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400000034

第34章 34、日本官版《平山堂图志》跋――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实物

清乾隆三十年(1765),两淮都转盐运司盐运使赵之壁编纂、刻印了《平山堂图志》。日本天保十四年(1843),江户昌平翻刻此书,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版。昭和五十六年(1981),同朋舍以原版印刷二百部。2000年,奈良女子大学教授横山弘以第一百八十九部赠我。《平山堂图志》由中国传至日本,日本翻刻重刊后又传至中国,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实物。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左江翻译日本小川环树所撰《平山堂图志解说》,以见日本学者对此书的认识以及此书传入日本后的翻刻、重刊情况。第二、三部分,由我进一步考证《平山堂图志》与《平山揽胜志》《平山堂小志》《扬州画舫录》的关系,通过比较,以见《图志》独特的文献价值。

(一)

平山堂是中国长江下游扬州西北约2.5公里的一所古迹,位于蜀冈之上、大明寺之旁。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武帝之时(5世纪后半期),隋(601)以后曾称栖灵寺。因为唐代僧人鉴真于753年东渡日本之前,一直在此寺任住持,所以大明寺在日本也广为人知。1963年,寺中建立鉴真纪念堂,大明寺也因此更为有名。平山堂则稍迟一些,建于北宋诗人、政治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期间(1048)。因为位于丘陵之上,扬子江以南的山岭可以尽收眼底,再加上人坐在堂中视线与众山相平,所以称之为平山堂。平山堂建成以后,一直是当地的名胜,来到扬州的人,必定要前去参观。这样至南宋末期(13世纪),虽经过多次修复,但到元末明初仍开始荒废,据全祖望《平山堂记》记载,平山堂曾一度成为道教的寺观。直到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扬州知府金镇接受汪懋麟的建议,对平山堂进行重建,并于翌年完成,平山堂才再次作为佛教寺院使用。二十三年(1684),康熙巡幸江南,在此停留,并为平山堂题写匾额。乾隆元年(1736),豪族汪应庚又修复平山堂,增建庭园。后来,乾隆四下江南期间曾到此游览,并作诗赞赏这里的美景。平山堂之下是环绕扬州城的运河,开掘于雍正十年(1732),开始叫炮山河,后又改称保障河(《图志》中使用的是后者)。河上架了很多石桥,两岸建有楼阁、亭台。这条河俗称“瘦西湖”,大概因与杭州西湖相比河身稍窄而得名吧,但瘦西湖两岸的秀丽风光,绝不比杭州的园林逊色。如现在的学者所言,瘦西湖是扬州盐商中的富豪营建,是清朝盛世在繁华都市诞生的艺术品。

在主要介绍平山堂的地志中,有清初汪应庚的《平山揽胜志》十卷,乾隆时程梦星的《平山堂小志》十二卷。《平山堂图志》则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记载更为详细,并增加“图”一卷,使读者更觉赏心悦目。编者是曾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图志》前有乾隆乙酉(1765)年的序,可知此书大概刊行于是年。光绪九年(1883),当时地方长官欧阳利见又重刊了《图志》。现在这套官版本,是根据江户昌平校翻刻的,如卷末所记载,刊行于天保十四年即1843年,比光绪重刊本早四十年。官版本忠实翻刻了原刊本,将两种版本进行比较,版框的宽度一样,行款一样,但本文有一点差异,如卷头的图版(第十八页左),与“花南水北之堂”相连的建筑物的后方山上,官版本有“白塔晴云”四字,光绪刊本则没有。从构图来看,两种版本基本相同,但仔细比较,会发现官版本更为精致。

以下就官版本的内容作一介绍。首先是收集康熙、乾隆在各处题写的诗和匾额而成的《宸翰》一卷,接着是以“名胜全图”四字为扉页的版画六十七页,再次则描写从扬州府城南门开始到大明寺、平山堂之间即瘦西湖两岸的风光。进入本文,卷一、卷二为“名胜”,将“全图”中出现的名胜,就其由来、历史一个一个地进行详细的介绍。卷三至卷九为“艺文”,集录了从唐宋到清初文人吟咏此地的诗和散文。卷十为“杂识”,是宋至清初地志、随笔中与平山堂相关的逸事的辑录。随着扬州经济地位的衰落,到19世纪中叶,书中所载图与本文描写的建筑和庭园大部分已荒废。这种状态在龚自珍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重过扬州记》以及阮元写于同年的《扬州画舫录跋》中都有反映。

