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22000000070

第70章 中风(9)

(《赵氏医贯》)仲景云∶误发少阴汗,动其经血者,下竭上厥为难治。不知下竭者,阴血竭于下也;上厥者,阴气逆于上也。盖气之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故阴火动,而阴气不得不上奔,阴气上奔,而阴血不得不从之上溢,血既上溢,其随血之气散于胸中,不得复返本位,则上厥矣。阴气上逆,势必龙雷之火应之,血不尽竭不止也,气不尽厥亦不止也。仲景所以断为难治者,非谓不治也。吾为大辟其扃,则以健脾中之阳气为第一义。健脾之阳,一举有三善∶一者脾中之阳气旺,如天青日朗而龙雷之火潜伏也;一者脾中之阳气旺,而胸中窒塞之阴气如太空不留纤翳也;一者脾中之阳气旺,而饮食运化精微,复生其下竭之血也。今方书妄引久嗽成劳,痰中带血之阳证,不敢用健脾。增咳为例,不思咯血即有咳嗽,不过气逆上厥之咳,气下则不咳矣,况原无咳嗽者乎?古方治龙雷之火,每用桂附引火归元之法,然施于暴血之证,可暂而不可常。盖已亏之血,恐不能制其悍,而未动之血,恐不可滋其扰耳。此以崇土为先,土浓则浊阴不升,而血患自息。(喻嘉言)失血一证,名目不一,三因之来路宜详。外因,阳邪为多。盖阴分先虚,易受天之风热燥火也。至于阴邪为患,不过十中之一二耳。其治法,总以手三阴为要领,究其病在心营肺卫如何。内因,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戕贼肾脏之真阴真阳。又当以足三阴为要领,再审其乘侮制化如何。不内外因者,为饮食之偏好及努力坠堕之伤。治分脏腑经络之异。要知外因而起者,必有感候为先;内因而起者,必有里证可据。大凡理肺卫者,用甘凉肃降,如沙参、麦冬、玉竹、川斛等类。治心营者,以轻清滋养,如生地、元参、丹参、连翘等类。若风淫津涸,加以甘寒,如芦根、蔗汁之品;温淫火壮,参入苦寒,如黄芩、石膏之品;暑逼气分,佐滑石、荷叶之开解;在营,与银花、犀角之清芳;秋令选纯甘以清燥;冬时益清补以助藏。凡此为外因之大略也。所云阴邪为患者,旧有麻黄人参芍药汤,先生有桂枝加减法。内因伤损,其治更繁,若嗔怒而动及肝阳,血随气逆者,用缪氏气为血帅法,如苏子、郁金、桑叶、丹皮、贝母之类也;若郁勃日久而伤及肝阴,木火内燃阳络者,用柔肝育阴法,如胶黄、生地、麦冬、白芍、甘草之类也,若烦劳不息而偏损心脾,气不摄血者,用甘温培固法,如保元汤、归脾汤之类也;若纵欲而竭其肾真,或阳亢阴腾,或阴伤阳越者,有从阴从阳法,如青铅、六味、肉桂、七味并加童便之类也;若精竭海空,气泛血涌者,急固真元,大补精血,如人参、枸杞、熟地、紫石英、河车之类也。凡此为内因之大略也。至于不内外因,如烟辛泄肺,酒热戕胃,皆能助火动血,法有治上治中,如苇茎汤、甘露饮、茅根、藕汁等剂;坠堕之伤,由血瘀而泛者,先宜导下,后宜通补;若努力为患,属劳伤之根,阳动则络松血溢,治与虚损有间,滋阴补气,最忌凝涩,如当归建中汤、旋复花汤,取其有循经入络之能。凡此为不内外因之大略也。但血之所主司者,乃心、肝、脾三脏;血之所生化者,莫如阳明胃府。若胃有不和,当先治胃。仁斋云∶一切血证,经久不愈,每以胃药收功。有薄味调养胃阴者,如麦冬汤及沙参、扁豆、茯神、石斛之类;有甘温创建中阳者,如人参建中汤及四君加减之类;有滋阴而不碍胃,甘守津还者,如复脉汤加减之类。其余补土生金、镇肝益胃、补脾疏胃、安神理胃、肾胃相关等法,一遇胃不加餐,不饥难运,每从此义见长,源源生化不息。(《临证指南》)血溢、血泻诸蓄妄证,其始也,宜以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而后区别治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答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失血家用下剂,盖施之于蓄妄之初;亡血虚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失之后。(滑伯仁)凡蓄血有上、中、下三焦之别,血蓄上焦则善忘,宜犀角地黄汤;血蓄中焦则胸满身黄,漱水不欲咽,宜桃仁承气汤;血蓄下焦则如狂,粪黑,小腹硬满,宜抵当汤丸。(王好古)凡瘀血之证,今人但知闪挫则有瘀血,不知有因火载血上行,或吐或衄,病者自忍而蓄滞于中;或因医药寒凉,而冰凝于内;或因忧思过度,而致营血郁滞不行;或因怒伤,血逆上不得越下,不归经而留积于胸膈之间者。此皆瘀血之因也。亦有跌扑闪挫,当时不觉,至于气衰之际,不时举发,医见吐血,妄为虚损,反用补药,气得其助,病虽暂缓,气日愈衰,病日愈深,致成窠囊不治矣。或问痰挟瘀血,何以验之?予曰∶子知有痰挟瘀血,不知有瘀血挟痰。如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患处按之则痛而不移,其证或吐或衄,或大便黑,其脉轻举则滑重按则涩。治宜导痰破血,先用导痰汤,如苍术、香附、枳壳、白芥子开郁导痰;次用芎、归、桃仁、红花、苏木、丹皮、莪术以破其血。若素有郁痰,后因血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患处则痛而少移,其证或为胀闷,或为寒热,其脉轻举则芤重按则滑。治宜先破其血,而后消痰,或消痰破血二者兼治。医或误补及寒凉之剂,致病邪郁久而成窠囊。其窠囊之验,患处则痛而不能转侧,或肺膜间偏热偏肿,咳喘痰臭,丹溪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者不治。正此谓也。(罗赤诚)人有足上毛孔标血如线,流而不止即死,急以热醋三升,以足浸之;用人参一两,当归三两,穿山甲一片炒末,参归汤调服。此证乃酒色不禁所致,方书不载,此方神效。脐中出血,亦是奇证,用六味汤加骨碎补饮之即愈。齿血亦以此方投治。盖脐、齿俱是肾经之位,出血皆是肾火外越,六味汤滋其水,则火自息;骨碎补专补骨中之漏也。舌血如泉者,乃心火旺极,血不藏也。用六味汤加槐花。七孔流血者,亦肾经虚热也。

