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6500000013

第13章 虚实三国(11)

历史上,孙权和曹军在赤壁之战以后,战事连建。大的战役就是时隔七年之后。孙权带兵十万进攻台肥的曹军。曹军势弱,但将军张辽、乐进、李典等勇冠一时,彼此配合默契,以弱胜强,孙权遭到惨败,甚至险些被擒。这场战役,孙吴方面当然记载得十分简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甚至不写此事在哪年哪月发生,只说孙权征台肥。“未下,撤军还”,以及在逍遥津遭袭的一句话,轻轻带过。

实际上,合肥之战在三国历史上很具有典型性。罗贯中明白这一点,所以写有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张辽),即第五十三回。为了使孙吴方面阵营能和张辽相匹敌,特地编了太史慈出场的战斗故事。故事写得很精彩,但经不起历史的推敲。问题在于: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吴主传》虽未明载,但《三国志·吴书·陈武传》文字只有百余字,却说:“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孙)权哀之,自临其葬。”另在魏将张辽、李典等人传记中也有明确记載。而在《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已确定无疑地写着:孙权委太史慈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因此,太史慈早在公元206年死去,怎么能参加九年后发生的合肥之战呢?

显然,罗贯中读《三国志》时,不会看不到太史慈死年这个史实。裴松之注引《吴书》,“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罗贯中甚至还将这段太史慈临终叹话,稍改一二(三尺之剑;字稍增删),移到小说中去。

推测一下罗贯中所以让太史慈去世九年后又复出,参与合肥之战。可能会有两点考虑:第一。孙权虽然势众,但能和魏将张辽、乐进、李典等对阵的将才,其武艺都在太史慈之下。第二,太史慈当初和孙策(人称小霸王)对斗场面精彩。后来史书写太史慈之死过于简单,按照其临终叹语,应让他死得精彩壮烈。

所以说,罗贯中让太史慈死在合肥之战的激战场面,时间虽有差错,却也符合其临终遗愿。

【六十、谁说周瑜气量狭小?】

陈寿评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周瑜气量狭小似乎已成定论。“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晟后被气死时的肺腑之言。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周郎丧命柴桑,孔明甚至再去吊丧。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但都不符合史实。

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和裴松之注所引的众多史料,都写周瑜不仅不是气量小的人物。反而是很有气度很有远见很有才干的突出人物。

陈寿写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孙权初领江东,年纪不到20岁,缺少威望,诸将和宾客表现出有些轻视、简慢,但和孙策同年的周瑜,身居要位,首先对孙权甚为恭敬,既合乎臣礼。又显得大度。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说,东吴大将程普年龄资历超过周瑜,地位反居其下,心有不服,屡示冒犯,但周瑜每次都主动退让,不与计较,程普终于被感动,对人说道:“跟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饮醇酒,不知不觉地就陶醉了。”

孙权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后来,孙权曾向陆逊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的地位当然在鲁肃和吕蒙之上。裴注引《江表传》的记载,说周瑜死时,孙权哭道:“公瑾有王佐之贤,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孙)权称尊号,渭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可见,周瑜有恢弘气度,又有兼人胆略,识大体、顾大局,并非心胸狭窄的庸俗之辈。

然而,因为罗贯中《三国演义》奉刘备蜀汉为正统,处处强调这条主线。为了突出烘托诸葛亮的远见卓识、顾全大局。就让周瑜当了反面陪衬人物,气量小,嫉恨比自己才高的人。从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看,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形象,无疑也是颇为成功的。否则,很难会有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于周瑜和诸葛亮斗智的故事。

问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周瑜,尤其作为诸葛亮陪衬人物时的周瑜,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故事,完全是两种人物特征,彼此差异,何啻霄壤。

周瑜和孙策同年,又是知交。在江东,一个被称为孙郎,一个被称为周郎。两人风流倜傥,分别娶乔家二女为妻,就是国色天香的大乔和小乔。赤壁之战时,周瑜34岁,雄姿英发。周瑜同孙权讨伐江夏时,为前部大督。35岁时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当时人们说:“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说,周瑜对于音乐很精通,即使喝了三大杯酒之后,奏乐中间出现差错,他仍能明白地加以指出。所以说,他是个奇才。

