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57900000167

第167章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二

问曰。若然者何故阿罗汉起苦集智现在前耶。答曰。欲观此五阴。犹如重担过患法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生无色界。不能起禅及禅中功德现在前。生色界中。则能此说。是何义耶。答曰。此说灭道法智生****者。能起此智。断色无色界结。若烦恼已断。更不起此智。评曰。不应作是说。生色界起法智现在前。所以者何。此智非彼界对治故。复次此是不定坏相。或有起少分。谓灭道法智。或有不起少分者。谓苦集法智。或有起者。或不起者。未离欲者起。已离欲者不起。或时起或时不起。离欲道时起。余善根时不起。以是事故。如前说者好。诸结欲界系。彼结法智断耶。答曰。或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乃至广作四句。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法忍。余智者是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云何结是法智断。彼结非是欲界系。答曰。诸结是色无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灭道法智。离色无色界结者。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法智断。答曰。诸结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四法智。离欲界结者。云何结非是欲界系。彼结非是法智断。答曰。诸结色无色界系。彼忍断若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断者。若等智断。若比智断。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色无色界系。彼结比智断耶。答曰。诸结比智断。彼结色无色界系。颇有结色无色界系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者是法智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见苦断。彼结苦智断耶。答曰。或结是见苦断。彼结非苦智断诸结忍断。所以者何彼忍是此结对治故。或结是苦智断。彼非见苦断。诸结是修道断。彼结苦智断。所以者何。苦智是修道所断结对治故。如见苦所断结。乃至见道所断结。说亦如是。问曰。为无碍道断烦恼。为解脱断耶。若无碍道断烦恼者。使揵度所说云何通。如说结有九种。苦法智所断种。乃至修道所断种。若解脱道断烦恼者。此文所说云何通。如说或结是见苦断。彼非智断。或结是苦智断。彼结非见苦断。答曰。应作是说无碍道断烦恼非解脱道断。广说如使揵度。

诸结法智断法智灭作证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此是外国法师所说。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若当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者。则违此文。如说诸结法智断比智灭作证耶。亦应作如是答。若以灭道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结。比智灭作证而不作是答者。当知无碍道断结得。亦得证解脱得。

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邪。答曰。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即证尔所灭。颇结法智灭作证。彼结非法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须陀洹以世俗道。趣斯陀含果。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以世俗道。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八种结。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比智等智。离非想非非想处欲。以比智断八种结。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结。七地中比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比智所断八种结。如是等结。是法智灭作证。诸结比智断。彼结比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比智断。比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比智灭作证。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比智灭作证。若以法智。若以等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是比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八地法智等智所断结。法智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八种结。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苦智灭作证。彼结非苦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灭。亦余智灭。苦智灭作证。须陀洹趣斯陀含果。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时。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以集灭道智等智。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以集灭道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八地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修道集灭道智所断八种结。如苦智。乃至道智。说亦如是。

问曰。前门所说。此门所说。有何差别。答曰。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得作证者。前门是无碍道所作。此门是解脱道所作。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亦证解脱得。解脱道唯证解脱得者。前门是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此门说解脱道证解脱得。如断结得。证解脱得离过患习功德去无利得有利舍卑贱。得胜妙离染爱得寂静乐亦如是。复次断是前门得无为是此门。复次断结及作证是前门。先断结后作证是此门。前门此门。是谓差别。眼根几智知。乃至无色界修道所断无明使几智知。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境界唯有智。或说无智唯有境界。为止如是说者意故。而作此论。

诸法若问摄应思界而答。若问识应思入而答。若问使应思种而答。若问智应思谛而答。如是诸法易可显现。此中问智。应思谛而答。法有五种。谓苦集灭道谛所摄。非谛所摄。欲界苦集谛摄。相应不相应法。色无色界苦集谛亦尔。灭谛唯摄不相应法。道谛摄相应不相应法。非谛所摄法。摄不相应法。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他心智。****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无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灭谛所摄法。六智知。除他心智苦智集智道智。道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他心智。非谛所摄法。一智知。谓等智。问曰。何故名智。答曰。智所知故名智。何故名所知。答曰。为智所知故名所知。如称所称量所量亦如是。量是智所量。是所知。此是略毗婆沙。余门广说如经本。如说修行广布无常想。断欲爱色无色爱掉慢无明。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修行广布无常想。乃至广说。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者。世尊何故说此经耶。答曰。欲令懈慢不勤精进受化者勤精进故。复次为贪后有弟子。令不更求后有故。世尊说。弥勒佛出世时。有诸比丘。作是愿。使我见。弥勒佛出乃般涅槃。佛作是说。汝等今者有资产所须适意故。作如是念。后若为诸有苦之所逼切者。于诸有中不生愿乐。修行广布无常想。能断欲爱者。此想当言与法智苦智相应。当言有觉有观。所以者何。在有觉有观地故。当言与舍根相应。彼地有舍根故。当言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欲界系缘欲界五阴故。断一切色爱者。彼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中间禅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第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者。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系。缘****五阴故。断一切无色爱者。此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当言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禅中间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三无色定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三无色定者。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无色界系。缘无色界四阴故。断一切掉慢无明者。此想当言或法智相应苦智相应比智相应。余广说如上。

