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42700000006

第6章

(程)身热头热。邪在太阳也。面赤目赤。(足阳明之正系目系。)邪在阳明也。颈属阳明。项属太阳。邪在二经。则颈项强急恶寒也。阳明之脉挟口。故卒口噤。太阳之脉。循背上头。故头独摇。背反张也。

此其人必汗下亡血之后。正气已虚。而邪气但胜于上。其足则寒。此痉病之证具见也。

(鉴)李曰。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挟于口。风寒乘虚。入其筋则挛。故牙关急而口禁。

(尤)寒湿相得者。汗液之湿。与外寒之气。相得不解。而表气以汗而益虚。寒气得湿而转增。则恶寒甚也。

(沈)其脉坚劲。动犹如蛇。乃譬挣纽奔迫之状。

溯源集云。上文有脉无证。此条有证无脉。合而观之。 病之脉证备矣。身热者。风寒在表也。足寒者。阴邪在下也。颈项强急。背反张者。太阳之经脉四行。自巅下项。夹背脊。而行于两旁。寒邪在经。诸寒收引。其性劲急。邪发则筋脉抽掣。故颈项强急。背如角弓之反张。所谓筋所生病也。恶寒者。寒邪在表。则当恶寒。在下焦而阳气虚衰。亦所当恶也。时头热面赤目脉赤者。

头为诸阳之会。阳邪独盛于上。所以足寒于下也。时者。时或热炎于上。而作止有时也。头面为诸阳之所聚。乃元首也。不宜动摇。因风火扇动于上。故独头面动摇。卒然口噤而不言也。

案金鉴云。若发其汗六句。与上文义不属。与后之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句。文义相属。宜分于彼。然今考此六句。其意不明晰。疑是他篇错简。伤寒论亦无之。宜删。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 。(沈本。脉上有其字。伏。玉函脉经。作复。)(程)暴腹胀大为欲解。于理不顺。脉伏弦。即后条伏坚之意。

(鉴)暴腹胀大者句。衍文也。当删之。

夫 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原注)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 家。其脉伏坚。直上下。案脉经云。十二字。旧本大书。与原文同。今根据赵本为细注。玉函脉经。作筑筑而弦。)(尤)紧如弦。即坚直之象。李氏曰。上下行者。自寸至尺。皆见紧直之脉也。

(鉴)痉之为病。其状劲急强直。故其脉亦劲急强直。按之紧。劲急之象也。如弦。直行之象也。

案紧。不散也。弦。不缓也。如字。当读为而。玉函脉经可证。

病。有灸疮难治。

(徐)治 。终以清表为主。有灸疮者。经穴洞达。火热内盛。阴气素亏。即后栝蒌桂枝汤。葛根汤。嫌不远热。大承气汤。更虑伤阴。故曰难治。

(尤)有灸疮者。脓血久溃。穴俞不闭。娄全善云。即破伤风之意。盖阴伤而不胜风热。

阳伤而不任攻伐也。故曰难治。

玉函经。栝蒌桂枝汤后。出一条云。脊强者。五痉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螈 。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案根据此则痉病不必禁灸也。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然。脉反沉迟。此为 。

栝蒌桂枝汤主之。(玉函。无反字。)(尤)太阳证备者。赵氏谓太阳之脉。自足上行。循背至头项。此其所过之部。而为之状者。皆是其证是也。背强连颈之貌。沉本 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伤寒项背强 。汗出恶风者。脉必浮数。为邪风盛于表。此证身体强 然。脉反沉迟者。为风淫于外。

