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36200000002

第2章 少年游

少男儿郎,志在四方。于浊世中翩翩而来,点亮所有人的眼眸。他注定是要流转千年,成为拥有很多故事的男人。

小儿郎,入学堂

冬天出生的孩子,便叫作冬郎。

对女真人的后代,这样的名字听起来是那么地理直气壮。比之现代讲求寓意风水星座血型的繁复起名,那个年代的父母在起名的问题上无疑是逍遥的。女真人,以及其他很多游牧民族的孩子出世后,父亲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取作孩子的名字。比如,世人皆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义为野猪皮,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名字则意为三岁野猪皮。

可是纳兰起名作冬郎,意义却远不止如此。他的父亲明珠时任銮仪卫云麾使,正四品的武职京官,在现代就是负责安保工作的厅级干部了。世人只道纳兰是冬天的小儿郎,可明珠却知生于长安的大诗人韩偓小名也唤作冬郎。如果说韩偓的声名还不足以贯耳,那么李商隐那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则应该增加我们对这位晚唐冬郎的印象。作为韩偓的姨夫,李商隐并没有自夸。“连宵待坐徘徊久”,你能想到这般老成的口吻出自于一个十岁的小毛头?如若不是触怒了权臣,韩偓想必也能凭借一手文章青云直上。

同天下许多父母一样,自学成才的明珠极尽所能地给了小冬郎最好的教育。当年没有幸福的九年义务教育,但纳兰也没有错过教育的黄金时段。《百家姓》、《千字文》、《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由浅入深地走进了他的童年。从此,纳兰有了自己的名字——成德。

成德,看字面意思就知乃父期望。明珠应该是称职的父亲和启蒙老师,他对汉文化的热爱从骨子里遗传给了纳兰。当纳兰稍稍懂事后,有了自己的西席——丁腹松。丁老先生博学能文,又不善变通,老大不小的年纪仍只是个举人,诸般都符合私塾老师的条件。博学能文,可授业解惑;不善变通,可不顾纳兰贵公子的身份而严格要求他。

丁腹松对纳兰的影响远不仅仅在学业上。试想,一个屡试不第的汉人才子该如何发泄一腔愤青思想呢?赋诗讽刺他不敢。康熙五年的黄培诗案十四人问斩,三百人入狱,茶还没来得及冷的事这么快就没了记性?纵观古代史,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士子们选择的道路却相似得惊人。当李太白遇上了高力士,苏东坡赶上了李定,求佛问道几乎成了他们下意识的反应。李太白折佛坛圣物青莲一朵,笑称青莲居士;苏子瞻斜倚黄州山野之外,自号东坡居士。

丁腹松也难例外。

多年求仕途未果,前半生看尽人世间青目白眼。惟愿后半生得浓夜明月一揽,花田菜地半亩,管它云雾与风雨,守得几卷闲书终老而已。这样的想法或许丁先生从未在纳兰面前透出过一星半点——他不必言语,只看着纳兰温习完了儒家典籍后又钻研道经佛理,任他杂学旁收也不加阻拦。明明灭灭又明明,丁先生心中那盏孤寂的佛灯隐于尘世,留星星点点余烬闪在少年纳兰的心间。

何以见得?字号可见端倪。

成年后的纳兰自取表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行冠礼,唤表字,在古代是成年的开始。于古人而言,表字的意义甚至比父母赐予的名还要深远。纳兰取字容若,寓意他于正义外容认旁义,于正统的儒家思想外还有其他智慧的信仰。

如果说名与字更多地受到宗室礼法的限制,那么一个人的号则更像是个人理想的标签。比如欧阳修,初谪滁山时便存了退隐的心思。安于一书、一石、一琴、一棋与一酒间,外加既老而衰且病老翁一名,自号六一居士,留连于醉翁亭不知今夕何夕。多年后,纳兰自号楞伽山人。一句楞伽山人,贵公子的印象弥散,移步换景般地将朝堂上捉刀的纳兰定格到楞伽山,听佛在此讲经,感悟物我两界的交融,而后超然于红尘俗世。

然而超凡脱俗的多半是人的灵魂,肉身在世谁能不食人间烟火?