问曰。八圣道尽能断结。何故独称无漏想。答曰。世尊此中圣道以想名说。世尊或说道名想。广说如四无量处。

问曰。无常想是七使对治。此中何故作三说耶。答曰。若使在三界是五种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五种断。恚使虽五种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亦是见道修道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修道断。恚虽是见道修道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是凡夫圣人所行。见疑虽在三界。非圣人所行。恚使虽是凡夫圣人所行。非在三界。

问曰。何故三说爱使。一说余使。答曰。余使应说如爱使。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以种种说庄严于文。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故。乃至广说。复次此爱是重恶多众过患欲重观其过患故。广说如上四谛处。

问曰。无常想是见苦所断使对治。何故说断一切欲爱使耶。乃至广说。答曰。一切有二种。有少分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说少分一切。复次此中说圣人以无常想。断三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他的爱温暖如曦

    他的爱温暖如曦

    靳双做梦都没想到在不懂事之时欠下的债在十几年后还要偿还,真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同时也是翻译界的女神靳双坚决不向恶臭势力低头,谁知债主更来劲了,靳双以为自己的倔强会劝退对方,却不想给自己招来了个小太阳。很多时候那份缘分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苗头,你需要做的只是静静等待花开之时。(肤白貌美业务能力强的翻译小姐姐vs外表高贵内心沙雕的毒舌音乐剧演员)片段一(在一起前)“你说法国人口吐芬芳的时候跟咱们一样吗?他们骂人的话也跟咱们这儿的一样丰富吗?”一脸认真让你不好意思不回答我!“……”不知道,没学过,但是想用中文对您口吐芬芳!“这也不知道吗?你工作时遇到对方这样会翻译出来吗?怎么翻译啊?还是你从来没遇到过?”“我有幸遇到的客户都是素质挺高的正常人!”您可正常点吧!“那说明你这阅历还不丰富!经历的还是不够多啊!”寇寇摇头!片段二(在一起后)“靳又又,你手往哪儿甩呢?”“我...我...我不是故意的!”靳双发誓她真的是走路时习惯性甩手,没想到能这么巧。语气隐隐有些担心“你...它没事儿吧!”司寇齐盯着他看了半天骚气开口“它有没有事儿,你今晚试试不就知道了!”
  • 我爱你,不爱

    我爱你,不爱

    她遇见了他,是他的幸,可她最后没有得到他,是她的命。“是命吗?可是,我从不信命!”她抬头望天,落下两行泪。“这一生,我都不要看见你。”他转身离去,不顾身后的她,可她却没有看到,他转身之间,一滴水珠落下。
  • 三杀之阿魔陀佛

    三杀之阿魔陀佛

    “咒你十世三杀不入轮回,不成因果。”挚爱之人带着满天神佛灭了他整个家族上下三千口人。佛讲因果轮回,他却不入轮回没有因果,遭受十世三杀,天雷轰杀每世不过二十年。这是第三世,是重生又不是重生。因为三杀这一世他来到了一个机甲修真的世界,成了一个卧底小土匪,成了和尚,成了佛魔,在机甲修真的路上一步一步的翻开自己迷离的十世三杀之谜。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罪与文学

    罪与文学

    《罪与文学》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触及中国文学根本的文学批评力作,相信它将给整个中国文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因为它不仅发现和直面这样一个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根本缺陷——缺乏“忏悔意识”,即灵魂论辩的维度;而且以“忏悔意识”这个特殊的视角进入,深入探讨文学的灵魂维度与思想深度;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检讨中国文学的旧传统,特别是现代文学的新传统。
  • 甜蜜的勾引

    甜蜜的勾引

    她本来在树下小憩,谁知却闯来一个浑身是血的男子,为了救她不得不自我牺牲一下,谁知,她不过救了他一下居然就被他缠上了,为了保全贞洁他被迫发下重誓,不过看在他追妻路苦的份上,这个毒誓老天可以当做没听见吧?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 替身夫人带球跑

    替身夫人带球跑

    婚后各种被虐,她一声不吭,她都能忍。但唯独她的孩子,谁也不能欺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果真如此。想她从前那么软弱,如今她可以毫不留情地怼每一个试图伤害她的人!她这一辈子,再也不会任人欺凌!而她那位名义上的老公,也休想再虐她分毫!
  • 零源

    零源

    这是一个属于源的世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有的只是繁衍到巅峰的源力!没有重生穿越从此牛逼的主角,有的只是从没有本源的弃儿到站在世界之巅的金!
  • 落夜不微凉

    落夜不微凉

    红樱桃落在泥土中很美。落在书面上很甜。正如樱叶与落封的青色樱桃般的感情吧
  • 异界的神秘书屋

    异界的神秘书屋

    ——“这是魔王和勇者的故事吗?”“魔王和勇者?不,没有勇者,只有魔王。”“为什么会没有勇者呢?”“因为勇者死在了路上,他连魔王的面都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