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77500000018

第18章 玩耍是童年文化?(3)

诸如这样的表现形式,阐明了儿童获得和改造文化的策略性过程,但它却通常被简单地称为“玩耍”,这说明,对儿童作为有能力的社会行动者的价值贬低和去权(disempowerment)是西方文化中“儿童”身份中的组成部分。

由此,文化再生产的关键场所———儿童得以性别化为这样或那样的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性和物质空间———仅仅因为使用了“玩耍”一词,或认为玩耍是只有模仿没有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而遭到贬低,从而常常被忽视或被低估了。

这一问题不仅在传统社会化研究中最为常见,在更为细微的关于社会和文化再生产的复杂的理论中,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例如,Bourdieu,1986;也见“身体与童年”一节)。

儿童和他们的同伴

对于儿童社会化的传统解释将“同伴群体文化”理解为文化再生产的场所。儿童的同伴们被视为儿童个体评判自身和接受评判的参照,群体文化则常常被视为有问题的而不是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帮助的(见Musgrave,1987)。例如,在亚文化研究(如果不是被看作彻底对立的,至少是被看作破坏性的)和被视为越轨和犯罪源头的同伴群体的研究之间存在概念迁移。在研究文献中,“同伴群体”是潜存着危险的儿童集合,他们对儿童个体施加有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儿童的友谊则必须加以鼓励。确实,在大量的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关于儿童朋友的研究中,一个始终存在的主题就是成人对于那些没有朋友的儿童的忧虑。时常会听到这种担忧,那些不交朋友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讽刺。

但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不同研究传统话语的产物。传统的社会化理论由于建立在儿童发展的社会心理学模式之上(见“前社会学中的儿童”一章),它的假定是文化信息从有能力的成人那里单向传递给能力不足的被动的儿童。在这种模式中,几乎没有为儿童的社会化的可能性留下概念空间,社会化“失败”被有效地归结为与儿童个体有关的病态。但当同伴群体的概念出现并被看作社会化的环境后,大多数研究都发展出上文所提到的20世纪70年代的亚文化的传统。由此,对同伴群体社会化的探讨成为当代对越轨行为的讨论的有效部分,而很少有研究将注意力投向普通儿童的同伴群体。

有着很长历史的关于儿童友谊的研究,也同样是基于一种潜在的发展模式。一个儿童对于友谊概念的掌握被假设为随着一系列阶段前进,年龄增长为儿童提供了学会更多“成人”类型的友谊的机制。但是,这种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将那些“没能”登上友谊阶梯的儿童和那些停滞在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友谊关系中的儿童问题化(BigelowandLaGaipa,1980)。并且它也没有揭示多少这种友谊关系的性质。我们仍然对儿童对特定类型友谊关系的体验知之甚少,这要求研究者更多地对儿童的友谊开展定性研究和人种志的研究(GottliebandLeyser,1981;PutallazandGottman,1981)。

这两种研究传统———社会化研究和友谊研究———之间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因为新童年社会学研究所做的就是把它们结合起来。通过对儿童行动、少数群体儿童特点和部落儿童方法的关注,同伴群体被赋予了更为积极的角色。因为儿童主要是和他们的同伴一起玩耍、讲笑话和交换想法,所以儿童的友谊网络促进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开始变得清晰。由于抛弃了顺序发展的视角,儿童文化的“类型”就可以被看作是流动的、环境生成的,而不是结构预先决定的。

詹姆斯(1993)对英国儿童的友谊的研究为说明了这种对儿童中心的关注带来的新视角。她发现,儿童对“朋友”一词赋予的意义可能和成人所理解的不同。例如,持续性被认为成人友谊的一个重要特点,却时常在儿童的友谊中缺失,这一因素常会引起对儿童心理状况的关注,且用来证明儿童的社会性不成熟。詹姆斯认为,这种成人中心的视角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它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友谊,而显然一个刚刚进入小学的英国儿童可能对友谊关系的持久性既不会感到苦恼也不会感到高兴。他们的友谊只会慢慢地变得和成人的相似。最初,仅仅因为“有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段时间后,随着儿童更加融入童年的社会世界后,“成为朋友”的价值开始成为第二特征。学习成为朋友涉及儿童通过同伴群体文化建立“友谊”的微妙过程,这种同伴群体文化是一种具有一致性和个人性、平等和竞争的“文化”。

友谊不单单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关系。它必须通过社会行为进行肯定、确认和再确认。这解释了儿童社会关系中对“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强调———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喜欢同一个足球队———可以降低他们之间差异的重要性。它代表了一种可以看见的友谊,通过这种公开的表演,儿童对他们相互之间的友谊进行评估和承认:作为朋友必须不仅要体验到,还要被看到。(James,1993,第215页)由此,从属于儿童“文化”就成为儿童学会(或没学会)和同伴互动和交朋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萨罗(Corsaro)早期关于美国幼儿园儿童的人种志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儿童社会关系的最早极具价值的洞见之一,这种洞见来自将关于同伴群体社会化的研究和关于友谊的研究相结合。科萨罗的著作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他指出已有关于儿童社会能力和社会化的研究仅仅集中关注成人如何教育儿童,他坚持认为对于当成人不在时儿童同伴群体的互动的研究更为重要。对他而言,当4岁儿童尝试加入其他儿童的游戏时,就产生了互动的情境复杂性,这种情境复杂性构成了一个不同的儿童的社会世界。