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骨碎补。(《石室秘录》)脉候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金匮》)脉得诸濡弱为亡血,芤为失血,涩为少血,牢为蓄血。沉、弱、滑、小者生,实、大、弦、牢者死,关尺之脉弦细如循刀刃者死。(《证治汇补》)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身凉脉静者易治。(李东垣)选案刘公远性爱爆炙,又因心境不舒,淘饮烧酒,脾胃受伤,土中火发。始但盗汗怔忡,心包合并为眚,久则水竭金衰,皮毛孔窍时出红汗,染衣皆赤,传为怪证。予谓∶此脾胃阴血与离宫火液相化,随气营运,达于腠理,与吐血无异。与加减清心莲子饮,一剂止,三剂痊。李康候久耽声色,头眩屡日,忽发丛中滴血不已,医疑怪证,辞去。予谓∶此肾水枯竭,相火无制,合五脏虚火相煽,而炎于高巅,何怪之有?与六味汤加车前、牛膝、血余,一剂而止。一妇忿怒莫泄,干呕不已,口中努出血 ,自早至午长如碗大,遮满口外,呼吸不通,诸医无措。予令煎黄连浓汁,井中浸冷蘸涂,饭顷小去大半,再入海石少许同煎,徐涂徐咽,消归无有。此心火暴激之病也。易用消遥散加丹皮、茱萸、炒黄连立愈。(程华仲)一妇脚肚作痒,爬之,毛孔内鲜血一线流出,直射四、五尺远,樽盛盈樽,碗盛盈碗,昏晕仆地。余曰∶此血箭也。令将百草霜浓敷患处,以布缚住,与补中益气汤加黄连、生地、白芍灌下,人事渐苏,血止,再剂而愈。(周禹载)

