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77500000016

第16章 玩耍是童年文化?(1)

正如我们已经呈现的,“儿童”这一单一的符号类别正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质疑。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方法都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上分裂的多样的童年,而那些采用儿童中心视角的方法则证明了儿童对童年的体验既是被分裂的,其本身也是碎片化的。例如,对儿童社会生活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日常社会体验既塑造了他们作为儿童的独特的本地文化身份(James,1993;Mayall,1996;Solberg,1994;Song,1996),同时又提出了关于儿童作为全球化的“儿童”的一员的身份问题。

前面几章通过对童年的制度性建构的考察,详细地描述了这种多元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的复杂性。本章我们要考察儿童自身在探索和构建日常社会关系时对这些差异的监控、观察和拒绝。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面对当代童年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儿童文化”的认识论身份和它在传统术语“同伴群体社会化”中的经验性角色。20世纪70年代,哈德曼(Hardman,1973;1974)所提出的“儿童文化”概念这一童年人类学领域先驱性研究的动力,现在受到了新童年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质疑。

我们的讨论将会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有些散乱的知识旅行。首先,我们将检视是否可能单独地谈论童年的文化世界,以及如果可能的话,如何能最好地解释它?一些人认为,“童年文化”可以在一系列被称为“玩耍”(这是儿童得以互相交流的亚文化术语)———“儿童”的游戏和口头故事(verballore)———的独特文化形式中找到,但是否这样就足够了呢?或者,按照更为一般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是否把“儿童文化”看作儿童与同伴的社会生活的日常背景,看作专属于某一特定世代群体的“生活方式”更为合适呢?

如果采用了后一种方法,那么,脱离儿童的家庭成员,独立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这样分析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和可靠的?又或是,将儿童日常生活孤立地分析,就好像他们没有受到他们最终不可避免要进入的“成人”世界的限制,这样的分析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和可靠的?

很明显,这两种“儿童文化”的分析方法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都低估了在儿童与同伴关系之外· 的儿童生活的社会背景。梅耶尔(Mayall,1995)指出,那种认为儿童构成了一个有自己独立和孤立的儿童文化的观点,忽视了儿童的童年主要是在家庭中通过成人儿童关系所构成,而非儿童儿童关系所构成的这一经验现实。但是,如果我们反对体现在“少数群体”儿童和“部落”儿童(见“前社会学中的儿童”一章)模式中的先驱性的“分离的另一个世界”的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替代的方法?我们会不会被迫退回到一些更为前社会学和传统的“发展性儿童”的观点以及相应的颇具说服力的关于认知和生物不成熟的决定论中去呢?如果这是最后一个对儿童日常实践的“童年”的独特社会关系的理论解释,那么新童年社会学的前景就非常暗淡了。

但是,本章将通过一系列经验例证来对这一质疑的理论分支进行梳理,开始解决这一僵局。简言之,本章认为,“童年文化”可被视为文化再生产的临时场地,使得“童年文化”的理论身份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尽管,社会化的确贯穿人生始终,并不会随童年结束而终结(Mayer,1970),但是,也正是那些居于生命历程特定位置的儿童,他们才是文化向下传递的必要工具。儿童“学习”文化和社会化(或社会化失败则被称为越轨者)是功能主义者社会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但他们对社会化如何进行则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

本章将对儿童的社会关系进行仔细的具体的分析,以便经验性地探究构成不断变化的文化再生产过程的动力(Jenks,1993)。

简言之,我们认为,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和物质关系———这些被研究者记载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儿童社会生活的特点,即在文献中简称为“儿童文化”———仅仅是儿童在符号形式上(而非在性质上)社会化的独特日常过程的特殊例证。他们的分析揭示了儿童特定的时间和社会位置,这些儿童个体和集体都在学习“创造”文化。关注儿童的文化世界,使我们可以了解文化再生产过程发生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按照格尔茨(Geertz,1975)的观点,儿童文化不应被视为因果力,而应被视为描述儿童社会关系的情境。与“前社会学中的儿童”一章中批评过的消极文化形成(passiveculturalfashioning)的概念相去甚远,我们将重点放在社会化的“童年文化”,强调儿童现在与未来复杂的文化延续变化的积极促成者,而不是旁观者。儿童不单单受到这种结构背景的限制(见“社会空间中的童年”和“童年的时间性”两章),也促成了这种背景。“童年文化”因此不再是一个过时的多余的概念,它为童年研究可以对社会理论核心问题作出贡献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见“童年论”一章)。

