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97600000050

第50章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梁钟定林寺释僧副传一

梁钟山延贤寺释慧胜传二(慧初)

梁江州庐山释道珍传三(法归 慧景)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四

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传五(道宵)

齐邺中释僧可传六(向居士 化公 廖公 和公 法林 僧那 慧满)

齐林虑山洪谷寺释僧达传七

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八

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释法聪传九

陈钟山开善寺释智远传十

后梁荆州覆船山释法常传十一

后梁荆州长沙寺释法京传十二

后梁荆州玉泉山释法懔传十三

后梁荆州支江禅慧寺释惠成传十四

后梁荆州玉泉山释法忍传十五

周京师大追远寺释僧实传十六

周京师天宝寺释僧玮传十七

周京师大福田寺释昙相传十八

隋沧州兰若沙门释道正传十九

隋怀州柏尖山寺释昙询传二十

隋江州庐山化城寺释法充传二十一

隋京师真寂寺释信行传二十二(裴玄证)

隋襄州景空寺释慧意传二十三(法永 岑阇梨 智晓)

释僧副。姓王氏。太原祁县人也。弱而不弄。鉴彻绝群。年过小学识成景行。乡党称奇。不仁者远矣。而性爱定静。游无远近。裹粮寻师访所不逮。有达摩禅师。善明观行。循扰岩穴言问深博。遂从而出家。义无再问一贯怀抱。寻端极绪为定学宗焉。后乃周历讲座备尝经论。并知学唯为己圣人无言。齐建武年南游杨辇。止于钟山定林下寺。副美其林薮。得栖心之胜壤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无盈长。应时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请道颓然不作。咫尺宫闱未尝谒觐。既行为物览。道俗攸属。梁高素仰清风。雅为嗟贵。乃命匠人考其室宇于开善寺以待之。恐有山林之思故也。副每逍遥于门。负杖而叹曰。环堵之室蓬户瓮牖。匡坐其间尚足为乐。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且安而能迁。古人所尚何必滞此。用赏耳目之好耶。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会西昌侯萧渊藻。出镇蜀部。于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络。虽途经九折无忘三念。又以少好经籍。执卷缄默动移晨晷。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返金陵。复住开善。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现。以慧印三昧授与野人何规曰。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也。若不晓此法。问之于副。时以访之。果是其曾所行法。南平遂行斋祀。疾便康复。岂非内因外构更相起予。不久卒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于下定林之都门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赠。初疾殛之时。有劝修福者。副力疾而起厉声曰。货财延命去道远矣。房中什物并施招提僧。身死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兽不亦善乎。勿营棺陇以乖我意。门徒涕泪不忍从之。将为勒碑旌德。而永兴公主素有归信。进****宫请着其文。有令遣湘东王绎为之。树碑寺所

释慧胜。交址人。住仙洲山寺。栖遁林泽闲放物表。诵法华日计一遍。亟淹年序。衣食节约随身游任。从外国禅师达摩提婆。学诸观行。一入寂定周晨乃起。彭城刘缋出守南海。闻风遣请携与同归。因住幽栖寺。韬明秘采常示如愚。久处者重之。禅学者敬美。幽栖寺中绝无食调。唯资分卫大遵清俭。永明五年。移憩钟山延贤精舍。自少及老心贞正焉。以天鉴年中卒。春秋七十。时净名寺有慧初禅师者。魏天水人。在孕七月而生。才有所识好习禅念。尝闲居空宇。不觉霆击大震。斯固住心深寂未可量也。而志高清远淡然物外。晚游梁国住兴皇寺。闲房摄静圭璋外映。白黑咨访有声皇邑。武帝为立禅房于净名寺。以处之。四时资给。禅学道俗云趣请法。素怀恢廓守志淳重。贵胜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年卒。春秋六十八。葬钟山之阴。弟子智颙树碑墓侧。御史中丞吴郡陆倕制文

