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41900000015

第15章 为了写作体验幻觉

1934年10月,带着对柏林学习生涯的无比留恋,萨特回到了勒阿弗尔中学继续执教。

萨特第一次身穿运动服装进入教室,穿着黑衬衣,不戴领带。学生们立刻意识到:他将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学校总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皱起了双眉。

但是,萨特立刻以他的热忱和他不顺潮流的性格征服了他的学生们。一个学生表示说:“实际上,他并不教我们什么,他同年轻的朋友们所讲的,都是些如此明显和如此肯定的事情,以致我们觉得我们过去就已经发现了那些真理。”

1935年,萨特已经过了而立之年。30岁意味着青春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必须总结清算一番。

冬天,萨特和波伏娃一有时间就坐在勒阿弗尔海边一家名叫“海鸥小吃店”的露天座上,反复地对他们的生活、事业做着小结。

萨特感慨地说:“我们还没有出名,一部作品也未发表。未来生活如此单调贫乏,看不出会有什么新的东西能使我们今后的生活摆脱常规。”

波伏娃也说:“尽管我们的爱情已经牢不可破,我们的生活早已紧密相连,但似乎不可能会有什么新的遭遇使我们进行全新的体验。”

在冬日阴暗的天空下,他们一边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倒酒,一边不时发出长吁短叹。

而在这时,他们大学时代的朋友和同学都已小有成就了:尼让不仅以满腔热情投入了政治活动中,文学上也已起步,目前正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说《特洛伊木马》;西蒙娜·若利弗现在已是巴黎戏剧界一名崭露头角的新星;而费尔南多·热拉希刚刚在著名的邦让画廊举行了画展。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都在滚滚向前,然而他们的事业却处于低谷。

更可怕的是,看不出哪部作品可以使他们摆脱困境。

尽管被烦恼、失望和痛苦折磨着,萨特没有放弃手头的工作。有关安托万的故事他已经写好了初稿,现在开始逐字逐句地进行删改。

一天,萨特在巴黎高师的哲学老师德拉克鲁瓦教授给萨特来了一封信,他想请萨特就他在大学时所撰写的论文《心理生活中的想象》写一本书,以便收集在他眼下正为一家大出版社编的一套《新哲学丛书》中。

萨特对此很感兴趣,暂时放下安托万的故事,很快投入了心理学的研究之中。他多么希望能出一本自己的书啊!他计划在两年内完成自己从1931年年底就开始起草的论述偶然性的哲学著作。

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萨特对梦及其引起的意象和意识错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怎样才能亲身体验一下这种错乱呢?

萨特找到了他一位老同学、精神病科医生拉加斯请求帮助他,拉加斯对心理学有多年的研究,目前正专攻精神病学。

拉加斯建议萨特去接受一次麦司卡林注射。他说:“这是想体验精神错乱意识紊乱的唯一途径,麦司卡林是从仙人球提炼出来的生物碱,注射了这种药剂后很快就会产生幻觉。这种药剂没有任何副作用,不过,你会在几个小时后表现得相当古怪。”

萨特没有多想什么,即使是有副作用,他也无法压抑自己强烈的体验欲望,只要能更深入地了解人、了解这个世界,任何代价都算不了什么。

很快,萨特来到巴黎圣安娜医院,注射了一支麦司卡林。护士领着他来到一间灯光灰暗的房间,让他在一张空床上躺下。

萨特闭目养神了一会,当他睁开眼睛时,立刻感到精神抑郁,全身疲惫无力,并且他眼前的东西都以一种令人惊恐的方式改变了外形:雨伞变成了老鹰、鞋子变成了骷髅,房中其他几个人则变得鬼模鬼样。

萨特睁大眼睛回头望望身后,然而一切变得更加厉害:成群的螃蟹、珊瑚虫、章鱼和扮着鬼脸的怪物挤成一团,向他涌来,那些爪子在他身上乱挠乱抓。

萨特不禁失声叫了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正当萨特陷入魔鬼的世界中时,同房的一位病人忽然站起来,在萨特面前蹦蹦跳跳,一脸兴奋。为了了解其他人在注射了同种药剂后的感受,萨特连忙与这位病人搭话,并把自己的感觉描述了一番。

但那位病人的反应与萨特大相径庭:“哦,上帝,我找到的可是天堂!我看到的是一片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草地,那儿到处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美女。”

