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0200000004

第4章

(錫)琳祜會郊 可育面壁

慧琳。武德年中潛伏草野。一日忽逢楊祜。師相見之後。坐于郊野言笑如舊。各曰與師別來經于八百年矣。于時人皆傳說。莫測其神。

慧可.道育。隨達磨禪師居于少室山。七八年間供侍達磨。磨乃授與可.育二師面壁之觀。世皆云少林面壁七年。禪法東興達磨為始。(七八年。傳作四五年)

(易)法開善醫 曇遷妙易

法開。善諸經律。義解過人。又能醫術。常乞食京師。值一家婦人在草危急。眾治無驗。開曰此易治爾。主人正殺羊已畢。欲以淫祀。開取少羊膜作羹進竟。因氣針之。須臾兒出。又晉升平中孝宗有疾。詔開醫治。開候脈不肯進藥。康后令曰。帝小有不安。開公辭憚不進藥餌。宜收付廷尉。俄而帝崩。方驗甚妙也。

曇遷。世家貴重。十三隨舅氏齊中散大夫權會。博學典墳而妙達周易。會乃授遷易象。時有一嫗失物。就會作卦。得之無象。令遷辨之。遷應聲曰。若如卦判。定失金釵。嫗驚喜曰實如所辨。遷曰。兌是金位。字脚兩埀。似金釵爾。會曰更審盜者。遷曰。失者是西家白色女子。奉口總角。可年十五六者盜。嫗便推覓乃得。果如所言。會問其故。遷曰。兌是西方少女之位。五色分方西為白也。兌字上兩點表總角之象。尖形表奉口之相也。會乃重之。(奉口。疑當作唪口。音奉。口之高貌也。或分唪字以為奉口之字歟)

(錫)僧淵架橋 隱峯擲錫

僧淵。家本巨富。淵初生時。天雨錢於淵家內。蜀人恠之。淵及長立。神氣異常。乃令入道。大習禪法。淵見蜀綿水波濤莫測。沒溺者眾。欲於南路架起飛橋。纔出此言。機事盛集。昔諸葛武侯指江內架七星橋。造三鐵錞以打橋柱。用訖投江。淵架橋次。欲打其柱。鐵錞自然浮水而至。及橋成。忽然而溺。

隱峯。幼修道行。居止五臺。後因出山路接淮西。值吳元濟兵戈違拒王命。官軍與賊交戰未決勝負。峰謂眾曰。我去解其殺戮。乃擲錫空中飛身而去。屆兩陳之上。戰士各觀空中神僧飛騰。盡乃抽戈匣刃。驚怪而退焉。

(陌)甯師食荷 僧喜噉石(飜譯集作僧善)

甯師者。亡其名。以姓呼之。常居山野學道。一日忽死。經三日而蘇。眾驚恠問之。答曰。我入冥間見諸地獄相狀。有一判官謂吾曰。和尚有壽而無祿。乃令使者引入諸司。有一吏檢覈曰。和尚只有乾荷葉三石在。因書于簿。乃放歸山。從此還魂後。唯食乾荷乃度旦夕。秦隴之人號入冥和尚。頻請入冥觀其善惡。

僧喜。住馬頭山修習禪觀。後忽疾篤。告弟子曰。吾患膓中冷結。昔少年時居山學習。糧食都盡唯噉小石子用充旦夕。因而成病。吾死後可破腹看之。驗吾噉石爾也。

(錫)智巖能軍 慧璡健敵

智巖。姓華氏。少有武略。威猛難敵。大業中。偽鄭諸國兵鋒競起。大將軍黃國公以行征伐。公曰非華將軍無以御之。時偽鄭人馬具全。按轡揚鞭以槍剟地。厲聲曰。若能拔得。方共決焉。巖乃跨馬以腋挾槍而走。表與之交刃盡。生破巖。擒之。須臾乃放。因此感悟出家。大曉三藏之教。

慧璡。七歲出家。偏明律部。時大業中居野外禪定寺。夕有賊軍競來劫。璡乃集眾設戰樓以防擬之。于時軍兵張旗十里。村落盡劫。殺者眾。璡乃入陳。其賊群莫敢當鋒。賊各執璡手曰健道人也。善能戰敵也。(偏明。疑當作从彳普徧之字)

(〔麻〕)世高化蟒 明琛變蛇

安清。字世高。安息王之太子。廣集墳典。大有知見。王薨便當嗣位。清乃潛形出家。備曉經論。前身之事一一自知。晉靈之末洛陽兵亂。乃過廬山謂眾曰。吾去度昔年同學。行至[邱-丘+共]亭湖廟。大有靈聖。商旅往禱之。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更請上。清乃造廟。神曰。吾昔與師俱出家學道。多行布施而多嗔怒。今為[邱-丘+共]亭神。周迴千里皆吾所治。此身復蟒蛇。滅後當入地獄。清曰何不現形。蟒遂忽現。下淚如雨。謂清曰。願師化度。吾有絹千匹并雜寶等可為造寺。令生善處。清即取物引去。其蟒登山而望。欲歸豫章造寺。至晚有一少年上舫跪清前曰。[邱-丘+共]亭神已離惡形矣。其廟即無靈應。人於山西見死蠎一條。長十里餘。今潯陽虵村是也。(晉靈。當作漢靈也)。

