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5700000097

第97章 将“白脸”进行到底

想必大家对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那个卢绾还记忆犹新,这个从小和刘邦称兄道弟的铁哥们儿,刘邦待他并不薄,封他做了燕王。

随着朝中原封大王一个个被诛杀,这时候非刘氏宗族的异姓王已经是稀有动物了,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了。

而陈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后,刘邦并没有放过他。他派出的“夺命杀手”是周勃。周勃果然不愧是刘邦最得力的部将之一,他利用还处于“和亲蜜月”中的匈奴人的中立,集中火力很快就消灭了陈豨。

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还生出一些是非来。“说服”和“沟通”匈奴的外交政策是燕王卢绾去办的。卢绾当时派出的使者是张胜,这个张胜的使命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汉女婿”冒顿收起支援陈豨之心。

但外交官张胜之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在说服匈奴人的同时,还将面临匈奴外交官对他的“反说服”政策。当时匈奴的外交官其实也是汉人,他的名字叫臧衍。他的父亲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臧荼。臧荼被刘邦除掉后,他儿子臧衍逃到了匈奴。这时候臧衍就对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张胜进行了攻心政策。他说的话就是引用韩信的那句经典的警世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其实,面对张胜这样聪明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张胜自然明白,一旦陈豨真的被消灭了,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就轮到燕王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臧衍的话不无道理啊!那刘邦是啥人物,行军打仗的本事没有,猜忌、多疑、心狠手辣却是他的特长。

权衡利弊后,张胜的心开始动摇了。于是接下来发生了这样一幕,说服官张胜本来是来说服匈奴人不帮陈豨,让他自生自灭的,但到了冒顿面前说的话却是完全相反,居然强烈要求匈奴人出兵去救陈豨。

在张胜的煽风点火下,原本决定中立的匈奴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马上发兵去支持陈豨。幸好素来以雷厉风行著称的周勃早已趁张胜和匈奴人周旋期间,快刀斩乱麻,把陈豨给解决了,并不给匈奴人有交锋的机会就班师回朝了。按理说这件事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周勃回到朝廷后,马上递给刘邦一个奏折:燕王有造反的迹象啊!

当时的卢绾被蒙在鼓里,等张胜回来知道情况后,心中暗叫“苦也”。而张胜却转念了韩信那几句话。

卢绾也不是傻子,刘邦屠杀功臣的事他也是极为关注的。虽然他仗着“同年同月同日生”这个护身符暂时得以安全,但“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腥风血雨阵阵扑面而来,这时的卢绾也头脑开窍起来,他最终决定听从臧衍和张胜的建议,和匈奴联盟。

匈奴方面正求之不得呢!燕国和匈奴毗邻,平时的压力本来就大,匈奴人一旦侵犯中原就肯定要与他来个亲密接触,与其到那时再亲密接触,倒不如现在就来个亲密接触更实际、更划算些。但他这种和匈奴人若即若离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刘邦很快就来了个“大捉奸”。

刘邦因平定英布时受的箭伤并不轻,回来后时常复发的缘故,他没有亲自来办这些事,而是耍了两个小动作。

首先,刘邦派出了手下两个亲信审食其和赵尧去燕地搞调查。其次,下诏书召卢绾入京。

这便是病中刘邦的双管齐下。这个审食其和当年刘邦手下最优秀的外交官郦食其的名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姓氏不同而已,但两人却各有千秋。郦食其口若悬河,一张嘴巴就能说会道,有“铁嘴”之称。而审食其却长相英俊,一双眼睛含情脉脉,绰号少妇杀手。大汉第一皇后吕后也跟他有一腿。

审食其此时虽然还没有达到大红大紫的地步,但已跟吕后对上了眼,但因为刘邦尚且健在,他们还只是停留在暗送秋波的份儿上,并没有其他的越轨行为。也正是因为这样,审食其说话的分量可想而知了。

接到诏书后,卢绾犯难了,韩信当年被擒那一幕又出现在他眼前。去还是不去,让他左右为难。最终他的心腹手下都力劝他千万别去自投罗网。于是怕极了的卢绾最终还是决定拒绝入京。他甚至还产生了和当初英布一样的想法,等有机会再向刘邦解释。然而,稍有头脑的人就会知道,他不会再有解释的机会了。

