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80400000002

第2章 在香港

我感谢她这么说,但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再不会相见。

两年后,钟铃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创办了亚洲第一个“国际作家工作坊”,我很荣幸地成为首届受邀的访问作家。到达浸大的第二天,在我们下榻的酒店“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的大堂里,我惊喜地看见了两张熟悉的面孔:来自加纳的女作家和印度女诗人——我们真的再见了!

这简直就像一个小小的奇迹。

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爱荷华的“国际写作计划”还是香港的“国际作家工作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具有一些“奇迹”的性质:另一种“理想国”或是文学的方舟。而它们的发起人和始作俑者,都是女性。也许,在越来越现实、理性和物质的今天,只有那些天真又义无反顾的女性,她们身上,还埋藏着人类奇迹的种子吧?

也因此,我有了在香港生活数月的机会。

盛大的PARTY

那是我第一次去中环。香港的中环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和这样一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财富、精英、成功人士,当然还有寸土寸金,等等。

中环的大楼,耸立着,像无数座纪念碑,插向天空:那是人对神的炫耀。这也是一个熟悉的画面,在无数的电影、电视镜头中,在观光的图片里,看到了N次,虽然没有一座我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匆匆的人流,茂盛的人气,街景,甚至荷李活道两旁那些卖“古董”——中国符号的小店,都在预料之中。这是一个虽然没有亲历却处处都符合想象的地方,你的脚,第一次踩在这土地,却像是在做着验证,在温习旧事:至少,我以为。

那天我们一行人,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的作家们,跟在主人身后,在中环漫游,参观了主人小小的画室,吃了据说是特首宴客时常去的那家饼店里的蛋挞。天黑下来了,灯亮了。主人带我们去海边,看维多利亚海湾的美景。通往海边的路,要穿过一座巨大的建筑,穿过它的底层,突然我惊呆了,我看到了一个奇观:通道两旁,密匝匝的,坐了一地的人,成百上千也许上万的人,女人,她们坐在铺开的报纸之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整整一个巨型建筑的底层,被这席地而坐的女人们填满了,填成了实心。成百上千也许上万的女人们挤坐在一起,吃东西、说话、吵吵嚷嚷,表情又放松又自然,对过往行人熟视无睹,似乎,那是她们自家的庭院。

我就这样撞上了“菲佣”。

我忘了说,那是一个星期六,星期六傍晚,这个时间是重要的,假如早一天,或者,晚两天,我可能就和这壮观的菲佣的海洋失之交臂,我可能永远不知道在中环,在香港最繁华的芯里,有这样一个草根的奇景。

香港的法律,保证了菲佣法定休息的权利。我不知道是有人组织还是自发,总之,她们,成千上万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漂流到此的女人们,姐妹们,就这样,在法定休息日,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浩大地,聚集在了一起。从前,据说她们是在维多利亚公园,如今挪到了这里,这座恢宏的巨大建筑的底层或是通道,人来人往的闹市,席地而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吃东西,聚餐,用母语用家乡话畅快地交谈、诉说,就像在开一个盛大的PARTY。

她们是在相互慰藉吧?相互汲取力量和暖意,来抵挡一个无情的冷酷的都市,她们在这里加油,然后,才有勇气像沙粒分散到各处,回到日复一日深渊般的孤独。对了,孤独,这就是那盛大PARTY的名字——我看到了世上最壮观的孤独。

那一段路,我走得惊心动魄。穿过这一条涌动的菲佣的河,女人河,来到海边,维多利亚港湾璀璨的灯光,旖旎而迷人的美景,忽然之间有了新意:这个地方,这个城市,其实,是深不可测的啊!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突然看到它隐秘内心的某个角落,就像被电光照亮一样,一个和电影和文艺作品和约定俗成无关的香港,在我眼前,惊鸿一现。

