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20200000015

第15章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

(第一节民族教育)

一、民族教育的成就

新中国建立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自然条件严酷等因素的影响,东乡族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教育发展落后。1950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只有9所小学,在校学生548名,教职123人,学制实行四、二分制。1951年又新建学校17所,学生增加到1959名,其中东乡族学生1300名。1955年在县城创办了一所女子小学,招收女童95名,并增设小学4所。当年有专设少数民族学校23所,在校学生达到了2127名,其中东乡族学生1123名,占到了52.8%。1958年甘肃省委提出了“发展民办小学,三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号召,临夏州人委也提出了“两年普及小学教育,三年实现无盲州”的奋斗目标。东乡县当年的小学数量增加到101所,在校学生16524名,教职工183人。

东乡县的中学教育起步很晚,1953年在东乡初级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个,当年招生40名。1955年第二班招生43名,1956年附设初中班增为两个班,学生增加到80名。直到1959年东乡才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东乡中学,这是一所独立初中,时有3个班,140名学生。

东乡初级师范学校创建于1952年9月,是一所为东乡培养小学教师的基地。东乡初师在1955年-1962年间共有311名毕业生奔赴教育战线,1962年因生活困难,加上生源太少而停办。

1960年-1962年,由于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约有89所小学被迫停办,小学教师精简下放或转行。1963年-1965年,小学教育又有所发展。1965年,全县共办240所耕读小学,公办小学也发展到159所,在校学生768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31.9%。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受到影响,当时虽然学校数量多,但因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所以学生的合格率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东乡教育的发展,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东乡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经过50年的努力,东乡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到1999年,东乡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1所,其中小学(包括三年制教学点)167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初中和八年制学校各4所,师范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7249人,其中小学生22904人(少数民族学生13388人),是1950年的40.7倍,中学生4345人(少数民族学生1638人),师范生135人,职业班学生35人,在园幼儿150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1%,其中东乡族儿童入学率75%,女童入学率67%。学生巩固率为96%,合格率为4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31.8%。全县25个乡镇中,已有9个乡(镇)实现普初和基本达到省级扫盲标准,普初率为50%。小学三科、初中多科合格率分别达到47%和36%,年提高2%。1999年初中会考和高考成绩居临夏州第三位。

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经过50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改革,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初步发展。目前,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50人,参加自考、函授、卫星电视学习的职工有300人,取得大专学历的100人。近年培训农村青年3000多人(次),在县六中尝试举办了初中毕业后职业教育班,在10个乡开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了1000多名多种养殖能手。

3.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高。

到1999年,有中小学教师1608人,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东乡族教师占76%,东乡族女教师占15%,民办代课招聘教师400多人。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8名,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196。名,初级职称的教师770名。为了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东乡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曾分期分批对教师队伍进行过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1956年10月,在东乡初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幼师培训班,参加学员50名。1961年9月5-1962年元月,在东乡初师举办了为期半年的小学教师培训班,参加学员100名。1978年到1985年,共举办过中小学教师培训班5期,每期半年,共培训220人。1972年到1985年间有106名民办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转正为公办教师。经过培训学习,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2%、64%和24%,小学、中学的师生比分别达到1:20和1:16,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4.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近10年来,改、扩、新建校舍面积近2万平方米,仅1999年维修、改建、扩建学校23所,新建教学点7个,危房率下降到15%,共完成维、改、扩校舍面积8000平方米。中小学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米和4平方米,二分之一的小学达到六配套,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有所增加,配备学生双人课桌凳1500多套。办学条件的改善为东乡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干部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热情高涨,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10多年来,除国家正常教育投入外,争取“希望工程”、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海外友好人士和组织捐赠资金、动员争取县内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和省内外单位捐资800多万元;征收农村教育附加费、实施1998年-2000年的“国家义务教育扶贫工程”项目总投资1552.8万元。1998年、1999年分别建成12所和17所学校。

6.文盲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为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东乡县狠抓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使青壮年文盲率逐年下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青壮年文盲率为65.4%,到1999年下降到29.2%。1999年下达扫盲任务65130人,完成7169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计向省内外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738人,其中大专以上的343人,东乡族学生占74%。仅1999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就有231人,比1990年增加100人。这一批一批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回到本县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总之,建国5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为东乡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发展教育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事业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能从东乡县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东乡族的教育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采取了得力的发展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立法保障推动东乡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都将民族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作了较详细和具体的规定。以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据,东乡县政府制定了促进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与措施:一是于1999年6月颁布实施了《东乡族自治县教育条例》,逐步将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东乡族入学女童实施“两免费”的决定》,由县财政每年自筹10万元-20万元资金,为女童“两免费”提供经费;三是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及教育部门对教育职责的落实。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东乡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依法为东乡族教育的发展给予优惠政策。