而津伤于内。故用桂枝则同。而一加葛根。以助其散。一加栝蒌根。兼滋其内。则不同也。

(沈)此出柔痉之方也。虽不言有汗之柔痉。此用桂枝汤和营卫。而解太阳卫分之邪。栝蒌能清胸膈之热。不出有汗风伤卫之大法。可以意会。

(程) 。俯仰不自如之貌。(按说文。 字。无钩挑。有钩挑者。乃几案之几字也。乃鸟之短羽。象小鸟毛羽未盛之形。飞 也。故凫字从 。盖形容其颈项强急之意。简案明理论。 音殊。 引颈之貌。短羽鸟也。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尔。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非若几案之几而偃屈也。程注本于此为是。本事方。为几足之义。三因方。作兀兀。证治准绳。引诗幽风。赤鸟几几为解。并不可从。)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程沈作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徐沈有炙字) 生姜(三两徐沈有切字) 大枣(十二枚徐沈有擘字)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案神农本经云。栝蒌根。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

三因。栝蒌桂枝汤。治柔 身体强兀兀然。脉反沉迟。

自汗。(即本方。)又桂枝栝蒌根汤。治伤风汗下不解。郁于经络。随气涌泄。衄出清血。或清气道闭。流入胃管。吐出清血。遇寒泣之。色必瘀黑者。

于本方。加川芎等分。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 。葛根汤主之。

(尤)无汗而小便反少者。风寒湿甚。与气相持。不得外达。亦并不下行也。不外达。不下行。

势必逆而上冲。为胸满。为口噤不得语。驯至面赤头摇。项背强直。所不待言。故曰欲作刚痉。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乃刚痉无汗者之正法也。

葛根汤方(三因。名葛根麻黄汤。)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伤寒论作桂枝当补枝字) 芍药(二两赵作三两非)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伤寒论有切字) 大枣(十二枚伤寒论有擘字)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乙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一斗。赵作七升非。)柯氏来苏集云。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故以为君。麻黄生姜。

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去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汤之间。衡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葛根与桂枝。同为解肌和里之药。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皆可用。与麻黄专于治表者不同。案神农本经曰。葛根气味甘辛平。治消渴身大热。起阴气。

柯氏以为发表生津之品。全本于本经。而刚痉所主。亦在乎此。实卓见也。

徐沈诸家。皆以为解阳明之邪者。非。

为病。((原注)一本。 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玉函脉经。作刚痉为病。必上有其人二字。徐沈 。作介。)(程)胸满。即气上冲胸之互文。卧不着席。亦反张之互词也。庞安常曰。 病卧不着席者。小儿腰背去席二指。大人手侧掌。为难治。邪在太阳则挛急。邪在阳明则口噤。灵枢经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噤齿也。(出热病篇) 。切齿也。噤之甚者则切。灵枢热病篇。有啮齿。当是 齿之类。

病属表属虚。未可与承气下也。当详之。

(鉴)此申痉病入里。以明其治也。痉病而更胸满。里气壅也。卧不着席。反张甚也。脚挛急。劲急甚也。必 齿。牙紧甚也。此皆阳明热盛灼筋。筋急而甚之象。故以大承气汤。直攻其热。非攻阳明之实也。

柯氏伤寒论翼云。六气为病。皆能发热。然寒与热相因。暑与湿相从。独燥与湿相反。湿病多得之地气。

燥病多得之内因。此病因之殊也。病机十九条。燥症独无。若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愚窃疑之。今本论有痉湿之分。又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 。则 之属燥无疑也。夫 以状命名。因血虚而筋急耳。六气为患。皆足以致 。然不热则不燥。不燥则不成 矣。又云。治风寒。不惜津液。所以发汗太多。因致 者多矣。夫 本有由来。一经妄治。即奇形毕现。项背强 。是 之征兆。故用葛根。身体强。是 之已着。故用栝蒌根。卧不着席。脚挛急。口噤齿 。是 之剧甚。

故用大黄芒硝。无非取多津液之品。以滋养阴血。不得与当汗不汗者同例也。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

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火微。宋版伤寒论。作微火。)三因。大承气汤。治刚 云云。以阳明养宗筋。阳明者胃也∶风湿寒入于胃。则热甚。宗筋无以养故急。直利阳明。以治其能养也。

