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42700000023

第23章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 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 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 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六。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千金。作谷。则愈之下。更有愈字。寸口积之口下。有结字。关上下。有结字。尺中下同。魏 作谷。云 之为字。本如此。若夫谷。乃恶木也。后人改为 。遂并谷。亦改为 。又讹为 。皆误笔也。案通雅云。 。即谷乃 也。山海经。百 生。荀子。五 蕃。是也。诸积大法以下。徐沈尤。别提为一条。)(徐)积。迹也。病气之属阴者也。脏属阴。两阴相得故不移。不移者。有专痛之处。而无迁改也。聚则如市中之物。偶聚而已。病之属阳者也。腑属阳。故相比阳。则非如阴之凝。故寒气感则发。否则已。所谓有时也。既无定着。则痛无常处。故曰辗转痛移。其根不深。故比积为可治。若 气。 者。谷也。乃食气也。(案三因。立 气门载宿食论治。当并考。)食伤太阴。敦阜之气。抑遏肝气。故痛在胁下痛。不由脏腑。故按之则气行而愈。然病气虽轻。按之不能绝其病原。故复发。中气强。不治自愈。

(尤)诸积。该气血痰食而言。脉来细而附骨。谓细。而沉之至。诸积皆阴故也。又积而不移之处。其气血荣卫。不复上行而外达。则其脉为之沉。细而不起。

故历举其脉出之所。以决其受积之处。而复益之曰。脉两出。积在中央。以中央有积。其气不能分布左右。

故脉之见于两手者。俱沉细而不起也。各以其部处之。谓各随其积所在之处。而分治之耳。

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

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

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

邵氏明医指掌参补云。痞块多在皮里膜外。并不系肠胃间。而医者往往以峻剂下之。安能使此块入肠胃。从大便而出哉。吾见病未必去。而元气已耗。经年累月。遂至不治者多矣。历代医家。皆曰在左为死血。在右为食积。在中为痰饮。盖以左属肝。肝藏血。右属脾。脾化谷。而痰饮。则结聚于中焦也。殊不知肝脾虽左右之分。而实无界限之隔。非谓肝偏于左。而无与于右。脾偏于右。而无与于左。在左为死血。而在右独无死血乎。在中为痰饮。而左右独无痰饮乎。但在左在右在中。皆因虚之所在。而入之耳。不可以死血痰饮食积分之也。然当诊之以察其病。弦滑为痰。芤涩为血。沉实为食。三脉并见。则当兼治也。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九首

(此篇脉经接前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为一篇。痰饮。作淡饮。下并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

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沥沥。巢源。作漉漉。气短。诸本。作短气。)(程)圣济总录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为病多端。又因脾土不能宣达。致水饮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甚则五脏受病也。痰饮者何。以平人水谷之气。入于胃变化精微。

以充肌肉。则形盛。今不能变化精微。但化而为痰饮。此其人所以素盛今瘦。故水走肠间。沥沥作声也。

(沈)饮后水流在胁下者。乃饮积于胃。腠理不密。如汗 。横溢胃外。流于胁下。而为悬饮。悬饮者。

犹物悬挂其处之义也。胁乃阴阳之道路。悬饮阻抑往来之气。咳则气吸吊动于胁。咳唾则引痛矣。盖脾肺之气。不能转运。饮水流行。泛于四肢皮肤肌肉之间。即当汗出而散。设不汗出。凝逆经隧。身体疼重。而为溢饮。经谓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溢入肌皮肠胃之外。是也。若溢出于胃。从下注上。贮于胸膈之间。壅遏肺气。上逆而内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外应皮毛。肺气壅而不行。则如肿。故为支饮也。

(鉴)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言饮病之情状也。四饮亦不外乎留饮伏饮之理。但因其流水之处。特分之为四耳。由其状而命之名。故有四也。李 曰。夫饮有四。而此独以痰饮名总之。水积阴或为饮。饮凝阳或为痰。则分而言之饮有四。合而言之总为痰饮而已。

