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58900000010

第10章 管子——管理界一钜子

《管子》:管理界一钜子

释典

《管子》一书是后人总结管仲的思想,并假托其名所作。

管仲(?~公元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安徽境内)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管仲相齐时,“作内政而寄军令”,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改革行政,编练军队,使齐国强盛起来,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内容编辑而成的,后又佚失10篇,现在仅剩76篇。

《管子》的政治思想不同于儒家或者法家。它主张的是“礼法并用的统治术”。在管仲看来。法是国君掌握刑赏大权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而礼则是指依赖于人们的宗法道德自觉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二者相辅相成。

所以,在《互辅》篇中,管仲谈论了礼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大意义。在《牧民》篇中则直接把礼义廉耻看成是“国之四维”指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与此同时,它强调法的作用。在《法禁》、《重令》、《任法》等篇中,它指出,立法的是君上,执法的是臣下,遵守法令的是老百姓。为了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任法》)。意思是,君臣上下不分贵贱都要遵从法令。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管子的这种设计图式对后来的历代王朝制度建立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力。

《管子》在经济思想方面的先进性也是历代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在经济思想方面,《管子》一书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轻重论。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把握经济形势的主动权,实行重征商、官山海和禁榷制度等,使封建国家直接掌握大量资财,以散敛方式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并实行利出一孔,使每个人都根据其为国家所作贡献大小而得到利益。

总之,《管子》是我们研究先秦哲学、政治和经济思想的一部重要书籍,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宋代的杨忱本,再后的有明本。郭沫若搜集古本和近人的校注本,系统地写下了《管子集校》,计86篇(有的篇已亡佚)。

《管子》与企业管理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当时的领导阶层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虽然社会环境不同了,但其中的许多管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性。

在管仲看来人性本恶。《管子·版法》中这样说:“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认为追求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也是因为这一思想,管仲肯定了法治的必要性。管仲如果仅提出这一点,与一般的“性恶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管仲更为高明的地方是提出了人的需要,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还有精神上满足的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而且,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管子·侈靡》)。这里,管仲又对二者的关系作了分析:“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管子·禁藏》),指出人的感情一方面根据需求而转移,另一方面又决定着需求的层次。

据此,《管子·牧民》篇明确提出:“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几乎就是对玛斯洛需求理论的另一表述,只是时间早了两千年。

在对人性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管仲对领导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首先,领导者是决策者,所以应该多收集信息,果断地作决策,也就是“兼听独断”,“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管子·版法》)。

其次,领导者应该抓大放小,提纲挈领,做好集权与分权的工作。“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管子·版法》),也就是说领导者只需要以结果来考察下属,责其成功就行了,不用事事亲历亲为。

然后就是其用人观。领导者事事不用亲为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人放在恰当的职位上,使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多士者,多长者也。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管子·形势解》)。也就是说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任其所长,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这样,领导者就能轻松领导,“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用众人之力”(《管子·形势解》),达到“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管子·形势解》)”的效果。

其实,管仲的管理思想是将法家的制度纳入道家的思想体系中,用道家的思想作主导,以法家的制度作工具,形成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改良后的无为思想。可以说《管子》对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论述,包括了现代管理学中的决策、用人、组织、协调、控制等等方面的内容,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

大家眼中的《管子》

(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也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

——梁启超

就《管子》书而言,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具体来说,一是内容全面完整。大凡经济、哲学、政治、法学、伦理、教育、人才、管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几乎无所不包,对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某些内容也多有论述。像这样全面完整的著作在先秦古籍中是罕见的。二是思想基本一致。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如“法天”、“用道”、务实求是,因地因俗制宜、“予之为取”、以民为本、礼法并用、君权集中、厚赏严刑、富国强兵、重农而不轻商、综合治理等等,全书前后一致,贯彻始终。

——王德敏山东工程学院教授

我们中国有一个大政治家,也是政治哲学家,比孔子年代稍早,同时比他更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人——管仲。

——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

《管子》中的管理智慧: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译文]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

2.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营,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管子·牧民》

[译文]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百姓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百姓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百姓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

