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49500000011

第11章 汉武帝刘彻茂陵之谜(2)

陪葬石刻中的奥秘

茂陵陪葬墓现发现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其中有一座极为奇怪的陪葬墓,因为其他的陪葬墓都是夯土修筑,只有这座墓是用岩石垒砌而成,更为奇特的是墓冢南北较长,上竖巨石,构成祁连山的形状,以至于这座墓被当时的人称为“小祁连”。在墓冢前陈列着石人、石兽等各种巨型石雕14件。其中一件高1.68米、长1.90米的石刻寓意最深刻,造型最生动,石刻由一匹战马和一个人组成,这匹战马气宇轩昂,雄壮挺立,威风凛凛,它把一个左手持弓、右手持剑的外族装束的人踏翻在地,并用四条刚健的腿“把”他紧紧夹住。面目狰狞的外族人仰面朝天,两足上屈,显露出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这是谁的墓葬呢?他与汉武帝的关系如何?汉武帝为什么要对他如此厚爱有加呢?那个奇特的石刻与墓主人有什么关系,跟汉武帝又有什么关联呢?

要揭开这座墓的真相,还得从前面我们提到的汉朝和匈奴的关系说起。汉武帝曾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三次大规模出击战汉军一方有一位年轻的主要指挥官,他就是霍去病,他18岁便随同其舅父卫青6次出击匈奴。公元前120年,年仅21岁的霍去病就统率大军越过居延泽(今内蒙居延海),在祁连山与匈奴展开激战,俘虏匈奴将士3万多,迫使占据河西走廊的混邪王、休屠王投降,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去抗击外来侵略。可惜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病死于军中。武帝非常伤感,为了表彰他的战功,汉武帝决定让他陪葬茂陵,并为他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坟墓,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座奇特的陪葬墓。这还不够,汉武帝还在霍去病的出殡之日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

那件寓意深刻的石刻反映的就是霍去病的丰功伟绩。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件石刻来纪念霍去病呢?这就牵出一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故事来。原来霍去病病死的消息传到汉武帝那里后,汉武帝马上想到要为霍去病建造一些用以纪念他赫赫战功的东西,但武帝怎么冥思苦想都没有想出什么好的点子。一天他来到卫青的官邸,正巧遇到卫青在教一些子弟练习骑马擒拿的基本功,其中有个年轻人骑马猛然一跃,居然踏在了一位奴仆的身上,那位奴仆反复挣扎都摆脱不了。这时武帝瞬间一拍手掌说了声:就是这样!把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吓了一跳。汉武帝微笑着说:“我原来总是没有想到如何能够造一件东西来纪念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爱卿,今天终于想到了,我太高兴了!”然后武帝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卫青,即一匹战马脚踏匈奴侵略者的石刻,卫青非常赞同。不久这件石刻艺术精品就出来了,它历经两千年陪伴着汉武帝和霍去病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奇人。

除了“马踏匈奴”这件石刻外,还有一件石刻精品也与汉武帝有着密切关系。这件石刻高2.77米,宽1.72米,一位体型粗壮,高颡深目,隆鼻大嘴,耸起双肩的石人,以铁钳般的巨手,用力握住一头野熊,熊则紧紧咬住此人的下唇,两者斗得难解难分。石人被咬的表情,由咧开的大嘴作了夸张,显得有声有色。有人会问:这是霍去病吗?如果是霍去病,那他可真有空闲工夫,还能去与熊搏斗。但如果不是霍去病,那这个石人又会是谁呢?如果不去深究这件石刻精品背后的逸事的话,无论你怎么去猜都无法得出答案。

熊在古代被看成是力量的象征,谁要是能斗倒熊,那就是勇士。这件石刻精品的来历颇不简单,它是汉武帝威武形象的又一体现。汉武帝生平最爱打猎,他的主要目的是借以训练他的近卫军果敢勇猛的品质。他为了摆脱窦婴、田蚡等豪门贵戚对朝廷的牵制,并巩固朝廷对诸侯的权力,专门在陇西良家子弟中挑选了一批勇武的青年到军中,而且常约会一些人和他微服外出打猎。这种出行不露皇帝身份,也不打朝廷旗号,而是借平阳府或其他身份的名目。每次出行均约在宫门外会齐,称为“期门郎”。汉武帝每次与“期门郎”出行打猎的范围很广,东至长杨宫一带,西到黄山宫一带,南到秦岭山麓,北到池阳宫,一出去就是好几天。