萨特不无遗憾地想:如果他耐心等,也许同样能找到稍稍令人愉快的感觉。然而,噩梦始终驱逐不去。

当晚,萨特与波伏娃一起乘坐从巴黎起程的火车,经卢昂返回勒阿弗尔,在车上,他还隐隐约约地看到巨大的甲虫和黑猩猩之类的怪物在火车的窗玻璃上出现。

随后的几天,萨特总是一副目光呆滞、神色不安的样子。幻觉药剂使他的视觉变得不正常了:房子看上去歪斜着,而每一个钟面上都显出猫头鹰的五官来。

有一天,朋友们发觉萨特总是不停地往后看,走几步便看一下。他说真的有一只龙虾在他身后爬行,对他紧追不放。

比幻觉更严重的是,萨特一天到晚无精打采,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陷入了一种极为消沉的心境中。

萨特也意识到了这点,每当与波伏娃或其他朋友在一起时,他总是竭力使自己兴趣高昂,但每过了一定的时候,他就无法自制地感到索然无味,只好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萨特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感受和视觉上的幻觉一直持续了半年左右。他后来把此时所看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幻觉写在了戏剧《阿尔多纳的被监禁者》中的主人公身上。

这个“麻烦”期间,由于波伏娃必须给学生上课,她委托自己的一个女学生奥尔·科莎基维茨担负起“看护”萨特的责任,经常侍候萨特,耐心地照顾萨特的起居。

奥尔出身于俄罗斯流亡贵族之家,是波伏娃的得意门生,也是班上最引人注目的学生之一。一张白皙、俏皮的脸,一头金黄、柔软的秀发令奥尔散发着摄入的魅力。

与外表同样吸引人的是年轻的奥尔那与众不同的个性。她激进、慷慨而又独立。任何束缚都会遭到她的蔑视,冲动极端体现在她做的每一件事上。她总是笑得连眼泪都出来了,而哭起来一定是泪如滂沱大雨。每当跳舞时,她发疯一般地跳,而且总要跳到累昏为止。

此外,奥尔身上还有波伏娃和萨特都十分珍视的品性:真实。在任何时候,奥尔都不掩饰自己的爱憎。只要是面对她愿意与之交谈的人,她总是和盘托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奥尔非常崇拜她的哲学老师波伏娃,而波伏娃也一天天地被这个桀骜不驯的学生所吸引,很快,奥尔就成了波伏娃形影不离的亲密的伙伴。

萨特自柏林回来后,虽然他同波伏娃之间仍然和过去一样过着同居生活,但国内外形势的日益恶化,社会生活的动荡,使他们都逐渐厌恶生活。他们想逃避现实,在书本中找到安慰,或者在旅游中找到快乐,但是仍然感到生活的无聊。

11月的一天,他们又坐在一家咖啡店的阳台间,喝着酒,为未来的单调无聊而长叹。

他们的生活已经相互交接在一起,他们的友情从来都是稳固不变的,他们的经历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在身边消逝而过。世界日复一日地走着它自己的路,他们虽然才刚刚30岁,但对一切却都不感新鲜。

两人都有了几分醉意。这时,波伏娃泪如泉涌,不停地自言自语;而萨特便会揪自己的头发,或者直勾勾地盯着酒杯里的酒,仿佛痴呆了一样。

就是在这样苦闷的环境中,萨特和波伏娃为了“重新创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他们共同邀请奥尔加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实现一种“三重奏”式的新生活。

不久,这位天生丽质、聪慧活泼的俄罗斯姑娘就迷住了萨特。她那充满稚气的笑声总是像清凉剂一样,使萨特感到全身放松、精神振作。而每当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到来,萨特脑海中那一群群讨厌的怪物便消失了。

萨特滔滔不绝地给奥尔讲故事,她总是入迷地倾听着,并提出一些让萨特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萨特的眼中,奥尔是纯洁的象征,是青春的梦幻。

日子在萨特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和奥尔明亮无邪的双眸中飞逝而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萨特已不再把奥尔看成护理员了,而他讲故事、唱歌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陷入幻觉之中,而是为了博得眼前这位青春女孩那灿烂的笑颜。

在这样的过程中,幻觉早已不知不觉地离萨特远去。

1936年复活节,奥尔同萨特、波伏娃一起在巴黎度假。他们合看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摩登时代》,甚为激动。卓别林的电影生动地提示了现代社会中大机器吞并个人自由、使个人附属于机器零件的悲惨场面。萨特回顾自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以来自己的事业同动荡不安的社会命运相冲突的历程,心潮起伏。

细心的波伏娃很快发现,“三重奏”的生活并不能根本消除萨特的苦闷,相反地,她发现萨特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得反复无常。

原来,就在这年暑假起,法国第一次实行了“发薪海滨度假制”,但就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摩洛哥西班牙叛乱事件”,独裁的佛朗哥将军乘机登陆西班牙,企图篡夺政权,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这给萨特的精神生活一个极大的震动。这时,他的脑中又产生了可怕的幻觉,暑假前往意大利那不勒斯、卡普利、罗马和庞培的旅行中,他告诉波伏娃和奥尔:“在夜间,我觉得有一个大龙虾一直在跟随着我。”