也许,就是从那一夜开始,我嗅到了这国际大都会、这时尚之都、这东方明珠的人间烟火气,那一夜,我回到了地上。

小事情

在香港,我俩还真有点“居家过日子”的样子,三天两头要跑一趟超市,买油、买米、买面、买肉蛋水果蔬菜和各种调味品,买早餐必不可少的无糖全麦面包和豆浆,然后,满载而归,权当负重散步。有几次,当我大包小包提在手里急匆匆赶路时,暮色苍茫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我“客居”的身份,还以为是要赶回家。

一个城市,无论大小,大约只有身在其中真的过起了柴米油盐平常的日子,才能渐渐知道它的冷暖深浅,就像和一个人终于有了缠绵与肌肤之亲。

我们所住的浸大“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底楼有一座经营快餐的日式餐馆,那是我俩经常光顾的地方。有一日,说是台风来了,发布了预警的红色气球——却最终也没见到我想象中台风来临的壮烈场面。当然,风和雨是少不了的。我们那天被安置在紧临门口的一张台子上,那是朝向户外的一扇门,人来人往,门随时开开关关。被安置在这样的风口处吃饭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起初我没有留意,后来我忽然发现,那扇门开了关,关了开,无论它开启得多么频繁,无论进出的人多么匆忙粗心,无论是拉是推还是拽,每一次,每一回合,它都忠诚地毫无疏漏地回归原处,严丝合缝,不留一毫的空隙和缺憾,不像平素在我的城市见惯的那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弹簧门(它大概是一种弹簧门吧,我想),那些门(电动门除外)常常关不严,总是喜欢在人的身后闹别扭,总要留着空隙发泄它的坏脾气。我看着这扇门,看它一百次开启,看它一百零一次关闭,兢兢业业、严丝合缝、忠于职守,忽然生出敬意:是对这城市的尊敬。

如今到底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身处内陆的中国人,无论出国还是出境,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那种大震撼:他们有的我们也都有了。一样的摩天大厦,一样的高速公路,甚至更新更好;一样的MALL,一样的旗舰店专卖店,就连太空,我们的神五、神六也去观光过了。所有的差别,其实都隐藏在细节之中,那年在美国住了三个月,回来时除了送人的礼物,我们给自己带回来的东西是什么?牙签!那种不唯包装精美、并且浸透了消毒药水的木牙签。在一根牙签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而在一条弹簧一扇门面前,我则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品质,看到了它对待生活的态度。

那天钟铃教授带我去看玉,我们走在星期天拥挤的佐敦道上,路过一家小店,门口玻璃罐里,卖着一样我再也想不到的东西:桃花瓣一样的粉嫩,小小的一座小宝塔,竟是小时候吃过的打虫药——宝塔糖!四五十年前,那是每一个中国孩子都不陌生的东西,那几乎就是我们可触摸的童年。而如今在我的城市,它早已绝迹,早已消逝得无踪无影,那是连我女儿小时候都没见过的东西了。可以想见我的惊喜,久别重逢的惊喜,与悠远的事物不期而遇的惊喜,就像他乡遇故。我在它面前站了好一会儿,这一次,我心里涌起的,是对这城市的感动:为了它的不轻易抛弃,为了它对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如此长久的珍惜。

在大多数国人眼里,香港是一个早已被定义过的城市,所谓读书人和知识者,很少有人说自己喜欢香港的。谁敢说自己喜欢香港那就意味着他俗气和没文化。每一个踏上香港的观光客大约都不是为了发现而是为了验证。起初我也一样,但是香港一点一点教育着我,让我在细微之处发现着它的真相、它的血肉精神、它的魅力、它的斑驳丰富、它的美。

香港记忆

十多年前,1994年,我丈夫一行几人,赴台湾开会,途经香港启德机场,要在那里办理一系列复杂的赴台转机手续。那是他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那一次,启德机场的工作人员,几乎没人听得懂他们的普通话,那种隔膜、冷漠,或者说傲慢,就是香港留给我丈夫他们的第一印象,也恰恰印证了我们一向对香港的想象。

确实,几乎所有的人,来到香港,似乎都不是为了发现什么,而是为了印证。

2005年和2006年,受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的邀请,我两次赴港,后一次,是随丈夫同行,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几个月。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个想象之外、定义之外的香港,它的丰富、生动,它的浑厚、复杂,因为猝不及防所以在我们眼中才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和动人。

