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05900000001

第1章 绪论

几年前,我们开始写《望子成龙症候群——你让孩子忙过头了吗?》这本书。我们知道教养小孩这件事可以变得更有趣,而且做父母的人如果把脚步放缓一些、不要一股劲儿往前冲,孩子在各方面的情况会更好一些。我们比过去更相信事实是如此,而且也有许多人同意我们的看法。

我们的书在美国和国外都受到瞩目,在儿童心理卫生和儿童发展领域中的新闻从业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专业人员几乎一致赞同我们的立场,并且支持我们的志向——帮助家庭缓解目前所处的紧张状态。

过去曾经一度疯狂的父母写信感谢我们,告诉我们这本书让他们跟家人相处得更愉快,跟孩子的关系也更好了。一位母亲说:“谢谢你告诉我,我可以松一口气。”同时,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第一”计划的创办人比尔?杜赫提(Bill Doherty)教授也动员了一整个社区,将这样的生活原则付诸实践,并赢得了全国的注意。

这本书中提醒大家警惕的,是一种渐渐侵蚀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同样的现象。所谓好的、投入的教养方式,就是一份冷酷的行事历。忙过头的孩子和望子成龙的父母正反映出现在的杂志、报纸、网站、新闻节目主张大家采取的教养方式。媒体虽然一方面肯定这些父母需要休息,而且应该“让孩子好好享受童年”,但是一方面又在所有文章和新闻报道上呈现出逼着我们往反方向走的信息。专家们告诉我们许多教养方面的信息,使得我们这些一心为孩子好的父母亲,开始为所有的大小事忧心,试图事无巨细地监督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这么做。

这些信息让我们怀疑,孩子如果没有从婴儿期就开始听莫扎特的音乐,对数学的敏锐度就会受到影响;又让我们以为,自己18个月大的女儿如果没上过体操课,就无法发展出优雅的体态,也无法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在,而且一辈子都可能会跌跌撞撞常摔跤;还让我们开始担心,宝宝如果没有上过婴儿游泳训练班,有朝一日可能会溺毙。

许多尝试着让孩子不再在才艺班之间奔忙的父母告诉我们,那些让孩子从事好几种运动,加上长笛课、法文课的家庭,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很自私。那些人做父母真的做得更称职吗?那些人的孩子现在或以后真的会比较棒吗?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期望自己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我们有很好的理由这么想。许多成人是在父母不那么关注的情况下成长的,由于觉得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许多人迄今仍在痛苦与不安中挣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同样的痛苦,这些父母努力地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兴趣,以孩子的生活为中心。

但是否有任何科学上的证据支持这种密集积极参与的教养方式呢?

父母是否有必要担忧孩子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精打细算孩子的出生月份,好确保孩子在课业上得到优势;担心孩子带镭射玩具枪到幼儿园玩耍,会被老师猜测为什么样的人家;每个周末和每天下午陪着9岁的女儿练垒球,确保她先发投手的地位;担心上小学的孩子在足球赛中出言顶撞裁判,会影响到比赛成绩。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场青少年冰上曲棍球赛中,一位父亲因为球赛中的争执杀了另一位同在观赛的场上球员的父亲,连小孩子的娱乐都会变得这么紧张,我们的社会怎么会到这般地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理智的状态中,让家中的每个人,包括做父母的自己本身,都过得更快乐?这本书所要讨论的就是这些问题。

我们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而且往往以孩子的快乐为优先考量,重视的程度远胜过自己的快乐。我们以自己的生活为代价,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童年上——而这样做不管是对孩子或是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健康的。我们自己的童年早就过完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过自己的童年,让他们从自己生活中种种快乐或不快乐的经验中去学习成长,好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去发展自我内在的生活,去想像并且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毕竟这也是童年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当我们正努力为孩子塑造一个我们认为最棒的童年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实。在《望子成龙症候群》这本书中,我们仔细检视这一代父母过度紧张的症状,找出形成问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且找出改善之道。我们让大家知道,和孩子共度闲适轻松的时光,其实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最好的、最有建设性的事。我们也让大家看到,一旦父母恢复自己该过的生活,并且让孩子有机会过自己的生活,全家会如何从中受益。

