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3400000002

第2章  掌握分寸,待上有术路更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上司,你惹不起,同样又躲不开。于是,怎样与上司相处就成了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

作为下属,既不能功高盖主,被人猜忌;又要适当表现,给自己留下升迁的机会。这就需要在对待上司时,既要谦恭有礼,懂得以退为进;又要不卑不亢,避免曲意逢迎;还要在上司需要帮助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要掌握好这个度,还真需要一些高超的手段。

摸清上司的底牌

古代兵书《孙子·用间》说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下属,不知道上司的喜怒哀乐,怎么能与其相处好呢?与上司相处,第一要务就是要想办法摸清他的底牌,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初次结识你的领导,每个人都会忐忑不安,心里犯嘀咕:“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红脸还是白脸?”要知道,当你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去见那位即将成为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你的前程、影响你的命运、制约你的行为的人的时候,也就是你了解领导的开始。

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一般会在对方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由于形象给人的感官刺激最直接也最强烈,再加上初次见面大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第一印象的形成会产生持久的首因效应,影响着人们日后的进一步交往。

当你的领导以一副精明能干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西装革履、气宇轩昂、谈吐优雅、观念新潮,你是否会感到他对你的事业产生一种激励之情、一股与之共同搏击奋进的激情会涌遍你全身?如果你的领导属于保守型,衣着简朴、沉着稳健、平易近人、思想正统,你是否有与慈爱长者接触的感觉?也许你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敬重的感觉。

或许,你会发现你的领导与你理想中的形象相去甚远:或是太土气,精神风貌与时代不合拍,与身份不相符;或是太洋气,举手投足“洋泾浜”,让人可望不可及;或是太傲气,让人不敢仰视,敬而远之;或是太随便,缺乏威严,让人敬畏不起来。然而,不管怎样,你随意挑选领导的可能性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个人好恶如何,你都必须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其实,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客观,任何人都比你初次感觉到的更为复杂。所以,真正认识一个人,不是通过一两次交往就能完成的,不要让第一印象限制了你对领导的深入了解。

随着工作中的进一步接触,领导的形象逐渐在你的心目中丰满、完整,你对领导的认识也就更具立体感。历史学家认为,认识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探知他的过去。一般说来,你应当知晓:领导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受到什么程度的文化教育、学的什么专业?毕业于哪所学校?曾在哪些部门工作过?具有什么才干?有过哪些工作业绩?他与同级的关系如何?他最欣赏什么样的下属?他在用人方面有哪些与众不同?他是否敬业?生活作风是否严肃?是否廉洁自律等等。这都是作为一名下属应当了解的。

比如,走进总裁办公室,当你第一次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时,发现他边听边离开座位,走到窗前向外凝神眺望。你的心里感到颇不痛快,觉得受到了怠慢与轻视。尤其是从侧面看去,总经理仿佛全神贯注于窗外的景色,似乎忘记了你的存在。你该怎么办?是停下汇报,等待总经理重新回到座位上,还是继续汇报下去?此时的你,切不可感情用事,须耐心等待。事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总经理果然转过头来,提示你继续谈下去。

其实,这丝毫没有神秘之处,你完全可以从同事那里得知,这是总经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在与外面景色的交融中,他才能够平心静气地理清思路,对问题深入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作为下级,应主动去适应他,才能够形成有机的配合力量。习惯的形成往往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人生百态,每个人的习惯都是其中一景。如果你的习惯与领导大相径庭,还是自己主动调适,而不可能让领导去适应你。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会做下级的人,对上级那些既无伤大雅、又与他人无关的一些行为方式大光其火,横加非议,理由就是看不惯。其实大可不必: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精彩,而又那么无奈,它不会按照任何人的喜恶去塑造芸芸众生。与领导相处,要学会宽容,以达观的态度面对他,你会发现,你所敬重的领导,不一定都具有让你喜欢的行为方式。让自己适应领导要比让你的领导适应自己容易得多。如果每个做下属的人都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将会减少很多与领导之间无谓的是非摩擦。因此,用有效的手段得知领导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了解领导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尽快适应,这对你大有好处。

某秘书小姐刚刚上任几天,就明白了她的前几任纷纷离去的原因,老板对下属太严厉苛刻,吹毛求疵,似乎对一切都不满意:“电话记录不完整”、“材料报表不规范”等等。整天生活在一连串的埋怨、指责之中。几天下来,搞得秘书精疲力尽,心烦意乱。用她的话说,老板有点“黑”。

有的领导,虽然有点“黑”,但还算厚道,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精神放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有较为自由的行动空间和回旋余地。有的领导处处追求绝对完美,事事要求绝对正确,凡事都想胜人一筹、高人一等,结果搞得自己和下属都心力交瘁。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整日忙得天昏地暗,结果还是“受气的媳妇,一无是处”。

遇到后者该怎么办?如果你觉得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那么就要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样的领导大多心地并不坏,不要因为工作习惯不合你的心意就对他反感,甚至不自觉地与他对着干。如果这样,那只能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其次,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出发点,看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动机良好,是为了将工作搞得更好,而不是故意摆架子、寻谁的霉头,那么你就应该予以理解,变得心平气和一点;第三,要以平静安详的表情面对待他的浮躁和“吹毛求疵”,以友善的态度主动帮助他分担责任,减轻他的负担和压力,他会因为受你的感染而逐渐变得平和;第四,要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圆满周到、无懈可击,并适时地虚心向他请教,态度要虔诚、恭敬,要装得愚蠢一点,以便将他衬托得更高明,他会因自尊心得到满足而缓和自己的情绪。

那么,怎样去了解你的领导呢?一是从同事那里了解领导的情况,不过应局限于易于公开了解的内容,如年龄、学历、才干、经历等。另外,认识外单位的知情人也是信息来源。当然,初期的行为不可过分,否则,不仅会引起同事的警觉与反感,传到领导那里就更为不妥了。

还有一种了解领导的方法,那就是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戴尔·卡耐基曾说:“你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吗?不是行政才能,不是杰出的智力,不是热情,不是勇气,不是幽默感,尽管它们每一项都必不可少。依我看,应该是交朋友的能力。说得更简练些,就是看到人们最好的一面的能力。”常言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如果你的领导结交的都是高素质的朋友,那么这位领导的品位肯定很高,对于下级来说就是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与之建立超出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友谊,可以将他视为事业上可靠的良师益友。

领导对待落难朋友的态度,也能看出其是否可交。亚科卡在其传记中记述了他被福特解雇时的心情:“被解雇后我非常难过。我盼望有人打电话给我,跟我说,‘让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吧!我对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难过。’但是我在公司的大多数朋友都抛弃了我,这是我一生当中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人倒霉时,就会产生悲凉伤感之情,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亲人、朋友的理解、同情和友爱。如果这种时候抛弃落难的朋友,而这位朋友又不是因为原则性问题而遭难的,那么这样的人是绝不可以与之深交的。尤其是领导,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能量帮助下级澄清问题、恢复名誉、落实政策,却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最让人心寒的。

同时,你还可以从领导的个人爱好中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某公司的刘经理,工作出色,尤其擅长对外谈判。一日,随老板外出洽谈业务,几个小时的旅途中,远离公司大楼的老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开朗、随和、健谈、幽默,与办公室里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形象判若两人。他与刘经理谈文学、谈艺术、谈人生百态、谈历史风云变幻……

刘经理发现,他们两人的知识领域很接近,有很多共同语言,思想很容易沟通,在许多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于是,刘经理对自己的老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愈发敬重这位领导了,同时,也从如何贴近领导、迎合领导上面找到了突破口。

最后,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待、看领导是否重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领导可能会明确告诉你他很着重你,并告知他对你的期望目标,而有的领导可能就比较含蓄谨慎,只是暗示你说:“好好干,会有前途的”、“好好干,我是不会埋没人才的”、“我不会亏待你的”等类似的话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领导对你形成某种期待,只要他确实很器重你,就会为你创造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并推动你的成长进步。了解这些,你跟领导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你按照领导对你的期望提出要求,也会较容易地得到满足。一旦领导对你寄予厚望,你就有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也就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好好设计一下了。

上下一定要分明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因为他的地位比你高、权力比你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决定了他必须享有较多的尊严。当这种尊严被破坏时,他会觉得自己的身份感丧失了。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被剥夺身份的滋味儿很不好受,人会本能地产生厌恶、反抗的情绪。作为一位领导者,当他带着这样的心情站在你面前时就惨了!