3.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管子·牧民》

[译文]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4.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牧民》

[译文]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能使人民安乐,人民就为他承受忧劳;能使人民富贵,人民就为他忍受贫贱;能使人民安定,人民就为他承担危难;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人民也就为他鞠躬尽瘁。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5.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译文]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悦而要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而要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人们确实兑现了,那末,没有亲身经历的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如果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悦而没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而没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都没有兑现,要指望没有经历的人们为之感化,那是办不到的。

6.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管子·权修》

[译文]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把握住这两点,就能够对人民进行管理了。

7.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管子·立政》

[译文]君主需要审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

8.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管子·立政》

[译文]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因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

9.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管子·立政》

[译文]君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对于提倡道德而不真正做到仁的人,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对于见到贤能而不让的人,不可以授予尊高爵位;三是对于掌握刑罚而躲避亲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地利,而轻易敛取赋税的人,不可以让他做都邑的官。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管子·乘马》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分利于民。圣人不擅长分利于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自己总是贪而不足,怎么能算是圣人呢?所以,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于人民。

11.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为重禄爵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管子·七法》

[译文](明君)不会为贵重珍宝损害政令,就是说“令贵于宝”;不会为亲戚危害国家,就是说“社稷重于亲戚”;不会为爱其属民而违反法律,就是说“爱法高于爱人”;不会为重惜爵禄而削弱威信,就是说“威信重于爵禄”。

12.取人以己,成事以质。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管子·版法》

[译文]取用于人要比照一下自己,办事要根据实际力量。要详细斟酌国家的用财,慎重处理施予和报酬,明察事物的分量与限度。所以,君主用财于民不可以吝啬,征用民力不可以过头。

13.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管子·版法》

[译文]君主临政视事,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次是不违背天时,第三是使远近高下的人们都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三个根本问题都解决了,国君便可以保有其国家。

14.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管子·枢言》

[译文]爱人过了头,反而不能有利于其人;恨人过了头,反而不能加害于其人。所以,先王总是注重分寸适当,周全机密。

15.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管子·枢言》

[译文]人们本来是相互憎恶的,人心凶悍,所以才制定法令。法令产生于礼义,礼义产生于理论,理论和礼义都是所谓的道。万事万物都必须在理论和礼义确立以后才能安定。

16.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慜。——《管子·枢言》

[译文]人们想要求智的就让他求智,想要求利的就让他求利,想要求勇的就让他求勇,想要求地位的就让他求地位。他想求地位,我就许他求地位,人家会说我有礼;他想求勇,我就许他求勇,人家会说我恭敬;他想求利,我就许他求利,人家会说我仁德;他想求智,我就许他求智,人家会说我敏达。

17.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管子·法法》

[译文]君主对人民有三项要求,三项要求不节制,君主地位就危险。三项要求是什么呢?一是索取,二是禁阻,三是命令。索取总是希望得到,禁阻总是希望制止,命令总是希望推行。索取太多,所得到的反而少;禁阻太多,所制止的反而少;命令太多,所推行的反而少。索取而不得,威信就日益降低;禁阻而不止,刑罚将受到轻视;命令而不行,下面就欺凌君上。

18.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管子·法法》

[译文]上面过于苛刻,下面就不听命;下不听命而强加以刑罚,做君主的就将被众人谋算。君主被众人所谋算,想没有危险,也办不到了。号令已出又改变,礼仪已行又废止,度量已定又变换,刑法已行又动摇,这样,赏赐虽重,人民也不勉力;杀戮虽多,人民也不害怕了。

19.国无以小与不幸而削亡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管子·法法》

[译文]国家从来没有因为小和不幸而削弱危亡的,一定是因为君主和大臣自身失德。

20.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管子·法法》

[译文]所谓政,就是正;正,则是用来正定万物的准则。

21.居民于其所乐,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之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管子·禁藏》

[译文]要使百姓住在他们乐于居住的地方,使他们从事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奖励他们所赞成的事情,惩罚他们所厌恶的行为,保证百姓的余财不被剥夺,并致力于百姓不受刑罚。

