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16200000011

第11章 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犹如一条长河,连绵不断,起伏不定。汉代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高潮,四百年间,国家空前统一,社会相对安定,华夏文化也呈现统一发展的特征,但它又矛盾纷繁,派外有派,派内有支,相互争斗而又相互融合。这种矛盾统一也表现在两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身上。

一、道家与儒家有机地统一

司马迁生活于汉初景、武盛世,其时,汉王朝建国已达半个多世纪,国家一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各项政治制度也基本确立。“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库府余货财。京师之财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牛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这时的汉王朝正蒸蒸日上,社会矛盾也比较缓和,直到汉武帝中期以后才趋于激烈。

汉王朝从建立起,就一直重视文化建设,汉高祖下马伊始,就令叔孙通作礼仪,韩信修兵法,张苍定律历。高祖十一年又下诏:“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我能尊显之”。大肆招揽读书之士入朝为官。惠帝四年,又正式废除了秦王朝以来的“挟书律”。汉文帝登基之初,就下诏举贤良方正。十五年又下诏策举能直言极谏者,置五经博士,召拜申培、韩婴、公孙臣等为《诗》《书》博士,同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等也分置博士。至汉武帝接位,“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及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亦补博士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等可以为郎中者,太常奏籍。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汉初又是一个战国诸子百家大回潮的时代,当时思想学术界异常活跃,传阴阳之学者有夏侯始昌叔侄及许商等,治刑名之学的有张恢先、晁错等,文帝、景帝均好刑名之学,纵横家则有蒯通、邹阳、主父偃等,此外还有大量纵横之士奔走于诸侯权贵之门。而此时居统治地位的却是黄老道家。曹参喜黄老之学,他为齐相时,“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治要用黄老之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后来作了汉丞相,又把这套治术带到了朝廷。吕后时的丞相陈平、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直不疑都“好黄帝老子之术”,汉武帝时尚有汲黯、郑当时“学黄老言,治官理民,好清静”。特别是历文、景、武三代皇帝的窦太后,她“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可说是当时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他作《论六家要指》,对当时的儒、法、名、墨、阴阳诸学作了精要而全面的评判,对黄老道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自称道家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从司马谈的论述中可知,秦汉道家已非先秦老庄,它兼蓄并包,吸取了诸子之长,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黄老思想是司马氏的家学,司马迁就是在这种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在黄老家学的熏陶下成长。当然,司马迁终究主要生活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的时代,他又曾专门拜孔安国学古文,从董仲舒学过《春秋》公羊学,因而他身上虽有不少黄老思想,但儒家色彩也很浓。大体说来,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中黄老道家的成分比较大,而社会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方面受儒家的影响比较大,二者虽然往往有矛盾,但却有机地统一在司马迁身上,统一在新道家这面旗帜下。

二、今文与古文有机地统一

班固生活于后汉光武帝到和帝的时代,这一时期也是东汉王朝最为安定的时期。经过王莽末年的农民战争,社会许多腐朽力量被荡涤,东汉统治集团也采取了诸如释放奴婢、鼓励农耕等一些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经过二三十年的生息休养,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也相对安定。东汉统治者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哲学、历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这一时期已大量地使用纸张,据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光武帝迁都洛阳,载有素、简、纸书两千余车。建初元年,章帝曾赐贾逵用竹简写的和用纸写的《春秋左氏传》各一部。汉和帝皇后邓氏倡节俭,禁绝郡国献珍玩,但令供献纸和墨。纸张的使用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安上了翅膀,因而东汉的儒学教育特别发达。光武帝之初就恢复了太学,除五经外,《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都立有博士,至东汉后期太学生多至三万多人。此外还有郡、县官学,豪家私家遍布全国。统治者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曾亲自视学、讲经。