因此,与领导者相处时,必须时刻做到上下分明。

但是,有的人就有一种蹬鼻子上脸的毛病。一旦跟自己的领导熟悉之后,就会有“这么做也没有关系”的——上下不分心态,这样很容易让领导认为“这家伙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被烙上这个烙印,将会是个人信用的最大损失。

上下分明首要之务就是认清上下关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上下差别要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当中:在走廊上与上司擦肩而过时,稍停一下和上司打个招呼;在上楼梯的时候遇见上司从上面下来,在下面的台阶上暂停等候,等和上司打过招呼之后再继续上楼。

上下关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言辞的使用。现在的年轻人常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对待自己的上司。

“喂!李经理,总裁有事找你!”

这种口气是很不合适的。

“李经理,总裁请你过去一下。”

这才像个样子。记住,“喂”这一类轻佻的招呼是不可以对上司使用的。

此外,回答领导的问话时一定要慎重。换言之,不可以语意含混地回答“喔”或“嗯”,即使是挨批也不可愤愤不平的顶嘴。对自己的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由于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而你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小媳妇熬成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张华的经历:

张华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由于他勤奋与努力,领导对他委以重任。谁知,一件小事却让这一切前功尽弃。

第二天要开会,头天晚上张华熬夜赶写重要报告。第二天开会前15分钟,他才赶到写字楼,开会时笔记本电脑又出了毛病。最终电脑被修复了,报告也效果良好,不过,比原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

会后,领导批评了他,还扣除当月奖金。当时,张华感到非常“委屈”,通宵达旦将报告做得完善,结果却是这样。他不顾同事阻拦,到领导面前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机器的故障和晚到的理由都只是碰巧。”面无表情的领导只说了一句:“这种理由不能称其为理由,我只看结果。”由于和领导的关系越闹越僵,张华主动离了职。

几年后,遇见了过去的同事,她说:“其实你很适合那个岗位,只不过当时有些冲动,不知退让一步,领导也不过想要你一个妥协的态度而已。”听了这番话,张华伫立着半天无语……

那些被公认为懂得节制的上班族,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恰恰就是言辞运用恰当。

对上司或长辈要以“经理”、“主任”来称呼,即使是没有头衔的人也要称呼“先生”,不可以说“你……”

近来,许多中学生都习惯对老师说“你……”,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学生,一旦踏进社会就会用这种态度对待上司或长辈。这样的年轻人不仅在言语上不懂得礼貌,就是做事的态度也是傲慢无礼。

在欧美的社会,有些公司一律不用职称,全部直接呼对方名字:“MrSmith”、“MissWhite”等等,但这并不适用于东方社会。尤其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就更应该分清楚上下关系。

有的时候,上司会走到你的桌子前面和你说话,这时你必须马上站起来答话。只是有时候也会碰到时间不对,例如你正埋头努力地算账,完全没有发现上司过来,等到听到声音的时候,上司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开始问话:

“某公司的应收账款有多少?”

刚好这时候,摊开在你桌子上的正是应收账簿,于是你就坐着指着账簿回答:

“从上个月底到现在,一共是多少多少万元。”

这种情况看起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当你发现上司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必须立刻站起来,站着翻阅账簿答话。

假如你必须拿出其他的记录或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而非坐下来不可时,你也必须先向上司说一声:“对不起!”如果你是坐在电脑或打字机前面,而上司是从你的后方走来,这种情况则另当别论。当然,这时候如果你就这样站起来,上司面对的是你的后背,无论你以什么方式站起来,都会使上司看不见你的工作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坐着答话也没有关系。

拿东西给上司,要以上司的方便为原则。例如,拿笔或刀子时要把柄部朝向对方。在下雨天碰到上司没带伞时,把伞柄递向对方才表示要借伞给对方。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儿只是举交递物品为例,其他生活上的小动作也是一样,凡事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才是应有的基本礼仪。

还有,当上司命令你做事的时候,上司会提出各项说明的时候,千万不可以中途插嘴打断上司的讲话。

上司的话只是在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家认为自己很轻率之外,也表示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会大声地怒喝:“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所以,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只要静静地听,适时地点头答“是”,表示自己已了解上司所交代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之下,应答的方式宜稍迟,太快应答会显得草率。

上司在说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以否定言辞打断他,而说些泼冷水的话,比如:

“这恐怕做不到!”

“即使调查也没有用!”

“这不是已经做好几次了吗?没有必要再做了嘛!”

除了不要在上司话还没有说完就表示反对之外,即使在上司交代事宜完毕之后,也不要立刻表示否定的意见。

——上司之所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恐怕早在事先就已经猜到你有什么反应。明知道你可能会反对却还是交代你做,一定有他的用意。这时候,你最好是服从上司的命令,并且忠实地执行。

经过仔细地思考之后,如果对上司所说的话还是有所不解或是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很冷静地和上司商量,千万不可以有情绪化的表现,以免让人认为你是故意唱反调。

如果上司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那该如何是好?答案很简单:除了服从命令,还是服从命令。因为公司就是靠部属服从上司才能够成立,如果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不肯服从上司的命令,公司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这里,我们先拿夫妻关系打个比方:

俗语说,妻就是漆,一贴上就终生为侣,不能说离就离。然而,婚姻心理学家的调查和实验证明,再亲密的夫妻,结婚两三年之后,都要经历一段危机,那就是婚姻倦怠期,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彼此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双方的兴趣爱好、内心的隐秘、睡觉时是不是说梦话咬牙吧嗒嘴,无不在对方的掌握之中……所以说,如胶似漆、爱情正在沸腾的时候,事实上,也为日后的疏离感埋下了种子。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证明了人际关系中那条浅白而朴实的道理。天下事无不如此,把它套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显这个道理的贴切。

别以为自己跟领导形影不离,前途就大有保障:目前的得意是微不足道的,不久之后你会发现,这种关系其实是很危险的,就像走钢丝一样,不跌便罢,一跌下去,不粉身碎骨才怪!

首先,你会招来同事的嫉妒,这个肯定不在话下。其次,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会认定你是某一上司的党羽——也就是说,人人在用有色眼光看你。就算你露了几招,大放异彩,可一说起来,大伙第一句话就是:

“哦,不就是某某手下的那个家伙吗?”

你变成了某某的党羽,这居然是天经地义的,你的实力又怎么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

何况,亲近过度不只容易让领导厌倦,你的性格的弱点和能力的极限也早被摸得透透的。那时,你就像一张透明的底片,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一来,被辞退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即使暂时看不出这种迹象,也不要自鸣得意:只有与领导保持距离,一段若有若无的距离,你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葆和谐,四周的人也不会把您当成特定人物的党羽,这样一来,好处委实无穷。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登上皇位,封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山王。朱元璋喜欢下棋,有一天同徐达在莫愁湖边的楼上下棋,连输了三盘,就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赐给徐达,并让人在这座楼挂上“胜棋楼”的匾额。可是,事后朱元璋暗想:你不谦虚推辞,竟挂上什么“胜棋楼”的匾额,这不是存心往我脸上抹黑吗?常言说,下棋如同行军作战。你逼我输了棋,惟恐天下人不知晓,还挂上一块匾,这不是明明让人家想到,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枪两下对阵的话,少不得也是你的马前败将哩!好,这份怨仇一定记下!后来,徐达后背生了一种毒疮,叫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吃鹅,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熟鹅一只。徐达明知这是要他自尽,也只好强咽肚里,但直到临死,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知道,就是为了那座“胜棋楼”,朱元璋怀恨在心,他才招来杀身之祸。

