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88400000004

第4章 卢沟晓月

提起北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晓月悬于天空,浅霜降临,鸡叫三声。这种情景有几分寂静,几分凄凉,或许还有几分孤独。

(一)金章宗封卢沟晓月的雅号

卢沟桥距北京城大约十五公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

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起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客人们不得不找地方投宿,准备第二天早行。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

卢沟桥对北京来说,称得上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石桥。金章宗很推崇这座桥,就给它封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并把它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

(二)文人墨客笔下的卢沟晓月

元代诗人陈孚在《卢沟晓月》中写道:

长桥弯弯抵海鲸,河水不溅永峥嵘;

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月。

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

忽惊沙际影摇金,白鸥飞下黄芦立。

元代有一幅《卢沟伐木图》,把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客商旅店之繁华及策马驱车、步行担担、风尘仆仆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觉是晓月当空,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天空残月倒挂,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此时方可真正体会到“卢沟晓月”之意。

金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赵秉文的一首卢沟诗这样写道:

河分桥柱如瓜蔓,路人都门似犬牙,

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天晓之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就会先得清光。

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产生一些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就是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京城内的白塔上看那拂晓的月亮就不如卢沟桥吗?

不过,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象的艺术家的妙语,也许金章宗本来就没有准备让后人去作科学测验。

“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着勾人思感的月亮,以及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

这样的情景,这样的色彩,这样的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还是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无尽的美感。

明代张元芳的《卢沟晓月》诗很有代表性:

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残;

天没长河宫树晓,月明芒草戌楼寒。

参差阙角双龙迫,迤逦卢沟匹马看,

万户鸡鸣茅舍冷,遥瞻北极在云端。

清代的乾隆曾到过卢沟桥,并写有《过卢沟桥》诗:

薄雾轻霜凑凛秋,行旌复此渡卢沟。

感深风木睽逾岁,望切鼎湖巍易州。

晓月苍凉谁逸句,浑流萦带自沧州。

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见芃芃满绿畴。

卢沟晓月,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

(三)乾隆题写卢沟晓月

关于乾隆过卢沟桥的故事,一直都在民间流传着。

从前,卢沟桥这地方十分荒凉,桑干河一片浑浊,号称小黄河,时常泛滥。可是自从有了卢沟桥,河水变清了,人们说这桥有灵气,就把它说成神桥。

但当地人说,卢沟桥的神奇还不在这里,在于这的月亮比别的地方出得都早。别处农历初一、初二看不见月牙,但卢沟桥每至农历每月三十儿晚上、初一就能看见月亮,大年三十儿夜里看得更加真切。

一到五更,东南方向就衬出一弯明月,渐渐上升,把桥上的石狮子照得清清楚楚。

不过,这种奇景只有两种人才能看到:一种是15岁以下的童男童女,一种是大命之人。人们都这么说,传来传去,这话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

乾隆是个好游山玩水的人,他几次下江南都从这桥上路过,可是就没有看见这种奇景。如今他听说这卢沟桥的月亮有这么神,又觉得自己是大命之人,就打算专程去瞧瞧。

这天,正是大年三十儿晚上,乾隆认为这可是到卢沟桥看月亮的好时候,于是就叫人预备八抬大轿,说是要上卢沟桥。这时宫里正忙着过年,一听皇上要上卢沟桥,大家都愣住了。

照老规矩,这天无论是谁也不能离开皇宫。今天,皇上怎么突然要上卢沟桥呢?这不是犯规矩了吗?可是皇上下了命令,谁敢说个不字,只得照办。于是就用八抬大轿把乾隆抬至卢沟桥。

宛平县令正在忙着过年,一听说皇上驾到,吓了一身冷汗,赶紧点了灯笼、火把,列队迎接。

乾隆下了轿二话没说,直奔卢沟桥,众人也都跟随着上去。这时乾隆两眼直直地向东南方向望着,可是只见星斗满天,却不见卢沟明月。

乾隆十分扫兴,询问左右:“怎么不见月亮?”

