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5300000024

第24章 大唐王朝全面解读(4)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宪宗时名相李吉甫之子。少年时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传》。他自以为门第高贵,耻于与诸生共同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无意于仕进。后来先到藩镇幕府任职,逐渐升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等职。唐穆宗即位后,升任考功郎中、知制诰,转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他在翰林时,李绅、元稹等人均在翰林任职,往来密切,遂为牛党李逢吉所厌恶。元稹、裴度罢相后,当时牛僧孺与李德裕拜相的呼声都很高,牛僧孺由于有李逢吉的帮助得以任宰相,而李德裕则被排挤出京,外任浙西观察使,后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唐武宗即位后,早就闻李德裕的大名,遂召人京师拜为宰相。在任期间,他辅佐武宗讨平了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沉重地打击了跋扈藩镇的气焰。他还力主对侵犯边境的回鹘坚决回击,从而保证了唐朝北部边境的安宁。唐武宗坚持抑制佛教发展,采取措施打击佛教,也得到了李德裕的支持。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牛党重新得势,他被贬为崖州(治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后死任上。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书传世。

李德裕被视为李党首魁,与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总的来看,李党的政治主张更积极一些,而牛党则趋于保守。如在对待跋扈藩镇问题上,李党主张讨伐,牛党则主张姑息;在对待吐蕃、南诏等民族问题上,李党的态度比较积极,主张练兵强国,用军事手段保卫疆土,而牛党则主张姑息,以息事宁人为能事,主张消极的防御;在对待宦官问题上,两党都利用过宦官势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牛党之人则陷得更深一些。且李党人物大都政绩突出,不像牛党人物多碌碌无为。不过李德裕以门第自高,反对科举考试,主张朝廷公卿大臣应由贵族子弟充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李德裕任宰相期间有什么作为

李德裕一生曾两次拜相,第一次在文宗大和七年(833)二月,但是到次年九月,就被牛党排挤出朝,任镇国军节度使。第二次拜相是在武宗会昌元年(841)九月,至宣宗大中元年(847)罢相。李德裕第一任宰相由于时间短暂,很快就被排挤出朝,故没有大的作为,他的成绩主要在第二次任宰相期间。

在这期间,李德裕主要办了以下几件大事。其一,回鹘被黠戛斯击破,部族离散,无法在故地容足,余众在其乌介可汗率领下南迁,同时还带来了早年远嫁回鹘的唐朝大和公主,于会昌二年,逼近塞上,并遣使向唐朝求助兵粮,同时还要求借天德军辖区以安置公主。朝臣多主张出兵进击,而李德裕认为回鹘过去曾有功于唐朝,应该借给粮食,天德军兵寡将弱,不能抵御回鹘,先借其粮,然后静观其变,再做决定。不久回鹘发生内乱,乌介势孤,遂率军侵扰唐朝边境。李德裕命大将石雄奇袭回鹘牙帐,夺回大和公主,然后出兵击退了回鹘的侵扰,稳定了唐朝的边界。其二,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不待朝命自为留后。朝臣中不少人主张授予节钺,承认其地位。李德裕认为泽潞不同于河北三镇,力主用兵讨伐。在讨伐泽潞的过程中,太原发生兵变,驱逐其节度使李石,拥立都将杨弁为留后。李德裕主张用兵讨叛,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稳定了河东地区。接着官军一鼓作气,终于攻下潞州,平定了刘稹之乱。这次胜利是唐朝自平定淮西以来,在平定藩镇之乱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对提高朝廷威望,震慑不法藩镇,稳定社会秩序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其三,在这期间,李德裕整顿朝政、吏风,限制宦官权势,发展社会经济,制定法规,使唐朝的政治气象为之一新,受到了史家的高度评价。《旧唐书·李德裕传》评价说:“德裕特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捍难,功流社稷”,确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大宦官杨复光是何许人