望子成龙的父母绝对是出于善意的。现代父母若不尽心竭力,就称不上是好父母。对我们来说,做好父母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身为这个国家教育水准最高的一代,我们极力吸收最新的信息,想要正确地教养孩子,让自己成为称职的父母。

于是,只要书、文章、广播或电视节目里任何与亲子教育相关的报道,我们都不放过。一些认真的父母努力搜罗所有可用的资源,订好几份亲子刊物,买儿童发展丛书回来看,参加亲子教育工作坊、讲座或课程。由于不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正确地教养孩子,许多人坚信这一切知识对于他们的家庭非常重要,就好比附在新型计算机上的操作手册一样。他们以为,只要好好把专家学者的意见消化一遍,就能随心所欲地让自己心肝宝贝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虽然我们都曾经有过自己的童年,但许多父母还是把童年当作混沌未知的领域。孩子是那样莫测高深,怎样才能让一个孩子正常发展?好像大家认定了父母从胚胎成形开始就得了解他们的一切。很多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生怕自己会犯下什么不可弥补的大错,于是小心翼翼地检视孩子每一步骤的发展。他们把儿童发展书籍当作技术手册,只要孩子的发展进程稍微有一点不符合书里面的进度,就开始不安。在焦虑和高度期待下,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看起来只不过是进入下一阶段的垫脚石:宝宝会爬了!那什么时候会走呢?我们做父母的,比孩子更野心勃勃。宝宝会分辨形状了!书上不是说这代表空间分析能力良好吗?我们能不能加强她这方面的天赋?干脆现在就教她画圆形好了。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的发展不在书上曲线的顶端就很苦恼。如果孩子17个月大的时候发展只达到“平均”水准,父母就觉得丢脸,并且开始担心他以后只能从事低薪、低阶的工作。如果到了某个成长阶段,孩子的成长只到达发展曲线的尾端,爸妈会想到——或赶快问小儿科医生——孩子是不是该送到专家那儿评估一下?

父母亲通常是第一个察觉孩子有问题的人,小儿科医生当然是最适合回答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对某些孩子来说,及早提供协助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在这儿要谈的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我们所要谈的是大多数家里孩子完全正常、健康的父母。我们希望给这些“把教养当成全职工作”的父母一种不同的观点和平衡方式,以及一种对生活不同的理解。我们希望打破的,是那种误以为让孩子自然发展就必定资质平庸,以及光提供丰富环境还不够,一定要给孩子大量人为刺激才有效的现代误区。

事实是,教养孩子绝对不该占据我们全部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今日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已经给予孩子非常丰富的环境,跟我们相比,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孩童仍生活在极度的贫穷中。然而相对来说,我们的生活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许多人不但不觉得感激,还充满焦虑、不安,又相当脆弱,完全不知道从很多方面来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不知为什么,我们对育儿感到害怕,既不相信孩子的潜力,也不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们害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失误、一个疏忽或误判,就会让孩子身心受创——甚至因此让原本甜美可爱的宝贝长大后成为惹人厌的怪胎。我们对自己的不肯定使得他们不但没有安全感,而且也缺乏原来该有的自信。

在外界影响下,美国父母已不再满足于孩子“平均”、“标准”甚至“正常”程度的表现,而所有的文章和新闻报道都在加强家长的这种倾向。为了协助孩子迎接21世纪竞争激烈的挑战,做父母的被规劝现在就要把孩子们置于制胜的有利位置。媒体用夸张的言词说服父母亲,不只“可以”而且“应该”更努力帮助孩子出类拔萃,譬如《父母亲》(Parenting)杂志以“让你的宝宝更聪明”这类的文章来督促父母,《新闻周刊》(Newsweek)则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出新好男孩”。这样的说法仿佛孩子刚生下来都是资质平平,需要父母检修调整一番才能达到最佳效能,在父母的精心策划下,孩子可以有绝佳的成就。

其实现今科技如此发达,这也不是凭空想像。何不运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医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小儿科医师,以及各类学者专家研究出的科学知识,来加速孩子的发展,让他们的学习更快达到成效呢?深恐自己家的宝贝有那么一丁点儿天分被埋没了,积极进取的父母便会想:“如果某个东西给一点就有不错的成效,那么大量使用效果一定更好。”(这些人通常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好比维生素或药物使用过度是有害的)如果黑白对比的悬吊玩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把整间婴儿房漆成高度对比色,不是更能促进孩子的脑部发展吗?