有一次,汉武帝领着卫青一伙去今户县、周至沿秦岭脚下清凉山打猎。这座清凉山的西面有涝峪、就峪等山谷,东面有高冠峪、紫峪等山谷,橡树和柞树又茂又密,所以猿猴和狗熊特别多。当他们来到清凉山的时候,突然遇到一头硕大无比的黑熊。走是来不及了,卫青自告奋勇请缨去射杀这头黑熊,结果一箭未致命。黑熊猛地扑向他们,情急之中,武帝跃下骏马迎面与黑熊展开了搏斗。而此时卫青等人都惊呆了,竟然忘记上去帮助武帝了,于是武帝只好孤军奋战。他毫无惧色,凭借自己的力量与这头黑熊对抗,与熊的搏斗直到天黑才结束,后来在卫青等人的帮助下,才彻底将黑熊活捉。后来汉武帝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年轻时候的这件事情,下令工匠雕刻出来,以永远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让后世的人们永远记住他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

谁是盗掘茂陵的人

茂陵是西汉盛世时期的帝王陵墓,它不仅有着巍峨的外观,而且还有数之不尽的宝藏与之相伴。茂陵地宫中到底埋了多少宝藏呢?这些宝藏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山,因为只有金山可以概括茂陵中的宝藏。根据史书记载,由于茂陵始建于汉武帝即位之初,年年都有金银财宝入藏地宫,直至他死后入葬,地宫已塞满各种宝物,无法再装。茂陵地宫内的随葬品除金银珠宝外,还有珍禽异兽、牛马虎豹,就连外国人赠送的玉箱、玉杖和他经常阅读的杂经30卷也一并埋入地宫。另外,汉武帝身穿金缕玉衣,口含金蝉宝玉,更是独一无二。这些奇珍异宝的命运是可悲的,它们从被埋入汉武帝陵墓的那刻起就未安稳过。

历代帝王陵墓都是盗墓贼主要光顾的地方,茂陵也不例外,那么茂陵到底有没有被盗过呢?让我们顺着一些蛛丝马迹去追寻这些奇珍异宝的踪迹吧。汉武帝安葬之后的第四年,即公元前84年的一天,都城长安附近的扶风市有人兜售一个玉箱和一个玉杖。这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碰巧让经过这里的一位曾经侍奉过汉武帝的侍从看到。他一眼就看出这是汉武帝生前最喜欢的物件,是西胡康渠国王的进贡物品,于是他马上报告官府。官府认为这件事情重大,将兜售之人抓起来拷问。这个人只说他是用30匹青布和9万枚铜钱从别人那儿买来的,至于这个人是谁、从哪里来他也不清楚。这起案件只得就此作罢,由此看来武帝墓最早被盗有据可查的是这年。

谜团由此而来。既然武帝聚敛了几十年的财宝放入墓中,那么几个毛贼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所有的东西的,如果这样,那么茂陵中的珍宝应该还有很多,但事实却是,茂陵中的珍宝所剩无几。因此有人会问:后来茂陵又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汉武帝这位大权独揽的皇帝在自己死后是否过得舒坦呢?迄今为止,我们还能从茂陵中得到什么宝贝呢?茂陵还能给我们留下哪些惊喜呢?