一是给东乡族学生给予适当资助。1955年3月10日,甘肃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调整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规定的通知》,其中提到,对来自牧区或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藏、蒙古、东乡及其他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评发助学金时,应予以适当照顾,对其中家庭生活困难特甚者,应按各校所拟定的少数民族助学金的最高等级评发。1956年5月11日,省教育厅对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作了调整,对学生个人补助,农业区除东乡族自治县外,学生课本补助费一律停止。1957年10月18日,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费的规定》中规定,东乡族自治县可全部免收学费。这些措施,促使东乡县民族教育在短时期内有了较大的发展。1953年,全县有小学28所,学生2416人,其中东乡族有1156人,但到了1958年,已办起148所学校,其中初中12所,完小33所,民办学校102所,初级师范学校1所,全县有学龄儿童16935人,入学者14465人,占学龄儿童的85.4%,其中东乡族学生12253人。1981年,东乡县又采取若干鼓励儿童入学的政策,对东乡族聚居的18个乡的少数民族小学生采取发放助学金的特殊政策,除学费、书费全免外,入学男生每人每月补助3元,女生5元。这样,到1983年初,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1.8%,比原来的37.1%增加4.7个百分点,巩固率为20.2%,但合格率比较低,只有5.6%。二是在大中专招生中给予适当照顾。在大学招生中,东乡族学生报考汉语授课院校的,降2个分数段录取,报考民族院校的,分别按比例降3个-10个分数段照顾录取。在中等学校招生中,对东乡族考生降3个分数段录取。这为更多的东乡族考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组织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动员各方面力量捐资助学。

对口支援的形式,包括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师进修、派出教师讲学、支援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开展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等。自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对全国14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实施教育扶贫的意见》以来,东乡县积极寻求对口支援,通过协调争取,天津职业中等学校等学校对东乡县实行对口帮扶,英国基础教育援助项目和宣明会项目也即将启动。同时,近几年得到省州有关帮扶单位的捐助近400万元。教育捐资方面,1987年以来,共完成教育捐资近1000万元,维修、扩建、改建和新建中小学近20所,建成教学楼11幢。

4.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教师法》,通过普遍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业务素质。经过考试,把1984年以前的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同时,通过岗位练兵,参加函授、自学、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45名中小学校长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有120名教师取得了大专文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2%、64%、24%,比199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三、东乡县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经验

50年来,东乡县的民族教育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历经风雨考验,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主富的经验。

1.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相结合。

民族教育是民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才会有大的发展,否则就会遭到挫折和损失。建国初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能从东乡县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制定实行了一系列符合东乡县实际的政策和措施,使东乡县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1958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违背了党的民族政策,搞“一刀切”,抹杀民族特点和特殊性,大搞浮夸风,使全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这是今后发展民族教育应吸取的沉痛历史教训。

2.发展东乡族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发展民族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断探索发展东乡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东乡族教育具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它必须按国民教育规律办事,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东乡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要按国民教育规律进行,这是教育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东乡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传统文化、心理素质等与其他民族不同,并且这些因素对发展教育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东乡族教育中,对教育的发展规划、改革步骤、目标要求、办学形式、教学用语、课程设置、学制、培养目标、师资培训、发展速度、经费分配等要从该民族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民族、地区差别,进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与民族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东乡族教育有较快发展。

3.学习现代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在教育中,提倡和鼓励学习、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处理好现代学校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关系,把民族传统教育的精华融合到现代学校教育中,不能以传统教育拒绝现代教育,也不能以现代教育完全取代民族教育,应该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具有开放意识,乐于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使现代的教育内容带有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4.坚持把国家的支持帮助与本民族的自力更生相结合。

东乡族群众大部分居住在丘陵沟壑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发展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国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制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教育稳步发展。但同时,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扶持教育,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的精神,依靠自身力量挖掘潜力。近几年东乡县各族群众掀起捐资助学热潮,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5.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族教育的重视是东乡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类推荐
  • 在劫而逃

    在劫而逃

    教授孙鸿儒穿越回正德朝,历经坎坷,躲过了多次劫难,到嘉靖后期已经成为一个枭雄,隆庆登基后,他把持朝政励志改革,挽救了在劫濒死的大明……
  • 他是秦始皇

    他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历来褒贬不一,有人骂他,有人夸他,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你说呢?
  • 崛起之新中华

    崛起之新中华

    一次雨天的意外,一位坚信工业强国的伪军事、历史迷,侥幸魂穿清末,并逐步投身于一个略显不同的保路运动,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运动,以强势独裁者的身份,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华!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热血青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民族独立,从容的献出所有鲜血和生命,用死亡去闯出一条道路。没有后退,没有怨言,只有从不低下的高贵头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谨以此拙作,献于近百年来,每一个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富强完整的先辈烈士……由此,可以上溯至1840年!
  • 晚清风云之变法

    晚清风云之变法

    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派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外交团,赴日本马关,签订战败协议…………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作为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吕后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不谙世事到叱咤风云;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王教授在本书中,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她阴狠毒辣,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这样一个女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吕后的复杂一生。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大神逆天