又过了些日子,“三重奏”彻底失谐了。萨特感到不可能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找到他所期望的乐趣了。波伏娃因为总得听萨特和奥尔的轮番抱怨而失去了宁静的心境。

而奥尔还年轻,既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又没有像萨特和波伏娃那样高深的学问、知识,所以,对她来说,加入到与萨特和波伏娃的生活圈子,纯粹是生活的空虚、好奇心和对师长的尊敬心所驱使。而她从来没有想把自己的一生在这“三重奏”的协奏曲中度过,她决心打破这个维持下去会给三人都带来痛苦的关系,便主动离开了萨特和波伏娃。

从1934年至1936年是多事的年头,德国的希特勒自1933年执政以来,明目张胆地无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1936年3月,他竟公开夺回莱茵河以西的地域作为德国领土,向英、法等国挑战。

因此,这时法国的形势是动荡不安的,无论萨特怎样幻想在自己的私生活中寻找安慰,最终仍然不免陷入烦恼之中。他的心情的转变,与其是决定于私生活中的愿望和幻想的实现,不如是决定于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这年5月,法国实行全民选举时,萨特拒绝参加投票,这一态度表明他已经不满意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同类推荐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是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名作。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拿破仑、歌德、列宁、斯科特等历史伟人生平的描述,而是选取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反派眼瞎

    反派眼瞎

    文案一:魔女好心救了个小瞎子,然后不想小瞎子居然要恩将仇报,加希罗表示呵呵,当初怎么不多补一刀?小瞎子表示很冤枉,他只是想报恩QAQ文案二:加希罗作为一个囧少女不小心穿越成为看过小说的女巫反派,然后她还不小心收养了个倒霉路人甲,后来发现是个后期是食人魔的大反派,更囧了,救个人也要这么囧吗
  • 快穿之虞恩

    快穿之虞恩

    【快穿】【攻略】【逆袭】【虐渣】【有楠竹】虞恩一醒来就被无赖系统绑定,从此踏上了漫漫不归路。不过为啥她人品值居然是负数?系统你过来给我解释解释。系统表示不想和这个自带BUG的宿主说话。虞恩:“我又不是攻略系统,为什么总有Boss凑过来!!!”
  • 许你万丈柔光

    许你万丈柔光

    后来许竟时的企业全国皆知,在她离开的两年有无数优秀的女人,他也成为全球优秀青年企业家。被问道为什么非她不可。他答:“只有在她身边,我才是我许竟时。”回想过去他没有记忆,她替他守候他们的过去、守护他的梦想。现在换他来,徐柔嘉,只要你回来我身边我便许你这一世的柔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人行必有我夫君

    四人行必有我夫君

    “我勒个擦,这是军训的地方?!”某老大说到“哎?怎么就我们仨?”某爱美的女士插嘴“嗯,看来是迷路了”冰山男欠揍的说了句“迷路了啊……迷路了?!”俩女大声叫道某老头似乎有些套路的带着仨傻签合约,三傻被逼做人体实验,搞得浑身上下都是异能
  • 重生之横世修仙

    重生之横世修仙

    原名:(重生绝仙传)渡劫期秦然在最后关头渡劫失败,重生于百年以前地球的少年时代,仙法,神通,道统,仙器统统消失。秦然回忆起上一世的种种恩怨情仇,决心这一世弥补遗憾,登临宇宙巅峰……
  • 夜图腾

    夜图腾

    暗夜中藏匿着曾经的深沉与厚重,图腾里孕育着未来的希冀与新生。星空下,亘古永恒的不是道德,而是在原始的欲望和恐惧中重生的勇气和坚韧。
  • 承诺的重量

    承诺的重量

    "是否还会回来,当初的承诺,什么时候才会兑现?"想着,睡着了,梦里当时的情景清晰可见,却要再面对一次痛苦别离。梦醒,彼此相见,一瞬间的幸福并不是结尾,而是接续而来的一切纠葛,克服是简单的吗?----------------------------全文免费,更新慢,勿骂。
  • 潜伏的AW1

    潜伏的AW1

    年轻的研究员萧逸受林教授的推荐到全市知名的康迪肿瘤医院,研发药品,光明的前程似乎正一步步向他靠拢,不料却让他卷入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阴谋中。尘封的档案室为何成为医院的神秘禁地?实验用的病理切片究竟是来自动物还是人体?声名鹊起的康迪肿瘤医院,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惊人秘密?迷雾重重的陷阱里,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一部让你不寒而栗的医学悬疑大片,一部关于AW1的绝密档案,由此展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