凡间的纳兰还有明珠的期望和少年的意气在心上,尽管他对八股文也没有特殊的好感,却不免在科举仕途的路上继续奋斗下去。

“补诸生,贡太学”,纳兰的十七岁,三百六十五个日夜,风雨声,读书声,就这样被轻轻巧巧的六个字一带而过,带到人生的另一页。

这一年,纳兰通过了繁复而严苛的考试进入了顺天府学,与汉生学员同堂学习。短短几个月时间,纳兰又告别了顺天府学,被推荐到封建帝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静心研习。

在旗人尚武的年代,纳兰得到这潜心从文的机会是无比幸运的。从顺治八年到康熙十五年,清廷对旗人子弟科举的态度反反复复,时而鼓励旗下英才学文,时而又强调不可因文废武。康熙十年,清廷议准满、蒙、汉军旗均可从旧生员内推荐两名到国子监。机缘巧合,纳兰享受到了新制的优惠,才得以顺利进入国子监。

如果评选校史最悠久的学府,始于隋朝的国子监当获第一。如果再加上国子监的前身——太学,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教育史便被一马平川地扫过来。“科甲之道,方为正途”,独尊孔孟的观念自汉武帝时便深入人心。江山易主,王权交替,国子监历尽风雨飘摇,却如一尊守护神般岿然不动,坚定地守着儒生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千年名校的美誉自然不是靠吹嘘得到的。国子监的学生要面对的作业和考试丝毫不少于现代,几乎每三四日便会有一次巧立名目的考试。囊萤映雪、穿壁引光在这里不算神话,不过是众生每日生活常态的一小节。在这里,纳兰结识了张见阳、日后的状元韩菼、徐倬等同窗好友,还有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徐元文。

徐元文出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后不仅对人才选拔要求更为苛刻,还大刀阔斧地整饬条规,史上称其“崇雅黜浮,足为海内矜式”。然而,即便是如此严格的徐元文也对纳兰赞不绝口,“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彼时,明珠已出任兵部尚书,也即徐元文口中的司马。

十八岁,纳兰走进了乡试的考场。精骑射,善文艺,出身贵胄,世人皆谓举人头衔于他不过囊中之物,却无人得见纳兰悬梁刺股时紧锁的眉头。

“贡明经,举孝廉,成进士”,纳兰的政治生命由此开端。

得师徐乾学

“同举之士百二十有六人”,这是纳兰参加顺天府乡试的真实记录。

5%的录取率无疑是残酷的。只是纳兰的轻松中举让我们多少忽略了不第的失意和范进式的疯狂。

依着当时的习俗,新科举子们要参加鹿鸣宴以拜考官、会同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着绿袍,踏青靴,自唐代流传下来的鹿鸣宴是多少白头童生梦寐以求的聚会。可是对于十八岁的纳兰而言,鹿鸣宴的紧要之处在于可以亲自拜会乡试的副主考——徐乾学。

不过,年轻的纳兰已不愿等到鹿鸣宴了。顺天府放榜的第三天,他便迫不及待地奔赴徐乾学的府邸,登门拜谢师恩。尽管徐乾学没有教过纳兰一书一字,但是作为顺天府乡试的副主考,他确是对纳兰有知遇之恩的“受知师”。因此,这样的造访也并不唐突。

去往徐乾学府邸的路上,纳兰的心像漂浮在海上的一叶扁舟,起浮不定。他依着别人的描述揣测着徐乾学的容貌与脾气,在心里几遍推敲不知练习了多少遍的开场白,却依旧理不出头绪。

让纳兰紧张如此的徐乾学究竟何许人也?

