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快要到了。历来对学生们苛刻的校长,这时变得更加严厉了。因为他打算让学校在期末考试时能够出出风头。于是他手中的鞭子和戒尺频频落到学生们的身上。
刚过中年的校长先生打人非常狠,以致于让他的头发都掉光了(这当然是汤姆的看法)为了保持做校长的尊严,他不得不带上了假发。
随着期末考试的一天天临近,校长的鞭子和戒尺越发不停地挥舞着。他对学生们吹毛求疵,一个微小过错都有可能招致毒打。仿佛他能从惩罚学生中感受到乐趣。那些挨了打的孩子们在挨打后一起密谋报仇雪恨的方法,他们一有机会就找校长的麻烦,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每次斗法的结果都是校长先生获得胜利。孩子们报仇计划的每一次失败,都导致他们身上的伤痕成比例地增加。无奈,败下阵来的孩子们只得暂时回家养伤,养伤的同时也期待着下一次复仇计划的胜利实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孩子们终于想出了一条复仇的妙计,预计可取得辉煌的战果。他们用一只死猫,十二颗石弹子收买了一个油漆匠的儿子,告诉他那条妙计,请他出力。他非常乐意帮忙,因为校长先生在他家中吃住,并时常让他受些气。校长的太太最近几天到乡下探亲去了,因此不会有人妨碍这一计划的实施。每逢有重要的事情,校长总是先痛饮一番,来壮壮自己的胆子。油漆匠的儿子说等到了大考的那天晚上,校长喝多了在椅子上犯困的时候,他就“见机行事”,然后等大考的时间快到了,就叫醒他,催他赶紧去学校。
那个备受瞩目的大考日子终于来临了。
晚上八点钟,教室里灯火通明,房顶上吊满了鲜花和树叶编成的彩环。校长先生醉醺醺地坐在讲台上,他身后是块黑板。教室里两边各摆着三排长椅,中间摆着六排长椅,长椅上坐满了学生的家长和镇上的头面人物。在左边长椅的后面有个大台子,上面坐满了准备参加考试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都洗得干干净净,穿着整洁的礼服准备迎接考试,他们的样子显得呆头呆脑。在教室里面还挤满了不参加考试的学生们。
考试开始了,一个年龄和个子都很小的男孩忸忸怩怩地在台前背诵着:“大家一定很吃惊,像我这么小的孩子会登台当众表演”之类的套话,还有像机器一样死板而准确的动作与套话同步进行着,活像一个被人操纵的木偶,只是这个“木偶”的关节有些不灵活。虽然他很害怕,却总算应付下来,所以他像木偶一样退场时,听众们毫不吝啬地把掌声给了他。
一个满脸羞色的小姑娘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背了一首“玛丽的小羊羔”这首诗,然后招人疼爱地给听众们行了个礼,观众们也同样给了她一些掌声。
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先生信心十足地向前走去,放开嗓门高声背诵那篇脍炙人口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词,他满怀激情地背诵着,手不停地做些莫名其妙的手势,背到一半时,他停住了,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害怕,也许是根本不记得下半部分的演说词了,总之他没有再背诵下去,观众们给他喝着倒采,汤姆万分狼狈地退了场,少数具有同情心的观众小心翼翼地给了他一些掌声。可能这些观众觉得给汤姆一些掌声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及时停止了这种慷慨的施舍。
接着是“有个孩子站在燃烧的甲板上”,后面是“亚述人下来了,”另外还有一些经典诗歌的背诵。然后是朗读示范和拼音比赛。人数不多学拉丁文的班级获得了最佳朗诵奖。随着姑娘们地出场,考试达到了高潮,姑娘们开始表演她们“有独创性的作文”,她们轮流走到台前,咳嗽了一声,然后她们举起作文的底稿,开始读起来,她们想在观众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她们朗诵时特别爱停顿,有时念两个字也要停顿一下,看样子她们想把标点符号也念出来奉献给热情的观众。作文的主题从没有新花样,从她们的母亲,祖母一直可以追溯到十字军时代,她们的母系家族都在重复着同一个话题。“友谊”是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往日的回忆”,“梦幻”,“历代宗教”,“文化进步新变化论”,“各种政体的比较与对照”,“理想”,“孝道”,“缅怀”等等。
这些作文无一例外的都有一种刻意杜撰出来的伤感情调;此外还有华丽的词藻多得就像下雨一样,哗哗地往下流,这种作文使得听众大倒胃口,而最能表示,反映出这些文章的缺陷是:每一篇文章最后都要加上一段由来已久的空洞说教。这如同画蛇添足。无论选什么题材,作者都费尽心思地总结出一番道理来。总之,实实在在的话是没有听众的,是不被人认可的。我们回头欣赏一下刚才姑娘们的作文吧。第一篇朗诵的作文题目是《这就是生活吗》,让我们耐着性子听听这篇大作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年轻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企盼着幸福的降临,他们不住地想象,不断地描绘着,充满着玫瑰色彩的欢乐场景。在一片遐想中,有人看见自己在欢乐的人群中学着时髦,备受众人瞩目。她身材苗条,身着雪白的衣裙,在欢乐的聚会中轻歌慢舞,她的眼睛最美,她的舞姿最轻盈。在这美好的梦幻中,时光飞逝,最后她迎来了进入朝思暮想的极乐世界的时刻,在她的幻觉中,一切变得如同仙境一般!但是突然,幻觉中的景象消失了,她这才觉得生活如此空虚,以前的恭维话现在变得特别刺耳,盛会也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毅然离开,她终于领悟到人间的欢乐永远满足不了精神上的追求!”
