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57900000080

第80章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二

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问曰。此三漏体性是何。答曰。有百八种。欲漏有四十一种。欲爱有五种。恚有五种。慢有五种。见有十二种。疑有四种。缠有十种。此四十一种。是欲漏体。有漏有五十二种。爱有十种。慢有十种。疑有八种。见有二十四种。此五十二种。是有漏体。无明漏有十五种。欲界无明有五。****无明有五。无色界无明有五此十五种。是无明漏体。此百八种。是三漏体。亦名百八烦恼。波伽罗那经亦说。云何欲漏。答言。除欲界系无明。诸余欲界系结缚使垢缠。是名欲漏。云何有漏。除色无色界系无明。诸余色无色界系结缚使垢缠。是名有漏。云何无明漏。答言。三界无知。是名无明漏。无明漏。是三界无知。如是说者好。若作是说。云何无明漏。答言。缘三界无知。作是说者。则不摄无漏缘使。所以者何。无漏缘使。不缘在三界法。问曰。身口恶行。为是烦恼。为非烦恼。若是烦恼。此中何故不说。若非烦恼。识身经说云何通。如说身口恶行。是不善法结非使非缚是烦恼非缠。应舍应断应知。能生苦报故。或有作是答者。是烦恼体。若然者。识身。经说善通。此中何以不说。答曰。应说身口恶行在欲漏中。欲漏有四十三种。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若法体是烦恼体亦是缠。说在欲漏中。身口恶行。虽是烦恼。而体非缠。是故不说在欲漏中。复有说者。身口恶行。体非烦恼。是以不说在欲漏中。问曰。若然者。识身经说云何通。答曰。识身经文。应如是说。身口恶行。是不善非结非缚非使非烦恼非缠。应舍应断应知。生苦报故。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身口恶行。虽非烦恼。为烦恼所恼故。说是烦恼。问曰。若非烦恼。为烦恼所恼。说是烦恼者。非结为结所系。何故不说是结。非缚为缚所缚。何故不说是缚。非使为使所使。何故不说是使。非缠为缠所缠。何故不说是缠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现种种说种种文。若以种种说种种文庄严于义。义则易解。复次为现二种门二种略二种始入二种炬二种相貌二种文影二种俱通故。如非烦恼为烦恼所恼。说是烦恼。非结为结所系。说是结。乃至非缠为缠所缠。说是缠。如非结为结所系。不说是结。乃至非缠为缠所缠。不说是缠。如是非烦恼为烦恼所恼。应说非烦恼。是故现二种门。乃至现二种俱通。此是漏体。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漏。漏是何义。答曰。留住义是漏义。浸渍义是漏义。流出义是漏义。持义是漏义。在内义是漏义。醉义是漏义。放逸义是漏义。留住义是漏义者。谁令众生留住欲色无色界耶。答曰。漏也。浸渍义是漏义者。如于糟中浸渍种子其牙便生。如是众生以业种子。浸渍烦恼糟中。便生未来有牙。流出义是漏义者。如泉出水乳房出乳。如是众生于六入门。流出诸漏。持义是漏义者。如人为他人所持。则不能随意游行四方。如是众生为烦恼所持。于诸界诸趣诸生生死法中。不能自出。在内义是漏义者。如人鬼在身内故。不应说而说。不应作而作。不应取而取。不应触而触。众生亦尔。烦恼鬼在内。不应说而说。不应作而作。不应触而触。醉义是漏义者。如人饮根茎枝叶花果等酒则便醉乱无所觉知。众生亦尔。饮烦恼酒。便无所知。放逸义亦如是。是故留住义是漏义。乃至放逸义是漏义。声论者说曰。漏名阿罗婆。阿亦言分齐。罗婆亦言漏。如说。天雨分齐。至婆吒梨城。布施分齐。至旃陀罗。如是有漏分齐。至于有顶。问曰。若留住义是漏义者。业亦令众生留住生死。如说二因二缘而有生死。亦令增长。谓业烦恼。业与烦恼为生死种子。是以生死难断难坏。而不灭没。若人或八岁。或十岁。得阿罗汉。从是已后。百年寿中。烦恼永断。以业力故。留住生死。何故唯说烦恼是漏。不说业耶。答曰。以烦恼是业根。不可不断烦恼而舍于业。是故说烦恼为漏。不说于业。复次烦恼能造业。犹能生报。如以湿泥团打于壁上。以湿故著。干犹不堕。是湿时力。如是众生有烦恼故造业。烦恼虽断。业犹生报。复次业是坏法业。或令众生留住生死业。或为生死。而作对治烦恼。非是坏法。但为众生。作留住法。复次烦恼尽故。能得涅槃。不必业尽。阿罗汉业。其犹如山。然更不受有。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以是等诸因缘故。说烦恼是漏。不说于业。

