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62600000003

第3章

可欲之谓善,志仁则无恶也。诚善于心之谓信,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谓大,大能成性之谓圣,天地同流、阴阳不测之谓神。

高明不可穷,博厚不可极,则中道不可识,盖颜子之欢也。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尔。

大而未化,未能有其大,化而后能有其大。

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择中庸而固执之,乃至之之渐也。惟知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日进而不息可期矣。

体正则不待矫而弘,未正必矫,矫而得中,然后可大。故致曲于诚者,必变而后化。

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

大亦圣之任,虽非清和一体之偏,犹未忘于勉而大尔,若圣人,则性与天道无所勉焉。

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而清,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者,不勉不思而至焉者也。

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

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绝四之外,心可存处,盖必有事焉,而圣不可知也。

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人皆义也;有心为之,虽善皆意也。正己而物正,大人也;正己而正物,犹不免有意之累也。有意为善,利之也,假之也;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有意在善,且为未尽,况有意于未善耶!仲尼绝四,自始学至成德,竭两端之教也。

不得已而后为,至于不得为而止,斯智矣夫!

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害矣。

妄去然后得所止,得所止然后得所养而进于大矣。无所感而起,妄也;感而通,诚也;计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素也。

事豫则立,必有教以先之;尽教之善,必精义以研之。精义入神,然后立斯立,动斯和矣。

志道则进据者不止矣,依仁则小者可游而不失和矣。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虽本之有差,及所以知之成之则一也。盖谓仁者以生知、以安行此五者,智者以学知、以利行此五者,勇者以困知、以勉行此五者。

中心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天下一人而已,惟责己一身当然尔。

行之笃者,敦笃云乎哉!如天道不已而然,笃之至也。

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物我之私。循理者共悦之,不循理者共改之。改之者,过虽在人如在己,不忘自讼;共悦者,善虽在己,盖取诸人而为,必以与人焉。善以天下,不善以天下,是谓达善达不善。

善人云者,志于仁而未致其学,能无恶而已,“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如是。

善人,欲仁而未致其学者也。欲仁,故虽不践成法,亦不陷于恶,有诸己也。不入于室由不学,故无自而入圣人之室也。

恶不仁,故不善未尝不知;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习不察,行不著。是故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

“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好德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恶不仁而不使加乎其身,恶不仁为甚矣。学者不如是不足以成身,故孔子未见其人,必欢曰已矣乎”,思之甚也。

孙其志于仁则得仁,孙其志于义则得义,惟其敏而已。

博文约礼,由至著入至简,故可使不得叛而去。温故知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绎旧业而知新益,思昔未至而今至,缘旧所见闻而察来,皆其义也。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不知者尔。“世有不知而作者”,盖凿也,妄也,夫子所不敢也,故曰“我无是也”。

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

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为不思而得也。

考求迹合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人也,故曰“考道以为无失”。

儒者穷理,故率性可以谓之道。浮图不知穷理而自谓之性,故其说不可推而行。

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定,则文节著见;一曲致文,则余善兼照;明能兼照,则必将徙义;诚能徙义,则德自通变;能通其变,则圆神无滞。

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易无思无为,受命乃如响。圣人一言尽天下之道,虽鄙夫有问,必竭两端而告之;然问者随才分各足,未必能两端之尽也。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故事无大小,莫不处极。今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

知至学之难易,知德也;知其美恶,知人也。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尽其道,其惟圣人乎!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有如时雨之化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而后教之也。

志常继则罕譬而喻,言易入则微而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谓有官者先教之事,未官者使正其志焉。志者,教之大伦而言也。

道以德者,运于物外,使自化也。故谕人者,先其意而孙其志可也。盖志意两言,则志公而意私尔。

能使不仁者仁,仁之施厚矣,故圣人并答仁智以“举直错诸枉”。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

有受教之心,虽蛮貊可教;为道既异,虽党类难相为谋。

大人所存,盖必以天下为度,故孟子教人,虽货色之欲,亲长之私,达诸天下而后已。

子而孚化之,众好者翼飞之,则吾道行矣。

正蒙 至当篇第九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德者得也,凡有性质而可有者也。

“日新之谓盛德”,过而不有,凝滞于心,知之细也,非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谓盛德。

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方体,然后能无我。

礼器则藏诸身,用无不利。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之道,合体与用,大人之事备矣。礼器不泥于小者,则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大者器则出入小者莫非时中也。子夏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礼,器则大矣,修性而非小成者与!运则化矣,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有素于我也;“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

制行以己,非所以同乎人。

必物之同者,己则异矣;必物之是者,己则非矣。

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道远人则不仁。

易简理得则知几,知几然后经可正。天下达道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立不易方,安于仁而已乎!

安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大海无润,因者有润;至仁无恩,因不足者有恩。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

爱人然后能保其身,寡助则亲戚畔之。能保其身则不择地而安。不能有其身,则资安处以置之。不择地而安,盖所达者大矣;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画夜,未足以乐天。圣人成其德,不私其身,故乾乾自强,所以成之于天尔。

君子于仁圣,为不厌,诲不倦,然且自谓不能,盖所以为能也。能不过人,故与人争能,以能病人;大则天地合德,自不见其能也。

君子之道达诸天,故圣人有所不能;夫妇之智淆诸物,故大人有所不与。

匹夫匹妇,非天之聪明不成其为人,圣人,天聪明之尽者尔。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

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贞一之则不流。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与天地不相似,其违道也远矣。

久者一之纯,大者兼之富。

大则直不绞,方不刿,故不习而无不利。

易简然后能知险阻,易简理得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易简故能悦诸心,知险阻故能研诸虑,知几为能以屈为伸。

“君子无所争”,彼伸则我屈,知也;彼屈则吾不伸而伸矣,又何争!