魏明琛。大有學問。辯說宏博。初著蛇勢法大行東州。其法若葛亮陣圖也。時潞州上邑欲弘法華。乃往巖州林慮縣請一講僧歸講法華。琛與其舊識聞而往難之。此僧見琛義辯縱橫中心戰灼。乃以情禮告於琛曰。此邑初信佛經。諸士傾心。願大法師共相成贊。敢上獻法師絹十匹。琛受之。明日高座欲聽一講。其僧彌怖。及講次。琛束絹入堂謂眾曰。昨日高座法師以絹相贈請不論義。然佛法宏奧須分邪正。遂與論義。琛辯說不如其僧。兼義解不通。眾皆大笑。琛即出邑。共伴二人心憤氣噎。累日羞吒。遂登一山樹下謂伴曰。我今煩熱。恐變作蛇。便解衣露身。長展兩足。忽變蛇形。一伴上樹避之。乃謂二伴曰。悔作蛇論。果至如此。其伴大駭。走至鄴下說之。(一伴。疑當作二伴)。

法持白竹 道愻靈華

法持。少入空門。調明禪理。後臨終之日。令眾可露我骸於松下餧諸鳥獸。終後忽見空中神幡數首從西來迎。其院竹林周迴鬱翠。于時色皆變白。

道愻。落髮以來大明經論。後居山野習學佛典。年老乃終于山。陳死在于峰頂經夕。忽有靈華周匝其側。從地涌出莖長二尺。色相鮮榮。時有獵人不信。求見此華。其華已滅。乃哭曰。生不蒙開信。死不蒙華瑞。一何無感。若神道有徵。願重現靈相。言訖。復地發靈華。獵人乃發信出家也。

童進飲酒 無著啜茶

童進。幼出家。不拘法則。唯愛飲酒。謂人曰。酒可以灌等身也。動上酣醉。遺尿臭穢。人盡輕之。會周武東征愛毒藥。勅瀘州營造毒藥酒。監吏力採蝮頭鐵猩鬵根大蜂野葛鴆羽等數十般。釀以鐵瓮。藥成後。著皮衣瑠璃障眼方得近之。不爾氣衝致死。藥著人。肉穿壞。進聞之。往監官處求飲。官曰能飲一盃豈非酒士。進曰任多亦飲。便取鐵杓於藥瓮中累取飲之。道俗驚怪皆來看。進連取十餘杓飲。都無易色。自歎曰。今始得一醉爾。人走避之。須臾臥方石上。忽遺尿。所著石皆裂碎。進睡覺如故。

無著。聽習之餘。因游五臺山欲觀聖跡。遂於金剛窟前望中禮拜。乃於石上坐寐。忽聞叱牛三聲云飲水。乃見一翁古貌。形狀麤醜。短褐曳屨。乃執其手曰。吾從山外。來此求糧。師睡此困邪。著曰否。翁曰。既不困。何輙睡乎。著曰凡夫昏沈胡可恠哉。翁曰。師若昏沈。可去啜茶乎。乃指精舍。著乃躡躅而隨。至寺門。翁喚均提三聲。有一童子應諾。年可十四五。埀髮齊肩。衣褐。其寺地皆瑠璃。堂舍金色。翁踞白牙牀。置錦墩令著坐。須臾童子捧二甌茶。對啜畢。擎玳瑁器。滿中酥酪。各與一匙。著啜而咽之。如有所證。因而明悟豁然矣。(乎乃。疑當作手乃。著乃。一本無乃字)。

慧布論義 法汰破邪

慧布。少投瓊法師出家學師道業解行高明而辯說難敵。後與邈禪師爭論教法。經于三日。在座辨論不絕。邈乃降之。布又來下。時侯景作亂。飢荒累年。布三日不食。至第四日。人以飯微著肉汁覆之遺。而雖腹如火燃。執志不食。

法汰。少與道安同學。大有明悟。身長八尺。風姿端雅。時有沙門道常。頗有才力。常執心無義大行荊土。法汰曰此是邪說應須破之。乃大集名僧令曇一難之。一據經引理辯說縱橫。常乃伏之。明日更集慧遠就席。改難數番。關貴鋒起。常又覺義途差異。將麈尾扣案即未有答。遠曰。不疾而速。杼軸何為。坐者大笑。心無之義從此息焉。(改難。當作攻難。關貴。疑當作問責。道常。傳中作道恒。杼軸。傳中作杼柚。音相通。杼音處。機之行緯者也。俗曰梭者也。與軸字相關。若柚字。橘之類。但音同。當以今文為正也)

(遇)德素少達 慧稜幼悟

慧約。字德素。姓樓。東陽人。母劉氏。因夢人擎金像使吞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乃生。約年七歲便通書史。乃求出俗。性好幽宗。徧訪名師學習教典。大有明悟。東境謠曰。少達妙理樓居士。

慧棱。姓申。屠氏。西陰人。胎中父亡。母乃鞠育。年及三歲。謂母曰兒思願聞法。母氏憐其孤苦。相從來聽襄陽潤法師講三論。聽後。於文義之間深有解悟。眾乃驚歎。唯求出家。母孤獨。不許。及登八歲。母亡。乃投誕律師出家。大明三藏。

僧慧渡河 安靜登墓

僧慧。在荊州。南陽劉虬立陟屺寺。請慧居之。慧頻至江邊津吏求渡。渡吏迫以舟小未及過之。須臾飛空而過。已見在彼兩岸。津吏大驚。知其聖也。(渡吏。一無渡字也)。

安靜。東遊之次。行達定陶。直問曰。丁居士何在。鄉眾咸曰。終已三載。葬在郊外。靜曰此在家菩薩也。遂往登其墓所。自掘之。于時墓上五色雲起。祥瑞可觀。及取其骨。皆作金色。連環若鏁。可五丈許。鏗然嚮高。靜乃持掛杖頭。別鄉人而去。(嚮。當作響字)

遂端生蓮 耆域治樹(殊遇切)

