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71900000009

第9章

有义。如来藏及识藏。一切有情皆平等有。即此名性种性。亦名本性。后熏习者。名为客性。由新熏故。五乘性别。非是本有。真如本识性平等故。一切无别。此说非理。立宗妄故。所以者何。真如法界及第八识。有情齐有。经论诚文。愚智咸许。即此名为性种性者。智者不尔。何故。若此真如及第八识名性种性。一切俱有。何名殊胜。由有法尔无漏种子三乘差别异于无性名为殊胜故。故善戒经第一先明善行性品。不言理性品。又云。修习圣行。行于善果菩提之道。有十法则。能摄取一切善法。瑜伽地持并皆相似。初明本性发心品。下始明习性。性种性中明习种性者。且相对明。非正明。已取以地持六度印相。云菩萨性自乐施等。瑜伽论云。又诸菩萨有六波罗蜜多种性相。由此相故等。又地持云。非种姓人无种姓故。虽复发心勤修精进。必不究竟阿耨菩提。亦不得云无习种性。即此发心勤修精进可非习性。云终不得。以此故知。要有法尔无漏种子。方名习种性。若无本性习性何生。杂集论云。虽有众缘。无种子不生故非他作。善戒经亦云。若无菩萨性者不得菩提。亦不得云无习性者。经云。是故当知。非因发心有菩萨性此习种性因发心者如何得言非因发心有菩萨性。又地持云。若无菩萨性。虽有一切诸方便行。终不得成无上菩提。善戒经云。虽复具足如是四事。若无菩萨性。而能得成阿耨菩提者。无有是处。又佛性论第四云。五无初相应善性为法者。释曰。无初者。以性得般若大悲禅定法身普本有故。故言无初。体用未曾相离。故言相应。此言性得。即不由熏。既即言本有。无初明非始起。不得说言此说如理。论云般若大悲禅定法身并本有故。总但说如。与谁为并。又前说烦恼业报并无初。即许三别。今说四法并无初。如何但据理。又本无漏种不名性种性。何故善戒经名善行性品。又佛性论但许真如性无令烦恼灭。不许性有。瑜伽七十四圆成亦同第八心体。亦非性种性。性种性者。是其无漏。本有种子。第八心体既是有漏。如何得为无漏正因。故无性摄大乘第三云。未曾见有毒为甘露。阿赖耶识犹如毒药。云何能生出世甘露清净之心。又梁论云何佛世尊说。从他闻音及自正思惟。由此二因正见得生。释云。此二因于正见是增上缘。今所言因是通名因。缘说缘为因。既说闻熏习为增上缘。明知正见本自有因。下言熏习为种子故出世心得生。论前会讫。下更不释。皆令准知。非唯亲现。闻名开熏习。本正见种亦名熏习。因增长故。所以地持论等亦名为因亦名增长。既此熏习非阿赖耶摄。是此能对治。明知不得以第八体为菩萨性种性名平等因。若许是无漏。则苦集对治。即不得为染法因。故梁论云。即既立为染浊对治及出世心因故。不应后说为不净名因。若云我取识上功德者。即因法尔有无性。别本有行性。处处诚说。不知有此本有种子名性种性。妄取真如及第八识为性种性。可不惭乎。可不昧乎。无性摄论本意皆同故。故不具引。诸论皆说无漏种子熏习为因。不说真如第八识体为正生因。又复真如不依诸法故。宝性论云。空不依地等。又云。自性清净心不住彼诸法。处处诚说。不能烦引。何须举六处意定取彼真如。又云。无上依经云。如来界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有阴入界胜相种类。内外所现。无始时节相续流来。法尔所得。准此经文。即真如界名性种性。此亦不尔。谬引经救故。准此经文。正是无始法尔行性。名阴入界胜相种类内外相续流来法尔所得。法尔所得即法尔义。此处若心意识下。令依依他处观真如理。除断染法。理显智圆。同辨中边论颂。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乃至是则契中道。不知此义。执真如界有其种类内外所现相续流来。又云。涅槃第八云。众生佛性则不如是。虽复处在阴入界中。即不同于阴入界也者。不同前文。无上依经言。有阴入界胜相种类。内外所现相续流来。此同阴入界相。涅槃言不同阴入界相。故事理别。或约无漏与有漏别。云不同彼。不尔。如何言虽复处在阴入界中。何以故。真如遍一切。不可说言虽处在阴中。佛性之言非唯目理。六度等行皆名佛性。又云。胜天王分前后文别。前云。如来法性在有情类蕴界处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续。烦恼不染。此亦非证。此说行性。行亦是法。法言通故。若是理性。体性常住。何得云展转相续。相续者非常住义。次言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无本。此说真如出生诸法者为增上缘。非亲因缘出生诸法。然如不生。是增上缘生。若一如生万德。何有定异因。摄大乘庄严论云。诸功德从镜智起。如既亲生。何假智生。又云。佛性论云。佛日慧光令法身生随意身长法身。即当本性。同善戒经法性自尔者。此亦非证。既说真如名为法性。即是法身。何能令生。涅槃经三十七品。波罗蜜等是名了因。自行尚名为了。佛光岂即能生。又前自云。如虽生法。真如不生故。又云。起信论中。体大即真如体。相大即是无量性功德相。用即能生世出世善因果者。用大。有为行是如用故。能生一切者。此亦不尔。真如岂有作用。若有作用。同诸行故。如增上用诸法得生。此理可尔。不为生用。已下多文意皆证如及第八体名性种性。即名正因生因。余六度等即为习性缘因了因。唯佛性论真如不生有余体。摄论赖耶非出世因。大庄严第五云。六者无异无起。由真实性非有异体起。故如若亲生诸法。有异体起。第三云。即说一切种智为佛身体。