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渴而未消者,此方主之。
此即前方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也。渴而未消,谓其人多渴,喜得茶饮,不若消渴之求饮无厌也。此为心肾不交,水不足以济火,故令亡液口干。乃是阴无阳而不升,阳无阴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济耳。故用肉桂、附子之辛热壮其少火,用六味地黄丸益其真阴。
真阴益则阳可降。少火壮则阴自生。故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鲜不以为迂也。昔汉武帝病渴,张仲景为处此方,至圣玄关,今犹可想。
朽木汤
取朽木方寸者三十枚,煎汤饮之。得水土中者良。
此消渴之良方也。
经曰∶热中、消中富贵人。盖以消渴之病,责之肥甘炮炙、嗜酒耽辛之所致也,非富贵人何以得之?朽木年深而质腐,腐者水之气,水足以制火,故腐足以胜焦。热中、消中皆焦证也,故此物主之。
葛花葛根
伤酒消渴,宜主葛花,以其善解酒毒故耳。或用葛根,其功不相上下也。
淡豆豉
喜食肥甘焦炙,令人消渴者,此物宜用。盖以豆豉由于 造,味苦而气腐,苦能胜热,腐能胜焦故耳。
乌梅
前有梅林,闻者生液,故胃干暴渴者宜用之,所谓酸能致液也!
香薷
夏月消渴者,多是暑邪入于心包络,宜以香薷君之。
北梨甘蔗
富贵之人,饮酒必多置酢酱、海味,酒能灼人真阴,咸能丧人真液,故每每病致消渴。
然酒以酿而浓,以水而淡,咸以燥而坚,以湿而化。故食北梨、甘蔗可以解酒,亦可以解咸。
冬
人参
凡汗、吐、下后渴者,皆胃液不足,宜以人参补之,盖气能蒸溽故耳!
叙曰∶水由地中行,顺道也。怀山襄陵,逆道也。治之者行其所无事,则智大矣。故治水肿者,亦因其势而利导之,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而药惟宜焉,则医之大智也。
考
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 黄芩 甘草水病,腰以上肿者,此方微汗之,即愈。
腰以上皆肿,谓头面俱病也。《内经》曰∶上盛为风,下盛为湿。故腰以上皆肿,必兼风治。盖无风则湿不能自上于高巅清阳之分也。是方也,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皆辛甘之品,可以疏风,亦可以除热,所谓辛药能疏风,风药能胜湿也。风湿相搏,必有内热,故用生 。黄芩之凉。而甘草者,所以调和营卫,使其相协而无相争也。
加味五皮饮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姜黄 木瓜水病腰以下肿者,此方主之。
腰以下肿者,水性就下之象也。药之为道,辛者、轻者可使走表。枯者、淡者可使渗利。苦者、寒者可使去热。味质浓重者可使走下,是方七味,或各一其性,或兼而有之,故可以渗利皮肤中之水,而调其气血也。
疏凿饮子
羌活 秦艽 商陆 槟榔 泽泻 木通 大腹皮 茯苓皮 赤小豆 椒目(等分)遍身水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
遍身水肿,则外而肌肤,无一而不病矣;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不利,则内而三焦,无一而不病矣。是方也,羌活、秦艽,疏表之药也。水邪之在表者,得之由汗而泄。泽泻、木通、腹皮、苓皮,渗利之药也,水邪之在里者,得之由溺而泄。商陆、槟榔,攻水之药也,水邪之壅塞者,得之由后而泄。赤小豆。椒目,燥湿之品也,水气之蒸溽者,得之以 而竭。
随在而分其势,病其不衰去乎?
