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3600000011

第11章 过贫民的生活

什么都不痴迷

广济寺,某日,和尚在庭中散步,于牡丹花前伫足良久,后用拄杖指花言:“这花开得很好。”身边的侍者听到了,就问:“您老也喜欢牡丹花啊?”和尚脱口道:“我什么都不喜欢。”

花开得很好,我们可以赞叹它们生命的美丽,但是,若因此而痴迷于此,为了终有一天会到来的花谢而伤感、难过,那就大可不必了,我说的“不喜欢”即出于此意。花存在于世,只是自开自落,喜欢或讨厌,欣喜或悲伤,不过是人自己的情绪和执著罢了。世间之人事皆有它自然的生灭,而我们的心情却非要为之起起落落,不得安宁,这就是痴迷。

某日,侍者拿了一串手珠跟和尚说:“这是檀香手珠。”和尚闻了闻。侍者说:“给您念佛。”和尚:“有相的。”念佛就是念佛,用普通的手珠念,和用檀香手珠念,并没有多大区别,一定要认为檀香手珠比普通手珠高贵,于念佛更有助益,这就是分别心在作祟。这就像有些人学佛,在家学嫌不方便,与修行团体一起念佛又觉得住不惯,不够清静,实际上,床与床之间能有多大差异呢?归根究底,这还是自己的内心在分别,在挑剔,心不能够坦然地安住下来。

人要随时安然,随遇而安,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都有追求,有欲望,他永远不能够满足,事业也好,名利也罢,甚至是感情,都可能成为人们所痴迷、执著的东西。拥有时爱惜,失去时便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执著,即使心有不舍,也决不为此生怒生恨,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有个小和尚,不小心把师父十分喜爱的花瓶打碎了,等师父回来,小和尚就说:“这世上所有的东西,总有一天都会消逝、灭亡,对吧?”师父说:“对。”于是小和尚就把花瓶的碎片拿给师父看。这当然是小和尚为了避免受到师父责罚而想出的小伎俩,但是他说的话却也不无道理。

我们来到世间时,明明什么都不曾拥有,却在拥有了很多之后,开始痴迷于这种拥有,一旦失去,就痛心疾首。实际上呢,所有的得到都是空性的,生命是这样,物质是这样,情感也是如此,到头来都会成为一场空,没有什么能够被我们永恒拥有,认清这一点,也就不至于为了情、财、名的得失而执著不放了。

以前在宝峰寺时,一天晚上,和尚对学僧开示毕回丈室。一群学子尾随而至,争先恐后与和尚合影。至第三人时,和尚笑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大家都争着与和尚照相?无非是在意和尚这个“相”。执著于“相”,就是痴迷。

生活在这个世界,最难做到的无疑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我们的心房,哪里能快乐自主?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很累,身体累,心也累,总之就是疲惫不堪,那是因为他们执著痴迷的东西太多,放下哪个都舍不得,背负得多,自然就身心疲累。

人生难免有痴迷之物或痴迷之事,痴迷本身没错,然而,倘若为了一己之私的迷恋,妨害他人,或者因此失去生命中更宝贵的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用朋友之情谊或亲人之爱去换;再珍惜的宝物,都要适时放手;再痴迷,也要有节制。否则,只会被这种喜爱之情缚住心灵,最终在失去珍爱之物的同时也失去身边的一切。放下痴迷,才不会随得失而忽喜忽悲,才能得到自在的快乐。

知足才能享受福报

去台湾传戒时,我参观那里的道场,很有感触,于是在传戒大会上向大众道:“我们现在在这里出家很幸福,衣、食、住、行样样都有,如如法法。这样大的地方,这么多殿堂,全世界没有这样的道场,实在很殊胜、很不容易。老和尚建立了制度,吃的、用的,什么都有。我们那边传戒时,上殿、过堂,既没毯子,也没蒲团,全拿掉了,就跪在石头上。你们这里跪一个毯子,还垫一个椰垫,多好、多幸福啊!这是你们过去培植的福报,不培福报,也没这个享受。福培得多,享受的好,这是因果。”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佛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佛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