案甲乙经云。刚痉。太阳中风。感于寒湿者也。其脉往来进退。以沉迟细。异于伤寒热病。巢源千金并云。风邪伤于太阳经。复遇寒湿。则发痉也。于是成无己以降。皆宗其说。无复异论焉。特至张介宾则云。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也。柯氏因而以燥证断之。其说固确矣。

故徐沈诸家。凡以寒湿注之者。皆不可凭也。

徐氏兰台轨范云。 病乃伤寒坏证。小儿得之。犹有愈者。其余则百难疗一。其实者。或有因下而得生。虚者竟无治法。金匮诸方。见效绝少。

案千金方云。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也。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痉也。此痫痉之辨也。

所谓痫。即圣惠方以降。称惊风。(急惊。即阳痫。慢惊。即阴痫。)二证自判然矣。

沈云。方中行伤寒条辨。谓小儿角弓反张。手足抽搦。后世儿科。总名惊风误治。谓非惊风。亦为痉病。余详此乃少阴少阳。客热所至。为惊为螈。感冒热邪所致。实非惊风。并非痉。故详及之。沈此说极是。惜似不知惊风即是古之痫焉。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原注)一作缓)者。此名湿痹。((原注)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尤)湿为六淫之一。故其感人。亦如风寒之先在太阳。但风寒伤于肌腠。而湿则流入关节。风脉浮。

寒脉紧。而湿脉则沉而细。湿性濡滞。而气重着。故亦名痹。痹者。闭也。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

由是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外内合邪。为关节疼痛。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之者。必先逐内湿。而后可以除外湿。故曰。当利其小便。东垣亦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然此为脉沉而小便不利者设耳。若风寒在表。与湿相搏。脉浮恶风。身重疼痛者。则必以麻黄白术。薏苡杏仁。桂枝附子等。

发其汗为宜矣。

溯源集云。夫湿者。六气之一也。然一气之中。犹有别焉。雾露之气。为升于地之轻清而上腾者。故为湿中之清。伤人皆中于上。雨雪泥水之湿。为着于地之重浊而在下者。为湿中之浊。伤人皆中于下。经云。

清邪中上。浊邪中下。所以金匮要略云。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伤皮腠。湿流关节也。亦称太阳病者。以风寒暑湿之邪。皆由卫气不密。其气得从皮毛而入。以营卫皆属太阳故也。关节。筋骨肢节之间也。以雨露水湿之气。因卫阳不能外固。由太阳。而流入于关节筋骨之间。致肢节疼痛。而烦扰不宁。其脉沉而细者。

寒湿流于皮肉筋脉之间。血凝气滞。营卫不快于流行也。寒湿内淫。则三焦不能施化。气化不得流行。其人小便不利。是以水谷不能泌别。湿气流溢于大肠。故大便不得燥结。而反快也。若此者。不必以燥湿为治。其湿气淫溢。非燥湿之所能胜。故但当利其小便。小便利。则谷水分而湿淫去矣。此条盖论雨雪泥水。地气之湿。乃湿中之浊者。故曰。但当利其小便。若雾露之清邪。即当以微似汗解之矣。然利小便句。当察其脉证机宜。未可泛然以淡渗为治也。脉既沉细。

关节已疼。而小便不利。则阴寒可知。自当以寒湿为治。责之下焦无火。膀胱之气化不行。则五苓散。及甘草附子汤之类。当意在言表。

活人书云。若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便。宜甘草附子汤。五苓散。至真要论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医说引信效方云。春夏之交。人病如伤寒。其人汗自出。肢体重痛。转仄难。小便不利。此名风湿。非伤寒也。阴雨之后卑湿。或引饮过多。多有此证。但多服五苓散。小便通利。湿去则愈。切忌转泻发汗。小误必不可救。初虞世云。医者不识。作伤风治之。发汗下之必死。案此盖与本条之证同。附以备考。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原注)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玉函。作一身疼烦。)(程)脾主身之肌肉。湿为寒邪。郁于肌中不得散。则一身尽疼发热也。阳明瘀热。则黄色鲜明如橘子。太阴寒湿。则黄色黧暗如烟熏。