审食其去调查也只是走了一下过场,然后抓住卢绾不肯去京城的问题大做文章,直接上奏:卢绾不肯来京城,其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刘邦听后大怒:“什么同年同月同日生,什么兄弟情义都统统见鬼去吧!敢跟我作对,我不会给你好果子吃的。”于是他还是使用先前平定其他诸侯王的相关经验,来了个先斩后奏,立皇子刘建为燕王,然后再派他的连襟樊哙带兵去平定卢绾。

然而这次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樊哙走到半途时,自己也将面临人生中的一场大浩劫。

刘邦手下一个亲信侍卫,因为当年一点个人私怨而记恨樊哙,又见病重期间的刘邦对戚姬很是怜爱,对吕后大为反感,甚至一见到吕后和太子就会发起无名的火来,深恶痛绝的态度很明显。樊哙带兵出发后,这个侍卫就趁机进谗言,说吕后和樊哙因为“血缘”关系,他们“勾搭”在一起,准备等陛下死了之后,谋权夺位,让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

此时已病入膏肓的刘邦听了大吃一惊,他心里叹道:“看来这年头除了自己,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了。”于是,他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马上把陈平和周勃两大心腹叫来,让他们两个马上去把樊哙的人头提来。当时刘邦吩咐得还有板有眼,陈平负责捉拿樊哙,周勃去负责平定卢绾之乱。

陈平和周勃哪里料到刘邦突然要杀他的连襟,这一惊非同小可。但刘邦此时已是“难得糊涂”了,再劝也没有用。于是他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把刘邦的“砍人头”先变成“抓住人”再说,至于其他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正是因为他们两个私自变通,才最终保住了樊哙的性命,因为刘邦不久就撒手西归了。

刘邦在死前,还有一桩心愿未了,那就是太子之事。前面已经说过,第一次废立太子,刘邦面对大臣们“众志成城”的反对,最终不得不放下皇帝至高无上的架子,坚持最民主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周昌的笑语中顺水推舟地宣告废立太子一事暂时告一段落。

但此时因为箭伤复发而感到来日不多的刘邦,看着整天梨花带雨的戚美人衣不解带地守在自己身边,他的心里也不好受。他知道凭着吕后的心狠手辣,一旦他撒手而去,吕后仗着太后的身份,戚姬便会如同一只蚂蚁一样任她蹂躏。

迫不得已之下,他决定将“白脸”进行到底,再次更换太子,以确保他最爱的女人——戚姬在他死后不受一点点伤。于是,顺应形势的需要,第二次废太子大会马上举行了。

这一次,刘邦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把会议的中心议程摆在大家面前:废立太子。

“太子刘盈生性柔弱,哪里有一国之君的阳刚之气?朕决定把太子改换成如意,各位意下如何?”刘邦问道。

众人一起发言:“陛下万万不可废掉太子。”随后,大臣们的发言跟第一次废立太子的发言别无二致,什么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什么刘盈心慈仁厚将来是个明君,什么大秦王朝就是前车之鉴。总之,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废立太子。

对群臣的一致反对,刘邦在会前就有了充分的估计,所以与会时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张良请来了,他想利用张良在朝中的威信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当刘邦向张良投去询问的眼神时,张良居然也反对废立太子一事。这差点没气得刘邦吐出血来。

即使是这样,刘邦还是不想让他的女人失望,他一口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要废掉太子。众臣眼看他们的建议刘邦都熟视无睹,自然也不会轻易妥协了。

正在这时,叔孙通亮剑了。他虽然满腹经纶,但和周昌一样,也不善言辞,因此,会议开始后,他没有说一句话,但此时眼看刘邦来软的不吃,干脆就来硬的了。他刷地拔出剑,顿时剑光闪闪,寒气逼人。

就在群臣们吃惊的时候,叔孙通并没有把刀架到刘邦脖子上,而是不急不慢地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如果陛下非要改立太子,臣与其看到我大好江山不久就因****而败亡,不如先走一步吧!”

