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400000040

第40章 40、丁氏楼兴废考――《丁氏宗谱》跋

晚清藏书,丁氏八千卷楼与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陆氏宋楼,合称“南北四大家”。丁国典开始藏书,筑“八千卷楼”。至孙丁申、丁丙,藏书更多,增筑“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总名“嘉惠堂”(因“八千卷楼”之称最为人知,故本文用此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还有大家不知道的事:作为大藏书家,必有雄厚的财力。丁氏非大官僚大地主,这钱从何而来?近承丁氏后裔丁利年惠赠《丁氏宗谱》(据钞本影印)及《钱塘丁氏宗谱杭派丁轼支系》(排印本)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仔细阅读之后,解决了疑问。今撰成此文,奉献给读者。

为了叙述的方便,先编制丁氏世系及丁氏主要成员简历二表:

一、丁氏世系及主要成员简历表

丁氏族大人众,今仅将丁国典至丁仁友(仁、辅之)与藏书有关的五世人物。

(二)丁氏主要成员简历表

再从“丁氏世系表”中,选出文化水平较高的成员,编制简历表如下:

二、从丁氏的慈善活动窥测其财力

丁氏以慈善家闻名于世。从丁国典至丁立诚、丁立本四世,做过很多救灾、捐赈的义举。今将《丁氏宗谱》中所载有具体捐赈数字的四次,简介于下:

光绪七年五月十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片奏:“候选主事丁申、江苏补用知县丁丙,浙江杭州人。其故父道衔丁英、故母四品命妇姚氏,生平好善,乡里咸知。该员等恪守遗言,诚心济世,凡有义举,无不乐从。前因晋豫旱荒,迭次捐振,坚辞议叙。上年直境水灾,又倡捐银三千两,并会商官绅,劝集巨款,源源解济,全活穷黎甚多。实能善承先志,力救灾区,深堪嘉尚。”

光绪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浙江巡抚卫荣光片奏:“河南郑州决口,黄流泛滥,小民荡析离居,嗷嗷待哺。兹据筹办河南振捐局司道详称,据举人丁立诚、生员丁立本禀称,故父四品顶戴、候选主事丁申,系杭州府钱塘县人,捐助振银一千两,交局解豫助振,旋即病故。”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浙江巡抚崧骏片奏:“浙江省上年水灾较重,振抚极繁,当经设局劝捐,以振灾黎。兹据筹振核奖局司道详称,杭州府学附生丁立中,浙江钱塘县人,遵故母丁陆氏遗命,捐助棉衣一千件,先后解局,分给灾民,以棉衣千件,作银千两。”

丁立诚《先考竹舟府君行述》:“督师左公、方伯蒋公方设振抚局,令叔父襄其役,凡招流亡,恤难遗,掩忠骨,清河渠,浚湖葑诸务,叔父每日具书达府君即一一筹画答复,且助三千金为之创。”

以上四次捐赈,共计银八千两。在十年中,丁氏能以银八千两为善举,毫不吝惜,可见其财力之雄厚。这雄厚财力的来源是什么呢?

三、溯江沿黄,“营业燕、齐”:丁氏财力的来源

人们仅知丁氏为藏书家,不知丁氏首先是商人。今从《丁氏宗谱》中钩稽出丁氏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料如下:

丁申《显考洛耆府君行述》:“掌六公恒附粮艘,溯江淮,沿黄河,以达都门,所至贸迁。岁甲申,以府君从,命曰:‘挈若往,其具识之。’府君谨受命。凡关塞山川市镇风土物产,罔不究其原委。又精于句股,臆度多中,虽老于贾者谢不及。”“(府君)于是弃举业,锐意经营,南楫北轮,垂二十载。胸坦夷,不设城府,同业有受教者,于物理盈缩消长,剖示无吝。”

丁申《先叔父堂公行述》:“既而先府君偕以贸迁。一日向都中某邸索南之直,阍人诡辞谢客,且称之曰‘先生’。叔父直前批其颊而叱曰:‘若奴也,若何时具贽吾门而有是称耶?’主人闻之出,叱奴以谢,且具金偿所负。人咸藉称叔父豪侠。”