其实朱元璋输棋后,赐给徐达的“胜棋楼”,只不过是客气客气,作为下属的徐达,万不能仅存感激之心而默默接受: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已习惯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自己,更何况,下棋如同行军作战。徐达没有看到这一点,遭到杀身,应该说也是必然。

所以,即便一时恩宠有加,事事顺遂,您也得步步谨慎。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条处处危险的羊肠小道,最后能不能到达春风怡人,鸟语花香的康庄大道,就要看您是不是懂得“若即若离”的窍门了。

因此,与领导相处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做领导的保姆,总是无限制地去为领导的日常生活服务。比如,不断地为领导端茶倒水,替领导清理办公桌等等。更有甚者,经常在双休日也到领导家中看有无家务事可以帮忙,还不断地给领导带来一些小礼物——他非常认真地研究了领导的喜好。

领导果然对你开始喜欢,并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带上你:因为你总是愿提供一些超出职员身份的服务,这为领导带来很多的方便。在很多时候,你更像一个跟班。你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某一天领导突然对你说:“你是个好人,你可愿做一名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在领导心中,你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为保姆,这样的人,适合永远做下属,你就甭指望升迁了。

第二,不做领导的密友。如果说过多介入领导的私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领导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领导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任何好处。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与领导的秘密,却不一定是件好事了。要记住,你和领导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领导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领导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领导密友而洋洋得意,可是领导已经给了你能用来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产生尴尬。

过多地与领导周旋可能得到领导密友或宠儿的名声,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讨厌或不信任,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拆你的台:谁知道你与领导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人们总会本能地反感你如此行事。

总之,在你和领导的关系中要有一块禁区,你千万不可乱闯。

第三,不做领导的“哥们儿”。如果你的领导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领导的朋友甚至是“哥们儿”,你应该把握好尺度。任何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的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建立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这些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你们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领导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领导称兄道弟只能降低领导的威信。当其他的同事也开始对领导的命令不当一回事、当领导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那么,等待你的最低限度也是疏远,或者你只能离开。你更不要试图更多地参与领导的私人生活——隐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许领导在某些时候,对你没有什么戒备,所以容你经常参加他的私生活。当然,你如果能够同领导交上朋友,这说明你已经能接近你的领导了。不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你领导在公司中的地位,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阿坚为人憨厚忠直,与办公室副主任阿强是很要好的朋友。不久前,阿强的办公室副主任被“扶正”。阿坚很为朋友高兴,但不久他发现,有意无意中,阿强的口气里多了一些官腔,指派他干这干那。若阿坚还像以前那样提出不同意见,阿强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不接受任务的后果更是难以想像。晚上,阿坚照样像往常一样叫阿强去宵夜,阿强会说有个材料要写去不了。阿坚知道阿强对某一小姐心仪已久,但现在却发现阿强不仅在自己面前从不提起,更在众人面前给那位小姐脸色看。

阿坚觉得阿强变了,按照他的个性,他会找阿强说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人前不久还是好兄弟呢!

阿坚不明白,他与阿强的友谊只是“阶段性”的,他不理解阿强此刻的心态:他身份不一样了,他要显示权威,他要树立形象,搭起他的“主任架子”。再者,一个知道领导太多秘密的人即是领导最忌讳的人。

记住,上级重用你绝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让你为他服务。作为下级,还是与领导保持一定距离为好。你不知道哪一天因为利害关系,出现裂痕,上级会翻脸不认人,过去的“隐私”反成把柄。找朋友?还是跳出领导圈吧。

顾全领导的面子

古往今来,处理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有一条“通则”:即“以上为重,以上为尊”。社会的变革,使这条“通则”发生过种种变化,但是,以上级为重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下级要尊重上级的思想也没有变。

轻上傲上是一种思想误区,是把人格平等原则和上下级关系对立起来,是把才能作为向上级炫耀自夸的本钱企求重用,因而是不适宜的。有些下级虽然有一定的才华,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上级,牢骚满腹,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有效的社会行为有赖于人们对个别社会事件和社会刺激的准确认识,也依赖于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准确认识:角色地位与主体行为必须与之相符,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和谐。

要克服轻上傲上,就要坚持从属原则。下级从属于上级是角色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从属原则不能变。在上下级关系上,上级为重、为主,下级为轻、为从。下级的才能有可能超过上级,但并不能改变其从属地位,不能当作轻上傲上的本性;上级有某些缺点甚至错误,也不是可以轻看的理由。自觉地尊重上级、服从上级,在非原则问题上顺从上级,是下级的本分。

只有下级从内心里尊重自己的上级,才能与上级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整个组织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级、我行我素、对抗上级,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夹起尾巴做人,可能有损你的一点面子,但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比如,上级批评下级,是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下级批评上级则要讲究方式方法,使上级接受批评而不感到过于难堪。要让上级接受批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他足够的尊重,不使他太丢面子。

例如,唐太宗常常对魏征当面指责他的过错感到生气。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时酒后吐真言,对长孙无忌说:“魏征以前在李建成手下共事,尽心尽力,当时确实可恶,我不计前嫌地提拔任用他,直到今日,可以说无愧于心。但是,魏征每次劝谏我,当不赞成我的意见时,我说话他就默然不应,他这样做未免太没礼貌了吧?”长孙无忌劝道:“臣子认为事不可行,才进行劝谏;如果不赞成而附和,恐怕给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不以为然地说:“他可以当时随声附和一下,然后再找机会陈说劝谏,这样做,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吗?”唐太宗的这番话流露出作为领导其对尊严、面子和虚荣的关注。

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这种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根深蒂固,无人能免。

在上级眼里,如果自己的下级在公共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无论你是他喜欢的人,或他不喜欢的人,在公开场合不给上级留面子的结果就是:上级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回击,通过行使权力来找回面子,要么就怀恨在心,准备秋后算账。

这种结果,自然是任何一个下级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上级,还是他本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味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里。

上级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有其他领导和众多下属在场时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更在于上级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的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变得愈发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上级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即使他“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上级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权威受到挑战,行使权力的效能便会大打折扣,它影响着上级在今后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权力的效能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因此,当上级当众受到下级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忌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因此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下级当庭责难,大出其丑,这就叫“杀一儆百”!

既然如此,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能够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尊重领导,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意味着你在指责他,相反,是在为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余地,下级可利用这个余地同上级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暗示上级:下级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上级仍留有最终的决定权。留有余地,会使下级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所提意见并不确切或不恰当,还会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可能。

当然,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上级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级“见风使舵”,做“老好人”,而是在提意见时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第一,用称赞的方法批评。发现上级的成绩同时也发现错误、缺点时,可以用讲成绩称赞的方法去批评上级。但这种称赞要适当,要真实,要留下“缺口”让上级思考醒悟,使上级感觉到你已经看出了他的不足之处,由于尊重他而没有说出口,要让他自己去感受。

第二,用“转口”的方法批评。感觉到上级有某些错误,并且已在群众中造成影响,而上级自己还没有觉察,那么下级可以带着私人感情,借别人(不指名)或群众之口,给予提醒,引起上级警惕。

第三,用商量的方式批评。用商量、讨论的口吻提出上级的某些失误或失当之处与之研究,并请上级做出判断。

第四,用“提供信息”的方式进行批评。当上级的失误初见端倪,立即提供准确信息加以证实,促使上级及时采取措施匡正失误或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五,用阐述的方式批评。发现上级有较大的失误,要准备充分的理由、事实、数字依据,选择较为恰当的场合,如单独会见或上级心情较好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上级询问,则要以忠诚的态度,由浅入深,把根据摆出来,周密而又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上级同意了是一件好事,如不同意,要自我下台,缓和地表示:“您的看法有道理,我再想一想”,留下再提建议的“伏笔”,切不可跟上级来“横”的。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上级的忠实合作人的态度出现,表现得谦恭有礼,以“低姿态”衬托领导的“高大形象”。如果上级坚决拒绝、不耐烦、表现尴尬,或者嘴上说,“你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表情十分不自然时,要停止批评,并向上级表示:“我考虑得很不成熟,有些看法可能不够妥当,请您多多指教。”

多给上司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

A君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A君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呆下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因为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他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

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和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让其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A君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这么简单!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一个劲地夸道:“来得快,不错。”考试自然过关,还是优秀哩!

