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23600000048

第48章 格物致知(1)

“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穷理”,就是要探索、穷究一切事物的本源。“格物至知”就是通过穷究事物之理而达到通明世事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格物致知”要求人们以刻苦的精神去探索科学文化知识,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获取人生生存智慧,只有具备了这些起码的生存能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争得一块立足之地,才能为日后的人生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永无止境地探寻世理

世界是广博无垠的,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在世,只有永不懈怠地探究事物之理,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才能与自然和睦相处,才能创造人类自己的幸福家园,也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快乐生活。

1由表及里,穷究得尽

“格物致知”最早出于《礼记·大学》,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对待。原文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这里的“物”指一切事物。他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做法“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个从逐渐积习到豁然贯通的过程,包含了关于人类认识的一些合理观点。程颐还认为:“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他认为“知”是自然存在,但不学习就不能知道,而学习则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即“致知在格物”。

朱熹则用《大学》里“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物”的理穷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广。由“格物”到“致知”,有一个从逐步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他告诫人们,要想达到对理的深刻认识,浅尝辄止是不行的,必须由表及里,“穷究得尽”。

明代学者罗钦顺对“格物致知”的注解与程朱一脉相承。他说,“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学问所得的资料,是思辨活动所依循的基础。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认识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所谓“致知在格物”,就是“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即只有以“格物”为先,才能对事物的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启发心思。如离开“格物”去冥思苦想,便不可能“致知”。这是对认识过程的辩证说明。他讨论“理”和“物”的关系,认为“有此物即有此理”、“无此物即无此理”,但他认为整个宇宙是不生不灭的,“天地之运,万古如一,又何死生存亡之有!”则反应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和唯心主义世界观。

2昭明世事,王道大业

《大学》中为什么会提出“格物致知”的思想呢?它有什么必要性呢?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要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格物致知的理论来自儒家学派对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由王道型向霸道型转变这一历史事实的否定性价值评价。儒家并不反对统一:“天下乌乎定?定乎一。”但是,孟子认为,唯有“不嗜杀一人者能一之”。《大学》为曾子所作,“曾子、子思同道”,故其与孟子应亦相去不远。孟子明言:“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其实这也是孔子的立场:“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信而好古”的后面实际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根本利益的关切,以及对重建秩序之和谐与正义的期盼。

古先王的礼乐为治是与人类文明特定的时代及时代条件关联在一起的。儒家秉承主流的观念意识,在天人合一和内圣外王的架构中将其表述为“圣人天德”。所谓天德,最好的诠释就是《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的“性之”二字,及《孟子·离娄下》的“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如果说一般人还有一个“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的选择问题的话,“性之”、“由仁义行”的圣人则“含德之厚,比若赤子”,是人人景仰的典范。

郭店简《尊德义》说:“善取,人能从之,上也。”也可以用来解释“格物”。当“哲人其萎”,“性之”的圣王不再,王道的大业只能由凡人承担,而“人心有伪”,“性弗取弗出”,于是,修身就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与支撑。格物,也就因而成为修身的当务之急。因此,完全可以把格物所致之“知”与“万邦协和”的“至善”视为道、性、理的“隐”与“显”的关系。这种内在的贯通在《中庸》及其它许多的儒家尤其是所谓思孟学派的著作中有充分地阐释。

二、穷究不尽地追求知识

“格物”、“穷理”,是儒家对治学和处世的一种态度,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格物”通晓事物之理后,知识完备了,才有能力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朱熹在《大学章句·补格物传》中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的意思是说,所谓致知在格物,就是即物穷理以致吾心固有之知,“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他认为人本来有知,天下之物都有一个理,所以说人“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是因为他没有穷尽理。

朱熹强调“格物”在《大学》中的重要性时说:“此一书之间要紧只在格物两字上认得”,“本领全只在这两字上。”“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他在《大学或问》卷一中还说:“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而至极也。”

朱熹认为,“格物”的核心意思即是“即物”、“穷理”、“至极”三个方面。他认为,理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是天地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本源和根据。所以,穷理就是要探求、穷索一切本源,三者的核心在穷理,穷理离不了居奇的事物,穷理就要穷至其极。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这个“格”字训为“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朱门后学车若水加了两个字,“量”和“度”。这个“量”和“度”的意思就是使认识达到“适中合宜”,穷极其理,也要“适中合宜”,否则就过犹不及,因为如果真要“极至”,就会使“穷理”意无着落,格至无穷无尽,这也不是圣人的初衷。

