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94000000039

第39章 大明的晚景(5)

思宗是个很虚伪的人。据史载:思宗曾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在集市上卖掉,换回数万两银子填补国用;一天在听讲官给他讲学时,他的内衣袖子已破损,留在外面很不雅观,他不时地把袖子塞进去。其实,思宗的节俭并不是出于真心,他只是为了给朝臣们装装样子,从而赢得他们的同情,让大臣们把自己的财产捐献出来,以作国用。

思宗在位之时国库银两所剩无几,而他自己的内库却存有大量金银,但是他却不愿拿出来。他知道皇亲国戚拥有大量财产,便下令让他们捐献银两。他让外戚武清侯李国瑞赞助40万银两,李国瑞见数目巨大,死活不肯出,还索性耍起了无赖,将自家的房屋标价出售,家用器皿、什物则拉到外面变卖,以示一无所有。这令思宗怒不可遏,遂将李国瑞下狱,并剥夺了他的爵位。李国瑞不久便惊惧而死。大臣们纷纷抱怨崇祯不顾恩义亲情,更联合起来抵制捐纳。思宗自己也感到后悔,便下令发还李家的财产。捐献之事不了了之。

捐纳不见成效,思宗又求助于户部。大臣们都知道思宗内库丰盈,反复上疏劝思宗拿出来充当军饷。思宗却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单刀直入,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然而思宗却始终不权衡出这其中的利弊,始终没有把内库的银两拿出来。后来李自成攻占北京,从他的宫内搜出的白银多达3700多万两。这么多钱,足够支付明军三四年军饷,若真是拿出来赈灾助饷,恐怕明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灭亡了。

思宗假装节俭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为群臣做个“表率”,让大臣们也节俭、清廉。他似乎很天真,认为大臣们都是傻子,就他自己聪明。他不知道官员贪污腐败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制度使然,而决非简单的道德问题。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朝罕见的,正二品的尚书,一个月也只不过61石,还不到100两银子。官员们除了要想维持正常的开支外还要打点上司。大清官海瑞为母亲做寿时,只能买两斤猪肉。后来海瑞被任命为正二品的南京右都御史时,为了置办一身官服,竟然不得不变卖家产。可见在明代做个清官是多么难。在这种超级低薪的条件下,官员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贪污受贿。思宗弄不清官员贪污受贿的深层原因,却简单地企图用道德来约束和要求大臣,而他自己却拥有大量的私人财产,还接受四方官员的进贡。这令人感到非常不公平,人们也不会响应他的号召。

性格多疑。

思宗性格多疑,表现在行动中就是对各级官员都不信任,经常更换官员职位。在崇祯朝的17年里,思宗一共任用过50多位内阁大学士,而整个明代内阁大学士也不过160余人。六部和都察院的长官更换更是频繁,像走马灯一样令人眼花缭乱。他共任用过吏部尚书12人,户部尚书8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6人,工部尚书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结果换来换去,仍然没有换出任何一个让他满意的人选来。

思宗对于前线领兵作战的高级将领,同样采取怀疑和猜忌的态度,更是兵家之大忌。他先后用过袁崇焕、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陈新甲等人率兵分别同后金以及农民起义军作战,但这些人却没有没有一个得到了善终,不是被思宗处死就是战死或被俘。难道这里真的没有人才了吗,杨嗣昌的十面网曾经让农民军走投无路,李自成甚至一度要自杀。要不是思宗临时换将,明末的局势当是另一番景象。

是非不分。

明思宗是非不分的表现之一就是不会用人。他继位之初改革用人制度,非进士也可以入阁参政,尽管做到不拘一格,但是所用之人却少有贤能之士。他锐意求才,却不知孰为贤人,所用皆貌似忠诚实则奸邪之人,既不能团结百官,也不能在危难之时有所作为,补益时局。以内阁大臣(宰相)为例,思宗在位17年,共有50多人出任阁臣,而真正有才能又为人正直的人却寥寥无几,如刘鸿训、钱龙锡、孙承宗、文震孟等人,但却不为思宗所重用。阁臣中大多是一些碌碌无为之辈,而受到思宗重用的是那些为正直之士所耻不与之为伍的人,如周延儒、温体仁、薛国观、王应雄、陈演等,他们胆小怕事,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崇祯也任用了一些人才,但是他因为急躁,偏狭,多疑,或用之不专,或刻薄寡恩,或严刑随其后,使得所用之人难以施展才能。内阁与督抚动辄得咎,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另一个表现就是滥行诛杀。崇祯在位的17年里,死于他手下的高级官员不计其数,仅辅臣(宰相)就有1人、尚书4人、总督7人、巡抚11人,侍郎以下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蓟辽总督袁崇焕之死成为千古奇冤。到了崇祯后期,一向渴望登科入仕的士大夫们甚至把做官当成畏途,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得罪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转瞬之间就会一命呜呼。

