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时常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在向社会回报。在这方面,林绍良既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学习者,又是其追随者。
在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提升华人华商的社会地位上,林绍良先生不遗余力。
印尼是一个无数次发生排华事件的国家,对华人华商的排斥似乎已经深入到印尼土著的骨髓。尽管他们知道,华人华商对印尼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林绍良的努力就是从避免种族歧视入手。
1984年3月,印尼工商总会发表的一份联合公报中,发出一条誓言,誓言声称,从第四期“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开始,必须尽量避免任何种族歧视。
该文一出,立即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人表示惊诧,也有更多的人表示赞同。不管持何种主张,所有的人都觉得这很不寻常。
原来,印尼工商总会召开了一项会议,这项会议被称为融洽各民族工商领袖的重要会议。约有四百多人出席,其中包括最有名望的华裔巨商、政府高级部长与印尼武装部队总司令穆达尼将军。
林绍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印尼政府一向都在致力于国内三百至六百万的华裔人民归化,这种归化几乎约同于降服,正是因为此种观点,方才造成了土著人觉得华人与自己不一条心,自己比华人高一等的观念。而此次印尼工商总会主办的会议,第一次公开“鼓吹华裔商人的形象”,这就颇有点儿与政府唱对台戏的意思。在当时的印尼,对于实现提升华人的社会地位,促进印尼国内土著与外来民族的和睦融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这次会议上,林绍良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
这件事本身,就很不寻常。更不用说后来发表的联合公报的誓言。
印尼《时代周刊》在封面特别刊印了林绍良的巨幅照片,内页并有专文进行推介。同时,该期《时代周刊》也发专文介绍其他几位定居于印尼的华裔巨商。
穆达尼在这次会议上也发了言。
他大声呼吁印尼人停止使用“非原住民”一词,全民团结建设国家,这就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为在印尼,非原住民通常是指华人,这无疑含有一种种族歧视的成分在。
在发言中,林绍良指出,发展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援助,必须具有诚意,而以新时代的作风,寄予同情及谅解,维持新兴国家的自由尊严,裨益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时,落后地区人民也要知道,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完成工业革命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与工业的根本是人民的技能与知识。今日一个国家最可贵的资源,并非物资,而在人民的技能与知识。使生产提到最高,使劳力减到最低,这是社会进步的真谛。
林绍良说,政府实施广泛性的社会发展计划,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自由与幸福。现代国家的社会发展的一般途径,大致皆趋向于社会安伞制度的建立。
他也指出,根据联合国有关社会发展计划的国际调查报告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凡追上现代化趋势的国家,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对社会发展计划或方案,不论形式如何,无不日益重视,特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已认为计划是达到生产,促进福利更迅速的手段。
林绍良强调,要使印尼经济与社会的长足发展,建设成一个现代“福利国家”,一个均富、康乐的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最大目标。
林绍良全力支持政府首次公开鼓励华商,参与第四期“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决策,当场宣布将他创办的印尼水泥公司股票上市,从而使印尼社会大众分享其企业成果;同时,将这份收回的资金,投入印尼的新投资计划,获得与会者一致赞赏。
这次会议结束刚刚一个月,即1984年4月,苏哈托总统第29号决定书公布,增用国货事务次长吉南查尔说,“原住民”阶层与“非原住民”阶层的字眼,在1984年第29号总统决定书中,已代之以“经济薄弱”阶层与“经济雄厚”阶层。上述总统决定书,详细的安排使用国内产品的事宜,该“经济薄弱”阶层,应受到协助。
吉南查尔说明,“经济薄弱”阶层,大部分由印尼土著人组成。因为该词所指的印尼人,已经将同化而成为印尼人的外来人包括在内。