自然,如今,香港人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一些节日

在香港,意外地过了许多节日。

农历三月,某一日,浸大“国际作家工作坊”项目经理,也是我们的忘年交小友何小姐,带我们坐轻轨去青衣岛看戏。香港的朋友们,热情好客,怕我们这两个外乡人生活寂寞,常常为我们尽心尽意安排这样那样的节目。起初,还以为那一日是和平日一样,在剧场里看演出,所以特地带了厚衣服,以应付过于恪尽职守轰轰烈烈的空调。却不想,哪里有剧场,原来就是空场中搭起的简易的大棚子,里面倒是灯火通明,丝竹袅袅,刚一出地铁口,远远地,就听到了悠扬的乐声,在滚滚的热浪中若隐若现地颠簸着,何小姐说:“听,就是这声音,一听就想起了小时候。”

平日里,大家都叫何小姐“简妮佛”,那是她的英文名字,自然,她的英语说得比普通话要流畅许多,因为说普通话才是近十年的事。除此之外,她还会说一口漂亮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80后生人,现在,这个“酷”而时尚的小白领,新新人类,却带我们来“看大戏”。

真的是看大戏,就像我们的童谣里唱的那样,“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那空场上的大棚子,那棚子四周一个个烟熏火烤的小食摊,那蒸腾的人气,还有烛光和香火,一切,都让我以为是回到了内陆某个乡间。只不过,戏台上唱的,不是北曲是南音,是我听不懂却依然觉得悦耳的粤剧,挂头牌主演的竟是在香港赫赫有名的当红小生盖鸣晖。

原来,那一天,是真君大帝的生日,人们唱戏为他庆生。年年如此,在香江,那是个大日子。当然,更大更重要的日子则紧随其后,天后娘娘也就是妈祖的生日也在农历的三月。那几日,到处都能看到悬挂着的彩幛:街头、高大的现代感的建筑物、过街的天桥之上,横空出世地写着恭贺天后娘娘宝诞的敬语,红底金字,撞到我这个外来人的眼睛上总觉得有点时空倒错,不知身在何处。彩幛装点出城市一片节日气氛,自然,更是要唱戏,且要唱几天。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全港岛放假,是法定的一个节假日。所以,香港的年轻人和孩子,不是只知道圣诞节而不知道佛诞日的。这一天,有许多人,要坐船涌到长洲去,去参加那里盛大的“太平清醮”,也叫“抢包山”。这个名字我不陌生,我想,凡是喜欢《麦兜的故事》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抢包山”这项活动,在香港,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年年四月初八,人们来长洲“抢包山”,年复一年,所以,这一天,又叫做“包山节”。

再后来,就是端阳了。原来,不仅仅是佛诞日,清明、端阳、中秋,这些我们自己的节日,都是香港的法定假日。这一天,维多利亚港湾,还有,这里,那里,都举行了热火朝天的龙舟大赛,这是独属于“端阳”的仪式,就像“登高”属于“九九重阳节”。自然是观者如潮。这一天的报纸、电视,龙舟大赛的盛况无疑都是新闻中的重头戏。这让我知道了这个节日在这城市中的重量。

这之前,我是说来这里之前,我从不曾想过,我会和这样多传统节日,这样多仪式,这样多在内陆早已失踪早已销声匿迹的神明相会。而这个地方,不是别处,是象征时尚和潮流、象征“与国际成功接轨”,也早已被我们符号化和减化为“文化沙漠”的国际大都会。

当然,在这里,这样的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约都是草根的节日。上流的精英们和“国际公民”大约是不过这些节日的。可它们的影响力、它们的生气勃勃、它们坚韧的烟火气家常气,仍然让我十分震撼。这不是为旅游准备的节目,不是为招商引资“开发”出来的民俗表演,而是此地草根民众生活的常态、原生态,一代一代延续下来。也因此,在寸土寸金的中环,或者号称有欧陆风情的赤柱海边,林立的大厦中你能突然和一个小小的香火旺盛的土地庙相遇。我想,何谓传承?这就是:淹没在日常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被人间烟火气笼罩浸润,点点滴滴,却天长地久,血肉丰满。

二、去年的节目单

此刻,我手中正在翻阅着一些节目单,那是香港女作家陆离女士为我们搜集到的。一年前,当我刚刚拿到这厚厚一摞的东西时,离启程回家的日子已经没有几天。于是,我从这每一张花红柳绿的纸面上读到的几乎都是同一句话:“你错过了什么?”