【六一、对周瑜应当如何评价?】

江东周郎,人称奇才,雄烈有胆略。视死如归。

江东人的习俗,称赞某人年轻倜傥,往往俗呼为“郎”。孙策和周瑜同年,人称孙策为“孙郎”,周瑜为“周郎”,可见当时人的赞美。

老将程普先是倚老卖老,不服周瑜,屡次表示侮慢之意,但周瑜有气度,一再谦让。程普终于甘心赞扬周瑜:与周公瑾交往,像吃醇酒一样,令人陶醉。

孙权比周瑜小七八岁,他放手让周瑜负责军国大事。对于周瑜推荐鲁肃以代己,孙权完全信任和接受。周瑜在孙权心中地位特高,周瑜死时,孙权哭着说:公瑾有王佐之贤,你离我而去,真使我缺了依靠!孙权称帝时还说道:要不是周公瑾助我。我哪能称帝!后来,孙权对陆逊又说起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再从当时对立的阵营来看,曹操和刘备都对周瑜有过评论。这还是周瑜活着时候的事。

先说刘备,赴江东向孙权借荆州,离开京口(今江苏镇江)时,孙权设宴欢送。宴罢,刘备同孙权单独叙别,刘不怀善意地说:“公瑾文武全才,器量广大,乃万人之英,恐怕不会甘居臣下。”

再说曹操,赤壁败后。十分佩服周瑜,派蒋干游说拉拢周瑜,未遂。接着,曹操又写信给孙权,称赤壁一战。因为疾病流行,我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胜名。目的也是挑拨离间。

上述史实,见于《三国志》和裴注引书。

陈寿对周瑜有专语评价:“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赤壁之战,真要从史实来看的话,主要的作战对立面,是曹操和东吴方面。破曹营的主要功劳,应当属于周瑜。所以,后人评价周瑜,往往同赤壁战事连在一起。且看唐宋诗人评说周瑜,是如何写的: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胡曾《赤壁》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词)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宋戴复古《赤壁》诗)

和赤壁之战中周瑜有关的,还有“蒋干盗书”的故事。

蒋干和周瑜是老乡,已经阔别多年,蒋干作为曹操的幕宾,想去劝说周瑜。小说写了“群英会蒋干中计”,和真实情况相差很大。

【六二、蒋干的相貌和才能究竟怎样?】

京剧里的“方巾丑”蒋干,是按《三国演义》里的形象来演的,这和历史人物真相差异极大。蒋干的品貌可以按照史料恢复原样。

戏剧舞台上的蒋千,鼻子上搽白粉,说话怪声怪气,十足是个小丑角色。京剧行当,叫做“方巾丑”。按《三国演义》所说,蒋干是曹操的幕宾,赤壁战前,他两次去江东,游说周瑜,打探虚实。他又丑又笨拙,周瑜假戏真做,将计就计,伪造蔡瑁的书信,故意让蒋干偷去,报告曹操。于是,曹操杀掉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反使曹军失去了水战的重要将领。

其实,历史记载上说,蒋干去见周瑜,时间是在赤壁之战过后的第二年(209年),并非在战前。而且,蒋干其人,说仪表有仪表,说才干有才干,是一位高士,江淮一带无人可比。

《三国志》里有唯一关于蒋干的记载,说“(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

蒋干见周瑜,实际上只有一次见于记载。他受曹操指派后,换上布衣葛巾,以私人名义去看望周瑜。周瑜见了他,开门见山地说:“子翼(干字)兄,真辛苦,远涉江湖而来,想必是替曹操做说客吧。”

蒋干不愧为练达的高士,说话周密,滴水不漏。他说道:“我与足下有州里之谊,阔别多年,遥闻你业绩显著,特来叙阔话旧,顺便观瞻贵营军容。”

周瑜听了,便说:“我虽及不上古代音乐家那么聪明,但多少也懂得闯弦赏音,对于雅曲妙律还是昕得明白的。”意思是自己对蒋干的真实使命,了如指掌。

蒋干和周瑜彼此心照不宣。于是,周瑜领蒋干遍视军营、仓库、军资器仗等。完了,周瑜说道:“大丈夫为人处世,遇到知己的上司,情同骨肉,言听计从,祸福与共,能够这样我很满足。即使苏秦、张仪复生,郦食其再出,这些巧舌如簧的人都不可能将我说动,何况你这位书生呢!”