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纠缠于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因为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领导比你高明的地方,当上司的就会感到有“功高盖主”的危险。

所以,有手段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就像那位处长,当终于发现一个错别字的时候,他不是立即又多云转晴了吗?要知道,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以教的时候,他的自尊与威信才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才能得到满足。

上司交办一件事,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上司还高明,你的上司可能就会感到自身的地位岌岌可危,你的同事们也可能会认为你爱表现、逞能,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会觉得轻松吗?

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上司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会首先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

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领导留着,单等着他来做“最高指示”。并且因为快,同事们也许会觉得你并不怎么特别,无非“毛”一点儿。同事们认同了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容纳了你。

此外,一个聪明的下级,还会经常向经验丰富、成熟的上级请教,这并不可耻,而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上级是很希望下级来询问,这会使上级感到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下级向上级询问和请教,也表明下级在心目中将上级当作某一方面的权威和自己可以依赖的师友,并将他放在比较尊崇的地位。

如果你装作什么都懂,一切事都不想问,上级就会在心里说:“奇怪,这个下属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了解呢?如果没有了解,又为什么不见他来向我请教呢?难道是他认为我不懂,有看不起我的意思?”你总也不去询问和请教上级,上级的这种心理就会得到不断强化,逐渐地,他会认为你是一个目空一切、轻上傲上的人,不但好“差事”不再想着你,而且还会时不时找你的“茬儿”,打击一下你的“傲气”。

因此,你要经常做“小学生”,多向上级请教,不懂的问题自不必说,即使你一切都懂,也要给上级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感受一下受人尊重的“乐趣”。实际上,就是你熟知的东西,多问一个人,多听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询问和请教上级也不能太频繁,否则只会使上级认为你一味依赖别人,而无什么真才实学,这样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如果你确有事情要与上级商量,而上级又一时抽不出时间,那你最好说一声:“对不起!”而后退出,而对帮助过你的上级,你一定要向他报告事情的经过并道谢,这是很重要的事。

你是不是常常向你的上级请教问题?如果没有,那就从今天开始吧。

才华不可露尽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会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轻易示人;而真正的君子,虽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锋芒毕露,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看不到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自己有好东西。倘若随便将贵重商品摆放在明处,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猜忌,吃大亏而不自知。

初涉职场的人才,往往都急于显露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求成,凡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但是,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也会造成某些潜在的被动。

其一,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上。因为你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你总能比别人强。一旦你有遗漏和失误,别人轻则说你还欠火候,重则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报应。

其二,会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升迁之争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便是淘汰制,通过不断地淘汰来实现金字塔式的职位升迁。过早地进入这个程序,就意味着有可能过早地遭到淘汰。况且,有时的淘汰有可能是一种机遇和运气,有时是人际关系失衡后一种权宜的矫正,更甚或是一种不公平、不光彩的人为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过早地卷入,很可能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其三,根基不稳,虽长势很旺,但经不住风撼霜摧。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却一古脑儿地将十八般武艺悉数亮将出来,便是应了中国那句忌语:“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一旦成为强弩之末,连薄绢都穿不过,那肯定会被嗤之以鼻,逐出场外,到那时岂不心血白费、努力落空?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有一位大学生,从刚分到新单位伊始,就对单位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找了个借口,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两年之内,他因为同样的情况换了好几个单位,而且还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却也无可奈何。

欲速则不达,这样的人尽管很有才能,锋芒毕露的结果却是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招致明攻和暗算。

这真是一种深刻的矛盾: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太露锋芒,却容易招小人暗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岂可容得二虎?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伏下深深的危机:才华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过露,适可而止吧。

锋芒毕露者,容易使上级不高兴,他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且一有机会,会把你踹下去:某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是很平庸的人,他手下的一位部门经理很有工作能力,业余还坚持写小说、诗歌,小有名气。但他有一般文人的通病:不知谦虚。而且经常在总经理跟前卖弄自己的才华,对总经理还一脸瞧不起。传闻他有取代总经理位置的野心,后来,总经理放出话来,说他的作品里有不少性描写——第一,是他的作品内容不健康,作品不健康当然就是心理不健康,有损于出版公司的形象;第二,如果他没有那些体验,怎么能描写得那么细致?肯定和别的女性有交往,这就是道德败坏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怎么能身居领导岗位呢?终于找了一个错,把他从部门经理降为一个不管事的普通工作人员。

显然,这位老兄犯了“锋芒毕露、功高盖主”的忌讳。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门,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的部门,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老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在我们身边,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贸然地把你的构想推销给上司,那么无论你的构想是多么优秀,都有可能被抛进废纸箱。因此,你必须懂得一些技巧:你不妨在上司旁做些提示,或把构想的重点有意无意地移植到上司的脑中,让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构想。

有人会觉得自己为公司辛苦卖力,但成果被上司全都霸占而感到愤愤不平。其实,退一步想想:你在公司的位置主要是协助上司,在公司最高层的眼中,你部门做出的成绩,自然也是部门主管领导下的成果。下属尽力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是分内之事,假如你硬要出头争抢风光,只会令人觉得你自不量力,不识大体而已。

记住,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却未免做作之嫌。所以,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第一,让上司充分地表达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第二,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为难他,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践经验而不信任你。

第三,对上司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上司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对大大咧咧的上司可用开玩笑的方式,对严肃的上司可以用书面建议的方式,对自尊心强的上司可以用单独建议的方式等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当你的才能高于上司时,不可过于锋芒毕露,以免引起上司的猜忌之心。

不传闲话,勿泄隐私

对于闲话,不可以轻视,但也不值得过于认真。闲话是一种背后舆论,它可以败事,也可以成事;可以帮人,也可以毁誉。闲话具有刺激、猎奇的特点,与其较真,空空如也,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留下的只是个人的烦恼。所以说:人言可畏。

下级在人际交往和与大家的接触中,常常涉及一些上级领导的情况。不管自己与上级的关系如何,在上级手下是否得志、顺心,都不能内丑外扬,不要诉上级的苦,流露对上级的不满。

例如,开会时憋了一肚子的气,好不容易才解放出来的一伙人,一起跑进洗手间松一口气,这些人碰在一起就毫不留情地批评起上司:“我们的总务科长可真会逢迎拍马,教人受不了么。跟着这种人怎么会有好呢?”结果,总务科长就在另一间厕所里,这种情况在现实的生活里时有所闻。

当然,也不能对自己的上级进行溢美宣传,过分地炫耀自己和上级,这会使别人产生逆反心理,引起其他闲话的流行。同时,也会使人对自己产生浅薄、好吹捧,好巴结和不值得信赖的印象。正确做法是:

第一,内丑不外扬。无论对上级有什么意见和看法,不在外边宣传,不对外人流露,可以在内部通过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内部协调的办法加以解决。对自己的上级进行诋毁,等于是在破坏自己的荣誉,是不明智的。

第二,扬善溢美。下级热爱自己的上级是应该的,但是不可过分吹捧,对上级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扩大,不修饰。宣传上级,不是把上级挂在嘴上,而是从需要出发,关键时刻用事实说话,说明问题,以正视听。

作为下级,还要善于听闲话,听闲话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了解思想动向,知道人们在想什么,议论什么;二是可以了解大家对上级的真实看法,帮助上级验证自己;三是可以发现工作漏洞,看一看实际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四是了解一点“敏感问题”,有些事情往往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闲话有时起着“天气预报”的作用。

