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54200000065

第65章 我的名字叫李煜(4)

徐铉更加气愤,南唐多年来种种委曲求全的事涌上心头,让他脱口而出——李煜事俸陛下,就像儿子对父亲那样孝顺,有过什么过失吗?你凭什么派兵征伐?(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之后他反复论说,慷慨激昂,史称达到了“数百言”之多。但是很不幸,迅速进入辩论状态中的徐铉忘了自己从最开始时就走进了死胡同,留下了致命的破绽。

等到他终于告一段落之后,赵匡胤只平淡地回答了他一句话——你说我和李煜就像父亲和儿子,那好,你说父亲和儿子能分开住吗?(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

徐铉一下子愣住了,他脑子里电光火石一般地闪过一条无论如何都再没法辩驳的“真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所有儒家弟子必须永远遵从的天地立心之本!

还能再说什么呢?赵、匡、胤……算你狠!徐铉无比痛恨自己,没想到自己满腹的经纶,竟意外地败给了这个出身行伍,一肚子草包的强盗皇帝。

但是说什么都晚了,在他的难堪中,道士周惟简拿出了李煜亲笔写的信件,呈给赵匡胤,这是最后的努力了。让人欣慰的是,赵匡胤当场看信,但看完后说出的话让徐铉加倍的愤怒。

赵匡胤说——你们国主所说的话,我看不懂。(尔主所言,我亦不晓也。)

还能再说什么?徐铉一行人至此已经彻底失败,而且无话可说。因为赵匡胤从始至终,居然都是那么的宽仁大度,胸襟似海,让你找不到他半点的不是,你所能做的,就只有郁闷至死。

徐铉失败了,金陵、南唐还有李煜的命运就全都维系在一个人的手里了——湖口大营,朱令赟。那是江南战局最后的一点点变数,毕竟那里还有南唐的十万大军。

公元974年10月的中旬,也就是徐铉终于满腔愤怒地离开开封之后,朱令赟再也没有了选择,局势要求他无论如何都必须出兵了。

朱令赟倾寨而出,再不回顾,什么后路或者伏兵他都不在乎了。史称他集结了所有力量,对外宣称有十五万之众,然后让士兵们坐上能容纳千人的超大战舰,以及长百余丈的大木筏,顺流东下,直扑采石矶。他的战略意图很明显,还是要利用南唐水军的优势,拦腰切断宋军的进退之路,然后再顺江而下,直抵金陵,去拯救他的皇帝。

这个计划很老套,真的不新鲜了。但正中宋军的要害,其实在战争中南唐人一次又一次地瞄准了浮桥就说明了问题,这的确就是宋军的命门——无论是进退,还是必须的给养,都必须通过这座浮桥来实现。所以这就是南唐之战的关键,得浮桥者得胜利!

宋朝方面,一直屯驻于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西路军主将王明发现了朱令赟的动向,他立即上报,要求调集重兵拦截朱令赟。而这个消息直接惊动了赵匡胤本人。

赵匡胤亲自批示——调兵来不及了,但必须得拦住。否则湖口之兵一天之间就能抵达金陵,那时我军必须撤退。

赵匡胤命令王明在朱令赟进兵必经之路的江面洲浦之间竖立桅杆形状的长木作为疑兵,他打赌,朱令赟一定会上当。果然,朱令赟迟疑了,他太谨慎了,人没法违背自己的本性,就算抱着必死之心出击,朱令赟还是在一片林立无边的“桅杆”前停了下来,开始小心观察。

就在他的观察中,曹彬赢得了千金难买的时间,他派出了部将刘遇率战舰增援。21日,刘遇和王明会合了,他们一刻都没耽搁,立即就向刚刚到达了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的朱令赟发起了攻击。

战斗刚开始,朱令赟就感觉到了凶险。他的强处已经变成了他的致命伤——超级巨大的战舰,尤其是他的座舰,史称舰有十余重,也就是说是已经达到了十几层的楼船。甚至连他们的木筏都有百余丈,那是三百多米长……可是这时是10月份,冬季水涸,航道又浅又窄,这样的大船简直寸步难移!