蒋干听罢,心中无奈,回去后,就对曹操称赞周瑜的高风雅量。可见,蒋干虽然没有完成曹操的指派使命,却仍不失其名士的风范。

以上记载的蒋干和周瑜的这次会面,以及两人之间的几段对话,都出于《江表传》。从《三国志》裴注所引《江表传》的众多材料来看,东吴方面的很多人物的不少故事,都是由于《江表传》的记载而得以保留、丰富的。对于了解真实的蒋干其人其事,《江表传》则是唯一的披露。

【六三、阚泽有否献诈降书?】

《江表传》还记有黄盖献诈降书一事。这也是赤壁之战前的一个重要环节,缺之不可。

送诈降书人,名字没有留下来,竟让阚泽充当。

《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重大战役,这次重要战役在《三国志》有关诸传,如《魏书武帝纪》、《吴书周瑜传》,《蜀书先主传》都有涉及,但遗憾的是,多是支离破碎,且还有抵牾处,直到今天、战场的确切地点、参加的将帅,战争的规模,包括参战人数,俘虏和死亡人数,都还没有定论。

它全靠元明杂剧乎话,尤其是《三国演义》的艺术创造,才得如此生气勃勃,余音常存,形成一幅千古风流长卷。

赤壁之战演义构成有苦肉计、诈降书,蒋干盗书和连环计等折子,这些大都是虚构,但诈降书却是见于史书,那是真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江表传》称黄盖派人送书与曹操,“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敉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但此送书人姓名,未见史传。由是《三国演义》拉来了读书过目不忘的阚泽。

其实,当时的阚泽,可能还是个自耕农呢。据《三国志·吴书·阚泽传》称,阚泽后来跳龙门,在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尉权还是大汉骠骑将军衔上时,“除钱塘长,迁郴令”。

《三国演义》把阚泽献诈降书,与曹操这场对话,写得有声有色。为了表示他的身份,还给了一个“参谋职务(明嘉靖本说是“参军”)。

这样处理反而弄巧成拙,因为东汉三国时期,上下都“没有参谋”这个官名。这个词始见于唐朝中期,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或节度使等高级武官麾下的幕僚,无编制。凡此,毛宗岗评改演义时,就创造了不少“参谋”,如第四十二回鲁肃对诸葛亮说:“先生之兄,现为江东参谋。”

【六四,是谁促成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

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结果,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促成孙、刘连手抗曹。

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时结盟抗曹,最早提出建议并亲自斡旋其间,促成这种重要格局的人,究竟是谁呢?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这事主要归功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确实写得绘声绘色,东吴群臣如张昭、顾雍等二十余人,对前来说服孙权结盟的诸葛亮,轮番进。行诘问和质疑,简直如同辩论中的围攻,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但诸葛亮毫不示弱,力挫众议,终于赢得了这场辩赛。整个过程写得精彩纷呈,令人过目难忘。然而,这场辩赛乃罗贯中故意编排,目的为了凸显诸葛亮的丰采。史实根据完全没有,但又虚构得非常合适,非常亮丽,充分体现了罗贯中的精妙才思和圆熟笔致。

同时,罗贯中在这里又并不违背总的历史背景。他也写了鲁肃先去当阳长坂跟刘备建议结盟的事,这符合史实。不过罗贯中写鲁肃时轻轻一笔带过,却用浓墨酣笔编造诸葛亮去江东的细节。当然这符合罗贯中的创作主旨。

事实上,赤壁之战中孙剂联盟的结成,提出动议,最早的还是鲁肃,而不是诸葛亮。

《三国志》的刘备传和诸葛亮传,说是诸葛亮去向孙权说结盟之事。陈寿在自己这同一本书的《鲁肃传》中又详细地记载了鲁肃前往刘备处说结盟抗曹的事。刘备当时遭当阳长坂之挫,走投无路,遂同意此事,并转道夏口,派诸葛亮再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

陈寿同一书中有不一致之处,原因是他所据的韦昭《吴书》材料,跟他写蜀史的依据,两者存在并不一致的情况。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对陈寿提出过批评:“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载述之体也。“裴松之根据史料提出他的观点,认为功在鲁肃。裴说:“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指曹操),皆(鲁)肃之本谋。”

当时战事连连,各方记述都偏重自己的一面。尤其如赤壁一战,事关重大,结局影响深远,事后的各国有关记载,出现彼此之间的矛盾,无需也无法统一整理加以沟通,这是常有的事。其实,陈寿对两种不同材料来源,采取兼容并存的态度,无可非议。当然,裴松之更有充分依据,对《吴书》,《蜀书》差异之处,作出他的论断,给这件事情一个了结,也是应当肯定,值得重视的。

【六五、鲁肃是文官还是武将?】

小说中的鲁肃形象。更多的是作为暗衬人物出现。然而史实却是鲁肃不但好为奇谋,而且体貌魁奇,有胆有识。

鲁肃的形象,历来被认为是文绉绉的谋臣模样。众多京剧戏中,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油江口、单刀会等,鲁肃都是以文官扮相出现的。究竟鲁肃是否属于文官一类呢?

