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5000000022

第22章 李正敏、杨凤兰与《王宝钏》

说到杨凤兰就想起王宝钏,提及王宝钏就想起李正敏,回忆到秦腔正宗李先生,耳边就响起那穿透风雨岁月的绝唱: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我的父在朝官一品

膝下他无子断了根

我大姐身配苏官宦

我二姐又配魏佐参

单丢下苦命的宝钏女

绣球儿单打讨膳人

好配好来歹配歹

富的富来贫的贫

世人都想把官坐

谁是牵马坠蹬的人

这段唱词前边大半部分只不过简略叙述了宝钏姐妹的婚姻史,最后两句却异峰突起,闪射出哲理的光芒,把人间众心态,把世态炎凉以及对作官为宦之人的拷问统统融入。李正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艺术实践,吸纳提炼锻造,使这一唱段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秦腔艺苑里的经典,广为传唱。

我第一次听到这一唱段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当时,住在东关龙渠堡前巷,同院居住的醋坊老板家里有一台手摇唱机,这位老板常常在卷起竹帘的堂屋内呷着一壶茶听唱片,最常放的就是李正敏的《探窑》。记得起还有几句介绍: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唱:接下来就是“老娘不必泪纷纷……”当时因为年龄太小,不曾品得其中的真味,只觉得悠扬婉转,很是有趣。又过了几年,正月十五,父母带着我们弟兄去大雁塔赶古庙会,搭乘的是马车,那马车如现在的中巴一样招揽散客,待客人坐满后,扬鞭上路,那凸凹不平的古道上尘土飞扬,迎着凛冽的西北风,车夫快活地打了个响鞭,扯开嗓子高唱:“老娘不必泪纷纷……”那粗犷豪放的行腔伴着辘辘的马车声给我留下了远年难忘的记忆。上中学以后,有一次和同学们坐牛车去终南山春游,我们象一群放出笼的小鸟,一路上指指点点,大呼小叫,行至乡间小道上,但见万物复苏,更加欢呼雀跃,这时忽然传来“老娘不必泪纷纷”的歌声,野腔野调,在旷野上回荡。寻声望去,原来是荷锄的农夫在引吭高歌……。解放后第一次西北文化会期间。我作为工作人员和西北艺术学院的刘广英一起搞接待工作,住在当时的西北大旅社内。他总是边工作边唱秦腔,真个是口不离曲,曲不离口,可是他翻来复去唱的总是那段“老娘不必泪纷纷”,而且唱得非常投入,他高高的个儿,曲弯着腿学女角的姿态,他拿腔拿调学李正敏的味,如此痴迷,胜过当今唱流行歌曲的年轻人。我因此牢牢地记住了这段唱词。

解放前,在东关柿园坊景龙中学的戏楼上,我曾观看过李正敏演出的《探窑》。操场上是人的山人的海,我骑在围墙上。倒也看得真切。后来,我还看过许多名角演唱的《五典坡》,唱做自然各有千秋,但我总觉得,论韵味还是不及李正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一天,我在苏育民家里闲坐,这时推门进来一位高个儿的中年人,他要低下头才能进得门来,苏育民连忙起身让坐,说艺华哥来了。我认得这是李正敏先生,只是不明白何以称他为艺华。走后,我便请教苏育民,苏说李正敏学名正堂,字艺华,正敏是他的艺名。

后来我涉足文艺界。和李正敏先生多有接触,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李正敏生于1915年,长安县人,十一岁时到正俗社学戏。不到二十岁,便红遍三秦。尤以演苦戏悲剧见长。李正敏以男性饰演坤角,自然有一些条件限制,但他总能扬长避短,把最能表现女性特点的一些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在唱腔上,他更是自成体系,抑扬顿挫,张驰有致,做到慢而不散、快而不赶,既刚柔相济,又迭宕起伏,以哀婉清丽见长,形成了独特的“敏腔”艺术。其代表作有《五典坡》、《白蛇传》、《玉堂春》、《二度梅》、《白玉钿》等,特别前三本被誉为李氏三部曲。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了八张唱片,不仅使“敏腔”这朵奇葩得以在更广泛的天地里传播,也为秦腔艺苑保留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绝响。