无不容然后尽屈伸之道,至虚则无所不伸矣。

“君子无所争”,知几于屈伸之感而已。“精义入神”,交伸于不争之地,顺莫甚焉,利莫大焉。

“天下何思何虑”,明屈伸之变,斯尽之矣。

胜兵之胜,胜在至柔,明屈伸之神尔。

敬斯有立,有立斯有为。

“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

己不勉明,则人无从倡,道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礼:直斯清,挠斯昏,和斯利,乐斯安。

将致用者,几不可缓;思进德者,徙义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惧之地,乾乾德业,不少懈于趋时也。

“动静不失其时”,义之极也。义极则光明著见,唯其时,物前定而不疚。

有吉凶利害,然后人谋作,大业生;故无施不宜,则何业之有!

“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画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设位而易行。

知德之难言,知之至也。孟子谓“我于辞命则不能”,又谓“浩然之气难言”,易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辞为圣人之道,非知道,达乎是哉?

“暗然”,修于隐也;“的然”,著于外也。

正蒙 作者篇第十

“作者七人”,伏义、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稽众舍己”,尧也;“与人为善”,舜也;“闻善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天下也。

“别生分类”,孟子所谓明庶物、察人伦者与!

象忧喜,舜亦忧喜,所过者化也,与人为善也,隐恶也,所觉者先也。

“好问”,“好察迩言”,“隐恶扬善”,“与人为善”,“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行其所无事也,过化也,不藏怒也,不宿怨也。

舜之孝,汤武之武,虽顺逆不同,其为不幸均矣。明庶物,察人伦,然后能精义致用,性其仁而行。汤放桀有惭德而不敢赦,执中之难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己不见其间也,立贤无方也如是。

“立贤无方”,此汤所以公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见也。疑周公上有“坐以待旦”四字。

“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己不敢违天纵赦;既已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恶皆不可掩,惟帝择而命之,己不敢不听。

“虞芮质厥成”,讼狱者不之纣而之文王。文王之生,所以縻挚于天下,由多助于四友之臣尔。

“以杞包瓜”,文王事纣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溃,尽人谋而听天命者与!

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正惟仪刑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以声色为政,不革命而有中国,默顺帝则而天下自归者,其惟文王乎!

可愿可欲,虽圣人之知,不越尽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虽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众,修己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能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欲。

“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

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同类推荐
  •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述书赋

    述书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孟秋纪

    孟秋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尔雅

    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枫留

    枫留

    这是一个留学生的故事。他没有肾虚回国,因为他不是人中情圣,略过万花丛,万花皆凋零;他也没有纸醉金迷,因为他的家庭不过就是稍微优越于平均水平而已,在这众星捧月的留学圈中不过就是一颗微微发亮的萤火;他没有过真正的英雄救美,因为他身手平凡,又不是骨骼惊奇之辈,反而被劫匪盯上,最后还要别人来搭救;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与朋友们站在壮美的大瀑布前畅想未来,因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 来自后宫的女侠

    来自后宫的女侠

    后宫女人出逃闯江湖的故事vvvv,?!!
  • 爱非程序

    爱非程序

    高度智能的仿生机器人成为男友是什么体验?唐安安自觉自己从接触上了这个“男人”之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无数次救自己于极端的危险之中,最后还救自己于单身的困顿之中。可是随着她与他的接触,她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所处的世界都并不是眼前呈现的那样。如果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个机器人他却对爱不解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所处的世界或许是一个假象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命运被别人操控你会怎么办?
  • 即非禅师全录

    即非禅师全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司愿录

    快穿:司愿录

    冥府有七十二司,第四十一司为枉死司,有判官岁木掌其司。枉死者,阳寿未尽,长恨不绝。愿以诸世之功德消尽此世之屈心。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师父有颗朱砂痣

    师父有颗朱砂痣

    在外流浪多年的她,偶然识得一个奇怪的少年。一夜之间,少年记忆全失,却口口声声唤她“师父”,而她的眉心之间也多了一颗朱砂痣,成为他们之间的羁绊。本以为一切都是巧合,却在经历了一些人和事之后,少年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究竟是神族天君的兄长?还是魔族公主的儿子?与之同时,她也遇见了一些奇怪的人,仙门百家之人唤她“白浔上仙”,神族天后唤她“白樱上神”,她究竟是谁?帝神下令关闭了通往凡界的天门,人间战火四起,妖族惑乱人心,魔族即将举兵来袭,这一切的起因,皆是因为一对神族夫妻被害?又或是凡人的贪欲?神族的背叛?魔族、妖族的不甘?前世今生,她付出真心,但从未觊觎过什么,却总是遭受身边亲近之人的猜忌、妒恨,诬陷、迫害……他亦如此。“可能会死,你怕吗?”“若没有你,与死何异?”“师父的朱砂痣还在吗?”“我的朱砂痣从来都不在眉心,而在眼前!”
  • 我真不知道我是大佬

    我真不知道我是大佬

    顾凡穿越玄幻世界,奈何无法修行,只能安心当个凡人。没事弹弹琴、写写字、下下棋……聊以度日。却不知——他弹琴,蕴含大道至理,天地规则。他写字,蕴含无上剑道,傲视苍穹。他下棋,布局万古,玩弄众生。他绘画,大道流转,道蕴弥漫。突然发现——整日跟他学棋的学生是仙界棋圣,整日跟他练字的老者是仙界剑圣,整日跟在他身边的小蛇是妖族至尊,所收的唯一女弟子亦是魔帝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