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36300000042

第42章 陶汉章:七本书走向战场(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孙子兵法》

1984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走进了广州军区的珠江宾馆。

他双手恭恭敬敬地把一个永久性纪念品——一本杂志大小的铝制荣誉奖状,递给一位正在这里冬休的老人。

奖状上用英文写道:

I,Jim Bennett,Secretary of state,do hereby send greetings to the honorable general Tao Hanzhang Having full faith and trust in your prudence,integrity and ability,I do,by virtue of the power vested in me as Secretary of state of alabama,hereby appoint you Honorary Secretary of state of Alabama.

(我,吉姆·贝内特州务卿向令人钦佩的陶汉章将军致以敬意。我对阁下的正直和才能表示赞美和信任。现在凭借州务卿职务赋予我的权力,向您授予亚拉巴马州荣誉州务卿称号。)

亚拉巴马州州务卿签名

陶汉章将军今年78岁了,身材中等,匀称敦实。他的脸色红润,目光敏锐,举止安详,既有军人的气质,又有学者的风度。一身咖啡色夹克外套,一双青色的圆顶布鞋,一顶棕色小圆帽,伴着老人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说三国,论孙子

笔者采访陶汉章将军时,正值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因此,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从《三国演义》开始。

“三国不仅是文学宝藏,也是军事宝藏。《三国演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部兵书,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孙子兵法。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三条:一是西取西川;二是东联孙吴;三是北拒曹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决策,就是《孙子兵法》里的‘上兵伐谋’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刘备在没有请出诸葛亮之前,先依袁绍,后投刘表,自己连一点地盘都没有呢?”陶汉章将军自问自答地进入了角色,“这是因为刘备对当时的全国形势没有做全面的分析研究,没有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原是各路军阀混战的场所,绝对没有刘备建立根据地和建立军队与曹操争雄的可能。另外,在中原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刘备也得不到一点好处。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着重分析了四川的战略地位,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建立一个可靠的根据地。我们试做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取得四川这一有利根据地,第一可以养精蓄锐,待机进取中原;第二可以不受曹操、孙权两面夹击作战的威胁;第三能够掌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主动权。同时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人力、物力、财力雄厚,有可靠的经济基础。”

为什么要东联孙吴呢?

“因为当时势力最大、国力最富、号召力最强的只剩下北面的曹操和东南的孙权了。联吴拒曹既可以避免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又可以争取和平环境积蓄力量,整军经武,并运用外交手段,争取与东吴合作,共同拒曹,然后北伐中原。

这一正确方针明确了敌友我的关系。”

为什么要北拒曹操呢?

“因为当时汉王朝的政权已经落入曹操掌握之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统一中国,不拒曹操政治上不利。刘备当时是打着刘皇叔的政治旗帜作号召,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要立志振兴汉室。在取得四川之后,川北崇山峻岭,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当时曹操在没有征服东吴前也不敢轻易对四川发动进攻。”

讲到这里,将军做了一个小结:“制定‘上兵伐谋’的战略比制定战役计划要复杂得多,范围要大得多,必须综合考虑战争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打仗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而要考虑根本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全局的利益……”

打仗是这样,干其他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接着陶汉章将军引用官渡之战和邓艾伐蜀之战,说明了奇兵和正兵的关系: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会战时,曹袁两军对峙。袁军粮草充足,利于持久作战。曹操缺粮,利于速战。曹采纳了前来避罪投奔的许攸的建议,亲率精兵三千人,打着伪装的袁军旗号,夜行晓宿,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辎重数十万担。袁军闻讯,军心大乱,混乱撤退。袁军数十万精锐之师元气丧尽。而后曹操又在仓亭大破袁军,袁绍病死,其子袁尚、袁谭争位,相互残杀,终为曹操所灭。从此,曹操巩固了中原的北部,为平定中原打下有利基础。这个战例被称为“釜底抽薪”,以出奇制胜而着名。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伐蜀。邓艾避开蜀将守备坚强无比的剑门关正面,采取远程迂回偷袭战术,以精兵一万人,轻装从阴平山谷小道进军,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而行。军行至马阁山(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因山高谷深,极为险峻,路不能通,于是,邓艾身先士卒,用毯裹身,滚下山崖……而后士卒用绳索相继坠下,迅速占领了江油关,不久又占领了绵竹。由于出人意料,进军迅速,于11月间进至成都,胁迫刘禅投降。邓艾伐蜀也是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陶汉章将军举了这两个有名的战例后说:“曹操奇袭乌巢,是正中之奇。邓艾伐蜀偷渡阴平,是奇中之正。奇兵和正兵是辩证的统一,奇兵和正兵是相互变化的,是运用无穷的。正兵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而为奇,奇兵如被敌及时发觉就变为正。有的将领就不按原则用兵反而取胜,这就叫奇,如‘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有的按原则用兵反而失败。用兵之道,变化无穷,同样的原则,运用各有巧妙不同。”

