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10100000029

第29章 “结纳私党、招贿敛财、作威作福、专权恶劣”的明代宦官(1)

王振

王振(?-1449)明代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幼年时就聪明伶俐,读书用功,求学读书,满腹经纶,却是儒士之流。王振想的就是有了学问,做官发财。王振起初做了九年教官,但他的心思却不在教书上,而且有时议论朝政国事,结果让人告发,被发配到长城一带服劳役。这时期,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权。燕王即位称帝(史称明成祖)之后,扩大皇宫中的宦官队伍。已经二十多岁的王振,横下一条心,投托于宦官门下,自愿做了阉割手术,进入皇宫当差。王振自愿净身入宫,不是穷迫无奈,而是受荣华富贵欲望,寻求进身阶梯。

明代的开国之君皇帝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他从文臣们口中知道历代宦官干政专权的危害,便为自己开创的大明帝国作长远打算。他立下法令,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兼外臣文武职衔,官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他命令在宫门前树起铁牌,上刻“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个规定在洪武时期,基本得到执行,没有发生宦官干政的弊端。

明成祖当政的永乐时期,宦官的情形发生了变化。成祖为燕王时,多次收买建文帝宫中的太监传递朝中情报,后来“靖难之役”爆发,城中一些太监又逃入燕王军中,密报城里的军情虚实。在燕王争取皇权的战争中,他身边的宦官也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朱棣称帝后,认为太监对他忠诚,视为心腹,先皇老子寇下的“祖制”便被破坏了。宦官出使外国,到各地征税,担任监军,坐镇边防等,都是从永乐朝开始。宦官不许读书识字的禁令也被突破,被诏令禁止的锦衣卫监狱得到恢复,后来又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统领,专门缉查官民中的谋逆、妖言等活动。

宦官制度有比较明显变化。一方面是设置镇守太监,监视牵制武臣;二方面是宣德四年(1429)特设内书堂,由一些有学问的官员负责教小太监学习文化,形成定制。宦官地位由此而逐渐提高。

对于王振来说自他入宫后,他有文化。相比之下,那些不识字的太监们就逊色多了。入宫不久,王振就被派任教小太监识字读书,成了小太监们的先生。再加王振入宫前见识过官场上的人物事情,头脑灵活,胸有城府,能说会道,善于见机行事能力,这份差事,一直干了二十多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宫内教书先生。

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孙贵妃于宣德二年(1427)生下儿子朱祁镇,四个月后,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孙贵妃诞育有功,进封为皇后。朱祁镇长到该学习文化时,宣宗皇帝看王振一直在宫内教书,办事殷勤,便让他担任东宫局郎,侍奉太子。东宫局郎没有多大权力,教导太子学习是件要尽心尽责的差事。太监们对王振的地位非常羡慕。王振虽说是皇太子的先生,他的身份却是皇家的奴仆,他不像民间私塾和地方官学的先生那样严厉刻板。每日除了识字读书外,讲些民间的故事,陪太子玩乐,很快就相处得亲近起来。皇太子对这位“王先生”很喜欢,由于年龄小,太子对先生既尊敬又有几分害怕。

宣宗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正月病死于乾清宫,年仅38岁。皇宫中出现一片忙乱和谣言,传说要立襄王朱瞻普为新帝。襄王是仁宗皇帝的第五子,宣宗皇帝的弟弟。在仁宗皇帝的儿子中,襄王以贤德着称。

太皇太后张氏是位具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听到谣传后,她立即召集王公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群臣立刻三呼“万岁”。宫中再也不传此谣言。

只有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按照祖制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正统,来年为正统元年,史称英宗。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朱祁镇哭过几阵,没有多么伤心。他还不懂得军国政事是怎么回事,整天只知道贪玩开心。朝中政事由太皇太后处理。太皇太后有理政才能,深得朝臣敬重。大臣们进言张氏垂帘听政,张氏以为不妥,便请三位办事稳重又享有威望的内阁大臣杨荣、杨士奇、杨溥来主持朝政事务。