丁立诚《先考竹舟府君行述》:“先王父营业燕、齐,岁晚一归。”“府君既得甬资,一时出难之故人,相与就(留下)镇上设米行,沪贩间通,因而籴于沪,粜于杭,不十日,俨然巨集焉。友亲之罹难而出者,或谋栖止,或代寻访,或为资送,何止数十百家。”“沪上旅寓维艰,饥寒困苦。府君商之同人,设机房以织绸,冶坊以铸,烟作以刨叶,得以口者不下千人,而乡人藉之而寓而食,有宾至如归之状。”“溯府君自难后经营三十余载。”

顾浩《外舅丁松生先生行状》:“时竹舟公已于留下镇设米肆以救亲戚之遇难者。”“先生复转史村,而甬而沪。竹舟公亦由内河达上海,相与设机房、冶坊、烟肆,乡人藉以口者不下千人。”

从上引资料看出:从丁国典开始经商,至丁英、丁庄兄弟而兴旺发达。所谓“南楫北轮”,“所至贸迁”,指行商;所谓“营业燕、齐,岁晚一归”,是坐贾。丁氏将南方物产(如丝织品)运至北方出卖,获利甚厚。丁申、丁丙兄弟亦善于经营,在清军与太平军交战时期,他们于兵荒马乱中,在留下镇设米行,在上海设机房、冶坊、烟作,可见其应变才能。经商致富,是丁氏成为慈善家与藏书家的财力保证。

四、丁氏一门对文化事业的贡献

丁氏一门,富而好学,代有名人,著书刻书,热心文教事业,“八千卷楼”声誉大著。《丁氏宗谱》中有这方面的记载,如:

(一)丁申、丁丙于兵乱中掇拾文澜阁书

《四库全书》分贮七阁,“东南三阁”:文宗、文汇、文澜。经过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文宗、文汇两阁之书一册不存,而文澜阁书幸得丁申、丁丙兄弟的苦心掇拾、钞补。此事以《丁氏宗谱》记载最详:

光绪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谭钟麟片奏:“咸丰庚申、辛酉,省城再陷,(四库)全书散佚。时有五品衔主事丁申,与其弟江苏候补知县丁丙,不避艰危,潜拾残编,深藏僻地。适省城克复,缴存杭州府学,编集书目,尚存一万余册。臣前守杭州时,深嘉其志。己卯冬,奉旨调抚浙江,到任后,访闻该绅兄弟频年留心收缴,又增百数十册,并照四库全书目录,遍觅底本,冀陆续补钞,以复旧观,统计将及九成,其苦心孤诣,实为人所难能,而费资竭力,固无论矣。”

俞樾《丁君松生家传》:“留下市中卖物,率以字纸包裹,取视皆四库书也。惊曰:‘文澜阁书得无零落在此乎?’随地检拾,得数十大册。君之辑文澜遗书,实始此矣。于其间偕竹舟君至福岩村拜扫祖墓,因自绍兴至定海,而上海,而如皋,仓皇奔走,犹托书贾周姓者间道至杭州,购求书籍,其装钉成本者十之一,余则束以巨,每束高二尺许,共得八百束,皆载之至沪。”“君既于灰烬中掇拾得文澜遗书,乃奉归,庋之尊经阁,请陆君珊绘《书库抱残图》纪之。其时文澜阁毁于兵,未复也。光绪六年,巡抚谭公建复文澜阁,爰有钞补阁书之议。君悉出其家藏书,集人写。又于天一阁、抱经楼、振绮堂、寿松堂诸藏书家,按籍征求,历七年之久,得三千二百九十六种。求而未得者,仅九十余种。谭公疏陈其事……”