历史给茂陵制造了无数的悬案。公元前64年的一天,一位采药的老人在一个小山洞中捡到几本用黄色丝绸包裹的书籍,他不敢自己留着(因为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用黄色丝绸),赶紧上交官府。官府打开一看,里面是杂经30卷,包括《老子》2卷、《太素中脂经》6卷、《天柱经》9卷、《六龙步元文》7卷、《马皇受真术》4卷。经过进一步核对,让主要官员大吃一惊,原来这是汉武帝的随葬书籍。他们赶紧上报给当时的皇帝。但由于皇帝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只对守陵的官员作了一些简单的处罚就草草了事,所以这件事情的真假就成为了悬案。这是关于茂陵的第一起悬案。

不久,又有一位地方官从一个农民的手中缴获几个玉碟,经过查验,发现是茂陵内的东西,地方官急忙禀报上去。谁曾想,检查组还没有到,这个藏有玉碟的农民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至于他是从哪儿得到的这个玉碟,也无人能知了!这是第二起悬案。最后一起悬案更加离奇。江苏某县县志记载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商人出门采购货物,忽然遇到大雨,他急急忙忙跑到一个土地庙中避雨。没有想到雷电交加中土地庙上空出现一个似龙非龙的动物,当这个商人想要看个究竟的时候,这个动物突然吐出一颗宝珠来。商人捡起一看,上面刻着“御用”两个字,他哪敢留下,很快就交给官府并将此事原委说了出来。谁曾想到,怪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久这个商人不见了,又过了几个月,放在官府府库中的这颗宝珠也不见了,朝廷严厉追查也毫无消息。又过了3年,人们却发现商人口含宝珠死在离茂陵不远的一口井内,也不知道死了多久了。后来西汉皇室成员确认这颗宝珠是汉武帝的随葬品,并将它送回祭祀汉武帝的祠堂内。据说后来每天晚上都有打雷的声音隐隐从祠堂里面传出来,以至于守卫祠堂的士兵晚上都不敢靠近祠堂,再后来这颗宝珠就不知下落了。这个悬案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就没有人能说出它的真相来,也许确有其事,也许是杜撰的,不过这却给茂陵笼罩了些许神秘的气氛。

这些悬案不能确切地说出茂陵是否被盗过,也就更加吸引后来者去探究茂陵珍藏宝藏的秘密。那么都有哪些人真正进入过茂陵呢?这些进入茂陵的人都从那里带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打开历史文献,就不难找到这样的记载:公元25年9月,赤眉军分为30营(一营1万人)击败更始军,进入长安后进行掳掠,并出城掳掠关中各县邑。又发掘汉帝、后坟墓,收取宝货。此次盗掘西汉帝陵的行动,想必茂陵也未能幸免。更为详尽的记载就是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了茂陵的羡门,成千上万名起义军兵士搬去陵内随葬品,但由于茂陵地宫内的宝藏太多了,以至于赤眉士兵搬了几十天也不能使陵中物品减半。最为惨烈的浩劫在公元880年,黄巢农民军进入长安。他们为了筹集军饷,掘开茂陵,使大量金银玉器散失四处。经过这次,茂陵宝藏所剩无几,一代名帝的陵墓自此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后来偶尔有人前来凭吊,也只有对着空空的茂陵感慨的份了。

相关链接

1.茂陵中有金缕玉衣,由于汉武帝身体高大肥胖,玉衣形体就大。它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1.1公斤)。

2.茂陵东南是茂陵邑遗址,始建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为了繁荣茂陵附近的经济,汉武帝不断迁徙“郡国豪杰,及资三百万以上”者于邑中。由于人口逐年增加,后改邑为县,户数多达6万多户,人口有27万。

同类推荐
  • 穿越之始皇末年

    穿越之始皇末年

    秦始皇是我义父,蒙恬是我大哥。项羽刘邦都是我兄弟;谁说天下统一又分,一个无知少年怎么面对那些不平凡的事情。
  • 举天皇自传

    举天皇自传

    这是一个英明神武帅气逼人的好皇帝,利福万民,造化千秋的故事。不接受反驳。如有驳议,杀你全家_(:з」∠)_。本书又名《你的傀儡皇帝》和《幼帝皇宫生存手册》
  • 重生之李狗剩传奇