杨荣(1371-1441)是福建建安人,进士出身,明成祖时为文渊阁大学士,多谋善断,多次随成祖北巡,仁宗和宣宗时在朝辅政。

内阁大臣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过多年塾师,建文帝时被荐入翰林院任编修官,成祖时为左谕德,仁宗时担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宗朝为辅政大臣。他知人善任,所荐于谦、周忱、况锺等人,皆博学多才,为官清廉。

杨溥(1372-1446)是湖广石首人,进士出身,永乐年间任过皇太子洗马之职,仁宗时任翰林学士,宣宗时任礼部尚书。

“三杨”到英宗时,已都是四朝元老大臣,人们称赞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皆是常人所不能及。《明史》中也赞扬“三杨”是贤相,并说他们能以儒学通达事理,齐心协力,共辅朝纲。这就是史书所称的“三杨辅政”。

王振在宣宗朱瞻基驾崩,太子一夜之间承继大统为帝,心中暗喜。小皇帝在宫中长大,与一班宦官相处得十分熟悉,尤其是与王振最亲近。王振对小皇帝表现出恭顺谦卑的态度,事事细心,不敢有半点马虎。英宗朱祁镇即位八个月后,便任命他的“先生”王振执掌司礼监,代替不识字的刘宁。

司礼监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地位最高,掌管皇宫中的一切礼仪、刑事、当差杂役等事务。司礼监统领着所有宦官,执掌司礼监就成为具有权力野心的宦官们争夺的首要职位。刘宁在宣宗时为司礼监,只因他不识字,宣宗才让王振代笔。司礼监的大权在宣宗朱瞻基后期就被王振所掌握。

王振执掌司礼监后,心里按捺已久的权力欲望。他利用朝廷在京城朝阳门外阅兵比武之机,假冒比武成绩,矫旨将指挥佥事纪广攉升为都督佥事。纪广原是居庸关武将,见王振在宫中地位显要,便附会投靠。朝中官员知道其中底细的,对此议论纷纷。此事不久也被太皇太后知道了。太皇太后在正统二年(1437)正月的一天,传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尚书胡荧等元老重臣到皇宫便殿,对小皇帝英宗朱祁镇说:“这五位元老重臣,都是先朝选拔出来的,今后有什么事,你要和他们商量。他们同意的事,你才可以去做,他们不赞成的事,你切不可随便去做。”

英宗朱祁镇不理解祖母的一片苦心,心中虽然不明白,口里只是承诺遵命。太皇太后望着五位须发苍然的老臣,心情显得沉重而忧虑。她又命传召玉振。

太皇太后对进殿后拜跪在面前的王振,来历斥责说:“王振,你在宫中伺奉皇上,多行不法之事,不守本分,罪在不赦,今日我赐你死!”站在殿旁的女官一拥而上,将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发抖,伏在地上顿时说不出话来。英宗朱祁镇见祖母发怒,吓得赶忙跪下替王振求情。五位元老一看小皇帝跪下来,也都下跪,乞请太皇太后开恩。

太皇太后怒气稍有消解,指着孙儿英宗朱祁镇说:“皇帝尚还年少,哪里知道这小人会祸国殃民,危害社稷。看在众位老臣面上,我今日暂且饶你不死,但以后决不许再干预国政大事。”从此之后,太皇太后每隔一段时日就派人到内阁查问,看王振是否安分行事,发现王振不付阁议自作主张的事,立即传召责斥。

王振经过几番教训后,对太皇太后既恨又怕。心中明白小皇帝虽然年幼无知,但太皇太后和元老大臣执掌朝政,他还不能太明目张胆地放手弄权。他便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每次到内阁传旨时,他总是恭敬地站在大堂门外,非请不入。一次,朱祁镇与小太监玩球,王振瞧见后,他便到内阁当着皇帝面跪奏进谏,羞得朱祁镇无地自容。“三杨”听了感叹道:“太监中居然有这等人物!”王振处处注意察言观色,以讨好太皇太后和元老辅臣。正统四年(1439)10月,福建按察佥事廖谟因故杖死驿丞。死者是杨溥的乡亲,他要为驿丞报仇,判廖谟死罪。而廖谟又是杨士奇的故里,他庇护廖谟,说是“因公杀人”。双方争执不下,请太皇太后裁决。王振深知此事对太皇太后也是件棘手的事,便找了个机会向太皇太后献计道:“廖谟和死者两个人,与阁老都有故里关系。让廖谟抵命,处分似乎太重;但如果说是因公杀人,也未免太轻不足以服众。依奴才的看法,如果将廖谟降级调离,这样双方都可以说得过去。”太皇太后觉得如此处理甚好,就采纳了,将廖谟降为同知。这种处理本是个圆滑之策,对二杨阁老两不得罪,双方也都能接受。