“二十余年朝宁上,九洲谁不仰龙门?”当时的京师,书卷气最浓的就属这徐乾学的府邸了。徐乾学与他的两位幼弟并称“昆山三徐”,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子。他以一人之力领众人于书局,我们所熟识的查慎行、徐善、姜宸英等文士都是他的座上宾,或者甘愿充其麾下卒,可见其学问卓著。

除了文章斐然,徐乾学还是慧眼识人的伯乐。如若不是徐乾学将那份已经不予录取的落卷重新评定,与纳兰同年的韩菼不知要躲在哪个无名处独饮愁闷,何来日后风光一时的状元郎呢。

文人间的交会向来充满了戏剧性,一见如故的可把酒言欢,志同道合的则引为知己,从此传一段高山流水话知音的美谈。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比如王安石与司马光,纵是少年挚友也终成陌路。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儒门生三千,会不会接受一个不起眼的新科举子呢?

走进徐府的时候,纳兰才发觉手心里沁出了细细的凉汗。

其实纳兰与徐乾学并不遥远,对纳兰欣赏不已的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恰是徐乾学的三弟。因此纳兰的聪颖勤奋徐乾学早已有所耳闻,当然也知道他是尚书明珠最得意的儿子。

简单几句寒暄后,徐先生便谈及“经史原委及文体正变”,似有意要考考这个眼前这个举止闲雅的翩翩少年。这个问题带有太浓烈的主观色彩,有关文体变化的研究在当时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自古英雄出少年,多少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在徐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面前,纳兰侃侃而谈。他以多年来博闻强识的积累,将往日所思所悟条分缕析,将经史发展的本末和文章变革的历史娓娓道来,言谈间流露出一派从容气度。一席话终了,连徐乾学也不得不赞叹,“老朽宿儒,有所不及。”

有师如此,夫复何求?恐怕连纳兰自己也没有想到,与徐先生的这一面之交竟定下了他们今后十四年的师生之缘。

纳兰的这位恩师在历史上向来争议颇多。他初与明相联手将索额图排挤出内阁,一时间成了明珠府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在纳兰去逝后仅三年,徐先生一转身又与郭琇以“背公营私”弹劾明珠。结党营私与排除异己的戏码再度倾情上演。这一热一冷的落差,一捧一杀的比对,于无声中极尽讽刺。即使到现在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纳兰在世,他将如何剥离开君臣、父子、师生间这旁杂的关系,对徐先生的进退自如作出回应。

好在,纳兰只活在当下。

当下,纳兰盛赞徐先生,将他比之为历史上令人景仰的名士。“文学不逊于昌黎,学术、道德必本于洛闽”。昌黎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而洛闽则是指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颖、程颐及朱熹三位先贤。

如果将文章与道德分开来讲,徐先生的确称得上是贤师。他引领纳兰走进他的精神圣地,将徐氏一门几代收集的经典与这个挚爱汉文化的少年共享,“承示宋元诸家经解,俱时师所未见。”徐乾学展示给纳兰的不仅仅是充栋的书籍,更是汉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千年来先贤们思想的精妙所在。

如果说纳兰是一弯游鱼,那么徐先生将指给他一条通往浩瀚海洋的通途。

初次会面,徐先生便给纳兰上了第一课,“为臣贵有勿欺之忠”。

彼时纳兰还未真正得到一官半职,一时间难以理解徐先生的用意。退而读史,看良臣将相生平事,其中有两件事让纳兰顿悟先生的良苦用心。

史书上记载,北宋寇准年十九进士及第。殿试前有人告诫寇准,太宗不喜少年,以为年少轻狂,劝他虚报几岁,寇准对此一笑置之。他说:“吾初新进,何敢欺君!”五十年后,还是童生的晏殊因神童之名参加殿试时,发现考试题目正是自己平日练习真过的,于是老老实实地向皇帝禀报,“臣曾有作,乞别命题。虽易构文,不敢欺君。”那年,晏殊只有十四岁。

读到这里,纳兰深受震撼。以前他只知道北宋名相寇准和晏殊俱是年少及第,极受皇帝信任和倚重,位极人臣。仔细思量,他们仕途的顺利,除却自身的才华横溢,多少也源于这一份“不敢欺君”的坦荡和忠义。