杨复光(841~883),福建人氏,本姓乔。在唐宣宗统治时期,从福建来到长安,入侍皇宫,当时只有十几岁,于是投在内常侍杨玄价门下,成为其养子,改名为杨复光。

懿宗即位以后,杨玄价以拥戴之功恩宠特异,对于军政号令、拜免将相等事都横加干预,杨复光耳濡目染,深切感到权力的重要,同时也意识到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为此,他向杨玄价请求到地方担任监军。杨复光虽然身为宦官,却略涉武功,而且善于谋划布阵,所以在担任监军的期间,很多人都对他印象不错,凡有征讨作战,杨复光也一定参加。

古代名画僖宗乾符二年(875),唐末农民大起义正在如荼地发展。在此期间,杨复光历任曾元裕、宋威、王铎诸军的监军,帮助镇压农民军,维护唐廷的统治。乾符四年,王仙芝所率领的义军被曾元裕、杨复光击败。杨复光当时担任招讨都监之职,他看到农民军力量分散,就派了判官吴彦宏潜入义军内部,诱说王仙芝投降。王仙芝大为动摇,随即派大将尚君长等亲自就投降事宜展开谈判,谁知在途中被招讨使宋威派兵抢劫而去,宋威为谎报战功,奏称自己和尚君长军队在颍州西南作战,俘获了尚君长等人。杨复光向朝廷上奏,言明实情,但是宋威为了防止他节外生枝,竟抢先将尚君长一干人全部杀害,结果这一次劝降因为宋威的缘故而没有成功。

广明元年(880),黄巢义军攻入长安。不久,黄巢命令大将朱温攻打邓州,杨复光兵败,逃到许州,准备投靠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周岌曾是杨复光的部下,广明元年十一月任忠武军节度使。十二月农民军攻下长安后,周岌就投降了黄巢,但是周岌并不是一心降巢,杨复光此时也看出了周岌的观望之意,便想劝他复归朝廷。中和元年(881)五月的一天,周岌设宴,邀请杨复光赴宴,杨复光的左右侍从都认为这可能是阴谋,劝他说:“周岌已经投降了黄巢,恐怕对你要下毒手,千万不能去啊。”杨复光却认为这是个劝降的好机会,不能轻易放过,于是对部下说:“事情已到了这般地步,也只能舍生取义了!”随后亲自赴宴。酒宴时,周岌谈起了唐朝政府的一些事情,杨复光见时机成熟,对周岌说:“大丈夫应该感恩报答,你从一般的小百姓一跃成为公使,这都是当今天子给予的,为何要舍弃天子而向贼人称臣?”第二天,杨复光派他的养子杨守亮率兵在旅馆把农民军的使者杀死,周岌便公开叛变义军,投归朝廷。

之后,杨复光又成功吞并了蔡州割据者秦宗权的部分军队,并将它分为八都,自任总指挥。不久,被皇帝升任为天下兵马都监,监督诸路大军,入关镇压农民军。王重荣为东面招讨使,杨复光率兵与他会合,向长安进发。中和二年(882)夏,王重荣、杨复光进攻同州(今陕西大荔),和朱温对峙。杨复光派奸细潜人同州城,先以高官重金收买了朱温的部将胡真、谢瞳,接着胡、谢二人又极力劝朱温投降。九月,朱温公开叛变义军,举城向杨复光投降,从而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后,杨复光又联合沙陀贵族李克用收复长安,击败黄巢义军,成功镇压了这场起义。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杨复光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长安收复以后,僖宗回到京城,下诏晋封杨复光为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但是杨复光还没有享受一下特权,就于中和三年六月,突然得病,死在了河中,时年四十二岁。杨复光虽然身为黄门近幸,但向来胸怀大志,善于安抚军心,战场上也常常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故去世时,军中上下悲痛欲绝。