可见,下级,尤其是上级身边工作者,要学会听闲话,正面的、反面的、讽刺的、表扬的、明朗的、隐晦的都要听。

想要听到闲话,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听的时候,要沉住气,不抬杠、不追问、不评论、不纠正、不解释,也不要随声附和,经常明智地点点头,用微笑作答。闲话的内容如果涉及自己,千万不可暴跳如雷、沉不住气。如果涉及自己的上级,不要辩解,不要否定,但也不要肯定。可以推说“不甚了解”,或都以微笑作答。

对听来的闲话还要过滤,多数没有用处,听听而已,不必件件认真。对于一些与上级威望、与上级工作相关的问题,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加工,提炼出正面的、有积极作用的东西,作为工作信息或工作建议提供给上级。

因此,面对闲话,下级应立足于维护上级的形象,听闲话而不传闲话,并以巧妙的方法加以利用。

除此之外,下级还要切记不可泄漏领导的隐私。有这样一件事,A的笔记本丢失,被B捡到。这个本子上记录了A的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个人亲朋关系达80多个,包括姓名、住址、来往时间,以及互送礼品的数量、价值等。A承认,他是以控制上级秘密作为筹码,待到有用之时,讨价还价的。

下级为上级保守秘密是职责、义务,是工作纪律、道德观念的要求,也是对上级忠诚的体现。对于上级的秘密,不论是工作秘密还是个人秘密,应该知道的可以知道,不应该知道的,不要强求知道。下级要控制自己的知密欲,不要有意识地去探听,不要主动了解,有时还要主动回避,以减少知密度。有些人以在领导身边工作、知道的秘密多为荣耀,喜欢别人从自己嘴里探密,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浅薄和有害的做法。

上述那位A以探听上级领导的隐私,以达到将来利用上级或要挟上级的目的,更是道德品质败坏的表现。这样居心叵测的人,如果被发现,自然会被清除。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喜欢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的下级。

在古代,“孔光不言省中树”的故事,可为我们提供借鉴。汉代的孔光,官至仆射、尚书令,是皇帝的“秘书长”。他主管中枢部门十多年,严守法度,从不泄密。据《汉书》载:孔光“沭日归林,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不应,回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如果在公司或企业工作,则更要对上级的秘密秘而不宣,因为一旦泄漏秘密,不但会损害上级的形象,而且还会在不经意中泄露本部门的商业机密,使组织蒙受损失。更有甚者,上级领导一旦发现你的“泄密”行为,轻者会对你心生厌恶,从此疏远你、冷落你,重者则会炒你的“鱿鱼”,甚至会因你给组织带来损失而给你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让你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得到这样的结果,那你恐怕就得抽自己嘴巴了。

此外,喜欢谈论领导私生活的“长舌妇”更是令人讨厌。但我们必须承认,喜欢探听别人的私生活几乎是人的一种本性。

一般说来,地位越高的人,私生活越引人注目,这就养成了人们谈论上司私生活的习惯。但是,如果你想当个好部属,如果你想在企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的话,那么,你还是不谈上司的私生活为好。

所谓私生活,就是个人生活的隐秘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领导者也不例外。既然是隐秘,当然就不希望外人知道,而你偏偏在那儿说长道短,怎么不叫上司恼火呢?

既然是隐秘,旁人自然不能知道得很详细、很清楚,即使有所知晓的人也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传播。于是,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距离事实往往很远。因此,谈论上司的私生活,也即等于在传播流言蜚语,怎么不叫上司愤怒呢?

“我们又不是当面说,上司怎么会知道?”有人或许会这样想。这可真像孩子一样天真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就是在背后议论同事,也保不住会传到其本人耳朵里。何况上司处于一种极有利的地位,有很多人希望和他接近,讨他的好。他如果想要了解什么事,可说是丝毫也不困难的:说不定还有人为了某种目的自己送上门去报告呢!

所以,与其寄希望于上司不知道,还不如自己不参与谈论上司私生活为好。

聪明的部属应该知道,万一获悉上司的某种秘密,最好也装不知道。不但不对上司泄漏半句,对同事也保持缄默。

有的人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故意在上司面前透漏一二句,表示自己虽然知道却没有跟人讲;或者在同事面前显现出“我有秘密但不告诉你们”的样子,这真是愚蠢无比:这样做,上司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觉得你在以此要挟他,对你不深恶痛绝才怪!同事们也会认为你故弄玄虚,令人作呕。

吹捧逢迎讲艺术

吹捧逢迎领导人人都会,但如何吹捧最有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用点手段,讲点方法。

第一,先从小事开始捧。有些下属总爱找一些上级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吹捧,他们认为事情不大,就不足以产生轰动效应,也就不能使上级深切体会到吹捧的“分量”。于是,他们专门对上级所做的一些“大事”进行吹捧,诸如上级在调整领导班子中的卓越表现,上级为公司挽回了多么大的经济损失;上级的谈判技巧有多么高超等等。其实,上级所做的那些“大事”总是有限的,光注意“大事”,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上级身上找不到什么可以吹捧的东西了。另一方面,上级所做的一些“大事”、所取得的一些较大成绩,都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而且一定有许多人已经向他表示过祝贺了,这时候如果你再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上级就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感受了。对于你的吹捧,他也只是出于礼貌,点点头,或者说一声“谢谢”,事后回想起来,恐怕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哪些下属说了哪些话,因为大家说得都整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随“大流”去吹捧上级,往往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大家都去吹捧一种东西,就像大家都没有去吹捧一样,因为在受吹捧者的心里,大家仍然处于同一位置上,既没有与这个人更靠近些,也没有同那个人更疏远些。

正因为如此,下级在吹捧上级时,不仅要注意上级所做的“大事”,更要注意上级的一些小事。上级身上的一些细微变化,偶然发现的上级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优点等,都是应该注意的,而这些方面又是一般人不太看重的。如果你能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另辟蹊径”,那一定会出奇制胜,大有收获;上级也会因为有人发现了自己的这些优点而欣喜异常,把你视作“知音”。常言道:“知音难觅”,一旦发现,器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一个人身上小的优点和长处是很多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具有一双慧眼,能否及时地发现和欣赏。例如,对某位经理,你没有对他的管理能力大加吹捧,而是称赞他在木炭上烘烤牛排的方法,你因为对他不突出的一些优点加以吹捧,他才会对你的吹捧感到更加兴奋不已。

第二,直接吹捧讲方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吹捧,是指那些不以借他人之口转达自己吹捧之意为目的的吹捧。它包括下级对上级面对面的吹捧和为了让他人了解上级而对他所取得的成绩及其优点所作的吹捧。直接吹捧,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

首先,直接面对,表扬上级。用口头叙述方式,说明对上级行为的赞同或者看法上的一致;夸赞上级认识的先进性、敏感性衬托出自己认识上的差距;这样的吹捧,话不要多,言中关键,点到为止,曲尽其妙,使上级从中得到认同的喜悦。

其次,在下级和同事中吹捧自己的上级,可以介绍一些关心下属疾苦的事实、成效,疏通一下上级与下级的误解,介绍一下上级正欲采取措施解决上下级矛盾中的问题。对于大家还不甚不解的上级的优点、长处,也可作些介绍。

再者,向群众吹捧上级。上级做出突出成绩、关心下级疾苦、采取重大举措、成功解决了某些难题等,都需要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这不但是在吹捧上级,更是为自己的升迁铺平道路。下级在上司身边工作,最有资格、最有理由、最有身份担当这一重任。

向群众吹捧上级,要通过新闻媒介。下级可以向他们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给他们采访创造方便条件。必要时要亲自动笔,撰写稿件,这是下级的使命和职责。

用书面方式吹捧上级,不要有随意性。要抓住重大题目和真实的内容,加以认真提炼、撰写成精品,而且需经上级本人同意,千万不可出于好心抢时间而出现谬误,导致上级的被动。

吹捧上级要避免负效应。一是在众多领导面前,吹捧某一位领导或者自己的直接上司是不适宜的,有亲疏之嫌,也有碍于被吹捧者的面子。二是在人们对上级有误解或对立情绪的情况下,不要用吹捧的办法,而要用疏通、缓解的办法,否则会火上浇油。三是不要吹捧“弱智”:上级的工作本来是四平八稳的,硬要说他雷厉风行;上级的字写得不好,硬吹捧他擅长书法。这种吹捧可谓无中生有,只会事与愿违,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出力而不讨好。

第三,“无意”吹捧最惬意。“无意”吹捧就是不是有意说给被吹捧者听的吹捧,这种吹捧往往被人认为是出于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贾宝玉因为史湘云、薛宝钗劝他为官作宦、入仕从政,便对史湘云等人吹捧林黛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碰巧黛玉这时刚好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互诉肺腑,感情日深——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和自己,三人中只吹捧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吹捧是很难得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的林黛玉恐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哩!