看陈毒《三国志昊书鲁肃传》,可知鲁肃一生大致的任职状况,其脉络如下:

公元200年,周瑜引荐鲁肃给孙权。鲁肃一见孙权,便谈形势大略,已知天下三分。后孙权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周瑜破曹操于赤壁。

周瑜病逝后,鲁肃被孙权任为奋武校尉。

周瑜部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都属鲁肃名下,由他管辖。鲁肃先驻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后因孙权借江陵与刘备,转屯于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陆溪口)。

鲁肃部众增至万余人,官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公元214年,从孙权攻破皖城(今安徽潜山),鲁肃为横江将军。

公元115年,孙,刘联盟面临破裂时,鲁肃邀关羽,单刀赴会,缓解局势。

公元217年,鲁肃逝世。年46岁。

陈寿写鲁肃传,突出他的谋略和胆识,从大处着眼,简扼明了。

但是,陈寿忽略了鲁肃另外一面,即非但有谋而且有勇,完全是一个极爽快、极有刚性的人物。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时,引《吴书》(韦昭等著)载:“(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讲武习兵。”

同类推荐
  •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编辑推荐:一篇好的游记,不仅仅是作者对他所观的大自然的描述,那一座山,那一条河,那一棵树,那一轮月,那一潭水,那静如处子的昆虫或疾飞的小鸟,那闪电,那雷鸣,那狂风,那细雨等,无不打上作者情感或人生的烙印。或以物喜,或以物悲,见物思人,由景及人,他们都向我们传递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精彩于驻足间呈现》,满足畅游中国和世界人文或自然美景的愿望。
  • 热血警魂

    热血警魂

    王焕高考之后,分数正好迈进一本线,毅然选择了报考西水市警察学校,在警察学校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心中有了一丝退意。就在放寒假的过程中,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个差点被侵犯的女孩儿,女孩并不买账,扇了王焕一巴掌,并哭着跑了,留言自己命保不住了。与此同时,王焕的亲人,包括王焕自己总是感觉有人在跟踪他们,于是他决定一面告知警察,一面继续调查。这才发现,这校园贷事件背后的不简单。
  • 谁在喧哗

    谁在喧哗

    罗伟章,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国家血脉

    国家血脉

    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希望你们一路走好,灵魂得到安息。此书为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1]念日而作,献给那些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同胞、关心帮助过地震灾区人民的社会各界友人、想了解地震灾难过去几年以后,灾区人民生活的所有爱心人士。
  • 变脸师爷·终篇

    变脸师爷·终篇

    鬼节将至,百鬼夜行,令人不安的守尸花现,接二连三有人离奇死去,死状酷似献给百鬼之首的祭品,温文尔雅的县令沈白居然是被选中的祭品之一。空无一人的座位,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杯中酒喝个精光?走不出去的东园,暗通井下的书房,骤然暴毙的高才榜眼,深受皇恩荣宠的周家光鲜的背后到底藏着何种让人不安的秘密?接替沈白的新县令赴任途中被人残忍砍去双腿,是谁不顾天威挑衅于衙门?寻求真相的沈白几人被引向了那个无人知晓的长寿古村。
热门推荐
  • 上神你要闹哪样

    上神你要闹哪样

    洗灵根,闯兽谷,战情敌,泡师父,勇救便宜爹,元泱仙子选拔大赛,弘扬我大G国腐女神威的腐女宗什么的,一个都不能少!且看小小杂工如何玩转上古大神,开展快乐和谐的修仙之旅。她,是G国孤狼特工组枪法神准的顶级特工。却在一次任务中为救队友而死于非命,灵魂不得转世,只得穿越重生。谁知,刚刚重生就被仇家追杀,爹爹被人掳去,自己也身受重伤。什么,这里是元泱大陆,全民修仙?要不要这么离谱啊?我去,天上飞的是什么,印度飞毯?要不要这么高调啊?话说,前世好歹还是特工出身的精英份子,四灵根的废柴什么的,属性要不要这么渣啊!好吧!做个杂工也不错,好歹每月还有灵石赚!
  • 帝本多情:深宫宠后

    帝本多情:深宫宠后

    内定为皇后的堂妹投湖自尽,宫静言被逼代嫁为后。她有倾城的容颜,惊世的才华。她以为自己的命运是宠冠六宫,然后被遗忘、在孤寂中老去…但大婚当日,她独守空房,他与别的妃子缠绵…她以为她就这样在平淡中过一生,顶着皇后的头衔,永远见不到他,永远沾不到后宫的争斗…但终究还是要相遇…
  • 对不起我还是来晚了