但是朱令赟不愧是南唐数一数二的水军名将,他当机立断,不再用常规的水军战术。当时他在偏西南,宋军偏东北,初冬的天气里罕见地吹着强劲的南风,朱令赟命令把大量的桐油倒进江里,然后纵火点燃,顿时一片火海向北漂去,刘遇马上就支持不住了(遇军不能支)。

但是谁能想到,胜利的天平刚刚向南唐稍微倾斜,命运就再次残酷地捉弄了江南人。风向突然变了,南风猛地变成了北风,剧烈的变向让朱令赟措手不及,熊熊的火焰一下子就把他和南唐水军彻底包围……下面的事没法再多说了,南唐水军的船越大,可烧的东西就越多,火势就相应地越大。

南唐的湖口水军就这样全军覆没,朱令赟指天斥地,愤怨无及,最后投火自尽。至此,李煜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朱令赟全军覆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无论是开封还是金陵,都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安静。谁都清楚了,大局已定,南唐就连理论上的反抗都不可能了。

但是李煜却仍然不死心,他作出的决定让人费解,但是其实也非常的正常,因为谁都有挣扎求生的权力。李煜决定,派刚刚回到金陵的徐铉再次出使开封,为南唐的生存再进行一次努力。

出人意料,徐铉竟然又答应了,其实上一次他能从开封城里回到围城中的金陵,这本身就是极其的难能可贵的。不管成功与否,他都忠于臣节,自归死地。这种行为已经相当罕见了,印象中,只有战国时的先贤们才有这样的忠贞。但是这一次李煜再次开口,他就再次同意,无论如何都要再去一次开封,为南唐,为李煜再努力一次。

好说话的曹彬再一次放行,赵匡胤也再一次接见,只不过接见的地点换在了便殿里,没有了上一次的正规和隆重。徐铉不敢挑剔,他尽量温顺地说——李煜实在是因为病了,才没能入朝觐见,并不是他敢抗拒您的诏令。恳请陛下稍微退兵,保全江南一方百姓的性命吧。(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这时,人见人怕,伶牙利齿的徐铉已经容颜惨淡,近乎恳求(其言甚切至),但是赵匡胤不为所动。徐铉不甘心,他“反覆数四”,与宋朝的皇帝辩论不休,到最后终于没法克制自己,变得“声气愈厉”。

赵匡胤的耐心也终于到头了,他感觉这样下去根本就没完没了,眼前这个书呆子根本看不清局势,还在翻着战前的老皇历——什么有罪没罪?什么奉诏入见?似乎这真的是在什么法庭上吗?还是在做什么游戏,有理才能打人,没理就得撤兵!

赵匡胤按剑而起,怒喝徐铉,说出了人人都心里知道,可就是不往桌面上摆的话——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一语道破天机,其实也是彻底撕破了脸皮,好让眼前这个不知好歹的傻书生清醒过来,知道自己正在哪儿,和谁在说什么事。

徐铉沉默了,历史上记载,这位江南才子“惶恐而退”。但我想,这一定是宋朝的臣子们在为老主子遮羞,因为当时的场面就算一个字都不差地记录了下来,想必赵匡胤的豪壮之情里也夹杂着太多的恼羞之怒。试问普天下谁被逼到了赤祼祼拿刀剑说事,把仁义道德扔到一边,承认自己就是因为你的钱财土地才见财起义、不安好心的,之后还能再有什么自豪之情?

除非那本身就是个仗势欺人,没有廉耻的强盗鼠辈。

徐铉又败了,他默默无言,在赵匡胤面前转身,他仍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金陵,还是要回到已经势尽力穷,注定亡国的李煜身边。在他的身后,赵匡胤慢慢放下了握在手里的剑柄,他吩咐左右,立即把金陵的围城地图拿来,他要再仔细查看一下曹彬和潘美是不是还有什么破绽,因为他从徐铉的身上看到了江南人远远还没有屈服……果然,赵匡胤指着金陵城外宋军的北寨说——立即派人通知曹彬,马上在这里挖深沟,江南人一定会在夜里来偷袭这里,绝不能粗心大意!

北寨,真是不巧,那里正是潘美的防区。果然在几天之后的一个深夜里,金陵城的北门突然打开,南唐人真的来偷袭了。

历史记载这次来偷袭的一共是五千人,可怜潘美和曹彬早有准备,南唐人没有一个能逃回去(皆歼焉)。天亮后打扫战场,宋军在十几个战死的南唐人身上搜出了将帅级的符印……这就是公元974年11月中旬以后南唐都城金陵的防御现状,兵都没了,将军们亲自来做敢死队。

到了这时,曹彬终于能确定一件事了——金陵城已经油尽灯枯。于是他决定给李煜写一封信。

曹彬正式开工。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曹彬在这场战争中的真正作用才开始显现。之前所有的资料都在显示着一件很无奈的事实,曹彬在这场战斗中似乎无所事事。

比如说,赵匡胤坐镇京城,前方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严密掌控之中,他好比一辆汽车的方向盘,无论整车的所有部件怎样精良,动力怎样强劲,要去什么地方,都要由他来决定;而冲锋陷阵,领军厮杀自有勇将潘美,“第一名将”的作用是发动机和四个轮子,所有的力量和前进的速度都由他来体现;曹彬呢?说来他只是搞定了采石矶,而浮桥还不是由他来设计搭建的……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把全军主帅这样敏感重大的责任交给他?凭什么?!他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历史证明,没有曹彬还真的不行。因为曹彬是刹车。