遂端。不知何來。為人質直。常誦法華經為業。至于老齒曾無暫罷。後忽跏趺坐而卒。須臾口中出青蓮華七莖。

耆域。天竺人也。至于洛陽大揚教法。朋衡陽大守南陽滕永文。在洛寄居滿水寺。此寺中有思惟樹數十株枯死。域問永文曰樹死幾時。永文答曰積年矣。域即向之呪之。尋便榮發扶鬱茂非常。自此人皆歎異也。

淨度游獵 玄風張捕

淨度。少遊獵為務。一日射孕鹿墮胎。鹿母衘痛就地舐子。度因此心悟。便摧弓折矢出家學道。修習禪觀。兼於群經洞達深義。(一日下。有忽字)

傅翕。字玄風。及七歲志性貞堅。一日謂二親曰。數夢升空而行。多諸僕從共無量人爭戰。我常獲勝。後與里人在稽亭張捕為業。籠沈水中祝曰。去者適。止者留。時人以為愚。因遇天竺僧達磨嵩曰。我曾同汝向毗婆尸佛會發誓度生。今兜率宮中衣鉢見在。何日當還。不信試臨水觀形狀何如。果見圓光寶蓋滿身。遂辨前因。乃問嵩修道之方。嵩指松山頂曰此可栖身矣。翕後有殊跡。

(尤)僧璨三國 道一九州

僧璨。幼年尚道。游學為先。天下靈跡無不參尋。時入齊陳周三國。凡有法肆無虗踐。以三藏教典或演說訓授。或問難徵引。而又博達儒宗。振名四海。自號為三國論師。

道一。少便出塵。貞介不群。神氣宏瞻。從法汰習學。深究內外。後東適山陰講諸經論。于時九州僧尼咸來習聽。時人號曰小一。師為九州都維那。

真表蝦蟆 檀特獼猴

真表。家在金山。世為游獵。一日逐獸之餘息于田野間。折條柳貫蝦蟆成串置于水中。擬作食調。復入山逐獸。忘其所貫蝦蟆。至明年春獵次。聞蝦蟆鳴。忽見去年所貫三十許蝦蟆猶活。表于時歎惋責身曰。苦哉。何為口腹令彼經年受苦。乃解貫放之。便發誓出家入山修道。以身撲地悔前罪。遂剃染為僧。感彌勒菩薩自身授于戒法。地藏菩薩親與策發。慈氏躳授三衣道具等。

後魏檀特。身雖出家。而飲酒食肉宛同俗士。狂逸非常。凡言往事皆合人情。周文聞之。降書詔特問事。于時齊神武來宼玉壁。特曰狗豈至龍門耶。果不至龍門而返。又侯景未叛時。特忽提一杖。杖頭刻作獼猴形。令面向西日夜弄之。又索一角弓牽挽。俄而景叛尋復歸梁。時謂作獼猴乃景之兆。

智潤愽瞻 曇影風流

智潤。在于襄陽講演。大有聲望。而內外深窮。詞辨宏逸。時人皆稱曰潤法師。博瞻之莫有加之矣。

曇影。神氣爽雋。形貌奇特。於諸教乘解義第一。為秦主姚興禮重。興見影超拔群士。每謂羅什曰。影法師真為此國風流標表之道人矣。

僧朗知盜 法通被囚

晉僧朗。游方學道。備曉佛乘。兼宗儒典。後與伴共行至于中途。忽告于伴侶曰。公等寺中衣鉢。必有盜者將去。同侶不信。共歸寺尋覓。果如其言。

法通。龍泉石樓人。在家之日獨懷異操。唯信釋教。一日忽為二男并二女及妻俱剃髮。勉之入道。便往山寺棲息。然後自剃頭為僧。人問其故。答曰。我捨枷囗鏁。志欲大法興揚爾。後行至本邑。邑長問之。答曰。山客。邑長怒乃囚於獄。不許游方。通便絕粒。繞獄行道。至夜聞野狐滿邑號叫。人皆不安。邑長怪之曰。獄中必異僧爾。乃放之。通曰。行道正得佛味。如何見放。須臾狐鳴便止。邑人乃安也。(捨枷下一字蠹滅。未知何等字。見文勢。或脫字歟)。

(馬)道生領徒 慧遠結社

竺道生。初入廬山。幽栖十年以求其志。鑽尋經論深究義理。於是名滿天下。宋太祖文帝深加禮重。後領徒千餘人來于吳之虎丘山講授教典。或說曰。生講之次。其山有怪石。聽生之講亦點頭焉。世雖謂生公虎丘點頭之石。而傳文未見爾。

慧遠。幼學經書。神氣雋朗。及年十三游方學業。內窮三藏外達九經。兼善莊老。與弟慧持皆師安公。後止廬山。時四海名士臻山門。時有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畢頴之.宗炳.張萊民.張季碩等凡一百二十三人。並棄榮尚寂依止遠公。投習內外。仍於龍泉寺彌陀堂前栽白蓮結淨社。劉遺民等皆著銘記記其事跡。從晉迄今。天下咸傳遠公蓮社。

主公向驢 永師指馬

慧主。六歲受具。大悟教典。偏持戒律。住始州香林寺。武德之初。陵陽公來臨益州。公少信。心將百餘駄物行至香林。命於寺內佛殿僧堂講堂安置驢駄等物。無敢違者。主見斯穢雜。即入房中歎惋。乃取錫杖三衣誓曰。死活今日。唯憑戒神之力以去之。尋舉錫向諸驢。驢忽然一時倒臥如死。主以兩手各擎一駄擲于空中。公見斯之異。乃悔歸信。(空中。傳文作坑中)