问曰。何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无明立无明漏耶。答曰。先作是说。留住义是漏义。欲界众生。所以留住欲界者。以期心于欲。喜乐于欲。染著于欲。专求于欲。以是事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色无色界众生。所以留住色无色界者。以期心于有。乃至专求于有。以是事故。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欲界众生。所以留住。以无明故。色无色界众生。所以留住。以无明故。是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复次欲界虽有。然众生多求于欲。以多求欲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色无色界无有欲。然彼众生。多求于有。以多求有故。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诸求欲求有。皆因无明。以是事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复次若界有成有坏。是界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若界有成无坏。是界烦恼除无明立有漏。三禅以下。虽有成有坏。第四禅及无色界。有成无坏。若界有成有坏。众生留住。亦因无明。若界有成无坏。众生留住。亦因无明。是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复有别说。有漏者何故名有漏。答曰。以众生于此处求彼有。不于彼处求此有。譬喻者说二漏。谓无明漏。有爱漏。所以者何。以此二结是根本使故。无明是过去缘起因故。有爱是未来缘起因。问曰。若然者。云何具三漏耶。答曰。彼作是说。爱有二种。或不善或无记。或有报或无报。或生一果或生二果。或无惭无愧相应。或不相应。诸不善有报生二果。无惭无愧相应。爱立欲漏。以爱故。诸余烦恼。除无明使。亦名欲漏。诸无记无报生一果。不与无惭无愧相应。爱立有漏。以爱故。诸余色无色界烦恼。除无明使。亦名有漏。问曰。何故以爱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使。立欲漏。色无色界。以爱故。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使。立有漏。答曰。以爱故。界有差别。地有差别。种有差别。生诸烦恼。广解如爱处说。问曰。何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尊者波奢说曰。佛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余人所不知。若法堪任独立漏者。使独立漏。若法不堪任独立漏者。彼合集为漏。复次留住义是漏义。更无有结留住众生如无明者。尊者瞿沙说曰。佛知速疾偏重亲近。留住众生莫若无明。是故独立无明漏。复次以因无明。有贪有恚有痴。复次无明能令众生。于前际愚。后际愚。前后际愚。于内法愚外法愚内外法愚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作善行。不知作恶行。不知作善恶行。不知因。不知从因生法。不识佛。不知法。不识僧。不知苦集灭道。不知有过。不知无过。不知亲近处。不知不亲近处。不知好恶白法黑法。不知总别。不知因缘生法。不如实知见六触处法。复次以无明难离是大过患。爱虽难离。而非大过患。恚虽大过患。而非难离。无明是大过患。亦难可离。复次无明说在前法。如说。无明在前为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无有惭愧。复次无明自体是重所作。亦重自体。重者与一切使俱。亦有不共者。所作重者。与一切使俱作业。亦有不共作业者。复次无明说是根本。如偈说。