诸如此类的话,数不胜数,在朗读中,不时传来对这篇作文的赞许声:“说的多好呀!”
,“真是不同凡响!”……最后这篇文章以一段空洞的说教作为结尾,听众们的廉价掌声经久不绝。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位身材苗条,表情忧郁的姑娘,她朗诵了一首“诗”,这里摘抄了两节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密苏里姑娘告别阿拉巴马
再见了,阿拉巴马!我曾经深爱着你!
可你我得作短暂分离!
我心里充满伤感的情绪,脑海中游荡着离别的思念!
我曾踏遍你那布满花朵的树林;达拉波萨溪边曾留下我的歌声;我曾在塔拉西聆听过波涛的轰鸣,我曾在库萨山上迎来初露的朝阳。
如今我忧心忡忡情不自禁。
泪水横流回眸远望;我即将离别的不是陌生的土地。
我的眼中满是熟悉的面孔。
阿拉巴马洲的热情款待令我永生难忘。
如今我却要作别你的峡谷,你的山峦;可爱的阿拉巴马呀!
我永远不会把你忘怀,除非我已离开人寰!
在场的听众很少有人明白“人寰”的意思,然而他们却很喜欢这首诗。
下一个登台的是个黑人姑娘,她故意停了一会儿,以引起观众们的注意,她极力装出一副忧伤的表情,拿腔作调地朗读起来:
梦幻
夜色沉沉,风雨交加。
宇宙中星辰失去踪影,雷声隆隆,在耳边轰鸣;一道闪电撕开密布的乌云,似乎在嘲笑富兰克林!
狂风也呼啸而至,它四处出击,以此来向人类证明它的威力。
在这令人心悸的时候,我的灵魂在乞求人类的同情。
我最亲密的朋友,我的老师,他们给我领路,并安慰我我悲伤中的快乐,我快乐中的幸福一起来到我的身旁。
她如同年轻人描绘的仙女一样,在梦想的伊甸乐园中轻快地行进。
她是一位美丽的王后,不用梳妆打扮,已貌似天仙。
她步伐优雅,缓缓走来。
她温柔地爱抚,给人过电般的感觉。
她悄然离去,无人注意。
她默指狂风暴雨,让人们读懂它的含义。
她的脸色凄凉,如同冬神的泪水。
对这梦幻的描写,足足用去了十几页稿纸,收尾处无一例外地又加上了一条,她认为能救苦救难的大道理。这篇“梦幻”作文被授予最佳描述奖。镇长给该文作者颁奖时对这篇作文大夸特夸,他说这是有生以来听到的最不同凡响的作品,就算丹尼尔·韦伯斯听了也会自愧莫如的。
校长先生现在仍略带酒意,他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兴奋起来,他把椅子推开,转身背对观众,开始在黑板上画美国地图,他打算考考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由于紧张和兴奋,他的手老是抖个不停,结果将美国地图画成了世界地图,全场的观众都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知道地图画错了,于是赶紧重新画,可是越乱越出错,过了一会儿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了。观众的笑声越来越大。校长先生决定不顾一切地要把地图画好,他不在顾及大家的取笑,专心致志地画地图,他想他差不多快成功了,因为他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他。然而笑声还是不断,其实观众们发出笑声,不是因为地图画得不好,而是因为有一件更可笑的事发生了。讲台上边有个天窗正对着校长的脑袋,一只独眼猫被布包住了嘴巴,猫的腰里被系了根绳子,从天窗中降落下来,猫的身体朝上,四只爪子抓着那根绳子,不时地在空中表演着翻滚动作。随着猫不断地降落,笑声也越来越放肆,现在,猫离校长的脑袋只有一米了,往下,往下,再往下一点。猫这时突然翻了个身,它那四只乱挠的爪子一下抓住了校长的假发,它不肯松开假发,于是在那一瞬间,猫和校长的假发被飞快地吊回天窗外去了!灯光把校长的秃头照得金光闪闪。这是因为油漆匠的儿子趁喝醉酒的校长打盹时,用金漆在校长的秃顶上刷了一遍。考试只好就此结束,孩子们终于报了仇。暑假也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