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68100000025

第25章 吕思勉、缪凤林、岑仲勉讲隋唐五代史(1)

公元581年至960年,这38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

隋朝和唐的盛世

吕思勉

北朝的君主,有荒淫暴虐的,也有能励精图治的,前一种代表了胡风,后一种代表了汉化。隋文帝是十足的后一种的典型。他勤于政事,又能躬行节俭。在位时,把北朝的苛捐杂税都除掉,而府库充实,仓储到处丰盈,国计的宽余,实为历代所未有。突厥狃于南北朝末年的积习,求索无厌。中国不能满其欲,则拥护高齐的遗族和中国为难。文帝决然定计征伐,大破其兵。又离间其西方的达头可汗和其大可汗沙钵略构衅,突厥由是分为东西。文帝又以宗女妻其东方的突利可汗。其大可汗都蓝怒,攻突利。突利逃奔中国,中国处之夏、胜二州之间(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北。胜州,在今绥远鄂尔多斯左翼后旗黄河西岸),赐号为启民可汗。都蓝死,启民困隋援,尽有其众,臣服于隋。从南北朝末期以来畏服北狄的心理,至此一变。

隋文帝时代,中国政局,确是好转了的。但是文化不能一时急转,所以还不能没有一些曲折。隋文帝的太子勇,是具有胡化的性质的。其次子炀帝,却又具有南朝君主荒淫猜忌的性质。太子因失欢于文帝后独孤氏被废。炀帝立,以洛阳为东都。开通济渠,使其连接邗沟及江南河。帝乘龙舟,往来于洛阳、江都之间。又使裴矩招致西域诸胡,所过之地,都要大营供帐。又诱西突厥献地,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西海郡,当系青海附近之地。河源郡该在其西南。鄯善、且末,皆汉时西域国名,郡当设于其故地。鄯善国在今罗布泊之南。且末国在车尔成河上),谪罪人以实之。又于611、613、614年,三次发兵伐高句丽,天下骚动,乱者四起。炀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滞留江都,618年,为其下所弑。其时北方的群雄,以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李密为最大。而唐高祖李渊,以太原留守,于617年起兵,西据关中,又平定河西、陇右,形势最为完固。炀帝死后,其将王世充拥众北归,据洛阳。李密为其所败,降唐。又出关谋叛,为唐将所击斩。唐兵围洛阳,窦建德来救,唐兵大败擒之,世充亦降。南方割据的,以江陵的萧铣为最大,亦为唐所灭。江、淮之间,有陈稜、李子通、沈法兴、杜伏威等,纷纷而起,后皆并于杜伏威,伏威降唐。北边群雄依附突厥的,亦次第破灭。隋亡后约10年,而天下复定。

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除太宗太子承乾具有胡化的性质,因和此时的文化不相容而被废外,其余指不出一些胡化的性质来,其当认为汉民族无疑了。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天下既定之后,其哥哥太子建成和兄弟齐王元吉,要想谋害他,为太宗所杀。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至649年的23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粮,断死刑岁仅39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