无意的吹捧,虽然出自无心,但可以得到空前的成功。

有位公司职员向副经理借一本法律书,但不巧得很,副经理那里也没有这本书。看着职员着急的样子,副经理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到总经理那里看看,他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没准他那里会有。”职员找到总经理说明来意,总经理就问:是谁告诉他的?这位职员说,副经理说的。总经理笑道:“我是学企业管理的,他怎么会想到我有法律书?”职员于是将副经理的话说了一遍。听了职员的回答,总经理感到由衷的高兴,从那以后,对副经理非常关照,虽然副经理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副经理无意中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对总经理的吹捧:学识渊博、博览群书,这是对总经理才能的认可和称道。无意中的一句真心话,比平时面对面的一万句奉承的话更有效,这也符合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要知心腹事,且听背后言”,真实感情的流露,往往是在私下。

“无意”的吹捧关键是在“无意”二宇,这就是说,吹捧者不是有意那样说,不是为了博得上级的欢心,故意说些“甜言蜜语”。这样的吹捧是没有心理准备的,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因此,“无意”吹捧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它需要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吹捧者从心里欣赏对方,觉得对方值得吹捧。

作为下级,如果能做到对上级的“无意”吹捧,那是再好不过了,这也说明你对上级的忠诚和尊重。

第四,学会借他人之口。对上司进行吹捧有多种方式,比如前面所说的直接吹捧,也可以间接吹捧。间接吹捧就是不直接面对上级,而是借他人之口将自己的吹捧之辞传递给上司,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

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妙用,应视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级直接吹捧上级时,对方可能会以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只能“你那么一说,我这么一听”,而不必当真;其他人也会认为你是在巴结上级,别有所图。

吹捧若是通过第三者的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上司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吹捧,毫无虚伪包含在里面。于是就会真诚接受,而且对你也会另眼相看,所以,当上司不在身边时,不妨对其他同事将上司的优点和成就大肆吹捧一番。吹捧的范围可以很广,例如,可以吹捧一下上司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上司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上司教育子女的成功之处、甚至他今天得体的服装,你还可以谈谈上司的“历史”,提提他的“当年勇”等等。如果其他同事与你有不同看法,你也没必要去争论,毕竟,这只是你的个人观点。相信吧,你的口舌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你的这些溢美之词会传到上司耳朵里,他会因为有你这样的“知音”而感到高兴。

“第三者”,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也包括其他人。比如,在看到上司的妻子时,你可以适当地赞美一下上司,甚至在看到上司的子女时,也可以说一些诸如此类的话:“你爸爸为公司的事情操碎了心,你得劝他多多休息,保重身体”;“听说你工作干得不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如果有一天,你上司的上司来你所在部门视察工作,那也要寻找时机进上一言,好好把自己的上司赞美一番。当然,赞美时一定要言之有据,不可为吹捧而吹捧,恐怕这是上司最期望的了。自己替自己说好话,容易使上司心存反感,而由自己的下属代言,又可给上司留下较为客观的印象,效果会好得多。这样一来,上级对你可能就要“感激涕零”了。

第五,吹捧也要讲时效。吹捧是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才干及其他积极因素的肯定。通过吹捧,人们了解了自己的行为活动的结果。可以说,吹捧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反馈,反馈及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下级对上级的吹捧,也要坚持及时的原则。当上级刚刚谈成一笔生意,当他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工作时,要不失时机地吹捧他。要知道,上级取得成绩时的自豪感不仅要由其上司的赞扬来加强和巩固,更要由其下级来巩固和加强。下级的真诚吹捧,会使上级感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己的心血没有白废。下级的真诚吹捧,也会使上级感到下级对自己的支持和尊重。

如果上级取得了成绩,而下级没有丝毫的表示,上级就可能会猜疑,如上级可能会想:“下级不向我表示祝贺,是不是他们对我有意见?”“他们没有说一句赞扬的话,是不是觉得我取得的成绩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态度这么冷漠,是不是嫉妒我?”诸如此类。

或者在上司取得成绩后,下级并没有马上表示祝贺,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后才有所表示,那么,同样会引起上级的猜疑。上司可能会认为你现在才向他说一些吹捧的话,是听从了别人的建议,怕得罪他才这样做的:你本人并没有什么诚意,只是事后随便“应应景”而已。

吹捧别人从相对意义上来说具有时效性,一旦过了吹捧的最佳时机,吹捧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这一点是每个下级都应该注意的。

为上司保驾护航

一般来说,上级会比下级考虑问题周全些。但是上级也是人,而且也只有一个脑子想问题,也会有想不周全的地方,甚至也会出现失误。这就需要下级助他一臂之力,为上级保驾,替上级护航,代上级受过,替上级摆平。

第一,巧妙弥补上级的无知。通常,领导都是具备某种技术特长或专业知识的,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仅有专业知识还不够,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只能保证做好某一项工作,而管理工作却是千头万绪的。还有一种情况,领导由原部门调任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他原有的知识结构可能已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会使他显得无知。如果你能弥补老板的这种无知,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首先,你要确认这种无知。比如,一个长期担任总经理秘书的人可能被提拔作为人事部门的经理,他也许对秘书工作了如指掌,但对人事部门的工作却了解不多,你要首先弄清这一点。

你可以先预计一下领导的无知程度,并在实践中加以证实,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得出结论,总之要搞清楚。

然后,你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弥补。比如你可以争取做一些领导并不是太了解的工作,而把他可以顺利完成的工作留给他。切记,不可当面或在公共场合指出领导的无知,无论这在客观上是如何的真实,他主观上都不太愿意承认。你可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特别是没有别人,或者别人没有注意你的时候,向领导提及他的无知,当然要用比较婉转的语气和方式,然后告诉他有关知识,也许他能够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增长见识。

有这样一位下级,他在一家公司的公共部门任副经理,他的外事工作知识相当丰富。在公司的一次人事变动中,来了一位新领导,这位领导在人事部门工作了三年,成绩斐然,看来是公司准备重用他,在此之前派往另一个部门锻炼一下。

工作中,他发现这位新领导在外事知识上很欠缺,接待外商时缺乏应有的知识,在走马上任的头几天里,出了一些洋相:

有一次,公司需要接待一位前来访问的外商,领导为了表示足够的重视,决定亲自布置接待场面。这位下级发现领导对这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于是他便劝阻领导,说这些小事无须领导亲自操刀,由他代劳即可,领导终于同意了。结果,这次接待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在事后的宴会中,他在与领导闲聊时,透露出外国人都有什么禁忌和偏爱,夹杂一些笑话,在言谈中,领导便学到了不少知识——这实在是个聪明的下级。

第二,让你的领导放心。做下级的,不但要勤于工作,还要勤于思考,多动脑子,把各项工作做得周到些,圆满些,让领导放心。

首先,上级考虑周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布置去办,使上级放心。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却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许多多的工作,上级布置得已经相当周密,只要按上级的吩咐去办,工作就能做得非常圆满。但也有例外情况,有相当部分的工作如果没有上级的督促、检查,就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如果你的上级在谈到你时说:“你那里可以不去检查,我完全可以放心。”那简直是你莫大的光荣。这表明上级对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已经认可。

