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77500000026

第26章 一个童年还是(3)

许多登记入学的儿童实际上并没有上学;上学的儿童参与的更多的是协助而非工作和劳动;而那些没上学的儿童参与更多的是工作和劳动而非协助。

性别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部分原因是女孩们上学的可能性比男孩要低得多。

男孩接受教育被视为对父母和家庭未来的一种投资,但女孩们对父母而言工作和劳动(12岁以后)的价值更高,因为她们会离家结婚。因此,女孩还有附加的工作负担,除了拣草料之外,还有诸如煮饭和洗碗等工作。男孩们则不会被叫去做这些工作。

但是,正如约翰逊(Johnson),希尔(Hill)和伊万史密斯(IvanSmith)所指出的,这些一般模式受到种族、种姓、财富和许多其他生活状况(如本地就业市场或学校的地理位置)的影响。例如,尽管塔芒人让男孩子上学而不让女孩上学,但一些马嘉族(Magar)和富有的桑沃族(Sunwar)族家庭则希望女儿和儿子一样接受教育,这个决定不单是由财富所决定的。即使在最低等级的种姓中,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会上学,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受到有薪雇佣,家务劳动完全落在成年女性肩上,包括家庭中的媳妇,以及年龄更小的儿童。另一方面,在塔芒族家庭中,最富有的家庭送他们的女儿去上学的可能性更小,他们更可能将女儿送去地毯工厂工作,而她们的家务劳动则由家中其他孩子代替。

这些研究者将他们的研究发现直接与本土的和一般性的发展政策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当把人们生活中的相互联系纳入考虑范围,就会发现解决那些从外部世界看来紧迫的需要会降低整体生活质量。儿童的声音很微弱,并且很有可能被淹没在其他更强大的声音之中;他们指出,那些不听取儿童和童年的声音的发展政策很有可能以牺牲弱小声音的代价换来对强势声音的加强。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勾勒了一些解决儿童被隐形问题的步骤。这样,通过这种儿童中心的研究,童年多样性的唯一问题被重新描绘成一个多元的问题,但是这个多元问题有潜在的统一的改进策略。

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儿童

正如我们在这本书“前社会学中的儿童”一章所指出的,将童年视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的做法,倾向于预先将童年社会学界定为发生在或朝向社会学系谱的末端,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关注“结构”而非“行动”。尽管有些夸张也有些片面,但这种观点是有用的。例如,要理解儿童如何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包括“童年的时间性”一章中描述的不断变化的童年形式),需要重点关注他们在社会行动中的能动性的研究:童年的生活世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的经历和认识,他们相互之间的互动以及与各种成人的互动,他们的行动策略和技巧。这样的任务显然需要对具体的本土环境给予关注,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不同行动领域之间的结构联系,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儿童如何进入这些领域并在其中进行位置的变动。正如詹姆斯和普鲁特(1995,第78页)所指出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可能采用各种各样的行动模式……这种可能[存在],儿童会灵活地策略性地定位自己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位置,通过将儿童视为有能力的社会行动个体,我们有可能了解更多“社会”和“社会结构”塑造社会经验的方式,以及,他们有可能通过社会成员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

在弗朗士(Frones,1995)对挪威学校教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种“全球性”和“本土性”的联系。他首先指出挪威社会的教育成功和职业成功的分布的变化(从其他几个后工业化社会中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乎在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女性都比男性更为成功,并且,从数量上看,女性已经在许多传统的男性职业如法律和医学逐渐居于主要地位。这是挪威在近20年中出现的一个快速的社会变革。弗朗士承认这一现象植根于许多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但他的观点是,这一现象发生的过程是由挪威社会中童年的一些特征所决定的。特别是,学校教育重组了儿童生活,它划分出一个个同龄人群体,而儿童则被分配到不同群体中生活。例如,一个学校在3年时间中可能发生彻底的改变。在入学第一年被认为是“开创性的活动”(如,女孩希望从事医学或法律职业)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

这个例子对于这一讨论的意义不在于这种解释在经验上是否正确或完整,而在于它的一般形式。弗朗士没有在时间的某一点上来分析事情的状况和根据一时的数据来寻求解释,相反他试图追溯这一结果产生的历时性过程:本土的或所谓的“微观”层面的男孩女孩和男人女人的行动不能脱离社会结构和大范围的社会变迁而产生。它们彼此都是对方的结果,彼此都是对方的原因。