对外的情势,此时亦开一******。突厥因隋末之乱,复强盛,控弦之士至百万。北边崛起的群雄,都尊奉他,唐高祖初起时亦然,突厥益骄。天下既定,赠遗不能满其欲,就连年入寇,甚至一年三四入,北边几千里,无处不被其患。太宗因其饥馑和属部的离叛,于630年,发兵袭击,擒其颉利可汗。突厥的强盛,本来是靠铁勒归附的。此时铁勒诸部,以薛延陀、回纥为最强。突厥既亡,薛延陀继居其地。644年,太宗又乘其内乱加以翦灭。回纥徙居其地,事中国颇谨。在西域,则太宗曾用兵于高昌及焉耆、龟兹,以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之地为四镇。在西南,则绥服了今青海地方的吐谷浑。西藏之地,隋时始有女国和中国往来。唐时有一个部落,其先该是从印度迁徙到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是为吐蕃。其英主弃宗弄赞,太宗时始和中国交通,尚宗女文成公主,开西藏佛化的先声。太宗又通使于印度。适值其内乱,使者王玄策调吐蕃和泥婆罗的兵,把他打败。而南方海路交通,所至亦甚广。只有高句丽,太宗自将大兵去伐他,仍未能有功。此乃因自晋以来,东北过于空虚,劳师远攻不易之故。直至663、668两年,高宗才乘其内乱,把百济和高句丽先后灭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来是很广的。其最西的可萨部,已和东罗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内乱,把他戡定。分置两个都督府。其所辖的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最高峰了。因国威之遐畅,而我国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举国华文化,实在此时。其余波且及于满族。公元7世纪末年,遂有渤海国的建立,一切制度,都以中国为模范。南方虽是佛化盛行之地,然安南在此时,仍为中国的郡县,替中国在南方留了一个文化的据点。西方则大食帝国勃兴于此时。其疆域东至葱岭。大食在文化上实在是继承希腊,而为欧洲近世的再兴导其先路的。中国和大食,政治上无甚接触,而在文化上则彼此颇有关系。****的经典和历数等知识,都早已经输入中国。就是末尼教和基督教,也是受了****的压迫,才传播到东方来的。而称为欧洲近世文明之源的印刷术、罗盘针、火药,亦都经中国人直接传入****国,再经****国人之手,传入欧洲。

唐朝的职官与选举

缪凤林

自余与后世关系较巨者,曰职官制与选举制。自魏晋以来,以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诸职分理国家政务。后周建六官之职,隋文践极,复废周官,还依汉魏。炀帝大业中,行新令,遂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关。唐亦因之(惟改内史省复为中书省,)然其设官之意义有与魏晋迥不相侔者,魏晋之世,尚书令等不过帝皇之私属,唐则侍中中书令暨尚书左右仆射等,皆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与汉之丞相及行丞相事者同其职权是也,考唐制,“中书省(其长为中书令,下有侍郎舍人等)以献纳制册,敷扬宣劳,”取旨议决机关也。“门下省(其长为侍中,下有侍郎,给事中等,)以侍从献替,规驳非宜,”审覆监督机关也。“尚书者(其长初为尚书令,后为左右二仆射,下设左右丞,)以统会众务,举持绳目,”奉行执行机关也。(此外尚有秘书省以监录图书,殿中省以供修膳服,内侍省以承旨牵引,御史台以肃清庶僚,九寺五监以分理群司,六军十六卫以严其禁御,及东宫诸府以俾乂储官,牧守督护以分临畿服,详见《通典》)凡军国大事,中书舍人各书所见,(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敕旨既下,皆先经门下省,由给事中侍郎侍中等审署,事或不便与旨有违失,并得驳正封还。而尚书省奉行政令,分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本于隋,迄清末始改。部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亦沿用至清季)举天下之事毕隶焉。

观开元中所修《六典》,设官分职,备极详密,弘纲巨旨,粲然明备,实足与周官颉颃。就其总者言之,如官司之奏报,文牍之施行,皆有定式,吾人今日尚远逊其完密焉。然自太宗时“大省内官,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二而已”。高宗武后世,仕进之门日广,擢拜多不以次,人皆弃农、桑、工、商而身趋之。《通典》所载“内外文武官员凡万八千八百五(内二、六二O,外一六、一八五)”诸色胥吏,“总三十四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内三五、一七七,外三一四、六八六)都计三十六万八千六百六十八人。”“当开元天宝之中,四方无虞,百姓全实,大凡编户九百余万,吏员虽众,经用虽繁,人有力余,帑藏丰溢,纵或枉费,不足为忧。”安史乱后,黎庶凋瘵,出租赋者锐减,而食租赋者额则依旧,俸复倍增。且方镇外叛,宦官内横,朝廷百司,多不能举其职。冗官厚禄,遂为大病。朝廷以府库无蓄积,不足以供赏贵,复专以官爵赏功,名器亦由是而日滥焉。隋鉴九品中正制之弊,改荐举为考试,文帝始建秀才科,炀帝更建进士科,以策问及诗赋取士,至唐而科举之制益备。“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著于令者大略如此,而有司选士之法,则因时损益不同。初以秀才科为最高,“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自是士族所趋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明经先试帖文,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后试经义及对策。进士则试帖文对策外,兼试诗赋,故难易迥殊。(因帖经仅资记诵,对策多可抄袭,诗赋则非可强为)其进士大抵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

