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00500000060

第60章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第六十七章》

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成为人们的尊长。

老子说,他掌握并保存着三件法宝,其中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老子认为,只要精神上得到充足,即使没有多少财物,没有多少名利,也是幸福的。而精神上得到充足,就要不争,就要低调,直到最后“无物”,“无我”。

低调做人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的才华,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要强,也要学会藏拙,这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忌、沉默地不动声色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出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攻破太平军天京城以后,曾国藩兄弟的位望达到极盛。曾国藩不但头衔一大堆,而且还指挥着三十多万人的湘军,节制着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和左宗棠麾下的楚军;除直接统治两江的辖地,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外,还节制浙江、河南、湖北、福建,以至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都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湘军水师游弋于长江上下,掌握着整个长江水面。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已落入他的股掌之中。

曾国藩还控制着赣、皖等省的厘金和几省的协饷。当时湘军将领已有十人位至督抚,凡是曾国藩所举荐的人,朝廷无不如奏除授。此时的曾国藩真可谓位贵三公,权倾朝野,一举手一投足而山摇地动。

清政府为控制曾国藩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曾国藩部下的湘军将领,使之与曾国藩地位相当,感情疏远,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另一方面对曾国藩的部下将领和幕僚,如已经死去的塔齐布、罗泽南、江忠源、胡林翼、李续宾、李续宜和当时尚在的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杨载福、刘长佑等都实行拉拢和扶植政策,使他们渐渐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甚至互相不和,以便于控制和利用。

对于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则恰恰相反。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受大赞扬,不料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词引起的。

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词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猜疑,有意苛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十余万人突围而去,左宗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营里,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然而,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放。几天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军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就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思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真是寥寥数语,暗伏杀机。

在此情形下曾国藩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忠心;把九弟曾国荃挂冠归里,功成身退;奏请停解广东、江西、湖南等省的部分厘金至金陵大营,减少自己的利权。

曾国藩的主动请求,则正合统治者心意,于是顺水推舟同意遣散大部分湘军。又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仍然委任他为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让权减职之举,的确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曾国藩最终也可保位极人臣的官位。曾国藩与清廷之间在政治上的这种交易与默契,当时朝野上下,包括曾国荃,能够深刻地领会这种计谋的没有几个人。

低调做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自己的人格被别人侮辱也不反抗,这不是低调,这是懦弱。低调做人,是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显摆,不要有事没事就往领导跟前凑,然后做出一副领导面前红人的模样,什么事情自己心中都要有数,要清楚,自己有本事慢慢拿出来用,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乐于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

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在物质短缺的时期所谓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你的财富得到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只有你在精神境界上有了足够的沉淀,你才有可能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低调。

并不是所有的成功者都会低调。当然,在他人面前享受成功的喜悦,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项羽说,如果富贵不回家乡,就是“锦衣夜行”,即使穿上好衣服也没有人看见,这种心态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毕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一般不太可能甘心情愿保持低调。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高调可以创造名气,名气就是价值,谁能轻易放弃出名的机会?

所以,我们可以套用一句话,“成功难,成功的人保持低调更难。”因为低调不仅仅意味着成功,还需要对成功有更深层的领悟。做人既要有做老大的志向,更要有当老二的心态,具有这种心态能让人吉祥多福。

同类推荐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小窗幽记(国学大书院)

    小窗幽记(国学大书院)

    立德修身的恒言警句为学立业的至理名言《小窗幽记》为陈眉公所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修养的佳作。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热门推荐
  • 倾城王妃甜蜜腻恋

    倾城王妃甜蜜腻恋

    一次魂穿,她用尽了全部的爱。再次回到那个世界,她只想放弃一切重新生活。然后上天却从不给她这个机会。如此,便只能……
  • 天子星系

    天子星系

    神学到底是什么他是否存在一直都是个谜.......
  • 渔村乔晓峰

    渔村乔晓峰

    这是我的故事,你们会相信吗?你们不会相信的,这样最好
  • 黑道总裁的顽妻:暗夜妖娆

    黑道总裁的顽妻:暗夜妖娆

    她堂堂警队之花,扫黄组长,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个“牛郎”吃干抹净!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失身当天,她去新房却亲眼目睹未婚夫与闺蜜火热纠缠。双重打击,她申请调任打黑组,谁知又遇见那该死的牛郎!于是一场警花和“牛郎”的爱情战争拉响了警报!
  •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不知是谁,让她变成了孤儿,没关系,她会自力更生,可,真的会吗?呵,可笑,没关系,幸好有他,温暖的手,提她解围。可是。。。。“这是一百万”这是谁说的话,如此的冰冷?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了之后,她竞变成了华丽丽的公主究竟为什么呢?(哈呵呵哈哈哈哈哈哈,看文就知道)
  • 影帝再生

    影帝再生

    再世为人,重生影帝!愚人节,四十岁穷人楚牛病逝,留下十九岁女儿,二十二岁妹妹,二十七岁小姨子。四月一号,二十岁影帝安羊跳楼,震惊世界,当晚脑死亡,突然复活。楚牛醒来,却发现他是安羊……
  • 仙察

    仙察

    鬼行善为仙、妖明道为仙、人知理为仙,为仙者,察行之恶以正心、察心之堕以正道、察道之倾以正理,可为仙察。
  • 世界著名疑案破案密码

    世界著名疑案破案密码

    迷雾丛生的刑侦之途,惊悚刺激的探案之旅。
  • 祁少追妻手册

    祁少追妻手册

    【1v1双洁苏爽甜入坑需谨慎】跟安歌分手绝对是祁言一生中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为了弥补这个后悔,祁言决定这一辈子都跟安歌杠上了。************安歌从分手那天起就暗暗发誓往后余生绝不跟祁言这个狗男人有半点牵扯。可是为什么当初提出离婚的狗男人总要往她身边凑呢?
  • 宠他的小祖宗

    宠他的小祖宗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她,落日余晖在她身后,为她的发丝镀了金边,路灯已经亮了,星星点点都做了她的幕布 多年以后的一个早晨,他看着怀里恬睡的安晚,晨光透过窗子给她拢了一层金边,他就想起了 第一面, 那个发着光的女孩儿 “你好,我是安晚,晚安的安晚”“你好,我是贺梚安,安晚的梚安” 别人的女朋友都是甜心宝贝蜜饯儿,安晚是宝贝祖宗心肝爹甜!宠!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