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8200000020

第20章 亲情温暖(1)

老柿树

我欠了你一笔债,一笔无法偿还的债。哦,老柿树。

从我懂事起,你就孤单单地伫立在我家老屋的砖场前了。

你是那样的羸弱,老是长不高,长不粗。我上学后栽的那两株泡桐树已长成一抱粗了,那茂盛的树冠也已探出屋脊一大截了,而你却依旧那样畏畏缩缩地倚立在一旁。

你实在是太平常了,平常得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你的存在,你的叶子呈暗绿色,有着十分明显的脉络,一面光滑,一面却长满了细密的绒毛。到了秋天,你的叶子开始泛黄,却又不如天平山的三角枫那样红艳动人,即使诗人见了你,想象的翅膀也终难展开。你的花也毫无动人之处,只米粒般大小,火黄火黄,隐藏在阔大的绿叶间,不愿被人发现。有风吹来,树叶晃动,那花儿便忽隐忽现,像一颗颗调皮的星星在捉迷藏。

也许,只有晚秋,才是你最风光的季节。

当江南的田野里水稻一片金黄的时候,你的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你无遮无掩的枝枝丫丫间,挂满了一只只金黄的柿子,就像节日里张挂的一盏盏小灯笼,一片喜气。那时节,父亲便端来一架木梯,爬上去把熟了的柿子采下来,母亲提了竹篮在下面盛,我和妹妹仰面朝上望,想象着那柿子的滋味,想得直咽口水。

柿子是好吃的,但是吃过之后,便又渐渐淡忘了。

我们从来没有为你培土、施肥,也从不为你整枝、治虫,任你自由地生长。你的躯干是那样的细,仿佛永远也长不大。你却从不因我们的怠慢而动气,而是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奉献满树金黄。

那年,冬天特别冷,西北风无情地鞭打着自然界的一切。在温暖如春的室内,我看到你周身上下没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里直打哆嗦,发出尖厉的嘶鸣;斑斑驳驳的树皮成片成片地剥落下来,露出你乳白、光滑的身子,让人看了愈觉寒冷。

我觉得应该为你做点什么了。

转眼已是春天,池塘边的垂柳已爆出点点鹅黄,你却依然默默地伫立在老屋的砖场前,无声无息。

过了几天,那点点鹅黄已抽出一瓣瓣嫩嫩的绿叶,你却依然如故。

又过了几天,当整个池塘已被重重的绿色所包围,当整个世界变成了绿色的海洋,你浑身上下却仍没有半点绿意。

一种不祥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直觉告诉我,你已去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我怔怔地望着你单薄、枯瘦的身影,内疚、忏悔交织在心头。

太迟了啊!

为什么只有当生命离开你的时候,才感悟到你的真正价值?

太迟了啊!

我从池塘里提来一桶清水。呵,老柿树,让我捧上这最后一掬清清的池水吧,连同我这颗永远忏悔的心。

我蓦地发现,儿时吃过柿子、丢过柿核的地方,已有一株株柿树幼苗在破土而出……

(写在母亲三周年忌日)

大年初五的温软时光

一年的忙碌就像一曲没有停顿的快板,密密匝匝的音符堆砌成一种节奏,这种感觉我把它形容为“疾走”,因为我在用拼音输入“节奏”的时候漏了一个字母,跳出的就是“疾走”二字,想想有点意思。只有到了春节长假,这疾风骤雨的快板才转调为舒缓柔和的慢板,成了江南的杏花春雨,让人得以喘一口气,吐故而纳新,也顺便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这样的慢享时光真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了,这样的慢板旋律里,自然是不适合疾走的,尽管身边有很多的人早早地预订好了机票高铁票,抑或自驾出行,呼朋唤友,穿梭往来,辗转于高速公路和酒店景区之间,乐此不疲,而我则喜欢静静地宅在家里,看看书,理理院子,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闲暇心境。

青春是一种激情,总是勃发着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而人到中年之后,这种激情便沉淀为一种理性,总在咀嚼着过往时光的得失。整个春节,电视看了很多,没记住什么,倒是央视的一则广告,让我平静的心底起了波澜,每每看之,总会有泪水不知不觉地打湿了眼眶。那是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母亲从小拉扯儿子长大,期盼着儿子工作后自己就可以享福了;等儿子参加工作了,又在期盼着儿子结婚后自己就可以享福了;等儿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又在期盼等小孙儿上学了自己就可以享福了;但是有一天,白发母亲在老家突发急病,儿子却不在身旁。这样的情节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其实,“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我们何尝不知,但总有那么多的理由,让我们与亲情擦肩而过,甚至于到了最后,那仅有的一点遗恨也沦为一种木然,安之若素。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木然啊。那一刻,我想到了孤身居住在附近小区里的年迈老父,我一直以为,给了父亲这样一处独门独院的环境,不愁吃穿,父亲的晚年一定是幸福的,但我却忽视了已是人生暮年的父亲此刻到底要的是什么。

