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03600000001

第1章

早晨四点,天还没亮,远方似乎隐隐地酝酿着一线青灰洁净的光。窗外雨停了,北风的嘶吼也停了,气温一下子变得清冷,是入冬以来的第一次寒潮,但十月的南方,还可以再期待一段暖阳高照的朗日。

内阳台的竹帘还没撤,开着小半扇窗户,半夜里,宫兰被竹帘的磕响声弄醒过,她起身去把竹帘卷起来,轻手轻脚地回到床上时,聂拓问了她一句:“几点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放在床头柜上的时钟回答:“才四点,继续睡吧。”他翻了个身,不久又发出了均匀而沉稳的呼吸声。

他睡得轻,但质量不错,是个安静的睡眠者。五十三岁还能不打呼噜,这说明他的心脏和呼吸系统都很健康,他像平时习惯的那样,睡着仍喜欢把双手交叉在胸前。

宫兰替他掖了掖被角,她睡不太着。

聂拓曾提议她改一改作息时间,但她觉得大约是患上了时下普遍的拖延症,如果他不在,通宵写作对她是常事,她的灵感依靠午夜后的寂静,那时分脑子能达到一种锋利而敏锐的高峰,接着便慢下来,慢下来,一直慢到涩涩地倦起来,躺下就睡着了。这是他们唯一两个不合拍的地方之一。她比他小十四岁,还不能像他那样,过着近乎僧侣般规律的生活,不看电视,不读闲书,晚上不到十点上床,早上五点不到起床。她总要在网上消磨掉几个小时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五点,两个人都起了床。

半小时后,宫兰把早餐端到了小客厅的餐桌上,花卷和包子,一杯西红柿汁,一小蝶水煮鲜芦笋。聂拓合上手中的记事本(他仍习惯于用笔在纸上记录备忘事宜),从沙发上站起来去用餐。

宫兰走回卧室,蹲在大床边一只翻开盖的特大号行李箱边,把床上的衣服、笔记本电脑和采访用的一些小器械一一放进去。合上箱盖前,她压了压皮箱里塞得结结实实的物件,一边锁上皮箱,一边朝屋外说了句:“密码还用‘银子’的生日。”

他应了一声,手从蹲在桌下的一条毛色乌亮的魏玛犬头上挪开。那狗听见有人喊它的名字,“咻咻”着朝卧室走来。靠近宫兰前,她朝它做了个阻挡的手势:“别,现在别过来,乖,就站在那儿。”

狗停了下来,有些无辜地望望皮箱又望望宫兰,他的灰蓝色的眼睛并不是太快活,大概又闻出了要和主人离别的气味。

它的主人只能是聂拓,宫兰天生怕狗,这么多年了,她并没有因为聂拓而爱上狗。她记得当初是多么毛骨悚然地一次次试探,才敢把手停留在银子那奇特而温热的身上,又过了多久,才确信它尖利的犬牙不会咬断她的脖子。现在她有时也牵着银子出去遛弯,但银子明白她对它仍很有保留。

到世界各地出差几乎就是聂拓的工作,他是著名的自由撰稿人,兼懂两种外语的资深记者,他的阿拉伯语是在美国学的。四十岁以前,他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九十年代中期回到国内,先在北方一家大传媒公司属下的电视台任职,此外,他给各种杂志撰写专栏,从人物采访到宗教时政,不拘一格。认识宫兰后,他辞去了北方的差事,与本地的城市卫视签了约。他在业界颇有名气的缘故,卫视给了他自由的工作空间,但他总是很忙碌,因为栏目策划的需要,基本上一年里,有大半年他都在国外。他的休假总是被突发新闻事件打断。宫兰并不介意,世界总有一隅是不太平的,他充沛的行动力和正义感,正是她欣赏他的地方。当然她自己也忙,编辑出版社的书稿,写小说,她享受独自一人专心地干活。聂拓走后,银子通常被他弟弟聂行接走,只有聂拓出短差,宫兰才不得不把它留在身边。