又云。转六波罗蜜等一切善法为佛体故。诸论皆说。转八识成四智为佛身。不说真如生。不唯第八体。准知余文。广引烦释皆应遮止。有义。成唯识论立五性别。有违理教。言违理者。一切众生同有理心。有何别因一分众生无无漏种。设有无漏。何因复有三乘性分。有因即非法尔。亦无因不合不同者。既执一切众生同有理心为正因。既许理心一切平等。如何得有染净善恶三界六道三乘性种。若有余因。理心非本。无别因起。何合不同。若谓待缘。缘从如起。如因既一。缘亦同亦缘。从何生有种种别。若一切生同有真如。共一正因。同数论等从一因起情非情等。体是常住大等无常。又自举喻。理若虚空。心如法空界。有漏同暗。无漏同明。暗灭明生。由于虚空及由火等亲生。岂可暗中先有明性作明亲因者。此亦不尔。准喻自违。理若虚空。心同空界。既说理心作物亲因。即自能明。何须殊火若由殊火殊火自作明因。岂是虚空及于空界亲生明也。余喻及文并皆自违应自思察。烦不能举。又云。唯识违于正教。如善戒经性种性者。是理非事。若言是事。有何文证者。此亦不然。彼妄引文。如前略指。行性文证如前已明。又言。若本性有上中下量。违优婆塞戒经云有上中下非本性也。亦违正法华大集经等。由缘因故。无三乘性。若是无因法尔自得。即违深密有上中下非无因也者。此亦不尔。若非本性各自差别。但由缘故根性不同者。岂上中下无自正因。但缘起因。既自无种。缘何所为。涅槃经中。唯说涅槃从了因得。不说有为但缘因生。无种而生。违多圣教。准善戒经善行性品云。言根胜者。菩萨摩诃萨本性猛利。缘觉性中声闻性钝。既云本性猛利。明非由客性。又大庄严论第一云。由界差别者。众生有种种界无量界。多界修多罗说。由界差别故。应知三乘种性差别。乃至无四果差别者。众生菩提有下中上。子果相似故。若无性差别。则无果差别。同深密经有上中下是定有因缘。大集等说由缘因者。据增上说。有四缘故。不违前教言非本性也。非以性故者。意云。不唯由性。亦假增上又缘生。约非如言诠。真如所缘缘种子文下当正示。若云理心为其正因。岂可如理由缘因故成上中下。又复理心名性种性。何故不得云以性故名为菩萨既以性故。言不许行性。本有亦应不以性故言证理心非有。此既不尔。彼云何然。又自云漏生于无漏。何故不许真如无漏生于无漏。又违摄论。如前已引。又云。以乳无酪许生酪。即难酪中无乳应生酪。以酪不生乳。即不许乳生酪者。此难不尔。云乳无酪而生酪者。涅槃经意。难因中有果论。不是不许乳为酪因。细寻彼文。自当开晓。故大庄严第一云。复次彼有者。因体有故。非有者。果体非有故。问若尔云何名性。答功德体义故。度者出生功德义故。由此道理。是故名性。又难云。圣无作凡之理。岂不许凡无圣性而作圣者。不尔。谁言凡无圣性而作圣。如我立宗。凡无圣性不作圣。汝立凡无圣性得作圣。何理能遮圣无凡性而作凡。又云。若难无为为其本性生无漏者。即同外道常法为因者。楞伽第二大慧为问佛自释云。我说法空为如来藏。不同外道者。此救不同彼外道执别有实我名为如来。世尊说法空为如来藏。假名如来。不同外道。汝执无为有体常住能生一切。何异外道冥性等耶。若执体空能生一切。同无因论。又同庄老从无生有。若执常法为缘生起。复违杂集。杂集第四辨缘生相中云。无常缘生故。释云。此生故彼生者。显无常缘生义。非无生法为因故。少所生法而得成立。缘生义中云。因刹那灭果刹那生。时分等故。是因果相续不断义。亦不得云此据有漏及客性说。彼论顺逆观中云。应如是观缘生起义。一切皆是缘生。唯除法处一分诸无为法。不除无漏故。又若真如能生无漏。复违彼论解因缘。又论云。因缘者。谓阿赖耶识善习气。与有漏无漏诸法。如其次第为因缘故。非有漏第八识体为无漏因。引无量义经一切法从一法生一法者。所谓无相。大般若云。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者。如前已辨。又云。经中我德岂即与彼外道我同者。此救亦非。诸大乘经于常乐我净义假立四德名外道。无有常我等体。于非常我等计故。可不同外道计常法为因。或无因起。汝执常法为因。或无因起。如何有别。亦不得。云涅槃经云。本无今有。有已还无。以此为证。彼文意别。不说无因云本无今有。云异本无。从因而起。云本无今有。起已即灭云还无。若如文执言无即无因有已还灭。如何即许执报佛常住。又自问云。若常法生无常法者。何故涅槃经中。佛语外道云。汝因是常。果是无常。我因无常。果是常耶。答因有远因近因。果有近果远果。外道唯有常因无其常果。佛法远因是常。近因无常。远果是常。近果无常。此答令乖准。涅槃三十三云。一切善业是涅槃因。因有二。一近二远。近即三解脱门。远者无量世所修善法。若远因常即是灭谛。但可说证不得说修。二十七云。说涅槃因名为佛性。佛性名通。非唯真如。六度等法并名佛性。二十二云。未得阿耨菩提时。佛性因故。是过去现世未来。果则不尔。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准此文意。因即福智。果通智断。故因通三世。果世非世。若说真如为远因者。因亦通世非世。如何但言三世。三十三云。众生佛性犹如虚空。非三世故。佛性常故。非三世摄。又佛自答。我因无常。果是常。因中有远近。因通三世。今有将自凡心翻覆佛教云。远因常无常。妄以近远因果相对分常无常。又复自许真如生法。何故但能远生为远因。因不能近生为近因。如理既常住。近不为因。远亦非空。性体凝然远能为因。近亦尔。以体前后无差别故。佛说生因是无常。乖佛说为常。佛有无性。违圣说有性。此乃执自智见为是。将佛菩萨为非。何异待兔角而触妙高。拔龟毛以填渤澥。岂可得乎。宁不思乎