大橘皮汤
陈皮(一钱半) 木香(二分半) 滑石(六钱) 槟榔(三分) 猪苓(去皮) 白术(炒) 泽泻肉桂(炒,各五分) 茯苓(一钱去皮) 甘草(二分)湿热内攻,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滑泄,此方主之。
湿热内攻,故令腹胀;小便不利,故令大便滑泄。陈皮、木香、槟榔,行气药也,气行则湿行。滑石、甘草,暑门之六一散也,用之所以治湿热。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伤
严氏实脾散
浓朴(姜汁炒) 白术 附子 大腹子 白茯苓 草果仁 木香 木瓜 干姜(炮,各一两) 炙甘草(半两)水气肢体浮肿,口不渴,大便不秘,小便不涩者,****也,此方主之。
脾胃虚寒,不能制水,则水妄行,故肢体浮肿。以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大小皆利。是方也,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热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浓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名曰实脾散者,实土以防水也。虽其药味不皆实土,然能去其邪,乃所以使脾气之
舟车丸
牵牛(四两,炒) 大黄(二两,酒浸) 甘遂(面裹煨) 大戟(面煨) 芫花(炒)青皮(炒) 陈皮(去白,各一两) 木香(五钱)水肿证,病气、形气皆实者,此方主之。
通可以去塞,牵牛、大黄、甘遂、芫花、大戟,皆通剂之厉者也。辛可以行滞,陈皮、青皮、木香,皆行滞之要药也。此方能下十二经之水,下咽之后,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曰舟车。
《千金》苦瓠圆
取苦瓠白穣实,捻如大豆,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当出水一升,如此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内慎口味。苦瓠须好,无厌翳细理者。不尔,有毒,不堪用。
大水,头面遍身肿胀者,此方主之。石水者,亦主之。
经曰∶苦能涌泄,故用之在上,则令人涌,用之在下,则令人泄。今以熟面裹之,空腹而吞,盖用之于下也,宜乎水自泄矣。石水者,四肢皆瘦,惟有少腹坚硬如石,肿胀而便不利也!
麦门冬饮
麦门冬(五十枚,去心,姜炒) 粮米(五十粒)水出高源者,此方主之。
肺非无为也,主降下之令焉。凡人饮入于胃之时,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热失其降下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渍于高源,淫于皮肤,则作水肿。诸医罕明乎此,实土导水,皆不能愈。故用麦门冬清肺,以开其降下之源。粮米益脾,而培乎金之母气。此治病必求其本也。或问∶此证何以辨之?余曰∶肢体皆肿,少腹不急,初病便有喘满,此其候也。
叙曰∶鼓胀是虚中之实,宜分气、血、虫、食而治之,以朝宽暮急,能食不能食而辨之。实者可攻,虚者渐磨可也。例之相道焉,国内空虚,则宜惠养元气,恶能黩武?今考名方七首,示大法耳。或较形气、病气而攻补兼施,此在人之妙用,初不必泥也。
大安丸
山楂肉(二两,炒) 白术(炒) 神曲(炒) 半夏(制) 茯苓(各一两) 陈皮(去白) 连翘萝卜子(生用各五钱)饮食伤脾,成鼓胀者,此方主之。
鼓胀者,腹皮虚大,鼓之坚急而有声也。经曰∶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故饮食过其分量,则伤脾,脾伤则不能运化,积其谷气,虚大而鼓胀矣。然五味之变,酸性甘,腐胜焦,苦胜热,香胜腐,燥胜湿,淡胜饮,利胜滞,气胜味。故用山楂之酸以消肥甘,用神曲之腐以化焦炙,用连翘之苦以磨积热,用陈皮之香以开腐秽,用半夏之燥以胜土湿,用茯苓之淡以利水饮,用萝卜子之利以行食滞,用白术之气以胜五味。五味能胜,则脾不伤,脾不伤,则中气营运而无鼓胀矣。此大安之旨也!
导气丸
青皮(水蛭炒) 莪术(虻虫炒) 三棱(干漆炒) 槟榔(斑蝥炒) 吴茱萸(牵牛炒) 干姜(砂炒) 胡椒(茴香炒) 附子(盐炒) 赤芍药(川椒炒) 石菖蒲(桃仁炒)上件同炒药熟,去水蛭等不用,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苏汤下。
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此方主之。
青皮、莪术、三棱、菖蒲,气积药也,炒以水蛭、虻虫、干漆、桃仁,则逐败血矣!干姜、附子、胡椒、茱萸,温中药也,炒以 砂、食盐、茴香、牵牛,则软坚而疏利矣。槟榔炒以斑蝥,下气者得破气者而益悍。赤芍药炒以川椒,泻肝者得疏肝者而益利。制度之工如此,以之而治气实有余之证,斯其选矣。
大黄虫丸
大黄(十两,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干漆(炒) 桃仁(各一两) 芍药(四两)杏仁(去皮尖) 虻虫(去翅足,炒) 蛴螬(炒,各一升) 虫(半升,炒) 水蛭(百枚,炙黄) 干地黄(半两)共为末,蜜丸小豆大。日三服,每五丸。
腹胀有形块,按之而痛不移,口不恶食,小便自利,大便黄色,面黄肌错者,血证谛也,此丸与之。
腹胀有形块,按之而痛移者,气与火也,今痛不移,则属有形矣。然食与血皆有形,食而腹胀则恶食,今不恶食,则知其为血矣。小便自利者,血病而气不病也。大便黑色者,病属于阴也。面黄肌错者,血病则不能荣养其容,濡泽其肤,故令萎黄甲错耳。大黄,攻下之品也,引以干漆、虻虫、蛴螬、水蛭、 虫、桃仁之辈,则入血而攻血。芍药、地黄,生新血于去瘀之际。杏仁、甘草,致新气于逐败之余。而黄芩之苦,又所以浓肠坚胃,而不为攻下所伤耳。
鸡矢醴散
大黄(酒润) 桃仁(去皮尖) 鸡屎(白者,酒炒,等分)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
此方治血蛊良。
大黄苦寒,利于攻下。佐以桃仁,逐败血也。佐以鸡屎,杀蛊虫也。
《腹中论》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王冰注曰∶鸡屎利小便,微寒。
此注还未妥。
香枣丸
苦丁香一物为末,熟枣肉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诸鼓胀内热者,此方主之。
苦丁香,即苦瓜蒂也。散用之则吐,丸用之则泻,凡有形之邪无不出之。亦良方也!