在不知不觉中,这样的态度在生活的每一层面扩散开来。家长们认为孩子如果没有持续地处在活动状态、心智除睡觉外没有全年无休得到开发,就会感到无聊而且变得怠惰。基于这样的焦虑和野心,家长不断催迫孩子。如果一个中班的孩子已经会认ABC,那是不是应该赶快让他开始认字?如果他能认cat、run这类简单的单词,那何不开始进一步读简单的童话书?如果读童话书没什么问题,那么赶紧把他转到设有资优班的学校去……

纵使父母当中有些比较积极,有些比较缓和,有些婴儿看起来好像从一出生就开始自我要求(特别是头一胎),许多父母还是搞不清楚“父母”这个角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怎样才算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大多数人精心地为孩子做计划(至少头一两个孩子),花上许多时间来尽做父母的义务,且往往自己做了很大的牺牲。上一辈的人养育孩子只要供吃、住和上学就算责任已尽,如果还顺便能满足孩子情绪上的需要,那就要偷乐了。而我们这一辈的责任不光是把孩子养育成人,还要帮助他们在情绪上有健全的发展。

但许多这一代的父母被自己的好意所害。很多人在持续的压力和奔忙中已经感受到目前的教养方式必然有某些严重错误,至少直觉上觉得不太对劲。然而这些人虽然觉得不太对,却很难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的父母也都是这样。况且,在狂潮席卷之下,有谁会听到理智微弱的声音呢?

我们都知道好的生活品质不只是指所住的房子和开的车子而已。但是停下来思考,却可能会让我们和孩子掉队或输掉这场比赛(虽然我们还搞不太清楚自己是往哪儿跑、终点在哪儿、第一名的奖赏是什么)。每天忙这忙那反而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宁可忙碌。如果你11岁的儿子获邀加入本市游泳代表队,你会拒绝吗?说不定在这领域里他真的可以出类拔萃呢——这可以提高他的自信、让他得几个奖章、说不定还可以据此取得甚难争取的运动奖学金。尽管接下来紧锣密鼓的日常训练和遍及全州的周末赛事会让全家人几近崩溃,叹口气还是得签下同意书。一想到这对孩子的前途有益,我们就无法分辨合理和荒谬的界线了。

也难怪我们会如此心力交瘁!

今日的父母很努力地教育出“乖孩子”,同时也很怕孩子长大会酗酒、嗑药,或染了一头蓝发、穿个舌环在街上游荡。眼看现在的孩子面对着色情、毒品和暴力的压力,还有从电视、电影、流行音乐中接收的价值观,我们不禁怀念自己当年纯朴的青少年时代(说穿了也不怎么好意思,在我们的父母眼中,20世纪60、70和80年代的摇滚乐文化,也不见得那么纯真)。我们想要确保自己持续辛勤的付出,能保障孩子免于变坏;只要能有好的结局,再辛苦我们也愿意。

难怪我们会因报章杂志、电影、电视节目的无情讥讽而感到气恼;例如在讽刺漫画“宇宙无敌妈咪(Power Mom)”中的妈妈,开着旅行车在市郊奔驰,一边啜饮着星巴克咖啡一边努力思索,附近有哪个运动俱乐部可以让自己动作灵活的4岁宝宝维持将来比赛的优势。谁被人讥笑“重视外表”、“脱离现实”能不生气?尤其是根本不能体会我们处境的人。可是,是谁花仅存的空闲时间为古老的儿童戏院请命,让它不要歇业?是谁去邀请城里的小朋友暑假里到乡下玩几星期呢?不就是我们这类型的父母吗?