后来李正敏组建了正艺社,自己领班串乡演戏,十多年间走遍了陕陇地区,唱遍了大西北,真可谓红透半边天。到了1948年,终因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使李正敏贫穷潦倒,终于不支,忍痛把班社和学生转让他人,自己在渭南一带搭班演戏。

解放后,李正敏在朝邑县剧团任过团长。1952年全国会演时,他被邀至西北赴京演出团作观摩代表。赴京归来之后留在西北戏曲研究院任训练班主任、秦腔团长。李正敏一生致力于秦腔艺术,不仅在这个领域里独树一帜,而且培养了许多秦腔优秀人才,尤其是在戏曲研究院期间,他倾其全力培养学生,可谓桃李芬芳,杨凤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许多曾受过李先生言传身教的演员在成名后自成流派,不再和先生有什么关连。唯独杨凤兰自始至终,秉承师训,不忘教诲,以敏腔弟子自称,终得“敏腔”艺术之真髓,而且发扬光大,另有创新,不仅形似更达到了神似,成为公认的“敏腔”传人。至于李正敏,则于1973年文革时期被迫害致死,终年五十八岁。当时的杨凤兰虽然对自己的恩师千般牵挂万般怜惜,但自身尚且难保,哪里还有什么能力去呵护恩师呢。她把恩师的教诲点点滴滴铭记心头。她发下宏愿,矢志不渝的钻研“敏腔”,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无论碰到什么坎坷不平。她要让“敏腔”艺术大放异彩,传之后代。这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啊。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凤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十数年的寒冬酷暑,十数年的饮悲忍痛,十数年的衣带渐宽,终于赢来了一个灿烂的黎明……

1983年春节,在着名秦腔演员唱腔欣赏会上,杨凤兰以正宗敏腔的六个唱段,震惊了古城。我就是在那场演唱会上认识了她。当时的心情就是惊喜,恍若一夜之间,一朵奇葩盛开了,怒放了。接着,1984年陕西广播电台专题报导了“着名秦腔演员杨凤兰”,播出了她的《河湾洗衣》、《三击掌》、《赶坡》唱段。1986年上海音像出版社为她灌制了唱片。陕西电视台以专访的形式对她作了全面介绍,播放了《二度梅》、《二进宫》片断。接着中央电视台也作了转播。杨凤兰终于迎来了她艺术上的春天。可是谁又能够知道这成功的花环背后,她洒下了多少的泪雨血汗啊。又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曾经在艺术和生命上被判过死刑的人。

1954年,十一岁的杨凤兰考进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师从李正敏先生学戏。1956年毕业后分配在本院二团,恰好李正敏是二团的团长。李先生言传身教,手把手的给她排了《铡美案》、《五典坡》、《窦娥冤》。那是一段让杨凤兰没齿难忘的岁月。在杨凤兰的生命中,苦难总是多于幸福,忧虑总是多于快乐。1964年,她的脖颈肿胀得无法转动,被误诊为淋巴结核,切开后才发现是肿癌,做了摘除手术。1970年,肿癌再次恶化,手术后进行钴六十放射治疗,这种治疗虽然对病情有利,却大大的损害了她的嗓音。人们说她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能说话就是万幸了,甭想再唱戏了。可杨凤兰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告慰自己,不能服输,不能败下阵来。她撑着虚弱的身体,在气功师和医师的指导下坚持锻炼,练身体,练发声,练唱腔。多少次寒来暑往,多少个春夏秋冬,她从未间断过训练。终于,1978年,她奇迹般地恢复了嗓音,凤兰是多么兴奋啊。可是命运之神仍不肯放过她,她又被诊断为甲状腺癌,1987年又横遭车祸。几次被死神召唤,几次又死里逃生,她对生命多了一份豁达与从容,更多了一种紧迫感。已取得的成就被她远远抛在脑后,她的目光触及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1988年,杨凤兰萌生了将《五典坡》拍成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念头。她是一个想到了就做,做了就要做好的人。此念既出,就要付之行动。她首先想到的是要有一个好的本子。《五典坡》是一个精华和糟粕杂陈的传统戏,但要剔除糟粕保存精华却很不易。往往删掉了糟粕却流失了精华,保住了精华却带出了糟粕。她请了人改本子,但不知为什么总和自己的想法有距离。思来想去,还不如自己动手。她凭着多年的舞台实践和对王宝钏这个人物的热爱与理解。反复推敲删改,终于在1990年将全部案头工作准备齐全。她深知戏曲界面临的难题,不愿向团里伸手,便自筹资金,她像化缘的僧人一般固守着自己的信念,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筹得部分资金,1991年8月在西影厂开拍。这部名为《五典坡》的秦腔电视艺术片,由杨凤兰的丈夫谭兴国任制片主任,请到西影厂一位导演,辛辛苦苦一年多,到片成之时一放,大家都傻了眼。勿庸置疑,这是一部失败之作。怎么办呢?这对一个热爱艺术甚于生命的人来说,唯一的选择是重新再来,从零开始。