科萨罗(1979,第317页)认为,实际上它们表现出了儿童文化:

儿童在同伴互动中的许多接近策略都与成人的规矩不同。但是,这些策略确实伴随着儿童越来越意识到接触仪式(accessrituals)的作用,这是能力提升的核心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许多儿童加入同伴互动的早期策略可能是成人的接触仪式的前身,仅凭这一点就值得认真研究。此外,对儿童接触仪式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按照自己的标准组织的世界非常重要。

正因为如此,儿童文化可以被视为儿童能动地参与限制他们的空间和时间结构时自然产生的一种事物。

儿童的童年

前文已经指出,关于儿童文化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这既说明了方法论的局限,也表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西方社会中儿童与同伴的社会生活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见“社会空间中的童年”和“童年的时间性”两章)。所以,教育人种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关于儿童社会世界的洞见(例如Pollard,1985;B.Davies,1982;Whyte,1983)。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文学精品选

    郁达夫文学精品选

    本书共收录了民国著名文学大师郁达夫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共计33篇,其中包括郁达夫怀念徐志摩和鲁迅的散文作品《志摩在回忆里》以及《怀鲁迅》等。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著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 中华古文精典

    中华古文精典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有历代王朝兴衰的沧桑,有百家争鸣的传世辉煌,有风景如画的冰河山川,有琳琅满目的都市繁华。在时间穿梭的长河中,弄潮人物纷纷登场,名篇佳作满目琳琅,奇谋大略左右挥靡,生活百态趣味盎然。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欧阳修文集1

    欧阳修文集1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热门推荐
  • 我的恶魔小公主

    我的恶魔小公主

    因为小时候的两次见面,他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即使他们都还小,可是她却不知道。长大了,命运再一次把他们连在了一起,让两个人互相折磨……只是不知道他们之间还会经历怎样的坎,不知道上天会不会眷顾他们使有恋人终成眷属?两个恶魔相遇,会擦出怎样别样的火花呢?
  • 刀剑断情仇

    刀剑断情仇

    这是一部传统的武侠小说,如果要和现在流行的玄幻、修真、穿越等等比较的话。但它也曾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它起源于梁羽生先生的开宗立派,发扬光大者就是侠之大者金庸先生。现在这面被淹没在时代潮流里倒下的大旗如何能再竖起,是否还会被竖起,只能等待再出不世之才了。本人的作品是沿袭梁、金的套路,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承认这一点并不羞愧,如果有可能本人愿刻一章,上写:梁、金门下走狗。
  • 别殇聚欢

    别殇聚欢

    有一天,你会无端想起这样一个人,他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却从未出现在你的明天里。也有那么一天,你会与这样一个人携手今生,他装点了你油盐酱醋的平淡,却从未出现在你的青春里。每每想起那段高中时光,叶铭寒总会闯入夏熈儿的回忆,那时的他孤高清冷,而她骄傲倔强,明明彼此在乎,却无人承认。直到看过了身边的朋友在感情里挣扎,相爱,又分离,直到做够了旁观者,他们才在重逢之后彼此敞开胸怀。那么,再次重逢的他们又将面临怎杨的波折?
  •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16个短篇小说是从作者谢挺第一部小说集后创作的三十余部(篇)作晶中遴选出的。从时间上看,它们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99年至2002年。就其内容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有青草环抱的房间》以城市男女情感生活中各种纠葛事件为蓝本,于精微处探寻了现代都市人的内心矛盾与精神缺失,进而让司空见惯的人生景观见其纵深,亦见其沉重;第二,是一组作者童年记忆中采撷的印象片断,它们犹如黑白相片,固执地记录且言说了特定时期人们的内心流向;第三是两篇以蒲松龄及《聊斋》为原型的幻想小说,作者在肯定的前提下对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有意味的调侃和重组。
  • 红衣笑

    红衣笑

    女色鬼也玩穿越,嬉笑玩乐闹翻天。拈拈花来戏戏草,吓得蝴蝶满天跑。牵着相公遛着狗,生活美满红衣笑。**************披着豪放彪悍外衣的CJ小文,只愿博君一笑。我的群:88641789,嘿嘿,亲们进来玩吧。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 帝皇争霸系统

    帝皇争霸系统

    看小人物如何驰骋宇宙,万界唯我独尊,结交万界强者。
  • 拳定乾坤

    拳定乾坤

    书友群1041580010主宰统治的盘古大陆,经历三个纪元的反抗与镇压大战,各方势力偃旗息鼓,似乎回归了平静,可这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荒隐出生即被因果加身,各方势力均与他产生交集,是是非非说不清道不明,他也无意间左右着天地大局,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第四纪元,大战又起,荒隐下合八卦,上击阴阳,流尽最后一滴血,却发现这一切的幕后比他想象的更为黑暗。且看荒隐如何凭借赤手空拳逆转因果,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本文情节进度较快,没有各种离奇奇遇,也没有迟迟不遇到高手的繁琐打怪升级,预计150万字结束。本书只为写我所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多多推荐收藏。
  • 医女芳华

    医女芳华

    从天而降一个爹,从天而降一个未婚夫婿,盛芳华觉得这事情太莫名其妙了。听说未婚夫婿是个瘸子、面瘫,最要紧的是马上就要蹬腿进棺材了。盛芳华:太好了,我可以做有钱的小寡妇了!褚昭钺:娘子,为夫还没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