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29300000032

第32章 “有产者”论战

在对各种材料的整理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如此关心李海仓遇害事件?现将那时的整理结果述后:

富人:主流人群还是边缘人群

南方网的评论提出,富人出事成为近期关注率最高的经济问题之一,而李海仓这样被官方认同的富豪的遇难,也引起了众多的怀疑和讨论。富人阶层正遭受全方位的质问,不被主流社会认同,富人将沦为边缘人群?

评论说,李海仓遇难震惊全国,据统计,各媒体发布的消息已达5000多条,在某著名网站上,有关“事件”的跟帖竟达数百页之多,可见关注度之高。作为新当选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显然属于官方认可的人物,但是,舆论并不完全这么看,很多人认为李海仓之死是富人噩梦的继续——

一个富人阶层刚刚在中国出现,便受到了全方位的质问,从富人们财富来源是黑是白,到财富膨胀过程中的权钱交易黑幕,再到富人是否有起码的社会责任和守法意识。“财富品质”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富人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个案,不能真实反映富人生存状态,但有资料表明,近年来,已经有近1/6的富豪从“光环”中淡出。严重的是,富人的心态和日常生活都变得不再平和,而不富裕的社会主体人群对富人的质疑和敌对情绪也更加强烈。富人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正在拉大。

动辄上亿、上十亿、上百亿的财富,给中国百姓带来的震撼,足以摧毁原有的价值体系,巨大落差给人们带来羡慕、向往、嫉妒、不平乃至仇视。围绕着富人的大讨论大多是“打土豪分田地”式的情绪宣泄。

对富人恐吓、威胁、敲诈、绑架、杀害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一时间,“关爱富人”的呼声高起来。

文章指出,许多专家和公众都认为,公众对富人普遍的仇视,是由于日渐拉大的贫富差异导致的。清华大学李强教授从80年代即开始研究中国贫富差别问题,较早提出了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问。

尊重财富创造者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的评论说,一直以来,关于社会各阶层生存状态的讨论,往往是各自循着一条线独立进行。有人呼吁要消除对富有阶层财富创造、积累的误读,给财富创造社会公平;有人呼吁要给民工等弱势阶层以深切的人文关怀,给贫困人群以社会公正。现实远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其实,如何善待财富以及财富的创造者,如何保护贫困者基本权利及生存空间,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从社会的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我们可能都无法将它们截然分开。

任何一个社会,对于财富的心态都是非常复杂的,财富创造的追求在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问题。有人得益于创富时代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高涨的工资奖金以及更多的从业选择,也有人被不断的技术进步与资本的迅速扩张挤压到社会边缘。在这个时候,一部人要求进一步追逐财富的权利不受限制的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要求拥有在财富扩张之下生存权利不受侵犯的公正。对这两种要求,忽视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评论说,民营企业家李海仓的逝世去让人们重新感喟社会的“仇富”心理,媒体也再次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正确的财富观的树立一方面基于尊重财富的制度激励与引导,另一方面也根植在对贫困者社会公正的保障中,纯洁“财富品质”,让财富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富人关怀不必泛化

江南时报评论,一段时间来,对富人“原罪”的谅解,对社会“仇富”心态的争辩,对富人进入政治高层的欢呼,无不体现了“富人关怀”的存在。“富人关怀”与“穷人关怀”的并存,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平等,闪现出这个社会整体向上的光芒。然而,当前的“富人关怀”已经出现泛化的倾向,李海仓被害事件所引发的关于富人生存环境的讨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泛化的存在。

文章认为,媒体将李海仓被杀事件上升到了事关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高度。首先,我不知道这一具有太多偶然性的“个案”到底有多大的普遍意义,李的被杀能否代表富人们普遍面临着这种威胁?其次,穷人的生存环境与富人的生存环境相比,到底谁更迫切地需要关注?不想举什么例子,也不必举什么例子。“富人的生存环境”作为一个问题,显然是一个伪问题,只能看作一段时间来有关富人问题讨论的惯性使然。以“富人关怀”的名义出现,则是典型的“富人关怀”泛化。而泛化的结果,一方面造成真正“富人关怀”的焦点虚化,使社会民众的目光散落在并不需要关怀的地方,从而最终导致“富人关怀”的落空,有损先富阶层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比较效应的作用,“富人关怀”的泛化势必导致“穷人关怀”的弱化,造成舆论失衡,进而引起社会心态失衡,最终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仇富心态

由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主办的《民营经济内参》,在2月14日针对第二种观点谈了“本刊观点”:

文章说,李海仓遇害案引起的关注之广泛是值得品味的。事实上,尽管不少评论认为,人们对此案的关注更多的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的,因为李是一个富豪,又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事件本身具有新闻性。人们认为,这当然是李海仓遇害案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不是全部的原因。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媒体评论,包括网上的评论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品质问题;二是社会对待富人的心态问题。

文章说,网上有大量的网友评论是有一种为富不仁的情绪的,这一点非常清楚。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李海仓遇害的确是一个个案,但其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却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民营企业家确实有一个生存环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不宽松的。

否认这一点,恐怕无助于我们为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的生存环境。其次民间的仇富思想和心理确实是存在的,尽管这种心理的产生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这种心理如果积蓄起来,可产生的破坏也是惊人的。很多人说,目前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是仇富心理产生的根源,但是我们必须说明,富人并不是贫富差距的根源。而且,一般看来,公众所仇的“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那些合法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更多的是利用制度转轨,靠权力完成自已的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人。换句话说,不是仇视财富本身,而是仇视财富攫取的不正当性和掠夺性。这和有些民营企业家在制度夹缝中的财富创造是不一样的,尽管这中间同样有一些说不得的故事。这一点也要说清楚。但是很显然,要公众相信企业家的财富来源是干净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对“您认为在社会上的富人中,有多少通过正当手段致富”的问题,仅有5.3%的人回答“有很多”。这应该很能说明问题。