    重生之李狗剩传奇

    赵启明本是一名特种兵,一次作战中为了掩护队友不幸战死,然而战死后却意外穿越到古代,在一个名叫李狗剩的身上重生……
  • 回到部落当族长

    回到部落当族长

    【签约作品】公元前2046年,禹病,翌日卒于途,治水之功乃败,洪流遂疯狂肆虐于中土大陆...================================================两千年前,大禹治水失败;两千年后,历史换了个面容。长江没了,黄河没了,两者合而为一;合而为一那不就叫黄江?肤浅!告诉你,还叫长江!春秋没了,战国没了,我们这里没有国家,我们这里最牛逼的,叫氏族;茹毛饮血那种氏族?无知!告诉你,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氏族。对了,我们这里还有个美女名叫西施;恩,听说她做的豆腐,味道不错!=======================如果推藏是一种美德的话!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圣淫!=======================
  • 仲尼弟子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历史是一条长河。春秋史则是这条长河中激流澎湃、景象万千的一段。汹涌的潮流席卷着万丈波涛,涤荡着千年的尘埃,冲击着礁石险滩,勾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绚丽缤纷的五彩画卷。周书灿,何许人?一代宗师。
热门推荐
  • 动物一锅

    动物一锅

    一群动物的故事,主角是两只兔子,芸是个打酱油的。
  • 科学炼金异界游

    科学炼金异界游

    看过《钢之炼金术师》的朋友都知道炼金术的神奇,本书借助了它的神奇,但却没有抄袭它的剧情,而且将它的神奇之处更加神化,请大家多多支持。
  • 浴雷重生

    浴雷重生

    在一场车祸中,主角因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离开人世。但他也因此得到一个机遇而在另一个古武世界重生。为了重返原来的世界,开始了主角的修炼之旅。
  • 首领的睡前甜点

    首领的睡前甜点

    她满脸悲伤的从机场走出来,很低调很低调,可是那抹瘦弱的身影还是闯入了他的眼帘,他震惊,这个该死的女人,竟让消失了6年,她知不知道这6年,他从未忘记她……“你是个恶魔,别让我比你强,否则你会死的很难看。”虽然被这个高大的身躯压在身下,她仍然不停地说着。高大的拓跋霖玩昧的浅笑,看着身下这个倔强的女人。“妈咪,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来接我?我也想回国,我从出生还没有见过外婆外公呢。”电话那头奶声奶气的小家伙唠叨着。“伊登浩辰,你给我闭嘴,小心我打爆你的头……”“什么时候你能不这么暴力呢?唉,怪不得没人要你”……
  • 火凤重生,云家二小姐

    火凤重生,云家二小姐

    当废材遇上废材,谁能更‘废材’?嘿嘿,看谁读过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更多喽。当火凰涅槃,当她的眼睛重新绽放让所有人都震撼的光芒,从那刻开始,一切都脱离了轨道。
  • 我抱上了一个大腿

    我抱上了一个大腿

    17岁的苏糯米突然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娃娃亲,想方设法的躲避,她准备在这段时间找个男朋友,把她妈妈忽悠过去,但一不小心,她找到了一个帅帅的男票,彻底陷入了追男人中,和订娃娃亲的对方相见的那天苏糯米:“付米团,你怎么在这,是来找我的吗,你看,你这不是想我了,这么说你是不是同意了。”付米团黑着脸“你和我有娃娃亲?”
  • 瑜伽师地论释

    瑜伽师地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骄袭

    骄袭

    苏亦涵晒个日光浴也能穿越,她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但是穿成女扮男装的丞相,这样的身份绝逼不能忍了。苏宝宝:纳尼,不能辞工?某人:爱卿表现甚好,朕决定升你为皇后!苏宝宝:本宝宝政务繁忙,没空!
  • 胭脂粉扣:离鸾错

    胭脂粉扣:离鸾错

    一个半工半读的女留学生。个外表纨绔内心深不可测的太子。一场车祸,一次离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来得那么不容易,她说:无论离开还是回来,爱都是我唯一的对白,你是我的唯一。他说:心若惜,莫相离。纵是离鸾皆有意,波折起伏共天年。我们今生来世,人间天上,不见不散。
  • 元史演义6

    元史演义6

    本书讲述元太祖铁木真至元顺帝出逃的历史,全书章回体结构,张弛有度,自批自注,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值得阅读。主要再现了蒙古人的豪迈和这个帝国盛极而衰终至瓦解的历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