这些批评的确刺到痛处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识这些人。我们在游乐场看孩子堆沙堡的时候,就跟“他们”坐在一块聊天,也在超市听到他们的对话,我们听得出这些对话的许多主题。孩子想跟邻居小孩玩耍,必须在三周前先约好,因为孩子的时间表已经排得太满了,我们觉得这很荒唐;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请了一位每分钟收费一美元的教练来训练他7岁的孩子游泳,也被我们揶揄。他说他别无选择,不然这么有天分的孩子可能会落后别人。才7岁啊!我们把这事当成笑话说,然后又忍不住问他效果到底好不好。街角那对好胜心过强的夫妇,小孩才刚上中学就替他请教育顾问辅导,以确保他能进长春藤名校,大家为此议论纷纷,然而却好奇地想知道他家孩子的入学机会高吗,专家推荐什么课外活动,要做几小时的社区服务才够。

虽然我们极力抗拒这种刻板印象,然而许多的现代父母却惊惧地发现,其实自己也不时地会怀疑自己和这些超级父母有什么不同——或者一旦我们有那样的财力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那些为了小孩什么都愿意做的父母,是比我们更称职的父母。假设教育顾问真的能增加孩子进入名校的机会,这种钱你不花会心安吗?孩子无可避免地有时总是会让我们失望,想想我们在这种时候的反应吧(我们作者也有同样的经验)。好比说,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很多科目表现都在平均以上,但是写作成绩的“组织能力”这一项成绩却只达到平均水平。谁能接受孩子的成绩只是“平均水平”而已呢?或者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帮读初中的孩子修改作文,好让它读起来更通顺些?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父母对孩子学校课业的严重关注,但是课后的才艺课程又怎么解释——幼儿美劳课、儿童全日戏剧营、一周六堂的体操训练课程?孩子难道不能好好地玩吗?为什么所有的活动都一定要加以组织而且在督导之下呢?现代人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划,影响的年龄层也愈来愈低。尤其是运动!现在你几乎看不到小朋友和玩伴在公园里丢着棒球玩,近郊社区虽然家家后院都有昂贵的木制秋千组,但也不见孩子在上面荡来荡去。谁有那个时间?

如果孩子放学后说他觉得好累,父母可能会很担心他的学习动机,然后规劝他重拾“热忱”,以免将来一事无成。然而,他们忽略掉他在五年级的班上已经是全班最受欢迎、最有创意、最幽默的孩子,或者他们已经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很明显的,在父母心目中孩子一天学习八小时是不够的。

当然,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尝试一些他们可能会有兴趣的活动是很好的。运动对大人或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抢手的大专院校不但要求学生有独到专长,还希望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只是读大学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任何人都看得出4岁的小孩还没有足够的技巧能够应付足球比赛,帮他报名足球训练营磨练技巧,除了让他觉得挫折以外,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还不识字就去参加球赛的?我们和附近的玩伴一起踢球、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荡秋千或攀爬绳架就得到足够的刺激与动力;我们也不需要奔波150英里路,只为了和另一个州“同样水准”的队伍打友谊赛。

我们低估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形态对孩子造成的损失,即使是对真正有潜能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假如12岁的小体操选手的确有夺得奥运金牌的潜力,让她搬到离家千英里远的地方和金牌教练同住,每隔几周才看到家人一次,对她真的有好处吗?一周16小时的溜冰课程对任何一个青少年孩子来说,会有帮助吗?这些疯狂的行程、紧凑又竞争激烈的活动,或许可以磨练孩子的运动能力,但这能培养他们成为快乐、适应能力良好的成人,并且具备建立美满家庭与幸福人生所需要的技巧吗?

无疑的,童年已经变成一件严肃的事,但大人的日子也不见得就很好过。大人的世界里总是有压力,可是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还要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四处奔波,真的让许多父母筋疲力尽。许多人怀疑,什么时候才可以歇口气呢?难道父母的命运就是做牛做马到老得不能动为止?虽然嘴里说不介意,但是真正心甘情愿的话,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向朋友抱怨从早到晚接送孩子上这个学那个了。如果我们如此厌恶这种生活形态,孩子们必定也和我们有同样的心情,感到压力沉重,而且需要我们的帮忙。每个孩子都一样,会受我们的情绪影响。想想看像这样赶场般的生活,在所谓的受惠者——孩子眼中究竟如何:如果你是孩子,眼看父母这样焦头烂额,还会想过同样的生活吗?你是否会想要跳脱这一切竞争,轻松过日子?有哪个家庭会从全年无休从早忙到晚的生活中得到好处?

