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79500000018

第18章

旋复代赭石汤方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切) 半夏(半升)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所谓七物旋复代赭石汤者。即生姜泻心汤之意而增减之也。以证有轻重。故方亦因之而为损益也。夫生姜泻心之症。水气聚于胁下。腹中雷鸣而下利。以阴气过盛。故以生姜之宣散。同干姜之辛热。以开其阴痞。又恐寒邪拒格。

入而不受。故用芩连之反佐以导引之。此条不过心下虚痞。噫气不除耳。因减去干姜。故不须寒凉之反佐。但多加生姜一两以代干姜。增益其辛温宣散之用。助参甘而成温补开豁之功而已。旋复花。神农本经言其能治结气胁满。除水下气。故用之以为君。李时珍云。代赭石乃手足厥阴之药。取其镇重。故能除上走之噫。

此方较之五泻心汤。为和平之正治。无用出奇。不须霸术。所谓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者乎。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汤药。荡涤之药也。他药。亦下药也。此条自伤寒服汤药至利不止。皆承前误下成痞之义。不必重看医以理中与之一段。盖示人以病无一定之情。治有变通之法。当审察机宜。随时应变。未可专守一法。概治诸症也。

前五泻心汤诸症。无论寒热攻补之法。皆以邪在中焦为治。而不知更有气虚下陷。利在下焦者。故曰理中者。

但能理中焦之虚寒而已。与下焦毫不相涉。病药相悬。故其利益甚也。谓之益甚者。言药不中病。不能止而益甚。非理中有所妨害而使之益甚也。尚论以邻国为壑譬之。亦过情之论也。病既在下。大肠滑泄。非重不足以达下。非涩不足以固其脱。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然此方此法。犹是过文语气。非仲景着意处。

其所重者。全在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句。言元气未尽虚脱。不过大肠滑泄。则以石脂余粮涩之。亦足以取效。若已下再下。真气已虚。下焦无火。真阳不能司其蒸腾气化之功。则清浊不能升降。水谷不得分消。

故利复不止。岂涩药所能治哉。必使下焦有火。气化流行。而后可以言治也。其但言当利小便而不立方者。以三焦膀胱气化之说繁多。非一言可蔽。故不具载也。若后之以道自任者。学力优深。经义精熟。胸中自能了然。

何必多赘。所以仲景自叙中云。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

务在口给。而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膀胱气化说。见五苓散方论中。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赤石脂(一斤研碎) 禹余粮(一斤研碎)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李时珍云。牡蛎龙骨海螵蛸五倍五味乌梅榴皮诃子粟壳莲房棕灰石脂皆涩药也。而石脂禹余粮。皆手足阳明经药。石脂气温体重性涩。涩而重。故能收湿固下。甘而温。

故能益气调中。中者。肠胃肌肉也。下者。肠 泄痢也。禹余粮性涩。故主下焦。李先知诗曰。下焦有病患难会。

须用余粮赤石脂是也。时珍又云。脱有气脱血脱精脱神脱。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

然气者。血之帅也。故气脱当兼以气药。血脱当兼以血药及兼气药。所以桃花汤之立治。又不同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言本以误下之故。以致邪气入里而心下痞硬。则当与泻心汤矣。然泻心之用不一。有误下寒邪外入之痞。

即紧反入里也。有下后胃虚内作之痞。有汗解以后阴邪内结之痞。所以有攻下热实之法。又有攻下而兼温经复阳之法。有温中散痞之法。有温补宣开之法。大抵皆因证而施。故治法各异。此所谓痞者。盖太阳表邪入里之痞也。

因膀胱为太阳之腑。痞虽结于心下。而邪已入里。内犯膀胱。虽用泻心之法。非惟痞不得解。且其人渴而口燥烦。

小便不利矣。夫足太阳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必藉三焦之气化而后行焉。所谓气化者。下焦之气上腾。然后上焦之气下降。气上腾则津液上行而为涕唾。气下降则津液下走而为便泻。邪犯膀胱。则下焦之气不上升而气液不腾。故口渴而燥烦。下气既不上升。则上焦无以下降而小便不利。故以五苓散主之。说见五苓散方论中。然渴而口燥烦。

与伤寒误汗首条之脉浮数烦渴同义。虽有误汗误下之殊。而下焦虚寒无火。则无异也。但认定经络。审清脉理。

有何疑惮。而至逡巡畏缩哉。要之临证狐疑。处方犹豫。皆平日信道不笃。工夫未尽耳。岂古人有所隐秘乎。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