我问起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陶汉章将军微笑地回答说:“空城计,这个故事正史未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注释里。

《三国志》之有价值,是以注释见长,即使是故事传说或注者的虚构,但也符合情理。《三国志》注释是这么说的,诸葛亮在失街亭之后,司马懿率领大军直趋西城。西城是战略要地,但由于兵力弱小,近乎空城。

诸葛亮考虑到西城若失,蜀军将失去主动权,有全军溃败的危险。他掌握了敌军指挥官司马懿的特点——一是多疑,二是胆小,下决心摆空城计,暂时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使之倒退40里下寨,为部队后撤争取了时间。这个战例说明了用兵之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为将者计谋盖出于此。在通常情况下,以实示虚,以强示弱容易做到,以弱示强则不易。”

将军喝了一口茶,继续强调说:“诸葛亮摆空城计,是以虚示实,其实诸葛亮没有实,虽然达到了战役上的目的,吓退司马懿之兵,但其底细乃是虚中之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冒险性,为将者不足为法。”

一本书一个故事

参加革命后陶汉章将军总想直接带兵打仗,在疆场横刀跃马,冲锋陷阵,但事实上却是课堂授课的角色多,直接指挥作战的角色少。这确实有点遗憾!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他却有七本书走进烽火硝烟的战场,他的学生遍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华北野战军的各个军、师、团……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且听将军慢慢道来。

第一本书——《军事问答100题》

什么叫进攻?

进攻就是军队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它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

什么叫防御?

防御是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和辅助进攻的一种手段。

什么叫追击?

追击就是追歼退却之敌的作战,包括兵力追击和火力追击。

……

1934年,陶汉章在湘赣军区红军学校当战术教员。当时,学生都没有文化,教学没有教材,困难很大。校长何武有一次对陶汉章说:“你自己编教材,编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编成什么就叫什么,行吗?”

陶汉章说:“这是一本油印小册子,共有100个问答。那时红军战士大多是不识字的农民,因此我编教材时尽量写得通俗易懂,详细具体。这本教材诞生后竟一传十,十传百,中央苏区好几个学校都翻印了它。”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军第一代战术教材。

第二本书——《游击战术纲要》

1938年秋,18集团军总部收到一封来自国统区敌后的信函。信中希望八路军能够为抗日人民提供一本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的书,末尾落款是“三联书店邹韬奋”。

18集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同志对这件事很重视。他们把信交给了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的校长韦国清,叫他找一个人写书。当时陶汉章正在随营学校担任教员,教的课程就是敌后游击战术。韦国清把邹韬奋写的公函交给陶汉章说:“正好你教这一课,就由你来写吧!”

陶汉章便成了这本书的撰稿人。这本书完工后,由总部直接寄给三联书店。

陶汉章说:“这本书出版后我收到了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寄来的稿费,是一大捆邮票,那时国共合作,邮票可以通用。当我和同志们在洛川城里掏出邮票下馆子时,大家都开怀大笑。但这本书我是半个世纪后才看到的。”

那是一次黄埔军校同学会上,一位从台湾来的国民党老将军在谈到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没有经验时说,幸亏得到八路军一本《游击战术纲要》,帮了大忙。

陶汉章问他:“可记得此书作者?”

答曰:“陶剑青先生!”

陶汉章说:“鄙人是也。”

80多岁的国民党老将军连忙起身拱手:“你是我的老师!”

经这位国民党老将军的介绍,陶汉章才从四川省重庆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

也就是说,他在54年后才看到自己早已问世的作品。

第三本书——《参谋工作守则》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不可当地发展起来。军队的迅速发展壮大使部队指挥部深感参谋人才的缺乏。

有一天,在华北兵团任副政委的罗瑞卿找到陶汉章说:“为了适应战争发展和部队发展的需要,我们准备办个高干班。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你来办这件事比较适合,既能讲课,又能写教材。高干班结束后,就可以把教材发下去,等于不是高干班的高干班。”

当时,陶汉章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长。在这之前,他曾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平西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直属机动旅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冀中野战军参谋长,曾成功地协助杨成武将军组织了正太、平汉等战役。

陶汉章不想离开战场,他便找了个借口:“你最好找杨成武谈谈,如果他同意我也没话说。”

同类推荐
  • 随身空间能召唤

    随身空间能召唤

    一觉醒来,杨远发现自己重生了。一岁的时候,“啊,不仅是重生,还是穿越。”三岁的时候,“金手指终于到位了!”随身空间就是好用。十四岁,“我的金手指到底是什么啊?”杨远仰天长啸……三十岁,左拥右抱的杨远站在帝踏峰上,指着茫茫大地,“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哎呀妈,金手指真香!
  • 抽个美女打江山

