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93500000040

第40章

宋中

神宗 歲戊申即位。改元熈寧。秋七月。知諫院錢公輔上言。祠部牒。遇歲飢。可決鬻度牒以濟急。乞自裁損聖節恩賜。以限剃度之冗。從之。鬻牒自此始。

庚戌 三年七月。荊公王安石請。上元縣所居園為佛寺。詔賜報寧禪寺為額(編年)熈寧間。公當國。確意行青苗法。其子雱。崇政殿說書。陳三十策。陰為父佐。務新法必行。民怨不恤。無何雱卒。公罷相燕閑。一如夢寐間。見一使領。雩肩銕枷。號泣公前。謂獲譴由行青苗法。公問使者乞解脫。曰建寺齋僧可免。由是捨宅建寺。為愛子雩薦冥福(言行錄)。

八年復相安石。一日奏事退。上曰。佛法於中國有補乎。公對曰。不能無補。君子小人。皆知畏而從之善。豈小補哉(編年)。

神宗。開相國六十有四院為八焉。禪二律六。以中貴人梁從政董其事。馳驛詔宗本禪師主慧林達京。遣使問勞三日。詔演法於寺之門。萬眾拜瞻。法會殊勝。以為彌勒從天而降人間也。翌日召對延和殿。有司使習儀而後引。既對山呼罷。登殿賜坐。上問。受業何寺。對曰。承天永安。上喜其真。喻以方興禪宗。宜善開導之旨。既退。上目送之。謂左右曰。真福慧僧也。上元日。駕幸相國。止禪眾毋出迎。師奉承睿奘。闡揚佛事。都邑四方。歸仰信服神宗登遐。召本乎福寧殿說法。左右以本甞為先帝所禮敬。見之嗚咽不自勝哲宗。加號圓照禪師皇叔荊王親齎勑授之。至元祐元年。以老告歸。朝廷從其請。勑云。任便雲游。所至不得抑令住持。師欣然升座辭眾曰。本是無家客。那堪任便游。順風加櫓棹。船子下揚州。師既出都城。王公貴人。送餞車從連屬矣。師常州無錫管氏子王顯謨。漢之初。見師登座。以目四顧。乃證本心。予聞。馬鳴曰。如來在世。眾生色心殊勝。圓音一演。隨類得解(僧寶傳)。

給事吳公芾。謂簡堂機禪師曰。古人灰心泯志於千岩萬壑之間。澗飲木食。若絕意於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詔。韜光匿跡於負舂賤役之下。初無意於榮達。而當傳燈之列。故得之於無心。則其道大。其德宏。計之於有求。其名卑。其志狹。惟師度量凝遠。繼踵古人。乃能栖遲於岩谷。遂成叢林良器。今之衲子。內無所守。外逐紛華。少遠謀。無大體。故不能扶助宗教。所以不逮古人遠矣(寶訓)。

上與知吏部審官院召公著。極論治道。遂及釋老虗無之旨。公著曰。堯舜知此道乎。上曰。堯舜豈不知此。公著曰。堯舜雖知此。然甞以知人安民為難。此所為堯舜也(東都事略)。

高麗僧統義天者。棄王位出家。航海至明州。上疏。乞遍歷叢林。問道受法。有詔朝奉郎楊傑館伴。所經吳中諸剎。皆迎餞如王臣禮。至金山。長老了元。床坐納其大展。次公驚問其故。元曰。義天亦異國僧耳。至叢林規繩如此。不可易也。次公曰。卑之少循時宜。求異諸方。亦覺老之心哉。元曰不然。屈道隨俗。諸方先失一隻眼。何以示華夏師法乎。朝廷聞之。以元為知大體。曹王奏其名。神考賜紫師號旌之(僧寶傳)。

戊午 元豐元年。天甞久旱。帝禁中齋禱甚力。一夕夢有僧。乘馬馳空中。口吐雲霧。既覺而雨大作。翌日遣中貴道夢中所見物色。相國寺三門。五百羅漢中。至十三尊。略彷彿。即迎入內觀之。正帝所夢也。丞相王禹玉作喜雨詩云。良弼為霖辜所望。神僧吐霧應精求。元參厚云。仙驥簫雲穿仗下。佛華吹雨匝天流。蓋紀一時之事也(詩話)。