也许是财神出行的缘故,鞭炮开道,阳光普照,大年初五是一个难得的晴天,许多人家把被褥衣物和年前腌制过的鸡鸭鱼肉,一齐拿到太阳底下去晒。上午,与妻子去城区一个朋友家里拜年,回来的时候已是中午。打开电视,播放的正是这则公益广告,当看到无私的母亲在不断重复的期盼声中逐渐老去,因操劳过度而病倒在床的时候,我潸然泪下。妻子唤我吃饭,我却独自拿上汽车钥匙出门而去,来到了父亲的居处。父亲已经吃过中饭,问我吃了吗,我含糊地回答了一句,又对父亲说,今天太阳这么好,我陪你去天平山转转吧。父亲一听,很是开心,说范坟山(当地对天平山的俗称)好像有十几年没去了,忙去找他的高龄卡,说凭这个证可以免票的。

天平山离家很近,不到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很快就到了景区门口。因是中午,景区里的游客不是太多,古枫林的树叶虽已掉落殆尽,露出光秃秃的枝桠,但在温煦的阳光抚慰下,倒也不显得清冷和苍凉,暖风扑面,甚至有点小阳春的感觉了。我搀扶着父亲一路前行,穿过先忧后乐坊,进了范文正公的忠烈庙,看到了那尊世人景仰的范仲淹塑像,我对父亲说,你在我小时候经常说起的那位清官,就是他。父亲抬头望望,点了点头,嗯,他是好官。又往里走,是纪念馆,展示了范仲淹的生平,还有一些书籍和几个沙盘模型;我以前来过这里,但都是来去匆匆,未及细看,这次正好可以慢慢观览。父亲佝偻着腰紧跟在后,虽不识字,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参观质量,还时不时地像个小学生一样问这问那,饶有兴致。走出忠烈庙,右手边是一排临时搭建的小木屋,出售面条馄饨之类的小吃,正热气腾腾地出锅,一阵香味飘来,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我没有停下脚步,搀着父亲继续往前,进了一处院落,门额上题有“白云古刹”四字。我对父亲说,这里以前是一家餐厅,你阿记得了。父亲想了想,连声说对的对的,这里的盖浇饭很好吃的。从东侧边门拐进高义园,看到了白居易的乐天楼,看到了乾隆御题的“高义园”盘龙金匾,看到了唐伯虎手植的罗汉松,我像个导游似的,一一地将相关故事讲给父亲听。看得出他似懂非懂,但脸上露出的始终是恍然大悟的神色。

在高义园后院,看到几株梅花,绿萼红英,绿的娇羞含苞,红的热情绽放,在四周萧瑟的冬日氛围中显得尤为生动。我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给老父亲拍照。他站在那株红梅的前面,整了整衣服的领子和下摆,我让他笑笑,他很配合,口中自言自语道,最好拍那种能放在镜框里的。我问他干吗,他说将来老死时可以用的。我鼻子一酸,说你想那么远干吗,我们还是去喝茶吧。

与父亲开始登山,白云泉茶室在一线天的下面,要爬一段山路,父亲毕竟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有点望而却步,我说没问题的,我来搀你上去。我几乎是架着把他扶到了山腰的茶室,泡了两杯红茶,又拿了袋香瓜子,挑了朝南阳台靠北的一个位子坐下,这里阳光充足,风却吹不到。父亲对这里的环境很是熟悉,话也就多了起来。父亲说这家茶室以前生意很好的,许多上海人和当地人经常为抢一个座位而打架。又说,以前这茶楼的下面很脏的,都是茶客扔的垃圾,也没人打扫,现在好了,很干净。又指着左手边的家宕山说,这山下有日本人的山洞,自己小时候在这山洞里做过工。我说那时你多大,他想了想,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我说你拿到多少工钱呢,他说小孩子就每人两碗黄豆作为工钱。提起日本人,父亲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小日本真不像话,抢占我们的******,还勾结美国人,欺负我们中国。父亲了解的国家大事还真不少,估计都是从收音机里听来的,居然他还能结合这些时政一一点评,煞有介事地发表观点,竟还引来了邻座一位中年茶客的共鸣。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太阳渐渐偏西,但阳光依然很温暖,透过树梢,洒落在父亲那张黝黑的满是沟壑的脸上,老人的表情很慈祥,很安静。