吐咳血

经义阳明司天,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哲言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酒客咳者,必吐血。此因极饮所致。(《金匮》)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则复归于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昼则听命于心。心为君,肝为相,君火一动,相火从之,相火一动,六经之火从之,火动则血随以动,火升则血随以升。(《明医指掌》)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肾中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红缕,从痰中咳出者,此肺络受热伤之血也;若咳出白血,浅红色似肉似肺者,必死。(朱丹溪)失血于口者,有咽、喉之异。盖上焦出纳之门户,惟咽、喉二窍而已。咽为胃之上窍,故由于咽者必出于胃;喉为肺之上窍,故由于喉者必出于肺。然喉连于肺,而实统五脏之清道;咽连于胃,而实统六腑之浊道。

此其出于肺者,人知病在五脏,而不知其出于胃者,亦多有由于脏也。《经》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然则五脏之气,皆禀于胃,而五脏之病,独不及于胃乎?今见吐血之证,古人云呕血者出于胃,而岂知其亦由于脏也。盖凡胃火盛而大吐者,此本胃家之病,无待言也。至若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者,亦出于胃,此气逆在肝,木邪乘胃而然也。又知欲火上炎,甚则呕血者,亦出于胃,此火发源泉,阴邪乘胃而然也。

由此观之,则凡五志之火,皆能及胃,而血出于咽者,岂止胃家之病?但咳而出者,必出于喉,出于喉者,当察五脏;呕咯而出者,必出于咽,出于咽者,则五脏六腑皆能及之。且胃以水谷之海,为多气多血之府,而实为冲任血海之源,故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凡咳血、嗽血者,诸家皆言其出于肺;咯血、唾血者,皆言其出于肾。是岂足以尽之?而不知咳、嗽、咯、唾等血,无不有关于肾也。何也?盖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此肺肾相连,而病则俱病矣。且血本精类,而肾主五液,故凡病血者,虽有五脏之辨,然无不由于水亏,水亏则火盛,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液涸而成痰。此其病标固在肺,而病本则在肾也。苟欲舍肾而治血,终非治之善者,第肾中自有水火,水虚本不能滋养,火虚尤不能化生,有善窥水火之微者,则洞垣之目无过是矣。(张景岳)心无血养则生热,热气熏胸中,以致金畏热而不敢降,一呼一吸,仅在分寸间作潜伏状,火既熏蒸于下,气复促逼于上,凡筋膜间之若津若液,皆被火煎成血,而随燥气上升,咳、吐、咯间,莫不带红。欲求血之不枯、液之不竭,不可得也。惟宜保定心肺之气,取生养于甘凉,使液足于上,降下荫及营阴而益水,燥热门中雾露之溉也。制火者,不独水也,血足亦令焰息。血,阴类也。阴虚之人,水亏不能滋木,营血必伤。所以阳火独治,而不得血润,则必吸动肾水以自救,无奈滴水不能济盛火,反从火化而升煎成血。咯血云出于肾者此也。(程郊倩)吐血一证,人惟知气逆血溢,火升血泛,不知血在脏腑,另有膈膜隔定,其血不能渗溢。夫膈膜者,极薄极脆,凡有所伤则破,破则血溢于上矣。(刘默生)补编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按∶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医宗金鉴》)治吐血有三诀∶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则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宜补肝不宜伐肝。《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肝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而无溢出上窍之患矣。降火必用寒凉,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不能归经矣。(缪仲淳)《经》曰中焦取汁,化而为赤,是谓血。又曰奉心化赤而为血。是血虽生于心藏于肝,而实由于中焦水谷之精微化生者也。医者一见血证,便以为热,概用清凉,初病火旺者,服之亦愈;若中气虚弱之人,屡发屡服,未有不伤脾土者也。脾土一伤,绝其化源,而不毙者鲜矣。凡痰中带血,或吐一、二口不多者,乃络脉之血,最易伤人。《经》曰∶阳络伤,血外溢。若不咳嗽,尚可医治;血虽止而咳不止,虽仙莫救。间有生者,或富贵有力,信任明医,十中可得一、二;若贫贱之人,百无一生。其有大吐数碗,乃冲任之血充肤热肉渗皮毛者也,能食无嗽喘证,虽多无伤,调理亦易。颇有自少吐至老者,亦有倾盆而来不可遏止,一、二日即死者。要之,少者,经络之血,经络通脏腑,虽少最深;多者,皮肤之血,皮肤在外,虽多亦浅。俗医以为多者属胃血,少者属脏血,不知脏者藏也,不可以伤。真藏之血,若吐一口,不出五日即死,尚奚治焉?夫吐血虽属伤阴,治宜滋阴养血,然亦有阳虚不能摄血而外溢者,宜用参、苓、 、术补气摄血。若阳虚已极,畏寒足冷,饮食不进,呕吐泄泻者,急用姜、桂、附子,勿泥吐血属火,而概用滋阴也。(吴仁斋)痰中带血,多属脾经,须分痰血先后施治。先见血而后嗽痰者,此相火上炎,煎熬成痰,治宜降火为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MC魔幻世界