她和银子只能和平共处,按时喂它食物,带它遛弯,却并不亲热,这世上有一种人生来跟动物感到隔阂。有时寂寞的银子会跑过来乞讨她的爱抚,她垂手抚摸它一阵,像抚摸一匹漂亮柔滑的缎子,她给它的安慰仅此为止。直到聂拓回家来,银子才会快活得像发了情似地,他的脚步声还在楼下,它已跑到门边跳跃着狂叫,门一开就凶狠地扑上去。他也丢下手里的东西,完全敞开胸怀地接受它的欢迎。得过一阵她才近得了他的身,他拥抱她,亲吻她,但那和给银子的完全不同,他和银子在一起时显露出了某种纵任,到她这儿,回复了慈爱与征服力。当然她是有别于银子的。

“虽然是老调子话,但我仍要你记住,”十一年前他在她耳边这样温柔地教导,“今后生活在一起,相互信任是基础,你我不是彼此的个人财产,而是心的归属。”

黄远的电话来了,他是聂拓得力的助手,该是告诉他车子已开到了楼下。

宫兰穿着睡衣没有下楼,也用不着,他们习惯了这样频繁短暂地分别。聂拓拖着大皮箱出了门,然后很熟练地回头来吻了她一下。

“注意安全。”这一句说惯了的话,她倒总是非常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他用“放心吧”的眼神点了下头,对她身后的银子也做了个再见的招手。

银子不情愿地低吼了一声。

关上门,她又走到窗前,目送着他出了铁门,精神抖擞地朝右边的车道走去。

六点不到,天色还暗,这个叫“蓝岩谷”的别墅小区,仍在暮霭中沉睡。在二楼能清晰地听见外边车道上汽车发动并驶远了的声音。银子的喉咙里发出了呜咽声,它伏到她脚边的地上,似乎哀愁地蜷着。

宫兰看了看它。她昨晚没怎么睡,现在却也了无睡意。她去换了身衣服,然后走到门边,从门背后的挂钩上取下了栓狗绳。银子警觉地弓起了身子,她给了它一个肯定的示意,它立刻起身跑了过去。她带它出去遛早。

蓝岩谷和另一个别墅型小区几乎挨着,建筑外形也相近,都属南美与西班牙风格。七、八年了,据说两边房子都卖得差不多了,但因为离市区较远,入住率却不高。因此这儿仍是一片清静之地,周围还有农田,走到边缘处,能看到露着红土和巨岩的山崖。并不太遥远便望见连绵的群山,覆盖着森森的树林,近处的半山腰里有农民用砖砌的墓冢,堆着花花绿绿未烧尽的纸钱。这儿虽偏远,但靠近国道,离环城高速的入口也不远,开车进市区还是方便的。聂拓不在时,宫兰进城只能靠搭乘每隔半小时发车的楼巴,因为像她这种喜欢走神的人,不会也不感兴趣开车。她和聂拓都不希望这儿热闹起来,但据说开发商的野心很大,周边又有项目在动工了。一旦这儿的规模扩大到足够吵闹,聂拓一定会再搬的,也因此他们没买下蓝岩谷的房子,一直是租的。

他不但租房,也租车开,这也许是他身上某些西化了的特征之一。但他又不再愿意回到西方去生活,年纪越长越不愿意离开故土。他性格中最核心的部分,确曾受西方的影响,也或许是天性里本就有的倾向,他欣赏西方人的独立与开拓精神,但从书中获得的一个忠义儒朴的古中国的印象,年少时就令他深深地向往,因而在国外呆了许多年,毫无疑问骨子里仍是中国人。他没有宗教信仰,只是成年后对于哲学的着迷,使他有一个时期在唯物与唯心论中沉迷往返,思索的结果,是最终看清了这两样的源头和指向都同为“世界”本身。此后他豁然开朗,对所有现存社会制度的疑问打消了,同时也不再抱任何希望,他从此坚信作为“世界”投影的“人”,超越与救赎只能是个人的,而不是社会的。这一点在遇到她之后,飞速地成为他们间的粘合剂。对她来说,犹如惊喜之外更大的惊喜。

他计划中的退休生活将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他这类人,让他住到穷乡僻壤去也毫无问题,他乐于动手干活,从伐木建房到开垦种地,她相信他将不遗余力地亲力亲为。他们认识之初,他跟她说起过,在加州留学时,曾跟一个德克萨斯州的朋友到乡间农场度假,那朋友家里自己造房子,他兴致勃勃地帮了一个假期的忙,跟着学习怎么下桩、撘梁,怎么抽地下水包括造壁炉等等。为此又有一段时间,他还对建筑设计入过迷,他果真有个愿望,就是等到退休闲下来时,能找到一块僻静之地,自己设计并建造房子。