    网游之大神逆天

    原本在三次元透明的她,遇到了二次元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尽请关注《网游之大神逆天》
  • 天缠土逗

    天缠土逗

    八戒小时,想要一馒头,但没有……于是他捡起了路旁一根荆棘。天书无字落笔成伤,心生幻境,粘花不语。站在舍身崖前,八戒不知身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迷雾升腾,他仿佛看到了没有文明记录的往昔。逻辑初现,天地开辟,星云逻列,看到岩浆,蒸汽。在高空凝成雷云,火焰燃尽岩石形成,爆雨不止,冲刷出沟壑、峡谷,形成了胡泊,海洋。太阳离地球也越来越远,变成煦日洒向大地;看到一片沉寂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些小细胞,在聚合离散,不断地死亡。终于成功分裂、繁殖,变异,在死亡中诞生,又在诞生中毁灭。凭借这一线生机一部分落在岸边,长出根茎、枝叶,变成了植物;而另一些则长出了腿、触角、尾巴。在海洋中游荡;看到了一群行星扑来。洪水淹没陆地。万物凋零。而猴子却因体小,度过难关。它们传承了狩猎,沟通合作,开始了站立行走。看着脑中的画面,伊的心中不仅冒出了问号?为什么哪里都有“存在”?时空是梦境吗?数字是什么?自然法则是什么?它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大脑是细胞的集体意志,那我们是不是身不由己?,看不见紫外线和时间的我们真能客观地体验一切吗?
  • 生或尸

    生或尸

    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我,却在上课分被人强行拉出教室?!接着又被强行加入求生团?啊啊啊拜托啊……我可是什么都不会呃,被少女拯救的我,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在末世中存活下来啊?!
  • 修宝

    修宝

    谁说没有灵根的普通人就不能比修真者强?修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活的够久,有一点提示,而且能坚持到底。任何人都可以悟透大道,破空飞升。一位地球上的普通宅男死去后转生为修真界凡人,由于没有灵根,他从小被修真者嘲笑,于是他立下了以凡人之躯登上修真界力量顶点的宏愿。后来他无意中和另外一个时空的宝物融合,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前进之路。别人怕杀戮影响了道心,而主角没有战斗就无法进步。为了达到那最高的顶点,主角只好选择将战斗进行到底。(希望各位书友喜欢这本书。)
  • 霸道诸天纪

    霸道诸天纪

    万世重生,前者不在!这是两个为老不尊的老不羞〃?〃的豪横之旅!PS:主角真男人!
  • 大佬小姐在线开挂

    大佬小姐在线开挂

    听说了吗?传闻中不近女色的易家大少爷易初淮竟让放弃了全京都追求她的名媛,喜欢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沈星眠!路人A:听说那女孩是靠美色上位,是个不学无术的野丫头。京大学生:我是不是对不学无术有什么误解?人家19岁读研三。路人B:听说那女孩家境普通,接近易初淮是为了钱。商业巨鳄:名企投资顾问、凌跃集团董事长了解一下?路人C:知道吗?那女孩的私生活混乱,同时勾搭了不少男人。各路大佬:你确定?那是我们爸爸!多重马甲护身,京都大佬家族太子爷的女友确认过眼神,是我们惹不起的人!
  • 十里聘礼之嚣张公主要逆天

    十里聘礼之嚣张公主要逆天

    她,妖幽雪,杀手界的王,对敌冷漠,对友仗义,却因某SB的一句话遭雷劈,从而莫名穿越到冷漠公主身上。更是因为自己的一句气话,让原主的灵魂提头见她,更夸张的是,某男在第二天带着十里聘礼来求婚,某女更是因为自己的一句玩笑话而将自己卖了……
  • CEO的专属妻

    CEO的专属妻

    他是史上最年轻、长得最帅的总裁,是一家跨国服饰企业的唯一继承人。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是人人都喜爱的,但却惟独喜欢一个人。她因为和他从小就有婚约,到了年龄,就结婚,她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就一直爱着他,可是他却毫不领情,惟独喜爱一个风情四射的女人。她在他的公司上班,他在最高层,她在服装设计部担任总监,结婚几年了,别人都还认为他是黄金单身汉,都不知道他们是夫妻关系,即使两个人见面了,他对她也是冷眼相对,而她总是掩饰得很好。在擦身而过的那一瞬间,她眼里的失望、落寞,他又何尝能知道呢?但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他很喜欢捉弄她,可却从不说喜欢她。
  • 你说的不荑

    你说的不荑

    我不知道我是否是存在于梦境还是现实,因为我无法判定,我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那场梦境,改变了我的一生......
  • 名心

    名心

    一代君主,通情达理,被人民戴爱,直到她的生活闯入了一位女子,把他装在心里,却又狠狠地抛弃,沦落为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