慧永。息于廬山。親依慧遠。深窮律藏。兼達外書。一日出邑至晚還山。至烏橋。有一營主醉騎惡馬當道遮永。不許永過。日既將夕。永以錫杖指馬。馬走。營主擲地。永捧慰還營。營主至明日來寺悔過。永曰。非貧道本意使然。恐戒神所為爾。

僧達囗餻(達下蠹滅。疑却字歟) 世瑜受菓

僧達。游學諸方。習禪傳法。齒長過寸。奇相莫同。為魏孝文禮重。後居林慮華黃嶺。時有山神頻來聽法。忽一夜有推戶者而入曰。山神妻。白日無暇禮拜禪師。今故來參禮。兼奉獻米餻一筐。願為禮佛之時呼弟子名目。達曰。餻可將還。況山僧不食。當為禮佛一拜兼唱。山神妻遂禮拜辭去。

世瑜。身長八尺五寸。形貌奇特。居于益州響應山習學經論。忽一夜夢四龍飛入心眼。既覺而大悟佛旨。常在山絕粒修行。唯四獼猴二時採山菓來供。瑜長受之。(八尺五寸。傳作八尺三寸)

法曠去妖 慧安防禍

竺法曠。以內外之學受謝安知重。曠常居山林。安往禮覲。居處儉僻。車馬不通。安陵峰步往。晉簡文作相。聞曠道行。遣堂邑大守等請入京供養。時有妖星累現。晉帝請曠齋懺以禳之。曠曰。陛下可修盛德。貧道當竭志誠。遂入懺踰日。有司奏曰妖星已滅矣。

慧安。游于京兆。見相國休璟有功邊上。貴盛無比。安往謁之焉。謂璟曰。相公美則美矣。奈不數月間將有大禍。雖然。早可防擬。璟知安之道德。知其兆。拜而告安與去禳之。安曰。可求二大犬。身高數尺。有獰惡者。既得犬已。安復來曰。事在今夕。夜與璟同坐。安命十人執弧操矢立于座側。至夜深笑曰。相公之禍已免矣。及旦。呼璟同至園中。見一賊持刀劒已卒。血流其頸。又見二犬在大木下仰吠一賊。亦持大刀。見璟叫曰。某與彼等俱怨相國。故來欲害。彼蹲守。進不可得。璟大驚謂安曰。非吾師先知。不然死於二夫之手也。

(陽)道光義虎 恭明智囊

道光。在于江東窮研經論。義理縱橫時皆知重。故東南目之為義虎。

支謙。字恭明。月支人也。來游漢地。大揚教法。博達經書。為人細長黑質。眼多白而睛黃。時人謂曰。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漢時人也。

靈坦心印 玄暢目光

靈坦。七歲誦通書史。兼解文章。應童子舉中第。及至年長官高。捨榮入道勳習禪法。行化于時。後因適維楊行至六合道中。忽歎大法陵夷生不遇佛。須臾聞空中有聲曰。開心地即見菩薩如妙文殊之形狀。令坦舉項。以掌按之。尋觀四指赤痕。其印常現。坦曰必是大聖授我心印也。

玄暢。少時在俗。舉家被胡虜所滅。將欲害暢。虜帥見而止之曰。此兒目光射。非凡童也。遂獲免。後乃出家。廣通內外。往於凉州遇虐虜。除滅佛法。盡害僧人。唯暢得走發。自岱郡山谷路跨大行南轉孟津。唯把一束楊枝。一扼葱葉。虜騎將及。以葱葉安鼻孔中入渡孟津免。宋文帝知暢道行。徵之。位以太子大師。免而不受也。(虜帥之帥。音衰。將也。若音率。是所領兵也○岱郡。當作代郡)

道傑頭大 溫行眉長

道傑。姓楊。漢大尉震之後。形貌偉清。應對有方。兼大通經論博學文辭。白醜而頭大。故并州謂曰。大頭傑。難人殺。然其深義。一徵一責能令流汗。

溫行。齊國僧也。行化於牟州拒神山。卒後人異其居處。號行公堆。行眉長一尺餘。垂散於面。若欲視物。以手攓。

祇難異術 曇鸞仙方

維祇難。世奉異術。事火為業。時有沙門到。寄一宿。難不許。沙門乃坐門外露地而宿。密加神呪。所事之火歘然變滅。舉家迎歸悔過。方信釋氏之法靈應。乃投沙門出家。入漢境。廣譯經律。

曇鸞。住在五臺。因感心氣疾。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欲求仙方以益壽。果尅既已。方崇佛法。不亦善乎。乃往江南陶隱居處求其仙方。果見隱居。授與鸞仙方十卷。以為添壽之術。鸞將至洛下。逢中國三藏菩提留支。鸞往啟曰。佛法中有此長生不死之法。勝此土仙方者乎。留支唾地曰。是何言歟。非相比也。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之門。縱益年光。輪廻不絕。即以觀經授鸞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也。巒乃焚仙方十卷。因而大悟佛乘。于時魏都解義之僧巒為第一。魏主重之。號神鸞。(傳云曇鸞。亦作巒。字無定也)。

岑公養鼠 道判放羊

岑闍梨者。特具戒律。兼誦通經文五百餘卷。俗士呼之也。居於傘蓋山。衣帛乞食為常。餘之饌。飼房中鼠。鼠數百來。顯皆馴熟。親依於岑。鼠有他之闘嚙者。岑即責之而改。鼠有疾病者。岑即以手摩之而愈。

道判。博達儒釋。顯舉當時。以齊乾明元年結侶二十餘人發趾鄴都。將入西方。周武勅給國書并資行調達。于突厥國。又請國書。至西可寒國。彼不識沙門。將加禍害。增人衛守不給糧食。但令餓死。時有周使在彼諫可寒曰。此佛弟子也。本國天子大興其教。可寒乃信重。日給羊四口以充判等常食。判乃引出。因地放之。雖至飢餓之甚。日唯自採野艸及菜食之。