李密自愿降唐,为什么又叛唐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后,走投无路,决计投奔唐朝。早在李渊太原起兵反隋时,曾写信给李密,称他为兄,还推他为反隋义军的盟主。李密以为自己率领瓦岗军长期和宇文化及、王世充作战,使李渊无东顾之忧,才得以轻松入关,占领长安,对于唐朝的建立自己是有很大功劳的,李渊一定不会亏待自己,因而李密决定率部下前往长安投奔唐朝。李密原以为李渊一定会拜他为宰相,但是到了长安后,唐高祖虽然对他很客气,却只给了他光禄卿的官职,虽然位列九卿之一,但却属于事务性的官职,没有多大权力。最让李密没有面子的是,每当重大的朝会仪式,作为光禄卿的他还要主持廊下食,给百官供给食物。这使李密感到极大的耻辱,所以他很后悔投唐,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武德元年(618)十一月,唐高祖决定派李密出关招降他的旧部,李密以为机会来了,决定乘机重新起事。对于李渊的这个决定,唐朝很多官员反对,他们担心李密会重新拉起自己的势力,极力劝止李渊,不要放走李密。于是李渊又改变了主意,命已经出发的李密返回长安。李密半路接到命令,以为唐高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便决意叛唐。他打算先攻下桃林县(今河南灵宝),然后收编那里以前自己的部队,补充粮饷,再北渡黄河,前往黎阳。他的旧将徐世勋仍驻守在那里,有很大的势力,他只要到了黎阳,就可以再次独树一帜,争夺天下了。十二月,李密设计攻下桃林县。在熊耳山南山道的进军途中,李密遇到唐将盛彦师的伏击,李密被杀死,死时才三十七岁。

所谓“石璧九经”是怎么回事?现收藏于何处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工部侍郎郑覃向朝廷奏称传统的经籍中颇多讹谬之处,请求召集饱学之士一起校订经典,并依据东汉蔡邕刊碑的前例,勒石于太学。文宗准其所奏。

郑覃遂奏请以起居郎周墀、水部员外郎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温业等校订《九经》文字,然后刻于碑石。所谓“九经”,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接着,文宗又下令由翰林勒字官唐玄度复校字体。开成三年(838)十月十三日,郑覃奏称国子监《石经》修成,并《孝经》、《论语》、《尔雅》共有一百六十卷,是为“石壁九经”。

“石壁九经”现保存于陕西省碑林博物馆内,又名《开成石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刻儒家经典书籍,为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上巳”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因为是在夏历三月初三,所以又被称为“三月三节”。在唐朝,上巳节的娱乐活动主要有修禊、踏青游宴、曲水流觞等,内容丰富,妙趣横生。

修禊也就是上巳春浴。据《荆楚岁时记》载:汉代人徐肇,在某年三月初连得了三位千金,可是在三月之内又都夭折了。人们以为是有邪魔附身,于是争相到水边洗涤,来驱逐邪怪,从此以后,就相沿成习。在唐代,在上巳这一天,人们也要结伴到郊野水畔,用清水洗涤污垢,以驱除病魔。加上这时春光无限,人们相携漫游时,常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坐下,戏水赏花,饮酒作乐。长安周围的风景名胜区,像杏园、曲江、乐游原等,成为唐人聚会的首选之地。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丽人行》一诗中,描绘了盛唐时上巳日士女游春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此外,游人在河边谈笑取乐的同时,还常常将酒杯放在托盘上面,让盘顺水漂流,人则顺水游走,酒杯漂到谁的面前,那人就倾杯而饮。因为流水弯曲,所以称之为“曲水流觞”,又因长安的游人常在曲江聚会,所以又有“曲江流饮”的美称。