最后必须说一下这一版本重新印刷的缘由,前已言及新印《图志》是根据天保十四年江户昌平校雕板刊刻的官版翻刻的,昌平校刊行的汉籍很多,这些版木虽有一半在江户末期因火灾烧毁,但幸运的是残存下的版木仍不少。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更丰富,有六十五种、二百四十六册,据说这些版木是明治末年寄存在京大的。在这之前,富田铁之助将自己所藏在明治四十二年全部印刷,命名为“昌平丛书”,《平山堂图志》也收入其中。也有部分是在移至京大以后(大正十年左右)印刷的。这以后很长时间,这些版木都未进行印刷。就版木而言,经常印刷滋润是很必要的,吉川幸次郎博士对此一直很担心,这次听从博士的劝告,同朋舍借去京大的藏版进行印刷,诚为可喜可贺之事,遗憾的是,此事刚有头绪,博士却溘然长逝,令人痛惜不已。现在,印刷装订都已完成,愿以此书告慰博士在天之灵。

(二)

乾隆年间,考述扬州平山堂之专著,流传于世者,有如下三部:

(1)《平山揽胜志》,十卷,署“新安汪应庚编,汪应铨较”。有何玉梁、汪应铨两序及汪应庚自序。汪应铨序署“乾隆七年”。(小川环树云“清初”,未谛。)

(2)《平山堂小志》,十二卷,署“江都程梦星编纂,江都汪立德、秉德校梓”。有乾隆十七年沈德潜序及十六年程梦星自序。

(3)《平山堂图志》,十卷,署“宁夏赵之壁编纂”。有乾隆三十年赵之壁自序及“凡例”。

以上三书之异同优劣,试作比较:

(1)《揽胜》《小志》无图,《图志?凡例》云:“古人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而舆地形势,尤非图不明。”《图志?名胜全图》共有四幅:图一,蜀冈保障河全景。图二,由城清梵至蜀冈三峰,再由尺五楼至九峰园。图三,迎恩河东岸。图四,迎恩河西岸。均为长卷。图二长达五十七页,足称巨制。

(2)《揽胜》有总叙,各景点有小序,并载有关的文艺作品。《小志》无总叙,各景点有小序,并载有关的文艺作品。汪应庚的后裔汪立德、秉德曾比较《揽胜》《小志》二书,略云:“(先光禄)尝作《平山揽胜志》,自小秦淮、红桥、法海,以达蜀冈,采昔人之记序诗词,汇为一书,以传其概。又欲作山堂专志,因病未果。今皂溪太史所编《平山堂小志》,以堂为主,而堂之左右散见蜀冈者,亦附于后,斯堂兴废之由,阅六七百年,?如指掌,名贤题咏,搜罗益博,与先光禄之意,若嘿契焉。”(《平山堂小志》跋)光禄指光禄寺卿汪应庚。汪立德、秉德说《小志》所载文艺作品较《揽胜》为多,经核对,虽然有《小志》选载而《揽胜》未载者,亦有《揽胜》选载而《小志》未载者,可以互补。

《图志》体例,与《揽胜》《小志》不同。《图志》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宸翰”集中于卷首,又分列“名胜”“艺文”“杂识”三门。《凡例》云:“古书之足资考订及有关建置兴废者,已悉采入‘名胜’门内。自余方言诗话轶事异闻,或稽之史传,或采之说部,细大不遗,总为《杂识》一卷。”比较之下,《图志》“名胜”“杂识”二门之资料,超过《揽胜》《小志》。《凡例》又云:“‘艺文’详于宋、元以前,至有明一代,则区别颇慎,我朝名家辈出,然惟其人已往者载之。”这也与《揽胜》《小志》兼载生存者之文艺作品不同。

对照之下,《图志》所列景点,较《揽胜》《小志》增加甚多。因为: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爱新觉罗?弘历“南巡”,“(炮山河)乾隆十五年、二十年、二十六年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叠经挑浚,加深广曲折,点缀园亭,栽植桃柳,游者如在山阴道中,步步引人入胜,如身人小李将军画图,金碧辉煌,目不暇赏。”(《图志》卷一)《揽胜》成书于乾隆七年,十五年以后所增景点,不可能列入;《小志》成书于乾隆十六年,二十年以后所增景点,不可能列入;《图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六年以后所增景点,全都列入。