朱熹解释“致知”时说:“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就一物上穷尽一物之理,穷得物理尽后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若推此知识而致之也。此其文义知识如此,才认得定,便请以此用功,但能格物则知自至,不是别一事也。”他将“致知”定位在“通过考究物理,使认识的知识得到扩充而所得的结果”上了。他还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样人心莫不有知即是致知之识,既有能觉之知,更有知识之知。朱熹认为人本来是有知的,但是由于受到世间事物蒙蔽而不能达到通明,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方能达到。天所赋予人的理是完整无缺的,无论是贤、愚、不肖,他们固有的理都没有变,但是由于人禀受的“气”各有不同,有“昏明清浊之异”,所以理也有通明闭塞的不同。因此,无论聪明愚笨,都应该通过“穷极”、“物理”而达到通明世事的目的。

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格物”,通晓事物之理后,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

2博学积累,贯通推类

朱熹说:“圣人只说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着急微,以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出饮食言语,无不是事。”他这里的“物”,是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包括抽象和具体的。他还说:“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他要求人们通过对外在对象的考究中把握义理,以达到引起内心的共鸣达到致知。朱熹认为天下的事物莫不有理,无论是大小、轻重、贵贱等等,万事万物皆有理,所以格物从理论上讲对这些事物的理也要格,当然在实践中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事物的多样性引起格物方法的多样性来,归结到一处,就是要求把一切格物之功合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的道德境界上去。但是朱熹把格物学说仅仅归结到道德修养方面,显然太狭隘了,它同样适用于探索其它学科的知识。

朱熹认为,要想真正达到“格物致知”,必须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博学。

朱熹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博学是无所不学,但又要有先后次序,不可杂而无序。博学的目的就是要穷理,他还提出必须先博而后约,博而不能约,就不能穷理,就会流于杂。

第二,积累。

朱熹很欣赏程颐的一句话:“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积累可以达到贯通,贯通须由逐渐积累。格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能做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件”则会一事无成,不去积累而想达到格物是不可能的,虚妄的。

第三,贯通。

朱熹认为,学问应该循序渐进。他认为程颐“格一物而万物通”的观点是错误的。“这道理不只是就一件事上理会见得便了,学时无所不学,理会时却是逐件上理会去。”照朱熹的说法,每个事物皆有它自己的理,这个理是十分具体的,但是,这些具体的理又受到一普遍原理所支配,普遍原理存在于一切有差别的具体的理之中,一切有差别的具体的理,都是普遍之理的个别表现。所以说,不可能由只格一物而认识到普遍原理。他强调由个别具体之理贯通而达到普遍原理,达到认识的飞跃,这种贯通诚如《大学章句》中所讲的“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只有“用力之久”,才能达到“豁然贯通”,才能通晓所有道理。

第四,推类。

天地万物林林总总,人的一生是不可能全部弄明白的,这样就需要分个轻重缓急,朱熹说:“物有多少,亦如何穷得尽?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虽然并不是每件事都有精力去“格”,但只要贯通了一些大道理,其他知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这个过程就是推类。如何推类,朱熹用这八个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来概括,从一类事物积累而得到一个普遍原理,再用这个普遍原理去推知其他事物之理。他肯定了人在认识事物上的能动性,认为每一事物都是与它周围的其它事物有内在联系的。

在这里,博学为积累做了准备,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贯通而得到一普遍原理,用得到的这个普遍原理推类就可以知道那些未知的事物之理。经过这样一个步骤就可以达到格物致知。

3一物两面,求善求真

程颐认为,“格物”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理的过程。二程还说“格物致知”主要是“察之于身”、“反求诸身”,其弟子杨时进而提出格物即是“反身”之学。二程认为自我本身已蕴含“天理”,须是通过“格物”而获得。二程云:“学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自得”即反身而求。通过自身的省察反思而明理。这种反思,主要是内在的体验。

朱熹则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他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他的格物致知学说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强调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识的学习扩展。可以说,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是求真和求善的结合。

另一位理学大师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修德性,养心神胜过穷事理,察万物。陆九渊的论调同后来王阳明的“心学”有相似的地方。王阳明认为,格物是格除物欲,致知是致良知,格物也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格”就是“正”,而“物”就是“意之所在”,就是“心”。所以“格物”就成了“正心”。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他反对舍心逐物,彻底否定了传统的训诂,而把学问的工夫由对外的求索转向了对内的修炼。明确提出“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这同朱子的论点是背道而驰的。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他认为,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人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

朱熹强调物的客观对象性,通过“格”作为外在的对象的“物”以“致知”,也就是说朱熹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陆王似乎都以“自得”为治学路径,强调知识的主观性,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内心,通过内心的自悟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再来感知世界。

三、依靠实践的科学探索

格物致知过程中包含着归纳、类推、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怀疑、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依靠这种科学探索的方法,就能够获得真理。

1科学精神,身体力行

同类推荐
  • 就是爱创业

    就是爱创业

    人们为什么要创业,爱创业呢?因为创业不仅是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劳动方式,它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传奇现象!众多的商业巨子、都是通过创业,完成了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到腰缠万贯的财富达人的转变过程。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报道说,人类将要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因为有学者预测,人类现有的大多数职业,再过二十年,将会永远的消失,到那时失业和倒闭,将是最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创业是开创事业的活动,它将会是现代人生存的第一需要!那些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的说法是非常可笑的。其实创业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如今的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业更是财富积累的主要途径。
  • 如何出租自己