其次,上级考虑不周到的问题,要开动脑筋把事情办周到些,使上级放心。这一类事情如果没有办圆满,责任当然不在下级身上。但是,如果你能帮助上级将事情办得出乎意料的圆满,上级会多么感激你,喜欢你,并在今后加倍地信任你。有一位总经理派一位下属去外地协调一笔生意,想挽回一笔经济损失,因他工作忙,只简单交代了几条原则就让这位下属出发了。后来,总经理想到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还有两点应该交待的竟忘记了。正当总经理心急如焚的时候,这个下属回来了。他告诉总经理:对方对这次的处理很满意,答应以后给予更多的支援。所以如此,是因为他除了按总经理的话向对方说明情况以外,一开始就代表总经理向对方过去一段时间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又说明总经理没亲自来的理由,并表示歉意。对方原来对这个问题就有气,恰恰总经理没交待这一点。由于这位下属采取了高姿态,一下子就使对方的心理得到了平衡,双方进入了友好的谈判气氛。中途,他发现其中有几万元的经济损失理应由自己这方负责,没等对方提出,就承担了责任,使对方非常感动,这也是总经理没有交待的。对这样一个勤于动脑、办事周到的下属,又有哪位领导不喜欢呢?

再次,上级没有想到的问题,要能够想到。如果上级在,要及时提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上级不在,更要及时主动地把上级没有想到的工作做好。

最后,上级考虑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帮助纠正。上级的错误,不一定要他的上级来发现和纠正,聪明能干的下级同样可以发觉和纠正上级的错误。比如,有位经理要进行一笔非常错误的投资,手下一位主管及时全面地向他分析了形势,并建议他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将会出现的问题,使他的头脑一下子冷静下来,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一种“担责分忧”,为上级减少了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有的下级本来是聪明能干的,但他们并不像上述那样,处处让上级放心。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头脑中,并不存在着为上级“造资本”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下级把工作搞好了,上级就可以官运亨通了,得利的是上级。这当然是大错特错了:为上级担责分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上级领导在更大程度上代表着事业,代表着全单位成员的整个利益,为上级担责分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忠诚于事业,忠诚于整体利益。

第三,甘愿替领导受过。领导所管的事情很多,但并不是每件事情他都愿意干、愿意出面、愿意插手,这就需要有一些下级去干,去代上级摆平,有时甚至要替上级受过。

有些人很不注意上级愿意干什么工作、回避什么事情,这就往往容易得罪上级,惹出麻烦。某化工厂因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引起社会关注。省电视台记者到该化工厂来访时,最先碰到该厂办公室主任陈某,陈某怕说不好承担不起责任,就对记者推卸说:“我们厂长在办公室,他说了算,有事你找他去吧!”结果,记者闯进厂长办公室,把厂长抓了个正着,厂长想回避也躲不开了,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厂长得知陈某不仅不提前通风报信,还说了那样一句话,很生气,很快便炒了陈某的“鱿鱼”。

陈某受的教训很深刻:记者采访质量问题本不是光彩的事,按道理,从为上级着想的角度讲,他除了应实事求是地讲明问题的原因外,还应该维护上级的面子,替上级分忧,而不该把事情全推到厂长一人身上。

一般地讲,上级有几愿几不愿:

首先,上级愿意做大事,不愿做小事。上级的主要职责是“管”而不是“干”,是过问大事而不拘泥于小事。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小事应由下级承担。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上级因为手中有较大的权力、较高的职位,面子感和权威感较强,做小事在他看来显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损上级领导的形象。比如接电话、组织市场调查等都是上级不愿意干或不愿介入太多的,这些事情只能由下级分担了。

其次,上级愿做“好人”,而不愿做“坏人”。工作中矛盾和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上级一般都喜欢由自己充当“好人”,而不想充当得罪别人或有失面子的“坏人”。

一位作家在《如何与老板相处》一书中举了个实例,香港有位企业巨头,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那是因为任何人跟他谈任何事情,从来都不会得到否定答案。当然,他并非有求必应的“黄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对象或他肯出手相帮的人,就会亲自出面,卖个人情。不然的话,一律由他的下属以各种不同的理由回绝对方,否则,他是不会露面的。

愿当好人,不愿演丑角的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领导心理。此时,上级最需要下级挺身而出,充当马前卒,与自己演好这场“双簧”。当然,这是一种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上级也难以启齿向下级明说,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上级的意思然后再去硬着头皮做。做了上级心里有数但不会公开表扬你,如果下级因为粗心或不看上级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尴尬,上级肯定会在事后发火。

还有一点,上级愿意领赏,不愿受过。闻过则喜的领导固然好,但大多数领导还是闻“功”则喜,闻“奖”则喜,鲜有闻过而喜者。在评功论赏时,上级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之后,许多上级都争着往后退。此时,上级亟待下级出来保驾,代自己受过。

代上级受过,除了那些原则性或特别严重的错误外,实际上是无可非议的。从组织工作整体讲,下级把过失揽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上级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受过的角度讲,代上级受过实际上培养了下属的“义气”,并使自己在被“冤枉”的过程中提高预防错误的能力。结果,因为你替上级分忧解难,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后上级一定会回报你,给你“吃小灶”。

第四,关键时刻露一手。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受到诸如“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埋怨,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不能替上级担责分忧,反而使他大受其苦,因而受到上级的批评。像“砸锅”一类的事是俯仰皆是,随处可见。

“失街亭”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大将,曾屡立战功,但因他教条主义、刚愎自用,在街亭一战中失利,损兵折将,丢失街亭。结果,不但寸功未立,反丢了“卿卿性命”。马谡其人,不但未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且在关键时刻使己方先机尽失,这样的下属也着实令人失望。

关键时刻,能够主动为上级担责分忧,其精神可嘉。但担责分忧必须建立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并且必须对任务本身有个客观的认识,如果光凭一片忠心和热情,去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那就犯了大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自讨没趣,甚至付出沉痛的代价。

关键时刻,下级的表现不论是好还是坏,都会给上级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上下级今后的关系影响至深。因此,关键时刻“露一手”,是赢得上级信任的“妙招”。这就要求下级要善于发现某些关键时刻,善于创造关键时刻。一般地讲,关键时刻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上级派下难度较大而且影响较大的任务时,做好这样的工作对上级而言至关重要,下级应当全力以赴,协助领导圆满完成任务,不可袖手旁观,或者看笑话。

其他同事忙于其他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却很多时,也要多承担任务——井井有条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干得相当出色,上级自然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所以不要推卸责任。

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上级与同事都拿不出办法时,要冷静、稳妥地出谋划策,把问题解决好,表现你的超群才干。

在领导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就叫“雪中送炭千金难买,锦上添花一文不值”。

对关键时刻的把握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有的下级在平时默默无闻,并无什么突出的表现,但在一些非常关键、领导特别关注的情开中下,他却能表现得尽善尽美,受到上级的赏识,这不能不说其手段之高明。

隔山震虎,升迁有望

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能力被上司看中,得到重用、晋升职位。但是,很多人由于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升迁的技巧,结果数十年如一日守在同一个岗位上,那实在是太遗憾了。想要升迁,有的时候是不能太被动的:有的上司也是蜡烛脾气,不点不亮,因而,你要懂得一点儿争取的技巧才行。

最典型的办法是“隔山震虎法”,即采取旁敲侧击,甚至直截了当地拿一张别的公司的聘书来跟你的老板摊牌:“不给升职我就走。”这样,如果公司真的需要你,就不得不考虑启用你。

王某是一家制衣厂的设计师,他技术过硬,设计出来的服装典雅新颖、美观大方。然而,由于他不知道巴结领导,为人耿直、心直口快,无意中顶撞了厂长,结果始终得不到重用。他一气之下去了一个待遇高的外资服装厂应聘,当即被聘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可是,王某还是舍不得走,于是拿着聘书假装到厂长处要求调动。此时,厂长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极力挽留,并当即表示聘他为该厂的总设计师、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王某恰当地运用了“隔山震虎法”,结果达到了目的。