在香港,时间是不够用的,作为驻校作家,丈夫要上课,要指导学生,要做一系列的公开讲座,要参加许多的文化活动,当然,也要有各种各样无法推却的应酬。而那时,我们又已经开始了新长篇《人间》的写作,所以,业余时间几乎是没有的。

当然,潜意识里,也从来没认为,香港会在文化意义上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不像几年前在纽约,几乎每晚都要在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剧场里,试图和一个令我们耳目一新灵魂震撼的奇迹相遇。

但是这些节目单,纠正着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误读。

2006年,是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这个日子,香港人没有忘记。我手中的节目单告诉我,5月到6月,这一个月时间,在香港,有这样一些活动来纪念这位现代戏剧之父,除了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举办的“易卜生逝世百周年纪念”的展览和讲座之外,其他演出计有:

易卜生戏剧《野鸭》演出单位:香港戏剧协会

地点:

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演出单位:美国马布矿场剧团 地点:葵青剧院演艺厅

另外,在“牛池湾文娱中心文娱厅”,一群前卫的戏剧人用另外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对这位大师的理解,那当然是小剧场探索的形式:

一个叫“春草剧坊”的剧社,演出《群鬼之家》

一个叫“湛青剧社”的团体,演出《爱的喜剧》

一个叫“捌秋壹”的戏剧工作间,演出《女流》

一个叫“剧场休憩间”的剧社,演出《尖塔上的易卜生》

一个叫“乱描舍”的小剧团,演出《玩偶之家》

……

“捌秋壹”、“乱描舍”,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组合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是关于这些团体本身,有这样的一些文字介绍,比如:

“‘乱描舍’是由一群80年代大学毕业生于1989年成立,从他们具启发性和动人心灵的舞台作品,流露出他们富有文学及美术基础的独特背景和经验,及致力透过戏剧探索生命及人性的精神……”

由此可见,这是一些志同道合者集结在一起的先锋剧团,这样的剧团,在香港,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而是,有相当的数量,散落在各处,也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特立独行——特立独行地去面对一个强大的拜金时代。

请不要以为,5月和6月,易卜生就是香港舞台上的全部,不,远远、远远不是。假如我把手中节目单的内容全部抄录下来,那将是这篇文章的篇幅不允许的。此刻,我一张张翻阅,让经典的芭蕾舞、宏大的交响乐、各种音乐会、钢琴独奏或小提琴协奏、法国歌剧、阿根廷音乐剧……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这仍然还不是那一月香港舞台的全部,再往下翻,我看到了,来自内地的京剧(孟广禄与袁慧琴们)、秦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昆曲(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青春版《牡丹亭》,那天,朋友为我们送来了最好的戏票,可是由于有重要的活动,只能忍痛放弃),以及上海的评弹、成都的曲艺,当然还有香港本土的南音和粤剧。又一看,那赴港演出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竟都是熟悉的面孔,几年前,我和他们在黄土高原一个乡村庙会上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七天。我曾顶着烈日站在旷野中看他们的《武松杀嫂》《滚灯碗》《活捉三郎》,还有凄美无比的《断桥》。但是在香港,我们却失之交臂。

失之交臂的,还有黄仁宇。这也是最让我惊诧的,谁这么异想天开,居然能够把黄仁宇先生的历史学术著作《万历十五年》,改编成话剧?这出冠名为“大历史话剧”的演出,在五月的香港,一连演了十天,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和李贽,还有,中国历史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大奥秘,在香港文化中心剧场,给了我足够的赴约的时间,可是我错过了。