上巳节这一天,皇帝也常常参加游宴活动。据康骈《剧谈录》记载,每逢上巳这天,皇帝就在曲江大宴群臣,并有乐舞助兴。此时,湖中彩船荡摇,皇亲贵戚、翰林学士泛舟湖中,颇为壮观。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青年男女也往往趁此机会,在水边自由结交,彼此中意的就互表衷肠,定下终身,留下了许多佳话。上巳节传到日本以后,发展成为后来的“女儿节”。在中国,则逐渐合并到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寒食”是冬至以后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多在夏历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士介子推而创设的一个节日。介子推对晋国公子重耳有恩,重耳当了国君(晋文公)后,欲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不愿,遂躲入山中。重耳为了逼他出山,遂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未出山。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定为“寒食节”,即要禁火,吃冷食的意思。据唐人徐坚《初学记》卷四《寒食》条所载:禁火的传统可能在周代就已经存在。寒食节原先延续时间较长,大约一个月左右,后来天数逐渐减少,一月只有数天。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天,店舍无烟官舍绿。”描写的就是寒食节的情景。

由于寒食节过后就是清明,两个节日紧紧挨在一起,节日风俗又大同小异,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两个节日相提并论。白居易诗《寒食望野吟》就已经把寒食和清明节连在一起了,描绘了时人思念亡亲的画图:“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可见,寒食拜扫的风气在当时已经非常盛行了。

在初唐时期,寒食上墓游乐是遭到明文禁止的。直到开元二十年(732),玄宗针对寒食拜扫、浸已成俗的情况,才下旨允许上墓,但不得取乐。可是在“行乐不违亲”的观念下,饬令的严格还是禁不住人们游乐的欲望。尤其时值仲春,冷暖适宜,空气清新,树绿草青,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机会,元稹《寒食日》一诗云:“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韦庄《丙城年鄜州寒食》诗亦云:“雕阴寒食足游人,金风罗衣湿麝薰”,“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寒食节期间举家外出旅游的情景。

唐朝制造并使用过哪些天文仪器

要想制定准确的历法,就需要发明和制造精良的天文仪器以观测天文,并取得尽可能准确的数据。唐朝制造并使用过的天文仪器,最主要的有如下数种:

贞观年间(627~649),李淳风发明的浑天黄道铜仪。它吸收了北魏铁仪设有水准仪的优点,又新设了一个三辰仪,加在古浑仪的六合仪和四游仪之间,使浑天仪由二重变为三重。三辰仪由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三圆环组成,分别用以测量太阳、月亮和恒星的位置。经过改进后的浑天仪,可以直接用来观测日、月、星辰在各自轨道上的运行情况。可惜此仪不久就亡佚了。

开元九年(721),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研制了一台仪器,开元十一年制成,铸为铜仪,并取名为“黄道游仪”。其基本结构与浑天黄道铜仪一致,但较之更为合理,同样用于天文观测。

开元十一年,僧一行与梁令瓒还制成了另外一件天文仪器,即“水运浑天俯视图”。其主要功能就是演示天象,同时还可以计时。其结构是:浑象球体安置在一个开口向上的木柜中,一半呈现在外,一半隐藏于内,柜内有许多互相交错的齿轮,木柜上缘立两个木人,一位每辰敲钟,一位每刻击鼓,十分精妙。此仪以流水为动力,类似后世出现的自鸣钟。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天文仪器制造,由于不重要,就不赘述了。

“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

同类推荐
  • 乱世贫民

    乱世贫民

    本是一介二十一世纪的花朵,一次意外回到另外一个世界,开始新的人生。有童养媳,有郡主撩拨,还有公主争抢着要嫁,新的人生不要太惬意!
  • 汉末天子

    汉末天子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签约上传】时空穿梭,魂回汉末,一觉醒来成了皇帝,这个可以有,只是这皇帝的处境貌似跟说好的不太一样,外有诸侯裂土封疆,山河破碎,内有乱臣胁迫,不得自由,刘协表示压力很大,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为了能够享受帝王应有的待遇,刘协觉得自己应该拼一把,名臣猛将,必须有,三宫六院……咳咳,这个可以有,总之,这是一个傀儡皇帝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 盛世之官路商途

    盛世之官路商途

    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弃士从商,杨愈只有一个小小的目的:在六部中加一部:商部!_____新书上传,急需收藏推荐,请各位大大支持~
  •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当史蒂夫穿越到红色警戒时.......
  • 君唐