    对不起我还是来晚了

    这世间,我等的只有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
  • 终极龙血

    终极龙血

    一个来自修真界的灵魂,一个被封印的龙魂。一段如歌如泣的热血传奇。且看龙羽,如何逆转乾坤,凭借着神奇的龙魂,堪破生死,踏上九天,横扫各方至尊强者,成为一方至尊!
  • 我在异界秀操作

    我在异界秀操作

    “修炼一途没有捷径,看见那边太师椅上的混小子没,注定一辈子没出息!”“师傅,他好像突破了!”“……”洪旦携超级系统穿越到异界,变强的路上,他装着逼,打着脸,各种骚操作不断。
  • 腹黑女攻:男神快到碗里来

    腹黑女攻:男神快到碗里来

    当冷漠的他遇上呆萌的她:吖?吃饭木带钱?怎么办?瞅上目标向上扑,钱坑到手了该咋办?废话!当然是马上逃啦当邪魅的他遇上腹黑的她:青楼——某个女孩对着某个老鸨:”50片金叶子,不然免谈”说罢,瞥了眼一旁不能动弹的某男……最后…某女拿着钱乐呵呵的跑出青楼,留下被卖的某男气个半天死当稳重的他遇上大咧的她:某女正一脚踩在凳子上,和底下的人讲如何泡妹纸,讲累了,端起桌子上的粥喝,突然某男从背后轻轻拍了她一下:”公子,请问…””噗”还未等某男问完…某女成功呛住了”你丫…咳咳…”当冷酷腹黑的他遇上高冷的她:某男:”女人!你有种再说一次”某女瞥了眼某男的下方,淡淡道:”可是我没种”…气得某男挠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冬将军来的夏天

    冬将军来的夏天

    堪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姐妹篇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盛赞,著名作家梁鸿、周嘉宁、王占黑鼎力推荐!联合报文学奖得主甘耀明转型突破之作。这是一个温柔地集合了很多伤痛的故事。与残酷的现实有关,却格外温暖、治愈。当你坠落,有没有能承接住你的一双手?是她从人生的垃圾桶把我捡回来了,在此之前我不晓得自己被远方的某人爱着。“我被强暴的前三天,死去的祖母回来找我。”小说一开头,震慑人心。被侵犯那时,躲藏在比自己身体小四倍空间的箱子里的祖母,虽拼尽全力摇晃箱子,却无法阻止憾事发生。我彷如破碎之人。一次次法庭攻防,我一次次筋脉血络疼痛剥离。但祖母为了我,竟付出我所最不忍见到的……当我们面对那些针尖般的絶望,无时拉扯煎烧,我们该如何走下去?创作多年,甘耀明首次以贴着我们每个人呼息的角度来书写这部小说。他在字里行间的同理、纯真与暖意是盆炉火,而巧妙敲凿进小说里的各种社会现况,如老人共居、往生互助会、死亡与善终等,无时不在挑动着我们的心,但最惹泪的莫过于他对“死是有责任”的动人诠释。当句号来临,我们看见缓缓升起一双手,用缀满温慰的情感与文字,去承接起不断在荒原冻骨般世界坠落的我们。
  • 宿命缘浅三生梦尽

    宿命缘浅三生梦尽

    第一世,她是万人敬仰的女娲之后,也是万人恐惧的宿灵女;他是女娲座下第三灵兽——独角白泽,他因家族之恨,为复仇在她体内埋下噬魂之种,并亲手杀了她,但却在她死的那一瞬间,他发现自己已深爱上了她第二世,他苦等千年,她转世为狐妖,谁知她却恋上了第四灵兽——麒麟玉祾。几经波折终于挽回她的心,却因玉帝之女心生嫉妒,加害于她,她再次堕入轮回第三世,又是千年,她转世为修仙人,他找到了她,但噬魂之种渗透灵魂,不断摧残着她的身体和灵识,最终在六界大战中,以魂飞魄散为代价,使六界再度安定“泽,恐怕我又要辜负于你,三世等待只换得如此结局,但恐怕我是还不起了……”
  • 迷糊妻主:夫君太妖孽

    迷糊妻主:夫君太妖孽

    夏天本是现代一女大学生,热爱看小说,但是却读了个医学专业。因饱受福尔马林的摧残,夏天终于穿了,不是公主,不是皇后,是个连下堂弃妃都不如的女配!为了生存沐天一次次破坏原定剧情,使既定轨道彻底偏离。然而沐天渐渐发觉,剧情已变得扑朔迷离不可掌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