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57900000062

第62章

一切欲界系无明使。尽不善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结使尽是不善。如譬喻者作如是说。一切烦恼尽是不善。所以者何。无巧便故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欲说欲界身见边见及相应无明色无色界一切结尽是无记故。复有说者。一切欲界烦恼。尽是不善。一切色无色界烦恼。尽是无记。今欲现欲界身见边见及相应无明亦是无记。以是事故。欲止他义显于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一切欲界系无明使尽不善耶。答曰。诸不善者。尽欲界系无明使。颇有欲界无明使非不善耶。答曰有。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无明使是也。问曰。何故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无明非不善耶。答曰。若体是无惭无愧。与无惭无愧相应。从无惭无愧生。是无惭无愧依果者是不善。彼与此相违故非不善。复次此法非一向坏于期心。云何非一向坏于期心耶。答曰。体非无惭愧等故。复次此法不妨布施持戒修定等故。所以者何。计我见者。为我乐故行于布施。为我生善道故行于持戒。为我得解脱故而修于定。边见随身见后生。彼相应无明亦尔。复次此二见。于自法中愚不逼切他。所以者何。我见者。不如是说眼能见色是可见。作如是说。我能见我所是可见。乃至意知法说亦如是。此见未曾逼切于他。边见随身见后生故。相应无明亦尔。复次以此见不能生报故。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何故身见边见是无记耶。答曰。以不能生身口粗业故。问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生身口粗业者。可是无记耶。答曰。现在虽不起后增益时。能起身口粗业。身见边见终不能起。复次此见不能令众生堕于恶道。问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令众生堕恶道者。可是无记耶。答曰。不善烦恼后增长时。能令众生堕于恶道。身见边见终不能令众生堕恶道故。复次此见不能生不爱果故。问曰。若能得未来有。即是生不爱果。世尊亦说。比丘我不称美乃至弹指顷生未来有者。所以者何。有皆是苦故。边见随身见后生。相应无明亦尔。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二见是颠倒。能生诸烦恼。非安隐法故是不善。若当身见非是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亦说。比丘若无明是不善。边见随身见后生。相应无明亦尔。

一切色无色界无明使尽无记耶。答曰。一切色无色界无明使尽是无记。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耶。答曰。若体是无惭无愧。乃至是无惭无愧依果者是不善。色无色界烦恼。与此相违故非不善。复次此诸烦恼不一向坏期心。如上所说。复次以不能生报故。如是因论生论。以何等故。彼诸烦恼不能生报。答曰。此诸烦恼。为四支五支三昧所制持故。犹如毒蛇为咒所持不能螫人。彼亦如是。复次彼无报器故。若当色无色界烦恼当生报者。应生何报。必生苦报。苦报在欲界。不可以色无色界行欲界中受报。复次彼烦恼。非一向受于颠倒。亦少有所因。如色无色界邪见谤苦。彼有少乐故。亦有少胜见取见第一。亦有少净戒取见净。如****道能净欲界。色无色界道。能净色无色界道。能净无色界。尊者和须蜜说曰以何等故。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答言。不能生身口粗业。广说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当色无色界烦恼非是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亦说烦恼生业。一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尽是一切遍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应如上一切遍因中说。一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尽是一切遍使耶。答曰。诸一切遍。尽是见苦集所断无明使。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非一切遍耶。答曰有。非一切遍使相应无明。何者是耶。欲恚慢等相应无明。随相而说。

云何不共无明使。答曰。不说苦于苦不忍不可。余谛亦尔。此心一向愚。一向劣。一向痴。是故说不共无明。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是邪见耶。答曰。邪见谤言无苦。此不欲忍苦。犹如宿食不消憎于乳食。彼亦如是。或有说者。上已说体。所行云何。答曰。无知黑闇愚痴是也。复有说者。先说所行。如不说苦于苦不忍不可是也。问曰。若然者。波伽罗那经所说云何通。如说云何无明使所使。答言若无知黑闇愚痴是也。答曰。彼说无明所行不尽有烦恼所行彼中不说。复有说者。不说苦等。是说无明所缘。