    MC魔幻世界

    在MC这庞大的世界,你可能会一挑五杀僵尸,你也可能徒手单杀群尸,你没有一点畏惧心理,可是,如果当你真真面临MC这个世界,你是否还能保持你正确的世界观么?
  • 从缠足到美容手术:中国女性身体的建构

    从缠足到美容手术:中国女性身体的建构

    该书描述了女性身体形象经历了哪些变化,对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时间性行了分析,探讨了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女性身体管理和规训的技术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可能性行了展望,包括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个性化,多元化以及动态化的趋势。本书旨在研究中国女性身体的建构历程,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和自我生产的印刷,或者说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之间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该书描述了女性身体形象经历了哪些变化,对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时间性行了分析,探讨了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女性身体管理和规训的技术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可能性行了展望,包括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个性化,多元化以及动态化的趋势。
  • 居世

    居世

    下山历练的王禾结识众多朋友,武功一流。却在此时,山上师父橫死,奇牙山满门被屠,当阴谋在王禾面前屏开时,他却带着妻儿逃离隐世,可当女儿带着一个满身伤的男人回家时,阴谋再次浮现,可王禾却不得不卷入漩涡中……
  • 时有未然伴落夏

    时有未然伴落夏

    这是一场跨越国别的恋爱。在我步步为营之中,你是否选择落入网中;在我层层逼近之中,你是否愿意缴械投降。七年前,仅一夜之间,她从天堂跌入地狱,变为丑小鸭的她受尽欺凌,而他高高在上,冷眼相看。哪曾想,七年后,当年的那只丑小鸭竟成为了白天鹅。道本不同的两人命运再次交织在一起。最后竟是他先动了心,结果输得一败涂地,彻彻底底……
  • 遇见你再不放手

    遇见你再不放手

    郑宸泽愿与刘沐曦结为夫妻,无论富贵贫穷,无论疾病健康……永不分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准备抓捕啊

    准备抓捕啊

    主要是写男主以能够吞食梦境的能力开了一家事务所,然后接受的委托和他朋友所发生的事儿。双男主,求有一个烦人的面瘫单纯的憨憨兄弟该如何赶他走?兄弟文,绝对是兄弟文,
  • 至高修法之法神

    至高修法之法神

    龙星大陆大陆,一个以实力为尊的修法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地方,笑傲天下。
  • 怜光

    怜光

    邪恶会反噬自身,善良有时也是利刃。天外天的世界黑暗而沉寂,只有怜光用幻境创造的避世之所,从流放至此的那日她就明白,她终会回去,跨越万年找寻神魔大战的真相,涤荡所有的不公,撕掉所有的遮掩。而这世间无数痴男怨女的求而不得,都会化为她的愿力,助她平步青云。
  • 又一春

    又一春

    当可怜的小寡妇遇到混世魔王般的神棍,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凌巧春本以为她这一辈子,估计只能用可怜来形容。爹不疼,娘不爱,从小被卖做当童养媳,勤勤恳恳干活,却不想圆房前夕丈夫病逝,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寡妇。上面有凶狠的婆婆,后面又心怀叵测的小叔子,为了不被糟蹋,鼓起生平最大的勇气踏入公堂,终于获得自由。满以为这就是苦尽甘来的幸福结局,却没想到这其实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春光正好,春意融融,看着因不同方式搀和到她生命里的男人们,究竟哪个才能带她步入真正的春天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错误的开头,未必不能有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