1983年底,EXPO印尼文杂志,曾刊登100名华裔富商及其企业,因有意强调“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鸿沟,很快即被印尼政府予以停刊处分。
林绍良说,从印尼政府实行开明政策,以及印尼学者、舆论界的言论主张,都可认识到,效忠印尼的华人,应受到公平待遇。在实行“建国五原则”的建国架构中,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建成一个富足的社会。又因为社会秩序,要靠人民守法精神来维持;而人民守法的意愿,须以公共福祉的目标为基础。因此,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秩序安定,则人民应享的利益,都能获得保障。
1980年5月19日,印尼华商与印尼人创立“印尼崇高理想基金会”,旨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要改善印尼人民的福祉。
1984年5月,该基金会举行干部及会员会议。吉南查尔应邀发表演讲,呼吁基金会会员与当地商人合伙经营事业,强化民族团结,协助能力较差的本地商人。
同年11月9日,该基金会举行第一次座谈会,一些与会学者指出,印尼华裔工业家与原住民工业家一样,曾为印尼带来新的技术,创造就业机会,开拓海外许多市场。
与会者一致认为,印尼华裔商人,正为国家开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他们并非仅以营利为目的。
同年11月15日,《耶加达邮报》社论中说,最近作为富有建设性的印尼公民华裔企业家形象……由于无知及缺乏联络,人们经常误以为印尼华裔工业家与企业家,只是一味追逐利润……此间很少人知道,自1980年后,印尼华裔商人也参与“班察西拉”讲习班。他们并筹募了50亿盾,设立“印尼崇高理想基金会”,展开许多社会福利活动。目前,工商界人士,包括华裔企业家,确实在建国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带来新的工业技术、管理知识、缴纳税金、捐款救济灾民等举。该报呼吁印尼国人,对华裔企业家要多加鼓励,好让他们对经济建设做更大贡献。
印尼华人经营事业,有了成就之后在回馈印尼社会方面,无不殚精竭虑。几十年来血汗的累积,已奠定较好的经济基础。华人做更大的努力及更多的贡献,实在是印尼国家建设所必需的。熟读东南亚殖民史的人,无不深知,各国历代政府皆乐意重用华人移民,从事开发垦植、经营工商等业,以繁荣本国本朝的经济。
在东南亚经济史上,华人参与当地的开发建设事业,既历史悠久,又其功卓越。当地经济的兴衰,就和华人经济息息相关且须臾不可分离。各国政府也只有采取开明政策,在合理的公平待遇下,华人自然成为当地工业资金的提供者。
林绍良强调,生产事业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企业组织与科学技术。他说,以印尼天然资源的丰富,天赋独厚,条件优越,全国人民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必然成为世界上最富强国家之一。
林纪良先生以自己的经济实力,为印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华裔杰出的企业家,对印尼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努力对印尼华人地位形象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在林绍良先生与其他众多华人华商的共同努力下,在印尼政府的建策诚意之下,印尼华人华商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下面引用几则实例,以飨读者。
出生在印尼的彭艳玲和陈彩霞都经历过1998年5月的那个血色时期,也感受着现在印尼华人华商地位的提高。
彭艳玲1983年出生,如今她已经在中国工作了近一年,她回忆说,1998年5月13日和14日,雅加达的骚乱局势最严重,尽管她的家没有受到冲击,但她小姨家的房子被暴徒付之一炬,小姨一家不得不到她家躲避暂住。“之后两周,当地街道上都显得异常萧条,华人女孩都不敢外出,实在要出门,一般都会采取防备措施,以防万一。”
和彭艳玲相比,住在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的陈彩霞一家就幸运多了,尽管当地华人众多,但是没有发生骚乱。“如果当地政府干预制止就不会发生骚乱,三宝垄就是这样的。但我们当时也很恐慌,如果真的发生骚乱,我们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陈彩霞说,她姑姑在雅加达开的公司就未能幸免,在骚乱中被烧毁。
直到高中毕业,陈彩霞也不会讲中文,她说,自己的中文名字只是“存在于爸爸妈妈的心里”。小时候受到的歧视,至今仍留在她的记忆中。“有的老师不喜欢华人,如果我们做得不对,就使劲批评我们,说你是华人啊,中国不好等等。当地政府也不管,等于是允许排挤华人,所以我非常害怕让他们知道我是华人,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我小时候肤色黑,和一般印尼孩子差别不大。但有一次,我妈妈来学校找我,她的肤色很白,一个原来跟我很好的印尼当地同学见了,吃惊地问我‘原来你是华人啊!’后来,她就再也不和我玩了。”