反复无常。

这一点在行动中的表现就是,他三番五次地罢免宦官,又重新起用宦官。崇祯元年(1628),也就是他清除阉党的同年,他重新起用宦官监军、镇守、掌管部务。崇祯八年(1635)八月,他下令撤各道监视太监。崇祯九年(1636),思宗再派宦官镇守、督师。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撤各镇内臣,次年停止内操,不准宦官干预朝政。十五年(1642)正月,罢提督京营内臣。十七年(1644)二、三月,思宗最后一次起用宦官督师。

思宗之所以对宦官罢了再用,用了再罢,如此反复无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对文官集团的不信任;而宦官能否专权,则完全取决于皇帝。他认为文臣误国,这一想法直到他最后自杀都没有改变。从最初的“外廷(朝臣)皆不足恃”,“士大夫负国家”,到后来的“诸臣误朕”,“内外诸臣误我”,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但是他在慨叹“文臣误国”的同时,还寄希望于大臣们能“悔过自新”。崇祯八年,他再次罢免各道监视太监后,下诏说:“朕不得已用成祖监理之例,分遣各镇监视,添设两部总理。虽一时权宜,也欲诸臣自引罪,近经制初立,兵饷稍清,诸臣应自省,其将总理、监视等官尽行撤回,以信朕之初心。”

思宗所谓的文臣误国,并不是空穴来风。一些官员的确办事不力,贪赃枉法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如此;如认为袁崇焕叛变降清,更是大错特错。思宗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反映了他对文臣的态度变化,他对文臣的偏见日益加深,甚至认为文臣个个可杀。而他任用的宦官不仅能力有限,贪赃枉法较之文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重用宦官的结果,非但没能让诸臣自省,反而加深了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让士大夫感到失望,增加了他们的离心倾向。

思宗性格中的缺陷实在是太多了,几乎人性的弱点他都占全了。这其中任何一个弱点都足以导致他的失败。正是由于他这个掌舵人没有办法掌握好船的方向,虽然他一生勤勤恳恳,明朝也不乏一批才智之士,但最终明朝还是灭亡了。

女真人(后改为满族)是惟一一个两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12世纪,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曾经统治了中国的北方地区。明朝末年,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人又一次强大起来。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起兵,经过十几年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正式发兵征讨明朝,连破抚顺、东州、清河,全辽震动。明神宗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急忙调兵遣将,前往平定。次年(1619)二月,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被后金军大败,明军损失惨重,阵亡将士四万五千余人。从此,明军转入防守,而后金转入为进攻。

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山海关以西的长城隘口入关。一路势如破竹,遵化,永平等重镇纷纷告陷。北京危急。蓟辽总督袁崇焕、宁锦副总兵祖大寿自宁远领兵回援。皇太极施反间计,对俘虏的杨太监透露了金国与袁崇焕已有密约,然后放杨太监回京报告。十二月,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锦衣卫狱,后来将其凌迟处死。袁崇焕之死是明朝的一大损失,明思宗之举,令亲者痛,仇者快。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起了大凌河之战,将祖大寿率领的辽东精兵团团困在大凌河城。此间,明朝派监兵张春同总兵吴襄等率四万援军开来,结果张春被活捉,吴襄逃跑,全军被歼。十月,副总兵祖大寿杀副将何可纲,此后便投降了后金(后来又逃回锦州),明在关外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崇祯五年(1632),毛文龙被杀的后遗症显现出来。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起兵反明,攻陷登州(蓬莱)。六月,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泛海降金,皇太极以孔有德为天祐兵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同年十月,明继任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清。自袁崇焕杀毛文龙,明思宗杀袁崇焕后,明朝辽东将领相继叛降。一度显露转机的明朝边防,又趋于瓦解了。

由于清朝给予明朝巨大的压力,崇祯十二年(1639),思宗把镇压农民军得力的洪承畴调到了辽东。仅隔了一年,决定明清历史走向的松锦大战就开始了。从崇祯十三年四月清军围攻锦州开始,到崇祯十五年四月杏山失陷为止,明朝最重要的两名将领洪承畴和祖大寿先后降清,15万明军葬身关外。为清朝所取代。崇祯十七年,清军便趁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的混乱局面而入主中原。

外患的同时,则是明朝的内忧——农民军。天启七年(1627)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却不顾饥民死活,仍然不断催逼赋税,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此后,农民军频繁地活跃在山陕地区。由于洪承畴的全力围剿,无法立足的农民军在崇祯六年(1633)冬,由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率领,经渑池县度过黄河,转移到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在豫楚川陕交界山区流动作战,与明军展开了新的战斗。

崇祯九年(1636)夏,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打败,被俘牺牲。李自成成为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从此,李自成以“闯王”为旗帜,领导农民军继续和明朝作战。崇祯十四年(1641)一月,李自成攻占洛阳,俘虏了福王朱常洵。次年,又一举攻下襄阳,称新顺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机构。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率十万大军围歼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十一月起义军不战而进入西安。张献忠则于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八月攻陷成都,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并确定了先取关中,继取山西,后占北京的策略。此后李自成的军队一路东进,三月十七日,包围了北京。十九日,李自成便率兵开进了北京城。众叛亲离的明思宗,只好在煤山(今北京景山)上吊自杀。统治中国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明王朝,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