他的退休生活。想到这儿,宫兰微笑着鼓起了腮帮子。

银子带着她走到了蓝岩谷的人工湖那儿,已有些人在湖边晨练,多是老年人。

照他现在那健壮的身板骨,退休也许还会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到时自然他到哪儿她便跟到哪儿,哪怕一同在渺无人烟的密林深处砍树建房子。他欠她一个婚礼,到那时就更不需要了。她其实也不看重那个,十年前他眼神坚定地把她的手按到他胸口上时,她就完全把心交给了他。他是她无意中收获的至宝,是生命第一次显示给她的奇迹,与其说她没想到会碰上他这样的人,不如说她不知道这世上果真有他这样的人。

要不是那年里一个无聊的夜晚,他碰巧翻了翻她的书——她二十八岁时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她也许就完全被他遗忘了;就像要不是后来他给她打了一通无头无脑的电话的话,之前的一面之缘也根本不会在她生命中留下任何印记。

她那书被一个出版商买下了影视剧改编权,那年她和出版商见了两次面,吃了一次饭,聂拓作为那人的朋友作陪。一年后,他忽然用手机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自报姓名后,她才想起他。然后,他约她碰个面——到一家餐厅里喝夜茶,这次他送了她一本书,书名是《宗教、战争与宗教战争》。她翻了翻,是他在各种杂志上写的一些相关题材的文章汇总。她不曾想他会对她有什么其他的意思,见面之前,还以为是那个出版商托他来转达什么。一年前她记得收过他的名片,但早不知放哪儿了。

那晚谈了些什么?她毕竟有些忘了。他很消瘦,但手臂的骨骼与宽阔的肩膀显示出他身体是健壮的。眼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注意到他的眼珠是浅褐色的,透着种锐利的深邃。面对这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她的自我感突然强烈起来,意识到自己哪儿有点不对劲,为什么念头老是转到自己看起来怎样上?她知道自己还过得去的。源于这种自信,在面对异性时,总是她首先带着观察与评判的目光。年龄不大不小了,热心人也帮她介绍过几个对象,都由于她的原因,连交往都没有开始便终止了。外人怎么想她,比如清高、挑剔什么的,她不在乎,她自己明白内心含着的期许与热情,只是现实总对她摆出那三个字:碰不到。

现在迎面那两片浅褐色的眼睛专注地望着她。

他很健谈,谈话时直视人的眼睛,那也是西方人的习惯。她原本也习惯那样和人说话,但他的注视中似乎蕴含着某种强劲的能量,她不得不避开,莫名其妙地感到了窘迫。她努力想把注意力放到听他说话上,她熟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知道意识的分裂导致强烈的自我感,但那会儿克里希那穆提似乎也帮不上什么忙。

哦,她和她的窘迫也快变成了一场战争。

他首先赞扬了她的那本小说,她谦虚地领受了,然后谈话转到他目前的工作上,说着说着,又说到他的留学经历上。

听起来是很优秀的一个人,周游世界,描述着吸引人的丰富阅历,但她仍不时在他的谈话中走神,她已感到此刻强迫自我所做的觉察,只更加重了对自我意象的构筑。

他后来可能也意识到了她有些不自然,短暂地把视线从她脸上移开。她这才获赦般地低了头,喝茶,不敢再轻易抬头。这样缓了口气后,她又觉得太忸怩作态,只好又抬起头,试着把视线透视般地穿过他的脸。那脸对不上焦般地虚晃着。她有点高兴终于找到了办法!

但他靠到了椅背上,微笑而直接地问她:“你好像有点心不在焉,占用你的时间吗?有别的事吗?”

她的视线只得重对上焦,勉强地笑了笑说:“没有没有,在听你说呢,你谈到埃及……”

“对了,关于你的小说,请教你一个问题。”他突然有些鲁莽地打断她,似乎决意让她也开始说话。

“请教不敢当,你请说。”

“为什么你书中的女主角最后任由男主角自己拔去了呼吸管?无论是他的生命,还是他们的爱情,都还很有生命力,你不觉得那样很不公吗,还是也许你觉得那样的结局比较唯美?你铺垫了那么多的内心谴责、社会压力,还有命运的残酷等等,就是为了那样一个结局吗,你的答案是……你似乎隐藏了答案?”