知足是心灵富足的起点,因为知足的人自然会懂得珍惜。如果我们可以珍惜万事万物,心灵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有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为自己的心眼太大,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可是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是有限的,你要是渴了,它就只给你一杯水。其实,人生仅需一杯水就足够了。你若是还想要一片湖泊,那就是贪心不足了。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到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穷人因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见贪欲多么可怕。生活本就是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积起富裕,有一颗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过得快乐。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知足就是看清并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计较,不比较,不给自己制造苦恼。我们现在拥有的诸多物质上的享受,都是因为此前培植了福报所得,假如对这些福报不知珍惜,不能感到满足,那么,福报也会被渐渐地损耗掉。所以在生命旅途中,要且行且珍惜,懂得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一朵花的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

知道人生与外物的每一场相遇,每一种拥有,每一次享用,都是福分,所以懂得惜福;因为知道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相遇,知道一切皆是缘,所以惜缘就是惜福。对这世间的一切,都要爱护、珍惜,这才是知足。爱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要“惜情”;爱护才华横溢的人,就要“惜才”;爱护彼此之间的缘分,就要“惜缘”;爱护飞逝的时光,就要“惜时”;爱护自身的力量,就要“惜力”;爱护来之不易的福报,就要“惜福”。

人活在因缘之中,不仅要知福,惜福,更要造福。已有的福缘是过去的因缘造成的,珍惜生活一点一滴的拥有,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和感恩。然而,在珍惜当下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福缘创造新的因缘。所谓“种三亩福田,收一世福缘”,正是说人要为自己造福。没有福缘,珍惜又从何谈起?在立身处世中,时刻抱持一颗爱惜之心,能知福惜福,才能广结善缘,为自己造福。

需求简单一点

比丘在接受布施的时候不分好坏、贫富,都一律平等接收,不能嫌贫爱富,更不能挑三拣四的。饮食只是为了滋养色身,好为修道服务,衣服只是为了保暖,目的也是为了修道服务的,而修道的目的恰恰又是为了降伏心中的我慢、消除心中的不平等,但是众生恰恰又是平等的,佛法恰恰是平等的。

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所有一切与修道相关的需求都需要居士布施,他们给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所以要珍惜他们所给予的,不能贪求更多,更不能有非法的贪求。

《金刚经》有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做到,舍得也好,取舍也罢,最高境界不是在权衡了各种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一种判断,而是在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间一切“法”的程度上,一种随意的“舍”。“舍”掉“取舍”,比判断后作出的取舍更难。

常人且不论达到这种境界,最起码应当学会取舍,舍弃生命中多余的欲望,知足常乐。“祸莫大于不知足。”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两者说的都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一个人需求应该简单一点,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缺失,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便能保持心理平衡,这样就不会掉进贪欲的牢笼,囚住自己,不得解脱,既看不到眼前的幸福,也看不见生活未来的方向。

在普陀山下有位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但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有一天樵夫突然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个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都像是一下子从地下冒了出来似的,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总算知道荣华富贵是什么滋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呢?”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怕人偷还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其他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它们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呢?”说完便瘫软在床上。这个樵夫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与幸福擦肩而过。

说到底,这位拥有金子的暴富樵夫,他的不幸就是不知足,太过贪婪了。很多人认为,不知足者常乐,似乎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拥有。其实不是这样,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倾尽一生努力也无法得到的东西。明知不可得,却听从欲望的魔鬼撺掇,在一次次徒劳的努力中耗尽心神、尝尽失望的苦酒。心里藏着深深的不甘,又怎能得到快乐呢?不知足,是因为得到的不再觉得珍贵,而认为不曾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没有一块美玉是无暇纯净的。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即使荣华富贵了,也摆脱不掉一脸的愁苦。生活的本质是简单,再多身外的繁华,最终也会褪尽铅华,只有简单永恒不变。知足意味着一种看透身外之物的清醒,意味着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认同。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餐。