下山途中,又经过那排小木屋,不知什么原因,此刻的我已丝毫不觉得饥饿了。看到一个熟人,是拍快照的,我请他为老父亲拍了两张,一张在御碑亭旁,还有一张在忠烈庙前的梅树下。这是一株红梅,比高义园里那株开得更加精神。阳光里,父亲的笑容被定格下来,也在我的脑海里倒映成永恒的记忆。我把这两张照片小心翼翼地装进塑料袋里,让父亲带回留作纪念。

过几天我再去看他时,他告诉我,周昕来过,拿了些吃的来,照片已被她拿去配镜框了。周昕是我的大女儿,我注意到父亲说这句话的表情,和在白云泉茶室时是一样的。

今年的春节一如往常,那份平静,就像墙角那支静默绽放的腊梅,在阳光里淡淡地浮动着幽香,不动声色,已然渗透到了日子的每个细节。而大年初五的午后,白云泉边那一抹阳光显得尤为温暖而真实,因为有了父亲的同游,有了父亲在一旁的絮絮叨叨,这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片水每一块石头,都在记忆里一一鲜活起来。

父亲的书缘

父亲不识字,但父亲爱书,就连我读小学时的那些课本,练习册,父亲仍用牛皮纸包好,保存着,不舍得丢弃。

父亲不识字,但在父亲的心目中,书是崇高而圣洁的,容不得对它有半点亵渎。

记得读小学时,我贪玩成性,一到放学,便与村上的孩子一起玩“射箭”的游戏:用纸折成一头尖尖的纸箭,用各种姿势射,谁射得远,谁就赢。有一次,我一时找不到折箭的纸,便从家中找出一本上学期的课本,撕将起来。谁料被父亲撞见,猛地夺下,随手一个“毛栗子”,厉声呵斥起来。我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大发雷霆,申辩道:“这书早读过了,又没什么用。”“读了也不能撕。”父亲的火气更大了。

在我记忆中,父亲永远是那样慈祥、温和,而此刻却那样严厉,铁青的脸色让人惧怕。我不禁委屈地哭了起来。父亲见我哭了,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过分,紧绷的脸于是缓缓地有了一丝笑意。

“别哭,爸爸给你讲一个书的故事。”父亲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眼睛注视着前方,那眼神很是虔诚。

有一个读书人,嗜书成癖。他走路看书,吃饭看书,连上茅房也带着书。大家都叫他“书呆子”。“书呆子”只会读书,不会做生意赚钱,加上祖传不富,没几年工夫,已是家徒四壁。没办法,只好到城里去拉黄包车,人虽落拓,却还不忘他那些书。他把书捆好放在车里,一有闲暇就拿出来看。一次,一位老板坐他的车,发现了这些书,很是奇怪:“你拉黄包车的还带这些书干什么?”“书呆子”把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最后长叹一声:“唉,就是因为这些书,我才沦落到这般田地啊!”老板有感于“书呆子”对书的痴迷,又见他为人忠厚,便为他在自己公司里找了份抄抄写写的差事。从此,这位读书人有了固定的收入,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你知道,这位读书人能有后来的好日子,靠的啥?还不是靠那些不舍得丢掉的书啊!”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父亲的话是朴素的,他再也讲不出更深奥的道理了;但父亲相信:书,有时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父亲平生不抽烟,不善酒,在我印象中,父亲除了喜欢帮我理书,喜欢听我讲书上的故事外,似乎再无其他特别的癖好了。那时家贫,年年分红几乎年年“透支”,父亲自然拿不出钱帮我买《红楼梦》,买《战争与和平》;家中唯一的藏书,是一本连环画《杨家将》,纸张泛黄,且首尾残缺。杨家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父亲也熟知这个故事,当我读书识字能看懂《杨家将》时,父亲常常端了只板凳,坐在屋前的那棵老柿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听我读,每当读到“大郎乔装赴宴”、“七郎被困金沙滩”等章节时,父亲总是忍不住插上一句:“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我十五岁那年初中毕业,正遇上父亲住院开刀,切除脾脏。家中本来就穷,这样一来,我娘就打算让我辍学,随本村一位亲戚去学泥水匠去。父亲知道后很恼火,对娘一顿数落,他说:“再穷,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

两年后,我成了村上第一代高中生,进了厂,后又调到政府搞文字工作。时常有乡邻来央我读信或写贫困补助申请之类的小文,父亲总是热情地张罗着端凳倒茶,还再三叮嘱今后有事只管来。看得出,父亲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在父亲看来,我的“书包翻身”,是圆了他的梦了。