“嗯,这个,是的,结尾确实是模糊的。你说的对,命运有时是残酷的,无解的,或者那个结尾倒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的解决方式,起码是一个主观选择。”她喝了口茶,思想终于有了方向,“你看,男主角得病前优秀,得病后更是优秀得励志,但一个渐冻人,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对吗,他身上那些超凡的品质,是吸引女人的必然因素,当然,女主角本身也是个情感丰富的人。”

“但矛盾就在于,她新婚,有相爱、同甘共苦的爱人,对于和爱人一起奋斗的日子念念不忘,说明她婚姻的基础也是经得住考验的,这首先是一个事实。但这一切,在她和男主角逐渐的相处中竟然并不太困难地瓦解了,坍塌了,她内心偏离了轨道,嗯,自然她首先受到了自我的诘问与谴责,另外,道德、责任、来自家庭的压力等等都是助力。但无论如何,她越来越无法不被男主角所吸引,这也是个事实。”

“她只能接受所有的事实。她以为在面对更残酷的命运面前,更真正看清了内心的需要,因而最终否定了以前的一切,但这仍旧可以归咎为一时冲动下的不理智;欲望与感情用事,只是称谓的不同,本质上是一回事,而且我们都受记忆控制,‘你’——”她这时做个了手势,以加重这个字的意思,“是根本无法看清自己的,如果我就那样结尾——她最后甘愿为一个垂危的渐冻人顶着所有的压力、放弃一切地陪伴在他身边,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个太不理智的结尾。”

“所以,我放进了一点现实的东西进去。那么男主角,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人,其实我觉得,他的坚强与乐观,某种程度上不单来自其个性,而是对一个无论智力和能力都超群的人来说,知道自己将逐渐陷于完全不能自理的瘫痪,但幸而那痛苦是有期限的,那反而带给了他希望;所以我让他选择提前自行了断,这选择既是为了她,为了他自己,也为了他留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也就是他们的爱情。”

“再换个角度说女的,她没有阻止他,因为那时,她的困惑与挣扎也基本有了答案,虽然她还拒绝接受那答案,但她显然比以前更理解眼下的事实,所以,还是那句话,为了他,为了他们的爱情,可能她隐隐约约还知道,也为了她将来重回正轨的生活,她不该阻止他;到那会儿,可以说她才变得理智起来,也可能是绝望,或其他什么原因,嗯——至于你说我隐藏了什么答案,”她有些为难地笑了下,“我还真没仔细想过,智者说问题就是答案,也许,你比我想得更全面,你得再给我时间好好想想。”

一口气说了那么些话,好处是她终于放松了下来。

他问:“那么,你其实想要传达出的核心是——”

“算是爱吧,一切都源于爱,如果非要说出来的话,你知道,只能这么喻示着,不然还能是什么,任何事剖析得太细微了,反就露出破绽了。”

“宫小姐,你才多大,”他嘴角含了种善意的嘲讽问,“小说是一回事,你本人似乎参透了什么?爱的真谛?”

她也笑:“我哪能参透那个,凡人一个而已,只是谁让我写小说呢,得装得有点深刻,你说呢?”

他咧开嘴笑,眼角有灿烂而和蔼的鱼尾纹,“那我得说你可真会装,好,同意你的分析,生与死,相守与放弃,一切都源于爱。”

那鱼尾纹对她来说竟也挺有魅力。

“总之,得谢谢你的解读,”她说,“你不是一般的读者,但愿我的读者不会要求我那么费力地解释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她开了句玩笑。

他的身体从椅背上回到桌边,两只臂肘撑在餐桌上,脸上带着一丝余笑,隐在交握的拳后沉思了一下,那会儿他并没有望着她,这给了她几秒钟时间能比较清醒地审视他。

四十七八了?她还不清楚他这时确切的年龄,其实才四十三岁。当然他看起来比她的同龄人老成许多,也许本来也出老些,黝黑的肤色似乎是长年日晒奔波的缘故,并且不知何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天然可信任的亲切感。他身上自然地流露着一股成熟的气质。是的,她感到的压力就来自于那个。这在她的同龄人中很罕见,流于肤浅的故作潇洒与谈吐她一眼就能看穿,当然这并不表示她自己就很成熟,情商与智商不是并蒂花。大学里,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一直维系到毕业后,但和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最后分手的结局给她稍微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也使她仔细地反省过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男人,但她只在一些黑白好莱坞旧片中找到了理想的偶像,一律英俊得令人眼晕,现实中,她不是不知道,要是继续在心里保有那些虚幻的形象,变成“剩女”将完全指日可待。