丁立诚《先考竹舟府君行述》:“先是府君见留下市卖食物,率裂四库书纸包裹,乃集胆壮数人,乘夜检拾,络续藏西溪,至数千册。至是偕叔父再往,收其散帙,至书尽而止。”“运回四库书万余册,呈大府,权储于府学尊经阁。”“谭公专疏人告,府君益自感奋,复请发经费,觅底本,依式缮补,延王主事同、张举人大昌、孙教谕树礼董理校对,越五年而写毕,仅缺二百余种。”

顾浩《外舅丁松生先生行状》:“(竹舟公)瞥见(留下)市肆裹食物皆文澜阁书,乃乘夜往收,藏之西溪僧舍。先生至,则又偕往收其残帙,至书尽而止。”

以上说明丁氏兄弟掇拾、钞补文澜阁书的全过程:(一)在留下镇发现文澜阁书残页,遂苦心掇拾,至书尽而止,暂贮于西溪佛寺。又托书贾在杭州购求,运贮于上海。最后皆运回杭州,贮于尊经阁。(二)复建文澜阁后,丁氏兄弟从家藏及藏书家中,觅《四库全书》底本,依式钞补,请文士校对。俞樾说“两丁君之名,赫然闻于天下”,是当之无愧的。

(二)丁氏著书,刻书,以藏书支持文化教育事业

从丁英开始,到丁上左、丁仁友、丁三在兄弟,四代人多有功名。可以说既是商人之家,又是书香门第。今仅从《丁氏宗谱》中摘录丁英、丁庄兄弟及丁申、丁丙、丁午兄弟著作,其他成员从略,以省篇幅。

丁英丁申《显考洛耆府君行述》:“锐意经营,南楫北轮,行箧中以书史自随,鉴古今治乱以衡世务。”

丁庄丁申《先叔父莅堂公行述》:“叔父少嗜古,先世藏书画碑版甚富,尝发而读之。文嗜汉魏,书喜隶篆籀,且好绘墨兰竹。星命杂家之术,罔不通晓。”“著有《吴间袖中草》五卷。”

丁午袁昶《奚生丁君墓志铭》:“既乃知其殚心册素”,“君箸录极勤,而美志不竟,所校辑可存者,有《重文》二卷,出入于朱谋玮《骈雅》之流;《通鉴校疑》四卷,有出于严衍《补辑》、谢山《答问》之外者,是皆可传也。”李鹏飞《母舅颐生丁公传》:“凡诗古文之属,无不颖妙。工草隶,楷法率更令。兼通音律,善鼓琴。郡中方兵燹后,文庙礼乐废坠不举。浙抚杨公昌浚奏请复之。公多识旧典,按律寻声,清浊高下,咸当其理,论者以为王、范诸公之流亚焉。尤精经学,少从同里园杨先生游,公秉承师训,一扫汉、宋门户习见,存是去非,时有心得,在乡如曲园俞先生,来仕者如黄宗师倬、张宗师卿,皆以国士待之。”

丁申丁立诚《先考竹舟府君行述》:“壬寅,从杨园太夫子学为文,朝夕研诵,不以浅义时调取悦干进。”“自撰(天后宫)碑记,更辑志略。”“府君以掌故之书单零孤本易于散,非汇成巨帙难以传久,爰检沪上所获数十种,次第校刊,颜曰《武林掌故丛编》。更因杭州文献,首推吴退学博所编之《国朝杭郡诗辑》及其孙仲云制府之《续辑》,府君与叔父既补刊初、续两编,复广录遗诗,仍其凡例,以诗存人,以人存诗,竭十载之心力,甄录四千余家,编成《三辑》百卷。嗣后续纂《杭州府志》、潘学使《两浙轩续录》皆取资于是焉。”“暇辑《武林藏书录》二卷,备载源流焉。”