得来不易的衣食受用

一个人能够有衣食受用,这是多么大的福气啊。可现在有些人吃饭,讲排场,摆阔气,还要有什么什么样的标准,人有多大的福气可以如此糟蹋啊。

千百年来,禅宗大德都是非常注重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他们时时处处都十分注重自身对福气的珍惜,衣食住行崇尚节俭,甚至达到了粗劣的境地,对精美的东西总是极力地排斥,每每三餐不但粗茶淡饭,甚至不如饥民;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三年再三年,时时还不忘布施。即便是一滴水,也珍惜异常,唯恐有剩余,造成浪费。可见大德们是何等地惜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流传千年,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从不因为时空的改变而变质。无论是一米一饭、一茶一粥,都来之不易。生命和自然环境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在我们吃每顿饭的时候,都应该想到每一粒米、每一颗饭都是大自然阳光雨露的馈赠,都是别人劳动的成果。我们穿的、吃的,哪一个是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呢?所以即使是自己花了钱去买回来的东西,也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也值得好好珍惜。

雪峰、岩头、钦山三位禅师结伴而行,有一天经过一条河流,正商量到哪儿去化缘、讲法,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绿新鲜的菜叶,缓缓从上游漂来。三个人议论开了。钦山:“你们看!河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岩头:“这么好的一片菜叶,竟让它流走,实在可惜!”雪峰:“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三人谈得正热闹,一个人匆匆从上游那边跑来,问:“师父!你们看到水中的一片菜叶了吗?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实在太可惜了。”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一片菜叶能值多少钱?但若对万事万物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那就永远都不会懂得珍惜。在佛的眼里,今天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经过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也是自然界的馈赠,应该加倍珍惜。

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一花一木,一饭一菜,一点一滴,都要珍惜,这种珍惜不是因为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因为心灵上的价值。抱有一颗惜心,才会处处惜福得福。

很久以前,在西方净土,乌达雅纳王妃夏马伐蒂向阿难陀供养五百件衣服,阿难陀欣然接受了。乌达雅纳王听说后,他怀疑阿难陀可能是出自贪心才接受了这些衣服。于是他探望了阿难陀,对阿难陀说:“尊敬的阿难陀,你为什么一下子接受五百件衣服呢?”阿难陀回答说:“大王,有许多比丘都穿着破衣服,我准备把这件衣服分给他们。”“那么,破旧的衣服做什么用呢?”“破旧的衣服作床单用,旧床单做枕头套,旧枕头套做床垫,旧床垫做擦脚布,旧擦脚布做抹布,再把旧袜布撕碎了混在泥土中,盖房子时抹在墙上。”

阿难陀对一块布尚且如此珍惜,可见他对其他的事物及他人更是倍加地珍惜。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人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有福分固然重要,但不知爱惜,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时时牢记惜福。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

对懂得珍惜的人来说,再小的福报也是珍贵的。懂得珍惜的人有情有义、内心丰富。他们因为惜福,所以常怀感恩。因为心怀感恩,所以能够得到周围人更多的善意。所以,珍惜最小的福报,一饭一菜也是一种幸福。对一口水、一块面包,也应该常常感恩。

合适就行,够用就好

一个人每天就吃3碗饭,睡6尺床,自己能够用多少呢?我们不要铺张浪费,所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去外地参加活动的时候,有的信徒安排得很好,其实这是一种浪费,只要能够睡下一个人就够了,没必要为我安排那么大的房间。生活要细水长流,吃饱就可以了,也不要贪吃那些美食,而是要吃得健康。出家人天天吃素食,身体不也是很好吗,而且出家人长寿的也非常多。另外还要多运动,不能贪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整天胡思乱想,想多了就有烦恼,身体就不会健康,病魔就会缠绕着你。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是说,东西没有好坏,但人占有得太多,利欲心就会作怪,让人舍不得放弃。生活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不是因为得到太少,反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

拥有本是一种简单原始的快乐,然而拥有太多,却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越来越不如意。唯有舍得放弃,才能从“占有太多”和“得不到”的痛苦中解脱。换一种方式看待自己的拥有,才能退回拥有之前的心态,重新从拥有中获得满足。