22.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管子·禁藏》

[译文]一切治乱的根源,都从上面开始。所以,善治国者要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能掌握人们利害者,则财富增加而过错减少。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

23.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管子·形势解》

[译文]明君授官任事,用其所长,不用其所短,所以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昏君不懂得事物都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而求全责备。

24.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管子·形势解》

[译文]人民,有利则来,有害则去。人民趋利,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西南北。

25.谨于一家,则立于一家;谨于一乡,则立于一乡;谨于一国,则立于一国;谨于天下,则立于天下。——《管子·形势解》

[译文]谨慎对待一家的事情,则可在一个家庭里有所建树;谨慎对待一乡的事情,则可在一个乡里有所建树;谨慎对待一国的事情,则可在一国里面有所建树;谨慎对待天下的事情,则可在天下的范围有所建树。

26.明主之举事也,任圣人之虑,用众人之力,而不自与焉。——《管子·形势解》

[译文]明君做事,采用圣人的策划,使用众人的力量,而不用亲自去办。

27.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修行谨敬则尊显附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污辱生矣。——《管子·形势解》

[译文]内心信诚,名誉就美了;修身严肃认真,尊显就来了。内心不诚实,名声就坏了;修身简慢松懈,污辱就来了。

28.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作亏,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管子·形势解》

[译文]说话有信用,动作庄重,衣冠端正,臣下就尊敬了。说话轻率,动作无礼,衣冠不整,臣下就轻慢了。所以说:“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29.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管子·形势解》

[译文]仪法,是万物的准则。法度,是万民的仪表;礼仪,是尊卑的仪表。君主的举动合乎仪法,政令就能推行;不合乎仪法程式政令就不能推行。

同类推荐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

    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

    本书分为营销艺术家、营销巨匠、营销“豪赌”客、营销新贵、营销师爷5部分,介绍了倪瑞峰、张瑞敏、李东生、任正非等25位营销大师的营销历险及成败得失。
  • 给大忙人看的谋略书

    给大忙人看的谋略书

    中国古代兵法与现代企业管理关系密切,甚至可概括为“源”与“流”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人文观”、“激励观”,与现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激励理论”不谋而合。鉴于中国古代兵学中许多治军原则对现代管理具有普遍适用性,我们编写了《管理者必备兵学谋略与运筹技巧》一书。本书选取中国古代兵学中15部典籍,择其要点,取其精华,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取其文化的内涵与管理理念,展现其中精微、玄妙的运筹之道,目的是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兵法中挖掘现代企业管理者必备的商战管理技巧,力求让管理者从中获得教益和启示。
  • 中国新股民选股篇

    中国新股民选股篇

    本书分上下两篇。向读者提供了从选股、选择买卖点以及散户通过购买股票赚大钱,到如何在茫茫股海中抓黑马等一系列经验性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系统的掌握选股方略。本书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实用,它既可作为新股民学习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门向导,又可帮助老股民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操盘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选股实用工具书,是广大股民投资股市的案头必备书。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赌术,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如果真正想分享股市浪潮中的财富,必须较为系统地掌握血雨腥风及看盘知识,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举一反三,在日后的投资中运用自如,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先股专才乃至大师,创造财富传奇。
  • 销售不要太老实

    销售不要太老实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醒那些每日奔波劳累的销售员们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不要再活得如此艰难!为什么老实的销售员总是上演失败?他们自己也纳闷: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我努力耕耘了,可为什么总是收获甚微呢?本书是一本老实人的开心锁,一面聪明人的反思镜,翻开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
热门推荐
  • 纸婚厚爱:薄情CEO别闹了

    纸婚厚爱:薄情CEO别闹了

    于然几乎是哀求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双眸强忍着泪水,“安敬生,我求求你,留下这个孩子好不好?”安敬生伸手捏着她的下巴,缓缓用力让她的脸上有了痛苦之色,“于然,你不配拥有我的孩子。”窗外是温暖的阳光,却也不能融化女子此刻的寒冷彻骨....
  • 昭怀帝姬