一种童年的玩耍文化

艾欧娜(Iona)和彼得·欧比(PeterOpie)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最初看来似乎证明了独立的童年文化的存在。他们在超过30年时间里收集记录下来的儿童故事和游戏似乎是儿童独特文化形式的有力证据。卢瑟福(Rutherford,1971)与此类似的收集和大量关于儿童游戏的文献(Sutton Smith,1977)似乎也加强了儿童具有独立持久的儿童文化这一观点:

民俗学研究者和人类学家可以不跨出家门一步就对一种兴盛的自然的文化(这里是故意使用文化一词)进行考察,这种文化未被世故的世界所注意,也几乎不受其影响,就像那些无助地居住在内陆土著保留地的逐渐减少的土著人部落的文化一样。(OpieandOpie,1977,第22页)确实,哈德曼受到欧比的著作的启示后,开始发现儿童在社会中可能被当作了一个沉默的群体,并对童年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哈德曼并未简单地将这两卷著作(OpieandOpie,1977;1969)作为有趣的民间故事,而是被欧比的介绍性评论所吸引。他们关注在儿童中流传的传统,描述了一个秘密的外在于家和家庭的儿童世界。她感到,这些观察需要更多的人类学评论,而不仅仅是欧比给出的“还原主义的解释”(reductionistinterpretation)(Hardman,1973,第85页)。由此她进而认为可以将儿童的语言和操场的游戏作为独立于成人世界的社会生活指标来进行研究,并提出可以通过直接与儿童交谈来获知这个少数群体的世界观。儿童将成为自己的信息提供者。与之前的儿童研究传统———发展心理学、功能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相反,她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替代性方案:

我所提到的这些关于儿童的人类学领域,或多或少都将儿童视为影响和塑造他们每个行为的压制的环境中消极的客体和无助的旁观者。他们认为儿童不断地向成人吸收、学习和反应,几乎没有自主性,儿童除了对习得经验的隐约展现之外,对于社会价值或行为毫无贡献……我提议的研究方法是将儿童作为他们自身而不是作为成人教育的接收器来进行研究。我的研究是要发现童年中是否存在一个自我管理的自主世界,并且这个世界不一定要反映成人文化的早期发展。

(Hardman,1973,第87页,emphasisadded)对于欧比和后来的哈德曼来说,“儿童文化”这一概念似乎相对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它很容易被拿来描述我们听说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他者的或作为儿童特有的不同的世界,这种做法一直是文学和传记对于已被遗忘的部落或边缘化的童年世界的描述的主题。它确认了更为平民主义的意象,社会学对儿童文化的确认为后来它对童年文化消失的关注搭建了舞台(Postman,1982),这就是斯黛芬丝(Stephens,1995,第9页)所说的“关于迷失的、遗失的、已逝的童年的论述”,以及对被成人世界“威胁、侵犯、污染的童年领域”的想象。但是,尽管在界定这些生命历程类别时,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差异是主题性的(即使不是象征性),但从理论上来证明(Jenks,1982a)“不同世界”却很不容易的。例如,在关于童年的争论刚刚出现时,雷诺兹(V.Reynolds,1974,第34页)就注意到经验研究并没有揭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让我们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存在不同秩序的世界”。但是,正如穆迪(Munday,1979)所反驳的,必须要承认———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儿童逐步都将成为成人。那么,如果不求助于新童年社会学所反对的传统发展模式,我们如何才能解释这一矛盾呢?