王振表面上虽然以恭敬顺从态度对付太皇太后和辅政阁老,不敢随便造次生非,但由于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各种奏章和文件,并传达谕旨,是大权在握的显要职位,朝中百官都不敢轻易得罪王振,而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则争相巴结投靠王振。

太皇太后信任的是“三杨”阁老。正统五年(1440)的一天,王振对杨士奇和杨荣说:“二位元老为朝廷效力已久,如今年事已高,也该休息了。”杨士奇说:“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杨荣顺着王振的话意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选择后生可任者报效圣恩。”王振听了之后高兴地走了。杨士奇责怪杨荣失言。杨荣说:“他讨厌我们,一旦从内廷传出片纸,令某人入阁,我们也无可奈何。不如趁此机会,推荐一些贤良进阁,同心协力,还可有所作为。”杨士奇同意杨荣的想法,随后推荐曹鼐、陈循等人入阁。王振公然提出要杨士奇他们“退休”,是干涉阁臣的进退的开始。

王振在不久,抓住杨荣接受宗室靖江王朱祜敬贿赂的把柄,极力排挤,虽然杨士奇努力解救,杨荣终因年迈,受不住刺激,竟忧愤而卒。杨溥已是年高多病之身,对国事也无能为力了。这就使得杨士奇顿感孤掌难鸣。随后,杨士奇的儿子杨稷犯法论死,受到王振要挟,他忧心如焚,卧床不起。而新就任的阁臣马愉、陈循、曹鼐等人资历较浅,左有不了朝中局势。英宗朱祁镇虽然15岁,但无主见,诸事依赖王振处理。

正统六年(1441)9月,在明成祖时因大火而烧毁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修完工,英宗朱祁镇在宫中大宴群臣,以示庆祝。这种外廷的宴会,宦官无论职位高低,按惯例是无资格参加的。宴会上臣子敬酒,气氛热闹。英宗朱祁镇却想念他的“先生”王振,派人去看望。王振见了来人,大发牢骚说:“周公辅成王,我为什么就不能到宴会上坐坐?”英宗朱祁镇听了回报,传令打开东华门,让王振参加宴会。王振刚来到门外,参加宴会的百官一齐向他罗拜。

王佑见王振权势上升,极尽谄媚以求赏识,王振便矫旨让做了工部侍郎。有一天,王振问王佑:“你怎么没有胡子?”王佑竟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

临朝理政的太皇太后张氏正统七年(1442)病故,王振心想弄权的最大障碍去掉了。第二年,杨士奇也去世了。王振大胆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宫门口那块三尺高,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拆掉了。

英宗朱祁镇以严刑对待臣下,以防大臣欺君。王振独揽大权,凡是不愿巴结屈从他的官吏,王振就指使他的同党诬构罪状,横施迫害打击。正统八年(1443)5月,英宗让大臣上书陈言时政。翰林侍讲刘球上疏劝谏英宗“勤圣学以正心德,亲政务以总乾纲,别贤否以清政事,选礼臣以隆祀典,严考核以笃吏治,慎刑罚以清宪典,罢营作以苏民劳,定守法以杜下移,息兵威以重民典,修武备以防外患。”钦天监正彭德清是刘球的同乡,却又是王振的心腹。他忌恨刘球不与他往来,便摘出刘球上疏中语刺王振揽权的话,向王振挑拨是非。刘球早在几年前,因反对兴师麓川已开罪于王振。那时王振耿耿于怀,经过彭德清火上浇油,羞恼发怒,下令将刘球逮捕入狱,之后指使锦衣卫指挥马顺在狱中残酷地肢解将刘球杀害。