多样性和童年的社会建构

本章开头曾提出,童年多样性的问题可能和一个社会的“儿童”观念是对立的。虽然这一说法无疑有其新意,但它也招致了许多的反对意见。最大的挑战是来自社会建构主义者对童年的看法。它反对任何认为童年依赖于预先给定的一些基本性质的观点,主张对童年的观点即童年一词及其概念本身是一种分析方式,是一种思考类别和表现形式。按照这一观点,童年的观念是通过自己创造话语对象而产生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对象是复数形式,这一观点认为童年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不断转换的方式得以构建。

例如,亨德瑞克(Hendrick,1990)在对近代英国历史上的儿童的简要分析中,描述了从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儿童到当代心理学的儿童的10种不同的童年模式。这样一来,童年社会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些不同的童年可能存在的条件(见“童年论”一章)。

强调童年同一性的结构化童年观点几乎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或至少是把它们作为细枝末节的问题。它的任务是将童年插入社会结构之中,而不思考是什么潜在的假设让童年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类别。那么,结构化方法有把它自身建基于童年的日常假设之上且不对此进行考察的危险性。当然,这样做可能有它的原因。对欧洲和北美社会中的童年进行社会学比较研究是可能的,并且,在进行这种比较研究时(尽管存在一些方法论问题),假定在每个社会中都存在一些大致相似的现象也是有用的。但是,这种做法大大窄化了比较的任务。它潜在地排除了没有生活在工业社会之中的儿童:虽然我们可以从一般意义上谈论“童年”、“儿童们”和“儿童”,即从社会中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之间的世代关系来谈论儿童,但在这样做时,我们总是预先已经对这些术语在特定地方的意义做出了假设。换言之,我们冒险采用一些关于“童年”的标准模式,而这些模式可能在特定的本土环境中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救助儿童会(SavetheChildrenFund)在其向英国社会发展峰会提交的报告中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观点。在博伊登(1990)的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指出,许多政策都有童年的“标准模式”的假设,这一点和恩纽和米尔恩(Milne)(1989,第11页)对发展中国家的媒体的刻板印象的论述一样:“第三世界的儿童都不是白种人,他们都营养不良,缺乏地位……第一世界的儿童……本质上是一个个的个体……被鼓励在一个爱和理解的氛围中让他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里的观点不是要指出这些刻板印象的不准确———虽然它们的确是误导性的。这里是要说明,第二种关于第一世界儿童的形象被认为是“正确的”童年。相反,发展中世界的童年则被认为是不幸的,甚至是难以容忍的,是对普遍的自然的童年的侵害。在这种策略中,西方的童年扮演一种规范性基础,是对世界其他地方进行解救行动的跳板。正如博伊登(1991,第208页)所说,这种假设被写入《儿童权利公约》之中,有时候不顾熟知本土情况的地方儿童福利机构的反对,从而潜在地对贫困家庭及其孩子造成了伤害: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作者经过大约两年左右的思考整理,从300多首诗歌及文章中挑选组成本书,算是对人到中年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故乡也好,母校也好,巴山蜀水也好,不仅是作者成长和生存的根基,也是创作的土壤。虽不知道这些作品最后的命运,还是借用黛玉之言,不指望它们带我“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也是我真实的愿望。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本书愿以“香格里拉叹息”为题,点出了香格里拉的象征意义。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使香格里拉这个神奇的名字越过中华大地,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天国。小说中描写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延年益寿,青春永驻。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象征。那么,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是否也有佞人顿悟的道理呢?香格里拉的永久存在确实不等于人类个体的永生,但是,香格里拉的混坏却一定是全人类的灾难。用杜甫“造化钟神秀”来描绘香格里拉,那是再精当不过了。香格里拉是大自然本身,是人类赖以存活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告诫人类不能继续对大自然毁容的警示。香格里拉确实是在叹息,而且叹息的很久了。
  •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热门推荐
  • 爱上帅小哥

