继承了一座深渊,为了开发深渊价值,系统为他招来了一群玩家。但这群玩家竟然想把他当BOSS刷,薅他的羊毛,那就不怪他不客气了!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记得双击么么哒(づ ̄3 ̄)づ于是秦方成了玩家眼中的劝退哥、转职大师、奸商、温暖大使、大腿爸爸、魔王爹……
  • 世界上最美的玫瑰

    世界上最美的玫瑰

    从前,有一个专横的女皇。女皇喜欢玫瑰。在她的花园里种满了玫瑰。有一天女皇未到花园里赏花,因为她病了。一位白胡子医生说,女皇只要看到世界上美丽的玫瑰花,就有救了。于是人们都行动了起来,希望能找到美丽的玫瑰花。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女皇都没有能醒过来。人们都在为女皇准备葬礼了,小儿子哭着到床前,为母亲诵读:仁慈的上帝为解救苦海中的人们牺牲了生命。只有拥有这种博大的精神的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获得永恒的生命!女皇醒了,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原来那朵美的玫瑰花就是一颗善良的心。是啊!外表再美也不如心灵美的。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因为可爱而美丽的。
  • 究极仙道

    究极仙道

    夕阳渐渐落下,朦胧的黑影笼将过来。乐平村五里开外的一座矮崖上,一名少年将木柴捆将起来,缚在背上,吃力的往崖下走着………………少年自此踏上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