不过,使出这一招杀手锏时,你可得有十足的心理准备,随时可以真的走,因为事情往往会出现骑虎难下的局面。

“隔山震虎”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也是很危险的办法:你必须能够正确地评价你自己,你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特长,你的这些特长是否是公司比较看中的,一般人不能取代的。切不可弄不清自己的“半斤八两”,就去自讨没趣。

小刘在美国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应聘到一家民办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这家学院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针对社会大众开班授课,这算是学校的另一笔财源。

这项招生业务由学院的董事长主管,下设总经理,负责召集学校内比较有业务行销经验的教职员参与招生工作。小刘因赴美留学之前搞过行销工作,在业界颇有名声,所以便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实际负责招生业务。

业务开展之初,董事长为鼓舞士气,口头宣布了一项奖励办法,表示如达到业绩目标,将提出营业额5%作为全体奖金。另外,他还私下答应发给小刘一笔红利。

结果,在以小刘为首的团队努力下,第一年便创下惊人业绩,业绩达成率120%。董事长非常高兴,按约定发下5%的全体奖金。但是原答应小刘的额外红利却严重缩水,给不到三分之一。

对于董事长的言而无信,小刘心中有气,但也明白这是大多数老板的作风,多说无益,因此,表面上未露出不悦之色。

董事长却装作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还经常到小刘办公室走动,夸赞小刘出手不凡,独当一面不成问题。有一次,董事长告诉小刘,说他觉得总经理老何能力不强,如果小刘有意接任,他可以找个理由把老何给撤了。

小刘心想:董事长答应给红利的事都缩水了,现在又示意我可以接总经理的位子,这其中必有文章,恐怕是在试探我有无野心吧?

再者,纵使董事长真心要他来干总经理,自己羽翼未丰,难保其他同事不眼红,也难保哪天不被拉下马来。毕竟,有老何在,就多了一个避雷针;自己虽居老二,只要二人相安无事,还不是跟干老大一样。

心念一转,小刘除感谢董事长对他的厚爱外,特别强调现任总经理颇孚人望,具有统合、协调能力,是现有团队最理想的领袖人物。而自己尚待学习之事仍多,肯定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先把分内事做好再说吧。

董事长听罢,大为赞扬小刘的谦虚,嘱咐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亏待他,有关总经理换人一事,也就不再提了。

后来,董事长不知在哪里结识了一位美女博士,对方自诩富有丰富的教育行销经验,人称“招生皇后”。这位美女与董事长来往甚密,不久就被安插到学校的招生团队来,还以常务副总经理身份,居高临下地直接主导下半年的招生业务。

小刘一下子由二把手降为老三,但他以不变应万变。在招生工作上,虽已看出美女博士绣花枕头一个,并无真才实学,他也唯她马首是瞻,不表异议。

果然不出小刘所料,在美女博士主导下,下半年学校的业绩严重滑落,降到几乎不上半年的二分之一。首战失利,美女博士只好请辞,小刘又恢复老二地位了。

眼见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小刘发现职场如战场,险象环生,老是为人打工终非良途。于是,利用自己在英国的人脉,取得了几家英国学院在国内招生办留学的代理权。

之后,小刘一手拿辞呈一手拿留学招生的计划书,去见董事长,表明自己有意创业,特来请辞。董事长觉得目前正待小刘临危受命,当然极力挽留,并问起小刘的创业计划。小刘乘机递出计划书,分析市场远景及前三年的预估营业额,并强调本小利大,没什么风险。

一番分析下来,董事长大为所动。小刘见状,话锋一转,指出自己其实也舍不得离开这里,也有心继续为学校效劳,如果董事长有意的话,他愿意让出一半股份,与其合伙搞留学招生业务。而他,自然也可以留任原职,公私两便。

最后,二人达成合作协议,新公司资金全由董事长负责(也算是补偿先前缩水的红利),各占50%股份。小刘除负责新公司业务外,继续担任原来的副总经理一职,学校讲师职务亦照常。

由于与董事长有着老板伙计、合伙人的双重关系,而且各项业务又都推展不错,如今二人可谓哥们般平起平坐,用不着伴君如伴虎,担惊受怕了。

由此可见,跟上司摊牌的方式也大有讲究:你可以采取上面提到的小刘的做法,但如果条件达不到,更好的办法是你放出风,假装在不经意时提出要到其他公司发展,因为其他公司意欲高薪聘你。放心,这种消息会传得很快。如果你确实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的上司一定会有所表示。

同类推荐
  • 女人魅力一生的铂金法则

    女人魅力一生的铂金法则

    这是一本有助于女性朋友增加自身魅力、培养非凡气质、获得更多幸福的书。打开它,或许你今天还是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而明天,就可以成为花园中的奇葩或许你今天还在为幸福的获取而苦恼,而明天,就已经掌握了通向幸福的金钥匙!
  •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本书介绍了“舍”与“得”之间的关系、舍的境界和得的智慧。内容包括:舍弃是一种智慧、舍弃消极心理、懂得选择、选准人生坐标等。
  • 做人要“活”一点

    做人要“活”一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人要“活”一点,容易流于庸俗,有些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一种世故,一种圆滑,一种伎俩。其实不然,“活”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它是有原则的,当面对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时,做人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否则,那不叫“活”,只能算是乱来了,乱来就会超越底线而进入雷区。“活”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活”而不失原则“活”得有章有法,有节有度。希望本书能给带去一个全新的做人观念,帮助你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8种成功心态

    8种成功心态

    本书综合了人生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归纳出成功必备的八种心态:自信心、归零心、进取心、施予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和持久心,并引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和综述了这八种心态。
热门推荐
  • 我与大佬看上同一只猫

    我与大佬看上同一只猫

    她一直是个很普通的人普通地生活普通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生活直到去领养宠物的时候认识了他干净,温和,那么的优秀两人确定关系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她不知道原来他就是游戏里的徒弟但她不知道的事情可多了去了……【无性格被宠到任性化×温文儒雅】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王妃

    盛世王妃

    穿越了重生了,腹黑妖孽接踵来了。上床了生情了,小三恶女多的不行了?吃干了抹净了,你以为我就跟定了?你有锁心计,我自有爬墙梯。你能揽美女坐拥天下,我便可携美男笑傲江湖。盛世繁华,且看最后谁“主”江山!
  • 单氏家谱

    单氏家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刀剑丹尊

    刀剑丹尊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朗朗乾坤,皆有定数何为正邪,皆由人定
  • 宋家温婉初长成

    宋家温婉初长成

    有生之年穿越遇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宋温婉,一夜之间遭到联合暗杀。穿越?她会带着前世的仇恨,对待每一个对她怀有不轨之心的人。娇贵?她不辞千辛万苦来到全大陆最危险地带之一,只为寻一株万年灵芝。废材?她会让你明白,被废材帅气的五个招式甩在五处不同的地方是何等滋味。“温婉,你再这样高调行事,孤就不要你了。”“正合我意,出门左拐不送。”“但是真可惜,我们的七年之约里面有夫君不能抛弃媳妇这一条。”“没关系,我不介意。”这一世,她不会再因为信任而蒙蔽双眼;不会因为深情款款而心动,也不会因为算计而恨之入骨。对她好的人,她自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她不好的,她会笑里藏刀,十倍奉还。
  • 复耀

    复耀

    天外陨石中竟有神秘男婴,还被傻白甜的少年捡回了家。在血脉觉醒之时又有神秘龙玉与他缔结契约,进入学院,强大的实力让人不得不服。一路强势,却在那时发生改变。
  • 创世之门

    创世之门

    一个现实和虚拟的完美接轨!一个美丽的网络故事!一个完美的故事题材!一个无厘头的主人公!还有那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神战录

    封神战录

    天生废柴,偶得三界第一奇书《封神榜》,踩天才,虐纨绔,从此走上一条一路火花带闪电的道路。满天神佛任我召唤,诸天妖兽任我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