有一位贫穷的人向禅师哭诉:“禅师,我生活得并不如意,房子太小、孩子太多、太太性格暴躁。您说我应该怎么办!”禅师想了想,问他:“你们家有牛、羊、鸡吗?”穷人说有。禅师说“那你就把它们赶进屋子里饲养吧”。从此以后,穷人的屋子里便有了七八个孩子的哭声、太太的呵斥声、一头牛、两只羊、十多只鸡。三天后,穷人受不了了!他再度找到禅师,请他帮忙。禅师说:“把牛、羊、鸡全都赶到外面去吧!”第二天,穷人来看禅师,很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家变得又宽又大,还很安静呢!”

穷人的烦恼,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足。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常放手。要在内心清空自己想要、想拥有的欲望,心中空无一物,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简单不生烦恼,什么都没有,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便能够生活幸福。如果贪得无厌,陪伴自己的将是无穷尽的痛苦,贪欲与痛苦是成正比的。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并不需要总以物质上的富足来衡量,也不需要以虚伪的荣耀来填充内心。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得到富贵是非常可耻的事。这种富贵,就等于浮云一样,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和虚荣的惑乱。盲目地执着于物,只会让人活在束缚之中。有时,人对外物的虚妄执着其实很可笑。

一位禅师讲经时,遇到一位居士。那位居士有很多金银珠宝存在银庄里,有一次,居士带禅师去银庄见识那些珠宝。他们经过好几道手续,终于由银庄的伙计护送到了内堂。在内堂打开箱子取出金银珠宝后,禅师问:“这是你的?”居士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想,我拥有这么多珠宝,只不过因为怕小偷,不敢拿回家,怕被人抢不敢戴在手上罢了,虽说是存在银庄里,一个月才来看一次,可是,这些财产毫无疑问都属于我,禅师居然怀疑它不是我的?

禅师说:“如果这样都算是你的,那外面所有的珠宝铺都是我的。因为我可以到那里,随便叫人拿珠宝出来给我看一看,摸一摸,再让他们收起来。这些与你所做的不是一模一样?你这些存进银庄的珠宝和那些珠宝铺的珠宝有什么区别?这些珠宝,你既不敢戴着它,又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自己的?”表面看来,居士的确拥有珠宝,实际却是被珠宝所缚。居士执著于身外之物,执著于自己的拥有,却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拥有在禅师看来其实很可笑。

每一个人在拥有丰富物质的那一瞬间能够感觉到满足,但是之后因为拥有而产生的恐惧感却会一直存在。有时候拥有太多的东西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幸福生活的前提之一是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足够就行,合适便好,不追求过度的虚荣,就不会有多余的烦恼,追求简单生活的人常有充实的心境,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清贫的生活,你会更安心

世间有些人所追求的是“清贫”的生活,清贫的生活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有些人可能会把“吝啬”等同于“清贫”,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实质截然不同:清贫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尤其是其中家境较为宽裕的人,不花钱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因为他们不以金钱为标准衡量生活的内涵和质量;悭吝人则是因为太看重金钱,舍不得给自己,更舍不得给他人,所以才节省。

说到底,金钱只是用来实现人某种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生活的全部。仔细想想,要那么多金钱做什么呢?要是财产过多,还总怕被小偷强盗骗子惦记着。要不,用大笔的钱供养自己的奢侈生活?活得奢侈,不一定活得健康,活得舒服啊。或者,有钱在手里攥着,心里头觉得踏实一些?可是攥在手中的钱不可能永远都不会失去。

外在的奢华并不是高贵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贵,更重要的是因为气质和品格。生活的本质是实现,占有再多金钱、名誉、权力,也不能换来幸福。占据得太多,反而离满足越来越远,人生也会因此而拥挤不堪。将占有变成拥有,不吝将拥有施予他人,时时保留一份得失无碍的心情,才有余裕享受生活点点滴滴的妙悦。