    君唐

    那年,唐太宗李世明才刚坐上位;那年,燕郡王李艺还未反唐;那年,让李世明说那句话的蝗灾还没开始;也正是那年,一个男人忽然来到了即将开启的盛世繁华的贞观之治的唐朝;成为一个春楼老鸨之子;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热门推荐
  • 武狂修行界

    武狂修行界

    上古帝圣之子下凡历练,神界五大家,狂武家,无家,武家,修罗家和冥家。帝圣乃是辰家家主,辰鼎南,他的儿子辰潇被他派下凡间历练,好继承他的圣位。
  • 第十三只眼

    第十三只眼

    我小时二逼淘气,曾惹下一段祸事。为此,我和中了大乐透一样,牛逼轰轰的有了三条影子。一黑,一红,一蓝。我没少拿这事儿得瑟,虽然这三条影子只有我一个人看得见。一日夜里,红色影子离开我的脚下,向着漆黑夜色狂奔而去。我一看,急了,拔腿就追!你丫跑了我拿啥得瑟!跟我这么久了,要走也得打声招呼吧!点点渔火的河畔旁,我追到了我的红色影子。正跟在一个穿着黑色衣裳的男人身后。男人抱着一只大大的玻璃罐子蹲在地上,右手在地上摩挲着找什么。我向前两步,气喘吁吁的搭话,“这么晚了摸石子干吗?”男人没有抬头,每往罐子里放一颗‘石子’,便轻数一下。一只、二只、三只、四只……十二……
  • 校草大人别傲娇

    校草大人别傲娇

    亲爱的,看见你的第一眼开始,我就爱上你啦!
  • 婚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爱情总会由盛到衰。A爱B,B也爱A这种好事只能发生在童话里。如果说婚姻是坟墓,那她的坟墓是不是太挤了点?
  • 书信礼仪

    书信礼仪

    本书介绍书信的格式、称呼、常用语、贺卡、电子信函、网上冲浪等相关礼仪。
  • 穿成炮灰女配后我C位出道了

    穿成炮灰女配后我C位出道了

    穿成虐文里被男主消遣的炮灰女配,躺赢三界的江蓠表示:只能开大了!手撕剧本,脚踹人渣,恋爱脑变事业心,本小姐要C位出道了!惊爆!乐坛天后端茶递水,殷勤备至!乐坛天后:别误会,她是我祖师爷。众名医亲自下厨,花样美食,空降热搜!众名医:别乱猜,我们是她徒孙。顶奢珠宝集团CEO亲自豪车接送,并微博@江蓠,欢迎妹妹回家,抽个奖,送两辆保时捷。某病娇大佬心魔已除,情根深种,感受到巨大危机,自此殚精竭虑。不久后,江蓠被孕吐折磨的欲哭无泪:啊啊啊,狗男人,我要杀了你,竟然穿书骗我生孩子!明艳张扬小妖精X占有欲超强斯文败类大佬#我满身黑暗,却想带你沐浴光明#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熙水调

    熙水调

    云梦大陆,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竟佑居中,北临突羽,南面吴俶。竟佑之侧,一村熙水,因溪而名。熙水有女,名曰熙雨,缘起缘灭。终成一曲,熙水调。
  • 星遥于天

    星遥于天

    生于凡尘,坎坷存世,无所依,无所欲,无所望,亦无所求。星遥于天,终不可获。
  • 魔女唯卡

    魔女唯卡

    她的名字叫做唯卡,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从哪里来!在这个充满黑暗的时代,她与吸血鬼猎人一起来到了基地,被安排到了贵族学院上学。第一天,她的名字传遍了贵族学院,“小萱,男生是什么东西?是好吃的吗?”宁小萱晕倒,“不是,不是好吃的。”宁小萱咬咬牙回答道。对此,某女白了学校周报上的某校草:“不能吃有什么用!别看了走吧。”从此以后,在唯卡的世界便出现了一个观念‘男生不是好吃的,原来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