案痰本作淡。王羲之初月帖。淡闷干呕。宋黄伯思法帖刊误云。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湿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干作干。非也。而肘后方。有治痰 诸方。即痰饮也。考唐惠琳一切经音义云。淡阴。谓胸上液也。医方多作淡饮。又云。痰 。上音谈。****禁反。案痰字无定体。胸膈中气病也。津液因气凝结不散。如筋胶引挽不断。名为痰 。盖痰字。始见于神农本经巴豆条云。留饮痰癖。而饮字。则见于内经刺志论云。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王注。溜饮也。又溢饮。见于脉要精微论。根据以上数义而考之。痰饮。即津液为病之总称。故本经以题篇目。而又以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者。犹伤寒外邪之统名。而又以麻黄汤一证。呼为伤寒之类。本条痰饮。又与稀则曰饮。稠则曰痰之义亦自异。程云。痰饮。脉经千金翼。俱作淡饮。当以淡饮为是。若痰饮则稠粘。不能走肠间沥沥作声也。此说似是而却非。不知痰乃淡从 者。沈千金翼。淡饮。五饮之一。与本条所谓颇异。云。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 在两胁下。三曰淡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千金同。)所谓流饮。乃似本条之痰饮。巢源云。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亦本条之痰饮也。

巢源云。悬饮。谓饮水过多。留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又云。支饮。谓饮水过多。停积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案支字。徐为肺之支脉。程为支散之义。魏云。分也。尤云。

如水之有派木之有枝。并不通。今根据巢源。支。枝同。谓支撑于心膈之间。支满支结义皆同。王注六元正纪支痛云。支。拄妨也。为是。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千金。作心下坚筑筑。)(尤)水。即饮也。坚筑。悸动有力。筑筑然也。短气者。心属火而畏水。水气上逼。则火气不伸也。

(徐)脏中非真能蓄有形之水。不过饮气侵之。不可泥。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程)联绵不断者曰涎。轻浮而白者曰沫。涎者津液所化。沫者水饮所内。酿于肺经则吐。吐多则津液亦干。故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徐)脾主肌肉。且恶湿。得水气。则濡滞而重。脾精不运。则中气不足。而倦怠少气。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程)肝脉布胁肋。故胁下支满。水在肝。则条达之性为水郁。其气上走颃颡。至蓄门而出鼻孔。因作嚏也。嚏则痛引胁肌。故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程)水在肾。则肾气凌心。故筑筑然悸也。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手。原本。作水。今根据诸本改订。徐沈尤。作掌。)(尤)留饮。即痰饮之留而不去者也。背寒冷如掌大者。饮留之处。阳气所不入也。

(程)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心下有留饮。则阳气抑遏而不行。故背寒冷如手大者。言其不尽寒也。医学六要。仲景曰。心下有留饮。其人背恶寒。冷如冰。茯苓丸。(茯苓一两。半夏二两。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共末。姜汁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案此指迷茯苓丸也。而引仲景者何。又王隐君滚痰丸主疗。有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证。亦与此同。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原注)一作转甚。案脉经。千金。作转甚。程金鉴从之。)(程)缺盆者。五脏六腑之道。故饮留于胁下。而痛上引缺盆。引缺盆则咳嗽。咳嗽则痛引胁下而转甚。此属悬饮。转甚。一本作辄已。未有咳嗽而胁下痛。引缺盆辄愈也。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脉沉以下。程为另条。)(程)胸中者。属上焦也。今为留饮隔碍。则气为之短。津液不能上潮。则口为之渴也。饮者湿类也。

流于关节。故四肢历节痛也。经曰。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故脉沉者为水饮。

(尤)四肢历节痛。为风寒湿在关节。若脉不浮而沉。而又短气而渴。则知是留饮为病。而非外入之邪矣。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痰。脉经。千金。作之病。脉经注云。目泣自出。一作目眩。)(尤)伏饮。亦即痰饮之伏而不觉者。发则始见也。身热背疼腰疼。有似外感。而兼见喘满咳唾。则是活人所谓痰之为病。能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者也。目泣自出。振振身 动者。饮发而上逼液道。外攻经隧也。

案金鉴云。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热。背痛腰疼。咳剧则目泣自出。咳甚则振振身动。世俗所谓吼喘病也。今验吼喘。未见振振身 者。故欠字不解。盖以其有所不妥者乎。况吼喘。乃前篇肺胀中之一证。与此自异。

夫病患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脉偏弦者饮也。(千金。外台。虚下。有耳字。脉双弦以下。程为别条。金鉴同。是。沈徐。无喜字。程魏金鉴。作大下后里虚。)(程)饮水多。则水气泛溢于胸膈。必暴喘满也。凡人食少饮多。则胃土不能游溢精气。甚者必停于心下而为悸。微者则填于胸膈。而为短气也。