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旧说以风伤卫而误下之。则为结胸。寒伤营而误下之。则作痞。以此释仲景发于阳发于阴之义。前已有伤寒六七日之结胸热实。及伤寒十余日之结胸无大热矣。又半夏泻心汤条内。以伤寒而且结且痞矣。此条又以太阳中风而为心下痞硬。则仲景之发于阳发于阴之意。在乎阴经阳经。而不在于中风伤寒也明矣。此节不叙表证。即曰下利呕逆者。邪热已犯肠胃。里已受邪。似可攻下。然邪虽入里。必表邪已解者。乃可攻之。

若表证未除者。未可攻也。 。热汗微出也。其人 然身热汗出而发作有时者。即邪入阳明。自汗潮热之类是也。头痛非必表症而后有也。邪结于里。阳邪怫郁于上而头痛也。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胁下痛者。乃邪已入里。痞塞于中焦胃脘之间。故心下痞硬也。若但属气痞。则不至硬满而引及胁下作痛矣。因邪既入里。

胃不能行其津液。以致水饮停蓄。故心下硬满。气不得伸。其痛牵引胁下也。即生姜泻心汤条下所云。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又所谓水结在胸胁者是也。邪在胃中。故气逆而干呕。中焦痞塞。故中满而短气。皆必攻之症也。然必汗出而不恶寒者。乃为表邪尽解。已入阳明。止里邪未和耳。里未和者。胃困于邪。不能使津液流贯。停蓄于胸胁之间。非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者比也。结胸有热实。故主之以大陷胸汤。而以大黄芒硝为君。此虽痞症之实者。然终不若结胸之有实热者也。所以当蠲其水湿痰饮之邪。则胃和而气自流通矣。故以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擘)上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李时珍云。仲景治伤寒。盖以小青龙治未发散之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 法也。五饮之中。水湿之流于肠胃者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余参考方书。如控涎丹小胃丹舟车神 丸等法。虽后贤变通之法。然皆本之于此。夫芫花辛温而有小毒。能治水饮痰胁下痛。大戟苦寒而有小毒。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苦寒有毒。而能行经隧之水湿。盖因三者性未驯良。气质峻悍。

用之可泄真气。故以大枣之甘和滞缓。以柔其性气。裹其锋芒。然亦强者不过服一钱匕。羸者减至半钱而已。又以肥枣十枚。煮汁八合和之。若服之而下少病未除者。又必至明日。方可更服。仲景制方之妙。可谓临深履薄。惴惴焉矣。而近世医师。犹绝不用之。即遇其证。及见此方。读之未终。无不惶骇却走。啮指吐舌而已。其所长者。不过隐忍姑息。以示慎重。唯坐观成败。听其自为进退。以图侥幸。成则妄自居功。败则委之命数而已。岂知佳兵虽不祥之器。然禁暴除乱。非此不可。苟欲戡祸乱而致太平者。其可少乎哉。仲景处方。以柔制刚。以宽济猛。其控御之法。

如无抚绥之众。纪律之兵。以之治实。又何虞焉。况大枣之用。其韬锋敛锷。不啻虎皮包倒载之戈。笏冕脱虎贲之剑矣。易曰。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其斯之谓欤。

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解见上编误下条中。因是心下痞硬。故附录于此。以便简阅。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

因胸烦面色青黄。肤 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中风。已自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而汗出矣。医不知而发其汗。发汗者。非误用麻黄汤。即犯如水流漓之戒。

病遂不除而发热恶寒。医又以为邪气不解而复下之。致邪气乘虚入里而痞塞于心下。因汗下两误。而表里俱虚矣。误汗则卫外之真阳已亡。误下则内守之真阴亦竭。故曰阴阳气并竭。既曰阴阳气并竭。而又曰无阳则阴独者。何也。

前所谓并竭之阴阳。乃人身之真气也。此所谓无阳者。指胃中之阳气空虚也。阴独者。谓唯有阴邪痞塞于中也。言误下之后。胃中阳气空虚。独有阴气痞塞也。医又不知而复烧针以逼其汗。火气外入而内攻。虚阳浮散而欲绝。故胸烦也。阳气既无。阴邪独盛。所以青黄之色现于面也。肤 。肌肤跳动也。即前误汗亡阳身 动。振振欲擗地之也。肤肉 动。青黄之色并见。阳气败竭。死之象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黄者死。故曰难治。色微黄者。不见阴寒败死之青色。但有微黄之色也。生成篇又云。黄如蟹腹者生也。灵枢终始篇云。阴受气于五脏。阳受气于四末。素问阳明脉解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今手足温。则知阳气犹未败亡。