金钱根本不能用来衡量人的生命质量和心灵境界,真正快乐、健康、自在的生活,一定是简单的,清贫的,没有多余的欲求,没有复杂的需要,自然而然地充满了纯粹的喜乐。

有一个人,每天半夜都在庭院里烧香拜天,就这么拜啊拜的,一共拜了三十年,这一天,有一位天神终于被他感动了,于是就下凡来,问他有什么愿望要求,那人想了想,就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神一听,这还得了,连忙摇头:“你求的这个,是上界神仙之福,要是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给你。”

人世间最难得的其实是清福啊,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有时间的时候,你可能没钱,等到你有钱了,又忙得脚不沾地,连放松的时间都没了。所以,清福最难。清福就是你什么也不求,不追求扬名立万,也不追求富可敌国,只愿过把简单的生活过好,可是,什么也不求比什么都求更难做到,因为它更考验人的定力。

一位法师朋友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家财万贯。一次,法师去拜访他。这位朋友从冰箱里取出半个柠檬,切下一片放进法师的茶杯里,接着切下一片放进了自己的杯子里,最后又把剩下的少半个柠檬放回了冰箱。法师说:“这个柠檬似乎已经被切过好几次了。”朋友回答:“是啊,之前也用来泡茶招待客人。”法师说:“你一个柠檬吃很多天,是不是太节省了?”朋友说:“可是,我只需要这么多!”

一个巨富之人生活竟如此简朴,一般人可能都会觉得他太过悭吝或小气,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有财富还是没有财富,与其在乱花迷眼的花花世界中晕了头脑,不如在内心的简洁中闭上双眼。要安定,不要浮躁,要有自己的基准面对复杂生活,不追随物质世界的高低起伏。生活的本质不是占有,而是简单,再多身外的繁华,最终也会褪尽铅华,只有简单永恒不变。不如做个清淡、简朴的清贫者,清心少欲,在朴实、简单的生活中安定下来,不随着物质世界颠倒起伏,白菜也好,萝卜也好,都能陶然而乐。

没有,也是好

作为一个出家人,常有人问我怎样看待财富?我的回答是:财富,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很多人不理解,说为什么没有也很好呢?没有,就没有烦恼,这不是很好吗?可能大家会觉得,没有财富,就会有没有财富的烦恼。可是,在和尚看来,有和无是一样的,一切由心造,一切随缘。

佛教把财富分为两类:福报和物质财富。福报的财富即是佛法,也即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念,它教导人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财富。我年轻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处在一个贫穷的状态,个人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我从来没有过什么抱怨,也不感到有什么困难和压力,我只觉得应该积极地去创造,即使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我也不曾悲观,我甚至还会感谢,感谢人生给了我一个没有财富的机会,一个白手起家的机会,一个经受人生考验的机会。

我们通常说“安贫乐道”,为什么要安贫,那是因为有道。因此安贫乐道就是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求适当,不必贪求过分的安逸。能有当然很好,没有也没关系。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但求精神生命的升华。

“安贫乐道”的“道”其实是一个人的信仰、理念,具体说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因此,乐道,乃是快乐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人穷志不穷,这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真正的乐趣所在。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环境的优劣而改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亦欣然,败亦何妨。这也就是所谓的逍遥。这样的人就算每天只吃的是一盆白饭, 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地方,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观,心境依然恬淡而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确实震撼人心。

当然,要做到贫而安确实不容易,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别人穿金戴银,纸醉金迷,自己却捉襟见肘,箪食瓢饮;别人万贯家财,一掷千金,自己却不名一文,省吃俭用,为柴米油盐烦恼,日常生活都过得艰难,内心难免产生诸多不平,也就难以对现状坦然处之。

人心易受外境影响而动,心定才能身定。安贫就是一个人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够保持心灵的安宁。《论语》里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形象地描绘出孔子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臂膀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便感到快乐无穷。

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是权利,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在佛看来,安于贫困生活,不被现实与名利所扰,便会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便是有成就。