这一次由谭兴国出任导演,片名定为《王宝钏》。谭兴国是西安话剧院的一级舞美师,有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虽说是首次担任导演,但是第一次拍片的成败得失他已尽收眼底,再加上他对秦腔艺术、对妻子的挚爱深情,使他对此片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片子拍成了,后期制作即将完成的时候,谭兴国病倒了,结果查明是肝癌晚期。1994年7月24日,他带着对未竟事业的一腔遗憾,带着对爱妻的无尽眷恋和对儿女的无限牵挂走了,走人了永恒。悲痛几乎让风兰窒息。但她很快从绝望中醒来,要对逝去的老谭有个交待。百日之祭,她把这部凝聚着他们夫妇血泪的《王宝钏》,供奉在丈夫亡灵之前,以此来告慰老谭难于安息的灵魂。

秦腔电视艺术片《王宝钏》,是根据连台本戏《五典坡》改编而成的。

这个戏,明末清初即在秦腔舞台上演出。四川自贡市清乾隆元年所建西秦会馆的戏楼上有秦腔《五典坡》的木雕。这是一出经过历代名家千锤百炼的好戏。清末秦腔前辈艺人张海娃、赵杰民、三斗金等都曾演出过。这次,杨凤兰改编剧本,本着取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又要适合电视片的要求,还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她摘取了其中三折戏,即《三击掌》、《探窑》和《赶坡》,新添了《大团圆》以王宝钏为主线,贯穿全剧。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唱腔设计,造型表演,一招一式都做了精心策划。突出了叛逆精神、反抗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塑造出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演唱艺术方面,杨凤兰继承了“敏腔”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作为女性,她比李正敏更具天然优势,天成的风韵是她数十年悉心研究的结晶。杨风兰在行腔、吐字、收声、归韵上全面地继承了“敏腔”的声腔艺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纯朴的艺术风格。统观起来就是端庄典雅,朴实无华,刚柔相济,不温不火。电视片不同于舞台剧,最忌过火和哗众取宠,对演员的一招一式要求更为严格。杨凤兰的表演细腻自如,一颦一笑,张驰有致。尤其是那双传神的眼睛,顾盼之间皆是情,时而怒火喷射,时而悲愤难抑,时而泪如泉涌,时而柔情似水,恰到火候的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传递到观众的动情点上,使这部电视片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导演谭兴国更是充分地调动了影视艺术中的科技含量,和先进的表现手法,把实景和拟景结合得天衣无缝,难辩真假,加之闪电雷鸣,凄风苦雨,阡陌荒原,破窑断垣,都使人有亲临其境的实地感。所有这些,都是舞台艺术难以达到的境界与效果。

《王宝钏》的问世,填补了秦腔多年来的艺术空白。我们曾经有过《三滴血》,有过《火焰驹》,但是之后是一段长长的空白。杨凤兰和谭兴国夫妇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他们是抱着精卫填海的毅力完成此片的,为此他们倾其半生的积蓄,无论是从物质上,精神上和肉体上,他们已和王宝钏融为一体,谭兴国甚至以生命殉了自己的事业。