今世若后世  所以堕恶趣

无明为根本  亦因于贪欲

复次无明说名槾只。有蛇名槾只。自身盲生子亦盲。所螫之处。亦令他盲。无明亦尔。自盲亦令相应法盲。于众生身中。亦能令盲。复次无明在三界。缘一界生愚。谓无色界。在九地。缘一地生愚。谓非想非非想处。四阴有九种。缘一种生愚。谓下下种。问曰。如所说余他界一切遍使所作亦尔。如邪见在三界。缘一界谤无色界。谓无色界四阴。见取在三界缘一界计最胜。谓无色界四阴。戒取在三界。缘一界计能净。谓无色界四阴。疑在三界。缘一界生犹豫。谓无色界四阴。地种说亦如是。无明有何异事耶。答曰。虽同是事。而无明更有异义。所以者何。欲界他界缘一切遍。无明使有九种。七与他界缘遍使相应。二是不共。一一无明。复有九种。上上乃至下下。如欲界无明。色无色界无明亦如是。如欲界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地亦如是。以无明有如是无量门无量处所。令众生愚。是故三界无明。独立无明漏。复次无明在前。普遍通一切处。在前者为。无明所覆。于苦不忍不可。不欲闻说。于集灭道亦尔。犹如饥饿之人食恶食饱。彼虽得美食。而不忍可。如无明恶食。先在众生身中。彼虽遇四谛美妙之食。而不忍可。以不忍可故。于谛便生疑心。为有是苦。为无是苦。乃至为有是道。为无是道。如是因无明生于疑心。必当决定。若遇正说。得正决定。言有苦集灭道。若遇邪说。得邪决定。言无苦集灭道。如是疑心生于邪见。彼作是念。若无苦集灭道。应当有我。如是邪见生于身见。复作是念。此我为断为常。若见我相似相续。便谓是常。是名常见。若我破坏不相续。便谓为断。是名断见。是二见名为边见。如是身见生于边见。于此三见。一一计能净。此见能净。能得解脱。能出要。是名戒取。如是边见生于戒取。彼作是念。此见能净能解脱能出要者。此见便为第一。是名见取。如是戒取生于见取。自可所见生爱。不可他见生恚。于诸见起高是慢。是名无明生使使生缠。缠者十缠。谓忿乃至无愧。忿缠。嫉缠依于恚。覆缠或有说依于爱者。所以者何。以爱故覆藏其罪。或有说依无明。所以者何。以无知覆藏其罪。睡缠眠缠无惭缠依无明。掉缠悭缠无愧缠依爱。悔缠依疑。六使垢亦依于使。恨使垢害使垢依恚。佷使垢依见取。诳使垢高使垢依爱。谄使垢依五见。无明生如是等诸烦恼。是故说在前。普遍见从阿毗地狱。上至有顶。于中尽有。通一切处者。不以一刹那顷能为一切五行作因缘。一切五行所断使。一切五行所断。以通一切处故。一切遍中。他地一切遍中。缘有漏中。缘无漏中。缘有为中。缘无为中。如是等处皆有。与一切烦恼共俱共合。如油在麻中腻在抟中。以无明在前。普遍通一切处。是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

佛经说。以不正思惟。未生欲漏令生。已生欲漏令增广。有漏无明漏亦如是。问曰。有尔所烦恼生即尔所烦恼灭。所以者何。前后不俱生故。云何欲漏生而得增广。答曰。以下中上故。说名增广。下烦恼为中作缘。中为上作缘。以下中上作缘。故名增广。复次与次第缘故。名为增广。若前烦恼未生。则不与后烦恼作次第缘。若生者作缘。复次若前烦恼未生。则不与后烦恼作相似因一切遍因。若生者。作相似因一切遍因。复次若烦恼未生。则不能与果取果。若生则能取果与果。尊者和须蜜说曰。佛经说不正思惟故。便生欲漏。已生欲漏。能令增广。有漏无明漏亦如是。问曰。此烦恼为多不耶。答言。不多。烦恼未生而生。已生复生。故名增广。复次烦恼不多。说名增广。未来有烦恼生已生。不更名未来。故名增广。复次烦恼不多。说名增广。以数数生故。若一烦恼生。不正思惟。不依对治。则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复次烦恼不多。说名增广。但以数数生转重故。生下烦恼。不正思惟。不依对治。便生于中。中便生上。复次烦恼不多。说名增广。但转行境界故。如缘色生烦恼。不正思惟。不依对治。复缘声香味触法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于一生中。多行烦恼。说名增广。具缚之人。烦恼无有增减。一切众生。烦恼悉等。等生阿毗地狱。上至有顶。但诸烦恼。有多行者。有少行者。谁多行耶。诸不正思惟不依对治者。谁少行耶。诸正思惟依对治者。佛经说此七漏。常为损害。能生热恼及诸忧苦。或有漏是见道断。乃至广说。问曰。实义有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何故说七漏耶。答曰。世尊以漏具说漏。如处处经中说。彼具是漏。彼广说如上。此亦如是。漏具说漏。尊者波奢说曰。佛说三漏竟。更有异众生来在会中。佛怜愍故。即以此义。更以异句异文。令彼来众堪任受化。故说七漏。复次利根者已解。为钝根者。作如是说。如利根钝根。因力缘力。内力外力。依内正思惟力。依外闻法力。当知亦如是。尊者富那耶奢说曰。佛经实义说二漏。谓见道所断漏。修道所断漏。见道所断即漏自名说。修道所断漏。以对治名说。彼对治有二种。一须臾断。二根本断。初五种说是须臾断对治。后一种说是根本断对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棵棠