崇祯是个年轻气盛、勤于政事、锐意求治的皇帝,但是他志大才疏,又有着种种的性格缺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业拱手让与清朝。更为可悲的是,他至死只认为是文臣误国,却不承认自己应对亡国负主要责任。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敢承认错误。有人说崇祯帝并非亡国之君,却遭到了亡国的命运,其实不然。勤于政事,有意进取,并不能掩盖他治国的失误。一个勤于政事的无能君主,要比碌碌无为的君主给国家造成的危害还大。崇祯皇帝始终自以为是,至死都不能醒悟;在这一点上,他和项羽是同样的可悲。尽管他不愿看到祖宗创下的基业在自己的手里断送,更不想落下一个千古骂名;然而,所有他不愿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大明帝国的巨轮终于沉没了。他别无选择,只有以死来向祖宗和国人谢罪。

17世纪40年代的世界,两位君主遭到了几乎同样的命运:中国的明思宗上吊自杀,英国的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两个民族日后的命运却大相径庭:一个走上了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道路;另一个则仍在传统的泥潭中挣扎,最后才在前者的枪炮声中姗姗觉醒。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

同类推荐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南国梦晚1944

    南国梦晚1944

    国军败退东南亚称霸一方,越南猴子、马来猴子、印尼猴子、缅甸猴子各种猴子各种调教。这还不够,我们的中南国民们还包养起了越南妹子、日本妹子、韩国妹子、欧洲妹子甚至重口味的菲律宾女佣、印度女仆、非洲马子………………书友交流群——我们的中南国1944:372391313
  • 明朝最强工科生

    明朝最强工科生

    工科大四学生丁原无意间穿越到了明末,大脑里面竟然还装着整个图书馆的内容,各种知识任他采撷!穷困潦倒缺钱花?蜂窝煤卖起来,立刻日进斗金,一夜暴富。古代夜晚漆黑一片,啥都做不了?发明沼气灯,给大明带来活动丰富的夜晚!吃不上肉,吃不到新鲜蔬菜?优良育种法让家禽产量翻番,温室大棚让士兵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瓜果。满清铁骑冲入关内?在马克沁前面,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让二十一世纪的工科生引领华夏走向一条工业强国的道路!
  • 始皇尊

    始皇尊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本文将要描述的,便是一个不一样始皇的传奇一生,且看嬴政如何从初入蓝星的懵懂少年,成就一代千古一帝,征战沙场,荡平洪荒!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尊!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神权与皇权

    神权与皇权

    翘课淘到一本《太平经》,却因修炼出错意外到了诸侯争霸的时代,看林凛如何在混战年间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
热门推荐
  • 惟彼是道

    惟彼是道

    茫茫众生寻道,于红尘万丈中悟道,世间百态入眼,淡然的心终起波澜。惟愿,逍遥自在。
  • 媚不复

    媚不复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我要解开我身上的封印

    我要解开我身上的封印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故事。写的太差,本人觉得惨不忍睹。良心建议看完免费章节就打道回府看看别家的。谢谢。
  • 缀学集

    缀学集

    本论文集是多年文本研读和教学心得的集结。第一辑和第二辑是吴组缃和林纾两个专题研究。第三辑通过对鲁迅、莫言、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余华等多位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或比较研究,阐发个人的解读意见第四辑则从教学层面,对朱自清、余秋雨等作家作品,结合文学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附录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见解。
  • 世界夺还

    世界夺还

    我告诉过世界,我终会归来,夺回我的一切。本书又名《吾家弟弟初长成》、《是天才,也是白痴》、《带着神明回老家复仇》、《你问女主角在哪》、《那就勉为其难给你们设定个姐姐吧》、《神明和姐姐的修罗场》。PS:节奏较慢,不是德国骨科,请放心食用。十二月一日,故事轻松开始。
  • 太古神座

    太古神座

    无尽位面,强者如林有沉睡在太古深渊中的白发神女有混沌初开便诞生于世的天地灵胎有万兽抬棺,凶横如龙的孪生天刹兄妹行走在过去与未来的皇族少年,万界气运挑选的命运神子,轮回千百世的天机老人这是一个璀璨的时代,一个天骄汇聚的纪元。当一个囚禁血脉,灵魂相融的少年,自深沉的太古深渊发出咆哮,序幕开启……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千金逆袭之别闹陈先生

    千金逆袭之别闹陈先生

    一场因妹妹扑朔迷离失踪的代嫁,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因此将她卷入这暗无天日的万丈深渊……陈勋爵忽然抱着她说道:“云,今生,我与你相守一生,今世,我们不离不弃。”
  • 徒然欢喜

    徒然欢喜

    羁绊的命运和疏离的爱人§你对我情至于此,我对你白头罔顾§叶徒,我爱不起了,能不能让我放手?
  • 月夜盗藏

    月夜盗藏

    是人人唾弃的盗贼,还是人人敬仰的君子……安民济世,真没那个志向,奈何又让我踏上了这条道路!一马任平川,天下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