丁丙顾浩《外舅丁松生先生行状》:“与竹舟公自相师友,结集益斋诗文社于天后宫,偕夏子松、吴小愚、蔡午寅、高茶诸丈角文艺。”“先生又以余力学文,若《读礼私记》《礼经集解》《松梦寮诗初集》,稿毁于燹;若《九思居经说》《说文部目详考》《说文篆韵谱集注》《廿四史刻本同异考》《杭府仁钱三学志》《杭城坊巷志》《皋亭山志》《乐善录》《于忠肃祠墓录》《善本书室藏书志》《武林金石志》《宜堂小记》《松梦寮集》《先人老屋记》《西溪诗集》,皆成稿待刊;已刊者《西泠四家印存》八卷、《师让汉铜印存》二卷、《北郭赘续二录》四卷、《续东河歌》一卷、《三塘渔唱》三卷、《菊边吟》一卷、《北郭诗帐》二卷,皆先生所手著也。先生又以杭州文献首推吴退学博《国朝杭郡诗辑》及其孙仲云制府《续辑》,兵燹后板毁于火,既与竹舟公重刊之,复广录遗诗,编成《三辑》百卷。惟吴氏之凡例,断自国朝,复编成《历朝杭郡诗辑》,上自李唐,下迄前明,兼收并蓄,征录无遗。又得吴志上先生《武林文献》残本,先生重加增补,分内、外编。又以庚申之劫,幸得脱险,安不忘危,爰集诸家撰述,删订纂修为《庚辛泣杭录》十六卷。”“校刊前贤著述以惠后学,积至数千卷,若《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著》《当归草堂丛书》《医学丛书》《西泠五布衣遗著》《于忠肃集》,其大者也。”

从以上记载看出,在丁氏一门中,以丁申、丁丙兄弟的学术造诣最高,成就最大,故“有‘双丁’之目”,与杭州小山堂赵氏“二林”(赵昱号谷林,赵信号意林)媲美。丁申、丁丙兄弟除著书、刻书外,还以藏书支持文化教育事业,据《丁氏宗谱》所载:

丁立诚《先考竹舟府君行述》:“府君复举藏书之副本,并购经史有用之籍,置之郡学,备庠生阅读。”

顾浩《外舅丁松生先生行状》:“龚幼安太守知先生熟杭郡掌故,延请纂修杭府志。先生固学而后知不足者,举贤能任其事,而以八千卷楼书为续纂之资。”

余不多举。

丁氏以经商致富而八千卷楼兴,以经商失败而八千卷楼废。缪荃孙《丁修甫中书传》云:“自遭家难,君拼档所藏,悉还公债,至于书籍,全归江南图书馆,价虽稍贬,而无少逸,易一地耳。书固可按目而稽。在江南,犹在杭。君筹之熟,计之决,识者尤知其苦心矣。”缪氏“家难”云云,丁辅之《八千卷楼书目跋》中说得比较明白:“宣统初,余家为司者不慎,负公私帑至五亿之多,因举所藏以归江南图书馆。”以丁立诚为代表的丁氏家族,愿以较低价格,售书给国家的图书馆(江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与吴兴陆心源后裔将宋楼藏书全部售给日本的行为相比较,表现出可贵的爱国胸怀。

丁氏数世藏书,培养出一门重视文化的良好氛围。丁申孙、丁立诚子丁辅之,以创建西泠印社和创制聚珍仿宋活字二事,闻名于世。详见朱龙湛《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先生墓表》及拙著《高时显与丁辅之――〈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载《我与中华书局》,2002年版)。

我国文献资料极为丰富。“正史”为一国之史,地方志为一地(省、府、县、镇)之史,家谱为一家之史。对于“正史”、地方志,学者们普遍利用;而对于家谱,尚少利用。即以研究丁氏八千卷楼而言,人们大多以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附录》为主要依据,我从《丁氏宗谱》中发掘出来的资料,可补充目前流行的有关著作之不足。至于《丁氏宗谱》中未涉及之事,本文概不议论。

同类推荐
  •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是一部史论文集。朱东安先生毕生研究晚清政治以及与曾国藩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历史资料的占有和研究方法都有独到之处。这部论文集主要关注晚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与之相关的人物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分为八个专题:太平天国的性质与作用、天津教案的起因与性质、义和团运动的主导思想与历史作用、袁世凯与辛亥革命、晚清政府与曾国藩集团、曾国藩集团的社会基础与特点、曾国藩集团的社会基础与特点、曾国藩集团与传统文化、曾国藩的学术思想与造诣。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历代散文

