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0800000022

第22章 中国时刻:埃博拉,我们来了(6)

“埃博拉肆虐,人民饱受痛苦。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消灭埃博拉!”疫区群众唱着一首首民谣,迎来了不惧疫魔的真心朋友,垂危的生命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埃博拉属烈性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及疫苗。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以科学救治、顽强拼搏的过硬本领,创造出“打胜仗、零感染”战绩这是3棵象征健康、生命和美好未来的橄揽树,它种植在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也种植在西非人民的心中。它是1月12日由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和3名获得新生的埃博拉患者,―起亲手种下的。

就在前一天,诊疗中心传来好消息:3名患者血液检测埃博拉病毒连续2次均为阴性,根据世卫组织相关规定确定为治愈,这是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首批治愈的确诊患者。他们是2名年轻女性和1名7岁男孩,入院时均高烧、呕吐、腹泻,严重脱水,病情危重。经过近20天的精心治疗,相继度过了危险期和反复期,最终于12日上午康复出院。

“敬礼!”走到诊疗中心门口,那个叫罗伯特的7岁小男孩情不自禁抬起右手,向送别他的叔叔阿姨们敬了一个军礼,又跑回来抱着总护士长游建平,轻声说道:“711X011!”队员们的眼眶都红了,这是他们向病魔宣战以来打赢的第一场大胜仗。

为了这一天,各支医疗队在国内早就摆开了“战场”。第三〇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长陈昊阳记忆犹新:出征前,他们在“模拟留观诊疗中心”里展开了实战化训练演练,队员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比照疫区营造出的30多摄氏度闷热环境下紧张工作,没几分钟就大汗淋漓,甚至产生窒息的感觉,每个人咬牙从半小时、一小时坚持到两个多小时……医疗队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探索创新了包括穿戴11件防护装备、36步穿脱流程在内的10余项防控措施,把各种风险预想得细些再细些,把治疗标准制定得严些再严些。“出发前怎么也得找出1000个问题,搞明白1000个为什么,想好1000个怎么办!”第三〇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段学章常常这样要求队员。到达疫区实际接诊中,医疗队围绕接诊流程、药品供应、垃圾管理、突发情况处置等方面,迅速制定完善了68类243条诊疗规章制度,还在每个病房和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对讲器,实行信息化管控,筑起防控病毒侵染的一道道“隔离门”。

“同‘防’一样重要的,是‘攻’!”在医疗队全体队员的心目中,只有“攻防兼备”才能真正实现“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追求。可是,埃博拉属烈性传染病,病毒等级比“非典”还要高一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及疫苗,这个难题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主任毛青折磨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检查诊治的每个环节,都一定要精细更精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作为首批援利医疗队的首席专家,毛青每天组织专家组和临床医生对每名患者都进行个性化会诊,研究制定精细治疗方案,特别要求医护人员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及时给药。

这一要求对诊治普通病号并非难事,在特殊的疫情面前却极其不易,大家永远也忘不了那“艰难的一针”——

这天晚上,一名女青年被送进诊疗中心,发热39°C,腹泻、呕吐不止,随即进人休克状态。抢救工作马上展开,当务之急是静脉补液给药,然而,由于病人昏迷不醒,血管壁塌陷,针很难扎进去。护士长王丽慧率第一批队员进入病房,穿着3层防护服,戴着4层手套,艰难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消毒、找血管、穿刺,没有回血;再试,仍不见回血……时间一点点流逝,汗水从队员们的头上一直淌到长筒靴里,眼看停留时间已经超过规定的两个小时,指挥人员只好命令她们撤出病房。一番会商后,第二批队员进人,在规定时间内还是没有注射成功,又无奈撤出。第三批队员接着进入,继续进行静脉穿刺……功夫不负有心人,静脉通道终于建立起来,而此时已是翌日清晨。

惊心动魄寻常事,生死只在一瞬间。2014年12月1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孙李建和霍翠华像往常一样,穿戴好11件防护装备进人隔离区,对每个病人都认真地问诊检查,给最后一位病人发完药品后,已是疲惫不堪。回到第一缓冲区,两人互相喷淋消毒,开始脱身上的层层防护装备。突然,霍翠华看到孙李建脸色通红、呼吸急促,豆大的汗珠沿着护目镜边缘滚了下来,双腿也开始颤抖。

“要出人命!”霍翠华顿时意识到,由于在病区体力消耗过大,面部出汗太多,孙李建的口罩已经湿透,与口鼻紧紧贴在一起,他已经无法正常呼吸,必须赶紧摘掉口罩。但用带着污染物的手套去摘,极有可能让孙李建沾染上埃博拉病毒。

容不得他多想,此时,神志恍惚的孙李建下意识地抬起手来,要自行摘取口罩。情急之下,霍翠华环顾四周,一把抄起墙角的赛诺士消毒剂,猛地向孙李建的双手喷射过去:“搓手,快!”