不论方向盘多稳定,发动机多强劲,或者四个轮子是什么名牌,如果你想安安稳稳,全须全尾地到达终点站,你必须得有一副管用的刹车。

曹彬在这一点上绝对合格。

这时,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曹彬的生平和他的成长经历了。首先,他和赵匡胤相识极早,都是柴荣的老澶州帮成员,而且那时曹彬的地位要远在赵匡胤之上,因为曹彬的姨妈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张贵妃。这样,曹彬就有了真正的皇亲国威的身份,但是曹彬却绝不乱用这样的特权。历史记载,当时曹彬掌管着茶、酒这样的肥缺买卖,赵匡胤年轻好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牙将,总是嬉皮笑脸地私下里向曹彬讨酒喝,请想象一下,曹彬的反应会是怎样的?

其实很简单,一是随手给他些,拿官家的东西送人情,什么时候都是得体的;二是一脚把赵匡胤踢走,俺是谁,你一个小小的牙将敢来空口白牙的要东西,你不想混了是吧?

但是曹彬却不是这样,他把赵匡胤拉到酒馆,自己出钱,请赵匡胤尽兴而归,却绝不动用官酒。按说这样,他和赵匡胤能处得非常好了吧?可是赵匡胤得势之后,曹彬却离他远远的,不论是赵匡胤当上了后周第一军人殿前都点检,还是陈桥兵变后做了皇帝,曹彬都保持距离,绝不攀龙附凤。最后连赵匡胤都纳闷了,直接去找他当面问个明白——喂,曹彬,你过来,我总是想跟你走得近点,你怎么总疏远我?

曹彬的回答是——臣是后周皇室近亲,现在又是您的内职近臣,靖恭守位,还怕有所过失,怎么敢狂妄与您有所交结?(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赵匡胤很满意,已经可以肯定,这是个时刻清醒,懂得分寸的人。于是他给了曹彬生平最重要的一次任务——以监军的身份,跟随刘光义入川平后蜀。历史证明,曹彬的作用无可替代,平蜀、安蜀,他功劳最大。之后赏功罚罪时,他的表现更加突出。

曹彬拒绝单独受奖,理由是——“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功。”

这理由可以是相当的和稀泥,没个性,甚至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一面,但无疑对安定团结极为有利。赵匡胤心领神会,对他更加看中,之后随时把他带在身边,比如亲征北汉,完全是重点培养,直到这时派他挂帅出征南唐。

但这是信任,也更是挑战,想一想曹彬挂帅之前的官职是什么——宣徽南院使,这个官职应该说不低,在宋代由检校官员充任,或兼领节度使、枢密副使等官职才能担当,但是真正的职权不过是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这都是什么?不过是细枝末节的杂役!

再看曹彬的履历呢——一言以蔽之,从未独当一面。

那么一个难题就摆在了赵匡胤的面前,军队不同于其他任何部门,要么是高资历,要么是大能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用,尤其在战争爆发时。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曹彬的军中地位呢?

赵匡胤给了曹彬一件从来没有给过任何臣子的信物——天子之剑。

剑是当着潘美等副将的面赐剑的,并且说明——“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人立即大惊失色,这也就是说,曹彬随时都有权力杀了他们!

不仅如此,赵匡胤更给了曹彬另一个让人眼红心跳的许诺——“待南唐扫平,当拜卿为使相。”也就是说,曹彬会有同平章事的头衔,相当于宰相了。

从此曹彬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形象更为高大,每个人只要想到以后,就会加倍地对曹彬尊重,相应地也就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目的。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在潘美等人羡慕的眼色中,在赵匡胤亲切的注视下,曹彬却仍旧平静如水。

如果说他当时笑了,笑容里也一定带着一丝神秘且苦涩的味道,就像他早就预先料定了什么,所以根本就没法真正的高兴起来。

真的,曹彬什么都懂,他太了解“人”是什么,“权”又是什么了。在他的一生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的任何心思逃出过他的猜想之外。

同类推荐
  • 史学与掌故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史学与掌故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天都遗迹

    天都遗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红旗飘飘——红军与海原长征西征文献摘编;旧闻拾遗——沧桑岁月往事并不如烟的见证;风雨履痕——荣辱历劫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天都访古——海原古代地理文化考述;金石览胜——海原钟铭碑刻宗教文化展示。
  • 没有孔明的三国

    没有孔明的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若是这段历史不再有那个隐居隆中高歌梁父吟的男人,还会再有魏蜀吴三分的故事吗?
  •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 血腥的盛唐大全集(珍藏版)(套装全7册)

    血腥的盛唐大全集(珍藏版)(套装全7册)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梦想城镇的慢穿之旅