    一棵棠

    一树海棠成了精,来人间买下了一座院子,路上又捡了一只宠物,无聊时便听听精彩又奇幻故事,平常便做些交易养家糊口,漫漫人生就从指缝间悄悄溜走啦。
  • 阴阳代理人之鬼妻泪

    阴阳代理人之鬼妻泪

    我叫顾莫羽,是方家麟的徒弟,因为师傅的遗产继承,我和我的鬼妻沾染在了一起,我的阴阳代理人之路就此开始.......
  • 塬上

    塬上

    老华塬人习惯下塬进城,而今,县城已被水泥粉尘漫天遮蔽,雾霾成患,污水横流,县长刘亦然为了县委书记的大位、膨胀的金钱欲望以及被众星拱月的虚荣心,对污染不治理反纵容,与水泥、煤炭“大王”任万能相勾结,上演了一出出活灵活现的“官场现形记”。原尚武从部队转业回地方,为了祖祖辈辈“朱雀舞、塬上兴”的梦想,为了保留塬上这块一代人心中最后的清静地,用共产党人的正直、军人的果敢和塬上人的赤诚,与华塬好儿女并肩战斗,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保护与破坏、治理与污染的艰难斗争,最终使华塬雾霾尽散,水清天明,再现朱雀飞舞,鱼虾满塘的美丽景象……
  • 想象枷锁

    想象枷锁

    这个世界主修想象力,看回归后的主角,带领世界凌驾于诸天万界之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生都听我的吧

    余生都听我的吧

    倪安心从八岁起,就喜欢黏着陈煜,要问她为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读了很多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她就觉得陈煜就是现实中的属于她的王子。虽然陈煜总是觉得她很烦,对她也总是冷冰冰的,可是她却还是一腔热血地靠过去。无论什么时候,陈煜看到的,都是她的一张笑脸。但是,这一切在倪安心十六岁那年被改写,因为一次变故,或者可以说是误会,倪安心哭着离开了陈家,也离开了她的家,只身一人前往法国读书,这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后,倪安心毕业回国,才下飞机,就遇到了一个让她哭笑不得的自恋狂。杜康说,沈奕言,你早晚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女孩,说不定她会成为你的报应。
  • 与风相拥成长与孤单携手

    与风相拥成长与孤单携手

    就当是想落泪的时候,有个发泄的窗口,这是一些作者的经历或者浅显的感悟,憋在心里,成病难医,简单来说,就是矫情了呗!
  • 快穿之女配也要做大佬

    快穿之女配也要做大佬

    顾暮暮莫名绑定的一只小可爱,带领她快穿攻略文中大佬,可是这大佬怎么回事??反派大佬招招手,过来。看到大佬的顾暮暮第一反应就是跑,可是,这不听使唤的身子怎么回事??大佬:我就这么让你害怕??顾暮暮(弱小无助):没有,不怕。大佬忽视她抖动的身体:奥,那不过来。小可爱:宿主加油,这个bug就交给你了![洒脱搞笑女主ⅹ精分男主(多位面/1V1)](如有相似,纯属意外)
  • 盛世独宠绝美小娇妻

    盛世独宠绝美小娇妻

    “辰儿,你这辈子注定是我的女人,逃不掉的!”“我可以变性!”某男嘴角抽了抽。“娘子,为夫初见你时,感觉你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现在呢?”“现在下凡了!”“……”“若若,要不?你娶了我吧。”“咳咳……我喜欢女人”
  • 快穿之行旅

    快穿之行旅

    肖瑜在元宝的陪伴下在不同世界认真生活的故事……第一个世界:长兄不好当啊…第二个世界:我是这个家里最娇的崽第三个世界:……【唐孟浩然:行旅时相问(旅客)】【唐韩愈:遗我行旅诗(旅途,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