    昭怀帝姬

    【言情极少】【偏悬疑】【不喜勿入】古蜀传说中,太罗真人为了镇压恶鬼,打造了三把鬼灯。找到三把鬼灯,就可以打开太罗真人的地陵,找到可以颠覆乾坤的武器。她踏着一路腥风血雨而来,不惜代价,誓要打开地陵。后人谈及大万王朝,总会说起那个恶名远扬的昭怀帝姬,说她如何桀骜不驯,恣意张狂。俗世俗尘间,她要的是不朽。—————————————————————————“逢场作戏罢了,也就只有她会当真。”——楚玉“在意一个人,是不会舍得让她伤心的。”——萧冠月“你累了就告诉我,我一直在这里,哪里都不会去。”——苏洌“丫头,本尊越来越想看到,你死去的那一天了。”——咒王“她看不透,所以她注定输。”——青墨“我做任何事,从来都不为什么。这次因为是你,所以第一次有了理由”——客知君“你就是一个无情无义没有心肝的人。你眼里只有自己,从来没有管过别人的死活。”——越殇“活的太明白,就没意思了。”——祝珈铭姜华说,我的最后一个请求,是想亲自给这个孩子取名。就叫她,千念吧。“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原来我的一生,万千思念,皆因是你。
  • 朝朝暮暮忆思你

    朝朝暮暮忆思你

    “赵逸柯,我告诉你,我这一辈子赖定你了,当初是你把我从感情阴影中拉出来,也是你救了我。你就要对我负责,如果你要和这个女的在一起,那我就和这个女的公平竞争你!”
  • 都市重生之修真仙尊

    都市重生之修真仙尊

    顺则凡,逆为仙!且看陈默一剑定生死,一剑斩乾坤!二剑破苍穹!尔等蝼蚁生死只在本尊一念之间!!!
  • 重生之明星之路

    重生之明星之路

    一名酷爱音乐的平凡大学生,在一场学校晚会的演出中经历意外回到了十年前初中时期.音乐的时代已经改变,我们的主角用后世的经典音乐开始了他的明星之路.三舍书友1群群号109368201欢迎加入。-------------------------------------小三开新书啦,新书名字《带个超市去清朝》,书号是1417618大家把票票都给小三的新书吧。
  • 朱门娇

    朱门娇

    遇到她以前,他仿佛是一个人活着,冰冷的;遇到他以前,她仿佛是一个人活着,辛苦的。真好,他们相遇了,细水流长,只化为一句:“很荣幸遇着你。”如此罢了。不是重生,亦非穿越,不过是个普通的故事罢了。
  •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入各类与湘南有关的文章共32万字,作者用赤子的情怀、简洁优美的文字和个性鲜明的文风,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湘南的风光人情、人文地理和乡土亲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 弘成中兴之张皇后

    弘成中兴之张皇后

    那一年,他是所有人眼中的怪物,她却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与他亲近;那一年,他连皇祖母殿中的水都不敢随意喝下,却鬼使神差的吃下了她递过来的桃花糕;那一年,他母妃的祭日,他倔强的站在大雨中,拒绝所有人的接近,却在她温暖的怀抱中痛哭失声……转眼间,时间飞逝,他与她成为陌路,清冷无情的他登基为帝,而满心期待的她则被家族硬塞入选秀中去,成为最心不甘情不愿的秀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鹿晗总裁:如果爱可以重来

    鹿晗总裁:如果爱可以重来

    五年之前因为一场意外,叶锦出了车祸被她父亲送去国外治疗,并且封闭了一切消息,甚至与叶锦相恋的鹿晗也毫不知情,鹿晗当时还是个穷小子,于是叶锦的父亲自作主张的在叶锦送去国外治疗后给了鹿晗一大笔钱,并告诉他:“其实小锦根本不爱你,只是玩玩你而已,她现在已经到外国留学了,这些钱,是小锦临走时让我给你的赔偿费,你好自为之吧。”五年后,叶锦伤势痊愈,回了国,而鹿晗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穷小子了,而是称霸整个中国的黑白通吃的H集团的总裁。时隔多年,他们还能回到以前吗?他们的爱还可以重来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