这样的生活方式从经济面来说开销太大是无庸置疑的,从心理面来看代价也同样太高。

我们之中只有少数人望子成龙到极端的地步,一部分原因是要当这样的父母非常花钱和花时间。不过我们之中有很多人正努力地朝这个目标做。我们以非常紧迫又高度竞争的态度教养孩子,却不曾认真思考过这种生活方式的得失。重视孩子教育的人都会关心孩子上大学的计划,只是现代父母准备的时间大幅提前了。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谁也不敢抵挡趋势,连最好讥讽的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唐?艾敏斯(Don Imus)也在节目中承认他把他的新生儿送去“学校”学外语!托儿所的课程变得繁重,许多家庭对学前阶段的课外活动郑重其事;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在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密切注意为孩子做学习上的加强,实在是很严重的疏忽。

许多家长表现得好像人生可以计划,而孩子可以按照设定长大,最终的目标就是进入明星大学,预期的成功自然跟着来。然而我们别忘了,著名的大学炸弹手(Unabomber)特德?卡曾斯基(Ted Kaczynski)就是哈佛毕业生;不少顶尖学校毕业的人才成了华尔街财经罪犯,现在正在联邦监狱坐牢。另一方面,有许多普通学校毕业的人后来成为畅销书作家、企业主管,或用别的方式赚到他们人生的一百万。不是说赚一百万能使人快乐,或孩子该以赚钱为人生目标。许多孩子的志愿是要当警察、老师或诗人。一样米养百样人!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银行投资专家。

现代父母的价值观变了,花在教导孩子如何打网球上的精力比教孩子如何待人处事还多。他们努力教导孩子学会在公开场合演说,更胜于教他们与人坦诚地沟通。我们的目标到底是装备孩子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念的大学,还是让他们能过自己想过的人生?这两者之间不一定能画上等号。

做父母的或许深信自己知道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但我们却花许多力气在那些次要的事情上!无疑,教育是有价值而且重要的,但是人生真正的成功却往往和墙上挂着的毕业证书不相关。好的社会关系确实会让你比其他人更容易打通门径,然而,最终使人生有意义的,还是来自那种能够建立丰富美满人生、拥有亲密的友谊,以及能跟所爱的人经营婚姻与人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你去做自觉有意义的事,以及建立一个你所爱也爱你的家庭之后,即使未必每件事都顺心如意。

无论你有没有在大学里建立起丰沛的人脉,以便在必要时助你一臂之力,我们都必须回到生命中最基本的问题上。一位银行总裁就曾说,他一生中最棒的一刻、最难忘的回忆,就是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出“爸爸,我爱你”,而且他知道这是真心话的时候。

我们害怕检视灵魂深处,问自己:“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真正想要的?”过去的答案如今已不再适用。因为不确定自己所珍视的是什么,所以跟着潮流走反而容易。我们的表现就好像为未来铺路是我们的工作。对大部分家庭而言,这种高度热忱的本意是好的……不过我们心里都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讨论以下的议题。第一章将会描述什么叫做望子成龙症候群,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这一代的父母变成这样。第二章讨论我们为何会相信自己能够操控孩子,这种信念如何引导着我们花过多时间来养育孩子,甚至在他们出生以前。第三章和第四章会提到,销售产品和意见的人们如何给我们洗脑,让我们相信我们需要他们、他们的产品和他们的“智能”,才能成为好父母。接下来的章节将详述关于微观式管理(micromanagement)、完美主义和竞争方面的话题。第八章要讨论的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付出的代价。在第九章“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中,将探究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为何,以及如何达到目标。