    如何出租自己

    你是人才吗?你愿意用租赁的方式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多彩辉煌吗?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式正在向我们走来——人才租赁。本书通俗而详尽地解释了人才租赁的方方面面,对租赁人才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解答。什么样的人适合出租自己,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租赁公司,如何签订租赁合同,如何融入临时团队……相信你一定会从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心志的历练

    心志的历练

    无论什么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都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逃避困难,这就是心志是否坚强的表现。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使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上取得成功。要知道,坚韧的心志,是一切成功的奠基石。
  •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办事有心机:会办事才能人生顺达

    办事有心机:会办事才能人生顺达

    成功办事从来不看出身。办事的心机你我都适用。因为这不过是将成功办事的经验加以概括,将成功人生的智慧加以提炼,以生动的案例与耐人寻味的哲理,让读者在生活中有所启迪,在办事中有所借鉴,在人生中有所收获。这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好看好用的人生读物。希望读者看了,能够痛痛快快地办事,高高兴兴地成事,快快乐乐地生活。
热门推荐
  • 超凡绝尘

    超凡绝尘

    一个普通人在灭世变革中,战斗拼搏的故事。
  • 我的总裁是只狼

    我的总裁是只狼

    苦情版:初见时,他是一只懵懵懂懂的初见世面的小狼,幼稚干净,却温暖我心窝。我叫他七七,他用一双干净的眼眸看着我。一场灾难,却夺去了我们的岁月静好。再见时,他已忘记他曾经温暖的看着我。文案节选:“为什么要哭呢?”我听到他在问我,我也感觉到他的手指在我的眼角擦过。可是我哭了吗?怎么可能,我绝不会哭的,我怎么会哭呢~“是不是害怕了?”我听着他继续说着,只是他的手指渐渐的从我的眼角往下移动,掠过我的鼻子,到达我的嘴巴。我为什么要害怕,我不知道。“这么美丽的眼睛竟然让人弄瞎了,真是......”明明是很柔情的动作,但是语言中却说不出的恨意,仿佛要我死板般的凶狠。简介无能,具体看文,求推荐,求评论~~~~嗷嗷~~~
  • 奥森日记

    奥森日记

    《奥森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14年的“跑步生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上楼都困难,到能够在4小时内完成马拉松全程,并在60岁达到国家3级运动员成绩。作者不仅有效控制了血压以及被认为不治的糖尿病,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还治愈了抑郁症,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国内外马拉松赛事的世界冠军,充满善意、活力与热情的年轻人,崇尚健康简约生活理念的中老年人,也有癌症患者、盲人、糖尿病患者。《奥森日记》,脱胎自作者多年的跑步日记,将跑步生活的人事见闻和人生思悟,融于细腻感人的文字,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炫丽壮美的“人生晚霞图”,被跑友盛赞为“中国版的《跑步圣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著之旅——探奇之旅

    名著之旅——探奇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探奇类名著。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 超级制造大亨

    超级制造大亨

    方子奇意外获得一个外星飞船残骸中的一台小型多功能制造机器人,他平凡的人生从此被改变了。这款拥有可复制能力的超级机器人,不但可以生产出大量尖端科技产品,还能够自动寻找并提炼材料,自动合成新型材料……它还拥有自主设计功能,自我学习及完善功能,只要有能量,它就无所不能!小到手机,大到航母,甚至太空战舰,它统统能够制造!方子奇,这个普通的打工族,依靠这台机器人,他像火箭般窜升,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大亨!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问世间最强大佬儿,舍我其谁!205348574
  • 星星煮饭

    星星煮饭

    来品尝一个小故事吧,梦里要洒满星光,晚安。(不定时投送一个小故事)
  • 一眼万年,你是我的

    一眼万年,你是我的

    五岁那年水舞的双亲相继离世,水舞被季家收养!同年十二岁的轩辕七夜,被立为轩辕家族的正式接班人。十五年后,一场意外让水舞和轩辕七夜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就那样的相遇了,只是那么回眸一看,四目相对,所有的一切都将改变,一向对女人不屑一顾的轩辕七夜,从那一刻便发誓要将这个仅是一面之缘的女孩,占为己有!然而一切却不是那么顺利,想在一起,对于天之骄子的轩辕七夜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却不知道,想要相守一生,会有那么多的磨难......
  • 末日之传奇之路

    末日之传奇之路

    末日,何为末日?末日,是弱者死亡的开端,是弱者死神的降临,,但同时也是强者的狩猎场,都市,反而是一座座牢笼!!且看一个有奇遇的少年如何在末世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