同类推荐
  •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私法债权编

    台湾私法债权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羯磨仪式

    羯磨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外道真仙

    外道真仙

    修道、成仙,法宝、法术,无不奇幻玄奥,绚彩纷呈。何谓仙?上天入地,飞行绝迹,能移山填海,摘星换斗,历万世沧桑而不灭。然世人多不见其踪,敬畏之余,心生向往。智者曰:“虚无缥缈,信则有,不信则无。”且看一个孤儿得遇仙缘之后,怎么一步步走向真仙之路?
  •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徐谨来到明朝嘉靖年间,号称霸先道人,以十年寿命为代价守护历史。徐谨要帮戚继光练兵,帮胡宗宪种田,帮徐阶高拱张居正倒严,集大明两京十三省之力抗倭。面对已经被“改变者”点了科技树的倭寇,徐谨传道授业,借来乾坤正法,迎战抢先一步出现的日本长矛党、排枪党。传道可霸,侠义为先,孤身传道侠,世间侠道传。注:笔名:黑眼兔书名:《传道侠》因为创世的笔名和书名均被用了,不得不把“霸先”加上去。
  • 我的帮主生涯

    我的帮主生涯

    一朝穿越被迫变成了青衣帮帮主,放眼望去都是绿的……过分忠心的仆人,邪恶老帮主留下种种问题都惹来祸端,以及愈发变冷的身体,想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还真是困难啊……
  • 万界妖仙

    万界妖仙

    洪荒前,狼烟起。五族神,葬雪域。踏仙缘,寻仙器。闯天下,路艰险。持仙器,战诸邪。旧友聚,渡关难。游仙缘,踏宝地。入海域,闯深渊。天狐神魂三分裂,九尾踏破生死关。古有天狐君临天,今有九尾狐妖仙。九死一生入仙境,绝世仙器归为一。九尾的故事,将从《万界妖仙》开始……
  • 武女将军

    武女将军

    在网络上接触穿越文,居然自己穿了!另一…不可拘于一束,此乃人之本性。
  • 恶魔校草VS灵动校花

    恶魔校草VS灵动校花

    她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儿了,本和两个闺蜜拥有很好的生活,却因为一人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他却在强大的家族下依然有着不平凡的能力。第一次的相遇,在二人心中有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你是谁?为什么感觉你那么眼熟?”该不会是发现什么了吧“夜少,你这话究竟对多少女生说过,管我是谁,你没见过我就对了。””哦,是吗”
  • 余生漫漫有你便好

    余生漫漫有你便好

    “我为什么不能在这?”他这不是废话吗?是人都能看出来,来这除了工作还干嘛。“子硕,你们认识?”中年老头插话道。“不认识。”林曦赶紧否认。韩子硕这种瘟神,最好自己识趣点,免得被他扁。韩子硕眼眸里闪过一丝光,可在林曦眼里怎么看都觉得危险。“行。不认识。”简单的四个字轻言轻语,听得林曦毛骨悚然的,瞬间改口:“呃,那个,认……认识,认识,韩子硕嘛,呵呵……”搞得众人都懵了!那到底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啊?韩子硕打量着她,嘴角上扬,手中的文件随意翻了翻,扔向办公桌。“那到底是认识还是不认识?恩?”那几乎近完美的嘴唇轻哼而出,让林曦脖子一阵凉飕飕的感觉。“认识,谁不认识你啊,呵呵……”尾音还是无奈的干笑。“可我不认识你。”戏虐冷言。“……”这个神经病。Ok!不认识最好,她也不稀罕!“老头,把你刚刚讲的那些文件都给她。”盯着林曦,无礼貌地开口。“整理完才能回家,明白?”“你!”怒瞪!“嗯哼?”“明白了!”咬牙启齿地三个字包含了所有的忍气吞声啊!这以后的日子还是人过的吗?是她能过的吗?“子硕,可是……”“你是老板还是我?”“……”沉默了,无话可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笔易江山眸向南

    笔易江山眸向南

    她堂堂前朝嫡公主,竟然穿越到一个破落世家独生小姐身上。在纳妾现场醒来,她果断溜了,以尚书侄女的身份进京想报个大仇,结果偏偏被纳妾未遂那人盯上成了他的奉墨丫头!京城、边疆,贵妃、巫女,太子、王爷,一体三魂,易容催眠,既然这辈子注定要张扬夺目,那,谈恋爱复大仇撕白莲什么的,就挨个儿排队吧~
  •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2008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有爱就有感动,感动是一种责任!”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感恩是一种爱,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感恩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著。 本书通过对感恩与责任精神的深入解读,探究了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缺失的根源,为现代企业重塑商业伦理,完善员工职业培训,实施心本管理,塑造企业新主人翁精神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