王振碰见御史李俨没有给他下跪行礼,王振便让手下爪牙把李俨抓起来关进监牢,贬官到辽东铁岭去服兵役。驸马都尉石球在家中责斥太监员宝,王振知道后以石璟伤其同类,无中生有地将石璟逮捕入狱。

王振与大理寺少卿薛瑄是同乡,薛瑄恨王振之奸邪,不与他交往,见到王振也不俯首揖拜。王振因此忌恨薛瑄。没过多久,有个武官病死,其妾岳氏相貌漂亮,王振的侄子王山想将岳氏占为己有,但武官的妻子不同意。王山诬告武官之妻投毒杀夫,将其交都察院审讯。都御史王文按王振之意,逼武官之妻招供。薛瑄审理此案时,发现与事实不符,主持公道,驳回原判。王振让党羽指控薛瑄受贿,将他问成死罪,投入大牢。薛瑄临刑前,几个儿子争着要代父受死,侍郎王伟也为薛瑄申辩鸣冤。王振将他罢官削职,赶回乡里。

李时勉曾上疏请改建国子监,因为没有给王振献媚送礼,王振便想方设法找李时勉借口予以报复。国子监门前有棵古树,枝叶繁盛,妨碍诸生班列,李时勉让人整削去一些树枝。王振以此诬陷李时勉砍伐文庙古柏运回家中,让党羽把李时勉和国子监其他几名官员抓进狱中。又特制百斤重的枷具,让李时勉等人带枷具,冒着酷热天气在国子监门前示众。身负重枷的李时勉受辱三日。3000名国子监诸生,群集朝门喊冤,孙太后闻报,急忙传令开枷放人。李时勉获释回家,昏迷数日方醒,才保住了自己性命。

侍郎吴玺、陈璟、户部尚书刘中敷在过节时,没给王振送上礼,平时相见也不主动跪拜,被王振视为不恭,就罚他们在长安门前枷号示众半个多月。陕西武功人中尉指挥使华嵩与王振侄儿王山为一妓女争风吃醋,被王振派打手将华嵩头发剃掉,头上涂漆在教坊门前枷号示众。

王振想使所有臣民听任摆布,奴假皇威,滥施淫凶。有人将王振的丑恶凶残行径写成匿名帖子,散发在京城街头。王振闻报后责令手下党羽和厂卫特务一齐侦访,结果查出是太监张环和顾忠所为。王振命党羽将张环顾忠磔刑处死,行刑时让所有宦官到刑场观看,以杀鸡儆猴。正统十年(1445),京师又贴出痛斥王振罪款的传单,锦衣卫特务又倾巢而出侦访,查明是锦衣卫卒王永所写。王振又令党羽把王永杀害。

王振在残酷打击迫害异己的同时,要交结朋党,培植亲信,控制朝廷的要害机关。侍郎徐唏死心塌地附会投靠,王振提升其为兵部尚书,控制军政。他的两个侄儿王山、王林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控制特务机构。心腹骨干马顺、陈官、郭敬、唐通等人,成为王振爪牙,横行霸道。

王振势倾朝野,专横跋扈,擅断政事,懦弱昏庸的英宗皇帝朱祁镇不但不对其制止,反而以其为忠诚。一直称王振为“先生”而不呼名。朝中公卿勋臣,尊称王振为“翁父”。正统十一年(1446),英宗朱祁镇厚赏王振,赐给王振白金、宝楮等物,特赐敕文一道,褒奖王振“性资忠孝,度量弘深”,对日夜伺奉在皇帝身边,克尽职守,对国家贡献大的王振进行了厚赏表彰。

同类推荐
  • 蒋介石评传(上)

    蒋介石评传(上)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涵盖:发迹以前、粤海波波澜多、枪杆子出政权、内斗内行、金陵梦魇等。
  •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小人告密,有上司打压,有亲信背叛,有政敌陷害,有捕风捉影,有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 有趣的中国文臣