幸福的人生便是有饭吃、有水喝的人生。心安就是富有。富有的人生不是有房有车,吃香喝辣,而是一份心灵的安宁与充足。生活的精彩与否,幸福与否,从来都与金钱的多少无关。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能拥有一份来自内心的富足。生活的真味存在于每一个平凡的经历之中,大家时时刻刻拥有着它们,却无视它们的存在,因此才四处盲目寻找人生的意义。其实,有和没有都在心念里。心安处便能找到意义。做自己爱做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养生大法:内心明朗平和

高僧中多长寿的人,所以常有人认为佛教修行里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其实,我们出家人参禅之前要调和睡眠、饮食和身体,做好禅修的基础准备,这本身就是养生。而且,参禅打坐的姿态是人最平衡的一种姿态,这对养生自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古人早就说了,养生以养心为上。高僧们为什么大多长寿?因为他们修心的境界高。心里特别清净,安宁,这样身体才能够得到调和。

内心的明朗平和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你的情绪不稳定,你的心态不平衡,特别的自私,特别的贪婪,那还拿什么去养生呢?如果内心没有片刻的静定,成天在那里打小算盘,心里的念头见不得光,或者情绪上的起落特别大,一下子悲,一下子喜,一下子得意洋洋,一下子满腹抱怨,这样的话,身体也就会一直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当中,得不到休养。

那么,怎样才能使内心保持明朗平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缘。随缘不是随便,不是别人问你吃什么,你随口说一句“随便”,而是真正的顺其自然,与自然的纯粹融为一体。打个比方,世人喜日出,因为日出昭示着希望;不喜日落,因为日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在禅门中人眼中,日出也好,日落也罢,皆是天地运行的一种规律,正如荣与枯都是生命固有的一种状态,本就无需以人心的悲喜来评价。荣也好,枯也罢,都是无心、随缘的结果,都饱含着生命自由而纯粹的喜悦。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颗老树问道:“你们看这两棵老树,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如今,这两棵树一枯一荣,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道吾回答道:“荣得好。”云岩答道:“枯得好!”药山禅师看着他们,并未讲话,恰逢一位侍者从旁边路过,于是药山禅师便将他喊了过来,问他道:“你看院中的这两棵树,是枯得好呢?还是荣得好?”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药山禅师面露微笑,赞许地朝侍者点了点头。

同一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说明这个人清净淡泊;“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所以有诗曰:“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花草树木的枯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正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转换一样,是自然界里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与个人际遇相联系,人们便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大多数人都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伤慨叹,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本无好坏之分,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而已。

面对生命的起灭,人生的高低起伏,得失成败,如果能抱持着这样一种“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的心态,没有计较,没有分别,所有的得失宠辱,你都很平和地去接受,很乐观开朗地去应对,那么,这就是在养生了。

养生和养心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要不为欲望所苦,顺心自然地生活,就是养生养心。常有人自问,养心多么不容易。的确,修养心灵,达到超然外物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不过,养心也不是那么难以达到的事,养心就是涤心,清除杂念,保持健康、积极、向上,时时自省,日日更新,以舍为有,不妄想,不贪求,舍弃多余的欲望,减轻心灵的重负,从内心生发出无限的欢喜,心灵就能保持清凉干净。荣枯无意,生命本是自然,无心而求才能达到真正自在的养生境界。

同类推荐
  • 别让心态毁了你:受益一生的情绪掌控法

    别让心态毁了你:受益一生的情绪掌控法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常言道:“心态决定命运。”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情绪,而情绪又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情绪源于心理,它左右着人的思维与判断,进而决定人的行为,影响人的生活。正面情绪使人身心健康,使人上进,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动力;负面情绪不仅给人的体验是消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情绪问题如果不予理会、不妥善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最后把你的一切都搅得面目全非。处理情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会对各种情绪进行调适,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事实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表现,恰恰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这些情绪的组合有着非凡的意义,掌控得当可助你成功,掌控不当就会导致失败,而成功与失败接近由你自己决定。
  •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要怎么说话呢?说到底就是,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让人难堪。本书以“说话让人舒服”为主题,将语言和人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洞察别人的心里来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如何通过体察别人的需要来说出让人开心的话,如何通过“包装”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不伤人的话……让你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得体又令人舒服,到哪都受欢迎!一书在手,从此不再为“说话让人不爱听”所困扰。
  • 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