五性唯新谬四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美女特工老婆

    我的美女特工老婆

    身为杀手的我最近很烦恼。因为我娶了一个特工回家做老婆。不过我的特工老婆非常牛,不仅撑得起颜面,还能打得了坏蛋。
  • 为爱值的

    为爱值的

    上海的六月份已经越来越热了,在这样一个大都市生活着这样一群代表着各行各业的人,大城小事,小时代,小生活。本书讲述了四位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单亲妈妈李木子,为了孩子不惜一切,职场白领莫言,为爱不将就,全职妈妈金可可,和婆婆斗智斗勇,法医冷静敢爱敢恨。
  • 嫡女盛妆

    嫡女盛妆

    她是黑道独女,呼风唤雨,却惨遭未婚夫背叛,意外穿越古代,却成了人善可欺的相府嫡女。嫁入王府,成亲当日,她就独守空房。守空房,行,她自己过的逍遥自在;百般折辱,可以,她也不是吃素的;你是王爷,算了,她去找皇帝总行了吧。任你位高权重,权倾天下,不过她依然可以,左手翻云,右手覆雨,这天下,也不过如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遗恨记

    遗恨记

    前生行善积德,换来今日冥府千年深锁,还好冥帝良心发现让我重游人间。还要让我带个小女娃娃?什么?是未来冥后,行行行,保好这个大腿
  • The Phoenix and the Carpet

    The Phoenix and the Carp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点军校22条军规

    西点军校22条军规

    本书详细阐述了“荣誉高于一切”、“忠诚是一种义务”、“没有任何借口”、“无条件执行”、“停止空谈,立即行动”、“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细节决定成败”、“永不满足于现状”等22条西点军规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对西点人及其案例的解读,深刻剖析了每一条西点军规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渴望成功的读者认真阅读的好书,从中不仅能够获得人生启示,更重要的是获知了从普通人走向精英阶层的奥秘。学习西点军校的军规并在实践中运用,正如西点人最终脱颖而出一样,通过努力,你肯定也会远离平庸,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 修罗人皇

    修罗人皇

    吾等地狱浴血归,天下再无阻路人。本是帮助我,给我功法的夏夕,为何会要我性命,我欲弄清全部真相,任何阻我之人,我定要灭之。
  • 遐幻梦影

    遐幻梦影

    这一世,她爱他,为他甚至牺牲了生命,可他却因为国事,想爱却不能爱。下一世,他爱她,可她却想要放下,放下前世的种种,可终究没放下。到了第三世,她助他成仙,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 贾若和他的丧尸跟班儿

    贾若和他的丧尸跟班儿

    群雄逐鹿、占地为王的混乱朝代,偏偏又遇到丧尸病毒爆发。穿越而来的贾若还未缓过神来便被丧尸咬了一口,神奇的是贾若不但未变成丧尸,竟然还能反过来控制它。穿越而来的贾若是否能和他的丧尸总管走出这片混乱、危险的大陆?而这丧尸病毒又是因何爆发?相遇的熟人又会带来怎样的秘密?且待贾若为您一一揭晓!
  • 小小威臣

    小小威臣

    二十一世纪的呆萌,直女陈小婕与温柔,暖男唐书臣,正太腹黑少年郭小威一起,发生的一系列有关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