当然,也有《揽胜》《小志》二书所列景点,为《图志》所未列者。《图志?凡例》云:“小秦淮乃小东门外夹河,无关延赏。宝城在蜀冈以北,蒙谷、茶园、时会堂、春贡亭、昆邱台诸古迹又在上方寺侧,皆去平山堂甚远。旧志虽收,今不复录。”今按:《揽胜》有“小秦淮”景点,《图志》因“无关延赏”不列;《小志》有“宝城”“蒙谷”“茶园”“时会堂”“春贡亭”“昆邱台”等景点,《图志》因“皆去平山堂甚远”不列。是三书体例之不同,非《图志》阙漏。

(4)《图志》成书在《揽胜》《小志》之后,后者对前者自有参考借鉴之处。如《图志》卷一《平山堂》引“程梦星《平山堂小志》”,《洛春堂》引“(汪)应庚《平山揽胜志》”等,不一一列举。又如《一粟庵》赵之壁按语“庵之名,始见于程梦星《小志》”云云。《图志》吸收《揽胜》《小志》精华,后来居上。

(三)

乾隆末年,又出现了《扬州画舫录》,李斗著,十八卷。此书木刻、铅印多次,流传之广,远过于《揽胜》《小志》《图志》三书,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画舫》的三篇序言得知其原因。

乾隆五十八年袁枚序:“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妲之观,鞠弋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焉。”

乾隆六十年李斗自序:“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

嘉庆二年阮元序:“凡郡县志及汪光禄应庚《平山堂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壁《平山堂图志》所未载者,咸纪于此。考索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其裁制在雅俗之间,洵为深合古书体例者。”

三序所言属实。《画舫》所涉及的范围,确是广泛,诸如扬州的城市区划、运河沿革、工艺、商业、园林、古迹、风俗、戏曲、饮食以及文人轶事等,都有记载。而《揽胜》《小志》《图志》只载名胜及有关的文艺作品。比较之下,三书范围窄,《画舫》范围阔;三书雅,《画舫》在雅俗之间。当然是后者能适合众多读者的需要。

《画舫》成书在《揽胜》之后五十余年,《小志》之后四十余年,《图志》之后三十年,它必然补充了三书所不可能记载的事;但必须指出,它在考订名胜方面,多有袭用三书,尤其是《图志》之处。略举数例:

《画舫》卷十六《蜀冈录》:“蜀冈在大仪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洪武扬州府志》云《嘉靖志》云祝穆《方舆胜览》云陆深《知命录》云姚旅《露书》云《府志》《太平寰宇记》按《郡国志》云《平山堂图志》按《朱子语类》云正谓蜀冈也。”

孝萱按:从“顾祖禹”至“蜀冈也”,全抄《图志》卷一《名胜上?蜀冈》,并采用《图志》赵之壁之按语。

又:“法净寺即古大明寺。《宝志》云《平山堂小志》云释赞宁《高僧传》云《嘉靖志》云又《小志》云郡人赵有成捐募增修。雍正间,汪应庚再建前殿后楼山门廊庑庖。金檀蒋衡书‘淮东第一观’五大字,刻石嵌门外壁上。”

孝萱按:从“《宝志》”至“增修”,全抄《图志》卷一《法净寺》。从“雍正间”至“壁上”,是采用赵之壁之按语,而未说明。

又:“西园内凿池数十丈,瀹瀑突泉,《图志》所谓是地拟济南胜境者也。”

孝萱按:《图志》卷一《平山堂西园》原文为:“楼前东南数十步为瀑突泉,高可丈余,如惊涛飞雪,观者目眩。又一瀑突泉,与厅对。园中瀑突泉二,以拟济南泉林之胜,无多让焉。”李斗节录《图志》而失去原意,读者不检阅《图志》原文,不知所云。

又:“五烈墓在蜀冈西峰。《图志》云:又有卓氏四烈墓,事迹详翰林院侍讲赵定求所撰墓铭,并载《艺文》。石刻藏司徒庙。”

孝萱按:《画舫》上引文字,全抄《图志》卷一《五烈祠》赵之壁之按语。“彭定求”,李斗误作“赵定求”。据《图志》卷九《艺文七》彭定求《卓氏四烈墓铭(并序)》云:“余方校诗在扬”云云,康熙时人局参校者,是彭定求,非赵定求。《图志》在“石刻藏司徒庙”句上,有“墓铭为编修汪士书”九字,李斗删去,使读者不知石刻之书者为谁。