问曰。云何是不共义耶。答曰。罽宾沙门作如是说。不与缘四谛烦恼相应故名不共。复有说者。此使缘于四谛。唯是凡夫所行故名不共。尊者婆已说曰。不共余烦恼故名不共。所以者何。以远离烦恼所行各异不待烦恼而生故名不共。尊者婆摩勒说曰。与烦恼别异不共一意故名不共。复有说者。与烦恼别异不共方便故名不共。问曰。不共无明。为是五种所断。为是见道所断耶。若是见道所断者。识身经所说云何通。如说彼是修道所断。不共无明相应心。若是五种者。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所断。问曰。若然者。识身经所说云何通。答曰。此文应如是说。彼是修道所断。无明使相应心。应作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答曰。识身经所说。不说不共无明使。若以自功力不因他生者。是不共无明。彼虽不与烦恼相应。不以自功力因他而生。是故不是不共。复有说者是五种断。问曰。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若无明缘四谛。不与余使相应故名不共。修道所断无明。有不与烦恼相应者。不缘四谛。复有说者。若不与诸使相应。唯凡夫所行者。是中则说彼修道所断。虽有不与烦恼相应。而是凡夫圣人所行。是故不说。问曰。修道所断不共无明使何等心边可得耶。答曰。欲界十小烦恼大地。****初禅地谄放逸。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放逸俱者是也。问曰。于何时现在前行耶。答曰。若人起正见。若人起见。心疲劳已。或时起如是等不共无明不共无明不说苦。乃至广说。问曰。如一切心中尽有慧。何以说不忍可苦耶。答曰。为无明所蔽故彼慧不明不了。颇有使不为俱使所使耶。答曰有。缘使已断不共无明使是也。颇有使不为使所使耶。答曰有。即前者是也。颇有使不能使耶。答曰有。无漏缘不共无明使是也。云何不共掉缠耶。答曰。无不共掉缠。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疑故。如有不与烦恼相应不共无明使亦谓有不共掉缠为止如是疑意故。答曰无不共掉缠。所以者何一切染污心中。尽有无明使。复次如有不与烦恼相应不共无明使。亦谓有不与缠相应不共掉缠。为断如是疑意。答言。无不共掉缠。所以者何。一切染污心有睡掉故。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如睡掉通三界五种断。六识身一切染污心可得。何故不问睡。但问掉耶。答曰。或有说者。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以掉多放逸过生诸罪咎故。以多过患故波伽罗那经。立掉为烦恼大地。此经本中问。云何不共掉缠。亦立为上分结。施设经亦说。凡夫起欲爱使时。五法现在前。谓欲爱使欲爱使增益。无明使。无明使增益。掉睡无如上等过故不问。复次掉能发动四支五支定觉心。睡随顺三昧。与三昧相似若睡现在前时。如入禅者。复次睡为无明所蔽。似无明所行。愚小不猛利。掉不与无明相似猛利。是故问掉不问于睡。复次睡依于无明。若说无明。当知已说睡复有说者。修善时掉能令远善退失。令人心退故。发动睡则不尔复有说者。掉能令三昧中心心数法散乱。亦于所缘事移动睡则不尔。复有说者。亦应问睡。此文应如是说云何不共睡缠答言。无不共睡缠。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有说者。若说掉当知亦说睡。所以者何。一切处共俱故。

色法生住老无常。当言色耶。乃至广说。此章及解章义。是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告诸比丘。有三有为相。不解此经义趣故。诸家作种种异说。其义不同。如譬喻者说。三有为相。无有实体。所以者何。三有为相。是不相应行阴所摄。不相应行阴。无有实体。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三有为相是实有法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言此法是无为法。如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若此法是有为者。其性羸劣。以羸劣故。不能生法住法灭法。无为有力。以有力故。能令法生住灭。或有说。此二法是有为。一是无为。如昙摩掘部作如是说。二是有为谓生住。一是无为谓灭。若此是有为。其性羸劣。不能灭法。以是无为故能灭法。为止如是说者意。欲明此三法是有为故。复有说者。此法是相应。为止如是说者意故。复有说者。为止即彼法沙门意故。彼法沙门作如是说。色法生住无常。即是色体。乃至识亦如是。为止如是等说者意。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色法生住老无常。当言色耶非色耶。答曰。当言非色。问曰。非色入有二种。谓意入法入。为意入所摄。为法入所摄耶。答曰。法入所摄非色法。当言非色。即法入所摄。可见法。当言不可见。不可见法。有十一入。除色入。彼非眼入乃至意入所摄。是法入所摄。不可见法。当言不可见。即法入所摄。有对法当言无对。无对是二入。谓意入法入。非意入所摄。是法入所摄。无对法当言无对。即法入所摄。有漏法当言即有漏。从是已后还与彼法相似。无漏即无漏。有为即有为。以是义故。为止说有为相是无为者意故。无为法无过去未来现在当言即过去未来现在。问曰。何以过去法得通三世。生住老无常唯过去耶。答曰。过去法得与彼。不同一果。不共行。相离不相随。于彼聚为非聚。如树皮离树。生等不尔。与彼同一果。乃至广说。如过去者。未来现在说亦如是。善不善无记。当言即善不善无记。三界系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道所断。修道所断不断。说亦如是。