电视艺术片《王宝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轰动,杨凤兰的名字不胫而走,此片获当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并获中央电视台首播电视剧获奖荣誉证书。这是秦腔史上首次荣获两项国家大奖。从此,杨凤兰的名字和王宝钏和寒窑连在一起了。

去年深秋,黄叶纷飞的一天,我和妻子陪山东来的农村友人去游大雁塔。正待返回之际,这位友人突然说:我看过电视上播的秦腔《王宝钏》,听说那王三姐挖菜的寒窑就在雁塔曲江附近。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连忙说:前边不远就是五家坡,去很方便的,说着我便携他登上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一会儿就到了寒窑。

也许是因为已近黄昏,寒窑内游人稀少,我因为多次来过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熟悉和亲切。我的友人绕有兴味的细细观赏每一个去处,直到太阳西沉。归来的路上,友人还喋喋向我叙说着那遥远的传说和杨凤兰塑造的难忘的王宝钏以及寒窑今日的景色……此时,暮色笼罩了寒窑,沟底升腾起茫茫的地气,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冷冷地看着人间。

1998年11月18日于听雨楼

同类推荐
  • 秦腔名家

    秦腔名家

    陕西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我极赞同王绍猷先生的论点。他在《秦腔记闻》里对秦腔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他说:“考诸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为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
  • 世界文明奇迹

    世界文明奇迹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民俗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民俗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AstheoldChinesesayinggoes:"Askaboutthecustomsandtaboosinanystrangeplaceyouaregoingtovisitinordertoavoidtrouble."Thisissoundadvice.Inthiscontext,inordertoreallyunderstandChineseculture,foreignersneedtolearnaboutChinesecustomsandhabitsfirst.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银色白额马

    银色白额马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银色白额马》《黄面人》《住院的病人》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起风落间

    风起风落间

    她是初云阁的少东家,也是玄国的相府千金。他是玄国的少将军,她是他的执念。抿醇爱心顾烨庭丹青墨染似流年,深情虐恋。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名侦探柯南之有系统的基德

    名侦探柯南之有系统的基德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重生并穿越到怪盗基德的身上,并有着系统,从月光下的魔术师变成“月光上的男神”
  • 拿着扫把成为神

    拿着扫把成为神

    世间沧桑,万木迟华。生命的始终,终无人知晓。时间却从无停息,千年…万年,能改变的总是妄想。王太平纠结几生几世,下古墓寻身世,历尽磨难。为爱、为情,为众生?冠冕中芸芸乃众生,踽踽自独行。
  • 晋末风云录

    晋末风云录

    永和三年,祸乱北方的羯胡开始走入最后的疯狂,随着连连的天灾,北方民情沸腾,唯缺一把点燃民愤的星星之火。冀州天降火雨,喻示着天下是即将走入大乱,亦或是破而后立?无论如何,北方需要一位强势的君主,却是毋庸置疑,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位强势君主名叫符坚,在本书中,或许另有其人也说不定。仍旧留在关外的鲜卑各部,是否真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对晋室忠心耿耿。南进之策,是因为天灾,还是因为贪婪?石赵毁灭之后的鼎革之战,是否依旧还是那般格局,古人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今人说“蝴蝶扇动翅膀,搅起了大洋对岸的飓风。”这是新版的晋末风云录,全新的构思,全新的故事,全新的脉络,如有和旧版重合,纯属巧合。
  • 三国吕布新传
  • 贪婪心魔

    贪婪心魔

    希望大家支持《贪婪心魔》,当贪婪的心遇见天衣无缝骗局,人生注定一败涂地!人生需要平平淡淡生财有道。
  • 陌生人,爱人,陌生人

    陌生人,爱人,陌生人

    “喂,喂!听到没!子曰说过三思而后行啊!”“别说话”他一把她按到墙壁,“当我女朋友”“不要!我可是有节操的人”“由不得你”泪会风干,伤会结疤。路还长,不要怕,我们终将独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