寶瓊龍瑞 慧哲象王

寶瓊。受具已來。甚彰殊跡。講說縱橫義理洞達。梁高祖請於京都禮供。後於建安寺訓授學徒。一旦老少相喧。競曰建安精舍白龍出現。盡奔走到寺。唯見瓊在座講說。臣寮士庶咸曰。建安龍瑞飛騰。瓊法師道行所感也歟。乃號為白瓊法師。(龍瑞上。一有之字)

慧哲。習學眾經。精究奧義。振名天下。天下仰之。又行步庠序。瞻視不眄。似象王之儀形。世共目之為象王哲。

(沃)明瞻直身 曇顯翹足

明瞻。少有異操。內外俱通。時隋大業初。帝南郊畢還京。時有濫僧。帝怒召令釋李二門致拜。瞻聞而往諫。帝大怒。李門便辭。帝欲以刑憲及瞻。竟直身而對。帝知是瞿曇之教深嚴。明瞻之志高直。尋便罷勅。

曇顯。初游鄴中。棲處無定。凡有法席。必陟講座以說經。齊文宣嗣位。釋李競其優劣。道士陸修靜妄加穿鑿。帝遂勅沙門道士對校法術。于時道士呪諸沙門衣鉢飛騰橫豎。道士自伐神力如是。言白。沙門現一我當現二。帝令上統法師與修靜角試。上統曰。方術不足試之。亦令最末位一僧上座論義。顯居末位。酒醉酣盛。扶移上座。眾皆笑之。顯語李宗曰。向者所誇現術一之與二。深有其旨。即於座上翹一足而立曰。吾已現一矣。卿當現二。各無言對。顯曰。向呪諸衣鉢飛舉。試卿術爾。命取稠禪師衣鉢與之。呪皆無移動。勅十人舉之亦不起。加之軍士移之。愈是定。

(屋)法蘭辨灰 慧要刻木

法蘭。同摩騰來于此土。初漢武帝穿昆明池。至地底得黑灰。至明帝遂問東方朔。朔曰。不知。可問西域沙門。後果蘭至。漢追以問之。蘭曰。世界終盡時。劫火洞燒。皆為煨燼。此灰是也。(至明帝三字。衍文也。沙門本傳作胡人為正。今文寫誤歟)

慧要。即遠公之弟子也。居於廬。亦明內外。尤長巧思。山中無漏刻。乃刻木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因流波轉。以定十二時。晷影無差。又刻木作鵝。飛數百步焉。(鵝。傳中作鳶字)

靈藏布衣 法雲錦服

靈藏。入道之後深律藏。大有節操。與隋高祖為布衣知友。高祖復致師事之禮。開皇初。當其亢旱。帝引人民至洛州祈請。帝與藏同行。見民歸向於藏極多。告曰。弟子俗人天子。律師為道人天子。(同行下。一有帝字)

法雲。即萬廻之號。勅為法雲公也。幼便愚癡。東西狂走。隣里笑之。因自呼為萬廻。自爾成名。年十歲。見兄戍遼陽久無消息。父母憂之。為設齋禱祈。廻忽白母曰。兄極易知爾。奚用憂之。因僧齋時。廻別母出門徑去。際晚方廻。執兄書信與母。問廻所由並無所對。從虢州閿鄉去遼陽。來去一萬餘里。其兄他日歸。備言其日與言語。取餅共食而去。父母大驚奇異。人知乃求為僧。勅賜錦繡衣服。官人供持焉。(見兄猶言見在兄者也。或見字是其字寫誤歟。自爾。傳作因爾)。

慧約青牛 曇弘金鹿

慧約。少有節操。經論博達。解義稱最。齊周顒.沈約.褚淵.王儉等皆知重之。結為道友。後終。天子臨喪。諸侯大來。欲葬之夕。以所乘青牛駕函以牽之。其青牛忽鳴吼。下淚如雨。鞭之不行。至明日。其牛復來葬所。悲鳴下淚。須臾有一雙白鶴下繞墳鳴唳。

曇弘。精專律部。多居山林。後於黃龍山積薪****。山下人民將救。已見半身燋爛。有頃復燒身。道俗咸見弘身皆金色。乘一金鹿西走。

諦親書鎮 倫母神幡

支曇諦。本康居人。漢靈帝時移止中國。諦父為冀州別駕。母黃氏。晝寢夢一僧呼黃氏。乃與一麈尾并鐵書鎮二牧。睡覺。兩物俱存。因有孕生諦。諦年五歲。母以麈尾等物示之。諦曰昔秦王贈兒。母曰汝置何處。答曰不憶。至十歲出家。自悟佛教。隨母之關中。見僧[契-大+石]道人。忽喚[契-大+石]名。[契-大+石]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諦曰。向者忽言和尚是諦沙彌。諦為僧眾採菜。被野猪傷。[契-大+石]初不憶之。乃詣諦父母處問。父具說本末。并示書鎮麈尾。[契-大+石]乃泣曰。即先師弘覺大師也。師為姚萇講法華經。[契-大+石]為都講。萇贈師二物。今此是也。師捨命之時。正是寄物之日。復憶採菜之事。(漢靈下。一無帝字。又此是舉其先祖事也)

僧倫。姓呂。衛州人。父詢。為穆陵太守。未孕之時。二親坐。忽有胡僧秀眉皓首。二侍持幡在其左右曰。願為母子。未審如何。忽然不見。因爾有娠。及至四月八日四更時生倫。還有二幡翊其左右。兼滿室異香。生訖不見。及年五歲。與父至雲門寺見僧賢統師.珉禪師。便求出家。二師問之。具述殊異之相。二師歎曰。此兒真可度。