在她的指挥下,孙李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手消、摘下口罩,剧烈地喘息起来……和战友谈起这一险情,孙李建至今心有余悸:“要不是霍翠华,我可能就要装到盒子里回来了。”

为了预防自身感染,各支医疗队都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家遵照执行、严格落实。但为了挽救一个个极度痛苦、濒临死亡的患者,一些“违规”的事情还是不时发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首批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现在回忆起来,还不知道那些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但当时就是那样做了。

一一穿着密不透风、不露一丝肌肤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时间长了极易脱水、窒息、昏迷,按规定,每次进病房只能停留2个小时。但每当遇到婴儿、孕妇、老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病患,常常需要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连首席专家毛青都曾带头“违规”。那一天,他在病房里待的时间过长,出来后低头弯腰摘口罩,口罩里兜着的汗水、口水、鼻涕倒灌进鼻孔,他在咳嗽中呛然倒地……―女性生理期很容易感染,工作之初,医疗队不安排处于生理期的女队员进病房,但工作越来越繁重、人手越来越紧张,渐渐地,再也没有人愿意享受这个“福利”。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护理部主任、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宋彩萍很心疼自己的姐妹,更为她们感到骄傲:“在那种情况下,大家都忘了自己的性别,人人都是冲锋陷阵的钢铁战士!”

―体表有伤暴露于空气极易沾染病毒,医疗队曾严令不得带伤进人病区,52岁的沈阳军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护师陈红,对此牢记于心。但是有一次,她的手指不小心擦伤了,恰巧所负责的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正在值班的她立刻贴上创可贴、多戴了2层手套冲进病房处理……事后领导严厉批评陈红,陈红既感到很后怕,又感到“很委屈”,小声说道:“这种事,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样做啊。”

埃博拉隔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但无法阻隔心与心的融合。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以高度负责、播撒大爱的真挚情怀,赢得了非洲人民的生死友谊“埃博拉病毒凶猛而恐怖,我们没有能力挽救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但可以竭心尽力、倾情相待,让他们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存留一丝丝温暖。”第三〇二医院政治部主任、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政委王锦秋的这番感悟,是全体医疗队队员共同心声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们在西非大地上勾绘出的美丽风景。

雅尤玛是个9岁女孩,她刚刚失去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病魔推到死亡线上。幸运的是,这位“埃博拉孤儿”遇到了一位中国妈妈。

雅尤玛已经3天没有进食了,高烧、呕吐、腹泻、牙龈出血、大小便失禁……死神随时可能把她掠走,她虚弱无力地蜷缩在病床上,一双无助的大眼睛时而睁开吋而紧闭。那是惨遭病毒袭击后痛苦、恐慌的眼神,那是痛失亲人后忧愁、迷茫的眼神。第三〇二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内科护士长、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组组长黄顺,被这眼神深深地刺痛了。

同类推荐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作者用易懂的白话文形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浅显易懂,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读者的。
  •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游美札记(狄更斯别集)

    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岁的狄更斯接受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等朋友的邀请赴美游历,长篇游记兼特写《游美札记》就是狄更斯此次访问美国的主要成果。这次游历,他曾访问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城市,向南到过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历时半载的游历当中,年轻的作家通过参观、访问、公众集会和私人会晤,广泛接触了上至总统下至车夫的美国各阶层人士,逐一记录了作家的经历、见闻和观感。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共和国,狄更斯既有叹赏又有抨击,尤其是对于美国式的粗糙、庸俗风气,过度浓重的唯利是图氛围以及野蛮的蓄奴制度、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征服,狄更斯处处给予了显微镜式观照和批判,这和那位致力于描绘镀金时代、同样尖酸刻薄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出一辙。北美之行也成为长篇小说《马丁·瞿述伟》的重要灵感来源。
  •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浅谈绘画、浅谈书法、浅谈篆刻、浅谈文学、浅谈音乐、诗词、《护生画集》配诗等。
  • 一年只有六十天

    一年只有六十天

    《一年只有六十天》选取了著名当代诗人芒克到目前为止创作的一些优秀现代诗歌作品,体现了一个诗人对于生活和人与自然的思考。芒克的诗歌老辣大胆,是难得的现代诗歌样本。
热门推荐
  • 星际机甲生活

    星际机甲生活

    前一秒还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后一秒就成了三千年后的星际孤儿。好在新的身体年纪尚小,就算什么都不懂也来得及从头学起。当人类已经跨入了星际时代,为什么来自三千年前的技术宅倒成了关键人物?人类特种兵、人类科学家、异族王室……各方人物粉墨登场,争来夺去,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关系?戚玥:救命,我只是想在实验室一直宅着!真的真的!请看我真诚的眼神!
  • 你是谁,谁是我