释道珍。未详何人。梁初住庐山中。恒作弥陀业观。梦有人乘船处大海中。云向阿弥陀国。珍欲随去。船人云。未作净土业。谓须经营浴室并诵阿弥陀经。既觉即如梦所作。年岁绵远。及于房中小池降白银台。时人不知。独记其事安经函底。及命过时。当夕半山已上如列数千炬火。近村人见谓。是诸王观礼。旦就山寻。乃云珍卒。方委冥祥外应也。后因搜检经中方知往生本事。遂封记焉用示后学。时此山峰顶寺有法归禅师者。本住襄阳汉阴。出家昧静为务。感梦有神来请。遂往庐山游历诸处。忽然惊觉。乃寻梦而往。但庐山者生来不到。及至彼处树石寺塔宛如前梦。方知为庐山神之所请也。依而结宇晨夕继业。遂终山舍。时又有慧景禅师者。清卓出类不偶道俗。狐行林阜。禅慧在宗。及其终后。乃返掘两指。人有捋者虽伸还屈如前故传所纪。获二果矣。当景卒旦。山峰松树并雨甘露。今名甘露峰是也。生常感二鸟依时乞食。及其没后绝迹此山。斯之三德。道扇梁朝树铭山阿。各题芳绩矣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证果。惟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惟谷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藉机时来便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时值孝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凿石为龛结徒定念。国家资供倍架余部。而征应潜着。皆异之非常人也。恒安城内康家。赀财百万。崇重佛法。为佛陀造别院。常居室内自静遵业。有小儿见门隙内炎火赫然。惊告院主。合家总萃。都无所见。其通征玄。观斯例众也。识者验以为得道矣。后隋帝南迁定都伊洛。复设静院敕以处之。而性爱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嵩岳高谢人世。有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帝用居处。四海息心之俦。闻风响会者。众恒数百。笃课出要成济极焉。时或告众曰。此少林精舍别有灵只卫护。一立已后终无事乏。由使造者弥山而僧廪丰溢沿彼至今将二百载。虽荒荐频繁而寺业充实。远用比之佛陀无谬传矣。时又入洛将度有缘。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门街井栏上。反蹋蹀[堶-土+金]。一连五百。众人諠竞异而观之。佛陀因见惟曰。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昧。意欲引度。权以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不。光曰。固其本怀耳。遂度之。解冠终古。具如别传。又令弟子道房度沙门僧稠。教其定业。自化行东夏。惟此两贤得道记之。谅有深疑。年渐迟暮不预僧伦。委诸学徒自相成业。躬移寺外别处零房。感一善神常随影护。亦令设食而祠飨之。后报欲终。在房门之壁手画神像。于今尚存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着。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释僧可。一名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外览坟素内通藏典。末怀道京辇默观时尚。独蕴大照解悟绝群。虽成道非新。而物贵师受。一时令望咸共非之。但权道无谋显会非远。自结斯要谁能系之。年登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游化嵩洛。可怀宝知道一见悦之。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载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而解非方便慧出神心。可乃就境陶研净秽埏埴方知。力用坚固不为缘陵。达摩灭化洛滨。可亦埋形河涘。而昔怀嘉誉传檄邦畿。使夫道俗来仪请从师范。可乃奋其奇辩呈其心要。故得言满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览未始经心。后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邺盛开秘苑。滞文之徒是非纷举。时有道恒禅师。先有定学王宗邺下。徒侣千计。承可说法情事无寄。谓是魔语。乃遣众中通明者。来殄可门。既至闻法泰然心服。悲感盈怀无心返告。恒又重唤亦不闻命。相从多使皆无返者。他日遇恒。恒曰。我用尔许功夫开汝眼目。何因致此诸使。答曰。眼本自正。因师故邪耳。恒遂深恨谤恼于可。货赇俗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其至死。恒众庆快。遂使了本者绝学浮华。谤黩者操刀自拟。始悟一音所演。欣怖交怀。海迹蹄滢浅深斯在。可乃纵容顺俗。时惠清猷乍托吟谣。或因情事澄汰恒抱写割烦芜。故正道远而难希。封滞近而易结。斯有由矣。遂流离邺卫亟展寒温。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绪卒无荣嗣有向居士者。幽遁林野木食。于天保之初道味相师。致书通好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知形之是影。扬声止响。不识声是响根。除烦恼而求涅盘者。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喻默声而寻响。故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谈聊伸此意。想为答之。可命笔述意曰。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词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其发言入理未加铅墨。时或缵之。乃成部类。具如别卷。时复有化公彦公和禅师等。各通冠玄奥。吐言清迥托事寄怀。闻诸口实。而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序。深可痛矣。时有林法师。在邺盛讲胜鬘并制文义。每讲人聚乃选通三部经者。得七百人。预在其席。及周灭法与可同学共护经像。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专附玄理如前所陈。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乞食如故。曾不告人。后林又被贼斫其臂。叫号通夕。可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怪可手不便怒之。可曰。饼食在前何不自裹。林曰。我无臂也。可不知耶。可曰。我亦无臂。复何可怒。因相委问方知有功。故世云无臂林矣。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有那禅师者。俗姓马氏。年二十一居东海讲礼易。行学四百南至相州遇可说法。乃与学士十人出家受道。诸门人于相州东设斋辞别哭声动邑。那自出俗。手不执笔及俗书。惟服一衣一[盉-木+友]。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头陀。故其所往不参邑落。有慧满者。荥阳人。姓张。旧住相州隆化寺。遇那说法便受其道专务无着。一衣一食但畜二针。冬则乞补。夏便通舍覆赤而已。自述一生无有怯怖。身无蚤虱睡而不梦。住无再宿。到寺则破柴造履。常行乞食。贞观十六年。于洛州南会善寺侧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旦入寺见昙旷法师。怪所从来。满曰。法友来耶。遣寻坐处。四边五尺许雪自积聚不可测也。故其闻有括访诸僧逃隐。满便持衣[盉-木+友]周行聚落无可滞碍。随施随散索尔虚闲。有请宿斋者。告云。天下无人方受尔请。故满每说法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乖大理。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后于洛陶中无疾坐化。年可七十。斯徒并可之宗系。故可别叙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fboys依言:仙魔使命