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耻不以文章达,故进士为尤贵,终唐之世,“得人亦最为盛,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泯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是即《礼运》所谓“选贤与能,天下为公”也。然自科举侧重文辞,“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故当开元盛世,杜佑已有“选贤授任,多在艺文,才与职乖,法因事弊,隳循名责实之义,阙考言询事之道。崇佚之所至,美价之所归,不无轻薄之曹,浮笔之伍,习程典,亲簿领,谓之浅俗,务根本,去枝叶,目以迂阔。风流相尚,奔竞相趋,职事委于郡胥,货贿行于公府”之叹。尚浮华而不务实际,遂为唐以下士子之通病矣。又自魏晋以来,多沿汉制设立国学,而唐制最备。自“国子”、“太学”、“四门”外,复有“律学”、“书学”、“算学”,其学生以阶级定之,皆隶于国子监。(其地方亦各有学校,设博士助教等教之,)当太宗世,学风最盛,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学生多至八千余人。为汉后未有之盛事。高宗龙朔中,东都亦置国子监。于时场籍率先两监而后乡贡,诸以文儒亨达,鲜不由两监者。天宝中,且尝令举人专由国学及郡县学。(越二载,又复乡贡,)盖唐制学校亦科举之一法,固与汉以国学为讲学地者异也。然自天宝后,学校遂衰,生徒流散,不逮盛时什一。且或“堕窳败业而利口舌”,或“崇饰恶言而肆斗讼”,或“凌傲长上而谇骂有司”,学风之坏,亦颇为时人所讥焉。

府兵制的起源及其评价

岑仲勉

一、起源

府兵这名词,在旧日史学界中,是常挂齿颊的,是得人羡慕的;而其制度怎样,大致来说,却是暧昧的。这种现象,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屡屡会碰着,府兵问题尤其突出。“府”字古人多作“财物所聚”和“官吏所居”解,像西汉的材官、羽林或南军、北军,三国的部曲等以前的兵制,没有以“府”为名的。府兵的起源一般人上推至西魏,然而我们要问,这种制度是不是西魏自创的呢?当西魏大统初年(535~542年),宇文泰正在竭力抵抗东魏高欢的进攻,连年战争不息,要说在风雨飘摇之际,从容地来创立一种新兵制,似为时势所不许。直至近年,陈寅恪才揭出它是鲜卑兵制;宇文泰于522年(北魏正光三年)顷,已做了军官,北魏兵制应该是他所素知的,说府兵的组织方法由鲜卑族传下,是有相当的理由的。

代表鲜卑族的拓跋王朝,入主中国仅150年(386~533年),我们既然说府兵是鲜卑兵制,《魏书》里面总应该有多少事实可资证明。《魏书》卷五八《杨椿传》说:“自太祖(即道武帝)平中山(397年),多置军府,以相威振,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各46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戍,一军兵才千人。”可见拓跋朝初期早有“军府”的名称。又《北齐书》卷二三记正光四年(523年)魏兰根跟随李崇往讨蠕蠕(又作“茹茹”,)曾对崇说:“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更张琴瑟,今也其时,……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同类推荐
  • 煊明

    煊明

    史载:西元1662年6月1日(永历十六年四月初八日),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及太子朱慈煊计25人被清军吴三桂部用弓弦勒死于昆明篦子坡。在众人被斩前,一个后世灵魂带着现代超强火力突然降临朱慈煊身上。汉祚血脉,触底反弹;煊式大明,煌威由此!
  • 千年秘密

    千年秘密

    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人,却突然出现在大明朝的京城。当他的记忆被慢慢恢复的时候,他隐隐知道了自己来自何方,自己的使命。一个秘密,隐藏了千年,如今,只有他一人知道。
  •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平安时代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鎌仓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本书详细论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信仰状况,深刻剖析了当时日本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对研究日本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当史蒂夫穿越到红色警戒时.......
  • 火器三国