然而面前这个脸庞消瘦、算不上英俊的男人,那敞开着灵魂般的眼睛,却非同寻常地吸引着她。他的眼睛!如同苍老手上带着的宝石戒指,粗粝的底色更衬托着宝石的晶莹夺目。在这样一双眼睛的注视下,内心的堡垒似乎自行地瓦解了。

“我对你的见识产生了兴趣,你喜欢看哪类书?还写过些什么?”他笑着对她提问。

“嗯,没了,书只出了这一本,什么书都看一点儿,可哪儿有什么见识,让你见笑罢了。”她垂着眼说,以掩饰脑子里刚开的那个小差。

“一定还有些什么,中短篇?”

“那倒有的。”

“能再给我看看吗?”

“好的,以后有机会一定再请您指教。”

“就下星期吧,我还在这儿。”他很直接地说。

“那你还请我吃饭?”她忽然也想调皮了,一直绷着的心终于冒起险来。

“就这么说定了,请吃饭太容易了,再下次还我请,你要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的话,回请我一次,怎么样?”他像是有些逗趣地问。

她不能马上说“好啊”,这样就被他绕进去了,可不说“好啊”又能说什么,她心里不是乐意得很吗。她几乎“噗嗤”一声笑出来,还是说了“好啊。”他很满意地笑着。

气氛突然变得轻松起来,接下来的闲聊,他引领她说了些喜欢看的书,他全知道,并给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没有谈很多,作为小说写作者,她自知没有史学家那种博闻强记的头脑,但她不再担心冷场,因为她说到一本书,他由此能牵出另一本,她根本连书名都没听说过的,谈话便又变成了他的。对视也终于令她舒服多了,他眼神中犀利的审量明显收兵褪甲,代之以一种开心的,甚而有些童真的热切。

事后她曾感叹那是怎样的一个晚上!空气中充满着变化与颠覆,餐厅也仿佛变成了在海浪上颠簸的船,她总是一直有点儿晕。总之见面虽不是第一次,仍够得上一见钟情吧。

临走他已毫不生分地和她说:“下周我可能抽不出时间,跟着又得上去一段,下个月吧,下个月一回来我就给你电话。”

后来是他开车送她回家的。坐在车上,离家越来越近,她才从骚动中冷静下来,心想:男人到这年龄,不太可能单身了。

但事情又一次大大地出乎她的预料。起先他一直沉默地开车,车停在她家楼下,她准备下车时,他叫住了她,仿佛经过了一路上的思虑,郑重其事地对她说,他离婚已有四年了,前妻和女儿都在美国。

她还记得当时有些不知所措的状态,心跳得突突响,木头似地坐在座位上,最后还是他轻轻一笑地道声“晚安”才让她慌乱地下了车。后来他坦白说,那是个小试探,看看她是否像他对她那样动了心。他性格里有很直接的一面,但不是那种没有把握的莽撞。

过了一个月,再见面时,他送了她第一件礼物——一盒看起来很贵的蓝山咖啡。她不知为什么却有些赌气,收下时直绷绷地说:“我从不喝咖啡的哦。”他笑说:“没关系,以后我会知道你喜欢些什么的,况且礼物的意义只在于‘送’,送完之后它便是你的了,随你处置。”

银子在前边叫唤起来,它碰见了同类。清晨的雾霭有些散去了,但似乎太阳今天不准备出来了。(待续)