    有趣的中国文臣

    中国文臣始终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们在乱世中平定天下,在盛世中安抚百姓,他们运筹帷幄、治国变法,他们手握重权、一展抱负,文臣的命运少了些光鲜,多了些嫉恨。姜正成编写的《有趣的中国文臣》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趣的十大文臣,比如乱世谋臣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有为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大师王安石,热衷于变法的商鞅,治国有方的改革家管仲,等等。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坪内寿夫是一个相当特异的事业家。第一,他不象一般事业家,一心只追求“创业”的成就与名誉。来岛集团180家公司,除了二三家以外,大部分都是他人创业后,面临倒闭或业绩不振的状况下,由他接收重建的。第二,他所接收的公司职业种类不胜枚举。第三,他超越了一般性概念,忏然以独裁者自居,并以其个人的“人性”与“金钱”支配集团。第四,他置身于当代经济的褒贬漩涡,却愈见其毅力。第五,他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这样特异的企业家是如何造成的呢?其特异所具意义如何?这种特异的创意与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在一般的企业上?这正是本书将解开的疑惑。一般人视坪内为重义理的“四国大将”,但在同业、同时代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无视于达官显要、看法见解不同于常人的异类。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气女友偏执癌

    狂气女友偏执癌

    晨野,保险公司的小职员一枚,大学毕业刚入职一年,在一次意外车祸之后发现自己重生回到了几个小时之前。他自然是逃过了一劫,然而那辆应该撞死他的车却因为没有撞到他而伤害到了其他人,其中就有一个在街边小店里打零工的追梦女孩......
  • 富贵娇女

    富贵娇女

    人生失意无南北,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此生或是彼生,对于如今的陈娇均无所谓。金屋恨也好,长门赋也罢,都是属于别人的故事与落花。她只知道,她是天生的贵君,做不成宠冠京华,也必然是那富贵骄人。且看她如何小火烹鲜,重生西汉!
  •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金渔村

    黄金渔村

    在大城市打工多年的敖沐阳回到养育他的家乡小渔村,归途中遇袭落海,揭开了一段草鱼跳龙门的传奇……??深洋千珍、浅海万鱼,神奇的海洋,绚丽的生命;??渔家捕捞、山涧耕种,悠然的田园,简单的乡野;??萌宠机灵、天水共色,多彩的自然,壮美的河山。??精彩人生,就此徐徐拉开帷幕!??《黄金渔场》姊妹篇,全新演绎一段经历更有趣、内容更丰富、见识更多广的海洋种田生活!
  • 狗二代

    狗二代

    公元2017年,有凤凰自外空飞来,落入一个山村里,遇上了山娃子,山娃子名叫狗二代,他父亲狗一代是山里的一位普通的穷人,由于太穷他老婆跟人跑了,从此狗二代没了娘,山里人也都瞧不起他家,山娃子狗二代长大成人,进城打工,从而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
  • 超导

    超导

    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未来,关于时间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觉醒,开悟,超越的故事……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未知如此浩瀚,又如此迷人人类如此渺小,又如此伟大
  • 厉少宠妻请低调

    厉少宠妻请低调

    一场算计,她被人下药,阴差阳错的遇到了传闻中所说的大人物。他——商界帝王,有权有势的帝国总裁。她——苏家的养女,不受宠的小姐,以为自己会平凡的度过一生。却不曾命运把她们捆索在一起。一张契约,他对她霸道索爱,把她宠上天。
  • 武道极真

    武道极真

    我们的世界是普通的世界,现在所拥有的本命魂等等都为神的恩赐。自古人类修炼本命魂,便分阶级和资质,资质分九等,天赋便为:人,地,天,玄,神,圣。所属剑宗的千家出现上古以来从未出现的圣阶天赋和最高级的修炼资质,九等,让我们来一步步见证主角的成长吧!
  • 装傻总裁:独爱我的小懒妻

    装傻总裁:独爱我的小懒妻

    他,是被遗弃的正房嫡子,以装傻保全自己与母亲的安危。她,丧母后移民国外,心中藏事是看家本领,谁都无法走入她心中。他说:“如果我是唐僧,你便是西天,令我心甘情愿受这八十一难。”她说:“如果我是指南针,你便是百慕大三角,紊乱着我的磁场。”霸气嚣张的天昱卿的内心到底有多么孤独与寂寞?外表呆萌、大大咧咧的海亦嫙到底又有多么诡计多端?他与她的相遇……居然会是异常预谋已久的阴谋?而这阴谋幕后的铸造者,居然与他们亲密无间?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