淨智禪師道臻。字伯祥。福之古田戴氏子。游丹陽。寓舟舟入京。謁淨因大覺璉禪師。命臻首眾。及璉還吳。眾請臻繼嗣焉。開堂日。英廟遣使。降香賜紫方袍徽號。貴人達官日填門。而一目之神宗朝。慈聖上仙詔至慶壽宮說法。僧問慈聖仙游。定歸何所。答。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上大悅。以為能加敬焉。賜對甚厚。上悼佛法之微。憫名相之弊。始即相國。為慧林知海二剎。命主僧。必臻擇之高麗使三僧來就學。臻隨根開悟。禮辭還國臻為人渠渠靜退。似不能言。所居都城西隅不出戶三十餘年。如一日。奉身至約。無所嗜好。乃能雪方丈壁。請文與可掃墨竹。謂人曰。吾使游人見之。心自清涼。此君蓋替我說法耳黃魯直題其像曰。老虎無齒。臥龍不吟。千林月黑。六合雲陰。遠山作眉紅杏腮。嫁與東風不用媒。老婆三五少年日。也解東塗西抹來(並僧寶殿)。

大相國寺。本逸禪師。福州彭氏子。初住饒之薦福。神宗詔住智海。賜號正覺。開堂日。遣中使降香。師謝恩畢乃云。諸菩薩子。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何也。和風習習。揭開細柳之眉。春日遲遲。烘囀黃鶯之舌。庭花似錦。汀草如茵。蝶舞蜂吟。漁歌樵唱。鐘梵與管絃合雜。儒流與釋子相參。古今一致。左右逢原。如是則窺一塵而十方俱現。聆一音而沙界齊。聞談玄演妙。而靡異凡倫。千變萬化。而不離真際。頭頭有據。物物無私。不假躊躇。炳然自著。直饒於斯見得。倜儻分明。如晝見日。若向衲僧門下。天地懸殊。所以道。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為君通。君今要出三乘學。後夜猿啼在別峯。久立珍重。

東京法雲寺。法秀禪師。秦州隴城辛氏子。王公安石。請住鍾山。元豐甲子。越國公主太尉張侯。奏請居法雲為第一祖。開堂日。神宗遣中使降香。并賜磨。納傳旨云。物雖微表重法故。師謝恩畢。登座拈香罷。提網云云。仰荷聖主賢臣。令山僧為法雲宗主。且道山僧以何為主。驀拈主杖云。還會麼。且道法雲主杖有甚長處。擊禪床一下云。即此舉揚。上扶帝祚。仰冀聰明元首。芬芳萬國之春。忠節股肱。弼輔千年之運。伏惟珍重。賜號圓通禪師。

元豐八年三月。神宗不豫。建儲未定。宰相王珪。書哲宗名進。上頷之。太后諭珪曰。皇帝服藥。太子手寫佛經祈福。因出示珪等。所書字極端正。珪等拜賀。是日立為皇太子。時方七歲(編年)。

丙寅 哲宗。改元祐。元年。召淨因臻。慧林本。法雲秀。三長老於福寧殿。演法追薦神考上仙。師等於先朝御前說法。皆穪旨。各賜紫衣師號。以旌美焉(林間錄)。

高麗僧統上表。乞傳賢首宗教。歸本國流通。奉旨下兩街。舉可授法者。有司。以東京覺嚴寺有識法師為宜。誠上表辭。舉杭州慧因院僧道源自代。實允公議。勑差朝奉郎楊傑館伴。至錢塘受法。僧道源居海濱而道行。元豐末。高麗王子義天。來朝往拜焉。至是其徒復來朝。因言。國母以金塔二祝壽。時蘇軾守杭州。不納而奏云。若受而不答。則遠夷生怨。因而厚賜。則正墮其計矣(東都事略)。

東京慧林禪寺覺海禪師若冲。江寧府鍾氏子。相國韓公絳。太師文公彥愽。常加師仰。詔住慧林。開堂日。哲宗。遣中使降香。師謝恩畢乃云。詔令臣僧。為國開堂。流通至道。開發人天。云云。良久云。三乘有旨難彰則一句無私賀太平。此日流通般若普集妙善。上祝聖躬。伏願寶圖永固。鳳曆長新。同日月照臨。若乾坤覆載。位隆北極。壽等南山。伏惟珍重。

杭州。淨慈大通禪師善本。頴州薰氏子。詔住法雲寺。開堂日。哲宗遣使。降香賜磨衲。謝恩畢。僧問。名傳清禁。恩降九重。磨衲既披。將何報答。師云。天高不可極。僧曰。帝網重重無間斷。交臺全布日前機。師云。地厚載無窮。乃云。恭惟國家。承平既遠。美化方隆。普率群機。大興三教。所以甚深般若。久住於斯。金口誠言。故不誣矣。