    爱上帅小哥

    女主机缘巧合下获得了神秘的力量,结识了不同性格的人,收获了完美的爱情。从一无是处到收获满满,从开始的不被人知道到后来的人人皆知。
  • 空寂的城

    空寂的城

    有时爱情就是在不经意之间,来到你的身边。也许苦苦追求的爱情在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之后就变得支离破碎。我们总是在寻找,却苦苦的把自己困在一座已经荒芜的小城里面,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进不进来。从而丢失掉很多美好的色彩。主人公余禺在这座空城里被紧紧的禁锢,也许在这座空城里就他还没有被迷失方向。寻找且等待着爱情的降临。
  • 星辰匿灵纱

    星辰匿灵纱

    名为东方曜的少年在归墟梦演比赛夺冠过后虽然赢得了朋友的称赞、第一的名号、观众的呼声,重新将小时候被打得破碎的剑心重修甚至掌握了星辰之力,可隐约中他感觉失去了什么……
  • 超兽武装之超兽神联盟

    超兽武装之超兽神联盟

    分散在各个平行宇宙的超兽战士,为什么突然聚集?在完成一个个使命的同时,粉碎一个个阴谋的同时,却不知阴谋背后还有着更大的阴谋。是永恒的轮回,还是命运齿轮的转动?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发生…
  • 绝色倾城:狐狸老公

    绝色倾城:狐狸老公

    杜小芙爱吃肉,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见了狐狸也会心动起食欲?原来这狐狸不是普通的犬科动物,它会说话,懂妖术,用媚术把她迷得晕晕乎乎的。夜里还会变成男人,一个不小心就被他里里外外啃个干净。杜小芙爱帅哥,但是她没有想到,竟有一个精品级的大帅哥意外降临,还宣告全世界,他是她的未婚夫?自从遇见狐狸,她原本的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猫咪竟然会说话、花儿会哭、树儿会移动,帅哥的脸皮扒下来,里面竟然是骷髅!闷骚大狐狸碰上帅气未婚夫,外加她冷傲俊酷的后哥哥,还有她意外降临爱捣蛋的小狐狸宝宝。
  • 黑白之玉

    黑白之玉

    棺浮虚空,镇压万古;龙翔宙宇,啸鸣星坠。一团火焚尽山河,一柄剑斩落星月。万族林立,诸圣皆出。白鹤携玉而来,有子降于世间,一切从这里开始......
  • 英雄联盟之辅助也有一片天

    英雄联盟之辅助也有一片天

    献给所有甘愿打辅助的lol玩家们如果你是打辅助的玩家,必定经常听到这些:“这波要打了,有TP,辅助记得给眼,我随时TP。”这是上单说的。“小龙还有一分钟刷了,辅助跟我一起去占视野。”这是打野说的。“这里有眼吗,辅助排下视野,我下去游一波,记得留人。”这是中单说的。“对面这个血量还在浪,你先手控住,一波秒。”这是ADC说的。在英雄联盟游戏里,辅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辅助可以帮助ADC完成击杀,对于视野的控制,也是辅助需要做的,有很多次游戏失败都是因为战场的视野没有做好,同时作为辅助出装上,也以紧跟团队为主,最重要的是保护好ADC。你会是一个合格的辅助吗?
  • 凯璃源艾玺欢

    凯璃源艾玺欢

    你说过你要陪我走遍天涯海角,你说过让我每晚陪你看星星,然而现在的你,为何就这样弃我而去了呢?
  • 战巫记

    战巫记

    创世的太初神族普罗托革诺伊,永恒沉眠的泰坦,消逝远古的巨龙,相继在世界投下恐惧阴影。一场波及世界的灾变,光族、恶魔、精灵、矮人、黑暗永生的神秘亡灵,这些本应消逝神话历史中的族群随着一张无形大手,纷纷登临。是神邸引领黄金盛世的神话降临,还是世界破灭的警钟?阴谋、战争、堕落的邪恶灵魂,荡气回肠的战歌,是醉卧美人掌天下,踏星登临绝巅,或者弹指回首一梦,黯然失魂……-----------------------------非单一女主、非正统西幻、非正统战争、非正统升级、非正统法宝。喜欢的朋友请多支持下,每天6千字,更新时间不定。书友群:119031237
  • 洛天诀

    洛天诀

    不想与天争锋,只求在意之人可以安详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