    你是谁,谁是我

    我清晰的知道在我的身体里有另一个人。这一天,我对它说:“你是这具身体的主人吗?”从此我走上了寻找失去记忆的道路。
  • 公主是不能被退婚的

    公主是不能被退婚的

    文案鹤辛:堂堂清国公主被提亲不到一个月又被退亲了,越想心里越是愤懑不平,她可不能咽下这口气,她立誓:一定要让这个男人跪着唱征服……可是闹哪样啊,虽然是她自食其果的,但是她也是有尊严的!怎么最后变成了侍妾,她堂堂公主怎么可以!“不准逃!”一声威斥回家都不让,哭兮兮!………………儒亭:一统天下是他知事以来一直在做的事,在他看来情爱是作为帝王来说最不需要的,莫名出现的小女子一直在扰乱他的步伐,可是他为什么还让她的身边上蹿下跳,还莫名喜悦?直到失去她,看她成了别人的妻子,他才明白当初自己的取舍是多么错误的决定!当他愿意停止这一切,只为换回当初身边的小女子,可是她还愿意吗?………………看文提示:1,古风+爱情+文章长度不明+HE2,人设:高贵冷情大龄剩男皇太子VS放飞自我缠人傲娇小公主3,等闲喜欢唯美纯洁的爱恋,所以男女主都是不存在变心,SC(配角都是拿来加温感情的额~)4,等闲坑品良好,开坑必有始有终完结,我随性写文,你随意看文,啾咪~
  • 一个在赎罪的主播

    一个在赎罪的主播

    新书【幸福的乡村咸鱼】求收藏。明星接手混混留下的烂摊子,混混接手明星留下的烂摊子,一个共同的名字,两个不一样性格的人,两段互换的人生,结局回如何呢??第一卷【我是一个搬运工主播】已完结。第二卷【混混的我用明星的身份在异世赎我的罪】正式开始连载。
  • 龙神剑道

    龙神剑道

    入境一重,佩剑初醒,剑身有龙形剑气环绕,入境二重,佩剑解放,全身龙形剑气环绕,入境三重,佩剑彻底觉醒,龙气入体。
  • 忆君昔之倾城王妃

    忆君昔之倾城王妃

    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只得三年姻缘,一生孤苦。她是整个西域最富盛名的舞姬,容貌绝世,一舞倾城。可最终不过几年浮名,散落天涯。再见时,她更换容颜,依旧倾城如昨。“连梓昔,朕绝对不容许你再一次消失。”她低头轻笑“王,你认错人了,我不是连梓昔,我叫舞阳。”他和她开始了再一次的纠缠。
  • 柒月南北路

    柒月南北路

    洛柒穿书了穿到了一本连载中的大佬文中,作为一个不知身份的小透明,洛柒只想抱大腿抱大腿抱大腿,可老天不给她面子,不让她扰乱女主的掉马路,她只能默默的陪着女主。只不过,陪着陪着,这画风好像有点歪?女主大大,救我啊!时南摸摸小丫头的脑袋,看向了某人,自求多福吧,姐帮不了你了。
  • 繁星相遇

    繁星相遇

    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导致一场浪漫的恋情。“笨蛋,我不会在放开你的手了”“混蛋,你知不知道這樣很危险!!!”“好啦,我再也不会了。”
  • 为人处世好心态

    为人处世好心态

    本书广泛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紧扣时代脉搏,充分考虑现代人的迫切需要,精心选取了对轻松地进行人际交往和得体地说话办事影响最大的13种好心态,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全面具体地剖析了每种良好心态对为人处世的积极意义和各种不良心态对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并对如何摆脱消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提出了非常简明、实用的建议。与人交往的时候拥有好的心态,你就会生活得轻松愉快,更愉快。
  • 系统之女配是废柴

    系统之女配是废柴

    新时代科技研发出了可以进入书中的程序,正处于试验阶段。豪门大少姐兼投资者的颜苟,兴奋地掏出自己精挑细选的小说,但神色冷漠,我来进行最重要的那个实验记录—带书中人物回到现实世界。魂穿的她进入混乱的时间线。成了个出生不久的小女婴,还没反应过来。“吧唧。”脸上被啃了一大口唾液,看向始作俑者。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婴,还扒拉着她的手,一直在拱她。“呀~呀呀呀~”小男婴张开大口,又又又来了……时间没过多久。又一个跳跃,成了小男孩床头的阿飘。“Hi,我是你的仙女教母。”小男孩趁她背过身,拿起一个花瓶砸向她,花瓶穿透颜苟的身体。小男孩闪电般钻进被子,嗡声嗡气说:“仙女教母,晚安。”“仙女教母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男孩眨巴大眼,一看就软萌可爱,颜苟看看窗外的大树,“树木成精,是我根本。”第二日,小男孩把园里树全砍。从外街晃荡回来的颜苟,“……”小男孩见她还在,终于忍不住,一脸绝望流下泪。颜苟:“我……”再一个跳跃,终于来到最先挑选的高中时代。大多数日子颜苟都是苟着苟着就过了,苟着苟着攻略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