成无己云。身黄如橘子色者。阳明瘀热也。此身色如似熏黄。即非阳明瘀热。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为表里有热。则身不疼痛。此一身尽疼。非伤寒客热也。知湿邪在经。而使之。脾恶湿。湿伤则脾病而色见。是以身发黄者。为其黄如烟熏。非正黄色也。张卿子云。湿热。即栀子柏皮汤证也。此白术附子汤症。溯源集云。湿邪充塞。浸灌于表里肌肉肢节之间。所以一身尽疼。而身色如熏黄也。熏黄者。如烟熏之状。黄中带黑。而不明润也。盖黄家有阴阳之别。阳黄则明润。阴黄则黑暗。而无光泽。身如橘子色者。湿热停蓄所致。属阳黄。此一身尽疼。已属寒湿之邪。流于关节。

而身色如似熏黄。即阴黄之属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原注)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不利。玉函。作利。脉经。无烦字。似是。庞氏总病论。烦作故。神巧万全方。胎。作苔。胸上。作胸中。)(程)湿为阴邪。阴邪客于阴。则阳上越。而不行于腠理肌肉。故但头汗出。背为阳。寒湿胜则阳虚。故背强。欲得被覆向火也。若当表邪未解之时。误以阳明内湿之热。上越之头汗。而早下之。则虚其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夺命修罗

    夺命修罗

    背负血海深仇,身藏憾世辛秘;它朝一日拼将起,定格英与枭!!
  • 重生之岁月长歌

    重生之岁月长歌

    他,生于帝皇之家,却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被迫流离失所,经受了无数的欺凌和白眼,在一次决斗中,头部遭到重创,意识消散之际,被天空的雷电击中,从此,识海内多了一团朦胧物,这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宝库,缺功法?给你!缺剑技?没问题!泡美女?滚,自己找去!
  • 勋鹿之多年的缘分

    勋鹿之多年的缘分

    世勋,你答应我的事一定要完成哦。——鹿晗当然了,你是我的全部~——吴世勋
  • 末世无敌之养成系统

    末世无敌之养成系统

    未世,无限流。系统流,什么都有。爽文、…………
  • 是流年

    是流年

    世界那么大,一花一树,一沉一浮。寻几位知音,觅几声共鸣,仅此仅此。
  • 一剑诛霄

    一剑诛霄

    十年一剑名四海,八方有仪皆来朝。————————————————欢迎加入《一剑诛霄》书友群,群号:200435580!!!
  • 皇上您贵姓

    皇上您贵姓

    她是未来时代死而复生的高科技生命体参加时光旅行时掉入时间缝隙来到未知时代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皇帝“皇上你就放我走吧”“朕升你为妃,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呆在后宫。”“后宫人满为患,我就不去了吧”“那冷宫如何?来人!将她打入冷宫,没朕旨意任何人不得靠近!”“我靠!我当妃子还不行吗?皇上你贵姓啊!咱俩有仇吗?”
  • 艾欧尼亚的浪客

    艾欧尼亚的浪客

    深秋的峡谷上是浪客的无尽彷徨,穿越时空的浪客能否完成遗留下来的遗憾。
  • 超级保安

    超级保安

    周青是个小农民,在某个证劵公司当小保安,一天意外获得一把黄金刀,从此之后,人生发生了波澜壮阔的改变。各色美女如云,神秘的未来之客,奇幻的股市风云,神秘的未来之地,他步步为营,最后终成不朽之王。
  • 试炼无限

    试炼无限

    生死之间有一界,巧夺乾坤知阴阳。尹仲明本是普通社畜,因一个意外走上了一条没有退路的试炼之旅,且看如何在大千世界逢凶化吉,知善恶退邪魔,找出一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