左右也不知缘由,只好上前瞎说一气。有的说,灯笼、火把多,看不清楚。

乾隆一听,觉得这话有理,立即下令把所有的灯笼、火把吹熄。顿时,卢沟桥变得一片漆黑,只有一片寒星照着那河水。

乾隆又使劲望了望,还没瞧见。他心里急起来,叫过宛平县令,大声斥责道:“你这个官是怎么当的?这卢沟桥不是三十儿晚上出月亮吗?”

县令连忙说:“是,是!”

“那为什么看不见?”

“小的也只是听别人说,这月亮只有大命之人才能看得见。”

乾隆想,我是一朝之主,命还不大?怎么会看不见呢?这一定是瞎说。可是又一想,我兴师动众来看月亮,要说看不见,还称什么大命之人呢,岂不叫百官耻笑?想到这里,他就说:“你们都退下,叫我仔细看看。”

左右退在一边,他自己在桥中间向东南方使劲地看。看着看着,就觉得仿佛有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他仔细看着,越看越觉得真有月亮。于是叫来左右,说:“你们看月亮,月亮就在那里!”

众人个个上前也都看了一会儿,可是谁也没有看见。乾隆在那里还一个劲儿地问:“你们看见没有?看见没有?”

众人齐声说:“我们命薄,没有眼福。”

乾隆听了更是高兴,觉得自己确是大命之人。随后,他吩咐说:“给我预备笔砚,我要写诗。”

宛平县令急忙令人抬出雕漆书案,呈上文房四宝,灯笼火把立刻点亮。

乾隆坐在那里沉思,一会儿背诵:“河桥残月晓苍苍,照见卢沟野水黄。树人平郊分淡霭,天空断岸隐微光……”一会吟咏:“河声流月寥落曙光寒……”想从中找点好句,可是吟来吟去,都不满意。

这时,有一个臣子说:“陛下,臣闻徐渭有一首《竹枝词》,不知可用否?”

乾隆说:“讲来。”

这位臣子放声吟道:“沙浑石涩夹山椒,苦束桑干和一刀。流山卢沟成大镜,石桥狮影浸拳毛。”

乾隆没等听完就摇了摇头。他觉得徐渭这首诗写得太凄凉了,应该写出这卢沟幽美的月色。

另有一个翰林看出了他的心思,上前说:“臣有几句不知如何?”

乾隆说:“讲。”

翰林吟道:“霜落桑干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澹欲无。”

乾隆一听,连说:“好!好!”他当即想了一下,随后提起笔来,挥毫写下了四个大字:卢沟晓月。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急忙吩咐刻碑。就这样,这块“卢沟晓月”的石碑就立在卢沟桥头。从此,这个风景之地也就出了名。

据说几年后,乾隆皇帝又来到卢沟桥赏月,并把再一次留下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那是某年夏天月末,吏部天官刘镛陪同乾隆爷到南苑海子墙里打围。回来时,乾隆说:“朕好长时间没去卢沟桥了,今天天还早,咱们绕远点走一趟。”君臣骑着马,带着猎物,顺着东河堤来到了卢沟桥龙王庙行宫。

吃过晚饭,天气特别闷热,君臣漫步来到东桥头乘凉。乾隆说:“朕前几年路过这里,当时正值初秋,仰望蓝天,疏星淡月,远眺河水如带,西山时隐时现;俯桥眺水,月亮光照在水面,像镜子一样明亮,真好似身临仙境。朕触景生情,写了‘卢沟晓月’诗。等一会儿月亮出来,朕要再写一首夏季美景、咱们君臣乘凉的诗!”

随从大臣纷纷叫好。前来接驾的宛平县令赶紧接着说:“凡是从这儿经过的文人墨客,看到万岁爷的诗,无不赞叹,都说写得景美情深,是诗中极品啊!”

这帮大臣光顾着逢迎皇上,谁都没想起来那一天是农历月末三十,是不会有月亮的。乾隆当时说完也明白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不好改口啊!

刘镛躲在一边没敢言声,心说:“今天算完了回不了家了!等月亮出来得等到什么时候呀,该怎么办呢?”就见他罗锅一转,主意来了。

等一会儿,刘镛开口问乾隆说:“万岁,月亮该出来了吧?”