(刪)智炫出國 童壽入關

智炫。少時出家。學習經教。會周武滅于佛教。炫乃抗對非常。欲重興盛。帝怒。逼以婚姻。炫與諸僧徒執志無改。仍詔炫共治國政。走出國城。欲赴齊都。時因齊之境皆被槍布棘。莫之能通。齊有富姥。姓張。見炫高奇。鋪氈三十里。令炫踏過至齊。重興大教。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人。家世國相。父鳩摩羅炎。後亦出家。母即龜茲王妹。什在母胎時。母忽慧解倍常。及什生後還忘前言。什年九歲。大有機辨。佛教自明。王甚禮重。於是名振東土。時苻堅聞之曰。朕聞龜茲有鳩摩羅什。襄陽有釋道安。朕甚思之。此大賢哲之僧乃國之寶也。遂率兵七萬西伐龜茲。獲於羅什。堅與大臣迎入關中。大揚教法。(堅與大臣。當作後秦姚興也)。

無竭過嶺 法和登山

曇無竭。此云法勇。初與曇朗寺二十五人跡離此土。遠適西天。過於葱嶺。氷雪凉冽。瘴氣昏黑。下有大江水急如箭。復涑東西兩山之脇。繫索為橋。十人到彼以舉煙為號。後又見煙如已前過。如不見煙即知黑風吹落江中。後復過大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壁上皆有故杙。孔孔處處相對。各執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轉相代。三日方過。賷石蜜為糧。同侶皆死於路。唯竭取經得還此土。

法和。與道安同學。後明佛理。因石虎之亂率眾入蜀。與安師過金輿谷相別。登其山極目而悲曰。此山高聳。游者甚多。一從此別。竟測何之。安曰。師持心有在。何懼後生。若慧不萌。斯可悲矣。(別竟。傳作化竟)

(寒)諦乘荷葉 相渡波瀾

抅那羅陀。陳言親依。或譯云真諦。本西竺人。來住南海岸。時有刺史歐陽穆公。深知重之。請住制旨寺。諦或居別墅。四絕水洲。穆公世子紇欲往禮覲。其洲波濤正起。未敢陵犯。諦乃鋪舒坐具於水。飄然而渡。達岸既已。其座具不濕。諦時欲過岸。唯乘荷葉。莫測其神。

無相者。不知何來。住涪州山寺。上流大江。波瀾長起。無船不可過其寺。相唯芭蕉葉置於水上。乃蹈而過。時或以鉢安水中。令人踏上。飄然達岸也。

(尾)善伏誡神 慧嵬問鬼

善伏。一名等照。入道之後。於桑梓山修習禪觀。山神求伏受戒。伏誡山神令莫噉肉。巫者殺生祀神。神見形以杖打之。吾已於伏闍梨處受戒。誓不噉肉。巫者將死。神曰。愍汝愚癡。且放汝命。自後無噉。無後敢肉祭。(無後。疑當作無復)

慧嵬。以習禪為常。居止山谷。至夜有一無頭鬼來嵬靜室。嵬乃謂鬼曰。汝既無頭。無頭苦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隱形作無腹鬼來。但有手足。嵬曰。汝既無腹。便無五臟之憂。一何樂。須臾作大黑形鬼來。大怖於嵬。嵬神色不動。侍者驚走。(須臾下。一有復字)

(紙)曇籥四飛 法橋百里

支曇籥。少有妙聲。善唱導。常夢天神授其聲梵。覺莫有比之。其聲一發。空中清靡。四飛却轉。(空中。傳之文無此字)

帛法橋。中山人。幼好轉讀而乏聲梵。後絕粒懺禮求之。經七日七夜。忽覺喉內豁然。尋索水洗[口*敕]曰。有應感矣。遂發三唱導聲。其響徹百餘里。道俗盛聞。

慧受青龍 道洪白雉

慧受。習誦為務。常行達王坦之園。欲求立寺。後遂得立。每夕亦夢見青龍從南方來化為剎枉。受一日忽至新亭江尋覓。得一長木隨流而下。受曰必是青龍之應矣。遂牽上立剎。

道洪。事曇延為師。學通內外。志行清高。後於寶昌寺講涅槃經。時一白雉每來伏聽。馴狎隨人。忽終講次。

慧安古杖 僧群靈水(數軌切)

慧安。未詳何許人。止于廬山。學徒湊集。講說群經。安常卓一杖曰是西域僧施。其杖光色瑩徹。頗有異香。上有胡書。人莫能識。後入關詣羅什。捉杖而自隨。什大驚曰。此杖乃在此間耶。自譯出胡書。始知殊異。

僧群。居止羅江縣之霍山。搆立茅室。此孤在海中。上有石盂。徑數十丈餘。水深數丈。傳曰是群仙之所宅。群曰。吾唯飲此水。永絕粮粒。晉安大守陶夔聞而索之。此水出山則臰。夔自來取飲。愈臰於前。夔歎曰。蓋凡夫與聖賢不同也。其盂水與一小澗相隔。常以一木為梁。由之汲水以免飢渴。忽有一折翔鴨舒翼當梁。群欲撥之取水。慮傷其鴨。因此不飲。七日而終也。(水深數丈。傳作木深六七尺。愈臰於前。作數日不得至)