佛陀禪師德遜。詔住慧林。哲宗遣使降香。師云。即將此日開堂。少善上祝皇帝陛下。恭願。舜日與佛日高明。堯風共祖風並扇。萬方無事。時當熈盛之年。四海晏清。人樂昇平之化。久立珍重(師三詔。入內升座)。

泉州。開元寺。真覺大師志添。本州陸氏。游京師。徐國大王聞師道風。召入宮演法。王問。如何是佛法底事。師云。見性即是。王曰。如何得見性去。師云不離十二時中。行住坐臥。皆是古佛道場。王遂悟玄旨。密契宗風。即命四禪入宮。復求印可。飯千僧。閱大藏經為慶。奏賜磨衲。徽宗御寶題金鐶云。賜真覺道者。當來同成佛果。

金山佛鑑惟仲禪師。汀州人事。建中靖國元年四月。皇后遣使降香。為皇太子韓國公生辰。請升座。僧問。天香遠降。慶皇子之令辰。中使臨筵。愿聞法要。師云好風來不盡。紅日照無涯。舉眾忻悅。哲宗五七入內升座。賜章服師號。以旌其德。

辛巳 徽宗。改元建中靖國。佛國惟白禪師。集天聖以來宗師機緣。為續燈錄成。進呈。帝覽之。親為製序。頒行入藏。元符三年十六日。

哲宗五七。奉詔福寧殿升座。拈香罷。僧問。大行皇帝上仙。未審即今居何報土。不居兜率陀天上。便在蓮華世界中。僧云。任麼則靈然一句超群象。逈出三乘不假脩。師云。須是任麼人。方能任麼去。僧云。還許露个消息也無。師云。聖明天子畔。一任展家風。僧曰。九品蓮間親見佛。百千菩薩共遨遊。師云。不妨道著。師乃云。臣僧惟白。伏奉勑旨。就大行皇帝靈御前。舉揚般若。上資仙駕。伏願皇帝。睿性圓明。千光顯著。聖身自在。萬德莊嚴。極樂土中。蓮華捧足。率陀天上。殊衣繞身。復挺神威。保祐邦國。伏惟珍重師三奉詔旨。內庭演法。賜紫衣師號佛國禪師。

元年二月太后崩。五七日。詔淨因惟岳禪師。就慈德殿升座。拈香云。率土之土。莫非王土。且道此辨香產何土宜。若也道得。白石有消日。氤氳無盡年。盡虗空遍法界。為雲為蓋。應現無窮。上薦仙游。徑生佛國。提綱略(云云)。若約三乘十二分教。偏圓頓漸。半滿一音。不免執指為月。入海筭沙。直似澄潭月影後夜鐘聲。隨扣擊以發音。逐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云云)。故我大宋真宗皇帝頌不云乎。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教法只傳心。後人不悟真如性。密印由來妙理深。大哉真如妙理。至幽至深。非大機大器。不能領悟。何也。見聞覺知便乃火聚。當岐銕山在路自然。少室峰前壁立千仞。曹溪路上水洩不通。於其中間。祖風不無凌遲。頺綱亦將委地。雖然如是。法無定相。道假時彰。建大法幢。演大法義。興此大事因緣。利樂有情。不在他時。所謂大聖人。知之而出現于世。廣宣流布。廓周沙界。實千載之一遇哉(云云)。只如舍衛國王。欲往靈山見佛。勑諸臣僚。山河大地。草木叢林。並須同去見佛。若一草一木不去。吾則不得見佛。大眾只今乾坤之內。宇宙之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去亦不去。來亦不來。湛湛無私。巍巍不動。乃文乃武。乃禪乃律。同在九重天上。慈德殿前。同時見佛。諸仁者。見則不無。且道作麼生見。(良久云)重瞳日月明無盡。隆準山河秀有餘。臣僧惟岳。伏奉聖旨。令升此座。舉揚般若。奉為大行皇太后。此土緣終。地方報勝。屆于五七。上薦仙游。恭惟皇太后。淨慧本然。至神獨運。來示母儀之迹。德贊三朝。去酬法界之因。果圓十地。伏願兜率天宮。陪摩耶佛母。一處逍遙。無垢世界。共娑竭龍女。同成正覺。回耀體光。昌明宗社。帝大悅。賜法雨禪師。