原来,“勿欺随时可以自尽”,无关乎年龄、职位和学识。君臣有义,父子有亲,朋友有信,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实与理想终是天壤之别,比如纳兰所处的时代。当时的清王朝西有三蕃各自为政,饷清廷之禄而思反清复明之事,此为不忠;北有罗刹国假意投诚,却眈眈虎视肥美之地,伺机卷土重来,此为不信;还有三年前被生擒的鳌拜,身受先帝托孤之命却善始难终,以赫赫军功换得终生监禁,此为不义。

尚不安定的天下太需要寇准晏殊那样的“勿欺之臣”了。

纳兰深夜掩卷而思,“勿欺”二字在纳兰心中种下了因果,侍君、亲父、待友,纳兰都保持着一颗明澈之心。

纳兰此生只欺过一人。骗他,他的职责是保护天子,是家族和他本人的荣耀;骗他,他的爱人依旧在人间,只是暂时不知所踪;骗他,他心向往之的桃化源不过残酒后的冷梦一场,建功立业方是好男儿人生正道。

这一欺,便是今生今世。

这一人,便是纳兰自己。

少年的归去来兮

纳兰生命中第一次郑重的别离,便是送别蔡启僔、徐乾学二位先生。

康熙九年,蔡启僔和徐乾学主持顺天府乡试时,因为副卷遗漏了汉军旗的考生,被降级调用。对徐乾学的离去,纳兰多半是惋惜的。彼时,纳兰已在徐乾学的指导下访史解经,继承了徐先生精神世界的优势血脉。而徐先生的突然离去,无疑是中断了这条宝贵知识的补给线。

送徐先生离去时,是个北雁南飞的日子。文人雅士的送别更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寄情于杯盏间,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斜倚着杯光盏影,或邀明月一握,或凭天外轻歌一缕,把酒言笑间那些潮湿的诗句便呼之欲出。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惆怅离筵拂面飔,几人鸾禁有宏辞。鱼因尺素殷勤剖,马为障泥郑重骑。

定省暂应纾远望,行藏端不负清时。春风好待鸣驺入,不用凄凉录别诗。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有异于以往的送别诗,纳兰赠给徐先生的这四首七言诗毫无颓靡之色,反而处处战鼓雷动。他的诗里有秋色却无秋心,有送别之意却无永别之忧。

别离不过是另一场相逢的前奏,纳兰说,“不用凄凉录别诗”。

纳兰劝徐先生莫畏穿林打叶声,莫愁前路无知己——凭着“昆山三徐”的名号,凭着桃李天下的善缘,寂寥二字与徐先生分明是不相关的。

或许,这就是少年意气。

少年心中的离别是短暂的——纵使漫长,也还有一生的时间可以去等待,用一辈子的变化执著地等一个命中注定的结果。少年的纳兰啊,你暂且未唱那一别两地秋的歌,未赋那强说愁的词,只因你还没有舔尝人生的爱恨情愁。

除却徐乾学,调任外省的还有蔡启僔。

同为座主,纳兰与蔡夫子留下的故事却寥寥无几,只有顺天府乡试一线将二人相牵连。或许他们也有觥筹交错的唱和,只是那些本就微弱的声在百年来的战火硝烟中都沙哑了嗓子,再也发不出绵长醇厚的音,更让人无从寻起。所幸,还有纳兰留下的短短百余字,似晕开的一抹靓蓝,出挑于那死板板的正史之外。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无端酸鼻。向歧路销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 送别德清蔡夫子

蔡夫子与徐先生是同年进士,不过蔡夫子四十多岁才拔得头筹。不同于往年的状元郎,少了做翰林院教习的过度,蔡夫子直接被任命为日讲官,常伴帝王左右。恢宏的太和殿前,他享尽了在众人或嫉妒或羡慕又略略带些提防的眼光。只是,谁能预言命运的恣意与无常?