又:“五司徒庙在西峰。《南史?王琳传》云《增补搜神记》云陆容《菽园杂记》《揽胜志》云《小志》云《万历江都县志》又《小志》云又按《南史》称扬州茅智胜,皆无足置辨。”

孝萱按:从“《南史》”至“无足置辨”,全抄《图志》卷一《司徒庙》。“又按”云云,乃《图志》赵之壁之按语,李斗攘为己有,特此揭出。

再将《图志》《画舫》二书之图,作个比较:《图志》图多,《画舫》图少;《图志》之图,是长卷,使读者看到名胜的整体,《画舫》之图,是册页,读者只能看到名胜之片断。

有比较才能鉴别。经过以上的比较,《图志》独特的文献价值已显示于读者眼前。

同类推荐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热门推荐
  • 宅男日志

    宅男日志

    王明是大都市中,很普通的一个小白领,按他自己的说法,自己就是一个纯屌丝。每天的生活都很单调,2点一线,一线2点。作为单身屌丝宅男的王明,也因为年龄的原因,开始不停的相亲,半年下来没有一个结果。可是在一次相亲的过程中,一个女孩神秘的走进他的生活,又神秘的消失了。就在王明快把这个女孩遗忘的时候,和这个女孩很相似的一个女人又闯进了他的生活。
  • 奸巧龙

    奸巧龙

    敖浪真不明白自己怎会如此在意白璐这个小ㄚ头,这么拿她当回事,想必是修炼的日子太闷了,他总是形单影只的,太无聊寂寞的缘故,数百年难得碰上这个看得见他的小ㄚ头,当然要缠着她陪他玩耍解闷。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小ㄚ头,变得愈来愈不怕他,以前出入她房里,直接开门就进去抓她出来玩了……
  • 再静候一次日落

    再静候一次日落

    总有那么些话触碰到内心的伤口,总有一些往事成为终生的遗憾,总会留下未兑现的承诺埋在心里。说不出口的语言,青春再美好·世界再大,终有一人会先走,一人在原地徘徊.等待那人归来,久久不能停息那年,宫泽进入了辰熙的世界,扰乱了她的生活,给她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已经在自己的世界里,变成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有朋友们的助攻,渐渐地他们越来默契,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心了已经住进了对方,辰熙也始终不相信心里有了他的存在。宫泽的旧爱羲晓艾回来了,那时也是宫泽刚刚宣布自己喜欢辰熙的时候,羲晓艾知道了此事,便想方设法的夺回以前属于她的东西,辰熙从那时候她在樱诺的日子,没好过过一天...青春的疼痛,我们将在现实中走散爱与痛的回忆,我们会不会有遗憾毕业多年,我们还会不会相遇?约定好的时间,再静候一次日落,你还会不会在我身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始皇转

    始皇转

    “你后悔吗?”后悔?“后悔爱上天族。”后悔?不,永远不会。
  • 异香

    异香

    故事以三体故事为大背景,以宇宙文明为主题,从主角和他的同伴们寻找到宜居的星球这条线上展开,在向着目标星体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 殇齐

    殇齐

    齐国有将,名曰苏策,其功之大,挥师北狄南下灭梁······
  • 人间之屑

    人间之屑

    先生问:狼逐幼羊,我等何为?和尚对曰:“护子弃母,羊不断绝。”城主曰:“我执我刀,彼持彼剑,胜者为王,败者为粮”西野妖孽不忿道:“羊何无辜,狼胡不互食?”智障少女捂住嘴:“羊羊那么可爱,狼竟然想吃它?咦,狼狼也可爱...啊呜...”方云华一挥手,将狼羊俱都洗剥干净纳入盆中,再加上一包地道的火锅调料。“好一锅狼羊双炖。”先生赞道。-----------------仙路日衰,人祸益盛。修真者持起魔刀,人世间化为熔炉。一个纨绔少年,开始了问天之旅。
  • 充满阳光的柠檬

    充满阳光的柠檬

    青春就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在这场稍纵即逝的盛宴中,你的故事交织在别人的故事中错综复杂。在这本书中没有主角,但你会在里边的某一人物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而成为这场盛宴的主角,这场青春的盛宴在场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 繁花策

    繁花策

    是谁为了谁成了疯魔,谁为谁放不下相思魂。本文讲述了女主(狐言卿)在一个个爱恨纠葛的找到了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