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君道篇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
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
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
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
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
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
禽再拜受命而辞
建本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
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
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
危背之则亡
君道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
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
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
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
善
新序杂事篇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乎深宫之中长
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
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辟席曰吾君之
问乃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言之哀公曰否
吾子就席微吾子无所闻之矣孔子就席曰然君入
庙门升自阼阶仰见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
君以此思哀则哀将安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旦
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安
不至矣君平旦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
在君之门廷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安不至矣君出
鲁之四门以望鲁之四郊亡国之墟列必有数矣君
以此思惧则惧将安不至矣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安
不至矣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懔乎如以腐索御囗
马易曰履虎尾诗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哀公再拜
曰寡人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家语王言解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叹息顾谓
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
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
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
明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
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
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
千里之外其征则必还师囗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政
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
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
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
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
而无征关讥市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
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
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
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
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
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
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
敦俗璞男囗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
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
行之以顺****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敢问
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
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
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
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孔子曰古者明王
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
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
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
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
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
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
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
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
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
已矣
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民
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子夏曰敢问
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
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
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
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
敢问三无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
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扶
伏救之无服之丧也子夏曰言则美矣大矣言尽于
此而已孔子曰何谓其然吾语汝其义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志气不违无体之礼
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所愿必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施及万邦既然而又
奉之以三无私而劳天下此之谓五起子夏曰何谓
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
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
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子夏
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孔丛子抗志篇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
伯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
君贪利之心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
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
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
则其利心外矣
晏子谏上篇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
王之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
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
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
其衣服节俭而众悦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
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囗之削冠无
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紩
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
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橹巢窟穴
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今君
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
章之观而不厌则与民而雠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
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景公与晏子登寝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世
世有此岂不可哉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
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
以燕翼子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
言不亦甚乎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对曰服牛