三年后,蔡夫子被贬官,带着五车书,两鬓霜,离开了阴晴难定的京城。此时的蔡夫子尽管入宦不过三年,却看尽今古事不过浮沉随缘四字。

纳兰写给蔡夫子的词迥然于送给徐先生的诗。与高昂的音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份自在轻飞的释然。

或许徐蔡二人本就是不同的。熄了争名逐利之心,荒野舟,绿蓑衣,寒江雪,对一心向南的蔡夫子,足矣。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纳兰的有意,他用了摸鱼儿的词牌。当年辛弃疾迁任湖南转运副使也曾以作《摸鱼儿》一首,在暮春时节徒劳地发着牢骚,“天涯芳草无归路”。然而,归去的蔡夫子连这样的牢骚都没有。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大抵如此。

蔡夫子历经风霜的额上没有写着沮丧和不愤之色,他的胸中亦没有匿着抱怨和叹息。纳兰凝望着这位老人,一不小心触到了淌在蔡先生心底的温情。

蔡启僔的故乡,在风景如画的江南。纳兰用南朝张季鹰的典故劝慰老师。据说张季鹰见秋风渐起北雁南归,思恋起家乡莼菜羹碧绿爽滑,鲈鱼鲜嫩美味,便说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官印一挂,潇洒还家。老师的故乡,有清溪、扁舟,鲈鱼、莼丝。当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为什么不寄情于山水,做心灵的逸者?远比在愁苦又抑郁的困境中摸爬滚打要好得多。

面对蔡启僔,纳兰是矛盾的。身处是非地,纳兰已习惯了人情冷暖交替的节令,以及忽高忽低的人生海拔。旧人哭,新人笑,这两种声音从来不绝耳,它们就像是一支歌的主旋律和副歌部,缠缠绵绵交织在空气中。此时的蔡夫子若还有怨,纳兰还可以诗文慰之——就像赠与徐先生那样,“柏梁高宴待题诗”。

可悲的是,空惹一身尘埃后,英雄虽无悔,亦无泪。

世上事,几多期望,几多怅惘。得时便得,舍时便舍,人生洒脱,况味非常。江南的一枝杏花,未必比不上朝堂上一块笏板;天子的几句赞美,未必比得上乡野牧童的一段短萧。

“事业东西南北”,眼前的蔡启僔只有向南的一条路,南望,南归,见南山。无论蔡夫子曾有多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行至这里也都幻化成虚,凝成一束微弱的光,斑驳地投影到了纳兰的心上。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古道边的纳兰无声地注视着那个渐行渐远的影,也把蔡夫子的印象从此定格,定格为一个两袖清风的背影。断雁西风中,蔡夫子手中那支终日游走于公文案牍的笔终行止于此。下一刻起,它将伴着那颗流浪的心一起漂泊于山水之间,亦或短暂地逗留于泉水浣衣衫的竹林篱下。

假设,假设纳兰与蔡夫子朝夕相对,他们应该也会惺惺相惜地呼喝着山风豪饮千杯,分享瘦落的青苔路,绝望的落日,以及荒郊的残月。在聚散别离的空隙中,他们觅片刻交点,忘路之远近,不受世态炎凉,相视对饮菊花,惟愿此刻静好。

在送别的路口,纳兰一松手,半生就此别过。

到这里,他们的一场际会落幕,画上了泪滴般的一粒句号。

同类推荐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我还不能“带住”》围绕20世纪以来思想文化的运动和思潮的演变,探讨民族特性与个体体验对鲁迅思想形成的影响,详细探讨鲁迅这一民族精神象征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
  •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是诗人徐电的第一本诗歌总集,共有《无风》、《无常》、《莫名》、《失语》、《云起》、《止语》6个篇章。该诗集是诗人徐电2010年至2017初的创作成果,共206首诗,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的转变,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坚持良知和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宇宙万物欢喜专注和充满爱意、诗意的表达。
  • 水浒传语典