(鉴)凡病患食少饮多者。为消渴病。小便不利者。为留饮。留饮者。即今之停水饮病也。

(尤)水溢入肺者。则为喘满。水停心下者。甚则水气凌心而悸。微则气被饮抑而短也。双弦者。两手皆弦。寒气周体也。偏弦者。一手独弦。饮气偏注也。

案徐云。有一手两条脉。亦曰双弦。此乃元气不壮之人。往往多见此脉。亦属虚。适愚概温补中气。兼化痰。应手而愈。此本于吴氏脉语云双弦者。脉来如引二线也。然与经文双弦义递别。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苦。脉经千金。作喜。)(尤)肺饮。饮之在肺中者。五脏独有肺饮。以其虚而能受也。肺主气而司呼吸。苦喘短气。肺病已着。脉虽不弦。可以知其有饮矣。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卧。千金外台。作眠。)(尤)支饮上附于肺。即同肺饮。故亦喘而短气。其脉亦平。而不必弦也。按后十四条云。咳家其脉弦。

为有水。夫咳为肺病。而水即是饮。而其脉弦。此云肺饮不弦。支饮脉平。未详何谓。

案脉平。诸注纷坛。多属附会。尤为未详。可谓卓见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沈)此言痰饮属阴。当用温药也。脾失健运。水湿酿成痰饮。其性属湿。而为阴邪。故当温药和之。

即助阳而胜脾湿。俾阳运化。湿自除矣。

(魏)言和之。则不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义例于温药之中。方谓之和之。而不可谓之补之益之也。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

外台。引范汪。病痰者。当以温药和之。半夏汤。即千金小半夏汤。附于后。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脉经。作甘草汤。)(徐)心下有痰饮。心下非即胃也。乃胃之上心之下。上焦所主。唯其气挟寒湿阴邪。冲胸及胁。而为支满。支者。撑定不去。如痞状也。阴邪抑遏上升之阳。而目见玄色故眩。苓桂术甘汤。正所谓温药也。桂甘之温化气。术之温健脾。苓之平而走下。以消饮气。茯苓独多。任以君也。灵经脉篇云。包络是动。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千金。名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圣济总录。茯苓汤。治三焦有水气。胸胁支满目眩。(即本方。)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徐)短气有微饮。即上文微者短气也。然支饮留饮。水在心。皆短气。总是水停心下。故曰当从小便去之。

(尤)气为饮抑则短。欲引其气。必蠲其饮。饮水类也。治水必自小便去之。苓桂术甘。益土气以行水。肾气丸。养阳气以化阴。虽所主不同。而利小便则一也。

案喻氏法律云。苓桂术甘汤。主饮在阳。呼气之短。肾气丸。主饮在阴。吸气之短。盖呼者出心肺。吸者入肾肝。此说甚凿矣。盖苓桂术甘。治肾阳不足。不能行水。而微饮停于心下以短气。肾气丸。治肾虚而不能收摄水。水泛于心下以短气。必察其人之形体脉状。而为施治。一证二方。各有所主。其别盖在于斯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蜀碧

    蜀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你面对被感染的人类

    当你面对被感染的人类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名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子,为了一块肉,为了在这个可悲的世上多活一天,熟悉杀戮的技巧,掌握掠夺的诀窍,无需催促、无需劝说,在每一天生与死的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剥夺别人的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因为,我们要活下去!
  • 幻想之二次元暴走

    幻想之二次元暴走

    二次元世界离奇的崩坏,是谁所做世界的残骸与现实重叠,是何原因原本二次元世界中的英雄,如今现实世界的祸乱之源………这……不是我记忆中的二次元,不是……我所爱的世界
  • 重生之太子殿下请自重

    重生之太子殿下请自重

    丞相之“假”儿子与太子殿下的神奇故事。
  • 你的余生不缺暖阳

    你的余生不缺暖阳

    他故意招惹她,她毫无防备的喜欢了他,但是,这一切还是一场阴谋……最后的他又何曾不喜欢她呢,却也没资格再拥抱她,只能愿她的余生不缺暖阳。殊不知她的暖阳一直都是他……
  • 神卜巫女的双生花

    神卜巫女的双生花

    “你就是神卜小巫女?”“你是新来的转校生?”“把后果花还给我。”“什么后果花,听不懂”当小巫女遇上巫师会有什么火花呢?
  • 我的分身是靠山

    我的分身是靠山

    主角意外穿越,可是没有系统,只有一个捡到的分身
  • 游历红尘世间

    游历红尘世间

    芸芸众生,人间百态世间有真仙,游历红尘中
  • 剧毒药师

    剧毒药师

    用毒如用兵。涂抹于利器,见血封喉为王道。假于茶水食物,食之可控其生死为诡道。但这些凯伊都不需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凯伊身上不小心掉下一个瓶子……那么第二天这个城市将会在大陆除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