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
国者则其利之者邪公曰然何以易对曰移之以善
政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
胜乘也衣裘襦囗朽敝于藏不胜衣也酰醢腐不胜
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
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
守下其报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
百姓必进自分也故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
己也
说苑君道篇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
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
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
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
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
数仲舒以贤良对策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
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
魏志齐王本纪正始八年秋七月尚书何晏奏曰善
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
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
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
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
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暗主不知损
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狎乱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
至虑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可自今以后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
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
法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帝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
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文中子王道篇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
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
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
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
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
心神忽然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
唐书李德裕传敬宗时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
丹扆六箴表言心乎爱矣迩不谓矣此古之贤人笃
于事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
臣窃惟念拔自先圣偏荷宠私不能竭忠是负灵鉴
臣在先朝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嘉采今日尽节明
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
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献罢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
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
伪游轻出也辞皆明直婉切
遵尧录淳化三年秘书监李至进新校御书太宗谓
至曰嗜好不可不谨不必远验前古祇如近世符彦
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由是近习窥测其意
竞以鹰犬为献彦卿悦可两人而假借之其下因恣
横侵扰故知人君当淡然无欲不使嗜好形见于外
则奸邪无自入焉朕年长无他欲但喜读书用监古
今成败尔至拜舞称贺
咸平五年春帝以上元御楼见人物繁盛因命举酒
赐侍臣曰天下富庶如此嘉与卿等共举此觞李沆
辞避至数四讫不受帝为色变翌日王旦谒之逡巡
语及力辞酒事沆曰天下庶事尚多有未济者人主
岂得言治安遂极论治体以为自古人主好尚之弊
有三不好色则好兵不好兵则好神仙以沆观之圣
性如此必无好色好兵之累第恐异日为方士所惑
沆老矣思念相公适当之耳
玉海庆历四年三月己卯帝御迩英阁出危竿论一
篇述居高谨危之意顾侍读学士丁度曰朕观书之
暇取臣僚上言及进封事有可施于政治者书以分
赐卿等
遵尧录神宗时王安石日益信用程颢每进见必为
帝言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而未尝及功利一日极
陈治道帝曰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颢愀然曰陛下
此言非天下之福也安石寖行其说意多不合事出
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若辅臣不同心小臣预
大计公论不行青苗取息等是也
明宝训洪武六年正月辛酉太祖谓儒臣詹同曰朕
尝思声色乃伐性之斧斤易以溺人一有溺焉则祸
败随之故其为害甚于鸩毒朕观前代人君以此败
亡者不少盖为君居天下之尊享四海之富靡曼之
色窈窕之声何求而不得苟不知远之则人乘间纳
其淫邪不为迷惑者几人乎况创业垂统之君为子
孙之所承式尤不可以不谨同对曰不迩声色昔成
汤所以垂裕后昆陛下此言乃端本澄源之道万世
子孙之法也
十二年八月丁卯太祖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
道太祖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
食服御而已凡求私便于己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
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礼废则欲肆为君而废
礼囗欲则毒流于民故循礼可以寡过肆欲必至灭
身十一月丁酉太祖与翰林待制吴沉论持身保业
之道太祖曰人当无所不谨事虽微而必虑行虽小
而必防不虑于微终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谨
小行而无已者则可以成大善忽细事而不戒者则
必至成大恶常人且然况人君乎沉对曰圣虑及此
诚社稷永安之道太祖曰安生于危危生于安安而
不虑则能致危危而克虑则能致安安危治乱在于
能谨与否耳
十三年六月庚申朔太祖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
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
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
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太祖曰人之不
能明断者诚以欲害之也然明断亦不以急遽苛察
为能苟见有未至反损人君之明求之太过则亏人
君之量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苏州府民有上治安六策者太
祖览之以示近臣曰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于理
道未明耳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
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今此人首言用
法不知务矣
十六年四月乙亥太祖谓侍臣曰人君不能无好尚
要当慎之盖好功则贪名者进好财则言利者进好
术则游谈者进好谀则巧佞者进夫偏于好者鲜有
不累其心故好功不如好德好财不如好廉好术不
如好信好谀不如好直夫好得其正未有不治好失
其正未有不乱所以不可不慎也
十七年七月戊戌太祖御东阁翰林待诏朱善等侍
太祖曰人君能以天下之好恶为好恶则公以天下
之智识为智识则明又曰人之常情多矜己能多言
人过君子则不然扬人之善不矜己之善贷人之过
不贷己之过又曰凡事不可以耳目察惟虚心以应
之万方不可以智力服惟诚心以待之善等顿首称
善
大政纪洪武二十年八月上与侍臣论谨嗜好上曰
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
鉴照万类一为物诱则镜垢水滓岂能照物侍臣对
曰陛下谨所嗜好正心之道莫过如此上曰人亦岂
能无好但在好之得其正耳如人主好贤则不肖远
好直则谄佞者远而国治矣苟反其所好则贤者远
而不肖者进正直者远而邪佞者进欲国不乱难矣
一嗜好之间而治乱系焉可不谨乎
二十七年三月辛丑上与侍臣论人主聪明不可使
壅蔽学士刘三吾曰人君惟博集众论任用贤能则
视听广而聪明无所蔽若信任憸邪隔绝贤路则视
听偏聪明为所蔽矣上曰人主以天下之耳目为视
听则是非无所隐而贤否自见昔唐元宗内惑于声
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及京师失守仓惶
出幸虽田夫野老皆能为言其必有今日者元宗虽
恍然悔悟亦已晚矣夫以田夫野老皆知而元宗不
知其蔽于聪明甚矣使其能广视听任用贤能不为
邪佞所惑则乱何从生哉
明宝训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上与侍臣论尚书无
逸篇上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
废勤与逸理乱盛衰所系也人君当常存惕励不可
少怠以图其终成王之时天下晏然周公辅政乃作
是书反复开谕上自天命之精微下至民生稼穑之
艰难以及闾里小民之怨诅莫不具载周公之爱君
先事而虑其意深矣朕每观是篇必反复详味求古
人之用心尝令儒臣书于殿壁朝夕省阅以为鉴戒
今日讲此深惬朕心闻之愈益警惕
二十九年四月丙申太祖谓侍臣曰朕观古人于声
色之好亦不能无如公刘之于货太王之于色好之
不过其度也若太康之盘游桀纣之内嬖秦汉以下
耽于宫室苑囿及畋猎祷祠奇伎囗巧之类此好之
失其度也好失其度所以败亡要之不迩声色不殖
货利惟成汤得其正也十一月乙卯朔太祖御武英
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
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有
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
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物累是以耳目聪明志气如
神矣
名山藏典谟记永乐元年十月命侍臣辑古人嘉言
善行有裨君道者以授长子而谕之曰朕少寓凤阳
民间细事靡不究知受命北平经绝塞冒霜雪与士
卒同甘苦身所未历则博考载籍览镜昔人之言行
今长子居守北平虽吏案奏牍亦令躬阅以知为臣
之难他日可为君也
永乐七年四月赐皇太子书曰朕命尔监国凡事务
宽大戒躁急文武群臣皆朕所命虽有小过勿遽折
辱亦不可偏听为好恶机务之重审察而行稍有所
忽累德不细敬之慎之
永陵编年史世宗即位南京给事中孙懋上端本正
始疏一曰养圣德二曰正圣学三曰勤圣政上嘉纳
之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十四年八月上召费宏无逸殿
东室曰朕取稼穑艰难之意构兹殿今日召卿庶几
君臣同游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