    火器三国

    跳江寻死却重生汉末,并获得超越人类极限的超强耐力、速度以及感官。借助重生异象,以上苍之名行走于乱世。得反骨吕布、君子赵云、西凉马超等乱世名将,成一方诸侯,称霸一方。与十四路诸侯讨董,与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耗死司马、诸葛,成就一代君王。
热门推荐
  • 乘轺

    乘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九境棋局

    九境棋局

    何谓生,何谓死,何谓轮回又转世?何谓神,何谓魔,何谓今昔难堪破?我为天,我为地,我为世间红尘曲!去者来,来者去,笑饮此月斩棋局!她失去了之前二十多年的记忆,来到了这个让她无比陌生的地方。缘起缘灭,杀人或被杀,信任或背叛,相爱或相妒。数以万年,也看不出有什么改变。她的剑出染血,身旁是无尽杀戮,一步一步爬上顶端,是为了寻回那些失去的记忆,也是为了揭开这个世界的真相。所谓轮回,是否真的存在?神魔到底是正是邪?我是谁?那一句“天道可有情?”又到底是得到了什么样的答复?走到最后,或许是在那众人仰望的最高处,是否又还有昔日容颜能陪在身侧?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棋局,竟是无有棋手,天地万物,皆为棋子?
  • 邪王的嫡宠妖妃

    邪王的嫡宠妖妃

    一朝重生,她竟被贴上妖女标签,出生不足月就被父亲丢出京城。十五回京,竟然是为了拉拢太子,让她去当暖床娘!暖床是吧,放火!嫡母使诈,撂倒!姐妹算计,踹飞!就在她斗天、斗地、斗相府斗得爽歪歪时,一纸圣旨,她和庶妹换夫,成了邪王妃。十多年没见过的爹出现了,什么?逼婚!好,嫁就嫁,不就克妻邪王吗,她还妖女一枚呢,怕什么!她倒要比比看,谁比谁更妖孽,谁比谁更邪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伊甸之救赎

    伊甸之救赎

    一个生活在水城的普通上班族的奇妙经历,世界观纯属虚构。
  • 快穿之女配来黑化

    快穿之女配来黑化

    :“东欢是个渣渣”系统说……“东欢是个魔鬼”世界男主说……“东欢是个疯子”女主说……南墨听过嘴角上扬,目光温柔寄表示:“终于有人夸了”
  • 炮灰无限试炼乐园

    炮灰无限试炼乐园

    摸到一具枯萎种尸体,获得1源力,可用于医治残疾的腿;摸到一具夜叉尸体,获得3源力,可用于强化体质;摸到一具变异吸血鬼尸体,获得8源力,可用于修补“朴实无华的王冠”……总有人想把她变成炮灰?林幼鹿怒了:不过是个送快递的!众大佬瑟瑟发抖:从没见过这么强的炮灰,炮(大)灰(佬),求放过~后来,林幼鹿在摸尸舔盒的道路上,一路从炮灰历练成BOSS,走上人生巅峰!
  • 古武高手在都市

    古武高手在都市

    他是神秘古武者,是令各国忌惮的杀手,为任务踏足都市,桃运征途从此开始,意外进入校园,从此结识我的校花俏老婆!
  • 戎唐

    戎唐

    这是一部描写唐末时期的小说,大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也是一部流血的历史。一个后世青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唐末,在这里他看到了太多的血腥,也记住了一个个璀璨的名字、戎马铁骑,跟我一起打造一个不倒的大唐!
  • 九天玄荒变

    九天玄荒变

    人的一生虽有波澜壮阔,但也只是凤毛麟角。虽然涟漪不断,但却要总归走向平淡。天马行空的无尽幻想,只会让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平淡的生活是人生的终点,脚踏实地却是生活的起点。在幻想与渴望中买醉,只会让人更认不清脚下的路......探索的旅程不断前进,大荒的生活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