身为作者的我们深知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也是高成就的上班族父母,又从事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专业工作。我们住在一个富有的高级社区,两个家庭加起来,一共有三种宗教信仰、7个孩子。我们闲暇时赶着参与孩子的话剧表演、体操竞赛和足球赛,每晚我们在车阵中奔忙,还得陪孩子做功课。不用怀疑,我们也曾经处在同样的光景之中,为同样的事挣扎,而且并未完全复原——有的时候看起来实在是积习难改。不过,我们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与行程安排,以及我们的观点。近来我们对养育孩子已经不那么紧张,而且更能享受人生了。家人也都是如此,而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谈的。

我们俩都是专业人士,艾文?罗森斐尔德医师(Alvin Rosenfeld,M。D。)是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精神科医师,在纽约市和康涅狄格州执业,曾在哈佛医学院任教,也曾领导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儿童精神科训练课程,对不同阶层的儿童、青少年、成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妮可?怀斯(Nicole Wise)目前是自由写作的新闻工作者,专于家庭生活方面的主题,在这方面已有十多年的经验。

在这本书的每一章中,我们都引用了一些小故事来阐述主题,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但是为了保护其中人物的隐私,我们做了一些修改。随着读者个人经验、价值观、所渴望的事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于这些现代家庭生活的故事,也会有不同的诠释。

这些故事虽然很有意思,但请注意讲这些故事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引介概念。我们作者期待的,是刺激父母去思考,自己的家庭要过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再开始朝这个方向慢慢改变;我们想协助父母换一个角度来看家庭生活,好让他们揪出究竟是什么问题让家人不快乐,甚至健康受损。

这要求我们必须问自己一些严肃的问题。难道每个孩子都需要过着像今日美国家庭这样紧凑的生活,才能获得成功?毫不犹疑地接受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是不是表示我们完全丧失了用常理判断的能力?是不是所有美国家庭如今都陷入了同样的狂热之中,在盲目中看不到别的选择?有没有可能,或许这些家庭能用另一种更好、更轻松、更均衡,更能得到回馈的方式来生活?

我们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认识什么是“望子成龙”症状,放慢原本过快的脚步,不但家庭生活的品质可以马上得到改善,未来亦有可能会更幸福。同时,由于我们在购买儿童产品时更理智,在听到无孔不入的媒体提供种种建议时也更能自行评估,这说不定能使我们省下不少的时间和金钱。这样一来,或许孩子就有机会重拾童年生活,这可能是最令他们感激的礼物。

在生活方式上做一些微小却有意义的改变,不论是就现在或未来来说,对大人和孩子都会有益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多一点真诚、紧密,少一点紧张、忙乱……这实在是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所渴望的。

——艾文?罗森斐尔

德妮可?怀斯

同类推荐
  • 花开有时

    花开有时

    洛宇:“我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是不被祝福的。”彦滦:“从今以后,你不再是一个人,我会陪着你。”杜辰晓:“为什么父亲连一个微笑都那么吝啬,我已经很努力了。”
  • 望子成龙症候群

    望子成龙症候群

    《望子成龙症候群》主要内容:准父母们为了要有个健康的孩子以及美满的家庭生活,可以做任何事情。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不可能完全不去考虑这些重要的问题,至少,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从我们身为现代父母的主观角度,尤其是许多觉得父母对自己关爱不够的人,很难了解这种热忱竟然会造成阻碍。但是,这种阻碍迟早会发生的。
  • 汪小宝大战外星人

    汪小宝大战外星人

    无垠星空,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想不到,只有遇不到、看不到。小宝出现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外星人无论多么厉害,最后只有两种结局,不是成为小宝的朋友,就是被小宝的朋友咔嚓掉;星空无论多么遥远,元帅号宇宙飞船来了,都可以跨越;朋友们块头太大了,怎么办?看大宝的变小药水;朋友们太笨了怎么办?看小宝的智慧果;怪物们太坏、太多了怎么办?看爘餐与小鹏一口把她们吃掉……。
  •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情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情

    程慕飞,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都市小白领,却因为帮助了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从此他的一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 冰月梦殇