陈彩霞说,过去印尼的华人,身份证件上都会有特殊的标注。小时候上学时,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比赛,华人子女赢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老师给华人子女出的问题要比当地人子女难得多。“考大学也是如此,尽管你的成绩很好,但就因为是华人,你就很有可能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现在,印尼的领导人都说印尼华人也是印尼人,华人的文化也是印尼文化,以前没有这种说法,所以有排华事件发生时,政府不怎么管。1999年瓦希德当总统后,这些排华现象都不存在了,华人和当地人的机会均等了,身份证上没有过去那种标注了。中国的春节在印尼也成为公休日。”
对于目前华人在印尼的状况,陈彩霞觉得比较满意,她所接触的同龄华人,也多数持同样看法。“有些人担心还会有排华现象发生,但我觉得不会了。我现在每年都回印尼去,都切实地感到,华人正在融入印尼主流社会。”
同样在印尼长大的彭艳玲也曾经有过受当地人歧视的经历,不过,她现在不再有这方面的担心了。“不再可能发生十年前那样的排华事件了。”她说,目前,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越来越好。从瓦希德政府之后,华人在当地的机会越来越多。“我的表哥跟印尼人结婚了,我也有很多当地朋友。”
“印尼政府于1999年解除了对中文的禁令,印尼社会掀起了学中文热,电视中有很多中文节目,中文书很受欢迎。我的华人朋友都说,他们在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重视和尊重。”彭艳玲认为,中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印尼华人在当地的地位。
2008年5月3日,一场名为“当我们的眼泪已经流干——5月悲剧10年之后”的国际研讨会,在雅加达印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问题学者许利平作为惟一的外国人应邀出席。
“这次会议是由印尼当地人举办的,会议的名称有点煽情。整个会议给我的感觉是,印尼人能够正视这个问题,这是比较有积极意义的。而且,印尼人自己也在问,‘当年骚乱事件发生时,军人和警察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都失踪了?10年前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工具,为什么华人的超市商场同时被抢?为什么政府一直对此表示沉默?’这些都表明了印尼社会对10年前那场骚乱事件的反思。”9日晚回到北京的许利平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主题是“10年后的印尼华人”。对于这个话题,许利平认为,华人融入印尼主流社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虽然在法律上不存在歧视了,但是华人的自我认同还存在问题。“虽然绝大部分印尼华人都加入了印尼国籍,但他们还是认同中华文化。他们面对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许利平说,一方面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印尼华人经济有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日益强大又使得华人在当地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许利平认为,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关系得到了不断发展,当地华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不光发展经济,而且积极参政。2007年年底,继华人黄少凡就任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长,成为印尼首位华人市长后,另一位华裔黄汉山又当选为该省副省长,成为印尼首位华人地方行政首长。此外,印尼国会里也出现了六七位华人议员,“只要华人在政治上有追求,印尼再走回头路是不太可能的”。
长期从事印尼华人研究的印尼归侨、广州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教授黄昆章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尽管印尼现任总统苏西洛、前任总统梅加瓦蒂和瓦希德对华人都比较友善,也宣布废除了一些歧视华人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在印尼国会里真正废除,可以说不具备法律效力,印尼的排华势力,对华人的偏见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
黄昆章说,2005年11月,印尼还发生过排华短信事件,很多人收到的短信声称,华人掠夺了印尼人的财富,要掀起一场类似1998年5月骚乱式的排华行动,甚至连苏西洛总统的夫人也收到了这样的短信,但幸好最终没有发生排华事件;今年春节前,印尼加里曼丹岛的坤甸市,因为华人和印尼人发生了一次车祸,就导致了一场冲突,部分华人的住宅遭到袭击。后来,当地政府马上派警察出面干预制止,事态才没有扩大。