壬午 寧崇元年正月。哲宗大祥。詔六院長老。入內譚禪岳升座已。御藥侍宣淨因長老惟岳。闡揚般若。深振宗風。特賜佛日禪師。祠部十道金帛等。宮保李侯端。願薦以章服。荊國大王。奏賜慧覺師號。徽庿親書法雨二字賜之。師諱惟岳。福之長溪陳氏子。七歲入西林天福禪寺出家。禮徹和尚下髮。游方參圓照本禪師。神宗詔本住惠林。師隨侍入京。首眾於惠林。圓照還只。師住華嚴。遷淨因。後乞歸鄉國。從之。坐化于鼓山。闍維。舍利無數。分[療-(日/小)+土]於西林建塔焉。

二月。河北運判陳舉奏。黃庭堅撰荊南承天院記。其略曰。儒者論一佛寺之費。蓋中民百家之產。實生民糓帛之蠧。雖予亦謂之然。然天下之善人少。而惡者多。王者之刑賞。以治其外。佛者之禍福。以治其內。則於世教。豈小補哉。而儒者常欲合而軋之。是何理也。庭堅由此涉謗訕。遂有宜州之行(編年)。

三年九月。置崇寧寺觀。乃蔡京以聖節甫近。乞令諸州節鎮置寺。從之。敕黃載蔡京秦云。今天寧節甫屆率土傾心。仰惟佛乘化導群品。倘俾隆敢上之法。則必增裕丹願之庥(云云)。

天寧節。上召諸禪教宿德入禁中。以法衣寶覺師號賜之。東都妙慧寺主尼淨智大師慧光。成都范氏子。亦預焉。因命資次說法。光當末升座問答畢。顧視大眾云。若論說禪說道。則諸大禪師。已說了也。教山僧到這裏。說个什麼即得。豈不見先德道。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長不昧。既然如是。畢竟如何。遂以法衣覆頂。良久云。衲帔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便下座。緇素聽者萬計。靡不嘆服(僧傳)。

蘇州永安寺佛光無礙禪師。赴詔住大相國惠林禪寺。惠恭皇后。甞於簾下見。登對罷。乘空而去。自爾以太官所進御膳供養。令取師所食之餘還宮。又以地錦。製法衣。自綴禪牌賜之。以表奉法之誠。冬月賜紅錦帳。及至服飾器皿之類。光以宮中所賜法衣。回施法雲佛照。佛照復寄寶峯湛堂云。地錦法衣。與師弟行先師之道。湛堂示寂。留鎮山門(同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黎城时暖

    黎城时暖

    我不知什么对什么错,只知道弱肉强食;我不知什么好什么坏,只知道你独一无二;我不知什么是什么非,只知道你一直对;我不知什么爱什么恨,只知道你属于我;我不知什么坎坷什么曲折,只知道你在前方等我;我亦不知什么你什么我,只知道你我早已不分彼此。宁若有时,槿上花缠;今生有你,此世何求?
  • EXO之穿越时空

    EXO之穿越时空

    现代与古代的碰撞,EXO在穿越后的世界里会怎样呢?褪去了明星的光环,一步步,脚踏实地,重回巅峰!看腻了各种甜文虐文,何不试试新风格?
  • 那年花儿依然开

    那年花儿依然开

    “喂,大婶,高一九班怎么走!““你才是大婶,你全家都是大婶!”初次见面就留下那么坏的印象,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小小的年纪便萌发出了爱的新芽,以后的以后,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 恶魔,不要靠近我

    恶魔,不要靠近我

    一个叫夏若曦的女孩,来到了一所学院。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活,但是她原以为可以安安静静的像普通人一样上学,可是在背后,她的父亲却为她安排了一件婚事,在学校和自己强行kiss的人,成了自己的未婚夫。每次都这么霸道、让人受不了的少爷,却对自己有这么温柔的一面……
  • 叶唐的修真人生

    叶唐的修真人生

    我只是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另外一条路上的人。我并不是什么神仙,只是一个追逐道的修士。
  • 疯狂青春时代

    疯狂青春时代

    叛逆时代的我们烦恼多多,快乐也多。初中阶段的我们叛逆不听从父母,与父母争吵。但也有懵懂的爱情,青春年少懵懂的欣妍遇上了这一生的伴侣,但在中考时期的她放弃了他,他也因此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出国深造,十年后的他霸道回归,十年后再次相遇的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tfboys有你便是晴天

    tfboys有你便是晴天

    三个全国首富和第二第三首富,她们遇到了TFBOYS。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太古神君

    太古神君

    太古神君,得极道至宝,轮回中崛起!万古一念间,一切皆有命!
  • 杀破西游

    杀破西游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起点寻相识,西游觅知音。一念一因果,一槲一古今。相邀天与地,对酌有缘人。我有一壶酒,将以扣心门。方寸灵台醉,心猿意马奔。熏熏风入梦,粼粼水摇魂。素心平意气,你我忘红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