大戟枣子
大戟(连根叶一握) 大枣(一斗)二物同煮一时,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枣无时,服尽决效。
此攻水证鼓胀之方也。
大戟气大寒而味苦甘,有小毒,能下十二经之水。大枣味甘,取其大补脾胃,而不为攻下所伤耳。服此方大忌甘草,以其与大戟相反故也。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姜煮) 陈皮 甘草脾虚鼓胀,手足倦怠,短气溏泄者,此方主之。
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三阴者,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也。其脉皆行于腹里,脾病则三阴之气不行,故令鼓胀。手足倦怠者,四肢受气于脾,脾病则无以受气,故倦怠。短气者,脾病而中气弱也。溏泄者,土弱不能制湿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益脾之物也。半夏、陈皮,快脾利气之物也。然温者益气,甘者守中,下咽之后,必增胀满,此勿疑之。经曰∶塞因塞用,故用补剂以治胀满,初服则胀,久服则通。此惟精达经旨者知之,庸医未足道也。
叙曰∶溲溺不通,匪细故也。期朝不通,便令人呕,名曰关格,又日不通而死矣。一见呕证,便不可救。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之谓也。故考五方以通溲溺。
倒换散
大黄(一两) 荆芥(二两)每服末二钱。
内热小便不通者,此方主之。
内热而小便不通者,郁其少火,而气不化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化气之道,莫妙于升降。天地以升而降化万物,奈何而昧于人乎?故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降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名倒换者,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颠倒而用,故曰倒换。
八正散加木香汤
车前子 瞿麦 蓄 滑石 山栀子(炒黑) 甘草梢 木通 大黄 木香湿热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此方主之。
湿热下注,令人少腹急,则小便有可行之势矣。而卒不通者,热秘之也。陶隐君曰∶通可以去滞,泻可以去秘,滑可以去着。故用木通、瞿麦、 蓄通其滞,用大黄、山栀泻其秘。
用车前、滑石滑其着。用甘草梢者,取其坚实,能泻热于下。加木香者,取其辛香,能化气于中。
铁服丸
大皂角一物,炒焦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白汤下。
少腹急,小便不通,气不化者,此方亦良!皂角之气,能通关开窍。皂角之味,能去垢涤污,故能化下焦之气,通膀胱之滞。
熨脐法
用炒盐热熨脐腹,冷复易之。
咸可以软坚,热可以行滞,此炒盐之意也。然必熨其脐者,脐为吾身之枢,有生之系也,故能进气以化滞。
探吐法
烧盐(二两),温水(二升)服之探吐。
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不升则不降,而道器灭矣。是以观于注水之瓶,上窍通,则下窍自利。此用吐之意也!
大螺着少腹法
宋季饶医熊彦诚,年五十五岁,病前后便溺不通五日,腹胀如鼓;同辈环视,皆不能措力。与西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诀别。月惊驰而往,于钓桥逢一异客楫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趋若是?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结病危,急欲往问。客曰∶易事耳,待奉施一药。
即脱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济矣!抵家以盐半匙,和壳生捣,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宽帛紧系之,仍办溺器以须其通。月未以为然,姑巽谢之。至熊家,彦诚昏不知人,妻子聚泣。诸医知无他策,慢使试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诸医愧叹而散。月归访异人,无所见矣。
熊后十六年乃终。昆谓便溺不通者,热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厘清,故浊水之中,一着大螺,便能澄澈。剂之以盐,取其善润而已。
叙曰∶溲溺惟宜,形气治也。溲溺不禁,形气病也。轻者脬中有痹气,重者大气虚而且绝尔。辩此者以他证合之。姑考四方以志大法。
缩泉丸
乌药 益智仁(等分)共为末,山药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脬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止者,此方主之。
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