(真)漫提指客 處寂候賓

魏洛京勒那漫提。住永寧寺。大明道術。時信州刺史綦母懷文。筭術玄妙。天情博綜。勅令修理其寺。見提有異術。常送餉祇承。時洛南玄武舘有一蠕蠕客。曾與提西域舊識。常與提言笑。懷文輕之。提曰。爾勿輕他。縱使讀萬卷書。事用未必相過也。懷文曰。此何所知。當角伎賭馬。提曰爾有耶。答曰筭術之能。時庭前有一棗極大。實皆繁。提仰視曰爾知其上可有幾許子乎。懷文恠而笑曰。筭者所知必依標準。則天地理亦可推測。草木繁茂有何形兆。計斯實謾言也。提指蠕蠕曰。此即知之。懷文憤氣不信承之。懷文要幾許成核。幾許瘀死無核斷約已。蠕蠕客腰間皮袋內出一物。穿五色線。線貫白珠。以約樹。或上或下周。良久向提撼頭笑。述其數目。乃令人採下。懷文一一自看校量。子數並不餘欠。因得馬而歸。

處寂。居天台山。宴坐四十餘年。時無相大師自新羅將來謁問於說禪師。寂預告眾僧曰。外來之賓。明日當至。可洒掃堂室以候之。至明日果有海東賓至也。

慧韶撤被 法嚮裂巾

慧韶。棲息丹陽之田里。出家之後。長勤聽習。初受學於藏公。後復稟於綽公。于時講席學者既眾。闕其論本。制不許住。韶眾中獨吟。貧唯有一被。又屬嚴冬。便乃撤之。用充寫錄論文。忍寒速噤。方具聽習。聽乃曉文義。其苦學如是。

法嚮。形相奇特。幼便受具。聽習精專。貞觀初。有常州人往幽州見一女子。問海陵嚮法師健否。又問識耶。答曰不識。其以如烏絲布頭巾寄於嚮師。後人將至。嚮令弟子迎之。恰至門首相值。人以巾付嚮。嚮得巾執翫咨嗟。嚮破付弟子等。人得一片。有不得者。同二年。天下括義軍。私度不出者斬。聞此咸畏。得巾者並依還俗。不得者再令出家。眾皆悲之。果驗嚮之先兆。

圖澄洗膓 佛調現身

鄴中竺佛圖澄。誦經數百萬言。善解章義。入晉境游化。與朝中諸學士論義。其詞辯縱橫。無不降之。尋值帝京喪亂。乃潛形草野。時石勒屯兵葛陂。專以殺戮。時沙門遇害者眾。澄乃杖錫軍門。欲化於石勒。勒召澄問曰。佛法有何靈驗。澄知勒不深大教。乃以近事為化。令取應器盛水呪之。須臾生青蓮華。勒由此信重。後石虎立。亦以淺近之事化之。澄左乳傍有一孔。圍四寸。通徹膓。有時或膓從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讀書時輙拔絮。則一室洞明。又齋時至水邊引膓出洗。還內其中。後年一百九歲終。

竺佛調。事圖澄為師。常居山林。修行為務。終于山所。經數年後。調白衣弟子八人入山伐木。忽見調在高巖之上。衣服鮮潔。姿容悅暢。皆驚喜禮拜曰和尚在耶。調曰吾常在耳。良久不見。八人乃苦發塜開棺看。不見屍。唯衣屨存焉。

玄高入魏 帛遠囗囗(二字[蠹-虫]滅。疑是死秦二字)

秦玄高。居河北林陽堂山。深窮教典。學徒千有餘人。時魏虜拓跋燾。據平城。燾聞高之名請入魏都。後燾害高而卒。舉國悲慟。高弟子玄暢在雲中。去魏都六百里。卒到。悲慟無已。因與同學泣請和尚再起。示與一言。須臾眼開。顏色如故。語諸弟子曰。大法應化。隨緣盛衰。汝等不久復應如我爾。汝等死後。大法當興。言絕又卒。

帛遠。字法祖。少以儒學知名。長乃為僧。明解經論。兼善翻譯。後見干戈交爭。欲潛于秦隴。會張輔為秦州刺史鎮秦隴。與遠俱行。輔以遠名行顯。著欲令反服為之僚友。遠志固不移。由是結憾。欲便害之。行死于途。遠忽語諸道人及弟子曰。我數日當有對至。便辭別。分布經像及衣盂等訖。明晨詣輔處共語。輔令收之行鞭。忽然而卒。須臾隴上道俗聞而悲慟。率兵以伐於張輔。輔兵敗亦卒。孫綽道賢論中。以帛遠比於晉嵆康。(鎮下。一有于字)

(藥)慧休吟雲 道林放鶴

慧休。姓湯氏。善於風雅。有名天下。故有詩曰。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從古迄今皆稱揚休碧雲之句。梁昭明編入文選書。為江淹之詩。未可知也。

支遁。字道林。入山陰講演維摩經。于時許詢作都講。林通一義。眾咸謂詢不能解。詢設一難。眾咸謂林無以酬。其辯說問難終無以止。時剡山人有遺林馬者。受而養之。時或譏之。林曰。好其神駿爾。有遺林鶴者。林曰。汝是冲天之物也。寧為耳目之翫乎。遂開籠放之。

法相滑稽 僧淵言謔

法相。誦習為務。後渡江南山越城寺。游縱放蕩。或時裸袒干冐朝達。唯以言笑滑稽相謔。時晉鎮北將軍司馬恬惡其不節。招而鴆之。頻傾三大鍾。相飲之。神色無易。因茲禮重。

康僧淵。來于長安。貌雜胡人。語變中國。時遇殷浩。浩問淵佛經深遠之理。僧淵却辨俗書性情之義。自晝至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觀。瑯琊王茂弘以淵鼻高眼深之言戲之。淵復以言謔於王曰。貧道鼻高者。面之山。眼深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其急辯言謔如是。