    水浒传语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声霹雳春雷,预兆着一个沉睡的民族开始真正地觉醒。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缔造了新中国,建设了现代化的伟大国家。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然而,在走过90年之后,我们亲爱的党越来越面临着一个必须百倍警惕的现实:8000多万党员中,党员的纯洁性、党员的信仰感,似乎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正如革命领袖们一直教导我们的:党如果变质,首先是从党内和党的干部身上开始。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每年有几百万的参观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参观人数保持不断的上升,烈士英雄事迹的感染震撼、叛徒特务的卑鄙无耻,给参观者许多的思考和启示!
热门推荐
  • 六道忍者村

    六道忍者村

    以动画片"火影忍者"为素材的热血小说.战国时代以宇智波一族宇森之千手一族和解结束.但二十年后,九尾袭击了当时最强大的忍者村.漩叶,当时的火影为了保护村子,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九尾封印在刚出世的儿子漩涡木麻身上.把赌注全压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好父母必修的六堂教子课

    好父母必修的六堂教子课

    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是从爱开始的。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卡尔·威特说:“爱的教育力量,在于爱是人对人的一种美好的义务,它意味着用心灵去感知的,哪怕最微小的精神需要。这种用心灵感知人的能力,不能用语言传达,只能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孩子。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将给孩子的成长道路画出一个起点,不知不觉又给孩子指引一个方向。”
  • 护道仙童

    护道仙童

    世人常言“孝感动天”,能动天则表明天可感、天有情。此情非彼情,不仅男女之情亦有儿女之情、亲情、孝行、友情等等种类。只是俗人不知的是“天道”乃一称号,能长存于恒古,不变于苍穹,是因为撑控者不断再转生,他的下一世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天道”转世重修就是为了完善天地长存的法则。(如果您喜欢本作品,请收藏、推荐、签到!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请留在书评区!作者认为合适的一定修改!)
  • 待你归来繁花似你

    待你归来繁花似你

    他,原本就是各个长老眼中的一只蚂蚁,伸手就能捏死,却在试剑大赛中展现锋芒。仙魔大战后,以前一直跟随他的小师妹却突然不见。他站在山顶,青衣飘飘。等你归来。
  • 碧游道天

    碧游道天

    封神之战前夕,天降流光,从此,封神的天道轨迹偏离,洪荒将迎来怎样的变数……少年余元,将为我们揭开变数之后的故事!!!
  • 隐婚萌妻:暗恋55次

    隐婚萌妻:暗恋55次

    他,冷薄凉是她姐姐的未婚夫,是她不能爱的深爱。婚礼当天姐姐失踪,阴差阳错,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婚后,他对她冰冷淡漠,相敬如宾。3年后,姐姐突其归来,她选择默默退出。“既然姐姐回来了,所有的一切都该回到原位了”冷薄凉冷笑一声,看着乔心安“既然这样,那你是不是也得把偷走的东西还给我”“我什么时候偷你的东西了?”“我的心”“想离开?你经过我的同意了吗?”既然闯入了他的世界,岂容你说走就走。。。
  • 天子快醒醒

    天子快醒醒

    穿越不都是直接穿越或者魂穿么!怎么到我就是晚上梦穿,早上再穿回来!古代小太监看到昨晚的皇帝发疯小心翼翼伺候着“皇上您醒了!”“朕怎么了?”“皇上可还记得昨晚?”“皇上您抱着一个花瓶一直流哈喇子……。”难道我昨晚不是梦?且看皇帝与现代人刘田梓的梦穿爆笑故事
  • 梦想从穿越开始

    梦想从穿越开始

    从天而降万界之门,诸天万界谁主沉浮?天不生我叶天泽,喷道万古如长夜。闲来没事穿越天庭,吃个仙丹涨涨功力。翻身一转降临遮天,勾引一下狠人大帝。一觉醒来完美世界,帮助石昊度过劫难。回归平凡华夏大陆,灵气复苏天门重启。书友群(904691824)
  • 诞魂

    诞魂

    一个游戏里的人机,遇到一群天真的少年。他们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去战斗。蓦然回首,她,和朋友已不可分割。再回首,她的身影,已成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