在全社会这样一个舆论氛围下,2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在一版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应该说这是对当时社会整体心态的另一种特殊的“说明”。

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

本报评论员文夫

去年以来,社会各界把目光投向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人们从大众传媒上看到较多的是查税风波、老板外逃、富豪落马等等。前不久,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不幸遇害,这一偶然事件引起成千上万网民对先富阶层的种种猜测和议论。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如何看待先富阶层,不知不觉地成了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昨日在京公布的第五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私营企业主,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提供了有力的实证。这项调查是由****中央******、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组织,于2002年4月至7月进行的,调查对象的区域范围包括了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调查显示,私营企业主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建设力量,正在健康成长。首先,私企业主队伍是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生力军。被调查的业主大都“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响应党的号召,不捧铁饭碗,不吃“皇粮”,艰苦创业,创造财富,提供税收,解决就业。从总体上看,他们开业经营时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靠银行贷款,也不是遗产继承,而是靠在法律许可的经营范围之内做小生意、开小作坊,或农业生产的积累,或靠民间借贷。

本次调查还显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01年底比1999年增长34%,90.6%的私企吸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被调查企业的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等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2%、24.65%、22.74%和19.50%。4个指标中增长最快的是纳税额,远高于利润增长率,这充分说明近年来私企业主纳税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数业主已经认识到,要做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努力做到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积极纳税,努力发展生产,善待员工,帮助政府解决就业困难和多做公益事业,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结果表明,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毫无疑问地要看这个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和主流,这是我们观察事物或者看问题的关键所在。数据分析显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财产来源于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有根本的区别;他们在不断增加财产的同时,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出了贡献。当然,我们并不讳言先富阶层中,确有有愧于建设者称号的人和事,但这只是极少数。

我们的结论:正确认识和评价私营企业主,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对于让更多的人尽快富起来,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同类推荐
  •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众所周知,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管理者,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要想让许多问题简单化,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授权,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授权是一种技巧,授权更是一门艺术,本书阐述的这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授权交办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层管理者掌握这些管理智慧,可以让自己的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 超越团队

    超越团队

    合作型工作制度指为获得预期商业成果而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除制度化价值观、行为和实践以促进合作之外,就取得合作而制定战略、政策和结构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许多组织呼吁支持团队工作和合作,与此同时,合作型工作制度着力于为组织提供工作程序和文化机制以确保和强化合作脱颖而出。将合作型工作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新型组织仍在出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组织代表着合作制度的类型。计算机革命使得网络、细胞以及全球化组织形式成为可能,这代表着合作有更多的组织形式。
  •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未来10年,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环境由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众多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经营战略缺失,导致转型升级陷入“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困境。作者明确指出,中国企业唯有注重顶层设计,在对未来趋势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并把战略和利益分配挂钩,把战略与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挂钩,把战略与企业文化再造挂钩,才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企业的出路。
  • 苏宁管理模式

    苏宁管理模式

    本书20年前,苏宁还只是南京宁海路上一个仅有10万元资产、十几名员工的小小专卖店,今天一跃成为家电连锁业的龙头老大,连锁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并进军海外市场。苏宁电器究竟是如何创造这个商业神话的?苏宁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企业的成长有何借鉴?
  • 会赚钱的抄底高手

    会赚钱的抄底高手

    本书是一部有关个人投资理财的通俗读物。全书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细致地分析论证了个人投资理财的规律和理念,并结合大量生动的实例介绍了一些方法技巧。
热门推荐
  • 泣血孤王

    泣血孤王

    谁知道这家伙下一步会做什么!新人新书求关注,求评价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皇太极目光阴冷地望向西南方向,恨恨说道:“我大清将士纵横千里才抢来的钱粮,竟被姓秦那蟊贼反手就抢了去,此贼不除,天下难靖!”张秉忠冲着吕梁山脉的方向破口大骂:“姓秦那狗贼,连我义子都敢抢,我八大王与这狗贼势不两立!”朱由检对着皇极门墀下愤慨不已的文武百官,脸色苍白道:“姓秦那逆贼连诸位爱卿家里的钱粮都敢抢,这天下间还有什么他不敢抢的?假以时日,他还不得抢到这紫禁城来?”朗朗乾坤之下,诸缙绅大户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吕梁山有个姓秦的蟊贼,其人诡计多端,行事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胆大妄为,整天盯着他们这群富得流油的大户薅羊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是谪仙

    我不是谪仙

    一座神山,九霄云外镇寰宇;一个道士,四海八荒皆麾下!开始装逼…
  • 星际生存录

    星际生存录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片原始森林里,沐羽看着身旁的参天大树和一些从未见过的植物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崩塌了。好在随身携带一个游戏系统不然她根本就无法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活下去。
  • 医馆笑传之锦衣卫

    医馆笑传之锦衣卫

    遇到你(柳若馨)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有了软肋…
  • 一抹烊光

    一抹烊光

    "我想我爱上你了。"她留下了泪,滴在了他的手掌心“我坚持了,我等到了,等到了你来爱我”她的坚持,他的醒悟。回过头来,会发现一个爱你的女孩
  • 临神者

    临神者

    神者,下到土地山神,是为神。神者,上至天神帝君,亦为神。神者,掌一方水土,掌天地灵气,掌日月星河。神,灵也。世间万物皆有灵。
  •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