父亲不识字,尝尽了没文化的苦,因而他期冀自己儿子多读书,将来有出息。我想,这朴素的愿望,也是千千万万像父亲这样淳朴、善良的农民共同的梦。我衷心祝愿他们好梦成真。

我陪父亲逛观前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红楼梦

    毛泽东与红楼梦

    据说早在少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喜欢读《红楼梦》,认为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他曾经在与几位将领谈笑时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能算是中国人。”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同时他鼓励别人多读几回。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 男生女生面对面

    男生女生面对面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 难忘军旅

    难忘军旅

    本书收录了《鬼子降服了》、《德高文美长存人间》、《记忆中的老舍》、《恭送孙犁师长》、《杂忆台湾》等散文、随笔。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家反派药翻身

    快穿之我家反派药翻身

    【甜1v1宠】黑化值满百反派都说要追求她。 宴语奉劝道:“我觉得你该吃药了。”黑化男神眼底黑色暗涌,缓缓逼近,“你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 系统:“反派倒霉你就倒霉。”宴语:“那我倒霉呢?”系统:“你倒霉和他没关系。”宴语:“mmp不公平。”宴语手握扳手,眼神危险。系统:“别……别拆。”从此以后,宴语就在不断的提升反派幸运值中战战兢兢的渡过每一日。直到某天,在狂刷幸运值的途中,反派的黑化值蹭蹭蹭的往上踹。
  • 弑仇途中爱

    弑仇途中爱

    8岁的她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被人杀害。家也没了,无家可归的她被世界顶级杀手、黑道至尊‘暗’收养。在‘暗’那儿又相识了两个朋友,她俩都是孤儿,她们俩从孤儿院里跑了出来,被‘暗’看见才收养的。十年后她们结伴回来了,准备报复让她失去父母和家的人,但是在复仇的途中让她们遇见了爱,可是爱能长久吗?
  • 飘羽神刀

    飘羽神刀

    陈林是一个警察,在执行任务中意外穿越到了异世,被人所救,从而展开了全新的生活。百人缴悍匪、雨夜破奇案、孤身入险地、只身抗异军、带领敢死军捣圣山、水淹虎踞关,陈林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机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拯救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异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到西游

    重生到西游

    重生到了西游世界,却成了最炮灰的天庭一小卒。*********采桃仙子惊惶:蟠桃都被大圣吃了。炼丹童子急禀:这厮还偷吃了仙丹。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玉帝怒:还不给我布下天罗地网,必要将那妖猴捉拿回天庭。陈力躲在暗处偷笑:猴哥,横竖你吃得比我多,且将这黑锅背下吧。*********玉兔萌情,嫦娥含春,更有瑶姬共赴巫山。春三十娘、白晶晶、紫青双霞一众妖娆,又岂能有遗珠之憾。这是西游的世界,这又不仅仅只是西游。
  • 爱情三人行

    爱情三人行

    有人说,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可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现实婚姻是什么样的呢?
  • 药仙妖仙

    药仙妖仙

    (女主伪白莲,男主自带圣光。)这年头不是什么杀手特工会中医都不好意思穿越?嗯嗯嗯确实是这个理,可是一不小心还真的穿越了?!好吧我不是主角没关系但是决不能当炮灰,没有什么牛逼哄哄的人设我安安份份地做个小药师总行了吧?!
  • 公子如虹

    公子如虹

    邵氏电影《楚留香》《蝙蝠传奇》同人。初遇。“听说中原一点红从来没有朋友,我想与你交个朋友。”一点红虽然是个杀手,但是有时候也很风趣。公子虽然也是个杀手,但是却喜欢隐姓埋名。本应是生命中的过客,只因月下那双深邃而美丽的眼睛,点亮了寂寥的夜晚。看过一些原著,但人设只根据电影的人设,背景以电影为主,原著为辅。辞红cp。简介废,只想写个细水长流的感情。
  • 总裁,我爱

    总裁,我爱

    你是否也有一个铭记至深的人?你是不是很在乎他(她)?是不是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激动?白颜有,那就是被他宠爱之深的叶星辰本乖宝:白颜,为什么总是宠叶星辰呢?某白:因为她笨啊某笨:……本乖宝:我也笨啊,为啥不宠我?某白:因为你丑,我们家叶儿笨的可爱,我喜欢某笨:哈哈哈本乖宝:……本乖宝来送文文了,不喜勿喷,好走不送
  • 金钟大如果时间逆转

    金钟大如果时间逆转

    金钟大我们的爱情原来只是游戏——陌雨凄不是游戏只不过没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意罢了——金钟大
  • 冷春风

    冷春风

    年少就如一阵春风,环境却似冷剑。这是成长路上的故事,于你,于我,都会引起一些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