两汉经学,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等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后,儒家思想很快就占据了统治地位,发展极快。东汉前期达到了它的极盛期,《汉书·儒林传》说:“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作业者蜪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使然也”。《后汉书·儒林传》又说:“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驾之物,盛清道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饷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桥门而观听者盖以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但这一时期所推崇的儒家既非先秦孔孟之学,也非汉初辕固生、伏生之流的儒学。而主要是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西汉中期以后,经学朝着两个方面演进:一是烦琐庸俗、支离蔓延的章句之学,一经之解,多至百余万言,数字之说,漫衍至数万字;二是神秘化,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本是儒学与阴阳学的混合物,其主体要质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充满神秘色彩。至西汉后期,公羊之学进一步谶纬化。并蔓及其余各经,演成风气。至东汉前期谶纬之学就成了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笼罩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光武帝尤其信它,他自己就用来讲五经,甚至用人行政也以谶纬定进退,并于中元四年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而汉章帝白虎观讲经也以谶纬为主体,将前汉宣帝、后汉光武帝以来的法典和国教进一步系统化。“孝章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

班固就成长和生活于这种儒家一统独尊、谶纬盛行的环境之中,而班氏又是世代儒宦家庭。其五世祖班长官到上谷太守,四世祖班回官为长子令,曾祖班况以举孝廉为郎,官至左曹越骑校尉。其大伯祖班伯精于《尚书》、《论语》,成帝时官至奉车都尉;二伯祖班籠举贤良方正为议郎,官至右曹中郎将;祖父班稚少为黄门郎中常侍,哀帝时官至广平相。父班彪亦少修儒术,“惟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可惜他生逢王莽乱世,不得一展宏图,然于避乱奔走之际尚著《王命论》,以符瑞谶纬论证刘氏正统之不可动摇。班固就是在这种正宗儒学家庭的熏陶下成长的,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不过班固同时也深受儒家另一学派——古文经学的影响。西汉一代盛行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重微言大义,阐说诸经多索隐引申,甚多附会,因而发展为烦琐的章句之学和神秘的谶纬之学。西汉中期,随着一些先秦典籍的发现和发掘,就产生了所谓的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注重文字训诂和文物考古。西汉末,一些学者不满今文经学的烦琐和谶纬之学的虚妄,开始倡导古文经学,并开始与今文经学争地位,王莽时还一度列入学官。东汉统治者不重古文,但古文经学影响却很大,为士大夫所尚,先后涌现了不少古文大家,如桓潭、王充、许慎、贾逵、马融等,班彪和班固实际上也是古文经学家。班固也像马融一样,既事谶纬之学,同时又攻古文,他“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相对而言,古文经学较多唯物成分和人文主义因素。在班固身上今文经学的影响很明显,他顺从时尚,信仰谶纬之学,录《白虎通义》,撰《五行志》,“斯志之作也,本欲明吉凶,释休咎,惩恶劝善以戒将来……亦有穿凿成文,发生异义”。他又反对章句之学,说:“学者又不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归,毁所不见,终以自蔽”。他著《汉书》,尚能尊重历史,客观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尤其是设《食货》、《刑法》、《地理》、《沟洫》、《艺文》诸志,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律法、地理、水利、文学艺术等的发展变迁作了系统的考求和记载,表现了较强的人文主义精神。

可知,班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矛盾来自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影响,但矛盾的两个方面又较好地统一在班固身上,统一在儒家这面大旗之下。大体说来,他在哲学、政治思想等方面受今文经学影响较多,而在伦理道德、学术思想方面受古文经学影响较大。

三、“发愤著书”说与“讽谏”说

中国的文学艺术起源很早,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和其他艺术、学术混在一起的。《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先秦时代的文学艺术又是以“礼”为中心的混合物,“文章”一词与礼乐紧密相连,《论语·泰伯》云:“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故而先秦时代有文学,却无文学家,先秦诸子我们今天称之为散文家,但古人并不承认,萧统撰《文选》就不收他们的作品。《诗经》因经孔子整理过,人们把它当经书看。直到战国后期才有楚辞和荀子《成相篇》一类的纯文学作品,《文选序》云:“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又楚人屈原……骚人之文,自兹而作。”《文选》所收,最早为屈原、宋玉之辞。汉人悲屈原之志,喜荀宋之辞,不断仿作,遂发展成了汉赋,至汉武帝时已蔚为大观,于是也就逐渐有了文学的观念,而且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司马迁身上。