崇慧登梯 通達入鑊

崇慧。少有大量。復振雄名。後掛錫章信寺。大歷初有道士史華上表乞與釋門角教法。遂於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其上如磴道焉。釋崇慧乃於章信寺大樹刀梯。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小。以刀橫架鋒刃若霜雪之色。慧跣足登陟坦若平道。復蹈烈火作探油湯。口餐鐵葉。史華掩袂而退。

通達。幼曉教。其栖止無定。乃入大白山不食。飢則食艸而息依樹端坐。後有大將軍薛萬均聞而異之。迎歸私第供養百有餘日。不違正軏。忽於一夜後索食欲食。苦求方得。從行亦僻。欲求入內夜宿。將軍兄弟大怒。打之幾死。仰而告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損。血污不淨。可作湯洗却。待涌沸便脫衣入鑊。狀如冷水。傍人怪之。猶索加火。遂合宅大驚。

琳佛鬚生 翼像淚落

慧琳。住建明寺。寺有塑佛一體。琳甞供養。日日唯勤禮拜茲佛。忽一日見佛生三十莖鬚。琳乃召寺僧問。盡歎靈感。

曇翼。學通三藏。為世推稱。後遊經蜀。郡刺史毛據依重之。忽獲得阿育王瑞像一軀。日夕供養其像。每遇饑荒之時。輙見淚落如雨。似哭泣之狀。

(支)東興尚廣 西化可知

操曰。教法東興後漢以來。迄今幾于二千載。其有人隱跡林野。於高僧傳中尚不能廣錄。況佛西化天竺諸國。始於鹿野終至鶴林。聖賢讚助事繁廣。其可知也。今於東土高僧傳中。略採靈異之事。撰為蒙求。志欲勉誘後進童儒。繼聖賢之蹤者也。

同类推荐
  • 律抄手决

    律抄手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izzie Leigh

    Lizzie Leig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飞花艳想

    飞花艳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司马法

    司马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尔雅

    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她也凉了整个夏天

    TFBOYS之她也凉了整个夏天

    “我叫顾也凉,年芳16,白羊座,嗯所以很明显,我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有着脆弱的内心。很平凡的一个人,额,在没遇见他们之前。。。遇见他们改变了许多许多事,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我们还能不忘初心么”我会等你。——王俊凯我们说好的别忘了我们的约定。——王源嘿大傻子,别忘记帮我照顾楠楠啊。——易烊千玺【乱入的作者君;你们才这是甜文还是虐文,啊哈哈哈哈就不告诉你,你们猜啊啊哈哈哈。顾也凉:(用手一把挡住作者君的脸)不好意思啊,是我看管不严,让这个病人跑粗来了,大家稍安勿躁】《TFBOYS之她也凉了一个夏天》重磅开启!喜欢的小伙伴们票票送一送~打赏啦~扣扣:2063134746
  • 穿越之千金王妃

    穿越之千金王妃

    怎么可以这样,只是被撞到,居然穿越到古代!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金晟皇朝?十七岁现代富豪的千金小姐摇身一变成了丞相的掌上明珠沈紫萝,可那个人的血是冰的吗?竟敢这样无视我的存在!哼!你以为你是谁啊!干嘛,王爷了不起啊!
  • 既然不爱,就请借过

    既然不爱,就请借过

    有一种爱,明知道要放弃,却不甘心就此离开;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拿不起放不下……其实,深陷情局的女人殊不知,有一种男人如同砒霜,而每一个黄脸婆的前生都是西施。本书是一本真爱鉴别书,更是一本建立美满婚恋关系的作弊小抄。文字简洁不矫情,观点犀利无棱角。它告诉你在恋爱中,女人最应该知道的两性秘密,它教会你在婚姻中,如何在男人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当爱已变质无前路,心已远去收不回,不如释放你心中的女汉子,面带微笑上前来,坦然一句:既然爱,就不要错过;既然不爱,就请借过!
  • 从世家子弟到魔道巨擘

    从世家子弟到魔道巨擘

    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魔道?衣冠楚楚便为正?阴冷凶恶便为魔?人们常说江湖险恶,可重活一世的楚河却明白一个道理,江湖险恶也险恶不过人心。既然前身做好人不得好死,那么我便做那披着人皮的妖鬼,让世人惧我怕我,做这世上最大的恶人,让其他人不得好死。
  • 花来花落梦几回

    花来花落梦几回

    她来自异世一楼香魂,他黑暗世界的统治者,本无交集,奈何相遇,是巧合,还是...
  • 仙武重临之后

    仙武重临之后

    这是一个乱入的世界...当小李飞刀遇上灵犀一指,当蜀山剑仙对上上古剑修,当达摩得见佛祖,当独孤求败偶遇通天教主,当...
  • 练气十亿年

    练气十亿年

    当世界陷入了十二时辰为一次轮回,一切都不一样了。第一天时,众生疯了。第一年时,世人麻木了。第一万年时,世间第一尊大帝沉睡了。第一亿年时,最后一尊大帝也陷入了永眠。第十亿年时,赵灵均放下了这世间的最后一本书。“对不起,我也等不到新的一天了……”谨以此书致敬电影《一日囚》、小说《时间之墟》。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崇尚科学(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崇尚科学(一)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山野末世行

    山野末世行

    不一样的丧尸,不一样的末日。既不是称霸的征程,也不是玄幻的故事。讲一段仙凡较量,寻一个山野村姑。要你静下心来,才能看的进去。看清楚张九这个人,看明白修仙这个事。
  • 苍穹之下万物生

    苍穹之下万物生

    远古的时代,不同的世界。剑可斩雷劫,刀可劈重山,箭可射星辰。穷人的孩子兑震游走江湖,没钱我赚,没权我挣,没势,我就是势!出门一把刀,别的全靠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