    梦想城镇的慢穿之旅

    陈清欢34岁生日的这一夜,她做了一个奇怪至极的梦,一位哪哪都是白色的人问她愿不愿意穿越。想着只是一个梦,自己前两天才被梦想城镇游戏发的连续登录1000天的恭喜界面让她随意的胡扯起来。“我要带着梦想城镇,里面的东西都能真实拿出来的那种去穿越。。。”本以为是梦境,却没想到等真醒来了,自己真的开始了苦逼的穿越生涯。。。本文自娱自乐的那种,因为作者真的玩了三年半的梦想城镇游戏,想着如果带着它去穿越,又会是如何的景象。脑洞大开,文笔不好,尽力而为。
  • 焚羽落尘

    焚羽落尘

    飞墨扬起,天朝焚灭,抑郁之下,魂飞破灭。朔风神境之上,唯我羽依辰一人。今朝之荣耀,是用20年一番苦练而铸成的辉煌。天下的仰慕,集众生之漠视,魔,妖,众生齐聚。羽氏的覆灭换来的,将是改变这个世界的传奇。
  • 星月机关

    星月机关

    当全息游戏日渐普及,末法时期的修真少女进入全息游戏会有怎样的碰撞?全仿真扫描的数据,游戏,似乎比现实更有意思。(修真只是辅助,没有什么大篇幅,主要是游戏,不喜勿喷,慢走不送,谢谢。)
  • 炮灰公主太难当

    炮灰公主太难当

    老阿姨姜晏某日一觉醒来惊觉自个儿竟成某书中炮灰公主,出场次数三根指头数的过来,可谓毫无存在感。一朝失策,误改剧情,女主携男主跑路的跑路,恶毒女配凉透的凉透,只剩一位俊美儒雅的太师与她大眼瞪小眼!几番交锋之下,发现温润表皮下竟潜藏着一颗腹黑无比的心!夜黑风高,红幔软纱纷飞,赫白轻搂着少女绵软的腰肢,附于耳畔,轻声道:臣对公主殿下忠心不二,亘古不改,沥胆堕肝。姜晏:糟了,是心动的感觉!ps:本文通篇无逻辑无脑甜宠超沙雕超慢热。
  • 解码战争

    解码战争

    在另一个有人星球“质星”里,一个名为“数学边境”的前沿数学家组织每年举行一次盛大的数学知识竞赛,第一名的奖金为1亿元。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程亦岚,在一个陌生人的推荐下,参加了这场大赛...
  • 美色所误

    美色所误

    平泽新任掌门,世人只知她怪,知她呆,知她不爱揽事,殊不知她也会为爱出头。活了这么多年,仙术炼过万万种,但从没人告诉过她心动是什么感觉,她只能按心悸病来治了。
  • 女神的星球攻略

    女神的星球攻略

    权力和地位,如果要用自由和良心去兑换,她选择拒绝,为此她离开军部,成为了一名运货女司机。原以为奉命偷敌邦的税走友邦的私也算是好好挣钱远离争端,没想到某天一个从天而降的麻烦将她扯入席卷整个星球的风波。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麻烦后,她发现自己居然收集了越来越多足以掌控星球命运的道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她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路,顺带还和小伙伴们建立了星球上第一个国家。星球攻略完成了,个人幸福呢?那个外星人,说你呢,别跑!
  • 红裳为帝

    红裳为帝

    “我吃这些苦,是想别人不必再吃一样的苦,我学兵法,是想总有一天世上再无战争。”曾几何时,她幼年的梦想被一个男人扭曲,她的利刃不是穿透敌人的胸膛,而是砍下了同袍的头颅,她的兵法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成了踏破边疆铁血征伐的利器。为了这个男人,她变成满手血腥的嗜血杀神,最终沦为权术阴谋下的牺牲品。重生而来,一袭红裳,一杆长枪,她誓保家国百年不坠!
  • 病王宠妻:嫡妃不好惹

    病王宠妻:嫡妃不好惹

    传闻,将军府二小姐懦弱孤僻奇丑无比传闻,天家六皇子狠辣自闭阴晴不定传闻,二小姐不招人待见无德无礼传闻,六皇子孤傲冷情不得圣心传闻......直到某一天,有人发现,丑小鸭是白天鹅,默默无闻的皇子成为备受宠爱的王爷,世人皆仰天长啸:传言误人啊!
  • 天下无双之倾城宠妃

    天下无双之倾城宠妃

    凤青鸢,21世纪高智商天才少女,被称为最强大脑的她,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15岁便上完了哈佛大学医学系研究生,18岁又重新修习商学院研究生,也许是天妒英才,天生患有心脏病,即便自己医术高明,但却无法找到匹配的心脏来源。20岁时她为救一个小孩被车撞死。。。。临死前凤青鸢在心里咒骂到:“老娘一代英才,就这么死了???!!!”更让意外的是还穿越到一个6岁废材身上,这是让凤青鸢重新打怪重新升级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