首先,司马迁已明显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术之间的区别了。《史记》中,凡“文学”二字都是指儒术或学术而言,如:“上征文学之士公弘等”,“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司马迁多将美而动人的文辞称为“文”或“文章”、“辞”,如“择郡县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太史公曰……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着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将文学与学术作了严格的区别。其次,因司马迁已有明显的文学概念,所以其《史记》注意收录富有文采的文章,如屈原、贾谊等人的辞赋,李斯的奏章,鲁仲连、邹阳的书信,武帝封齐王、燕王的封章等。尤其是为司马相如这个在历史上并无多大作为的人立传,收录了他的《子虚》、《上林》、《大人》、《哀二世》等赋,从而使辞赋这一文学体式和辞赋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得以初步确立。《梁书·文学传》云:“昔司马迁、班固书,并为司马相如传,相如不预汉廷大事,盖取其文章尤著也”。可知,司马迁是非常重视文学的。第三,司马迁正式发表了他的“发愤著书”说。司马迁有道家思想,也有儒家思想,而其文学思想却更多的是受屈原影响。他与屈原有着相似的遭遇,他们都忠君爱国,但都遭到君王和小人的排斥打击。屈原遭放逐,忧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受腐刑,发愤而著《史记》。司马迁议论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认为屈原作《离骚》是为了抒“怨”。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引申说:“《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以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强调文学作品是抒发个人的怨愤。

不过,在关于文学的功用上,司马迁仍然持孔儒的观点,注重和强调文学作品的讽谏作用,要求文学起讽谕政治得失、移风易俗的作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司马相如列传》论赞又说:“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还批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皆祖屈原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四、“感于哀乐”说与“讽谕”说

到了班固的时代,社会又进步了,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的辞赋创作到汉武帝时达其全盛期,司马迁有所目睹,但来不及总结。武帝以后的昭、宣、元、成四代,仍然是辞赋的全盛期,枚皋、刘德、刘向、王褒、扬雄等辞赋大家源源不断地涌出。东汉伊始,辞赋又盛,班彪《北征》、杜笃《论都》、班固《两都》、张衡《二京》,鸿篇巨制,蔚为大观。同时,汉武帝设乐府,采民间歌谣,收集了一大批民间歌诗,文士们好之,相率模仿,遂又出现了文人诗。因而,文学的独立形态进一步显现,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秘书,作《七略》,开始将诗赋别为一略。班固作《艺文志》,继承了这一作法。《汉书》除承司马迁的作法为司马相如立传外,又增加了作为纯文学家的扬雄一传,从而使文学作品和文学家正式列入正史,正式承认了纯文学的事实。

对于文学的特质,西汉人已有所认识,司马相如曾论辞赋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扬雄又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他们都看到了辞采之华丽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质。班固自己是文学家,既工于赋,又善于诗。他对文学作品的特质了解得也很清楚,《艺文志》即是引用扬雄的话来对辞赋作总结的,并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或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王、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这是班固的进步,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所不能及的。

关于文学的创作动机,班固持论与司马迁基本相同,他评屈原说:“《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楚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忧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忧”与“愤”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班固不说“抒愤”而曰“明忧”,变得舒缓一些了。而他对诗歌的评论要明白深刻得多,《汉书·艺文志》云:“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既道出了诗歌产生的真正根源,也强调了诗歌的情感因素,触及到了诗歌的本质,在儒家“诗言志”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

但是,班固的儒学情结要比司马迁深得多。在文学的作用上,他更强调它的社会功用,他批评司马相如说:“司马相如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词,不周于用”。他要求辞赋和其他文学有用于世,这是典型的儒家正统文艺观,《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林之名。”《诗大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不仅如此,班氏还要求辞赋创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亦雅颂之亚也”。把文学作品的功用乃至内容规定得很窄,就是“通讽谕”和“尽忠孝”。而且还要求文学作品在表现上“雍容揄扬”,也就是要“温柔敦厚”。因而他批评司马迁“著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土地”。司马迁说《离骚》兼“《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说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而班固则指责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数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挈狂狷景行之士”。就此而言,班固的文学思想又比司马迁要保守得多,而这正源自于其根深蒂固的儒家正统思想。