乾隆心想,你不是也长着眼睛吗?干嘛问我呀。你这不是成心吗,乾隆没有言语。

刘镛又说:“皇子,您是真龙天子,是大命之人,月亮出来不出来您能看得见。臣等是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不问您问谁呀?”

这时,乾隆醒悟过来了,就使劲向天空眺望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一弯月亮挂在天上,于是赶紧说:“朕看见啦。你们看,那不是月亮出来了吗?”随行大臣们都睁大两眼、踮着脚眼看,可什么也没看见。

刘镛赶紧又给乾隆找台阶下,说:“万岁,凉风刮起来了,该起驾回宫了,娘娘等万岁回去,恐怕都等急啦。”

乾隆说:“对,对,咱们是该回去了。”说完,众官员簇拥着乾隆爷,顶着满天的星光起驾回宫了。

当然,这两个故事臆测的成分较多,不过,这个故事给卢沟桥增添了更多的历史色彩,试想,站在卢沟桥头,回想起先人的故事与足迹,不是趣味无穷吗?

同类推荐
  •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祖传书籍刻印

    祖传书籍刻印

    周丽霞主编的《祖传书籍刻印》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先秦时期石鼓文与石刻书、汉代以前的简牍与简牍书、先秦时期至汉代的缣帛书、西汉时期造纸术与纸质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东汉时期纸质书的流通、两晋南北朝时的写本卷轴、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等内容。
  • 历代散文(上)

    历代散文(上)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人生

    怎样为个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名字并不像附号那么简单,起名字也不有随意为之。一个好名字有时能决定一个人、一个产品的命运。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恒定之点

    恒定之点

    一场莫名其妙的赌博,一个足以毁灭人类的惊世计划,让周恒的商业帝国面临崩溃,本是一场新的崛起,却发生了世界性的灾难,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元,新的领导者!一个新的世界!
  • 收个妖兽当强者

    收个妖兽当强者

    作者懒得写简介,但是又要凑字数,皮一下?
  • 鲛行天下

    鲛行天下

    “父亲,我一定会护住爹爹和弟弟的。”秦青桐摸了一把脸上的泪水,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虚弱的男子,伸手擦去少女脸上的泪水,笑着点了点头。
  • 三界战争

    三界战争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族罢了。...名字?十年前就不用了。当然,你可以称呼我为‘无’。...在十年前,我有幸与魔族人生活在一起。正因如此,我知道魔族人与我一样,喜怒哀乐无一不同。而你们,竟然为了那种荒唐的理由发起战争。...所以,就由我来结束它!
  • 某奈非天的二次元之旅

    某奈非天的二次元之旅

    二次元的世界里有欢笑,有伤心,有愤怒,有恐惧……二次元的世界里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基情……二次元的世界里有萝莉,有乙女,有御姐,有人妻……二次元的世界里有机甲,有魔法,有妖怪,有神魔……二次元的世界是美好的,二次元的世界是神圣的,但二次元的世界也是十分黑暗的。有幸得到大机缘,穿越在二次元的世界之中,雷宁是选择广开水晶宫,还是努力修炼早日成为神中之神,亦或者是魔中之魔?他那多姿多彩的二次元幻想之旅,又是否真的能如他所愿,一帆风顺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瓦窑夫人

    瓦窑夫人

    豪门女子,贵族夫人,旦夕之间,风云突变;被逐出门,有家难回;幼女三人,嗷嗷待哺;父仇母恨,茫然无着;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叱咤风云,翻江倒海;可歌可泣,可悲可叹!一个柔弱的娇贵女子,上演着她的人生传奇,对抗着她的无奈命运,也做了一件让她悔恨终生的事。
  • 山野小闲人

    山野小闲人

    世界上最后一名修仙者功成技痒,把地球一小白领连车带人卷来,并告诉他,只有修炼到他这个程度才可以回去。随后,小白领遇见村民朴实的青鱼村,开始了他一边修炼一边种田的悠闲生活……
  • 器王丹尊

    器王丹尊

    你以为我实力很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以为我性格懦弱,那么你更加错的离谱。我就要改变你们的看法,争霸所有人,将所谓的天才踩在脚下,让你们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