    冰月梦殇

    一对兄妹,一个梦殇一个冰月,在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灭之后他们两人又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呢?两个人的感情之路也并不平坦,平凡的女孩想要华丽变身成公主又谈何容易想要众人接受一份不分性别的爱情又谈何容易看兄妹二人如何获得自己最总的幸福作为一个有着特殊能力的女孩又该何去何从呢
热门推荐
  • 若格爱

    若格爱

    如果把心分成两个格子,走过一生的人是该占据格子的1/2的,叫爱人.我把心分成了十个格子,4/5里装了一个他.如果如果可以实现,没有那1/10的纵容允许,更好的他会是相携一生的人吗?
  • 你是我的高冷校草

    你是我的高冷校草

    王雪回国第二天,糗大了,之后就不断的偶遇和意外,高冷男被吸引了?不,他要克制住。王雪喜欢上他了?不,她讨厌他。当两个人的真心互相发现时,可以好好在一起了?然而,世事难料......
  • 静伴皇冠同行

    静伴皇冠同行

    饭皇冠团的人心底都有一种执念,尤其是自12年接连而来的负面消息打击下,能坚守下去或者之后仍然入坑的那批。会忍不住去探寻糊团的缘由,会忍不住去探寻重生的希望,努力也做过很多,然而刚看到一点星光,随即又被现实更广阔的黑暗所包围。做梦都在期盼能重回12年阻止一切的源头,可真正意识到重生并为之狂喜之时,一看日期却发现事件已经发生……
  • 暗黑总裁与他的小娇妻

    暗黑总裁与他的小娇妻

    一场残忍又冷酷,还有趣的豪门之战,六年前抛弃,六年后高攀不起
  • 嫤冰

    嫤冰

    三清天上一指珠花,染血落尘千瓣雪莲;得道敕封冰宫上仙,寄心风华贬谪凡世。她是凡间不受宠的嫡女,误拾受伤白马一匹。自此后,夜夜有位少年郎君入梦里。她是祸国殃民的长公主,误救受伤少年一个。自此后,被远送敌国王宫恩宠愈隆。她是不解风情的海鱼少女,误拜不老仙师一位。自此后,看尽忘川河畔彼岸花开……神府少君辟火奇兽,帝君座下无上之首;心系报恩以身相许,三世轮转终归圣林。他是那匹日日守候在她身旁陪伴的白马,是那个攻城掠地灭了她国且指名道姓非她不娶的文武全才小殿下,是那位怒掀江海大浪被责罚千年的不老仙师……
  • 混出大佬的样子

    混出大佬的样子

    她是无人匹敌的杀手,意外来到现代社会,丢了心的她该何去何从。然命运的齿轮将你我相遇,那一刻便再也移不开视线。这是来自灵魂的咆哮“你是我的!!!!”“胡说,别挡路,走开”重生带来的将会是怎样的生活,期待吧~
  • 我的妹妹好可爱

    我的妹妹好可爱

    <<我的妹妹好可爱》同人
  • 出界记

    出界记

    什么是穿越?我要查查字典……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貌似自己字典买错了……敌人来了……能找个地方坐下来聊天喝酒么?什么?可以?真哒~那么下酒菜就是你了。每天无聊真是太好了……让我一觉睡一年吧……敌人来了就请他一起睡。
  • 魔法学院中的满级武僧

    魔法学院中的满级武僧

    满级武圣穿越过去返老还童,拥有无敌肉体的他为了寻找关闭地狱之门的办法而被迫去魔法学院进修。对魔法一窍不通的他是否能有机会改变过去,成功阻止地狱之门降临?又或者是重蹈复辙呢?
  • 一个娃娃两个爹

    一个娃娃两个爹

    一个单纯可爱的九岁娃娃,一个冷情绝色的妙龄少女,一个冷酷俊秀的年轻世子,一个邪魅如魔的魔教教主,四个人的纠缠,有爱有恨,一个遭受诅咒的神秘家族,一个亲情淡薄的高贵皇家,一个身居高位的英俊王爷,一个待嫁闺中的相府小姐,两个大家族,不同的故事。白天,她是可爱八岁娃娃;黑夜,她是妖媚妙龄娇娘。是遭受诅咒,还是身患奇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