最近,这一争论又有了拓展,有观点认为儿童不是拥有一种和成人不同的文化,而是拥有两种和成人不同的文化,即不同性别的儿童所拥有的文化也不同。索恩(Thorne,1993)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她注意到这种“不同世界或文化”的模式常常是由研究男孩和女孩的社会经验———男孩和女孩各自的玩耍(Lever,1976)和言语游戏(Grugeon,1988;Corsaro,1979)的研究者所提出的。她这样认为原因是双重的,第一,不同性别文化模式模糊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女孩和男孩通常是在一起的———在家中、在教堂、在邻里间;第二,用僵化的二重分类来分析一些流动性的处于运动和改变状态的事物。对于第二点,我们很快会再进行讨论。

但是,我们这里要先考察这种儿童文化的性别模式的特征。索恩(1993,第95页)利用从美国搜集来的田野资料作出如下总结:“男孩们强调位置和等级,而女孩们重视亲密和联系的建立。女孩们认可团结和共性,表现出一种所谓的‘平等精神’。”对于索恩(1993,第96页)而言,这一模式不仅无法解释她自己的经验研究,而且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男孩女孩关系的文化模式:

当我在我的田野笔记中搜寻,试图找出它们是如何与文献中所提出的模式相关联的,结果我发现,许多支持这种模式的证据都来自我对贝利小姐班上最受欢迎的孩子的观察。这暗示了这种分离和不同(separate and different)世界的文献的核心问题:不是每个人所绘出的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样的。

按照索恩的观点,许多童年研究文献都充满了“大男人偏见”,这种视角来自对浮夸的男孩群体(通常是工人阶级)行为的观察,这些行为呈现出一种陈规的超级英雄式的男子气概;相反,“作为一个女孩”的经验,则主要来自研究者对表达能力强的白人中产阶级女孩的观察。因此,她批评了认为童年存在性别化的分离和不同的世界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到性别间的差异,更要注意到“社会阶层和种族这种分离和共性的交叉部分”(1993,第97页)。她认为,要克服这种二元论,有必要“从一种整体观出发,而不是从一种将性别作为分离和差异的假定出发”(第108页)。

索恩的解释无疑是有用的,她并且对于许多童年研究做出了必要的纠正,指出这些童年研究可能没有认识到男孩和女孩的经验的多样性,以及它们通常在不能对人种志学者对特殊儿童群体研究的偏爱进行方法论反思(见“研究童年”一章),她的解释却没有为本章所关注的基本矛盾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在索恩的解释中,儿童是一个政治上的“少数派”(如果不是一个“部落”的话),其构成(毫无疑问)独立于成人存在,又与成人不同。那么,我们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何才能对“儿童文化”作出最佳解释?

童年文化的情境化

最近,关于儿童在操场或街头的社会生活的人种志研究的盛行,这可能不自觉地造成了对童年的异化,即将童年视为“听说来的另一种文化”。根据从儿童口中讲出的话———下流的笑话,仪式化的侮辱,嘲讽和争吵———来叙述童年,以及从他们的行为表现———生动的角色扮演游戏———来叙述童年,研究者在新童年社会学研究中能够记录下那些与无趣的成人生活大相径庭的另一种生活方式(James,1979;1986;1995b)。它描述了儿童的同伴生活的固定行为模式(Geertz,1975),它十足的活力吸引我们将这种“文化”的社会行动具体化。然而,正如之前提及的,与同伴在一起只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家里或是和成人在一起,可对于儿童的家庭生活的研究却呈现出明显相反的情形。不过,对于儿童家庭生活的研究直到最近才开始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他们与“成人”问题的关系:离婚,单亲家庭或健康与疾病。在这种对儿童生活的研究中,他们的他者性和差异性已基本消失了。儿童不再是异化的,他们也以我们成人熟知的方式经历和面对着父母的问题。尽管他们掌握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要少得多,但他们的能力很明显,他们的处理方法也不陌生。

同类推荐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本书精选《诗经》的核心内容《国风》,每首诗都汇有精当注释和古今名家点评,原味再现诗的清新隽永,歌的悠扬婉转。
  • 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水路