废立太子一事,眼看就要闹出人命来了。刘邦没辙了,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孤掌难鸣的深切含义,于是只好妥协道:“罢了,罢了,废立太子的事就此作罢。”

刘邦第二次废立太子的事就这样草草收场了,结果是刘邦和戚姬再度失败。而这也是戚姬最后一次反击吕后的机会。从这以后,戚姬只能希望刘邦能长生不老,永远也不要死去,否则……戚姬根本就不敢往下再想了。

善解人意的刘邦自然察觉到了戚姬的忧郁。一天,他看着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而眼睛却哭肿得像水蜜桃似的戚姬,有感而发,吟出了千古佳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当年项羽被困垓下,吟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爱妾虞姬听后,跟他对了一首:“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言毕,虞姬来了个一剑穿喉。可以说虞姬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证明她忠贞勇敢的同时,也使自己避免了随着项羽失败,落入敌手后可能出现的惨剧。

而此时已明明知道前途凶险的戚姬并没有像虞姬一样,在刘邦面前来个大殉情,成就一个烈女的形象。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戚姬被吕后折腾得不成人样的“人彘”事件,让她受尽了活罪才明明白白地死去。这是后话,这里暂不多提。

同类推荐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以史玉柱的各个方面入手,由梦想、人生、方向、创业、投资、成败、个性、高度、团队、人才十个角度入手,题目涉及当代社会人们最容易出现困惑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史玉柱的选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以期令读者得以从这种传奇商人的经历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些经验、建议。
  •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本书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热门推荐
  • 误惹异世嗜血公主

    误惹异世嗜血公主

    孤独无心(怒):初次见面初吻就没了!!!!!南宫子夜(耸肩):一时控制不住。。。。。欧阳无情(警告):记住,偶是不在滴!赫连无言(警告):偶也不在!慕容君(耸肩):那是偶还米有出场。。。皇浦依晨(耸肩):不知情!夭夭(作者:血月夭夭):偶在码字。。。
  • 分春馆词

    分春馆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赐娇妻很温柔》

    《天赐娇妻很温柔》

    偶然的机会,一个最底层的修理工得到一次转生的机会,不为世俗所烦恼,只为开心和言笑只为和妳在一起。
  • 洛克王国之磊千源

    洛克王国之磊千源

    这是一个快乐的国家,它叫洛克王国。。这里,洛克们捕捉可爱的宠物,进行激烈的战斗。。。
  • 少年刑侦组

    少年刑侦组

    欢迎加入少年探案组,非常期待我们的故事。
  • 代号灾变战争

    代号灾变战争

    末日将至,继龙族等史前巨兽的第一次灭绝,来到了第二次大灾变,这里,尸横遍野。在虚空的深处肉眼所能触及的地方全都被覆盖上了肮脏污秽的血泥,腐烂的恶臭味迎面而来。龙长眠与此,为了不成为下一个的目标。修罗地狱的人民抗争至此,为了希望与生存。
  • 易经天下

    易经天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即梁太祖!曾是山东一方霸主的当朝太尉王师范因极力反对朱温阴谋篡唐,以致引来杀身之祸,王氏全族二百多口全被围杀于太尉府内!但,事后并未在遍地死尸中发现尚在襁褓之中的王家单脉独子!……天下武功,皆出易经!夏朝连山,商朝归藏,周朝周易!叹兮,叹兮,三部绝世易经,只存周易于世!世间万事,阴阳相通,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变幻无穷!且看本书主人公——王怀安,如何参悟周易内中玄机,存活于乱世之中!(易经天下书友群:177406197)
  • 这系统有问题

    这系统有问题

    “啧啧......是不是很不甘心。”脑海中响起一道声音,像是一个小男孩在说话。“谁?”男子扫视一周,目光如刀,却什么都没发现。“哈哈哈.......是不是找不到我?”脑海中声音十分得意,“除了本系统,还能谁能入得了你堂堂魔帝的脑海。”“系统?什么鬼东西?”男子镇定下来狐疑道。“天呐,又是一个没听过本系统大名的。”脑海中的声音抓狂,“不过没关系,让我来慢慢调教.......哦,不,帮助你!让你重登天帝大位!”男子略一停顿,缓了口气,一字一句道:“你给我滚!”
  • 神级抽奖仪

    神级抽奖仪

    神级抽奖,神级人生。
  • 何一自禅师语录

    何一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