司马迁与班固分别为前后汉文化的代表,他们思想中的矛盾,确切地反映了所在时代思想文化的矛盾,反映了秦汉时代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运动状况,反映了秦汉时代从社会统一到思想文化统一的过程。

王子今

同类推荐
  • 相思满

    相思满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金戈铁马,万里河山,几多儿女情长。
  • 混在大唐的屠夫

    混在大唐的屠夫

    你以为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三勒浆,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过,虽然这是这样的出色,但是家有家规,无论怎样你都要和我回去,难道娶完媳妇就不用负责了吗?
  • 牡丹花棺

    牡丹花棺

    一次参观博物馆,一樽牡丹石棺,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相距一千五百多年缘分,两人相识、相爱、相离…
  • 重生三国之帝王路

    重生三国之帝王路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便知道我早已踏上了一条帝王路。隐忍十八,终可龙归大海,逆天而行,匡扶大汉,一统天下。收猛将,招谋杀,三千大将账下听令,五百谋士智谋天下。有尔等英豪何愁大业不成。
  • 鲜卑帝国

    鲜卑帝国

    本书以鲜卑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北魏为主线,通过对北魏王朝兴盛、衰亡的描写,让朋友们了解从三国到隋唐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解开一个接一个的谜团。
热门推荐
  • 电竞王者:大神来带飞

    电竞王者:大神来带飞

    网络上,她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有奖金的比赛必上,有敌方英雄必锤,凶残得不像个女孩子,找她陪打的人都能成功躺飞的宁神;现实中她是叛逆少女,嚣张学霸,外加动不动为金钱折腰,能屈能伸,亮瞎众人眼球。无心撩汉但身边桃花无数。 青春热血,越挫越勇;权门恩怨,阴谋厮杀从未间断,是结束,也是开始。复仇文,高甜巨宠帅裂天!简介无能,自行入坑。 系列文《帝国盛宠:纨绔校草是战神》已完结。
  • 为什么上学

    为什么上学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作者周旋与男女主角搭戏,人生如戏啊难得一知己,智商碾压众人也抵不过规则。不能硬杠也杀不了作者,小说对世界的思维如何破坏?(顶着青春校园皮的智斗文,偶尔炼炼丹、演演戏、被妞泡、若无其事打打杀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唐第一疯子

    大唐第一疯子

    穿越大唐,于沉默中爆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大唐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奋斗终身。等等!李世民!你给我站住,管好你的女儿。再这样下去,我可全都要了啊!欢迎加入大唐第一疯子书友群,群聊号码:98217029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控天地

    控天地

    肖天灵魂穿越龙行大陆,从小天资奇高,悟性超强,但却不能修炼家族功法,令人费解,遇险得救知其前因后果后奇遇不断,磨难不断,最后掌控整个天地的神书
  • 花花国手札

    花花国手札

    相传在东海的最深处,有着一个神奇的国度,名曰花花国。花花国里住着一群拥有各种特殊能力的居民。从古至今,花花国每一辈都会有几个冒尖的能人异世,这些能人异世或许是皇宫贵胄,或许是江湖术士。而这一代的弄潮儿,却是几个将无赖耍到极致的性情各异的奇葩们……
  • 快穿之炮灰虐渣渣

    快穿之炮灰虐渣渣

    纪静死翘翘了,又灰常好运的被系统选上成为了代替炮灰的苦逼逆袭的任务者,“恭喜宿主,完成低级任务获得灵魂增值1点”于是纪静开始了各种世界的任务,虐渣渣,最后???成为守护者带着手下小弟看历朝历代还有神仙欸。
  • 七星移位之万物之源

    七星移位之万物之源

    奇异大陆,遇到了不同的人,是遵循前一世的感觉?还是重新开始?传说七星移位之时,就是万物之源诞生之日,这个千古预言,是真的?还是蕴含着谁也解读不了的秘密......
  • 倾心不变

    倾心不变

    连城说:“你是我在这个世界唯一惦念的人,是我怎么都抓不到的光。”陈暖说:“我从不是你的掌中物,我也从未爱过你。”