黄昆章认为,目前,印尼华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大规模、全国性排华现象在印尼不会再发生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变了,另一方面,印尼人也在反思。再加上印尼华人已经超过1000万人,有投票权的达500万人,华人更多地参与到当地的政治生活中。
1999年10月,民选的瓦希德政府诞生后,一反苏哈托军人政权实行的强迫同化华人的方针,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这位自称有华人血统的政治领袖对华人社会的态度十分友善,取消了一些歧视华人的法规。他公开承认前政府的同化政策是完全错误的,印尼华人不应受歧视、受排斥。瓦希德之后的梅加瓦蒂延续了前任的政策,华人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现任的印尼总统苏西洛则继续贯彻前两位总统的作法,并向华人社团领袖表示,不允许官员有歧视华人的言行等等。总之,印尼政府对华人的态度日益改善。
华人处境的好转,首先表现在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在1999年大选中,有8名华人当选为国会议员,郭建义当选为人民协商会议副议长兼内阁部长;
2003年,西加里曼丹华人张锦坤当选为上候县县长;
2004年4月的国会大选中,参选政党分别推举170名和130名华人为中央国会及地方议会议员的候选人;
10月,华人冯慧兰被委任为贸易部长;
目前,印尼有4个华人政党,400多个华人社团,华人经常举办各种论坛,以主人翁姿态议论国家大事。
其次,印尼发行量最大的《罗盘报》和印尼工商会馆不再使用“支那”而改用“中国”(China)。
此外,曾被禁止的舞龙舞狮也重现街头,华人可以借此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
也有人担心印尼会重演排华悲剧,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歧视华人的法规至今未被撤销;一些议员在公开场合辱骂华人议员;一些地区袭击华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虽然上述担心说明印尼华人地位尚不很稳固,不过,我们有理由认为,华人的前景应该继续看好。首先,新当选的总统苏西洛是一位思想开明、作风稳健的政治家。他在竞选总统时承诺,将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并逐步撤销仍生效的歧视华人的法规。其次,印尼正在走向进步,民主改革的潮流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印尼人民认识到实行种族歧视政策给印尼带来的恶果,强烈要求实现民族平等与和谐的稳定局面。现在,主流社会对待华人的偏见正日益减少。再次,在支援海啸灾民的活动中,华人热情捐助了350亿盾以及大批物资,得到了印尼总统和群众的赞扬。
2008年7月10日,印尼公使乌玛做客中国网的《中国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中国网:我们很想了解,在印尼普通民众心目中,他们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印象,这会不会影响到印尼华人的社会地位?
乌玛:这个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从1998年以来,印尼华人在印尼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转变。在社会地位、司法地位方面,他们和印尼的公民是平等的。从1998年以后,印尼华人就可以自由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比如他们可以很自由地去庆祝春节。而且从1998年以后,我们就把中国的春节作为印尼的公休日。在印尼已经有很多的华人开办自己的学校,还有他们的报社,还有开办他们的广播。他们在政府部门也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甚至有的华人还当上了部长,在印尼的国会也有华人的席位。
虽然他们的人数占印尼总人口的4%-5%,但是他们的经济实力却占国民经济的70%,他们推动着印尼经济的发展。
中国网:我们也很想了解一下,印尼普通民众心中对中国是什么印象?
乌玛:因为印度尼西亚有许多华人居住,所以中国对我们来说不是陌生的国家。印尼华人在印尼集会,还邀请当地人一起参加,华人分布在印尼的各个岛屿。中国经济现在在快速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支柱,所以印尼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越来越好,我们希望中国能够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总之,林绍良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向洛克菲勒家族的经商与为人靠拢、取得成功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