    tfboys依言:仙魔使命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陌筎派三宫主,世世代代守护的墨晶石体,到底,该不该……
  • 我的弟子是孙悟空

    我的弟子是孙悟空

    他见过盘古开天的震撼,他望过女娲补天的瑰丽,他从远古走来。从黑暗穿越黎明,从寒冬行向盛夏,以三千年为春,以三千年为秋,悠悠万载,不过弹指一春秋。他从慌乱到勇敢,从渺小到伟大,时光追不上脚步,终于,他回眸一望,你已为尘埃。他是天,是地,是通天大道,是永生不死,岁月长河,光阴斗转,他始终站在那里,不曾离去。【书友群63931936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陆第一炼器师

    大陆第一炼器师

    我有一个老实的爹,我一直以为我们家很穷,我一直以为我是通过自已的努力才取得的伟大成就,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不过是有一个牛逼的妈,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很好。。。。
  • 风暴

    风暴

    暴风雨来袭前,短暂的平静,短暂的甜蜜,酝酿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这段在阴谋漩涡中挣扎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曲折。谋逆,战争,将如何演绎一场可歌可泣的情感赞歌。
  • 我在游戏世界里修仙

    我在游戏世界里修仙

    穿越在一款国产地摊修仙游戏里面,陈宁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修炼者,没有玩家面板,没有无敌实力,也没有系统金手指。陈宁表示只想在游戏里安安静静的修仙。ps:日常修仙文,简介无力,进来看内容。
  • 匹克威克外传(上)

    匹克威克外传(上)

    “英国最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之作!这部有着鲜明流浪汉小说风格的作品,通过漫游记事,生动地讲述了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姓氏命名的俱乐部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游历英国各地的所见所闻和种种奇遇。本书反映了英国19世纪的社会现状,传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其中不少极富幽默感的描写让人啧啧称赞。
  • 男神校草鹿晗恋上我

    男神校草鹿晗恋上我

    “我的鹿校草,这辈子”“我只爱你一个”“嫁给我吧,尹伊生”“我要用尽全力去爱你”
  • 许之芳华

    许之芳华

    一部古言小说,第一次创作,纯为了选一个梦!唐慕雪一身月牙白的长裙,站在当年一片竹林里的一座小亭子里的.等她的那个不归人!...
  • 中国情感录

    中国情感录

    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让你走进世俗,也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让你远离尘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