    水路

    本书稿收录了我省作家李云的诗歌作品,分为六辑,收录了其《水路》《中国屏风》《大唐紫气》等代表作品。书稿收录的作品既有对人生百味的体悟,又有对岁月变迁的追寻;既有慷慨激昂的诗情喷涌,又有细腻深情的低吟浅唱。这些诗作展示了诗人思想维度和精神向度的纯正与清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具有音韵之美。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热门推荐
  • 黄泉道之黄泉客栈

    黄泉道之黄泉客栈

    漫漫黄沙飞舞之中,早已破败不堪的黄泉客栈重新有了生机,在这新的时代里,翻起一篇篇陈年往事,书写新的华章
  • 衡山英杰传

    衡山英杰传

    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整合江湖的抗金力量,创立了衡山武林大会。传承一千多年的“墨教”,武功博大精深,墨教教主在每次的衡山武林大会上,都技压群雄,夺得武林盟主。然而,中了进士,未能出仕的文安武,仇恨宋廷,暗中勾结金国,设计毒死墨教教主徐匡义,杀死“浙东派”掌门明高义,并诬栽于坚持抗金,但又是江湖邪派的道青教教主张森奎。群豪不明真相,误推文安武为武林盟主,文安武与金国合谋,欲设计将抗金群豪一网打尽。江湖侠士孔杰、魏中义和李克猛,逐渐怀疑文安武,他们终于查清了真相,阻止了文安武的阴谋,还了张森奎的清白,诛杀了文安武。孔杰被宋帝封为通直郎,魏中义被墨教尊为教主,并被推为武林盟主。后武仙之役,李克猛被擒降金;皇帝欲纳魏中义的女友胡燕为妃。使魏中义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曲折。江湖的正邪道义,侠士的民族激情,男女的复杂感情,让您尽情一览无余。
  •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超级兵王刘沐阳七年后再一次回来,面对二姐的僵境,酒吧的没落,依靠一双铁拳,再次打出一片天,清纯的邻家小妹,高冷的美女总裁,面对一桩桩麻烦事,刘沐阳混在都市,如鱼得水,最终翱翔九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 阴阳神探

    阴阳神探

    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妖魔鬼怪世界。杜晓峰一个拥有天生阴阳眼的人,来到了一个可以和灵兽共存的大学,从此穿梭在各个时空的奇异世界之间。这里是法师的世界,这里是奇异怪案的天堂……这里有战斗的热血,有惊悚的恐怖,有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只要你想要的,这里都有……欢迎跳坑!
  • 常见病中医辨证食疗

    常见病中医辨证食疗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作用和特点,并根据各系统常见病证进辩证,详细介绍了其相应的食疗原则、食疗组成、烹制方法、食用方法及禁宜食物,最后还介绍了食疗与养生。
  • 王座之光

    王座之光

    你可知道教的“昆仑”佛教的“婆娑世界”教庭的“天堂”黑暗议会的“地狱”从何而来,而世界的神话传说怎么出现,世界的真实真如同你平时看到的一样?,当一道流光划过后,和平常不一样的世界在何小兵面前徐徐展开。都市超能类,主角不会一出来就无限装逼打脸,等级慢慢升,实力慢慢提高,但也不会被踩,慢热都市文(提示前方高能,吊丝必看-,-本人第一本书请相信我会写的越来越好,漏洞什么的后期后修改的,请大家积极指出不足,本人一定会改,求支持)
  • 暖色花深

    暖色花深

    啊?cosplay?喜欢二次元的叶晓夜对突然腾空冒出的穿着奇装异服的少年表示他是coser,然而coser摇身一变大美男!花妖、错恋、悬案、契约……你的每一世,都要由我来守护――曼珠沙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羲天变

    羲天变

    羲天当道,天下民不聊生。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青年毅然放弃了原本安宁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少年身怀着至宝,不断的奋斗着。终有一天会成为至强。天地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你还在等什么?修炼,本就是逆天行道,既然没有一路顺风,那么就勇敢的击破困难吧。
  • 左拥右抱

    左拥右抱

    问?未来谁主沉浮,看掌握未来科技的沐阳闲游宇宙,与一号合作,统一银河,踏平宇宙,连外界霸主都臣服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