云何老云何死云何无常。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说真实义有为相。今欲说假名有为相故。复有说者。先说刹那无常。今欲说一世无常故作此论。云何为老。乃至广说。问曰。此中何故不问生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若法于彼法无增益。令彼法散坏者。是中则问。生于彼法。能令增益炽盛。是故不问。复有说。若法能令彼法相离相远。此中则问。生能令彼法相近相随。是故不问。云何为老。答曰。发白零落身体皮皱转转损减身形曲膢。气息损少。身生黑点犹如彩画。扶杖而行。恒患颠伏。行步迟微诸根渐损。转转衰熟。举身战掉是为老。云何为死。答曰。诸行散灭是名为死。如说若死即无常耶。云何死是无常。云何无常非死。答曰。或有说者。最后命根灭一刹那。是名为死。亦名无常余。时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有说者。与最后命根俱灭五阴。是名为死。亦名无常。余时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有说者。一生中命根散灭。是名为死。亦名无常。余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有说者。一生中与命根俱五阴散失。是名为死。亦名无常。余阴散失。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有说者。众生数阴散失。是名为死。亦名无常。非众生数阴散失。是名无常。不名为死。问曰。业力强无常力强耶。答曰。业力强非无常。业是圣道。无常即无常。世尊。或说道是受。或说是想。或说是思。或说是意。或说是灯明。或说是信进念定慧。或说是筏是石是水是花。或说是慈悲喜舍何处说道是受。如说我实觉苦圣谛。何处说道是想。如说比丘修行广布无常想能断欲爱。乃至广说。何处说是思。如说有业无黑报无白报能尽业。何处说是意。如偈说。

意能烧屋宅  亦不染于缘

谓佛天人师  应受一切供

何处说是灯明。如偈说。

汝起莫放逸  以戒自调伏

如是等灯明  驰流不能灭

何处说是信。如偈说。

信能度大河  不放逸亦然

精进除众苦  慧能到解脱

何处说精进。如说佛告阿难。精进能增长菩提。何处说是念。如说佛告比丘。我说念过一切处。我圣弟子。具足念力。守护。根门。则离不善法。能修善法。何处说是定。如说有定是正道无定是邪道。有定心得解脱。非不定。如是等是也。何处说是慧。如偈说。

慧为世间上  趣向于至真

若能正知此  必尽于老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牡丹亭

    牡丹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相依

    木相依

    每一段撕心裂肺的故事。,每一个不同的结局,。心痛过吗?唉!那又如何?还是要笑着朝前走。
  • 学长大人是只鬼

    学长大人是只鬼

    暗恋了三年之久的学长突然跳楼自杀,这让苏小殷气愤不己。葬礼上苏小殷抱着棺椁嚎啕大哭,边哭还边说:“我都还没跟你丫告白呢,你说你丫死那么早干嘛呀,好歹你丫的等我告白玩再死也不迟呀!”葬礼上学长的尸体居然发生了尸变,这可吓坏了身负捉鬼师之名的苏小殷。且看吊儿郎当捉鬼师和失忆的逗逼学长如何谱写新版人鬼情未了。
  • 景熠衍,倘若不曾喜欢你

    景熠衍,倘若不曾喜欢你

    季初妍19年的陪伴比不上景熠衍爱安茹的4年。喜欢一个人谁没犯点错?而她错就错在太爱他了,以至于后来变得不像自己……因为一场被人特意策划好的阴谋,他娶了她,三年的婚姻里待她极好,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殊不知这几年的长相厮守只是他的尽力而为。他对她所有的温柔也都是假的,为的也只是报复她,谈何爱?景熠衍,自始至终都是你,让我投入太彻底,故事如果注定悲剧,又何苦给我美丽?〔超级大虐文,欢迎小可爱们入坑,不喜者勿喷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未央千念鹤

    未央千念鹤

    “欢迎你回来,不许再走了”“等你想回头的时候,我一定在你身后”
  • 贼妃驾到

    贼妃驾到

    她,乐观开朗,只求一个真相……他,傻傻呼呼,却暗藏深机……“你对我是否是真心的”简单的一句话却令两个人深思……“你是不是喜欢的是男人”……到底命运会给予他们怎样的安排……身在帝王,有情人是否能终成眷属?……新建的小说群:245993347,敲门砖书中任意角色,交流讨论小说哦!
  • 神域猎手

    神域猎手

    浮生虽梦远,跬步能长行。会当凌绝顶,拔剑斩神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