最后,特别要说明的是,几乎每一场演出,也就是每一张广告节目单后面,都印着这样的一行文字: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价优惠。

我不知道,在内陆,2006年5月至6月,哪个城市能够拿得出和这个被我们称为“文化沙漠”的都城,同样丰富迷人的节目单。

同类推荐
  • 桃符里的乾坤

    桃符里的乾坤

    本书由“名人对联故事”、“谐趣联故事”、“民间流传对联故事”与“妙联选录”四部分组成,主体是前三部分,里面包含数百个长短不一的故事和700多副对联。
  •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在雨中,抛却人事上的牵挂,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与这窗树和花相望,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时间,空间都不在了,内心里有澄净、安宁、自在的喜悦。远方的朋友发来信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热门推荐
  • 奈何王妃是戏精

    奈何王妃是戏精

    一道圣旨赐错婚,风华绝代的高冷王爷成了她的相公,竟然是她现代暗恋多年的学霸男同桌。当初没有勇气表白,曾为此遗憾了好久,这次,她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花样表白,皆以失败告终。历经N多次的失败后,她险些被某男蠢哭了:钢铁直男,活该你单身……本王妃不追了!王妃甩下一纸休书,然后离家出走了。王妃:“你不是嫌我烦吗,我走就是了!”王爷:“谁让你走了,回来!”……穿越后,猫妖是她的宠物,冷王是她的相公,她成了皇帝的义女。前世的前男友满脸讨好,却被她嫌弃的踹开。不久之前,她是人人可欺的沐家丑女二小姐,不久之后,她是所有人得罪不起的怀瑾王妃。皇帝老爹:“谁胆敢欺负公主,朕便让他到大牢七日游!”皇后老妈:“公主来了要大鱼大肉伺候着,不得怠慢了!”妹控大哥:“妹妹,黑锅大哥都帮你背着!”冷王相公:“什么都听王妃的!”她一脸无语:“一家三口全穿越,老爹是皇帝,老妈是皇后,为啥我成了乞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异界修仙

    英雄联盟之异界修仙

    陈帆穿越了,随着他一起穿越的是LOL里面英雄的各种本命技能。且看他如何独树一帜,纵横在这个只有仙的世界里!新人新书,写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求一下收藏和推荐,么么哒!啊,呸!思密达!
  • 鬼异社

    鬼异社

    平常的事情,总会出其不意地出现灵异或恐怖的事情,但是自己并不知道是人为还是……
  • 人生抉与择

    人生抉与择

    如今的世界虽然物质丰富,但大多数人们生活的却如此艰难,是因为阴阳大度失调,阳太过而阴失衡。
  • 斗罗大陆之神影忍者

    斗罗大陆之神影忍者

    一个在忍界无敌的大佬,来到斗罗大陆,将成就什么样的神位呢?话不多说,尽看小说。
  • 异世魔探

    异世魔探

    神秘的声音召唤方伦穿越来到了废土世界,得到诺亚手环,同时被要求一百五十天内要返回自己的世界,否则就会永远呆在这里……弱肉强食的地方,全民元素魔法的时代,神奇的废土世界又跟地上现实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序幕一点点的正在被拉开……
  • 重生梁山

    重生梁山

    重生了,穿越了,却来到了梁山。从来没有听说过王伦还有弟弟,不过现在有了,刚来到就要面对林冲上山,熟知水浒的王仁该怎么办?一边是以后的梁山好汉,一边是自己刚来到后的亲哥,他是否能够以一人之力改变这段野史?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人生。PS:本书有部分内容抄袭《水浒》,大家喜欢的投票支持下。
  • 月流里三年

    月流里三年

    大概就是我的个人想法吧包括我高中经历了的那些事,很真实也很现实的那种话题:学习,交友就放在小说里展现吧还有,小说是第一人称。(没了ww)
  • 替身小姐萌萌哒

    替身小姐萌萌哒

    超有爱系列第二部爆笑来袭。【第一部】萌比大小姐【第二部】替身小姐,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