同类推荐
  • 少年唯有欢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少年唯有欢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出生的这座南方小城叫河口,面貌跟中国其他的小城镇一样乏善可陈,但这是最近的事,我们先前是阔过的……”九万字的篇幅,讲述小城春景,少年情事。小城河口的青春往事,跃然纸上。我的性启蒙从《聊斋志异》开始,具体讲是其中的《奸犬》一篇。王轶也看过《犬奸》一篇,在他的高中时代,看的时候硬并崩溃着,看完后谁也没敢告诉。而我过早地撞破了这个世界的秘密,我还小,性器官还没有任何发育迹象,我知道性是男女之事,但我不知道有那么复杂。蓝晚澜。为人惫懒,习惯了拿钱写字,头一回写了那么多字。
  • 阿蓝(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阿蓝(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阿蓝自幼父母双亡,靠着父母留下的房子所收的房租度日,后来租客里来了一个叫王姐的,他深深地迷上了王姐,但没多久王姐就神秘失踪了。阿蓝失落了一阵子后,就干起了人贩子的买卖。在一次贩卖儿童的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他打算贩卖的这个小孩居然是王姐的孩子……一个人贩子的心灵成长史。再阴暗的角落也会有阳光照进来。
  • 逃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逃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小说主人公“他”与朋友吴离到野外游玩,因在树林里迷路以及遇到暴雨,从而到发现的一个木屋避雨,屋主老头款待了他们。不想三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起谋杀,将他们三人的命运全卷进去。逃生由此开始。这并非是一个推理故事。它关于一个梦,一段主人公备受困扰的感情。它试图走入生活,去面对那些烦恼,以及生活与梦想的冲突。张飞明,福建人,喜欢文学、电影。
  • 你不知道的事·星星知我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你不知道的事·星星知我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这个“你不知道的事-星星知我心系列专题”是金鱼老师一点新的想法,希望以全星盘的方式来解读每个星座内心深处的秘密,同时也会针对各个星座在相应领域如工作、生活和感情中的缺陷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每个星座会分为三篇内容,全面讲述每个星座来自内心深处的安全感需求、情感模式以及爱情道路上的问题,并给出与不同星座配对时的交往事项。
  • 如此生活三十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如此生活三十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自从上次写东西被认可之后,就把我很小的梦想重新唤醒。发现我还能写点东西。2012年做过一个电台节目专栏《如此生活三十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把记录日常作为一种习惯,把涂写周遭变成一纸文字。水平有限,看官轻喷。把我们的故事写成文字,供热爱或憎恨生活的人消磨时光。或许每一篇的人物都叫张小程,张小城,或者张小橙,他们或许就是你我他。
热门推荐
  • 恶人歌

    恶人歌

    鸿蒙初现、混沌未分。从无名的幽然里诞生一只身披永恒烈焰的精灵——“原终雀”。从无明的幽狱中射出一支萧凉冰冷的寒箭——“苍绝箭”。代表着生的精灵被代表着死的利箭贯穿后幻化出“三巫”与整个世界,开启了全新的纪元。——《圣文·创世宝训》“原终苍箭”的传说是这世上神话的开端,亦是第一个谎言!
  • 晚安少爷之少夫人赶通告

    晚安少爷之少夫人赶通告

    一场赌约,她成了赌注,被迫进入他家做仆人:“我说过我会想办法还钱”他不相信的看着他,“所以麻烦你不要影响我赶通告”“你爸把你堵给我了,还想去哪?”她瞳孔一阵。后来,他跪着求她去休息......
  • 蠢萌丫头,亲一个

    蠢萌丫头,亲一个

    蠢萌妹子见到腹黑校草会是咋样的勒!!!!!
  • 匡宋

    匡宋

    (新书《魔法碎天》已经上传。)求支持……
  • 隔壁班那个同学在喜欢我

    隔壁班那个同学在喜欢我

    有一次徐同学带着他妹妹和丸子吃饭,对于妹妹打扰了他和丸子的约会,徐同学表示很不爽。丸子倒是不在意,只觉得多一个人多一分热闹,而且还可以提前和小姑子打好关系什么的……席间,妹妹问他们怎么认识的。丸子想了想,笑着说:“大概就是在高一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想和我抢历史课代表,然后我就和他这样那样了……”【有点励志的轻松爽文,无误会】
  • 箫雨墨听

    箫雨墨听

    落花谢雨醉清尘,漫碧溢水浅卿翗。多个故事多个情缘,是相守还是终离。且今看朝夕,如何因果。我的人生非你不可,敢来么?
  • 嗜瞳

    嗜瞳

    玄欧大陆,邪帝重生,万物皆为吾臣!逆天之战!一切生灵从此覆灭?正?邪?何处能容下我?魔又如何?仙又如何?凡挡我道者,死!
  • 魔力大餐,你吃了么

    魔力大餐,你吃了么

    不想当首富的厨子不是好猎人。这是一个在现实中失去了味觉嗅觉的厨师进入游戏靠做菜富甲天下的故事。没有叱咤风云没有争霸天下,做做菜钓钓鱼泡泡妞,偶尔打打小怪兽,日子乐悠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是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