    抽个美女打江山

    周少瑜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古代,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美女抽奖系统,专抽前世历史上留名的美女。“啥?苏妲己?虽然很漂亮是没错,可我现在就是个小山贼诶,满打满算也就五个人,这抽出来不是遭人抢么!哪里守的住!”“哎呀,缺领兵打仗的人才呀,系统,历史上到底有花木兰没有,抽一个出来给我呗。”书友群686957753。答案就是书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
  • 雷漫天枭

    雷漫天枭

    被雷劈死穿越到明末,身带静电,下雨天碰触女人便招雷,从此一路笑料不断!从科考开始,一步步活跃在明末的官场上,改变历史。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大明朝之大泼才

    大明朝之大泼才

    李相之在穿越到大明朝之后,遇上了苏州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张梦晋等吴中才子,且看他如何与他们玩乐大明朝!
热门推荐
  • 梦里的卡西莫多

    梦里的卡西莫多

    阴暗潮湿的教室被时间侵蚀的破败不堪,天花板聚集的水顺着重力滴下凝成小水滩,她被禁锢在这个位子上动弹不得,旁边是看不清脸的男人。熟悉的窒息感在蛰伏,未知的危险倾巢而出向她袭来……
  • 神魔异志系列三

    神魔异志系列三

    司马平,一个生无可恋的人,却在逃避红尘的旅途中无意踏上修炼之门!他跋涉穷山恶水让无数通灵异兽俯首低头,他纵横奥秘玄妙的诸天神殿,获得了上古神魂的传承,成就了一段跨越三界的征战之旅!
  • 许你情深似海

    许你情深似海

    成为墨成笙的皇后,是海兰锦最大的愿望,嫁与他哪天,却也是海兰锦此生的噩梦。海兰锦为了能成为墨成笙的皇后,她不顾自己丞相千金的身份,不顾自己父亲的劝说,从小习武,最后成为墨成笙的左膀右臂,为他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墨成笙的眼里,也不过如此,可当他真正失去的时候……
  • 还请王爷接招

    还请王爷接招

    “王爷,请接招。”沈清乐自是得意一笑,勾起两指示意挑衅。“娘子所示,为夫不得不从。”慕子胤的嘴角勾到美的极致,眼底溢满宠溺。佳人浸在他的笑下,一揽入怀…
  • 召龙系统

    召龙系统

    只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看不到的。天空只流下了虫i同的波浪,夏沫来到一个世界,感觉自2已拥无穷的神力,意外的得到了召唤龙香神秘力量。本书更新较慢,每天一更
  • 复仇公主和王子

    复仇公主和王子

    只有六岁的她们遭遇如此变化,她们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报仇,可不料遇见了三王子,呵呵,风水轮流转,马上,害她们的人将瓦解“可还记得我们…我们回来了,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 凤舞天阑之玲珑镜

    凤舞天阑之玲珑镜

    几桩大案惊动龙辇,一枚玲珑镜引得各路人马为之厮杀争夺。神秘莫测的拂秋青翎庄庄主云月溪又是何等人物?原本不过是几桩案子,却牵扯出了陈年旧事,背后究竟是何人在操纵?看似寻常的局面却早已暗流汹涌。有人处便是江湖,有江湖便有是非。真相,最终又会怎样?他们,又将如何收场?
  • 世界鸣泣之时

    世界鸣泣之时

    ”蓝色之星“地球在一次的陨石的袭击之后,整个世界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在人类重建家园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各发生这各种超自然现象。为了调查解决这些事情,从新组建的世界政府,倾力打造了一支特殊反应部队来解决这些事情,根据越来越清晰的迹象表明,所有的源头来至那个天外陨石,这只是故事的起点——
  • 绝世殿主

    绝世殿主

    完美身躯降临,世间风云变幻的时刻。星座殿首,舞苍穹,殿主显威。莫怪世人轻狂,用剑者,需要傲气,用刀者,需要霸气。且问刀剑在手,试问苍天,日月,七星,十六殿,血连环,江山霸业,谁主沉浮?
  • 醉游记Ⅱ

    醉游记Ⅱ

    青梅竹马的聂小青,热情可爱的敦琳,还有八阿哥府里的小白粉,锡若最后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样真的没问题吗?那可是一个“野蛮”老婆呀!康师父,救命!皇子们成年以后,争夺皇位的斗争日渐浮上水面。童年的好友纷纷拔刀相向,作为现代人的锡若是要选择一方投靠,还是随波逐流自保呢?他真的能够改变这些几百年前的人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