    历代散文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千机逐神录

    千机逐神录

    若众神高高在上,那么人又如何左右自己的命运?假使生老病死皆有定数,那么活着的人的所有努力岂不全都白费?不,我不要一生恭敬,换神期许的下一世荣华;我不要一生苦难,换神承诺的死后极乐。我要这一生大悲大喜,我要这一身无所顾忌我要……傲立天地唯我族,不许人间见神明!
  • 孔雀于飞

    孔雀于飞

    穿越至东汉末年建安年间成为文学史中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角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为了不重复长篇名诗《孔雀东南飞》的结局,在三国乱世和风俗世情中挣扎奋斗的故事。
  • 末日之丧尸复活

    末日之丧尸复活

    病毒爆发,不幸的变成丧尸,又幸运的注入抗体。会变成什么呢?
  • 顾先生晚安ing

    顾先生晚安ing

    一场大火使她家破人亡,却不知背后的种种阴谋……多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嫁给了权势滔天的他婚后夜晚,顾墨寒将弱小的颜默笙抵在墙上,一只手将她双手扣在头顶,周身寒气逼人。“不是很喜欢外面的世界吗,的确五彩缤纷,小学弟看起来不错!”“再怎么不错,也没有老公好啊~你说对不对。”颜默笙努力的踮起脚靠后,远离面前这个危险的男人。而就是这个危险的男人,使颜默笙可以爽虐渣渣,在整个A市横着走……
  • 武魂之网络时代

    武魂之网络时代

    武魂历一万三千五百年,武魂大陆上颇具盛名的一代伟人,通天大贤者,成功搭建出了通天网。通过通天网,魂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即时通信,可以在聊天室内畅所欲言,沟通再也没有距离。武魂大陆从此进入网络时代。大师们在通天网上讨论魂技,佣兵们在聊天室内沟通攻略,宗门秘技被储存到网络云盘当中,炼药师在论坛内互通有无……随着通天网的不断发展,武魂大陆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寒门少年苏不语,抓住网络时代发展的韵脚,攀上时代的潮头,赚取魂币,学习魂技,获得情报,增强自身,最终成为一代强者。本书不爬科技树,纯异界大陆玄幻爽文。
  • 曾幻想过的风花雪月

    曾幻想过的风花雪月

    并不都是一见钟情,也不都是日久生情,但在后来的后来,都应两情相悦……(因为这个都是短篇故事,所以吧……有了灵感才会写,怎么说也得四五十个才能完结吧)
  • 偏离的轨迹

    偏离的轨迹

    一个即将退役的特工人员,在最后一次任务中被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意外的能力独自摧毁了敌方的基地,随后被抛入“虫洞”,转世重生,进入了一个婴儿的躯体。依靠前世意外获得的能力和自身的努力,打造了崭新的人生……科技在手,能力强悍的他屡屡挫败针对国家和他的阴谋,无数次在生死之间的徘徊让他越挫越勇,终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美女簇拥,他将如何选择自己的真爱……作者隆重推荐《回到清末》《梦幻足球之天才纵横》《棋斗士》《邪气凛然》《精武门》《杀戮无罪》《剑仙》《上古神迹》《鬼艳劫》等作品本书的QQ组群:32499156感谢好友lushengcai冰蓝少军提供
  • 乱枝颤

    乱枝颤

    她,是罱朝的六公主,从小便不受宠的她,为何突然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公主……他,是?朝最受宠的皇子,是最尊贵的祁王……她,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出宫到处游玩,遇到伤病之人便会出手相助……他,有自己的使命,有明枪暗箭要防,有灭族之仇要报……两个没丝毫关系的人却因两族联姻被拴在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住在耳朵里的小人

    住在耳朵里的小人

    写给那一群孤独而又迷茫的人——你们从不孤独,因为你们的耳朵里都住着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