    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人生中常常面临,你需要放弃暂时看来最好的东西,为了得到更好的东西。这就需要你拥有选择和放弃的“能力”,让你在人生的每次博弈中都能成功。本书就是教你如何选择好朝向,如何在该把握时把握、该放弃时放弃。
  • 成功的态度

    成功的态度

    对成功抱有一种向往的态度,了解自我、相信自我、制定目标、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相信吧,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妨碍你进步、阻挡你成功。如果说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那么生物技术的风暴将直抵人类的心灵深处,它不仅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更会改变人的心态,直至改变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状态。在一个高龄的社会中,人类文化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 和谐自我 跨越行难

    和谐自我 跨越行难

    当我们在自己内心中真正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和谐自我”价值体系,所经历的路程必然如黑格尔的“正、反、和”历程。十几岁时的世界一片光明,充满希望;二十几岁时的世界一片黑暗,充满肮脏;而立之年,平和而清明地看待这个现实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子和自己的角色,能够学会运用减法,敢于取舍,不再追问不公平是为什么,在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并心怀希望。在快速运转的社会里,人们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正在提速。为此,需要在智慧的光芒下才能正确地、尽快地成长,才能建立起生命的反张力,提升生命的效率,缩短苦难的历程,在整合每一个完整心灵的同时,整合出一个完整的社会灵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代神帝

    绝代神帝

    诸世凋零,末日来临,帝皇定天逆世挣扎,踩倒天才,横推八荒,这天地,有我无双!终将治理无序!终将位列巅峰,俯瞰天地沧桑!
  • 无敌狙击兵王

    无敌狙击兵王

    对于李仁杰来说,当兵就是为了玩枪,玩枪就要成为枪王。身为一名狙击手,自然要成一名狙击之王,一名无敌狙击兵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世传奇录

    傲世传奇录

    万年前的黑暗,血雨横飞的大地,至圣之灵的出世,神秘的传承。他父亲为了一个女人,杀了他母亲,他逃离父亲的势力,一心为母复仇,纵使背负,弑父之千古骂名,他无怨无悔..........
  • 邪魅王爷太猖獗

    邪魅王爷太猖獗

    前世被丈夫所害,一尸两命,一朝穿越成妃,被传三年无孕。重生后的她,冰心冷漠,斗侧妃,斗姬妾,斗皇后,凭借预知异能,帮他查母妃之死,助他战场无敌,助夺位争权。最后不过落得失去孩子被赶出门去,她恨,她发誓定要让这个薄情男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毁容,成长,狠心,三年回归,她已是商业的霸主。再见之时,他依然是那个邪魅的男人,而她却不再是那个软弱的王妃。真真假假,一切的无情心狠,都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当年的那个无情赶她走的男人,竟然是因为爱她而赶她走,是讽刺?还是天意弄人?助他登基为帝,万世独宠,她成为了宫中惟一的女主,他唯一的女人。
  • 说爱太长

    说爱太长

    和所有狗血故事一样,程默因为剧组放假提前回来没想到捉奸在床,没想到这厮居然一脸坦荡“别那么吃惊,只是上了个床而已嘛!”然后就溜达去找水喝了,程默觉得自己从头凉到脚,放下手里的皮夹,顺带将前天刚买的价值18万的Valentino外套轻轻地挂好在门背,从冰箱里的冰冻柜把前天从超市买的专门定制的15cmx15cm的冰块搬了出来,然后走向正在厨房喝水的背影........
  • 烧华录

    烧华录

    呵,如果这世间有公正的话,名捕就不会存在了。——姬櫆伏“退后!”暗淡的眸光仍旧追随着浅影,透过层层壁障她终于看见他的表情了——如此美丽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一切。她想触碰,但是再也做不到了。“我可以靠近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